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1
“专家制”小组学习模式是笔者本学年研究的市级个人课题《“专家制”:初中物理小班教学小组学习的一种新模式的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把班上28名学生分为5个小组拼桌上课,每组5~6人,每个组设有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实验等活动.笔者将一学期教学内容分成5~6个知识模块,每个组员认领一块知识模块成为“专家”,如“声学专家”、“物态专家”等.“专家”在本模块学习期间要力争学到本组最好,并且参与组织组员讨论、小制作、小实验等活动,还可以精选自己课外研究的好题给组员做.本案例就是 “物态专家”和笔者一起共同开展的难点突破活动。
2问题叙述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中,《熔化和凝固》分组实验一直是一个难题.苏科版教材在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后,让学生通过完成“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活动,总结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熔化特点.松香的实验成功率较高,通过所得数据很容易得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的结论,但教材中用易拉罐盛放松香,并用酒精灯加热,实际操作时不易观察松香的状态,并且松香很难受热均匀.而冰的熔化也很难做好,因为这部分内容为第二章第三节,教学时间通常是九、十月份,外界温度还很高,所以即便准备好了低温的冰,等老师发给每一组同学,学生尽快开始实验,冰的温度也会很快升到-2 ℃、-1 ℃甚至0 ℃了,此时部分冰已经熔化了.在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冰还未完全熔化,温度计的示数却早已升至5~6 ℃了,这样误差较大的数据显示,冰水混合物并未保持0 ℃不变,学生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反而留下了错误印象。
3处理对策[HJ1.5mm]
为了能让学生成功地进行实验,我们做了一系列研究,反复地实验,不但成功地完成了熔化实验,同时还一并完成了凝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物态专家”收集本组实验出现的问题,参与课后老师们研究解决的问题,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一下实验的成功秘诀。
3.1松香的熔化、凝固实验:变酒精灯加热为水浴法加热
我们没有用松香,而是在小试管内装适量蜡,并且用木塞固定好小温度计,使得其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蜡中,并且保证玻璃泡不碰到试管壁.用大烧杯装热水进行水浴加热.上课前烧好开水,实验时烧杯里的热水温度大约在85~90 ℃,我们要求学生从30 ℃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一次示数,完全熔化后继续记四个数据再停止熔化实验.然后将小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空烧杯中冷却,期间不停表,继续记录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直至完全凝固后2 min停止实验.图1为同学得到的图像.
3.2水的凝固、熔化实验:制作低温盐水冰沙
盐水冰沙的制作方法:在1.5 kg水中加入320 g盐一包,待完全溶解后放入冷冻室(家用冰箱的冷冻室即可),由于盐水浓度较大,最终仍呈冰沙状,而温度可低至-22 ℃,这样的冰沙拿出冰箱后在熔化过程中仍能保持-20 ℃左右的熔化温度不变,可以为水结冰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HJ]由于当时实验室没有冰箱,笔者将两瓶冰沙放入保温层1 cm以上的冰包带来学校,四小时之内都能保持冰沙状,上课可以正常使用.实验室配备冰柜后就更方便了,盐水冰沙可以在实验开始前都保持较低的温度,实验就更有保障。
[TP11CW73.TIF,BP#]
在小试管内放入2.5~3 mL水,用木塞固定好小温度计(注意点同上),放入量程为150 mL的烧杯中,实验时烧杯中放入120 mL盐水冰沙,这样能够让试管中的水与冰沙充分接触.水量过多或盐水量过少都会导致水不结冰.水温降至10 ℃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一次示数,直到水完全结冰后继续记录四个数据,再将小试管拿出置于空气中继续进行熔化实验.表1为同学得到的数据和图像(图2),表格中灰色部分为学生观察到固液共存时的温度。
[TP11CW74A.TIF,BP#]
[TP11CW74.TIF,BP#]
4教学反思
实验中暴露出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在这个改进的实验中,仍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导致了实验失败.根据“物态”专家呈报的问题和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处理对策,以保证学生实验有较高的成功率。
(1)现象:烧杯中放入盐水冰沙后15秒,温度立即降到-1 ℃,此后水尚未结冰,温度一直下降。
原因: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对策:先将温度计放正,用胶带纸固定塞子和试管。
有的学生在实验时直接提起温度计读数,导致塞子脱离试管,学生再塞上,却未注意玻璃泡碰壁了,所以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我们用胶带纸把塞子和试管固定住,使其不易脱开,温度计也不会轻易挪动.并且在实验前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玻璃泡不可碰壁。
(2)现象:-3 ℃时,水依然为液态。
原因:(1)“过冷水”,水中缺少凝结核 。
(2)盐水冰沙加入过多,有盐水混入试管水中。
对策:装搅拌器,搅拌后立即凝固,温度升至0 ℃。
如果是缺少凝结核,可在水中稍加入一点奶粉.用搅拌器效果是很好的,用铁丝做成一个底部为圆环形的搅拌器,套在玻璃泡上,木塞上切一个缺口,使铁丝把手伸出,勾于试管口.实验时学生可随时上下拉动搅拌器使水放热均匀.教师在放置盐水冰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冰沙漏入试管中.并且提醒学生不要将试管插入冰沙中太深,防止盐水漏入。
(3)现象:温度下降至2 ℃就回升。
原因:盐水温度不够低.用的纯液态盐水升温快,保持低温时间短。
对策:若使用液态盐水最好低于-15 ℃,要保证效果还是要用浓盐水冰沙,熔化过程中保持较低熔点不变。
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制冷剂能否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所以盐水冰沙的制作非常重要,如果课上的比较晚,只有液态盐水了,那么分组实验的成功率就很低了,所以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盐水冰沙和良好的保温设备。
从学生的数据可以看出,完成熔化凝固实验所用的时间并不很长.可见我们改进后的实验,不但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也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2
一、简要论述融合式教学的内容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融合式教学本身就融入了较多优秀的教学理论,它不仅将这些优秀的学习理论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还拥有多种教学平台的资源。尤其是网络化的教学资源,是融合式教学中学习资源的主要来源,这也是融合式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的主要一点。另外,融合式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与教学限制,加入了许多模拟性的教学环境,这也是网络化教学资源带来的影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加了,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个人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围绕教师转,这就决定了教学的节奏和步骤,学生以一种被动的形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融合式教学则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它相当于提供给师生一个平台来产生平等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师生关系可以进一步上升到学习伙伴的关系。
二、融合式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
1.课前准备,布置任务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构建一个合适的模拟学习环境,师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更能达到教学效果。然后,教师再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步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等。尤其是要注重任务的布置,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任务的层次应该是由易到难的,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2.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弱化自身对课堂的主导权,让学生拥有自主把控自己学习权力的自由。这个阶段也类似于传统课堂的教学阶段,本质上不同的是融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自主的,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
3.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
在一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分阶段来评估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个阶段的教学对教师分析能力和信息素养要求较高,教师必须懂得使用合适的信息分析工具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综合。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4.开展疑难辅导
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能给予他们及时的解答,帮助他们获取答案。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解答问题的方向,提供给他们优质的学习途径,让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的结论,从而充实自己。
三、融合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的具体教学案例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中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研究”时,我首先给学生分配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任务的讨论,最后,根据小组最终呈现的讨论结果,我再进行一一的评价。在这次学习中,有些小组尝试了多次才完成我给出的学习任务;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简单的尝试以后,迅速完成了任务;另外,有极少数同学没有完成该实验任务。针对这样的学习结果,我对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了问题的指导,发现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较多的错误,改正这些错误以后,学生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该任务。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3
摘要:
随着MOOC/SPOC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兴起,各大高校基本都进行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利用传统课堂的教学资源,针对混合式教学的特殊要求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类型—“电子教具”已成为了当务之急。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本课程电子教具资源库的建设,实践表明,电子教具在降低混合式教学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混合式教学;MOOC;SPOC;电子教具
0引言
MOOC在全球的迅速升温和小SPOC的兴起,为校园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与MOOC不同,SPOC主要定位于校园课堂。国外的教学实践表明,SPOC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显著作用。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实施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模式[1-4],使SPOC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效用,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尝试了多种方法和模式来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其中“电子教具”这一手段起到的作用非常突出,是我们下一步SPOC推广工作的重点方向。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发展形势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1+X”培养要求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大学各专业一年级新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本科各学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学习效果的良好与否,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运用计算思维解决本学科专业问题的效果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新教学模式的推广,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通过对现有精品资源课程的转型升级,建设的“大学计算机(面向工科)”MOOC课程,已在教育部“爱课程”网成功上线2年多;同时该课程作为西安交通大学首批的三门课程之一,于2015年1月22日在Coursera平台上线。2015年起,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针对我校工科专业的大一学生进行了“传统课堂+SPOC”混合式教学的尝试,为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走出了坚实的一步,相关教学改革工作也获得了国家、学校以及相关企业的项目支持。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有独特的优势[5]。首先,视频一直放在网上,学生上课没听懂的内容,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补救,重点难点可以反复练习,反复揣摩;其次,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比原本只是看课本的预习方式要形象生动得多,预习后带着问题去听课堂讲授,会使课堂交流更为顺畅和有针对性;最后,SPOC上的作业可以设置为多次提交取最高分,学生如果对得分不满意可以反复提交,这样在一次次的作业提交中强化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在学中做,并在做中学”的目的。但是,混合式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冲击也是很大的。学生已经在SPOC上看过了教学视频,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片面地重复教学内容肯定会使学生失去再次听讲的兴趣。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内容深入也好,独辟蹊径也好,总之必须有所变化。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最流行的解决方案就是“翻转课堂”,课堂上全是讨论答疑,不涉及新内容了。但受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等现状所限,“完全翻转”目前只能在部分生源较好的优秀班级做实验,全面推广并不现实,所以,想办法在传统课堂上想些新点子,开拓新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就是当前混合式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了。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思维的凝结,可以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干预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学资源汇聚教师智慧,一个教师制作的资源,可以方便地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使用,国家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机制的目的也在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但对于MOOC/SPOC教学、翻转课堂等脱离了常规课堂的新式教学方法,教师由一个组织者演化为一个旁观者,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完全自己主导学习,学习进度由自己负责,仅仅使用传统教学资源很容易出现一些以往教学活动中少见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点。
(1)传统教学资源的类型单一问题。传统教学资源类型一般局限于课件、教师授课视频、教学相关文档等,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的,是教师常规授课过程中的自然产物,类型相对比较单一,只是原有课堂教学过程在计算机上的简单延伸,很多资源并不适合MOOC/SPOC的新型教学方式。
(2)传统教学资源的趣味性欠缺问题。传统教学资源受课堂因素制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当前大学生普遍课业繁重的大形势下,不易迅速、持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制约学习效果。
(3)传统教学资源的教师依赖性问题。传统教学资源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比较依赖教师本人的水平发挥,资源本身主要起辅助的作用,学生很难完全使用传统资源进行自学(而自学是翻转课堂的基本要求)。比如PPT课件,没有教师讲授学生只看课件效果很差。而且这些教学资源通常针对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是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主要通过教学的内容组织来突出重点难点,缺乏形式上和结构上的区分和界定。针对以上问题,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期间,为方便教师在多种环境下的教学,我们开发制作了一批传统课堂可用、MOOC/SPOC可用、翻转课堂可用的电子教具,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收获了教师和学生的多方面好评。电子教具的使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传统课堂增添了趣味性,为MOOC/SPOC课堂增强了可交互性,降低了混合式教学实践推广的门槛。
2电子教具的概念
“教具”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定义是“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和幻灯等的总称”。作者认为,“教具”类似于计算机程序中的函数、模块,封装好了一个完整的概念,可以方便地重复使用,可以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升级、改进。具体到本文中,“电子教具”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某教学要点有更透彻的理解,向学生演示运行的,有关该要点的计算机程序、可交互式动画、演示视频等。如演示快速排序过程的Flas、演示加密算法加解密过程的计算机程序等。另一方面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自我测试某一要点的学习情况,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可对学生某一要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自动批阅或错误提示的计算机程序或可交互式动画。如测试计算机组装过程要点掌握情况的Flas、检查中国学生常见Python程序错误的计算机程序(因为官方编译器给出的错误提示不够明确)等。本文中的“电子教具”与通常教学中经常提及的“教学案例”[6]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案例一般是叙述性的,从一个固定的角度讲授教学要点,承前启后,结构完整,一旦制作完成内容就比较稳定,交互性很少或没有;而大部分电子教具不算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只有教学要点的内部逻辑,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动态确定该内部逻辑的输入输出,有较好的交互性。教师在使用电子教具时,如果提前精心设计好电子教具的典型输入,那么包含了确定输入的电子教具就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教学案例”来使用。
3电子教具在混合式教学课堂上的作用
在MOOC和SPOC在校园逐步推广的过程中,笔者作为我校混合式教学实践者中的一员,对教学过程中电子教具使用的必要性有相当深入的体会。和传统教学方式的面面俱到不同,混合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视频自学大部分教学内容,而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内主要针对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必须好、快、准地理解这些教学关键点,电子教具在其中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有趣。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有教师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和约束,当学生注意力涣散、不注意听讲时可以及时纠正,但处于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学生何时学习、学习多长时间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很容易受外界干扰中断学习,所以有必要引入更为有趣的电子教具增强学生的学习粘性;本课程使用的电子教具多为教师开发或改进的计算机程序,形式多样可交互,趣味性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化和可视化。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的媒体方式,以及计算机程序或动画等先进的数据表达方式能够以更高的维度描绘书本上的枯燥知识,实现知识的多媒体化和可视化,易于被学生理解。
(3)师生之间互动性好。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动辄有超过一半的教学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和教师的直接互动大为减少。而交互性强是电子教具的一大优点,教师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思路融入电子教具和学生的互动反馈逻辑之中,使电子教具成为教师的不知疲倦的人,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感。
(4)可二次开发。和通常制作好就相对固化的教学视频、教材等不同,电子教具修改容易,便于二次开发,可随时将教学实践结果反馈回电子教具的设计过程中,经过多次迭代,达到传统教学资源很难达到的优化效果。
(5)重点、难点和热点突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主动性不足,容易陷入“为看而看”的局面,一个个教学视频对于未能透彻理解的学生来说并无轻重之分,学生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等关键点的感受明显弱于传统教学模式。而电子教具并不需要针对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都进行制作,只需瞄准教学最关心的关键点,学生通过与电子教具的互动,可以较为容易地获知教学目标,加深学生的学习层次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已有和未来计划开发的电子教具主要包含计算机程序、Flash和演示视频3种类型,具体描述参见表1。演示视频是电子教具中的一个特殊类别,教学目标很多情况下不是重点、难点,而是“热点”,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科研热点的了解、拓展视野,典型的例子参见图1至图3。该类电子教具数量较少,但是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这些演示视频往往不是来自国内外的教育科研机构,而是网络上的优秀视频制作者不经意的作品。“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很难有计划地、刻意地去寻找这些适合教学的优秀视频,要在教学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方能遗珠偶得。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通过对国内外知名MOOC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Coursera和edX等)的调查研究表明,在MOOC教学中使用事先精心准备的电子教具来辅助教学,几乎已经是这些平台中受欢迎课程的共同特征。部分技术、人力和资金较为充裕的团队建设的课程,甚至可以做到在正常课程中穿插大段精心制作的电影级原创演示视频,教学效果很好,收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4结语
经过1年多的SPOC教学实践,电子教具在我校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成以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资源组织方式。传统教学资源包含课件、课堂教学视频、教学文档等基本类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非常成熟。由于这类资源和教师本人联系过于紧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资源组织方式,所以并不适合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因此应将当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重点转移到电子教具上,形成以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中心的新的资源组织方式。其次,促进了精品资源共享课与MOOC建设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MOOC建设是我校原有精品课程的两个共同的重点任务,这两个任务由于面对的教学模式不同,对资源的建设原本是略有冲突的,而电子教具资源库建设同时满足这两种教学模式要求,有利于更有效率地完成这两个重点建设任务。最后,走出了一条扁平化资源建设向关键点资源建设的新路。传统的教学资源由于要服务完整的教学过程,整个资源的建设是扁平化的,而电子教具库的建设以重点、难点、热点等关键点为依托,便于发挥教师的特长;同时对关键点资源的不断锤炼也有利于对电子教具的精益求精,实施资源库建设的“精品战略”。按照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统一部署,未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电子教具资源库建设的工作计划主要有以下4点。
(1)补充不足的电子教具。首先要梳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关键点,主要包括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主要指近期的科研热点),同时要注意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些关键点,设计开发出有利于教师教学或有利于学生自测的电子教具。
(2)通过教学实践更新已有的电子教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电子教具只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必须得到传统课堂教学、MOOC/SPOC或翻转课堂等教学环境的及时反馈,经过一系列的修改完善,这期间可能经历电子教具的界面美化、二次开发甚至完全回炉重新开发的多个过程,方可确定电子教具的正式版本。
(3)开拓新的电子教具类型。目前使用的电子教具主要有计算机程序、Flash、演示视频3种类型,未来不排除经过调查实践,结合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开发团队的实际情况,开拓出新的电子教具类型的可能性,比如3D动画、真人实景演示等。
(4)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教具资源库管理机制。当制作完成的电子教具积累一定数量之后,教具的分类资源库建设就要纳入日程上来,同时要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将电子教具和原有的传统教学资源有机融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春英,刘盈,赵艳君.基于“MOOC+SP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63-69.
[2]王瑞敏,曾韵,王立新,等.基于SPOC的军队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6(2):26-29.
[3]高洪皓,朱永华,陈章进.基于MOOCs平台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建设[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90-94.
[4]陈希亮,姜峰,赖俊,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6):143-146.
[5]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4
Abstract: The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MOOC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effective learning". It is the key idea to 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 between " knowledge" and "trust", "faith" and "action" that taking the initiative, the inquiry and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s the center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system of classroom, network and practice.
P键词: 质量管理;慕课;创新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MOOCs;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162-03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堂已经成为时下教育创新最普遍的探索,而“混合式教学”则成为创新探索的第一热词,它整合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优势,既注重发挥传统课堂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优势,又注重实现网络学习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等优势。具有特殊立德树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混合”什么、如何“混合”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的核心问题,通过师资团队建设、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逐渐构建“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1],引导学生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化,实现 “课堂”、“网络”和“实践”三个要素的有机混合,是保障混合式教学有序进行的有益尝试。
1 构建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堂”、“网络”和“实践”三个要素的有机混合聚焦于解决混合式教学的三个关键理论问题:一是教学重心的把握问题。“混合式教学”不是几种教学形式的简单相加,要基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有效“学习”的发生机制进行科学设计,以主动性、探究性和知行统一性为重心,是解决思政课教学“知”与“信”、“信”与“行”主要矛盾的理论思路。二是多种教学形式深度融合的教学流程设计问题。将“实践”环节新增为混合要素,是课题组激活“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深度交互的重要解决思路。三是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整合的新教育技术应用问题。甄选国内知名慕课平台“超星尔雅”、深圳大学“优课联盟”、清华大学“雨课堂”等各有优势且功能互补的多种技术工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实现混合式教学资源的入口统一化、内容集约化、学习操作便利化。昆明理工大学聚焦于上述三个关键问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试点,开展了“三性一转”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进了混合式教学探索的深入。
2 以“三性一转”为重心,保障混合式教学的实效性
“三性”指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知行统一性为重心进行教学环节设计,“一转”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即通过多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推动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现代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驱动和创新驱动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线学习、实践教学正是因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增强创新性学习的有效性,才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因此,确立“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混合式教学重心是基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在线学习的特有优势。
2.1 以网络在线学习资源的精品化,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2011年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课题组近6年持续对该模式进行了完善、改进和创新。①2011-2014年依托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的“教育在线”平台建设网络在线学习的一期资源,搭建了在线学习的教学课件、讨论区、案例库、习题库等基本资源。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和实验。②2015年昆明理工大学学院整合省内优质教学资源,邀请了百家讲坛主讲人、云南大学苏升乾教授,楚雄师范学院王锡林等10余所高校的23名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微视频的录制,依托“超星尔雅”平台建设了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推进了在线学习资源的精品化建设。③2016年顺利通过“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UOOC)”专家评审,成为我校首门登陆该联盟的慕课共享课程。④应用清华大学2016年4月的“雨课堂”软件,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教学评价的深度融合。⑤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微信公众平台“修身明德”,搭建在线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统一网络入口,该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建设的实践成果展示平台,极大延展了课堂空间。在线学习资源的精品化,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实效性调查中学生反馈“思修教学紧跟时代脚步,形式新颖,很给力!”
2.2 以多重教学环节设置为突破,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
传统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可以通过教学的方式迁移到每个人的大脑之中,教学的目的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向学习者传授和“灌输”知识,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自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强调的重点是设计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促进知识获得的协作、探究和交流的学习流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思修课改变传统的单一授课方式,以增强探究性为重心,重构教学流程。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分为五个基本教学环节:①基于“雨课堂”的课前预习;②课堂教学32学时,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效果测试;③慕课在线学习和小组讨论16学时;④分小组社会实践及其总结;⑤微信公众号“修身明德”实践成果展示、学习。这五步教学环节探究性学习发生的机制为①创景激疑,发现问题②自主探究,资源学习③协作交流,相互促进④知识整理,价值反思⑤实践应用,价值内化⑥总结学习,意义建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流程重构,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展示自身才华的探究意识;线上线下交互讨论,使探究的过程痕迹化、清晰化,推动学生在思中行,在行中学。
2.3 依托网络延展“课堂空间”,优化“考核”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性体现在“五化”:一是“化耳为口”,即不仅要听,而且要说;二是“化目为手”,即不仅要读,而且要写;三是“化知为行”,即不仅要求知,而且要践行;四是“化外为内”,即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价值观;五是“化隐为显”,即将隐性的素质转化为显性的成果。传统教学实现前两化相对容易,但实现“化知为行”、“化外为内”和“化隐为显”就显得捉襟见肘。“三性一转”混合式教学,依托网络延展“课堂空间”,通过用户黏性很高的微信公众号建设,实现生活与课堂的虚拟链接。课程学习期间,学生分小组进行社会实践,然后将反映自身正能量的照片、微视频、PPT、文章投稿到思修课微信公众号:修身明德(kmustsx),编辑择优每周到公众平台,实践作业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微信公众号还建设了“悦读人生”推荐传统经典数目、开展读书会活动,“青想”版块则上传点击率高的昆工学子正能量的青春故事。目前已经并推送的昆工学子创业、科技创新、志愿者活动方面的文章,学生反响热烈,实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2.4 深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型升级
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其自由的选择性增大,主体性愈加突出。伴随着这种进程,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能力、学习任务都发生新的变化,传统方式的“教”仅仅依赖课堂,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无法满足学生好奇、追问、探索式的学习要求。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各种价值观的交流交融交锋突显了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知”与“信”,“信”与“行”特殊矛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回应时代的呼声,实现教学理念革新,把“学习”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教师的“教”在知识层面更加侧重引导性,注重重点理论问题的阐释,主要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认知结构、知识结构的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主动探究和实践,以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不再是瞄准分数被动机械地学,而是一种基于实践层面的知识反思与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反思、探究、实践,实现从学习自觉到文化自觉,再到信仰自觉的转变。
3 理论探讨:时展呼唤传统课堂结构形态的变革
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思政课教学要实现由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继而实现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教师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因此,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要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思想素质形成的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吸取慕课的优点,扬弃其缺点,跟上时代的步伐,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
3.1 紧扣教W难点,增加课堂深度
混合式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增加课堂深度,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堂内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开展深度的分享探讨、问题解决、团队合作、案例学习等。相较于传统教学,课堂教学环节的起点不再是常规的“概念讲解”、“知识点讲授”,而是有关该问题或理论的进一步阐释及运用,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学生思维的厚度,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在线学习“微课程”,见面课教师从课程“主讲”转换为辅导、答疑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难点的解析。因此,慕课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紧扣教学难点成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关键,思政课教师要系统梳理教学重点,将教材的知识体系转换为学生的成长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认识上的误区,根据时事热点事件的舆情所折射出来的认识上的盲点和模糊点,将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国家对青年的要求逻辑上贯通,道理上讲通,思想上融通,打造有思想魅力的思政课堂。
3.2 线上线下交互,变革课堂结构
日本教育学家稻川三郎在《第三种课堂教学:培养会学习的学生》一书中分析了传统以灌输为主和改良式灌输的两种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堂形态重构的“第三种课堂”,即“第三种课堂的主体是每位学生,学生们将走到教学的最前沿。”稻川三郎倡导由传统的“教师主宰的课堂”向“学生主体的课堂”的转变,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及结构形态。这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媒介型大学的在线教育课程的大量涌现,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结构形态。[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慕课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交互是课堂结构变革得以实现的关键。学生观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线上指导与答疑、交流与对话以及线下讨论与互动更为关键。慕课教学设计要围绕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互动、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三个方面进行。
3.3 升级教学,资源教学案例本土化
长期以来,“客观主义知识观”主宰了教育领域,学校教学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强化学说的学习理论,这种适应于客观知识教学的强化学习理论忽视了作为学习者个体内在的学习动机、个人经验和个人化见解的价值。21世纪以来“从旁观者知识到参与者知识”、“从客观知识到个人知识”的知识观变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新知识观主张知识不是纯粹客观的、普适的简单规则,而是与观察者个人、与认识者个人的参与相关。知识本身就蕴含了个人经验,知识获得过程就是认识者个人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单纯的知识教学是如此,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更是与个人的热情、个人的探究、个人的见解密切相关。因此,慕课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的校本化、本地化生活案例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开创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微课程,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制作,指导学生制作PPT微课程、视频微课程、声音微课程或者情景剧等微课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将慕课与学生的生活深度嵌合,升级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宫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35-37.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MOOC;混合式学习;C语言与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9-0012-04
引言
上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教育领域,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成为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重点。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指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1]。经过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堂与在线教育的优势,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打开了新局面。混合式学习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同时,它也是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的结合。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混合式学习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MOOC概述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通常被称作“慕课”。以Coursera、Udacity、edX为代表的三大课程提供商为MOOC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保障。近年来,国内外高校纷纷加入MOOC,发展势头强劲。MOOC如此迅速的发展与它丰富传统课堂的潜力是分不开的[3]。同时,MOOC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足和较低的出勤率等[4],因而,我们要辩证地看待MOOC。
现阶段MOOC主要有两种模式: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5]。笔者认为,xMOOC侧重知识传播和复制,强调视频、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方式[5],更适合应用于混合式教学,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更能发挥MOOC的优势,也有利于提升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王萍博士[5]总结出了xMOOC的课程模式(如图1)。
图1 xMOOC课程模式
该模式详细介绍了xMOOC课程模式的各个环节,囊括了在xMOOC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教师开设课程后,录制相关视频、布置作业、组织课程测试,最后由教师组织考试,公布课程成绩。学生在阅读课程介绍以及课程评价的基础上注册相应的课程,有计划地学习课程视频、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按时参加测试,在学习完成后参加最终考试并取得结业证明。在xMOOC课程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主要是通过在线讨论组和组织线下见面会。
xMOOC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环节基本相似,xMOOC还具备了独特的教学资源、碎片化的知识管理,更有利于C语言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但是仅依靠MOOC平台由学习者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教师进行课堂的引导、监控与管理,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二、混合式学习概述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E-Learning获得发展,但是各种弊端不断显现,国内外学者在对E-Learning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Blended-Learning即混合式学习。对于混合式学习,学术界目前尚没有明确定义。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6]。Singh & Reed提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7]。
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以及教学环境的不同,用适当的方法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学理念的一种创新,是传统课堂的一种优化。混合式教学在C语言与程序设计课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教师面授与在线学习的混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混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混合。
三、C语言与程序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C语言与程序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以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优点受到愈来愈多程序设计者的青睐[8]。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C语言与程序设计已成为各高校计算机软硬件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调查、访谈发现C语言与程序设计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从教学对象上看,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状况的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不同。但是,课堂上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是同一种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对知识掌握得较好的学生仍然局限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出现跟不上步调的现象。
从教学活动上看,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很少。供学生练习的素材也有限,缺乏针对性。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课下也鲜有沟通。较大的班容量也使得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位学生。
从教学评价上看,过于重视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很大,而平时成绩大多是根据出勤率给定的,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图3 学生是否希望通过该模式进行学习
(2)学生还表示,该学习模式为自己拓展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重点学习,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明显提高。
(3)很多学生表示,该模式增加了自己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通常为一个问题讨论组里讨论得热火朝天,更多的思想观点交锋,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五、总结
基于MOOC平台的C语言与程序设计混合式学习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具有较大帮助,应用于C语言与程序设计教学是一个较好的尝试。该实验效果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http:///ewebeditor/uploadfile/2012/03/29/20120329140800968.doc,2012-04-01
[2]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3] Ivo Leito & Irja Helm & Lauri Jalukse. Using MOOCs for teaching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ence at University of Tartu[J].Anal Bioanal Chem,January,2015.
[4] Lewin T.Setbacks force new look at mass web courses[J].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Dec 12, 2013.
[5] 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56-62.
[6]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7] 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8] 李丽娟.C语言与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2.
[9] 贺再红.基于混合式学习的C语言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5),15.
[10] 李文斌,陈嶷瑛,王顶.C语言与程序设计大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6
(1)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指的是培训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个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培训,学员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培训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评估依据。以高教版的培训教材为例,贯穿整个培训的真实任务就是“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开发”,整本教材均以该任务为主线,设计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培训过程,能够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让学员形成看得见的、物化的结果,从而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当然,真实任务也可以按照层级关系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组织各个模块和活动,从而使培训过程更为严谨,符合成人的认知规律。
(2)两方面指导思想
两方面的指导思想是指突出混合式学习思想和“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强调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既重视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又注重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与学习,培训内容与活动在真实课堂与网络平台上实现了无缝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体现教育技术应用的新趋势,使得培训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典范,这部分隐性的知识势必对学员的学习和后续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组织上,强调“主体—主导”教学结构思想,将讲授式教学方式与探究式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给予了学员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既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示范、讲解等主导作用的发挥。
(3)三种主要学习形式
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员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
结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自主探究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学员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能够扩展学习者的知识面,同时能够兼顾不同学习者学科、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学习者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是培训班的基本组成单位,培训过程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和交流,并贯穿培训过程,安排了很多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小组成果展示等活动,促使学员在合作中交流和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培训活动中强调师生对话,因为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培训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互动的主题,可以是教师设问学生回答教师再点评的模式,也可以是学生置疑,教师解释等模式。通过师生互动学习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4)四个关键点
培训过程中有四个方面的关键点,分别是强调活动参与、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强调案例观摩和体验以及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反馈。
强调活动参与
培训过程以模块和活动为基本框架,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融会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围绕活动的展开,提供相应的理论导学、技术导航和提示,使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机融合到现实应用的活动情境中。学员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以活动为单元来组织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
强调理论联系实践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领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反思。因此,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仅仅是培训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也是实施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在本轮教育技术培训中,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真实情境中,突破理论讲座、学习实践等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限,真正地将理论、方法、技术等融入到真实情境的教学活动中;同时通过多种实践性活动(如师生互动、头脑风暴、讨论、辩论、反思等),使学员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策略与方法。
强调案例观摩和体验
案例实质上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运用案例观摩和分析既可以发挥成人分析问题能力强的优势,又可以使成人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还可以解决成人学员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非常强调从实际案例出发,让学员分析案例,为此培训过程既提供了大量的分学科的教学案例,也提供了综合案例;既提供了优秀的案例,也提供了有待改进的案例。学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和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观摩,同时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进行反思。
体验发生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本模式强调学员通过体验将教育技术相关理论、技术和整合技巧转化为自身的实践经验,以促进其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强调过程性评价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是对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通过有效的评价,形成对受训学员的激励,对教学过程的调节以及对后续培训环节的支持,有着重要意义。培训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一方面起着激励学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教师诊断学员学习过程,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在本轮教育技术培训中,过程性评价还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体评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最终的教师专业化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