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范文1
1小清河概况
小清河全长18km,流域面积8014hm2,贯穿驻马店市中心城区,是主要行洪河道,现状小清河干流河道蜿蜒曲折,断面狭窄,行洪能力有限,上游河段防洪标准不足20a一遇。小清河现有的水系统中,九条支流汇入小清河,水源主要为雨水,补给严重不足,存在河道水面窄、局部淤塞、枯水期断流、水质被污染及沿河生态环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根据《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要对小清河局部改造加宽,整治小清河水质。规划采取蓄排并举的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充分利用西部山区雨水资源和上游余洪资源,提高蓄水供水能力;同时构建“一带串五珠”的滨河景观带,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目前实施的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长5.76km,位于开源路与育才路之间,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开挖、堤防填筑、五级景观坝、桥梁、驳岸、滨河景观带和水生态系统等。
2河道治理工程规划
2.1防洪标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确定小清河设计洪水标准为20a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a一遇,堤防设计超高1m。
2.2总体规划
河道平面总体布置首先在满足河道设计过流能力的情况下,与景观工程相衔接;结合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综合岸上、岸边不同情况,按照“形态流畅、高低自然、挖填平衡、综合利用、规模适度、超前控制”的技术要求,基本不改变现有河流态势,充分利用现状河道池塘和滩地,减少工程量、占地、拆迁,并满足防洪除涝要求的情况下与周围环境协调。河道治理基本维持现状河底纵比降,河底高程与上下游河道平顺衔接,挖河深度能满足施工及施工排水的需要。在部分段河岸修筑堤防,将开挖土方就地填筑堤防,余土在场地内塑造微地形绿地景观,创造游憩场地,在保证景观效果下尽量解决土方平衡。经渗流稳定计算和边坡稳定分析,新筑堤防边坡≥1:3,堤顶宽度≥4.50m,堤顶高程按照50a一遇洪水加1m超高控制,填土压实度要求93%,各种计算工况下堤防不会发生渗透破坏,堤防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2.3建筑物规划
根据景观工程设计的需要,在小清河河道规划设计了5级梯级拦河坝,采用钢板液压升降坝和混凝土溢流坝两种型式,坝高在1.80~5.00m,形成5段层层跌水、水深不同的“湖景”,正常蓄水水深1.50~4.00m,总水面面积约1.91km2;河道上新建桥梁6座。其中第4级钢板液压升降坝建成后,可使上游小清河河道内形成长约2069m、宽约50~700m、最大水深约5m、水面面积约101hm2的人工湖,命名“清河湖”,具有调节河道内水量和为下游农业提供灌溉水源的功能。2.3.1钢板液压升降坝第4级坝为钢板液压升降坝,长100m、高5m,该坝体与现状绿岛结合,门前蓄水可形成宽阔水面,门顶溢流可形成瀑布景观,与5级坝、运动公园一起,形成跌瀑湖的动态效果,上游水量较大时均可形成瀑布景观和水帘长廊奇观,可供游人观赏,从而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改善生态人文环境,增加城市观光性。2.3.2溢流坝河道上规划设计了4座溢流坝,坝的位置不同,形态也不完全相同,4座坝的形态与位置是紧密相关的。①级坝:汀步型滚水堰(人行可通过),与南段步行桥结合,成为一个步行环路。②级坝:儿童公园旁边的滚水堰,东岸狭窄,需要简洁形态处理。③级坝:弧形跌瀑坝在古吕路南侧,保证湖面的完整性,形态考虑主坝、副坝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宽阔大气的跌瀑效果。④级坝:作为景观水线的末端景,高差最大,运用现代手法将立方体混凝土模块高差错落又不失韵律的堆砌,既解决了高差,又增加场地趣味性,在溢水期形成高低错落的跌水景观,在枯水期坝体本身也是景观小品。2.3.3桥梁城市桥梁是重要的艺术建筑之一,河道上规划新建桥梁6座,跨越小清河及其湖面,按公路—Ⅱ级汽车荷载设计。桥梁上部结构全长为65~460m不等,单跨径为20m的预应力混凝土(后张)空心板,桥面全宽为36~50m不等,下部结构桥台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此方案施工工艺成熟,桥型简洁美观、跨越性好、整体性好。考虑桥梁本身的造型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对桥头堡、栏杆、灯柱的艺术要求较高,分别对其上部造型设计了多种结构形式,形成不同风格,体现出城市的文明、文化和内在素质,向外界展示城市的特色景观。
3景观规划设计
3.1景观设计理念
小清河景观规划突出“以人为脉,人水和谐”的设计理念,通过工程和生态措施,营造出集防洪、蓄水、生态、游憩、学习、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河道景观带,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综合治理目标,满足人们亲水、近水、滨水而居的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3.2分区公园规划
根据小清河两岸地区城市发展定位,结合小清河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发展状况等,将河道规划为一个综合景观区(清河湖公园),两段特色体验区是湿地公园和植物园。以天中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充分利用水体的优势和独特景色,点缀天中文化特色的雕塑、山石、园林建筑小品等,形成文化景观节点;共规划了27个主要景点,其中有五大核心景点:天中清源入口区、天中芦湾湿地公园、天中乐海休闲区、天中文化休闲区、天中叠瀑静氧区。由此,小清河串联起了五大核心景点,构成“一带串五珠”美丽景观。
3.3人工湿地
湿地,是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充满了野趣、野味和自然气息,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在支流规划一处湿地公园,面积20hm2,湿地率56%。湿地公园将建设生态密林、花语回廊、翠屏幽径、亲水栈道、高台观鸟、碧水逸湾、水中赏鱼等景点,配以科普宣教中心、湿地生态监测站等基础设施。
3.4驳岸设计
根据河道水的流速、周围景观、当地盛行风及划船等因素对水体不同情况的扰动,河道驳岸的设计形式有垂直挡墙驳岸、石笼驳岸、石滩驳岸、生态驳岸四种类型。其中:在商业界面广场采用垂直挡墙驳岸;在河道较窄且坡度较大的区域采用石笼驳岸;湖面水体扰动大的区域采用石滩驳岸;其他区域采用生态驳岸种植水生植物。尽可能的多采用生态驳岸,植上草坪或水生植物,防止引起水土流失,改变护坡硬、直、光的形象,给人们以绿色、柔和、多彩的享受。
3.5水生生态系统构建
水生生态系统构建的目的主要是净化水体,维持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安全,提高城市水景观质量。河道及中央湖均为景观用水,水质必须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水生生态系统主要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构成完整生态链,达到水体自净的效果。沿岸线布置挺水植物,在水深0.50~1.00m处设计暖季型沉水植物,在水生1~2m处设计冷季型沉水植物。蓄水后放养鱼虾等水生物,逐渐吸引水禽到水面栖息、觅食,形成良性循环生态链;在运行期采用水体曝氧、种植植物浮岛、使用净水剂等手段使主要污染物达标。
3.6植物种植
植物设计原则主要是丰富植物的季相变化,注意各类植物的花期在时间上、色彩上的连续性。与道路、建筑、滨水空间尺度相协调,符合美学要求,利用植物季相创造丰富的景观,与空间设计结合,整合并引导行人视线与活动。在植物选择上,采用适地适树原则,较多选择驻马店当地乡土植物。
3.7滨水景观交通
河道的景观交通体系主要由主路、自行车道、人行步道、木栈道、跨河人行桥等构成。其中在河道两侧绿化较宽的区域设计6m的主路,在南北两段局部较窄的区域设计4m的主路,满足应急交通的需要。自行车道局部单行,局部与主路合并,贯穿整个河道;临岸人行步道、木栈道、跨河人行桥等交通设施的设置,缩短了人与河道的距离,极大增强了河道两岸地带的亲水性,增加了河道的亲和力,满足人们日常游玩的多种需求。3.8景观区照明及水源照明应结合景观设计,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河道的清河湖区为照明度最高的区域,为烘托气氛布置有庭院灯、照树灯、地埋灯、草坪灯、线条灯和水下灯等,而在河道的南北两段主要以功能性的照明为主,主要灯具有庭院灯、照树灯为主。滨河景观区域的消防用水、绿地用水等水源直接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采用人工浇灌方式,给水接入点沿市政道路250m半径设置,浇灌系统采用尼尔森型快速取水阀。
4结语
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城市道路 景观 规划 设计 系统 整合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028-02
现阶段,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城区道路建设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道路绿化和建设工作的整合完成,确保道路通畅时道路两旁的绿化建设也已经完成。在道路监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结合景观植物的多样化和植物特点,构建优质的城市道路景观。
1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
依据生态学和地理学分析,景观不但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景观,还特指一些区域中综合审美特点和功能特点的景观。在人类生活的过程中,景观具备一定的判断性和空间特殊性,在生态划分的过程中可以多次划分,对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陶冶情操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优质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国内当中,为实际我国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在实际道路监管规划设计工作当中,设计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经济、生态以及美观等影响因素,在全面的生态价值理念当中,对道路景观实施优质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以此完善生态系统。现阶段,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当中,景观划分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划分,促使其满足城市道路多样化工作的建设需求。
2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规定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城市道路功能规划原则。在实际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道路绿化有助于优化城市道路环境,为城市建设提供优美的环境。同时,道路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工作、体育、货物等重要通道,因为在交通空间中多样化的人群出新目标是存在差异性的,由此对道路景观也会出现多样化的视觉感知。在对城市道路景观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行人、车辆以及视觉等因素,对多样化植物实施不同的栽植方案,将路线设为视觉线形设计的目标,注重以人为本,提升视觉质量。在实际道路设计阶段,确保人们可以获取心旷神怡的感觉,需要防止植物景观出现阻碍视觉,并且在道路弯道的时候,不能出现大灌木或者是小乔木。道路绿化还具备一大特点就是遮阴和降温,随着四个季节的不断变化,植物的形态也会出现变化,而优质的道路植物可以为行人和车辆提供一定的绿荫。第二,城市道路绿化生态协调原则。生态协调是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重点,在实际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生态协调原则需要对植物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创造植物群落的魅力。第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原则。其不但保障植物的习性和环境彼此相符,还要结合艺术构成理念全面展现植物的形式美,促使创造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结合到一起。第四,因地制宜,满足土地和植物的原则。结合实际地区气候、种植的地理环境等,选择这一区域可以生长的植物,从而装饰园林,抵抗自然灾害。
3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交通性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在实际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交通性道路主要是依据路灯、地面标线、标识牌等设备构成。其是城市道路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计工作一定要具备科学性,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关系到的工作内容较多,操作难度很大,而道路行驶车辆的数量又非常多,为了提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优美程度,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道路空间规划设计中,以此提升道路形象,交通设施中要达到形象化和标准化。第二,步行道路景观和设计的系统整合。一般情况下,城市的步行道都处于城市中心商业重要区域。在步行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亲切性、丰富性以及文化特色,全面突显我国提出的规章制度和文化内涵。在商业步行街道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创造和谐优质的环境条件为基础,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休闲娱乐场所。在商业街道及E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特色和色彩等特点,保障建筑体量和质感的改变满足商业接到监管建设工作提出的规定。至于接到地面的铺装,需要结合多样化城市实际需求,科学选择多样化的铺装素材。第三,绿化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在对城市道路实施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分析草坪、灌木或者是树冠、应用照明O形式以及植物类型。若是城市道路较为宽敞,需要在道路两边或者是中间设定绿化隔离实施科学化的空间划分。在实施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程中,需要深入分析道路周边环境和立地条件,为之后道路景观设计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1]。
4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重点
4.1 科学选择植物类型
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工作中,要科学选择绿化植物种类,尽可能展现出区域植物的特点,出现植物种植的科学性。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中绿化用地的明确具备非常多的影响因素,人们主要是将道路建设中认为损坏严重的区域定位绿化应用区域。由此,在对道路实施绿化景观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土壤实施优质的管理,依据客土栽培为基础,结合就地取材的特点,选择抗病虫害水平和抗污染水平高的植物实施种植,以此提升植被的生态成果,促使律师的植物展现自身优质的能力,优化空气的作用。因为城市道路是行人和实际重要的活跃区域,在确保道路通畅、安全的基础上,还要创造出优质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视觉结果,由此需要对植物的层次和色彩实施科学化的搭配,展现出植物种植的影响力,促使道路景观的色彩逐渐向多样化发展,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绿化形式[2]。
4.2 注重端点和节点解决
城市道路绿化,需要对分车带的端点和道路分叉状况实施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端点和节点处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实际规划工作中,需要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衔接和连贯为依据,在实际道路绿化划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行人和通车之间的安全性能,提升视线以电脑作用。如,在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备低、矮恩典的彩叶花卉在端头实施种植,这样的设计不但提升了行车的安全系数,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了安全的提醒,以此展现绿化景观的引导作用[3]。
4.3 科学明确绿化形式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来说,绿化形式是工作的重点,因此明确城市绿化模式和方案是实际工作的重点。为了科学划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实施工作:第一,要确定绿化道路的质量,并且需要对这一城市的建筑特色深入了解。第二,在绿化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明确管线地点,并且对相应管线实施深入处理。第三,要科学设计绿化面积。进行上述几点工作之后,需要结合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和空气、地理位置等特点,科学设计景观绿色方案[4]。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增加,道路系统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道路系统的构成一定影响着周边环境的变化,但是道路景观更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这为实际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优化。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城市发展特色和社会经济情况,对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系统整合工作,从而构成城市发展最为优质的道路系统。
参考文献
[1] 李秀阳.基于绿色交通模式的小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 朱兴娟.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探讨[D].南京农业大学,2014.
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反规划;城市水系规划;城市河流规划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208-01
一、规划目标与规划思路
水系景观的规划目标,就是要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中,维护、保障及恢复水系生态健康,实现规划水系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满足城区发展与市民的滨水需求,使滨水新城水系建设成为符合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人水和谐的典范。
滨水新城核心区水系景观规划思路贯彻的思想方法是“反规划”,其指向是建立一个作为城市发展与建设刚性框架的生态基础设施,它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在提供给决策者的规划成果上体现的是一个强制性的不发展区域及其类型和控制的强度,构成城市的“底”和限制性格局,而把发展区域作为可变化的“图”,留给市场去完善。这个限制性格局同时定义了可建设用地的空间,是支持城市空间形态的格局。
二、大尺度上的水系规划研究
(一)水系线型的选择
1、生态适应,因地制宜,在现状层面充分考虑现有大水面的利用与联通,充分考虑与现有山体及高压走廊绿廊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与开敞平地结合形成大型公共开放空间;通过水体大连通,构筑“即使水库”,缓解洪灾险情、杜绝洪涝,保护大水体水域,维护水体生态系统的蓝核与绿核。
2、尊重自然、形意相随,在水系格局的形态设计中,其一是尊重河流系统的自然规律,注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使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二,兼具河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基本层面,从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文化性、亲水性六个方面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进行分析,以不规则自然河岸构形,大小与曲直结合,加强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其三,构筑生物多样性景观,结合复层绿化,营造多生境、多物种下的生态安全。
(二)生态基础与景观格局
生态基础是新城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基础。生态基础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且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生态服务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水系和滨水区、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及开放空间系统等。因此,生态基础是维护土地生态过程安全和健康、保障城市居民持续地获得高质量的生态服务的景观格局。
(三)景观工程与公园规划
依据水系轴线与景观格局,水系串连起7大主题公园以丰富河道景观,如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等。
湿地公园的河道、池底可在原址地形低洼处开辟蓄水盆地,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
三、小尺度的河流景观规划设计
(一)河道规划
在微观尺度的河道设计中,生态恢复与生态设计是其主要途径。生态恢复通常用于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河道;生态设计应用于自然状态良好、未受到人为破坏的河道。
生态恢复目标的确定是关键,不论何种目标都有共同特点:一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二是以生物多样性作为恢复程度的主要标准。
(二)护岸规划设计
护岸是水体和陆地的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水、陆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景观。在自然条件下,护岸形态的分布通常表现为与水边平行的带状结构,在生态的动态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
四、核心区水系景观总体规划
将大尺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和小尺度的城市河流景观建设联系起来,以生态基础构建景观安全格局,规划表达滨水新城核心区水系景观的系统性、整体性。
交通游览线路设计,遵循纵向可达性、横向可达性、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等原则,分别设计车行系统、自行车行系统、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系统等,在满足各种游览方式需要的同时,也使各景点相互衔接。
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城镇水系统;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wa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with the environment, water conservancy, social and other benefi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ater system was badly damaged by ecology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restricts the water syste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 In Mengcheng south of the city center area water system renovation and landscape proje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ade analysis for water system renovatio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repairs the project so a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to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pattern make a scientific arrangement, in order to create rich waterfront landscape zone.
Key words: urban water system;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在水体上游建设橡胶坝或跌水工程,在非汛期形成河湖水面,增加湿地。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在以前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破坏了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使其不再能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在降低。
蒙城县城南中心片区水系整治与景观工程包括沟塘整治、绿化景观和水系整治三个部分。沟塘整治工程整治河道总长5746米,清淤7.5万方,土方开挖57.5万方,驳岸总长9737米,混凝土1.6万方,浆砌石3万方。绿化景观工程内容为“三横两纵”即嵇康河、长流河、芦河、横一河、横三河景观、绿化、给排水、照明工程;景观绿化建设面积12.6万平方米。水系整治工程主要是开挖治理横二河、李长沟、长流沟、芦沟、马沟、向阳沟、九里沟、嵇康河等八条大中沟总长14千米,治理面积9.0平方公里。同时,新建拦蓄水、引排水建筑物17处,从而确保城南新区水流畅通。工程的建设将成为联系蒙城县城南新区景观资源的景观脉络,同时又可以作为开放性的带状城市滨河公园,为市民的休闲、游憩、购物、健身等活动提供场所,做到二者在功能上的兼顾。
1.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理论
1.1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水系视为生态边缘区,将水系沿岸的各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组分联系起来。因此可依据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边缘效应、景观异质性、尺度理论和整体性原理,对水系景观进行规划。
1.2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通过对原有水系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营造适合的水系和滨水区生态条件,使规划区域的景观整体功能最优。由此,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生态环境修复优化原则;历史文化延续和活力原则;场所认知和情感认同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设计,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以人为本、参与共享原则;景观协调优化原则。
1.3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原则
1.3.1空间尺度原则城市景观水系规划属于宏观的整体空间构架及中观的典型空间组合尺度,一般不涉及具体空间景观元素的规划设计这一小尺度。
1.3.2多样性与异质性原则多样性的景观比单一的景观具有更好的生态功能,异质性景观相应的生态稳定性高。
1.3.3自然优先原则要求设立独立的滨河自然生态发展空间。规划时优先保护景观水系中的自然资源,包括城市河流水系、滨水空间的原始自然保留地、湿地、坡地、森林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
1.3.4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景观水系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但其自然生态过程往往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驱动以及社会兴趣的影响,规划应按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尊重水系的自然连续特性,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3.5整体优化原则整体优化原则要求把景观水系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而不必局限于局部的优化。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本文以蒙城县城南中心片区水系整治与景观工程规划为研究对象进行论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景观水系现状调查、分析、评价与制图;市域水系总体结构与格局的规划;市域景观格局规划;周边景观规划。
2.蒙城县水系沟通及河道整治现状
图1、蒙城县城区水系图图2、涡南片水系图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 蒙城县城南中心片区水系景观遭到破坏 ,制约了其景观模式的发挥 ,问题表现在:
2.1水系沟通及河道整治现状
2.1.1水系不畅,淤积严重
现状嵇康河、芦沟河道断面狭窄(特别是嵇康河位于鲲鹏西路以北已改为暗沟),且淤积严重,严重影响过水断面。河道调蓄容积下降,局部地区引排水困难,威胁区域除涝安全。不能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
2.1.2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人口的剧增、工业的发展和截污设施配套工程的滞后,致使大量污水排入,现状嵇康河、芦沟河道已经蜕变为臭水沟,水体黑臭,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极大地制约了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
2.1.3河道布局与城市发展不一致
现状河道和水域呈自然分布,不能满足城南中心片区新一轮地区发展要求。
2.1.4河网分布不均匀,横向缺乏沟通
规划范围内以南北向河道为主,缺少东西向河道,不能实现有效沟通,以致在汛期出现排水困难,不能保证防洪保安的要求。
2.1.5河道断面不足,排涝标准低
现状河道断面均偏小(秃尾巴沟河口仅8~10米,长流沟仅5~8米,芦沟近10~12米),且淤塞严重,过流断面已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左右,无法满足20年一遇标准排涝标准。
2.2护坡型式的选择
根据国内外身体护岸的成功经验,在进行护岸设计时,需要考虑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综合沿岸及岸边不同的情况,把握“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总体方针,兼顾如下原则:生态护岸应满足河道功能,首先是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岸在视觉中的“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不同区域和部位的合适的植物;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布置建筑物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考虑到规划范围内建筑物不多,河道均为新开挖河道和拓宽河道,但河道均位于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内,且河道两侧居民生活小区较多,游人有亲水需求。拟采用在蓄水位以上设置亲水平台,在蓄水位以下设置直壁式护岸,其上设置2米宽的亲水步道,蓄水位以上采用植被生态缓坡的方案,增强景观效果,保护水生态环境。该方案将河道生态保养与游人的休闲观光需求自然结合,利用水体中种植植物群落对河水进行生态循环净化,为景观水系提供清洁水源,而且增进了河道的亲水效果,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塑造人性化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在以上述断面作为河道护坡基本断面的基础上,考虑景观需要,通过沿岸木栈道、亲水挑台、下沉式台阶等多种方式提高亲水性。
3.滨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
图3、规划范围内河道示意图图4、河道护坡示意图
3.1规划定位
3.1.1功能定位
建成后的嵇康河、长流沟、芦沟滨水景观风貌带应与于蒙城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形成联系蒙城原有景观资源的景观脉络;同时又可以作为开放性的带状城市滨河公园,为市民的休闲、游憩、购物、健身等活动提供场所,做到二者在功能上的兼顾。
3.1.2特色定位
嵇康河:临近城市中轴线稽康路旁,是城市重要的滨水景观带之一,因此将秃尾巴沟景观带定位为城市景观型滨水休闲带。
长流沟、东西向一号沟、二号沟两侧主要为居住用地,其中东西向一号沟、二号沟为联系性的河流,主要起到沟通南北水系的作用,因此将长流沟景观带定位为城市生活休闲型滨水景观带。
芦沟西侧为居住用地,东侧为市场用地,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避免不同用地之间的相互烦扰,因此将芦沟景观带定位为城市生态过渡型滨水休闲带。
3.3重要景观节点与区域
规划方案结合河道两侧绿地现状条件及周边用地性质,在滨河景观体系中设计三条特色和景观带,两个景观型节点和六个休闲型节点,形成河岸沿线的八个视觉焦点和景观亮点。
3.3.1自然景观型节点
该节点油坊和老城区段的中心位置,规划增加几何构图的硬质旱喷泉铺装广场,同时模纹花带构图简洁、色彩明快,庭荫树种采用大规格榉树,形成具有较强标志性效果的滨河景观绿地,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功能与景观的结合,满足行人休憩、活动的需求。节点注重滨河景观的夜景表现,通过地面射灯、绚丽彩灯、大型景观灯柱等照明设施,亮化水景,使之成为滨河景观带中独具特色的夜间景观。
3.3.2休闲型节点
利用现有和规划景点,以休闲观光娱乐为主。以五彩缤纷的花卉为造景主元素,造景植物材料以竹为主,采用高大庭荫树结合景观雕塑小品布置,通过青石汀步穿插在绿地花丛之中,在花带中种植孤植大树,与花卉形成对比,突出花林古木景观特色。油坊河南段临近河道水体,大量种植耐水湿的杉木林,形成以水杉、池杉等为主的亲水植物群落,构成绿化带与喧闹城市之间的绿色屏障,丰富沿河的景观类型,成为晚上游人纳凉休憩的好去处。
4.生态补水工程
4.1河流补给
蒙城县城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阜蒙新河穿城而过,阜蒙新河向东与涡河相通,向西与芡河相通。其中阜蒙新河、北淝河、茨河等河道水质均较好,多在国家标准Ⅲ-Ⅳ类之间。只要蒙城县城内河道形成有效的河网,当城区从阜蒙新河及涡河补水时,城区河网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补水方案如下: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高时,可开启渔场涵节制闸,通过自流利用阜蒙新河进行换水以改善水质;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低时,可关闭阜蒙新河节制闸(九里闸),利用涡河水进行补水。
4.1.1阜蒙新河引水
由于现状阜蒙新河水质优于涡河,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高时,优先采用阜蒙新河水补水。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高时,可开启渔场涵节制闸,阜蒙新河河水自流进入李长河后,进入东西向主沟十里横沟,再向两侧河道进行补水,促进河道水体的流动,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4.1.2涡河引水
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低时,可关闭阜蒙新河节制闸(九里闸),同时开启渔场涵节制闸,涡河河水自流进入渔场涵后,沿上述阜蒙新河补水路线对城区河道进行换水。
4.2中水补给
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在紫外消毒池后增加提升泵站并建立较完善的污水回用系统。近期在距离污水处理厂较近的马沟设置补水点,远期在马沟与红旗河交界处增设补水点,有效利用水资源。枯水期,利用处理后的中水进入水系,使内河水位控制在正常蓄水位左右,从而使县城内河流有较好的水体景观。同时城市绿化、道路用水等可直接由内河中取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5.结束语
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城南中心片区的水域面积提高了环境容量,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河岸植被和湿地群落将得以大面积的恢复,防止水土流失,整段河道的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效果都将得到空前的加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休闲、观赏的场所,改善市容景观,提升了人文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与环境质量,有力地推动蒙城县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薇,李传奇.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水利学报,2003,(8).
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城市照明;夜景;景观设计
照明设施的功能并不只限于夜晚照明,其设计还需注意白天的效果,灯具与建筑、环境空间的关系和尺度适宜,各种功能环境必须采用不同的照明设施及手法。
一 夜景规划的原则
城市夜景规划的设计主要建立在以下三条原则之上:1)表现城市的整体结构,突出各重点景观地区的形象。2)创造明亮、安全、悦人的城市夜间休闲、娱乐环境。3)烘托繁荣的城市夜间活动气氛,体现蓬勃的商业活力。
二 夜景规划要点
在城市夜景中,通过山、水、城的夜景设计,表现城市的整体结构。通过对建筑、道路、绿化,以及桥梁的灯光设计,并利用水中的灯光倒影来表现自然河道的轮廓线。通过城市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物和新市区各片建设群的点点灯光表现城市的骨架和建成区轮廓。在城市夜景中,通过重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主要建筑物的灯光,反映城市夜景的重点。沿河道路和绿带的照明强调出的优美线形及其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符合空中和高处俯瞰的要求。可以考虑多种柔和色彩灯光的照射,形成变幻的水景;同时,河面上的大桥也可以作为河面景观和延伸。
城市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的照明光源采用柔和的白炽灯,选用特殊、美观的灯具、路灯、射灯、彩灯等多种类型的结合运用。
三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要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的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的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的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1)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2)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3)具体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3)以人为本的原则;4)经济性原则;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 总结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与规划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规划师在考虑城市各方面因素基础上对照明提出适宜的要求,电气工程师则需做出相应的配合,提出具体实现方案,但规划师所提出的要求应建立在经济因素与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生态极少干预 山地校园 景观规划设计
一、生态极少干预提出的历史文化背景
21世纪是十分重视生态、环保的时代。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环境的恶化在中国大小城市中随处可见,城市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当今时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带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景观设计遵循生态原则是景观走向成熟的表现。生态环境需要先进的文化理念的指导,人工环境的文化形象已经落伍了,人工不去干预或者极少干扰的生态环境才是新世纪的生态文化形象。
二、生态极少干预概述
(一)生态极少干预的内涵
生态极少干预在城市绿地设计和建设中,是指利用原有场地资源,用最少的人力、最简单的元素、最经济的做法,来创造的一个真正节约,并为当代城市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景观。
(二)生态极少干预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生态极少干预主张创造性地将艺术溶于自然景观之中,同时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有效地改变并提升了自然环境。生态极少干预主张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维护其生态服务功能,有利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和可持续环境。生态极少干预用最少量人工干预、最少的设计和工种,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满足现代城市人的最大需要,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与人文空间。
(三)生态极少干预与极简主义的区别
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提出的极简主义用简约的手法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打破了古典园林的作法,使景观设计走向现代主义。而生态极少干预则是属于后现代主义,是生态艺术的崛起,是生态学意义上的简约,对自然的最少干预但又获得最大的收获。
遵循生态原则而设计最少介入的景观是不需要维护的,而彼得・沃克的景观需要不断的维护,许多植物形态需要不断的修剪。
生态极少干预提倡简约主义不仅仅是形式服从人的功能的需要,不仅仅是去掉装饰,更重要的是形式要符合生态,对环境造成最少的影响。因为当代景观设计重要的是发掘景观本身,而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景观。
(四)生态极少干预设计理念的核心
生态极少干预的核心是最少干预,就是越来越简洁,最后做到基本上不破坏和不改造,但是又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既避免对原有自然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的功能要求。
三、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一)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极少干预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哲学理念,将山川之美比喻人格之魅力。老子的“道法自然”、阴阳学说(《道德经》),强调人类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提倡“天人合一”。讲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结合,使山、水、城市有机融合,体现一种朴素、健康的生态思想。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使当代校景观与自然演进的和谐关系、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融的灵气得以延续。
近些年来,中国正在加速城镇化的进程,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市的校园均属山地校园范围。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经济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山城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山地校园生态景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重庆拥有众多高校,如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重庆大学城的修建更使打造山地校园生态景观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极少干预的设计理念无疑为山地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二)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山地校园中,如何把自然的生态状态与户外空间的交通、学习、休闲和美学欣赏等功能设计完美结合是我们在运用生态极少干预于山地校园景观规划中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2.山地校园中,如何采用生态极少干预来利用坡度形成富有层次和立体性的山地特色景观,并为周围创造良好的视觉和绿化生态环境是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
3.山地校园基础场地中原生态植物如何保留,对于地质和生态条件相对较差的岩石层和土壤层如何处理,是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处理的难点。
4.山地校园要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的结合。每一所校园都承载着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在生态极少干预运用于山地校园景观规划的同时,如何达到生aa态空间与人文生活的有机统一,注重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创造独具特色的山地校园空间也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生态优先、最少干预、注重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一)项目区位及背景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新校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周边入驻大学城的高校还有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共10所院校。总体用地规模约441亩(29.3870公顷)。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和较好的自然禀赋,由于过去基本为农业用地,故自然植被保留较好。前期规划已将场地内几个山丘确定为生态核脉。场地内现有农田、溪流、鱼塘、荷塘,以及竹、喜树、桑树、柑橘、泡桐、黄桷树等植被,此外还分布有种类较丰富的芒、茅等野生草本植物。
(二) 场地规划设计所面临时的问题
1.地形复杂,场地南高北低,属低丘地貌。部分地段可达性较差,使用性差。前期规划中对场地的局部切挖还将形成多处落差较大的堡坎。
2.建筑风格特征不明显。本学院提出“打造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目标,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在结合前期规划的同时,突出学院文化个性。
(三)设计目标
基于以上场地分析,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和山林坡地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校园景观对本地段河流廊道和山林坡地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
(四)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情况,本方案提出了以下构思。
1.遵循生态极少干预原则
我们提出“最小干预原则,以最小的造价,获得最大的收获”,即合理保留场地中部分自然的绿色与蓝色基底,充分发挥自然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通过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满足校园师生的活动需要,创造山地校园景观新体验。
2.提出对场地作分级处理,完善绿色和蓝色基底
结合前期规划并在现场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将场地划分为:植被保护区域。主要位于生态核脉区,严格保护现有自然植被,设计要求工程中不砍一棵树,避免地面的硬化,保持山体的自然形态,对局部山体切挖处,采用生物护坡措施。适当丰富乡土物种,以形成良性自然更替;植被更新区域。主要位于规划建筑、道路周边,工程对原场地地形、植被影响较大,同时可达性也较好的区域。保护原有水域和湿地,修整地形,再造植被,包括增加水生和湿生植物,形成一个有乡土特色的绿色、蓝色基地;人工化景观区域。主要位于广场、绿荫环道、建筑庭院等区域,结合建筑、硬质景观的几何简约风格,有序组织绿化,塑造舒适、高效的环境。
3.设计一条穿越生态区的步行通道,展现校园生态资源
在校园中心区域保留的原生场地中依据地形特征,选择一条最佳功能路线,这条路线是贯穿校园中心各主要建筑及交通要道的景观生态路径,设计了一条平均宽度为1.5米的散步道,穿越自然绿地。平均间隔20米设置休息座、垃圾筒、照明设施,步道沿线休息座、栏杆均采用红色,加强识别性。该步道串接了多个自然景观点,如水池、荷塘、竹园、校友花园、山顶观景台等,增大了场地的可达性,为师生提供一个体验自然的休闲场所,满足观赏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需要。基本上不破坏原生态环境,不改造原状,只在选择的路径中加入极简的几何元素,满足师生在生态自然环境中行走、休息等活动的需要。
结语
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的关键在于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对原有地形、自然河道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在校园景观、师生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黄光宇作品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J].风景园林,2007(2).
[5]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外景观――校园景观[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