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

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范文1

关键词:全寿命质量管理质量责任保险

一、建设工程项目寿命周期的定义

当前对于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周期界定不够精确。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质量管理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的质量责任和义务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对于前期设计以及竣工之后的维护阶段的责任界定很少提及。质量管理应该贯穿项目的全寿命周期。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是指建设工程项目从开始策划到使用报废为止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对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而言,项目全寿命期包括:项目策划决策阶段(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设实施阶段(项目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和项目运营维护阶段(运营准备、运营维护)。建筑物的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修乃至拆除各个阶段的管理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全寿命管理系统。

不过,由于立足点不同,国内外对建筑物全寿命周期的理解不同。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的:任何时间的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等于相应的维修费用与更换改装费用之和。根据这个概念,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的最低值就表示最佳维修水平。由于更换用的改装费高低主要取决于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各阶段的优劣,因而工程的维修和寿命必然与上述各阶段密切相关,也就是必须从全寿命周期的观点来分析和改善建筑物的质量安全问题。

二、我国建筑项目质量管理中忽视的问题

统计近几年由于建设工程质量原因引起的重大事故,可以发现有两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由于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检测单位的失职或失误,导致新建成的工程,发生危险事故,并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与财产损失;工程竣工后,由于建筑本身或后期的维护与养护不到位,导致在合理使用年限范围内发生建筑质量问题,并造成巨大损失,相关责任人的界定很模糊,使得受害人不能得到应有的赔偿;建筑的使用运行阶段发生质量问题,而依据法律规定的相关责任法人已经不存在了,建筑物的拥有者的权利得不得实现。

1. 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检测阶段阶段

(1)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于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考虑得不够详细、全面和深入,侧重点往往在于经济成本的管理,而对于环境和社会成本则考较少考虑。

(2)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考虑的时间周期太短。大多数项目仅仅考虑从项目开始到投入使用阶段,而对项目竣工完成交付使用以后阶段的情况没有详细分析研究,甚至将可行性报告变成了可批性报告,以此得到上级的批准。

(3)勘察、设计和检测单位由于渎职或者疏忽得到错误的勘察结果,这么结果在项目实现阶段不容易观察出来,但竣工后或使用几年后问题凸显。

(4)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采用较低的安全设置水准与耐久性要求,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有限的资金与物资。这样很难抵抗偶然的不可抗力,造成严重后果。

2.竣工后维护阶段

(1)管理工作限于被动应付濒临倒塌的危房和其他出了安全问题后的建筑物,还有自然灾害期间的抢险救灾。平时缺少对建筑物正常使用和维护的督促检查。而政府只管拨款新建,忽略建成后使用阶段的维护修理费用。

(2)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有谁负责维修。建筑物的维修费用应按照“谁拥有、谁负责”的原则办理,但负责不代表有责,真正的事故责任人如何界定,当前法律对于相关责任人的界定很模糊,有必要将责任明确出来。

(3)对建筑物实行检查并要求维修,必须有法律支持和经费来源,否则强制要求业主掏钱检查和修理于法无据。现在除了危房已有法规可以依法要求执行外,地方政府对于尚未成为危房的建筑物只能提醒业主自己注意检查,而后者在专业上根本不具备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

(4)一些质量记录会存在建筑物的档案之中,作为竣工之后相关问题调节的依据。按过去规定,公房的设计图纸等原始文件在使用单位的房管部门有一套,在政府的建筑档案馆内也有一套,现在新建的住宅在物业公司有一套,但实际情况很是混乱,既有建筑物原始档案往往不全或丢失,至于以后的使用、维修记录就更差了。

三、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

下面将重点讨论项目竣工交付以后,发生质量问题,责任如何追究,在保修期内引起的损失,施工方是否也应承担赔究认定,就此问题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进行探讨。

《建筑法》第62条规定:“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围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按照工程,供热、供冷系统等项目;保修的期限应当按照保证建筑物合理寿命年限内正常使用,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确定。具体的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由国务院规定。”此条文规定了质量保修期内,质量问题的责任主体就是施工方。《建筑法》第8O条规定:“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受到损害的,有权向责任者要求赔偿。”明确规定了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如果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受到损害,使用者是有权利请求赔偿的。而“责任者”具体指谁,并没有明确指出,当然就可能不是施工方。可见,我国的建设工程法律框架设定的建筑物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主要区分两个阶段,一是工程质量保修期。二是损害赔偿责任期。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4O条具体明确了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其中,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的最低保修年限,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的最低保修年限为5年;供热与供冷系统的最低保修年限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的最低保修年限为2年。其余部位的最低保修年限由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因此可能引起争议的就是损害赔偿责任期内的质量问题。与保修期内的责任形式不同,保修期内只要发现任何瑕疵,不管有无损害承包商均有义务修复,不修复将承担一定的后果;但在保修期后的损害赔偿责任期内,出现了质量问题要有损害才可主张赔偿,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损害都可以获得赔偿。另外《建筑法》第8O条规定的赔偿方为责任人,不过究竟哪些主体可能成为受索赔的责任人,并没有说明。相关文献提出由于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不一定依据合同而发生,因此按照建筑物在建设期间是否与业主有台同关系,在建筑物竣工后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可以大致分为:与业主订有合同者,包括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与业主没有直接合同关系者,主要包括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质量检测机构、分包商供应商等。对称笔者比较认同。

四、相关问题及建议

我国目前法律对于项目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规定少之又少,现实情况复杂多样,并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可避免产生一些问题:

1.由于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质量责任人,当出现争议,两方或以上的单位相互推卸责任,受害者无法判断时,不知道应该找谁赔偿。

2.如果在损害赔偿责任期间,建筑使用者选用了第二家施工单位为其维修翻新或加固处理。之后出现了质量问题,责任该怎样划分。

3.当发生重大灾害时,如地震、海啸、泥石流、龙卷风等不可预见性风险,导致建筑物破坏,发生损失,如何区分灾难引起的损失和工程质量缺陷导致的损失。

4. 一些责任主体,尤其是承包商、设计商,在经过几年的营运后可能资不抵债、破产,或者不复存在,或者他们购买的执业责任保险期限太短或保险金额不足,一旦发生建筑物质量缺陷的损害赔偿可能无力承担责任,或者根本找不到责任承担者,这时怎么保证受害人的利益。

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以保险方式落实建筑物合理使用寿命内建筑工程的质量责任,引入建筑工程保修保证保险和建筑物质量责任综合保险。

建筑工程保修保证保险,是由保险人就建筑工程承包商对建筑物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负有的保修义务,向建筑物权利人提供担保的险种。建筑物质量责任综合保险,是由保险人承保建筑物合理使用寿命内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建筑物本身和以外的财产及人身的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的险种。

风险的转移有利于建筑物质量责任的落实。由于第三方责任人的存在,就会少很多推脱责任的现象,并且保险公司的偿还能力也是有保障的。对与保险公司来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保险公司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就开始密切注视建筑工程的每个建设环节,研究防范质量事故的对策,尽量大可能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范文2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变电站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近些年来,国家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电力资源依然紧张,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当中。此外,电网建设质量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过程的变电站工程建设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模式的缺少,很难保证变电站工程项目精细化施工。项目的质量、投资、安全、进度等都难以实现。因此,引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变电站工程项目具有质量影响因素多、施工要求高等特点,只是单纯的关注质量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电力建设的需求,设计期、运行期的质量保证也非常重要,因此,只有通过对全寿命期的质量进行管理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建设的质量。

1 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指从工程项目的设计就开始考虑全寿命的每一个环节,将相关的影响因素在项目设计时,进行全面的优化和规划,同时保障这些规划在工程项目施工时,质量得到保证。

2 变电站工程项目管理情况和特点分析

当下,国内的变电站建设主体单位主要有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变电站质量管理已经经历了好几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变电站质量通病管理、完善、修订等,逐步推进为变电站的投入使用考核以及使用质量评比,再到后来的质量体系构建,通过几次大的发展变革之后,目前的变电站工程项目质量已经有了显著提高。当下,国内的变电站项目管理通常是采用“大监理、小业主”的管理模式,业主对监理直接授权,对项目的组织协调、合同管理、施工管理等进行管控,这有效的提高了管理效率。然而,由于国内电力建设长期存在着垄断等因素,导致变电站管理效果并不理想,管理方法和手段都还有待完善。

3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范围和管理模式

(1)变电站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流程。变电站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要有全寿命周期质量综合管理流程,工程项目总体管理流程,项目单项管理流程等。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流程,有利于保障变电站工程项目质量的稳定性。业主的管理内容主要有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变电站质量通病预防、变电站事故处理等。由于变电站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和缺陷都不是固定的,随机质量检查流程能体现变电站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

(2)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项目从刚开始设计到项目寿命周期结束这一过程的形成一个整体,特别是质量问题,贯穿于整个设计到使用结束,项目的质量水平受项目前期的设计影响,如果专门对质量进行管理,会阻碍质量的延续行,哪怕有一段工程项目质量非常高,但是,只要出现一个质量薄弱环节,那么,这一项目的质量水平也不会太高。所以,对于变电站工程项目,引入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思想,能有效的保证变电站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和质量标准一致。避免竣工时交付的工程质量与设计时要求的工程质量有差别。

4 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的质量控制

变电站项目前期质量控制。在变电站工程项目中,前期的设计工作非常重要,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目标能否实现。为了保障全寿命周期变电站工程项目质量,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每一个阶段。设计在坚持满足变电站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形成质量好、保障施工安全性、经济效益好、优化资源配置。设计质量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则要求:(1)遵循变电站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法律标准;(2)协调项目的技术、资金、安全、工期等目标,保障项目能满足业主的要求;(3)重视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对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重视变电站的运行质量。

变电站运行维护周期内质量控制点。通常情况下,变电站工程在竣工后,会开始试着运行,试运行合理后,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宣告完成。但是笔者认为,工程竣工只代表直接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结束,但是变电站在施工阶段、设计阶段的质量问题,和运行维护阶段的质量管理关系密切。在设计初期,必须考虑到项目投入运营后的稳定性,在施工阶段,也必须考虑好投入运营后的维护问题。进而保障变电站运营时的运行质量和运行安全。而这种管理想法的引入,需要业主单位在施工环节和设计环节派驻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运行质量。

变电站工程项目施工方建造质量控制。(1)变电站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点:土建环节是变电站工程项目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安全工程的基础,对工程的综合质量以及施工难度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施工时,必须重视土建环节。变电站工程项目土建工程量一般较小,但是要求很高。在土建施工开始前,必须结合工程图纸,放好施工标线,保证土建施工符合工程的设计要求。所以,对施工现场的测量非常重要。根据变电站的地势、地形等因素进行坐标设置,优化建设场地测量控制网。在绑扎钢筋时,必须结合工程图纸进行,绑扎标准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钢筋的疏密。在基础质量控制方面,在浇筑混凝土时,在进行振捣时,对模板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一环节做好模板控制非常重要,是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功的基础。此外,变电站的混凝土材料质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很大,必须控制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控制好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在浇筑完成后做好相关的养护工作,避免温度过高而造成裂缝。

变压器安装质量控制点。对变压器的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对变压器器身安装和检查。检查变压器所有的绝缘件和紧固件是否完好,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变压器处于水平位置,安装必须稳固。变压器的底座应该固定在相应的轨道上。金属部件无损伤、无锈蚀、铁心无多点接地等。绕组完整、无位移、损伤、变形,外表无杂物、无裂缝等。引线、连接导体的相关距离等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裸导体外表没有尖角、毛刺、焊接到位、没有损伤,安装过程中必须涂上相关的相色。规定接地的部位有显著标示,安装完成后,应当及时按照规定可靠接地。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作用无可替代,如果变电站的质量不过关,对电网系统和供电区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由此可见,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工程质量要求相当高,由于变电站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质量管理内容,质量管理的重点也完全不同,从业主方面来说,变电站运行稳定是重点,而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是受设计、施工的影响的。所以,只有建立全寿命周期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设计阶段抓起,才能保障变电站工程质量合格。

参考文献:

[1]薛延.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变电站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2]赵星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变电站工程项目评价体系构建[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韩国波.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范文3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工程项目管理

如果把建筑物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建筑主体和基础就是建筑的躯干,外饰面就是建筑的皮肤,建筑设备像脏器一样使建筑物得以驱动运作,而建筑电气则赋予建筑能量和智能。在现代建筑中,电气工程的地位越加彰显。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师,要做好电气工程在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中的管理工作,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1 加强认识,提高能力

电气工程是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功能目标的实现。因此,首先要求电气工程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与之相称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且坚决有效的搞好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对于施工单位的电气技术管理和施工作业人员,也需要双管齐下的管理办法。一方面对电气技术管理和施工作业人员加强质量教育、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和保持“质量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结合有力的责任制度和奖惩措施,充分发挥电气技术管理和监理公司、施工作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保质保量地完成电气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另一方面对电气技术管理和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与,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管理带服务,推动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2 决策阶段准备充分

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认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的各项工作中,都会包括电气工程部分,建设单位的电气工程师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做好协调工作,为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资料以确保施工单位得到优质的施工图。

设计委托书中电气章节,应明确施工图设计对电气的要求、功能,明确各项技术指标,主要设备的需求和选型以及安装电源位置和方式,及当地供电部门规定的供配电设计的要求等。委托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电气施工图的质量,如果设计委托书不能详尽地有效地表达出建设单位对拟建工程的各项电气使用的具体要求,设计单位完成的施工图将是不完整的,所以建设单位的电气工程师应该熟悉设计和施工规范及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则认真参与编写委托书的起草工作。

3 设计阶段深入参与

在设计阶段与设计单位的协调对业方代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电气工程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业务水平和功底,要熟悉各种电气规范,还要了解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的规范,协调各专业间的矛盾,特别在安装专业起领头羊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依据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仔细审查设计图纸,与设计师积极探讨比选寻求设计的最优化方案。尽量选用开放型的产品方案,留有设备更新余地,便于有条件或需求时系统升级扩展、互联和信息共享。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导致的成本超出。对节能产品的选用应该综合考虑设备的初期投入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计算选取最佳方案。由于国内相关法规的约束,设计单位很多时候不便在图纸上指定产品的品牌和型号,如果开发单位在这时适时介入配合,开展询价和预选设备的工作,,尽量选用通用图纸,以便设计单位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图纸进行优化。针对当前设计院普遍存在设计过于保守的通病,设计师为规避风险而使用规格更优成本更高的方案,进行协调。

4 施工阶段全方位控制

一个建设项目工程是由多个分部工程组成的,只有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都达到合格(或优良),才能创造出合格(或优良)的项目工程。电气施工从项目开工的临时用电开始电气工程就启动了。从工程开工建设起,电气施工管理人员就要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尤其是督促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对工程必须按图施工、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及签认的隐蔽工程不得进行隐蔽或下道工序,切实把握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关。

电气工程师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协同监理工程师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尤其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部分,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执行,避免“纸上敷衍了事,操作各行其是”的现象发生。

在施工前组织好技术交底,要让所有技术管理人员和相关施工操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督促总承包单位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层层落实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自检、互检、班组专职安全人员专检”的“三检”制度。各级电气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质量责任制,各负其责。对于关键部位,必须实施旁站监理。隐蔽工程验收须严格执行,认真记录,及时整理。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进度,通过工程进度审核和工程款拨付挂钩,严格奖惩,保证流水节拍不乱,工序交接有序。

重视和严抓电气安装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对于各种预套管的位置、标高,要与土建工程师认真核对,避免漏埋、错埋、移位等问题发生。通过专业间的配合,往往可以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节约成本,例如在土建开挖施工的同时顺便把接地基础做好,就比后期补做接地节约时间和成本。

材料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的材料管理,将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设备材料的管理包括采购、检验、运输、储存、安装调试等,与现场相关的检验、储存、安装和二次运输。电器设备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设备,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密切关注设备的检验和安装调试了。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电动机等这些重要的电气设备对于电气工程的质量都至关重要,需要依据规范和工程实际需求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调试。设备到达现场时,我们协通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通过外观检查、资料检查、附件检查、运输记录检查等进行检查验收。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合格证、安装图纸、使用说明书等资料必须详尽完好。实际工程建设中,经常碰到伪造防爆合格证、采用相似的型号冒充、或者提供似是而非的防爆合格证,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向发证单位查询,避免安全隐患。

建筑电气工程随着装饰、装修工程的开始进入安装期,其中对于以下工序应予以重点控制:

(1)吊顶配管,按施工图敷设,工艺重点是跨接地线的焊接与防腐;通讯电话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所用的电线管种类须符合规范要求。

(2)穿线时要按照要求按色标分色连线,以区分零、地、相线。

(3)电缆桥架与金属线槽安装要求横平、竖直,支点间距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并连成整体妥善接地。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单独布线,系统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布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5)电器设备安装的控制重点是定位、接地、接线相序。

(6)屋顶避雷网与接地引下线焊接必须可靠,确保构成一个贯通的接地体。

此外,为了配合土建抹面施工作业,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通力合作是项目管理的精髓。

5 验收阶段严格标准及协调外联工作

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作期间,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作,电气工程师必须在现场认真查看,并检查各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一切试运工作应服从指定的专人指挥。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试运的指挥人员和参加试运的操作人员,应沉着镇定,严格按试运方案、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使整个试运工作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测试工作务必客观规范,能反映出实际使用状态下的运行状况。

在这个阶段建设电气工程师还要有大量的外联工作,如将临时用电申请更换永久性用电,这个还必须有一定提前量,因为高层或公建项目的消防联动时,由于各项施工用电和调试同时进行,临时用电量往往不足,延误了各项验收。

竣工资料是体现内在质量的文件,是贯穿于项目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的,应该在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实时记录。实际工程中,常因各种原因缺失原始记录文件,或文件签证不齐全,直至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才突击补做文件,这样的竣工资料在工程保修和日后可能的改扩建工程中,会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必须加强日常资料检查,杜绝伪造、补做验收资料。

6 质保阶段

竣工验收后,工程项目交付使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电气工程开始进入保修期,一般为两年。保修期内,要对建筑运行情况定期观察,闲置设备定时试运行,及时发现质量缺陷,联系施工单位及时修复,避免问题扩大或失去保修资格。

7 结 语

一个优良工程的建设,离不开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与管理经验的紧密结合。提升自身,加强合作,关注细节,强化过程,这就是一个优秀电气工程师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范文4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阶段管理

1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内涵

全寿命周期理论以项目或者产品的寿命周期为出发点,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实现寿命周期内整体最优的目标。全寿命周期理论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军界, 主要应用于航母、战斗机等高科技武器的管理,后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航天科技、能源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是从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出发, 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目标。这里所指的寿命周期是指从建设项目构思开始到建设项目报废(或建设项目结束)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处置五个阶段。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与传统的造价控制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造价控制是以建设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为目标,如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要求是工程结算不得超过设计阶段的概算,而往往忽略了对后续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处置)造价控制的要求,从而容易造成在后续阶段的维修成本过高等弊端。而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是实现建设项目全周期总造价的最低,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将建设过程各个阶段视为一个整体,把各阶段的造价都纳入到全周期总造价的考核范围内。

2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原则

为有效实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强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技术和经济相结合

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建设单位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在组织上要明确各职能部门造价控制的职责和任务,确定具体的责任人;在技术上要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在经济上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各阶段造价控制的效果进行奖惩。

2.2 强调控制的主动性和动态性

长期以来,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往往采取被动的目标控制方法,即将实际造价与目标造价进行比较, 发现偏差后分析原因,为下一阶段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它只能发现偏差而不能预防偏差的发生,一旦偏差发生就已经造成造价超支的事实。所以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应立足于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实际造价与目标造价的偏离。

2.3 以项目前期阶段作为控制的重点环节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但在管理过程中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可能性为75%~95%; 设计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可能性为35%~75%; 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可能性为5%~35%;运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可能性为0~5%。所以,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造价控制应重视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管理,才能确保建设项目全周期总造价最低的目标实现。

3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

建设项目寿命期内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不同,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应针对每个阶段工作任务的特点和其影响程度,制定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

3.1 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和建设标准的定位,而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往往跟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关,可行性研究越透彻,则方案的不确定因素越小, 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同样,建设标准的合理定位也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如果建设标准制定太高,会脱离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超出财力的承受范围, 反之如果制定太低,可能不能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增加后续阶段的造价。

3.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图纸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 设计方案一旦确定后,往往就确定了项目后续阶段(包括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 的造价,所以如何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工作。建设单位可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工程项目的功能进行整合和优化,并结合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优化设计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建设单位的全部使用功能。

3.3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和施工合同订立管理。在施工招标评标时,对技术标书评价时除了考虑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外,还应增加工程项目运营阶段维护方案的评价,在对商务标书进行评价时,应避免陷入“最低投标价中标”的误区;在施工合同订立时,对于合同中涉及费用的内容(如价款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应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对索赔要有前瞻性,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2)施工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工作是审查工程结算支出和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业主应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工程结算报告中的工程量进行认真核算后,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结算借款;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避免工程变更的发生,若因一些客观原因不得不发生工程变更,应合理确定工程变更价款。

3.4 运营阶段的造价控制

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是加强建设项目的维护成本管理。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免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结构的破坏;在工程保修期内出现了质量缺陷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修复。

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范文5

关键词:公路机电;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

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项目管理理念,在国际上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学者最早在工程设计领域研究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总费用最优化的理论,对一次建设投资和使用阶段的维护费用、运行费用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来优化设计方案。到如今,工程建设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目标也越来越明确,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多,建设周期长,组织复杂,建成投产后,其使用功能和质量很难逆转,因此必须持谨慎态度,在项目建设投资决策、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期间,就要对其进行全盘综合统筹,科学合理有序展开论证,不但要在建设工程规模设计、材料选择、施工管理等方面立足与全寿命周期的高度关注,而且还要最大限度于控制建设公害等对外部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在决策、实施和设施运营阶段的全寿命过程中健康地发挥预期的功能和效用,以实现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是一项系统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工程,从项目决策开发到运行管理阶段,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通信、监控、收费三大系统就离不开性能与成本之间的矛盾,在工程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全面、综合、系统地确定并实施符合工程全寿命周期要求的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环境的目标控制,是所有工程项目参与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为背景,借鉴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论,围绕着工程项目的系统要求,对工程项目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重点进行阐述,希望推动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1我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整个过程常常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机电工程建设更是一个涉及管理机构和资源众多的集成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工程,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在项目初期就要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做系统构思和控制,使项目达到最优化。由于我国传统的工程管理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思想,人们只将工程的寿命周期限定为前期决策、设计、施工、验收四个阶段,忽略了工程建设验收后的运营管理阶段。往往导致在决策期和建设期很少考虑或没有考虑到运营需求,无视整个工程系统在各个阶段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将高速公路工程系统自身寿命周期进行分割,导致工程建设中未能真正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去分析和按照全寿命周期目标项目管理,尤其是机电工程,施工图纸往往在几年前就已完成,待施工时各系统设备早已更新换代,即使是施工阶段的联合设计,也鲜有运营单位参加,联合设计方基本都是以自身成本及施工为考虑,对运营需求置若罔闻,因此,运营需求自决策起就没有得到精确、全面的定义,导致对运营影响最为显著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并没有真正从运营使用的角度进行决策和设计,无法实现运营目标。到高速公路开通时,才开始研究运营管理问题,致使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设备配置、相关的配套设施、管理制度不能及时到位,增加了运营管理费用,达不到预期目的。另外,不能用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方法平衡费用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建设期间为了节约投资,肆意压低投入成本,降低质量标准,致使运营期间增加了大量的运营费用,未能做到工程全寿命周期的费用优化。

2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的规划和设计

由于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某一阶段或某一方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们之间的联系,造成项目管理不连续性,使得整个建设工程的寿命周期缺少统一的项目计划和控制系统。要实现整个项目的预期目标就必须从全局入手,统筹规划,在项目一开始就综合多个相关方,联合设计,全面贯彻“全寿命周期,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需要,确立规划设计指标,保证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成本最优、节能环保等各方面的状态,同时还能客观反应工程实体的全貌。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规划设计必须从全过程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1)节能。机电产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替代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当今社会能源有限和短缺的情况下,国家大力提倡节能产品的开发和使用,因此,机电工程设计一开始就要考虑后期运营的节能问题,如照明用电消耗的考虑、产品效率的考虑等。(2)可施工性。由于传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自独立,彼此交流较少,有时会出现设计图纸无法施工,轻则导致设计变更、延误工期,重则导致方案的重新调整,从而使得项目参与方蒙受损失,因此,可施工性对工程项目来讲意义重大,机电工程可施工性要求“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单位介入施工过程,指导施工,施工单位参与设计,反馈实际情况。(3)可靠性。就是指机电工程系统的性能得以保证与值得信赖的能力,即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和迅速维护的程度。在这里,不能只考虑产品的价格和初期的使用性能,还要从全寿命周期考虑其价格和性能比,寻求最优的全寿命周期均价,已达到全过程项目效益最高,合理节约社会资源。

3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范文6

关键词: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管理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均涉及到了资金的消耗。近几年来,我国在建设上的投入越来越大的同时,也增大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严重阻碍了建筑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一、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顾名思义,即是对工程造价实行全周期的管理,贯穿于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直到运营维护各个阶段,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所有发生成本,一方面,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使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得到降低,实现工程项目总造价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如上面所述,从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一直到竣工阶段后的竣工结算,都属于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的范围,而总投资包括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成本。

二、 目前我国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重视不够

投资决策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源头,这一阶段耗资不大,但能有效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的投资效益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十分重视,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作出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实施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的严重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造价越来越高,原因是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或决策者门借鉴已完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致使“三超”现象相当普遍,就其原因,主要有:

(1)人为因素造成概算降低,有些项目在申请立项阶段,为了能使项目尽快通过批准,有意压缩工程投资,预留资金缺口。

(2)在初步设计阶段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深度,存在较多设计上的漏洞,且设备和材料价格不按市场行情制定。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提出超过设计标准的过高要求,如面积增大,装修及智能化标准提高等。

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它是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求施工图设计要科学、适用、严密、全面。当前我国工程设计虽也实行招投标制,但由于市场竞争力不够,且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意识,在加上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的统一性不够,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似乎只对设计质量负责,对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起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由于工程设计图质量和深度不够,致使工程量清单错算、漏算和暂估项目增多,造成招投标质量难以保证,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到位

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尤其要杜绝施工方为自身利益提出的设计变更。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在施工图纸会审或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问题,但设计部门要严格把关,避免先干后变的情况发生。这是避免突破预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保证发包方与承包方平等互利。

4.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建筑工程竣工结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一关。竣工结算如何能真实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体现了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及时办好工程竣工结算首先必须收集竣工结算资料,如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竣工图纸、设计变更通知、各种经济技术签证等等。其次要整理、分析各种资料的合法性、有效性、合理性和完整性。由于发包方现场代表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多数现场代表造价知识缺乏,造成不该签证的项目予以签证,再加上承包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普遍多算,致使结算审核时扯皮现象严重,大大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

三、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的原则

1.技术和经济相结合

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在技术上,不仅要使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得到最大限度地优化,而且还要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寻求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在经济上,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地控制,还可以通过激励措施实行奖惩政策。

2.强调控制的动态性和主动性

一直以来,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采取被动的目标控制方法,该方法虽然能够及时发现偏差,但是并不能预防偏差的发生,很容易导致造价超支。因此,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应当事先采取措施,避免实际造价和目标造价产生偏离。

3.重点控制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

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主次分明和重点突出。鉴于前期阶段特别是设计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大,因此,应当严格把关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为实现控制全周期总造价打下基础。

四、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一个建设项目有着不同的建设阶段,工作任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实行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时,加强合同管理并根据每个阶段的工程任务、特点和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内容。

1.投资决策阶段

项目的投资决策虽然作为建设项目的起始阶段,但其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决不可小觑。而不确定因素与该阶段的可行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密不可分,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往往会随着可行性研究的越透彻而越小。而且,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建设标准同样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建设标准制定的过高或者太低都不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必须保证建设标准的科学合理性。

2.设计阶段

对于整个建设项目的总造价管理而言,设计阶段是其中极其关键的一个阶段。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就是设计图纸,这是工程施工阶段的有效依据。设计方案的确立,往往就决定了后续阶段的造价,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对于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要求建设单位通过价值工程理论实现对工程项目功能的整合和优化,并且结合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达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

3.实施阶段

(1)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投标文件包括资格标、商务标和技术标。一方面:在目前全面推行和深入开展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的招投标市场,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应全面系统认识清单计价规范对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奠定扎实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技术标只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了考虑,而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甚至于维护运营方案的制定也没有实现,因此,对技术标进行评价时,对于该标未来的运营以及维护方案应该考虑到位。在进行商务标的评价时,不仅要在响应标书的前提下考虑建设成本,而且后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也应当给予充分地考虑。

(2)项目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对计划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是其主要目标,即对成本的实际支出情况进行定期地审查,一旦出现偏差,一定要立即对其加以研究和控制。在施工阶段结算工程价款时,工程计量结果作为结算的依据,必须要保证其准确性。此外,工程变更也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组成之一,然而,由于建筑产品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以及建设项目的开放性,施工阶段极易受到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影响,工程变更将不可避免,因此,要控制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必须对工程变更加强管理,并且确定合理的工程变更价款。

(3)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是整个项目施工阶段的最后环节。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即将进入运营和使用。该阶段认真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工作,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对、复核制度,定期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加强业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减少差错率,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工程造价结算及时、完整、准确、合理。

(4)运营和维护阶段

对运营和维护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重心是在建筑物质量和安全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对该阶段的所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准确合理地核算,实现项目建设成本最小化和盈利最大化的统一。

五、结语

我国传统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存有着一定的弊端,对于工程建设发生的各种费用并没有进行有效和全面地管理。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一种必要,必须将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针对各个阶段的内容和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现对工程项目从投资决策一直到竣工结算全过程的管理,为工程争取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邓丽.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