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范文1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山东莒县;招贤镇

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农村稳定与发展。随着村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要求了解村务状况,要求增加财务收支的透明度,这就要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力度[1]。自2008年起,莒县招贤镇积极探索农村财务管理新举措,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重点抓好农村财务审计,使全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1加强票据管理

农村收款收据是确定农村经济收入行为发生的原始凭证,是财务收入的法定凭证,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始凭证。因此,乡镇经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对收款收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票据的领用登记和使用销号制度,杜绝村集体滥用收据的现象。目前,全镇81个村全部使用县经管部门统一印制的编号票据,镇经管站并对票据实行了月初领用,月末销号制度。

2压缩开支,规范财务收支,实行村级重大事项集中会审会签制度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支出缺口较大,按照“合理、必需、从紧”的要求,多渠道、多途径地压缩支出。一是一律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精减村组干部,压缩村干部职数。村民小组干部由村“两委”干部兼任,实行村干部交叉任职,规定2 000人以上的村干部不能超过7人,1 000~2 000人的村干部不能超过5人,1 000人以下的村干部不能超过3人。同时,还规定每村享受定额补贴的干部为3人,即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文书,其他“两委”成员实行误工补贴,村干部年报酬控制在5 000元以下;三是杜绝“三无”原始支出凭证,实行“三支笔”签字制度。每张支出凭证上都要有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理财小组组长的签字,并要明确开支用途,经办人签字及村理财组章,否则,镇经管站一律不予审计入帐;四是完善重大事项开支审批手续。村集体正常生产性开支3 000元以上及300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开支,要先通过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通过,经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同意,镇政府盖章后方可予以实施。做到事前审报、事后审计、先审后支,坚决杜绝先支后审;五是取消村支部书记话费入帐,变话费入帐为定额补助、超支不补、节约归己。镇政府在《村级规范化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500人以下的村每月补助电话费50元(不含月租费,下同),500~1 000人的村每月补助电话费80元,1 000人以上的村每月补助电话费100元,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支出19.5万元。六是对村级报刊订阅实行统一管理,不得突破限额,由财政所统一组织收款订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订阅任何报刊;七是科学制定退职干部的经济补助政策。镇党委政府规定,农村干部的退休补助,按在职干部基本工资的比例进行折算[2]。

 

3规范村级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实施会计委托制,实行会计电算化

做到“五统一”,即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账簿、统一记账、统一档案管理、统一财务公开;杜绝了村级账务管理的混乱局面,账目达到月清月结。主要体现在4个转变:一是账目由“浑”变“清”。过去,许多村存在钱账不清、不符等现象。往往是管现金的出纳员常年手里没有现金,只管一些账目和条据,而不管现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手里却常年拿着现金,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不先经过审批就随便花钱,花了钱以后再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审批,造成了一笔笔事后账、糊涂账。实行财务规范化后,规范了账、表、册、据,使村里多年的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二是财务公开由“暗”变“明”。以前,各村普遍存在收入入账不及时,票据跨年度入账,现金管理混乱,收入往往暗箱操作,财务假公开、半公开等现象。实行财务规范化后,村会计能按时记账,并及时将公布榜张贴到村进行公开,增强了透明度,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三是会计档案由“混乱”到“完整”。村会计档案统一存放在经管站,有利于档案的连续性。四是财务管理制度从“无”变“有”。过去,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实行财务规范化后,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通知》,这使会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进一步加强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严把了账前审计关,保障了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3]。

4抓好村务公开,促进财务规范化

以农村财务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工作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4]。近年来,全镇坚持先理财后公开,坚持农村财务定期清理,坚持理财人员民主推荐产生,坚持对重点村进行重点审计与民主理财相结合的做法。在公开工作中,重点强化3个统一:一是统一公开时间、形式和程序。镇党委政府规定,每月10号为全镇村务公开日。要求各村在公开前都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老干部会议,征求意见,讨论公开的内容,作好充分的公开准备。为防止个别村在村务公开上弄虚作假,明确规定各村将本月公开的详细内容,报镇经管站审批把关,对内容不具体、不真实的一律不予批准,直至符合要求后才公开。对不符合要求而公开的村,镇党委政府以《简报》的形式进行通报,并纳入村年终目标岗位考核。二是统一公开内容。镇党委政府对各村的村务公开栏进行了统一的喷制,达到了标准统一,对各村当月发生的重大事项和财务收支进行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种粮直补的发放、一事一议资金的收缴、机动地的发包情况、村集体债权债务、村干部报酬等;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帐目。三是统一建立“群众提问栏,干部回音栏”。镇党委、政府规定在公开栏的右下方建立村务公开问答公开栏,群众有疑问在公开栏上提,干部作答复在公开栏上答,内容分为“提问栏”和”回音栏”,提问和答复一一对应在公开栏上。群众对村务工作产生异议、疑问时,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两委”提问,村“两委”必须及时在“回音栏”上作出解释或答复。这样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干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5参考文献

[1] 马广志.审计村级财务势在必行[j].中国新闻周刊,2009(46):8.

[2] 许新平.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j].现代审计,2010(1):36.

如何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范文2

济南的章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有22个乡镇,908个行政村,98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80%以上,耕地面积113万亩。自1991年至今,章丘市共建立村级档案室879个,市档案局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先进集体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熏也给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新问题、带来一些新挑战。如:有些村“两委”班子不稳定,干部调整频繁,影响了村级档案的正常归档和管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许多原属村集体所有的企业改制为私人所有,导致部分村集体收入减少,办公条件差,档案缺乏基本的保管条件,个别的甚至放在村干部家中,霉变、虫蚀、鼠咬等隐患不同程度地存在;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兼职,平时工作头绪较多,难以保证档案的规范管理与安全;个别村干部将村级档案尤其是涉及经济和财务的档案视为私有,不能按村务公开的要求,定期向群众公布,甚至弄虚作假,侵占集体利益。据有关部门调查,近三年,章丘市发生的各类上访案件中,因农村经济和财务问题而引发的上访案件占全市总量的72%。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村级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章丘市档案局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从市委、市政府推行的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工作中得到启示。

普集镇的做法:从“村账镇管”到“村档镇管”

在章丘市普集镇的记账中心大厅,人们除了可以看到一字排开的纳税、记账的电脑,还可以看到靠墙站立的档案柜和墙上张贴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各村分管会计档案的责任人。来这里缴纳税款的农民若对税额或村中账目有不明之处,当时便可要求从电脑或档案中查找核对。就是说,记账中心负责所有独立核算的村级收支、结算、分配的集体财务管理并办理和代保管各村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

经过分析研究,章丘市认为这种“村账乡建乡管”的模式,对建好管好村级档案也很有借鉴意义,认为在现阶段实行“村档乡(镇)管”,是保证村级档案安全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方法。于是他们首先在建立小城镇档案馆较早的普集等镇进行了村档乡(镇)代管的试点,目前,在普集镇档案馆,共代管了全镇68个行政村中55个行政村的文书档案。来此学习和参观者被告知,自2000年8月份开展“村档镇管”至今,避免了因村干部换届造成的档案缺失,保持了村级工作的连续性,镇档案馆共接待干部群众借阅档案10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50多件次。

章丘市的经验:规定代管范围、移交时间和档案所有权

为保证“村档乡(镇)管”工作规范化开展,章丘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向各乡镇党委、政府转发了章丘市档案局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村档乡(镇)管”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规定:一是“村档乡(镇)管”的代管原则、范围。各乡镇按照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有利于依法治村、建立和谐的农村干群关系的原则,主要代管各村的重要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文书档案主要包括:村级区划、村名、街名、村史、家族谱及重要的村规民约档案;村委会、党支部工作计划、会议记录、总结、报告及换届选举、人员任免、奖惩档案;计划生育、人口普查、民事调解、治安保卫、文教卫生、评先表彰、救灾抚恤及公益活动档案;村级费改税、确定农业税档案;土地、村办企业、山林、水塘、果园等承包、租赁、确权的协议、合同、证书档案;村建规划、农业开发、土地管理、宅基地使用、房屋普查档案;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等活动中形成的谈判记录、来往函电、契约、协议、合同等档案。会计档案主要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上述材料由乡镇记账中心整理归档,定期向乡镇档案馆移交)。二是代管档案的移交时间。村级档案一般由行政村归档保管3年后移交乡镇档案馆代管?穴原则上在每届村委会换届前移交?雪;经济实力强、保管条件好的村,可适当延长保管时间;人员不稳定、保管条件差、档案安全无保障的应在每年集中立卷后直接移交乡镇档案馆代管。三是村级档案的所有权不变。虽由乡镇档案室(馆)代管,但各村可随时查阅本村的档案。四是乡镇档案馆及工作人员和村档案人员的职责。

目前,章丘市22个乡镇档案馆,共代管700多个行政村的1.5万余卷档案,代管比例占全部行政村的80%以上。

章丘市在实践中体会到,“村档乡(镇)管”,有利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行政村建档成果,推动农村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

行政村是我国农村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单位,也是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级组织。无论是从全国、全省,还是全市看,农村面积和人口都占大多数,农村是否稳定,是影响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村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很多档案,如村规民约、土地承包和经济合同档案等往往直接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这些档案一旦散失或被人为涂改,不但会妨碍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会直接损害村民的切身利益。实行“村档乡(镇)管”,财务档案直接由乡(镇)记账中心统建统管、将反映村委会工作的各种档案由镇档案馆(室)完整真实地代为保管好,定期向群众公布,使村务公开的内容真实可靠,不仅有利于监督和约束村干部,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便于农民群众和上级组织对村“两委”成员及工作的监督和考评,有助于换届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也有利于乡镇、村及时调解和处理经济纠纷、社会保障及突发性、等,从而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济南市的思路:肯定创新、确立原则、稳步推行

从1991年章丘市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以来,济南市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

―――济南市率先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由地方人大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济南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全市4700多个行政村中,93%以上开展了档案工作,行政村建档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1999年开始,济南市重点抓了小城镇建档工作,初步探索、建立了以乡镇档案馆为中心、包括镇属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的“一馆多室”的小城镇档案管理体系。

―――围绕服务农村经济,济南市还开展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建设工作,形成了以县级档案局馆为中心、涉农主管部门为主体,以乡镇为纽带,以行政村及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县乡村三级联通,集收集、储存和利用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工作服务网络,实现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收集、保存、利用的一体化。

新上任的济南市档案局局长任建新在了解了济南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光荣历史后,认为十几年来,济南市先后开展的上述工作,为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他也同时敏锐地发现了妨碍工作继续发展的问题:全市还有300多个行政村没有建立正常的档案工作,已建档行政村中,有专门档案库房的村不到20%,有的县只占0.6%,档案人员更换频繁,很多档案散失。如何巩固行政村建档成果,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农村档案工作水平,使之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服务,成为摆在济南市档案部门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任建新和济南市档案局一班人发现,章丘市档案局进行了有益的、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他们对行政村档案实行代管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村级档案工作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济南市档案局认为,行政村档案工作是整个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中离农民群众最近、也最具有活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村档乡(镇)管”,有助于解决目前村级档案工作中由于人员不稳定、保管条件差的问题,为村级档案提供一个有利的保管和利用环境;可以减少行政村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这一做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符合全市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是值得各县区学习和借鉴的。为此,2003年11月28日,济南市档案局在章丘市召开了“济南市村档乡(镇)管工作现场会”,推广章丘市的经验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村档乡(镇)管”工作是济南市在农村档案工作实践中的一个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借鉴。在认真学习相关法规的基础上,他们特别强调开展这项工作要明确服务宗旨。村档镇“代管”不是“直管”,关键是理解好“代”字。“代为管理”强调的是服务的概念,输出的是具体服务方式,它是利用上一级档案管理(保管)机构的人员、设备、业务优势,帮助行政村管好用好档案,是要在服务中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村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提高行政村档案工作水平,而并不是要取代和代替行政村建档。

基于此,济南市档案局进一步要求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注意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抓点带面、循序渐进,服务为先、代管与利用并重”的几项原则。要紧密配合党委、政府在农村的中心工作,配合农村村务公开、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等有机进行,避免就业务抓业务。要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行政村工作和满足农民群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为工作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不搞“一刀切”,省政府命名的13个中心镇经济实力较强,对所辖行政村的档案要尽量实行代管。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细致的工作,成熟一个乡镇部署一个乡镇,成熟一个村代管一个村,避免急躁和简单化。要争取在2~3年内把乡镇、村档案人员轮训一遍,建立一支适应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展要求的乡镇、村档案人员队伍。

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济南市将实行乡镇代管行政村档案,不仅看做行政村档案保管地点、管理权限的转移,更视为乡镇档案工作乃至整个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为达到此目标,要进一步解决和研究的问题还不少:

首先是管理载体。他们意识到目前全市的乡镇档案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规范。是否要固定为“镇档案馆”这一名称也不一定。因此下一步根据农村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结合乡镇自身发展和实行“村档乡(镇)管”工作的双向需求,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适应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综合管理与开发乡镇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机构的新形式、新路子是工作中要研究的重点。

其次是代管内容。行政村档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由乡镇代管。因此要在坚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有利于全面反映和维护行政村主要工作和历史发展原貌的原则基础上,考虑到乡镇的条件和承受能力,精心研究、有针对性地确定代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