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案例及其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案例及其分析范文1
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学校档案是学校的历史载体,是学校的教学总结
学校档案包括文件资料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履历管理、优秀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记录、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学籍管理、招生与毕业就业工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声像、电子资料,记载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德、能、勤、绩,汇集着最原始、最可靠的大量信息。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学校发展的历程,是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对学校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学校档案汇集了学校现有的知识成果,是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积宝鉴,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学校档案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全面掌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为新的时期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推动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学校档案工作的现状分析
学校档案工作在学校各项检查评估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但学校档案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开展难度大
《档案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然而很多学校没有设定专职档案管理岗位,还有的是教师兼职或是临时配备的。这就造成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专业出身的或者不经过培训就上岗,缺乏系统培训,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严重制约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利用率不高
对“档案”的概念和作用认识不高,档案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认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档案工作就是保管好资料的事务性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查阅就行了。
3、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硬件设施不达标,档案资料不全
很多学校档案工作普通存在:一不具备最基本的保管档案的通风、防潮、防霉、防盗、防火条件要求,容易缺失或遭受破坏。二档案保管设备不齐全,规格不一,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多样化的需要。三由于档案意识普遍较低,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必备的工具都无法购置齐备。
4、开发利用不够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大多还停留在档案工作的初级阶段。档案管理人员充当的是保管员的角色,对编研工作重视不够。
三、改善学校档案工作现状的对策
1.领导重视,强化档案意识,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成立由各科室负责同志参与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形成档案管理体系机制,积极推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
2.专员管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基础,加强培训机制
加强档案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建设,一方面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学习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建立档案工作网络,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管理水平,跟上办公自动化步伐。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做到:
①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依法治档,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③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④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3、全民参与,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意识
通过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举办档案法规和制度的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促使各科室人员都重视并支持学校档案管理工作。
4.加强硬件管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丰富档案管理工作内容。
首先学要设立专门档案室,添购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分类存放,编档管理,做足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虫、防高温、防霉、防尘措施,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规范。其次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校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全方位收集相关档案资料,倡导全体师生支持学校,积极提供有记录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料,也要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档案资源。
5.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一方面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克服以往档案工作的人工操作的落后性,不断地添置现代化的设备,使档案工作从落后的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的管理。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文档一体化的管理,克服各部门之间归档材料衔接不紧、重复劳动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文件档案的全部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对文件信息的生成、档案信息的转化、档案信息的全文提供及利用实行一体化管理。
6.实现管理现代化,拓宽服务领域。
管理学案例及其分析范文2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员于1925年引入商业教育领域,其初衷是发挥学员们在工商管理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将纷繁复杂、变动频繁的现实商业运作带进课堂。作为使哈佛商学院在一般管理领域获得崇高声誉的基石,案例教学法使学员们获得了卓越的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和在现实商业环境中灵活运用多种专业知识的自信心。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在案例资源库、教学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合适的案例教材
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本身质量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较多地采用国外案例。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国外企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致使学生对国外案例的制度背景、市场情况、人文环境等方面缺乏了解,不利于学生的案例讨论。此外,还有我国自编的一些案例。1999年,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牵头实施中国管理案例库工程,首次编写了我国特色的管理学案例库。此后,不同的机构编写了不同的管理学案例。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总之,现有的管理学案例不太符合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被学生所喜爱,因而亟待案例的不断更新。
(二)缺乏优秀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
案例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然而现行管理学课程中真正实施案例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并不多。究其原因,跟我国现行管理学教学师资队伍的能力欠缺有关。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评析。但许多讲授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也很少有机会参加企业调研,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难以让学生信服,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欠佳。
(三)学生的素质制约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能力外,还取决于学生的素质。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但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学生主要是大一新生,他们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加上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即使学生对管理学课程十分重视,由于能力有限也难以展开深入的课堂讨论。同时这种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呈两极分化趋势。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案例教学法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一)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案例的来源有从国内和国外两种渠道。目前国外案例主要来自北美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案例教学这些国际知名商学院中的起源、发展趋势、创新与变革进行深入研究。来源于国内的管理学案例主要来自我国知名企业的管理实践。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甄选有针对性的、难度适宜的管理案例。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一是新颖性,选择具有时代特点,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二是针对性,不能盲目选取。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是难易适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转贴于
(二)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针对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让经验丰富的(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6页)教师承担部分管理学教学的任务,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以此来带动年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优秀教师公开课的方式向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管理学相关的案例所涉及的企业或公司的情况、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更新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引导。学校也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进企业,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教学经验。
(三)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作为导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谋划,包括案例的选择,所选案例的背景知识等;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出问题。作为演员,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讨论中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还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无论合理、对错与否,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此外,教师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通过对学生的讨论、问题的解答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合理回答及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外,还要明确指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合理等。
此外,为了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解决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问题,作为导演的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前期与中期利用课余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透彻理解管理理论。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设计管理活动,指导学生模拟扮演各种管理角色去解决管理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比较知名的大中型企业或本校的实习基地开展短期实习,了解企业各自的运作模式、部门划分、人力资源配置与激励、管理制度等。通过上述多种管理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2).
[2]莫姣姣.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科教文汇.2009,6(下旬刊).
管理学案例及其分析范文3
1.管理学的价值性困境:回顾、争鸣与评论
2.再问管理学——“管理学在中国”质疑
3.秘书学具有鲜明的管理学学科属性
4.中国管理学发展方向之管见
5.实践视角下的管理学学科属性
6.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地位
7.中国管理学反思与发展思路
8.管理学批判理论述评
9.安全系统管理学的建构研究
10.管理学百年回顾与展望——第4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述评
11.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
12.管理学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
13.国内外管理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2001~2009
14.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
15.PBL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6.管理学: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
17.寻找管理学理论的科学性
18.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管理学学科半衰期研究
19.元管理学:研究对象、内容与意义
20.“管理学在中国”研究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
21.论管理学的普适性及其构建
22.基于知识图谱的管理学理论前沿分析
23.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
24.东方管理学视角的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
25.从管理学到公共管理学——历史角度的考量
26.管理学的元问题与管理哲学
27.管理学范式理论述评
28.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
29.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类型
30.比较安全管理学研究
31.基于CSSCI的我国管理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32.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改革与设计
33.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述评
34.“管理学在中国”研究:概念、问题与方向
35.构建中国管理学理论自信之路——从个体、团队到学术社区的跨层次对话过程理论
36.调节变量在中国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7.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2008
38.中国管理学研究情境化的概念、内涵和路径
39.中国管理学构建问题的再思考
40.试问管理学——管理学在中国侧议
41.科学观之演进与管理学科学属性之争
42.扎根理论研究法与管理学研究
43.基于管理学视角的旅游规划失灵分析及对策
44.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思考
45.管理学方法与经济学方法的借鉴、融合
46.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47.再思管理学学科性质与使命——管理学价值分析方法论探索之导引
48.管理学门类的诞生:知识划界与学科体系
49.个人知识交互现象及管理学意义
50.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成就、特点与问题
51.西方管理学属性之争对中国管理学元研究的启示
52.论教育管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
53.网络范式下的管理学研究及前沿热点
54.公共管理学:定位与使命
55.中国情境下的管理学研究探索——基于理论发展脉络的视角
56.管理学合法化运动的历史、危机与前瞻
57.混沌理论对管理学发展的启示
58.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59.本土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回顾与展望
60.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个管理学顶级期刊(2001~2010)文献研究
61.经济学视角下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
62.管理学的意义虚无、境界考察及价值反思
63.学术期刊核心编委群体识别和测度——以管理学CSSCI期刊为例
64.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65.管理学学科属性的定位——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
66.管理学研究的理性回归和道德坚守——管理学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67.中国战略管理学的近期发展:一种本土视角的回顾与前瞻
68.论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
69.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7—2006
70.管理学视角下的民营化现象:一个多层面的研究框架
71.对2000年以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方式的考察——基于805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分析
72.论管理学范式革命
73.“管理学在中国”——本土化学科建构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74.管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
75.论管理学的现代主义遗产与后现代精神
76.浅议管理学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特点、方法设计与有效性讨论
77.“中国管理学”发展中的范式问题
78.面向中国问题的管理学研究
79.从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范式”变化
80.2009年我国管理学热点问题研究
81.我国信息管理学发展现状与趋势
82.管理学研究方法:基于人的特殊性视角
83.论本土实践经验对中国管理学的理论建构
84.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现状与模式研究——CSSCI管理学期刊案例分析
85.管理学的历史演进:研究范式的角度
86.中国管理学案例研究:综述与评估
87.问题与抉择: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中的反思
88.西蒙管理学研究方法论探微
89.基于引文分析的文献老化研究——以图书情报和管理学为例
90.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91.论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92.西方管理学流派的重新划分
93.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对象与方法及其相互借鉴
94.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科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关系问题
95.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学——从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说开去
96.论中庸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97.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是关于公共教育管理的科学
98.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管理学案例及其分析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和对案例的分析,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实现教学目的。
1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管理学知识多来源于经验的总结,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抽象性,加之管理无定法,光凭教师的讲授难免枯燥,学生也很难仅通过讲授就理解原理和掌握具体的管理技术。管理学案例恰可作为良好中介,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来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应该在管理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1)案例教学法使用特定的,社会活动情景的案例材料,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增,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氛围下学习掌握知识;在当前社会需求大学毕业生上岗就能解决实践问题时,课堂上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课堂的案例教学还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雄辩能力和沟通能力,能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更易融入群体组织。(2)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还要保持和实践从业人士的联系或自己投身实践获取经验,并且教师还得对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及社会发展方向、发展动态等给予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把理论联系实践做得更好。
2管理学课堂案例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受到推崇,但是在实践运用中依然存在问题,我们要会用它,并且要用好它。
2.1教师认识上的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举例讲解,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本质上是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选取既典型又与生产实践贴近的案例,学生围绕案例分组或全班一起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学习理论,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师举例讲解是一种方式但不限于此,我们要加深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发挥它的作用。
2.2硬件的不完善
案例教学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管理案例,虽然当前市场有一些管理案例教材,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国外的较多,国内的较少;案例偏重叙述说明,对背景材料的提供不足,给课堂案例分析带来一定困难。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管理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为顺利进行管理案例讨论做大量的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硬件环境,如多媒体、音响的使用;也需要适宜的软件环境,如情景设置时布置更接近现实的场景、仿真模拟实践等,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
2.3师资的不满足
一是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呼声很高,却仍然存在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不协调,教师本身对管理理论的认识处于理论层次,这给管理案例教学带来较大的阻碍。二是教师本身能力的有限。
3对案例教学在管理课堂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3.1教师应正确认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互动式教学,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良好,也较为受学生欢迎。教师可通过多案例、多讨论、多分析等良性互动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让每一名学生在极大的兴趣指引下理解和接受知识,在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达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2改善教学条件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案例选取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课堂上的管理案例多从以下的途径获得:①从一些案例教材中选用一些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②向在校学生干部和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搜集合适的教学案例,如可以搜集在校生班级管理、校园活动策划组织等方面的案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③加入当前形势下热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案例,如现下的O2O,国企重组等话题,实际的案例一般要求教师要对案例进行重新编写、整理,把要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包含在案例之中。学校应加大对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可积极筹建实验室等。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有举例讲解、案例讨论、专题辩论等,光凭一间教室想要做到真实环境的模拟是非常不足的,建立与实践更接近的模拟环境,学生更易进入角色,更能以实践工作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也将会更好。
3.2教师认真准备授课
案例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或者讲解案例,有效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准备。每堂课前,教师应为所授内容选取或编写合适的案例,这是基础的工作,也是首要的环节。课上案例分析,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许多案例本身就存在多种解决对策,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编排情景话剧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得到更接近实践的角色体验,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深化了对原来所学知识的认识,最终达到案例讨论的目的和实现教学目的。
3.4发展师资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学校可提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如互相听课,教学竞赛等方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谋求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办学、顶岗实习等,实现资源共享,以丰富教师的实践实战经验,在教学中可充实教学内容。
4结束语
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保留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系统知识的做法,也应重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以一种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通过课堂案例分析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这样一种高要求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想要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需要收集大量案例素材并进行筛选,将这些案例素材以清晰明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还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教师由于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认真钻研,认真备课,既能使所讲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教师更是一种教学上的敦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的互相讨论,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充实教师案例,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作者:宛娟 单位:文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芳.工商管理课程互动式案例教学探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其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
[3]杨峰,王艳花,员晓哲.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7.
[4]王旭,郑连成,于达.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
[5]何敏,左小明,马竹菁.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探析[J].金融经济,2015.6.
管理学案例及其分析范文5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学;案例教学;教学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173-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亟需大批拥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懂得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掌握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工商管理人才。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足够数量的专门人才,是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管理学是一门吸收了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而发展起来的综合学科,主要通过管理职能的分析来系统地介绍管理的基本原理,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架构,较牢固地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在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管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课堂讨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从管理理论的角度观察、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思维习惯,提升计划制订、组织协调方案决策、领导激励、沟通和冲突管理等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管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权变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得管理课程的教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
最早采用经济管理教学案例的是美国哈佛理学院。该院的管理学者早就意识到,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管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对于如何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当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要用管理者的智慧力量,打开解决问题的思维通道。案例教学正是基于对管理的这一认识而产生的。经济管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客观上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作为补充。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1.信息传递由单方变为双方。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反复消化的过程,而且这过程又是在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中完成的。所以,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加有信心,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准确和深刻。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见解,必须做出评价,这就促使教师要主动思考学生的答案,根据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问题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逐步得到深化。
2.学生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案例教学将学生放在了主动地位,面对案例不是别人告诉你怎样思考,而是自己决定如何思考,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再造。这就必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也变得生动活泼而充满了趣味性。特别是在案例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不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展开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对问题的认识就能够得到升华。
三、当前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高等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的管理工作还不到位,在教学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实践环节非常薄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掌握较高深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然而,现有管理学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偏重于理论讲授,案例和现场实践教学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滞后及实验设备的不足,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性环节。学生不能从更深层次领会管理的本质,无法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2.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法单一。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引入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但是,受各种软、硬件的限制,目前管理学科的教学手段以教师课堂面授为主,课堂教学内容以抽象理论为主,缺少必要的启发式教育方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效率。考核方法上形式单一,全部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也缺乏创意,客观题较多,发挥性的主观题较少,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以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最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选择重理论、轻实务,缺乏优秀的案例辅助教材。管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的教科书只能让学生学习管理理论、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而无法使其领会和品悟管理的艺术、管理的真谛;懂得管理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在实践中正确应用与灵活应用。教学中过分重视理论教材,轻视相关辅助教材。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管理学科教材很多,相适应的管理学习题、管理学案例与管理学游戏难觅其踪也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
4.重教师作用,轻学生参与。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但管理学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只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却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盛放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能提供学生较多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机会,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把案例教学视同教学举例。由于受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往往疏忽了案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学生的讨论。案例讨论不充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其结果是案例教学变成了教师的讲解和总结。这种做法背离了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要求。案例教学是指把案例作为一种教育工具,使学生有机会处于管理者的地位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鼓励、引导和适当的控制。教学举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和掌握知识。虽然教学举例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但其主要作用在于前者而不在于后者。因此,如果忽视了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举例的根本区别,案例教学就会变成举例分析。
四、加强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的措施
1.改善案例教学条件。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必须为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控制每个课堂的学生人数。现在的本科院校大多实行合班教学,其原因是师生比太高,每个教师承担的学生数太多,加之合班教学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但这种效益的提高是以牺牲教学效果为代价的。因此,本科院校当务之急是引进教师,改善师生比,为小班教学提供师资力量。二是改变教室的布局。使用案例教学的理想教室布局应是环型、半环型、舞台式、论赛式的。因此教室的座椅应设置可移动式的,至少是可转动的,以便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布局;有条件的学校可置案例教学的专用教室。
2.案例选择要适当。一是要突出教学目的。案例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不仅要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而且要考虑教师对涉及的环境背景、知识领域、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学生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另外,也要考虑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之间的关联度。案例的选择必须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主。二是要选择那些既能体现管理学科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管理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能使学生把管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三是案例篇幅应短小精悍、信息适中。由于受授课时数和课堂时间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等因素的限制,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环节过多、信息超量的案例,否则,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会超出相关理论的学习范围,不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3.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总结是案例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和步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应是着重讲清理由,评析学生每一种观点或结论的独到之处和尚存在的缺陷。教师的总结还应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反思,感悟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的学习启发和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三个层次的改变和提高。另外,由于学生们在案例讨论中常常容易情绪激动,所以下课前的总结要轻松和幽默一些,以缓解紧张的气氛。同时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以利于巩固或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岩松.企业管理案例精选精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武亚军,孙轶.中国情境下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1).
管理学案例及其分析范文6
[关键词]高职 管理学 教学 思考
高职教育就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理论上 “必需、够用”,注重技能培养。对于高职的工科类专业和课程而言,这一点相对容易做到,也利于操作;对于就业面广,技能宽泛笼统的经管类专业及其课程而言就相对困难。管理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当中如何体现高职特色值得探讨。
一、《管理学》这门课的特点
1.一般性特点。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律进行研究,不涉及管理分支学科的业务与方法的研究;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科学,管理学是各种应用型管理课程的基础。
2.综合性特点。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
3.实践性特点。基础应用性这是本课程遵循的首要原则。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学习管理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管理中学习管理。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二、《管理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适的高职教材。管理学教材很多但适合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教材就非常有限。存在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许多教材在内容取舍上不适合高职教育。许多教材虽然在难度和篇幅上都进行了较大调整,但整体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模式,追求内容的系统性而缺乏针对性。比如,有的教材把属于领导职能范畴内容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就篇幅过大;在讲述计划、决策、控制等职能的方法时,许多教材选用的内容过于“专业化”,既难以理解学习,又不实用。二是案例选取不当较为突出。这方面主要的问题是案例选用生产企业的偏多或枯燥乏味,学生对案例里涉及的行业和企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不太懂,对案例既不感兴趣也很难准确进行分析或对别人的分析也难以判断。这样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目的。
2.实践性教学的难点。各高职院校及其教师们关于如何进行实践性教学做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可是许多实践环节往往难以落实。在中国这个人情味很浓的文化环境当中,影响管理者决策和管理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际关系。管理学中强调:管理者必须拥有三种基本技能,其中两种技能是随管理者层次高低不同而不同,只有一种技能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人际技能。不把学生直接放入实际复杂的具体环境当中体会管理,而空谈管理的设想是否正确是没有意义的,更难理解管理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3.参与式教学的困难与尴尬。首先,上好一堂好的参与式教学课,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做非常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工作量普遍较大的情况下,一般老师是很难有精力备好这样的课;其次,班级太大不便于开展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一般20-30为宜,但我们现在的班普遍过大,学生不能有效参与教学,影响参与的积极性;再次,学生长期缺乏参与的习惯使参与式教学有些尴尬。在长期应试教育体制和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下,学生整体参与的主动性很差,只是面狭窄,缺乏独立思考。不是几个学生垄断发言,就是全部成为点名式发言,发言的形式沉闷。这都使参与式教学走了样,反而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
三、《管理学》教学中的几点启示
1.明确和强化管理学课程的技能。高职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但不是每门课都直接和具体岗位挂钩,把管理学和企业管理、生产管理三门课的任务混为一谈是管理学教材和教学经常犯的错误。忽视了管理学的特点和任务。管理学就是通过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素质,提高学生对管理重要性的意识,为学生后续专项管理课程的学习和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不是告诉学生具体能管理什么事情。
2.案例教学要贴近生活。管理学的一般性决定了管理理论适用于所有组织,不应太多的选择学生很陌生的企业案例,而应选择大家比较熟悉的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案例。管理本身的实践性决定了管理学这门课的学习更需要直接参与实践。选择恰当的案例非常关键,案例的有趣性、可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上应贴近身边,贴近生活。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体现管理的实践性,加深对管理的理解,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组织职能时,就可以用本班班委的职位设置、职位责权、任职条件等方面作为案例。
3.教学要贴近专业。不同的专业对管理学知识的要求侧重会有所不同,管理学教学内容也要相应进行调整。比如,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侧重领导职能及其有关的激励、决策、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对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计划和沟通方面的内容;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应该少讲,甚至不讲,因为该专业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也不一样,在管理学教学当中应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上的不同。比如,对市场营销专业要注重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注重对领导能力培养。
4.在教学过程要体现管理的实践。管理学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课堂控制、课堂管理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处处运用管理理论,体现优秀管理的魅力,进而增强对管理价值的认识。
(1)让学生走上讲台,参与课堂考勤。要求考勤的学生必须站在讲台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习惯于在公众瞩目下的“动口”能力;轮流考勤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名字相互被叫过和听过,以在细微中强化学生之间的情感;要求考勤时必须看着对方的眼睛以体现尊重,理解管理中的非语言沟通,同时也可发挥管理的控制职能,防止“替答到”的出现。
(2)让学生参与提供案例或宣读小案例,培养了他们查找、筛选资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为他们提供表达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针对现有案例发言,锻炼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平时成绩的评价中体现管理。对于学生干部缺课要比普通学生缺课扣分要重;对于公假前后学生的缺课要比平时缺课扣分要大;对于学生课堂积极发言要加分。根据对于不同班级的,不同专业的特点要在平时成绩分值分配上要有所不同,鼓励积极的方面,限制消极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守康 《浅议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三大件”》,科学咨询,2009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