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开设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室内设计开设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范文1

关键词:工作过程化;室内设计;核心职业能力;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侯志杰(1969-),男,山东省青州市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室内与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2011年省级精品课程《3dsmax环境艺术设计》建设项目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57-02

随着国内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愿景日益剧增,经济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也空前高涨。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的骨干核心职业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是直接面向就业的课程,培养的是从事室内设计、施工、管理的高素质综合性应用人才。因此,为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对室内设计课程内容体系重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革新迫在眉睫,避免教育教学资源浪费,尽量少出“次品”、“废品”,是相关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所以对人才培养规格、原有课程改造、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等深层次问题探讨和研究重构是很有必要的。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从学科课程体系向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转变,理顺教学关系,使室内设计课程更加适用于高职教学实际,特从室内设计课程的开发设计、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课程学习情境设置等方面对其加以阐述。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开发理念

全面深刻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文件精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涵建设。课程设计注重职业核心能力打造,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开发设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跟踪前沿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创建基于工作过程化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工学结合理念。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按照装饰装修企业真实项目的生产岗位要求,以任务驱使、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实践教学项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工作情境。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念。在实践教学中突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真实或虚拟项目学生自主策划设计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讲解学生设计改进客户评价定稿出图指导施工总结反馈”的流程模式。

强化专业自学能力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培养其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堂、实训地点一体化理念。实现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训教学,校内实训工作室、计算机机房、装饰模拟公司,校外室内设计公司、装饰公司、测量现场、装修工地,由校内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实训项目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现场教学。此外,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至少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专职指导老师指导。

打造核心职业与非职业能力理念。既重视强化专业能力,又重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来打造核心职业竞争能力和非职业素质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化系统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开发思路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以高职生智力能力特点为课程内容进行序化的依据;以室内专业知识和设计技术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培育为课程目标。

(二)课程设计的原则。依据室内设计员(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任务构建教学内容,按照客户订单这一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学生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经历,即从“项目承接—工地测量—初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绘制—技术交底—施工指导—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实际工作流程,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接轨,实现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教学编排上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章节概念,以室内虚拟或真实设计项目为载体,以室内设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将学科体系课程转变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学习中没有“章节”内容,只有“学习工作任务和项目”,学生通过每个实训任务、项目,掌握室内设计岗位的各个环节;并以企业活动流程来设计课程教学流程,以设计工作流程来设计实训流程。

教学模式上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与设计企业、公司、室内设计工作室“工作”相结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两者有机结合,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校内成立了亿佳模拟装饰公司,完全仿照真实装饰公司布局,让学生担任公司工作人员,接待校内外真实客户,洽谈交流接单、施工设计、工程监督管理,这样很快就使学生适应将来的就业工作岗位。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资源。通过网上课件、实训项目、视频教程、教学录像,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范文2

环境设计专业在国内许多的院校陆续开设,宁波大红鹰学院也是大量招收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扩招后,一些问题随之出现,尤其是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基础课与专业课设置的和谐性有待加强。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现状研究,发现存在着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对接上面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影响课程建设的和谐性。针对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发现主要问题在于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及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困难。本文主要从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展看情况展开,侧重研究本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和谐性问题,查找原因并探索解决办法。

【关键词】

环境设计;基础课;专业课;和谐性

社会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环境设计人才的短缺也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结合社会实际出现的问题,各界都出谋划策参与其中,高校都纷纷加强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力度,扩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成为高校的首要举措,他们都力争为社会服务。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高校势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笔者通过对许多高校设计教学方案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宁波打红鹰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从中发现从最初的课程内容设置到实际课程开设顺序都缺乏和谐性,结合教学体会,提出了一些能够更好地促使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和设计课之间和谐性的具体建议。

一、概述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

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包括了专业理论基础课、造型艺术基础课、专业技能基础课和专业设计基础课四大内容。专业理论基础包括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有西方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史以及室内设计史等主要科目,而选修课包括中西美术史和中西工艺美术史以及艺术概论等课程;专业技能基础基础必修课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和3DMax以及Photoshop),制图和表现技法等,选修课包括模型的设计制作和电脑图形设计等;造型艺术基础必修课有素描和色彩等课程,而选修课主要是图案及字体的设计等;专业的设计基础包括:必修课:建筑电气、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等。选修课:室内装饰工程概算和建筑设计规范等。专业设计课也包含了必修和选修两大课程内容,其中必修课主要包括: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基础及商业、住宅、酒店及其他室内设计等;而选修课内容涵盖了博览展示设计和娱乐环境的设计以及广告设计等。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与专业设计课程的内容看似多样化的,而且构成关系也比较科学合理,但经过几轮实践教学并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艺术设计各专业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接不合理等问题,环境设计专业也不例外。

二、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课与专业课开设顺序分析

艺术设计相关院校将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观念上的认同有误,直接影响排课顺序,甚至误导一些学生觉得手绘等基础课大一结束后就没什么用了。很多高校的设计专业的专业课与基础课还是建立了平行开设的顺序,常规情况下,专业课程都在三年级才开设的,而有的院校甚至是把专业基础课中的电脑辅助设计课,如Photoshop和3Dmax也安排在了三年级,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学生一边学习着电脑辅助设计类课程,同时还一边学习着专业设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能通过电脑辅助设计的学习来更好的为专业设计实践学习提供服务。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自升本以后,在大一期间安排了计算机二维辅助设计等课程,但好多同学通过课程学习都不具备应有的机绘水平。在后期学习3D等课程时对计算机软件产生不良影响,使大部分的三年级学生甚至是毕业生都不能通过计算机绘图来独立设计图纸,也无法达到一个专业室内设计师的要求。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开设顺序前后颠倒,也有一些院校,将基础类课程中的室内设计基础课程安排在了同样为专业基础类课程之一的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之前,这样的开设顺序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室内实际基础课中的综合设计作业,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不能合理的利用装饰材料,造成错用滥用的现象;对于重点设计部位的节点图和剖面图不能准确的绘出来,实际图纸过于表面化,也严重的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影响就业。

(二)专业课和基础课内容设置分析

社会各界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尤其是对环境设计人才的要求与日俱增,那么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离不开学校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直接导致基础课与专业课对接的严重缺失。如: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室内设计史,作为一门很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然而其课程内容的设置却不能很好地与专业设计课进行良好的对接,即使存在的对接也具有不合理的问题。相关教材内容的不完善是直接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教学研究和分析,最终得出在基础理论内容设置方面具体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教材中还没有真正的确立室内设计史的主体地位,教材中设置的内容也基本上都是建筑史、家具史、工艺美术史和比较笼统的室内设计方面的相关内容;室内设计史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相关内容比较少,大部分也都是西方的内容;教材中古代的内容比较多,而现代部分的内容少;对于一些典型的案例缺乏一个深入系统的分析,教材中的研究都比较笼统;具有较多的三维透视图,而对应的平、立、顶、剖节点图比较少。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造型艺术课程的内容不合理,造成专业课与基础课协调性的缺失。以设计素描课为例,在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素描课作为了造型艺术课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环节,但目前,在一部分院校中,所采用还是比较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了素描教学与设计专业课的协调性效果差的现象。问题具体表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以静态事物如人物肖像、石膏等作为了训练学生造型能力的基本手段,对于学生作业水平的优差的评定标准也是单纯的依靠学生素描画面的逼真效果,如此以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常常会忽视对画像内在结构的探析,而过多的去重视画面的写实处理。这一问题,宁波大红鹰学院自从12年首届艺术设计本科就进行了教学改革,在设计素描等基础课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尽管好多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艺术设计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以建筑装饰材料课为例,这门课程与专业课对接效果不合理就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讲解内容的侧重点设置的不当。由于在每一个学校中,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也就直接导致了材料类课程在讲解的过程中的侧重点的差异,比如有的学校会侧重的去讲解材料的化学成分,而有的院校会去讲解材料的内部结构。然而无论是偏重化学成分的讲解还是偏重内部结构的讲解都是不全面的,都无法使学生更好的去掌握室内材料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基本上也都是按照教材来讲解,很少让学生去接触真实材料,只是片面的讲解材料的基本特性,对于材料的使用环境和优点却很少涉及,使学生对于相关材料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严重的与设计实践相脱节。教师们也在想法设法带领鼓励学生去校外相关市场进行调研,但总是不能完全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

(三)专业技能基础课的设置不合理

专业技能基础课以制图课为例,还存在着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够明确,知识面还不全面的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就直接给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的协调性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为在制图这门课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很多学校也都是通过之前的一些教学案例以及教师本人的知识背景来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直接造成了教学侧重点的不同,有的教师会着重讲授建筑制图方面,而有效教师侧重家具机械制图等方面;教学重点的不明确给室内专业课的讲授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如下:对于室内设计图纸和建筑设计图纸不能很好地识别和把握;对于室内设计的意图,学生不能通过规范的设计图纸来表达;不能准确的绘制出家具的结构图和装配图;制图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掌握规范绘制设计图纸和识别设计图纸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查看建筑和工业产品的设计图纸。因此,制图的所有内容都应该切实的围绕其开设目标来制定。对于目前我国室内设计制图这门课程还没有一分比较权威的教材现状,就可以利用现有的建筑、机械制图和家具等课程的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加以整合,提炼出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结合制图课程的知识要点,以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艺术设计专业中包括环境设计基础课与专业课在开设顺序、内容设置以及与技能基础课之间的衔接等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得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分析探索解决的有效途径。

三、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和谐性探索

(一)调整排序

改变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平行开设的现状。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中的技能基础课,如AutoCAD、3Dmax、Photoshop等电脑辅助设计课安排在前1到3学期内完成,将室内设计等系列课程如室内设计基础和商业、办公、居住等空间的室内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安排在4到7学期完成,这样一来,前期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就能够更好的为后期开设的专业设计课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利用多个综合作业的反复性训练,并通过电脑设计这一现代化绘图工具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必要的设计知识,使设计构想能够更好的去完成。对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的颠倒现状进行调整。针对目前多个院校开展的室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基础课和专业课颠倒开设的现状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将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构造、建筑电气等专业基础课全部集中安排在3、4学期进行讲授,将对于商业、办公、居住等场合的室内设计课程集中安排到5、6、7学期进行开设;这样安排,能够极大地改善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协调性,使专业课更好的为设计课的开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铺垫,从而更好的实现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对接。

(二)内容的调整

教学内容的调整,为了确保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趋完善,需要选取适当的辅教材并对教材中还不存在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使其更完善。但在进行教材内容完善的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理论课程教学的讲稿中要确保课程主体地位;对教材中缺少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更新补充,特别是补充国内外近现代的一些比较典型的设计案例。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时教改。针对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善措施:转变传统的培养观念,传统的素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绘制画面的表现效果,而非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所以,为加强设计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协调性,就需要彻底的打破设计就是画图的传统观念,这也就需要不仅要对素描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改进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增加一部分新的培训理念,将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结构的分析上,要求做到既能画出面上的部分,同时还能通过前期的科学分析,画出本质的部分,真正实现从素描走向设计。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绘画素描的局面,增加创新设计素描的内容设计素描的增设,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事物的形态构成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最终还是要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的,所以校内课程的学习应该立足于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包括宁波大红鹰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使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之间缺乏一定的和谐性。对此,本文从多方面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并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改进办法,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之间的和谐性关系,有利于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水平,有利于真正培养对社会建设有用的环境设计人才,实现多方共赢局面。

作者:张霞儿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管雪松.浅析室内设计专业基础课与设计课的对接[J].室内设计,2007,01:39-43.

[2]管雪松.室内设计专业基础课与设计课的对接[J].文教资料,2007,18:100-102.

[3]肖衡娟.室内设计专业透视课教学探讨[J].艺术教育,2012,08:165.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范文3

【关键词】工学结合;室内设计;应用

室内设计专业是中职学校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下的主要专业之一,其实用性强。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根据建筑结构的基本情况与功能需求,结合美学、力学、工程学原理,为建筑进行室内设计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也跟着进一步发展。由于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商品房的热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改造,使得室内设计人员的需求量增加,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大多都是围绕美术绘画开设,如素描、色彩、室内设计原理等,电脑艺术设计专用软件教程有Photoshop、AutoCAD等。但办公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商业店面设计等对室内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学生又缺乏实践能力,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应该工学结合。

一、室内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本功底薄弱

要想成为一个室内设计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还要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课程兴趣浓厚,而对文化基础课程不太感兴趣,学生知识掌握不好,文化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教学内容不完整

一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不但要会进行室内设计,还要了解市场需求,包括装饰材料特性与价格、施工工艺流程等,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只有三年学制,而学生还要参加面试、实习等,其真正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所以只能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对于其外延知识讲解不到位。使得很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弱,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学生缺乏实践应用平台

中等职业学校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实践应用的平台。教师们的教学内容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们掌握的内容也就是基本的理论知识。其技能却是单一的点,简单的进行训练,缺乏技能综合应用的平台。

二、工学结合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室内设计教学,应使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就是学生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应把内容比较深的部分降低难度要求,然后再适当减少理论学习课时,把理论内容做到简单易懂,深入浅出。在实践教学方面,应该做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就是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室内设计行业要求学生能够解决项目设计问题,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对施工的部分有所了解,以免出现能设计,能画图,不能施工的作品。现就工学结合的方法提出以下三个方法。

(一)基于工作中的工学结合

让学生与企业的员工一起工作,以工作任务为引导,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工作实践实现学习目标,在工作中不仅能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加强实践操作。当前,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是衡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想让企业能够满意学生的专业素质,就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只有真正的面对客户,在师傅的带领下完成室内设计任务,才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为督促学生的学习工作,可以让学生在项目工作完成后,写一份学结报告,包括学生通过在企业工作所学到的一些专业技能,也可让企业员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一个评估。

(二)加强校企合作

在室内设计教学工作中,把课堂、设计公司、装修现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的综合能力。可以将企业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既达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能够体验和学习企业的设计和施工管理过程。教师也能实时帮学生讲解辅导。

(三)现场教学

为了加强学生对室内设计综合能力的掌握,我们可以在企业提供的装修现场进行教学,如在装修现场为学生讲解房屋的结构教学理论,让学生测量不同房型的尺寸,在每年的装修旺季,让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部分学习和工作内容,这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其实施过程的开放性能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互结合,将工作任务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室内设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基本功底薄弱,教学内容不完整和学生缺乏实践应用平台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室内设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室内设计教育教学质量。笔者提出,应该将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室内设计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征建议,为提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室内设计教育教学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咏.中职室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3:83-84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范文4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现代物质文明。交通、通讯的日益便利,使得人们的时空转换更为频繁,于是人们开始对居住、娱乐、休闲的空间赋予更多的诉求。逐渐富裕起来的老百姓,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由于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家居装饰中不再满足于物质化的、大众化的环境,而逐步追求有自己独特文化品位的室内空间。同时中国城市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开始出现移民化格局,即大城市中逐步聚集了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移民阶层,他们把所在地或所在国的文化带入了居住地,进一步促进了家居装饰风格的多元化与个性化。[1]另外,通过多年的发展,精装修房在众多大中城市楼盘销售中的份额不断扩大,业主更多地通过后期软装饰进行住宅居住环境的塑造,软装配饰由此成为当今家居领域中的朝阳行业。软装热潮的来临也使室内装修领域中出现了一个热门的职业分支――软装设计师。

1.“硬装”与“软装”

“硬装”与“软装”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室内装饰概念。“硬装”以水电管线铺设及不可移动的室内空间分割等功能化装饰为主要内容,是室内装饰的基础工程。而“软装”则是建构在功能性的“硬装”之后,主要用于表达室内装饰设计意图与文化品位。同时大量运用易更换的装饰物,如家具、电器、家用纺织品(室内纺织品)、室内动植物、艺术陈设等。“硬装”的主要任务在于完善室内设计的“功能化”,“软装”则完善室内设计的“个性化”, 可以说“硬装”与“软装”共同构成了室内环境与室内文化。[2]

2.软装设计师人才奇缺,需求巨大

在“轻装修、重装饰”理念的引导下,家居软装在整体装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软装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专业的饰品、家纺等软装饰卖场,软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除装饰装修行业外,家居产品生产经销企业,如家具、橱柜等企业把家居产品销售转化为家居整体环境的销售,家居店面所搭饰品及软装配饰设计所营造的实景氛围已成为提高家具产品档次、带动销售的金钥匙。销售人员的陈设技巧等软装方面的建议,也被很多企业负责人和客户重视。如有的知名美式家具销售人员名片上的头衔就是软装设计师,同时公司还要定期对销售人员进行软装知识培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多数大中城市销售住宅将实现精装销售,家居领域中对软装设计师的需求极为迫切。但目前的软装设计师基本上都是由原来的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陶艺设计师等在实践中摸索学习逐渐转行而来的,多数学校没有建立起专业系统的软装教育课程,因此,人才的培养已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高职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

1.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目前高职的设计课程教学,以培养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等为主,对于软装设计师的培养还是空白,大多数高职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包含了部分软装的课程教学,如有的学校开设家具设计、家具与陈设专题设计、装饰画、雕塑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让室内设计师了解一些简单的软装知识,课程的设置一是在时间上比较短,一般是48或64学时,二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如在灯具、布艺、饰用品等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更谈不上软装资源品牌的整理和采购渠道内容的介绍,学生毕业后如果要成为软装设计师,还需要自己不断摸索和学习。

2.加强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师资的培训

高职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室内设计师为目标,但由于市场人才需求日趋饱和,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软装市场的逐渐兴旺预示着巨大的人员需求,由于高水准的软装设计师同样需要专业的室内设计素养,所以,如果我们的高职毕业生有着良好的室内设计和软装配饰设计基础,那么就业的选择性就会更强,也更有优势。因此,加大室内设计教学中软装课程的教学与专业师资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笔者认为改革旧有课程和增加新课程应同时进行。如:雕塑课程应加入室内各种风格材质饰品运用的内容;增加布艺设计课程,让同学们了解窗帘、窗幔选择与搭配,床上用品配置,地毯的色彩及质地,布艺沙发的选择与搭配的知识(以32课时为宜);增加室内照明设计与绿植设计等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灯具、光源选择与搭配,室内花艺,绿化栽植知识等。这些知识也是一个高素质的室内设计师所要掌握的,因此课程的开设不但有利于室内设计师的培养,而且会促进室内设计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日后成为软装设计师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由于高职院校多数教师没有专业的软装从业经历,因此利用假期参加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除了“走出去”培训外,同时还应“请进来”专业软装设计公司的设计师讲学,这样,授课讲师既有专家教授,又有企业界人士,避免了坐而论道;在教学思路上系统性强,从行业前景到职业发展空间,各大类工程的案例做法与分析以及重点专题讲座,既有理论授课,又有实战经验,这是提升教学质量、与企业人才需求互动的重要环节。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终于明白,室内装修永远不可能一步到位,过多的造型与高档材料的堆砌并不是有品位的体现,几件经典家具或一两个小品雕塑也许更能表达独特的文化品位与审美取向。而软装设计师更能以家具、布艺、饰品等其他软装元素为画笔,描绘有个人文化品位、舒适惬意的理想室内景象,赋予空间个性魅力。

这是精装盛行的时代,也是软装设计师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在今后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改革建设,加大软装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教学,与时俱进,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室内软装设计人才而不断努力探索,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毅.从室内文化的角度解析家纺“软装饰”及其流行趋向.南通大学,2009.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范文5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是培养在室内设计公司或建筑装饰公司从事室内设计、绘图、制图以及设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应该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实用、适用的原则,同时结合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必备技能的要求,突出高职层次“懂设计、精画图”的人才培养特点,在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围绕室内工程制图和室内效果图表现这两个核心技能进行,以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夯实基础。

然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由于课程设置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室内效果图表现技能和室内工程制图能力没有能够形成独特的优势,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并不突出。加上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大招生,入学学生的专业基础也越来越薄弱,现行课程体系下的专业教学也越来越难以适应。所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重新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以核心技能的训练为主线,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考虑实际课程的教学效果等因素,对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整合改革。

1.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设置定位不太准

室内设计专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自上世纪末开始,高职院校也陆续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以培养注重技术操作的企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师资条件和办学经验上的不足,其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都是在本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压缩而成,课程的设置过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制图和绘图这两项基本职业能力的训练十分欠缺。这种盲目追求设计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而言,每门课程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的设计能力既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反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分散,而应该在课程中掌握的绘图和制图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

(2)课程之间需要更好地衔接

在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一项职业技能的训练往往被分解成了多门课程,课程的数量多,课头散,重点不突出,课程之间又缺乏应有的联系,甚至在有些课程中会出现重复教学。例如,对于室内效果图表现这个核心技能的训练,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就被分解在透视原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表现技法等课程中。由于课程设置分散,每门课程的教学侧重点不同,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着相互脱节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各门课程往往是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

(3)课程教学模式较传统

课程的设置应该与课程的教学模式相互匹配,共同完成一项职业技能的训练。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僵化,不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仅仅是围绕课本,过多的强调了理论教学,而缺少对学生实际动手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没有突出高职技能训练的特点,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教学方法落后。

在这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无法和本科院校的学生同台竞争,也很难符合室内设计行业的要求,这给室内设计行业和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带都来了致命的危害。

2.课程体系整合的思路

根据目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按照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的定位,以职业技术能力为模块来整合设置课程,将集中训练某一项职业技能的多门课程或课程群融合为一门职业课程,以避免课程之间的相互脱节,课程教学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同时,再根据行业实际工作中的特点,梳理职业能力与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来设置课程。另外,根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适用、够用”的原则,删减一些不必要的拓展课程,重点突出核心职业技能,并将基础课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缩小课程之间的教学偏差。

3.课程体系整合的措施

首先要调整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定位。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应用学科,它涉及美术学、建筑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管理学、施工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根据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布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来看,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室内装饰设计员、室内装饰设计师、高级室内装饰设计师。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相当于室内装饰设计员的培养水平。所以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住这个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培养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型的人才。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不同于本科层次的课程设置,而要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技能来重新设置专业课程。

根据室内装饰设计员的工作能力要求和室内装饰设计员鉴定考评项目比重中室内装饰设计员鉴定考评项目的分析,结合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技能要求,我们可以看出高职层次的室内设计员要重点做好室内工程制图和室内效果图表现这两个工作内容。体现在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就是要突出做好设计表达这个职业技能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同时删减一些不必要的拓展课程,集中精力将课程的教学放在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的训练上。

其次,根据职业技能训练对课程设置要达到的知识要求,将以往分开设置的课程,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在一门课程中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链,共同达到对某一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在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表达这个技能训练点,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室内功能要求完成室内设计的平面图纸的绘制,并且能够将设计方案绘制成三维空间透视效果图。为此我们可以将以往以知识点为板块单元设置的课程调整为以技能点为板块单元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透视原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表现技法等课程整合为一门专门训练学生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的核心能力的课程,以突出室内设计专业的室内效果图绘图能力。还可以将制图基础、专业透视、CAD画图、测绘、工艺制作等课程整合为训练学生工程制图能力的室内工程制图课程模块,课程的设置调整为先进行手工制图训练,再进行计算机制图训练,同时加入实际测绘与木工制作的内容,以突出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工程图纸的制图与应用能力。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还可以将室内效果图表现技能的内容与3DMAX计算机绘图相融合,结合室内工程制图的基础,CAD画图等内容,整合成一门专门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效果图绘图能力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机效果图表现能力。而在细部构造设计与施工图绘制这个技能的训练点中,课程的整合设置可以将以往分散设置的室内装饰材料、装饰构造、施工工艺与室内工程制图课程相融合,整合成一门训练学生室内施工技术设计的课程。使学生在一门课程中能够将材料、构造和工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共同的培养高职学生的室内施工技术设计能力与室内施工图绘制能力。此外,还可以整合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等课程为室内设计构成基础课,并在其课程中纳入室内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案例,重点强调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使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良好的衔接关系,为专业设计技能的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还要根据实际课程教学中的情况,充分的考虑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加大职业素质训练的教学力度,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结合室内设计职业技能训练的特点,灵活的采用合适的课程教学方法,把适合高等职业教学的场景教学法、工程案例法、项目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等有机的与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相结合起来。

通过对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整合,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才能真正的培养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过硬的学生。课程体系的整合也给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进行研究,在实践的检验中更加完善,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室内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范文6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2]魏金水.室内设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设计师网

[3]宁绍强,穆荣兵.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J].桂林: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