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大赛;实践;创新

To Training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i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Competition

HU Xiao-ling,YUAN Ying,LIU Qi

(College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peti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moreover,the training problems in current high education,it describes the active function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s compet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Competition;Practice;Innovation

1.引言

集成电路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自2000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技术落后仍然制约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的一个迫切任务[2-4]。我校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面更是肩负着重要使命。

为了促进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各高校微电子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北京集成电路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2011年9月18日在北方工业大学举办了“2011年北京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大赛的主题是“全定制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大赛”。此次大赛由北京电子学会主办、北方工业大学承办,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北京市各高校微电子专业的交流和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市各高校微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我校一直致力于寻找各种可以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集成电路设计大赛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在三个月的准备过程中,作为参赛学校的一名指导教师更是深刻感受到此次大赛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2.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大学教育基本还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课堂讲授多,实验少,综合应用实验更少,教学内容也与社会生产及工程应用存在一定脱节。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虽然有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不足,“高分低能”的学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大连民族学院对本校工科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2.4%的学生能认识到创新能力对今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42%的学生认为把一整天的时间都用于实验室而非自习室有点“浪费学习时间”,其中女生占到65.6%;80.4%的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推导教材中的公式、定理,而只是单纯的把它们当作解题的工具;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综合奖学金的同学中仅有25%的同学取得过创新竞赛类的奖项[5]。问卷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创新在今后个人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表现出对创新感兴趣,但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创新能力培养缺乏正确的引导,大部分同学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理论知识上,不能对创新活动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参与创新活动的同学不够多,部分参与进去的同学也不能长期坚持。

3.大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技大赛是推动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国家重大教改项目“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积也极倡导“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6]。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集成电路设计大赛激发了学生对工程实践的积极性,增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学生从拿到竞赛题目开始,就要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单元版图设计,电路版图设计,仿真直至最终的设计报告撰写,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学生需要调动所学知识,寻找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这实际就是自主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生寻找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来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集成电路设计大赛要求学生把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集成电路CAD,集成电路EDA,半导体器件原理等相关课程中学到的全面综合地加以运用,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使学生在运用技术资料和使用设计工具方面的基本技能得到一次综合训练。通过竞赛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华大九天EDA设计工具的使用,并对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竞赛学生知道从事这一行业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具有怎样的工程意识,为学生将来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集成电路设计大赛要求3名同学组成一个参赛团队,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良好的沟通,积极配合,以获取最佳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的改进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平和的心态和队友讨论问题,耐心听取并采纳别人建议,并默契的分工合作。竞赛对学生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不仅为微电子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平台,同时通过参赛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为今后从事复杂的工程设计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本届大赛无疑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

[2]张兴,黄如,张天义,等.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思路[J].中国集成电路,2004(7):79-82.

[3]韩力,曾祥仁.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78-79.

[4]黄兆信.大类招生: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04,2:41-43.

[5]霍苗,马国艳,李忠楠.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价值工程,

2011,18:9.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范文2

[STHZ]1[STBZ]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后简称“实验室”)有专职教师20人,承担南通大学杏林学院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实验课程12门,实验室近三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5项,79篇,其中SCI、EI论文43篇,有着良好的科研基础和科研成果。实验室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向学生介绍集成电路相关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将计算机建模和仿真的新技术贯穿于专业实验教学中。比如,在“模拟电路”实验教学中引入Spice仿真软件,在“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中引入Quartus软件等。在设置的探索性实验课程中,只给学生引出若干思路,学生利用相关软件可在课堂内外自主练习,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技术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通过这种引导,该专业学生对新技术掌握较快,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环节能相互进行探讨,主动向教师请教,逐步培养了自主式、合作式的学习习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掌握集成电路基本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技能,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系统知识,从事集成电路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集成技术人才。围绕该培养目标,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改革。比如将LQFP64封装建模与仿真分析这一科研案例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实际科研案例的使用使得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了显著提高,能独立完成封装建模、仿真到最后优化的整个流程,为后续专业学习和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适应了我校独立学院“厚基础,强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2]。此外,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和科研实例编写教材,根据电路设计相关工作编写的《电路PSpice仿真实训教程》被列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

从2009年承担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起,实验室鼓励高级职称人员承担实验课程,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实验室教师指导本科生积极参加省级、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等科技活动,获批“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项、南通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3项。所指导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学生的参赛作品入围第三届 “华大九天杯”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荣获三等奖。“华大九天杯”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是针对微电子及相关专业在校生的一次专业实践性赛事,是对我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人才培养的一次交流和检阅。

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拥有集成电路工艺和器件仿真、集成电路电路仿真与版图设计、集成电路封装设计等先进的EDA软件工具,以及高性能工作站、网络分析仪、矢量信号发生器、微电材料与器件的光电测试系统、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测试仪等硬件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1 000多万。这些仪器设备均属于科研仪器设备,由于场地紧、管理人员少,这些科研仪器设备目前还未对本科学生全面开放,主要为教师及研究生使用,仅有少量学生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过程中能接触使用到部分科研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资源优势在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发挥远远不够。

实验室围绕科研发展方向,三年多来先后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澳大利亚国立格里夫斯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富山县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学府的20多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学和交流,实验室教师也积极准备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此外还邀请了企业技术专家来校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进一步加强科研与实验教学融合的探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的将科研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使实验教学内容更贴近现代科研水平,让学生掌握有应用价值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符合社会实际应用需求的人才。

2.1加强科研新方法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入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进行的实验教学改革,必须与科研紧密结合,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增设创新实验课程。将科研用到的新方法、新技术逐步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更新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探索性实验项目来模拟科研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寻找合理解释,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训练他们主动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新技术、新方法训练的有机结合。

2.2加强科研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的结合

在实验教学内容中,除了加强科研新方法、新技术的引入,还需要精选科研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真正地体验科研。依托科研项目来设置综合性实验,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创新实验项目,使得实验内容兼具新颖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激发专业热情。增加科研实例在实验教学内容中的灵活运用,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实验的比重,让学生现在所学所练真正成为日后实际工作中的基础,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3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引导

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最佳切入点。吸收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通过科研实践氛围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3]。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为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研究提供条件,如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将本科学生科研创新实验与竞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2.4加强科研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挖 掘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的潜力,实现科研与教学资源共享,科研实验室需要在时间、空间、设备和实验课题等多方面进行开放。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本科学生的准入条件、经费支持和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加以规范,使得科研仪器设备在教学中也能发挥其优势,充分拓展现有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同时为学生提供开展科研创新实验的环境,高质量、高效率地为科研与教学服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4]。

2.5加强科研学术讲座在本科学生中的普及推广

学术讲座是进行学术交流,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一场师生共赢的集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的学术氛围。学术讲座向师生展示新观点、新知识和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有利于互通有无,开阔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层次,传达团队协作、学科间联合创新的重要性,对师生未来的学习工作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也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引方向。本科学生即使暂时无法理解讲座中的高深内涵,但专家学者们思想的潜移默化以及通过后期的学习和钻研,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影响深远。

3结束语

教学和科研是互促的,只有多角度加强双方的融合,构建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实验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双方的可持续性发展,顺应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范文3

摘要:传统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教学已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总结了在硬件基础课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实际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硬件基础课;教学改革;整合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硬件教学的先修课程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学”和“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课程大多由电子系开设,是以理论研究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存在教学内容陈旧,课程体系老化,理论论述多,占用学时多,前后衔接不好等问题,给后续计算机硬件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和被动。而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少有的几个优势之一就是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掌握。因此,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硬件基础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整合内容、精缩课时

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大学本科阶段,除了要给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讲授新技术、新理论,这就使得各高校不断压缩某些传统基础课的课时,增设一些新的课程。在这种形式下,硬件基础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亟待更新。

2)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理论知识为架构,以实际应用为目标,教学内容则应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综合时展、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总体考虑,从98年起我们就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逐渐建立完善了一套硬件基础课的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建设方面,注重了先修课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做到内容上不重复,知识点上不脱节。其次,教学内容力图反映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通过编写出版《电路与电子学基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两本教材重新划分课程内容,精缩学时,将原有的64学时的“电路分析”和64学时的“模拟电子学”这两门课程整合为课内48学时、实验20学时的“电路电子学”课程,重新划分、补充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内48学时、实验20学时、三周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

(1) “电路与电子学”课程。在电路分析部分不再追求研究线性电路的理论体系完整性,删除了部分传统教学内容,只保留直流分析、交流分析和动态电路三大部分。在直流分析中,删掉了“电路分析”教学中关于支路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的内容,保留电路系统分析法中的被广泛用于机辅分析的节点电压法。在交流分析中,删除了三相电路内容,而对通信中的谐振电路则详细讲解。动态电路的分析中,只通过一个简单的RC充电回路让学生了解时域分析的基本步骤,而将重点放在三要素法和RC无源微积分电路上。在“模拟电子学”部分,去掉了半导体器件导电原理和反馈的方框图计算法,精简了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包括多级放大)、小信号动态图解法、差分电路分析等。相应地加强了有源器件MOS管、电流源电路和系统稳定性的介绍,课程着重讲解集成运放的应用。在讲解由运放构成的有源积分电路时,与前面的无源积分电路做比较,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并牢固掌握两种电路各自的特点。实践证明,学生在做电子竞赛时对这两种电路的使用都非常恰当。

(2)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删除了数字电路中各种触发器电路的内部结构和传统设计方法中的设计技巧,精简了中规模器件的内部逻辑介绍,缩减了卡诺图和逻辑简化内容。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硬件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将介绍A/D、D/A转换,故这一部分内容就不出现在“数字逻辑”课程的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条件、集成电路外部功能、可编程器件和EDA技术上,要求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查找器件手册了解器件功能和使用要点。由于计算机硬件中三态门、OC门的重要性,课程加强了对其逻辑功能及应用的举例说明。

(3) 改革组课方式。逻辑门电路是传统“数字逻辑”教学中最难的一章,由于门电路的原理要涉及到电路、模拟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必须帮助同学复习有关的知识。在改革课程体系时,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将这一部分内容放在“电路电子学”课程中,在讲述半导体器件后引入逻辑门电路,如MOS管可以具有开关和受控源两种类型的功能,根据器件所给偏置条件的不同,在模拟电路中可作为放大器件或在数字电路中作为开关器件。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证明,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对有关门电路的问题就很容易理解掌握。通过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改变了过去把电路模型与实际器件(如受控源和晶体管)、开关与放大作用、模拟与数字等研究对象截然割裂的组课方式,而是将它们有机地融合,找出共性和个性,讲清个性,突破难点,这样便于以统一的观点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概念〔1〕。

3软硬结合与时共进

1) 当前国内计算机专业的普遍现象是“过软”,即强调软件编程,而学生的硬件动手能力非常薄弱。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且采用软件方法来设计硬件, FPGA、VHDL、DSP技术带来了全新设计理念与结构体系,与之相应EDA技术和ISP器件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种软硬件逐渐融合的背景下,计算机学科的硬件基础课程必须要反映出这种时代的发展。

2)EDA技术分为三级:以PSPICE、EWB、Multisim等为软件平台的仿真分析类辅助设计技术为初级;以MaxPlus II、Quartus II等为软件平台,以FPGA/CPLD为硬件系统目标芯片的电子系统设计EDA技术为第二级;以NC Simulator、Virtuso、Diva等为软件设计开发平台、以集成电路芯片版图设计为目标的ASIC芯片设计为最高级〔2〕。EDA技术的前两级都与计算机硬件基础课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应结合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基础型、应用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循序渐进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将EDA技术分层次地引入设置在教学中:

(1) 第一级――首先在“电路电子学”教材各章的最后一节给出PSPICE对本章典型电路的仿真实例,教材最后一章加入可编程模拟器件ispPAC。其次,增加了20学时的Multisim仿真及电路设计实验。通过仿真实验,将教学中的难点用直观的图形和曲线表述,降低了数学难度。如通过对模拟放大电路的仿真,可以直接观察到改变电路参数所导致的波形失真,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仿真平台生动直观方便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先设计、后仿真、再实际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在此基础上,将以往的一些验证实验提升为综合设计实验。对每一个实验都要求虚实结合,虚实互动,通过这种训练,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成功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取得北京市大学生电子竞赛的3个一等奖,更多的二、三等奖证明,整合后“电路电子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成效。

(2) 第二级――传统的“数字逻辑”课程体系以逻辑代数为基础,采用自底向上(DOWN-TOCTOP)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以门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系统为顺序排列。导致学生在学习前面局部知识的时候,缺乏整体系统概念,只会 “搭积木”拼凑式的设计,当后续“组成原理”课程要建立整机、系统这些非常重要的概念时,前面所学的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不能被融会贯通〔3〕。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以硬件编程语言为基础,采用自顶向下(TOP-TO-DOWN)的设计方法,因此数字电路的教学体系必须重新构建。第二级的EDA技术包含三方面内容:(1)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2)硬件描述语言;(3)软件开发工具。所以在“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的教学体系上,应以逻辑代数与VHDL语言并行为基础,强调自顶向下的设计理念和层次化设计方法,以系统为对象,用VHDL语言描述,在EDA软件平台上,自上而下、逐步细化,最终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依据整体“自顶向下”,细节“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先给出数字系统的整体架构及逻辑系统的三大部件:存储、处理、控制,让学生有全局、整体的认识。在讲述逻辑系统的每一具体部件时, 仍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传统的“自底向上”的教学组织方法。在实践教学的综合设计部分中,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从顶层抽象描述向底层结构描述,最后到可实现的硬件单元描述这一过程进行数字系统的设计。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满足对软硬件结合的人才的需求。

4注重衔接 承前启后

在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的教学中,首先应注重介绍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地位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应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由于当代大学生在入学时就具备了计算机使用的基本知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用计算机硬件电路作为基础课的授课案例。如“电路电子学”课程中,在集成运放构成的比较器一节,就可给出比较器在A/D转换中的应用举例,再指出A/D、D/A是计算机接口中的重要单元电路,这样就埋下一条线索,与后续课程的知识相联系。在“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中所给出的案例都要尽可能为后续课程使用,如从键盘等引出编码的概念和编码器的作用;在讲三态门时,可进一步给出物理上总线的概念,解释当译码和读写信号设计错误时,CPU访问存储单元数据总线严重冲突会造成死机的原因;在存储逻辑一章,介绍完寄存器队列(FIFO)的逻辑结构后,可让学生设计寄存器堆栈(LIFO)的逻辑电路图。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所给出的设计题目包括总线缓存器、全加器、键盘扫描电路、硬件控制器等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件。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必要的知识关联及整体概念,最终达到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训练对于今后的“组成原理”课程和“嵌入式系统”设计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黑板、多媒体、EDA仿真

高校的教学手段基本都采用多媒体。多媒体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但很容易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照本宣科或“填鸭式”教育。在教学中要综合多种教学手段,注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去寻求最佳的表述方式:黑板+粉笔、电子教案、实物投影、动画课件、虚拟电路。计算机硬件基础课教学内容多,知识点杂,不容易理解。对于较难理解或学生有争议不明白的问题,传统的“粉笔+黑板”有其独特的灵活性,既可以表述学生课堂思维的过程,又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在课间让学生自己摆设实物投影,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课间的学习气氛仍生气勃勃。录像CD和动画课件则留给学生自己观看。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强、信息量大、EDA设计技术应用广泛。在授课时通过EDA仿真将验证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解决理论与实践的时空分离弊端,通过提问、思考、演示、总结等一系列步骤,循序渐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控好演示进程,既不能影响教学进度,又要协调好单位时间教学信息量与学生接受理解能力之间的矛盾。

6结束语

硬件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涉及课程多、学术性和技术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不断学习新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才。

参 考 文 献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范文4

深圳发展:历史、成绩、机会和挑战

(一)深圳改革开放的阶段

自1980 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深圳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改革试验权,跳出现行体制之外,为全国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试验场”作用。

在1978~1985 年的初创奠基和局部推进阶段,深圳进行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对全国产生了示范效应。

在1986~1992 年的经济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阶段,深圳对外利用外资和技术兴建基础设施,通过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的统称)和“三资”企业;对内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土地传统管理体制改革等。

在1993~2002 年的增创新优势与跨越式发展阶段,深圳经济特区由过去主要依赖中央赋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自身素质,增创新优势,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法规体系等方面继续进行大胆探索,从而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从2003 年至今,深圳提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化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始推进社会和文化领域的体制改革。一方面,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另一方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成立行业协会服务改革办公室和市政府服务大厅,推行电子政务等,改革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

2009 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2009 年6月作为“综改方案”的具体落实文件《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 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表明深圳又走在了全国改革的前沿。

(二)深圳经济发展的历程

纵观深圳产业发展的历程,明显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特点

第一阶段:20 世纪80 年代,深圳以“三来一补”为主,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遵循了半工业化进程中的“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深圳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1 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把政策资源向自主创新活动倾斜,发挥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形成的体制机制优势,吸引更多创新资源进入深圳。深圳提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政策,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从1990 年到2001 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8.1% 提高到42.3%,第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深圳的工业化从以轻工业为主的初级阶段,跨越了重工业为主的中期阶段,直接进入以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中后期”阶段,最终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和机械与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中标、黄金珠宝、包装印刷、家居六大优势传统产业构成的产业集群。深圳经济在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外向依存度高、粗放型发展、效率低下。

第三阶段:从2004 年开始,深圳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大约束条件迫使深

圳自觉地走上“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的产业发展转型之路。

2004 年,为了突破土地、资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硬性约束,深圳认准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转变发展模式的唯一选择,于是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首次系统提出了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2006 年初,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的形式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4月,市政府又集中推出20 个配套文件,形成了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框架结构。

2009 年,深圳市出台《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深圳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网等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启动建设,制定并出台了生物医药、新能源、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以及相关实施政策,在调结构中突出创新驱动。

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深圳的创新机制、产业政策、产业环境循序渐进地发展着,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产值从2002 年的1709. 92 亿元上升到2007 年的6913.4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自2005 年以来便稳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一位;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加值在2009 年达到172.23 亿元。高新技术已成为对全市GDP 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其2002 年出口额为156.86 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69%,2009 年上升到850.48 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1619.79 亿美元的52.5% 。

深圳市2009 年在国内大中城市的排名中实现十七连冠,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持续下降,已由过去的65% 左右下降至57.6%,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比加工贸易出口高出13.8 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深圳市一系列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成效。

(三)深圳发展面临的挑战

深圳特区成立30 年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为全国提供了先行的示范作用,经济发展速度和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也远远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深圳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1. 发展空间趋紧,资源与能源的制约加强;

2. 经济的出口依存度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海外市场冲击大;

3. 存在着与崛起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之间的区域竞争;

4. 人口管理负荷过重,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

5.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不断凸现,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消除。

总之,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尽管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核心技术、高端技术依然掌握在别人手中,本土企业的利润微薄。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一)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业绩

长期以来,深圳不断巩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

导地位,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大力发展计算机,即外设产业、通信产业、软件产业、数字视听产业、光电机一体化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和电池产业,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信息制造业基地。1992 年,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为38.9 亿元,到2007 年发展为6913.4 亿元,比1992 年增加了177 倍。深圳市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区域集群效应明显,产业链相对完整,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较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09 年,深圳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01.2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 超过年度预期目标0.7 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出2个和1.2 个百分点。

2009 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29.90 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就创造了1721. 23 亿元的增加值,比上年增加12. 6%,占工业增加值的50. 2% 。深圳已经形成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其他传统优势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加工制造业和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如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2009 年,在全国获得国家重点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资格、享受所得税10% 以下的政策支持的186 家软件企业中,深圳有17 家,数量占全国的9.2% 。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深圳市既有华为、中兴这样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有腾讯这样已经走向全球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大批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和软件企业,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完整的产业链特点,形成了从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机,到光纤光端、网络设备的通讯产业群;从配件、部件,到整机的计算机产业群;从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到系统集成软件的软件产业群。

(二)深圳市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措施上,深圳市制定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 2009 年深圳市LED(发光二极管)产业、互联网产业振兴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不仅如此,为了配合国家3G 自主创新的要求,深圳市还引导鼓励华为、中兴、宇龙等重点科技企业加大TD 研发力度,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等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建设,新增约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并对这些企业参展给予补贴。

2009 年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年,也是深圳市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的一年。这年,深

圳市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府带头应用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

务服务进社区。

深圳市积极推动深圳市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向深度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

务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深圳市政府智能型电子商务

信息化交易门户网站的公共孵化平台PT37 用“4S+1 整合”模式(SNS①、SAAS②、SOA③ 、

SIR④+电子政府), 突破了传统的电子商务单一死板的交易模式,其“B2B⑤”、“B2C⑥”、“C2C ⑦”、“C2B⑧”四位一体的产业群生态链垂直循环营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起到了引导作用。

针对大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深圳市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1.对于大型企业,以优化大型骨干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为核心,提升产业链电子商务应用的整体水平,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深圳华为、万科、中集、好百年、天虹等一批大型企业通过自建平台,实现了供应链管理和网上销售,推动了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

2.对于小企业,深圳市每年推出1000 万元支持小企业的电子商务, 深入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一大批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转变了传统业务模式,寻找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不仅如此,深圳市还大力建立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支撑体系。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在线支付,推进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来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通过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优化电子商务通

注①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② SaaS:即Software-as-a-service,意思是软件即服务,SaaS 的中文名称为软营或软件运营。SaaS 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

③ SOA: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 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

④ SIR:即信号干扰比,是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的简写。

⑤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是指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

⑥ B2C:是英文Business-to-Consumer(商家对客户)的缩写,其中文简称为“商对客”。

⑦ C2C: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即Consumer to Consumer 的简写。

⑧ C2B:是电子商务模式的一种,即消费者对企业(customer to business )。

信环境,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纠纷调解和司法保障制度,加强电子商务舆论宣传等方式来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三)互联网产业成为深圳再造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互联网方面,深圳互联网业起步较早, 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2008 年, 全市互联网产业总规模约为160 亿元,占全国产业规模的11.5% 。深圳有腾讯、迅雷、A8 、芒果网等领先互联网公司,有华为、中兴等已经覆盖了整个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全领域的制造企业,因此在互联网发展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

2009 年,深圳先后出台了《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 年)》、《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明确指出,到2012 年,深圳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800 亿元,到2015 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 亿元,深圳将成为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区,并在互联网应用领域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骨干企业。

深圳通过振兴发展互联网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把深圳建成国内领先的互联

网产业基地,发挥好深圳在这个新兴产业众的率先和示范作用。

为了支持互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提出,自2009 年起,连续7年,每年投入5 亿元,设立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资助互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培育、引进与相关技术改造,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品牌培育,以及市场拓展、电子商务发展等。

在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方面,《政策》提出,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互联网产业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且予以最高500 万元的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转移资助。

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价值链定位(一)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考虑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电子信息产业因其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最迅速、规模最大的产业。世界各国和地区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增强本国或本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度国际化分工的产业,发达国家主导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处

于价值链的高端,但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重点突破,也走出了具有其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从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来看,欧美等发达地区逐步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技术研发基地,韩国、日本等地区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研发基地,印度在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上占据了优势地位,而中国东南沿海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并开始逐步向中国队的中西部地区转移生产和制造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自身技术标准不断出现、技术含量高、产业升级换代速度快、网络逐步走向融合的产业,它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型商业模式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国都在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投入的情况下,深圳市应充分考虑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分布的特点,结合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特点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尊重企业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领导制订电子信息产业规划。

(二)从全国和区域的角度来考虑深圳的产业定位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优势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各有其特长和短板。具体如表1: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深圳增强以科技研发为核心的高端服务,把深圳定位在区域自主创新龙头和提供高端服务的产业链位置上,从而为深圳在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做了定位。在电子信息产业上,我们期望深圳能切实把握住生产和服务的方向,处理好制造和创造的关系,不断向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高端迈进,在区域和全国经济中起到类似于发达国家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作用。一方面发展和加强基础研发和产品研发能力,一方面以现在的制造业为基础,逐步发展,最终进军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端服务业,不断提升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地位。

(三)抓住机会,构建核心能力

深圳的优势在于制度的优势、市场机制的优势,以及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和规模的优势。深圳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争取在下一步的产业发展中占据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制高点。

1、重点发展3G应用软件市场

根据全球行业分类标准,软件行业可分为:应用软件行业和系统软件行业。其中, 应用软件企业是指为商业或消费市场设计、开发和生产专业应用软件的公司,包括企业级、技术级和娱乐软件,不包括生产系统或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公司;系统软件企业是指从事开发生产系统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公司。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用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软件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应用软件是基于操作系统工作的。从技术上来讲,操作系统属于一种技术平台,在产业中处于价值链的中枢位置,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应用软件对操作系统有一定的依赖性。一些操作系统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会对应用软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训以及开发工具等,这大大降低了应用软件市场的进入壁垒和开发成本。同时,多种类、多功能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捆绑销售的同时也增强了操作系统企业的竞争力。从产权上来看,操作系统企业和应用软件企业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也就是上一节我们提到的一体化的和纵向分离的两种终端软件产业结构。

其次,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和可进入性影响着应用软件企业潜在的消费者规模。移动终端软件市场呈现出交叉网络外部性(Cross-group Network Externality)特征。

通常,应用软件开发商可以通过专用的或公用的网上虚拟应用软件商店来销售自己的应用软件产品。应用软件虚拟商店模式的意义在于为第三方软件的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方便而又高效的软件销售平台,激励了第三方软件的开发者参与其中,适应了手机用户们对个性化软件的需求,从而使得手机软件业开始进入到了一个高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因此,3G 应用软件市场的本质是一个双边市场。它向用户和应用软件厂商提供操作系统产品。在应用软件开发市场上,操作系统企业通过授权方式使应用软件开发商可以基于其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在消费者市场上,消费者通常购买的是移动终端和操作软件的综合体。

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即使用一种产品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增加使用同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效用。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指因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而形成的某种虚拟网络,以实现的外部性。

2、3G应用软件不同市场结构的比较

(1)一体化的产业结构特征

经济学上,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其目的是为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从而达到增加各个业务活动阶段的利润。

首先,纵向一体化可以带来经济性。通过内部控制和协调来提高组织效率,确保供需平衡。通过信息沟通能减少交易成本,此外,稳定关系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也会带来经济性。其次,纵向一体化可以扩大企业的话语权,削弱供应商或顾客的价格谈判能力,同时可以防止被同类企业或上下游企业排斥。再次,纵向一体化有助于技术学习和研发。通过一体化,企业可以进一步熟悉上游或下游经营相关技术的机会。这种技术信息对企业自身技术的学习与研发非常重要。

同时,纵向一体化也存在许多局限。首先,纵向一体化会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投资,提高退出壁垒,从而增加商业风险,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资金周转困难。其次,纵向一体化会降低上下游的竞争激励,同时增加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再次, 当纵向一体化产业的不同环节的生产能力不平衡时,纵向一体化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状态。最后,纵向一体化可能会降低生产灵活性,延长生产时间。

3G 产业链上的各个重要节点都有在产业链上扩张的动机,一体化存在于两个层面: 首先是应用软件市场的层面,平台将应用软件商店一体化,应用软件提供商与消费者通过应用专有商店直接交换。另一个是电信综合平台运营商内部的层面,正如目前终端、运营商都极力在产业链上扩张,电信综合平台运营商内部也存在一体化的趋势。

(2)分离式的产业结构特征

纵向一体化也存在于两个层面。首先是应用层面。处于纵向分离的3G 终端软件企业的操作系统软件对应用软件具有很大控制力,但应用软件产品可以放在第三方公共平台上进行交易。并且第三方的平台并不是一个专属的平台,平台的运营主体可以是电信运营商、终端、互联网内容提供企业等多个主体。由于运营主体不同,存在多个第三方虚拟应用软件交易平台,因此平台和平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3、两种产业结构对应用软件提供商的影响和区别

(1)两种产业结构对应用软件提供商的影响

两种产业结构的区别,为应用软件提供商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环境,对应用软件提供商产生了巨大影响:

①应用软件产品的市场性质。对于一体化的平台,其应用软件市场其实是一个垄断的市场。由于在垄断的市场上没有竞争者,应用软件提供商没有其他合作的选择, 如果开发电信综合平台运营商的应用,只能与电信综合平台运营商合作来销售应用软件商品。因此,应用软件提供商的话语权就较弱,一些电信综合平台运营商更是将应用作为一种吸引顾客的战略,通过应用聚集人气,而应用并不是他们盈利的重点。这样对应用软件提供商来说,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对于纵向分离的市场结构,在应用软件提供上可以选择合作伙伴,通过选择合作伙伴来选择盈利模式。

②从交易形式上来看,一体化的3G 终端软件企业有自己的应用商店,即基于互联网的专有应用软件交换的虚拟商店。由于技术的限制,应用软件只能基于操作系统开发,将应用软件通过程序定做后,放入专有的应用程序商店进行交易。这就使得消费者只能在特定的应用程序商店购买应用软件产品。这一特征可总结为,一体化的3G 终端软件提供商存在着“专卖场”。同时,这样的软件产品也只适应于一款个性化的操作系统。这就使得应用软件市场从垄断的市场结构走向开放的市场结构。长期以来,手机软件销售一直很困难,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去说服手机生产商或运营商在手机中预装这种软件。正由于手机软件制造商和消费者中间隔着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甚至还有SP 服务提供商)这些繁琐的中间环节,从而让软件制造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市场信息反馈变成了一个艰难的商务过程。

而纵向分离的3G 终端软件企业则不同,虽然应用软件对操作系统软件也具有依赖性,但应用软件可以放在多个第三方公共平台上进行交易。由于运营主体不同,存在多个第三方虚拟应用软件交易平台,并且平台和平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应用软件提供商可以将基于不同操作系统开发出来的不同软件按品牌放在多个应用商店中进行交易。消费者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和操作系统的型号在多个应用商店里进行挑选。

③究其本质,两种不同形态的市场结构的差别源于产权结构的不同。分离的产权主体更能拓宽应用软件的销售渠道,能够提高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而一体化产权主体的发展,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市场上得商品交易机制。

(2)应用软件市场在3G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①应用软件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3G 用户的需求,主要基于可视通信、娱乐、商务等功能。通过种类繁多的应用软件来实现功能扩充和自定义,从而让每一部手机都能够变得与众不同且能够满足客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②应用软件产业是通信产业利润的主要来源。3G 产业链的竞争是以用户为导向的竞争。用户的需求是移动数据业务和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竞争依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移动终端软件能够在较大限度内满足客户需求,实现更多的价值。

③应用软件是3G 通信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些特殊的终端厂商而言,例如苹果,应用软件是3G 通信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环节。这些应用程序是和操作系统相配套使用的,终端厂商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卖“硬件”,而软件则是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用软件可以提高3G 通信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

④在两种结构中,无论是纵向一体化还是纵向分离,操作系统(OS)企业的地位是不变的。操作系统仍然向应用软件企业和用户提供操作系统产品;而且操作系统企业仍然对应用软件企业有控制作用,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和可进入性仍然会影响着应用软件企业潜在的消费者规模,也就是仍然存在网络外部性。

4、相关建议

(1)应用软件企业要深入了解和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的需求层次不同,因此,只有充分理解中国手机使用者的特征,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软件。3G 时代的竞争是应用的竞争。3G 的应用开发应以对用户的服务为导向,通过种类繁多的应用软件来实现功能扩充和自定义,让每一部手机都能够变得与众不同且能够满足客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2)在垄断竞争的电信产业链中,应用软件开发者处于弱势地位,明确的管理机制、辅助开发机制、审核机制在应用软件交易平台的竞争中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构建起竞争、开放、有明确利益分配模式的应用软件交易平台。应用软件交易平台打破了手机制造商对于服务和应用的垄断,给予应用软件企业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 对于一些个人开发者来说,可以更容易地、更大范围地和最终消费者发生联系,从而开发消费者需求,直接参与销售分成,提高开发效率,最终使产业链更加健康、透明、合理。

(3)应用软件企业应通过技术开发逐步减少操作系统的控制。终端平台太过丰富,导致应用无法普适是运营商普遍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解决“终端通用性低”、市场并不需要数量众多的操作系统,这一关键性问题是整个产业链共同的需求。中国移动推出了一个战略性产品――BAE(Browser-based Application Engine),即基于浏览器的开发平台。BAE 现在支持主流移动终端智能平台,屏蔽了手机操作系统的差异性。因此,促成统一的开放源的操作系统开发平台是增加应用软件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4)加强与产业链上其他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赢得系统性竞争优势。3G 产业的竞争是产业链和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各个节点的功能被重新定义,而且价值和利润在产业链上发生了部分转移。通过形成3G 的战略联盟,进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加强与产业链上其他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各成员企业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优势互补,更为依赖,提高每一个节点的运作效率,从而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规模效益,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快速发展。

5、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向自主创新的内向型经济转变

要研究国内市场需求,加大国内市场比重。在深圳是出口依存度很高的城市,深圳的出口中, 电子信息产品又占了主要比例。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出口为主要产业的深圳遭遇了严峻挑战,2009 年外贸出口总额比2008 年下降10.4% 。因此,面向国内市场,发展自主创新、技术突破为主的高技术制造业便成为一件势在必行的工作。

以深圳生产业作为事例,深圳的生产对象有41% 集中在深圳经济特区内,18% 服务于东莞,12% 服务于广州,佛山和惠州各占6%,显然,深圳是一个服务趋势性的城市,服务的大部分又以出口导向型产品为主。因此,在国际经济形势下滑、国家贸易保护势头上涨的情况下,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必然会面临较大的冲击, 从而对深圳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要以企业为主体来研究国内市场的需求,要充分利用国家家电下乡的政策以及对三网合一和物联网发展的推动,大力支持深圳市企业进行国内外合作和产品升级换代与调整更新,以在新的宏观形势下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制高点。

探索互联网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中国互联网的国际化走向

全球的互联网历史有40 多年,中国的互联网历史有15 年,互联网产业是我国能够参与到全球竞争中的产业之一。截至2009 年年底,中国互联网规模已经达到3. 8 亿,成为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在用户规模决定标准的互联网世界里,中国完全可以考虑在特定的领域制定标准。

中国互联网走向国际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要在互联网中建立自己的域名服务系统,进而影响国际互联网的核心标准; 二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要走向国际,进行国际化布局和经营。

在第一个方面,2000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开通中文域名服务系统,走出了互联网中国化的第一步,2008 年7月,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打算把“. 中国”正式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目前这一构想已处于最后讨论阶段。

在对国际互联网的核心标准的影响上,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基于IPv6 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并向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提交了标准草案9项,其中两项获得批准。在企业层面,百度提出的“框计算”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建立自己的互联网技术标准的努力。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靠出口和投资驱动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出口原材料、出口附加值低的加工产品而获得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的同时,也在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和民生代价。

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都是本土互联网公司打败国际互联网巨头的地方, 比如:阿里巴巴的淘宝打败了EBAY, 百度打败了GOOGLE,腾讯QQ 打败了ICQ 和MSN,国内的游戏公司正在崛起,逐步与国外的游戏公司相抗衡。

一个强大的国家向外输出的主要产品不仅是高附加值的实体的产品和服务,更是文化、制度、理念、管理思想、商业模式乃至价值观。我国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在国内严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通过在自己广大的本土市场上的多年摸索,经过海量用户的实践和检验,建立了内部完整的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市场的机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可以复制、可以改良、可以提高的业务模式,完全有条件向海外扩张,从而在了解当地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将国内成功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进行低成本复制。

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多是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商务的创新。最典型的盛大模式、携程模式、百度模式、阿里模式、腾讯模式,都是借鉴国外的原始概念,基于对中国本土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整合了市场、技术和用户资源后,而发展起来的成功模式。

走向国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向国际的经济实力。腾讯的市值已经到了378 亿美元,相当于中石油2009 年市值3530 亿美元的十分之一;百度的市值达到186 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达到115 亿美元。另外,新浪、网易、搜狐、盛大、携程等互联网公司市值也都超过了10 亿美元。目前,千橡集团将游戏业务拓展到了东南亚,百度和阿里巴巴也都已进军日本市场,阿里巴巴还在伦敦成立了欧洲总部。2010 年4月,腾讯斥资3亿美元收购了DST,进军俄罗斯互联网市场。

这些努力,不仅是商业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一个信号。伴随着这些商业的扩张,隐含在商业模式背后的商业价值观也会走向世界,从而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最后到“中国价值”的三步发展战略。

(二)对深圳互联网产业的建议

1980 年建立深圳特区时,中央就赋予了深圳改革试验权,使深圳跳出了“现行体制之外”,为全国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那么在互联网领域,深圳是否也可以成为一个实验特区,针对互联网行业做出一系列特别安排呢?

1、为所有的互联网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互联网是具有大规模的企业创业而最终只能有少数企业成功的行业,因为其行业和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然而,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孰胜孰负无法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市应给所有的互联网公司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不要有过多干扰,让市场法则去发挥作用。

2、深圳可以尝试成为一个互联网监管实验特区,探索出有效的监管手段

在互联网产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领域和新问题,涉及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和跨领域的合作、竞争、对话与对抗,如三网融合、3G、物联网等等,会涉及很多要解决的新问题。

互联网代表的不仅是经济,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价值观和存在方式。2009 年多部委对互联网的联合治理导致了十多万网站倒闭,这其中或许就有未来的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从政府的立场上来说,对互联网的治理并不是为了打压互联网, 而是为了保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维护政权稳定,促进网络环境健康,但是在实际结果上,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中国政府在国际中的形象起到了一些负面影响。

深圳是中国拥有较好的制度和文化条件进行创新的地区,深圳可在互联网产业形成一个业界和主管部门更加积极互动的新模式,探索新的对话方式、对话程序和对话组织形式,努力在互联网管理方面有所创新。

互联网监管是一个敏感的现实问题,建议在深圳做一次彻底的实验,比如不要防火墙过滤,看看在更加自由的环境里,互联网到底会出现什么情况。政府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尝试着用各种政策、组织和技术的手段来进行管理,然后对照比较不同的管理手段的效果,由此可能会探索出一个适合中国的互联网监管方式。

3、政府对于获得风险投资的互联网企业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计划拿出5亿元、连续7年,共35 亿元来扶持互联网企业。另外,深圳市明确对那些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 力度非常大。在这里,我们建议对于那些获得了风险投资或者是大基金支持的互联网企业,由于它们经过了资本市场严格的审核,未来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要远远高于一般企业,因此深圳市如果能够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和配套政策支持的话,就能充分调动投资机构的积极性,把基金吸引到深圳市,从而更好地做强做大互联网产业。

4、出台互联网人才集聚的配套政策,吸引和留住互联网人才

相比于北京、上海,深圳市的高校数量少,互联网人才的储备和供给能力不足, 特别是深圳市的房价持续升高,生活费用迅速上涨,导致大批毕业生无法在深圳生活。互联网有很多创新都是来自初创企业,为了保持一个相对规模的互联网创新池,就必须有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在探索和实验, 为此就需要有大批的互联网人才。因此建议深圳市在人才的户口落户深圳、子女教育、住房补贴、个人所得税返还等方面给予一些支持性政策。同时,在吸引人才的同时也能够减少企业的压力,使企业更愿意留在深圳本地。

建议深圳可以打造一个互联网应用大奖赛,争取用3到5年发展成为国际性的互联网应用创新平台,以此来集聚人才,建立从创意、生产到应用的完整链条,使深圳成为互联网人才的网聚城市,吸引更多的互联网人才在深圳就业、发展,使更多的人在研究成果转化方面,有兴趣与深圳合作。

5. 加强深圳市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互联网企业在基础设施上的成本

深圳在过去改革开放的30 多年中,始终是改革开放的先锋。面对新的形势,特别

是国家倡导科技教育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下,深圳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应该继续引领全国的发展。

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上,深圳已经在很多方面做了提前规划,准备建设智慧型城市,在城市宽带、无线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子商务发展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使深圳在新环境下能够站在未来国家信息战略发展的制高点上。可以做好如下几项具体工作:

(1)在深圳建立“信息电厂”,降低互联网企业成本。要进一步发展互联网, 建立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措施。GOOGLE 、雅虎基本上都有自己遍布全美的巨大数据中心。为此,建议深圳市建立一个独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相当于“互联网的电厂”。由此,而让所有的互联网企业能够低成本地快速部署自己的后台架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的速度,为深圳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非常好的生态系统。

(2)调动电信运营商的积极性,利用政策资源优势,吸引运营商在深圳大力建设无线互联网,提高带宽能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3)政府要推动传统企业使用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推广他们的产品。为此, 政府可以出资建设和完善互联网的基础应用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去共享使用。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直接补贴互联网基础应用平台的使用者,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使用互联网来从事生产、研发和销售,使互联网辐射到企业社会里去,帮助加强企业的信息渠道建设,提高企业劳动效率。

(三)对深圳智能手机产业的具体建议

深圳市应充分利用深圳已经形成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和配套能力,不仅要把手机制造的生态系统保留在深圳,而且要把深圳发展成为未来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态基地。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产业规模10 倍于传统互联网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里,智能手机以及上面的各种应用将是影响亿万人群的关键。

1. 中国必须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1)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和手机人群。2009 年中国有3.84 亿的互联网用户和7.4 亿的手机用户,这个数字今后还有望持续迅速增长。

(2)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手机和PC 制造的产业配套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意味着历史上巨额的资本投入,也意味着围绕产业链沉淀下来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的积累,这些积累为未来中国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同时, 这个产业集群也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就业和税收贡献。

(3)移动互联网给社会、经济和文化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是划时代的。如果说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存在方式,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的话,那么移动互联网由于其移动终端的广泛渗透性,将会更加深刻地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改变和塑造着未来人们的互动方式。

(4)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经历告诉我们,凡是需要对本土的文化、市场、消费者习惯和需求有深刻了解的产业,都是中国本土企业能够有克服研发和技术的相对滞后,发展出适合于本土市场的应用和商业模式,成功地阻击国际巨头的强力渗入,并迅速扩大市场和用户规模的领域。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土壤里很可能会孕育和诞生出新的本土服务企业巨人, 这些巨人会带着本土巨大市场中所积累的市场和运营经验,以及经过海量用户验证过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而走向国际市场,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梦想。

2、对深圳手机生态基地建设的建议

深圳要把手机制造的生态系统保留在深圳,目标是以具有iPhone 一半的价格向全球提供iPhone 品质的智能手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议深圳市做好如下工作:

(1)认可山寨手机上充分体现出的产业链分工和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价值,为山寨手机企业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加强政府在产品质量和规范经营方面的监管,同时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对手机制造企业进行优胜劣汰,最终使那些富有市场和技术创新能力、规范经营的手机制造本土企业脱颖而出,成长壮大。

(2)采取各种政策手段,鼓励和支持与智能手机有关的本土智能操作系统开发厂商、应用软件平台厂商、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厂商的发展,丰富和完善深圳智能手机的生态系统。

产业链理论告诉我们,当产业链不成熟的时候,也就是各个链条各个环节界面不清晰的时候,当有一个公司来整合这些链条时,其效率是最高的。因此产业不成熟的时候,行业的龙头企业就需要在产业链条上自己什么都做,而当产业成熟的时候,产业中各个链条的分工就会出现,此时的龙头企业只需抓核心,而把相关利润小的配套环节外包出去以降低成本。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度国际化分工的产业,产业中的巨头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

源配置和研发、生产和服务部署。从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来看,欧美等发达地区逐步成为信息基础技术的研发基地, 韩国、日本等地区成为信息产品研发基地,印度在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上占据了优势地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拥有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配套能力。

除了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受制于中国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后进入者地位,受制于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受制于品牌的缺乏,受制于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定价权。这就决定了深圳的大部分制造企业至少在短期内还没有能力上升到产业链的高端,获得溢价收入。因此, 在从现实情况走到期望的理想状态时,技术创新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在已经建立的制造产业集群上形成优秀的产业链运作模式也是不容忽视的。

3、PC工业中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

回顾PC 工业的发展,可以看到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

第一条路径:苹果所走的封闭式的垂直集成路线。比如,苹果公司向IBM 和摩托罗拉采购电脑芯片,自己开发Mac OS 操作系统,自己开发个人电脑上的应用软件。自1977 年以来,苹果的Macintosh 电脑选择了封闭的操作环境,因为封闭式的操作环境比开放式系统更易于控制,开发出来的各种应用软件可以实现无缝融合,从而使系统的漏洞更少,消费者的感会觉更好。苹果电脑的性能优越,使用方便,在技术上无可挑剔。但是最初只能卖给高收入者和最先接受信息技术者,因为客户基础有限。1989 年,苹果在全球PC 市场的份额下降到10%,由于苹果始终不屑于降低成本面向更为广大的客户群,于是在戴尔猛烈的价格战攻势下,到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苹果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一路从9. 4% 下降到2% 以下。尽管苹果提供了优良的软硬件架构、精美的工艺设计,却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 因为苹果独特的设计和更先进的技术,敌不过消费的惯性、便捷性和亲近性,最后苹果被淹没在“Wintel”的洪流中。

第二条路径:开放系统的产业链分工路线。比如,英特尔、AMD 等芯片厂商提供芯片,微软这样的公司开发操作系统,还有一大批企业做各种各样的应用开发,另有戴尔这样的企业利用网络直销的方式做大规模快速的集成组装。这种发展模式在初始阶段,其产品性能不稳定,用户体验糟糕,但是价格便宜,兼容性高。渐渐地,随着开放系统的产业链分工模式中各个环节的厂商,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环节的产品质量,快速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将PC 产品做成了用户能够完全接受的具有良好性价比的产品,从而占据了PC 市场的绝对优势份额。

中国企业进入PC 行业的时候已经是PC 工业产业链分工模式形成之后,诸如联想这样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完全是因为拥有迅速发展的中国本土市场,凭借强大的渠道建设和拓展能力,才通过大规模的集成组装发展起来,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在中国手机工业上,抛却苹果公司秉承其一贯的封闭集成路线所生产的iPhone 不谈,我们已经看到相对封闭的传统欧美手机厂商路线和产业链分工模式下的山寨厂商路线分庭抗礼的局面。正如《创新者窘境》的作者克里斯滕森所提出的那样――产品性能超越市场需求这一现象,是引起产品生命周期发生阶段性更替的基本机制。

很多企业为了在业界领先,竞相在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它们在争着向高性能、高利润市场前进的过程中,其速度是超越市场的,并且是超越它们原有客户的需要的。这样一来,它们就为那些利用突破性技术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创造了一个低价位的真空地带。只有那些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并了解它们的主流客户是如何使用它们的产品的企业,才能在它们所服务的市场上准确地抓住竞争基础变动的关键环节。

手机是典型的产品性能超越市场需求的产品,因此出现大规模的山寨也是一种必然。手机产品的价值链包括芯片设计、软件和系统设计(包括协议栈)、硬件设计(包括主板设计、简单驱动和UI 设计,以及系统整合测试)、外观/工业设计(ID/ MD )、产品项目管理(包括产品定义、零部件采购、外观设计和生产制造外包管理和项目控制)等。

在传统的欧美手机产业链上,芯片厂商负责芯片设计,手机厂商专注于项目管理和软硬件研发――这是一种相对封闭的产业链。在目前的手机生产中,目前的主流模式还是垂直集成模式。主流手机厂商如诺基亚、MOTO 、爱立信、西门子和飞利浦等,大多都是垂直一体化,同时拥有上述五种能力,只是后来纷纷分拆或者外包出芯片设计和外观/工业设计,但大多保留了软件设计能力。

以交钥匙(Turn-key) 方案和公板模式为特征的山寨手机产业链,解决了中国企业的研发和管理短板问题,同时发挥了单个小型企业的勤奋和活力,将原来存在于手机制造大企业内部的分工变成产业链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在产业链的分工里,单个企业都在将自己所专注的环节推向极致,这是一种完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分工,因此向市场提供了对客户需求快速反应的低成本、高性价比的手机产品。

按照深圳半导体行业协会产业研究组组长潘九堂先生提供的口径,深圳的山寨手机制造企业有1000 多家。而围绕着山寨手机生产企业做配套业务的,诸如手机主板、外观设计、模具、壳料和组装料供应商以及组装工厂和物流公司可能数以万计,他们分布在深圳郊区及周边地区,从业人员数以百万计,总之,山寨机的模式就像是一个百万蚂蚁雄兵创业的巨型虚拟企业。而根据Suppli 去年年底的研究报告,2009 年中国山寨手机的出货量预计将会达到1. 45 亿部,相当于全球正规品牌手机规模的12. 9% 。山寨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全球手机行业的版图。

这种产业链合作模式是一种生产力,也是一种创新,显示了中国草根商业社会的蓬勃生机。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的职责是创造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平等竞争的公平环境,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证产品质量;让产业中的企业自主地去决定自己的研发方向和市场策略;去利用技术、资本和市场的力量,实现优胜劣汰,最终在长出中国本土的诺基亚、爱立信和摩托罗拉。

在另外一个方面,移动互联网因为随着通信技术而不断发展,而且应用得到不断丰富,这使得智能手机的软件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重要。全球的手机制造厂商、手机操作平台厂商乃至无线通讯运营商,无不纷纷开发了自己的手机应用软件平台来积聚应用,锁住用户,通过长尾效应持续地通过软件运营服务模式来得到产业利润。诸如苹果的App Store, 诺基亚的Ovi Store,微软的Window Market Place,Google 的Android Market,黑莓的Blackberry Application World,Palm 的App Store 等等,都是因为关注到了手机制造厂商看到了智能手机中软件的重要性而做出的倾力投入的结果。

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里,智能手机的制造已经与智能手机里的软件集成密不可分, 手机里通过软件实现的各种应用直接会影响到用户对手机终端的选择。在手机软件市场里,大的公司会开发处手机应用平台,如中国移动的“Mobile Market”。在平台之上则是大批的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小厂商,这是很有活力,也充满动荡的一个领域。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也会大批死亡,为此,建议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支持和鼓励这些手机应用软件开发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帮助打造完整的手机生产生态链,促进深圳手机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繁荣。

(四)体制创新------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研究院和创业银行

深圳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中体制创新是深圳最大的优势之一。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市场萎缩,2009 年的《新劳动法》全面实施,2010 年的富士康事件和正在恶化的各个罢工事件,都将使得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人力成本提高,劳工风险迅速增大。这使得原本就处于微利状态的制造业与代加工业的处境更加恶化,总之,深圳原来的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电子制造行业,深圳富士康是最大的代加工企业,是名副其实的“竞底”高手。目前它的全球员工超过50 万,堪称“世界代加工大王”,许多世界级厂商,如IBM 、摩托罗拉、诺基亚、戴尔、思科、惠普、索尼、苹果都是它的客户。它与对手争夺订单时,有一个公开的诀窍―赤字接单,黑字出货,即以亏本的价格接下客户的订单,然后通过大规模采购、工艺改进等各项措施来全力压缩成本,最终使订单在出货时达到盈利。

代加工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在深圳这样的地区,要么代加工厂采取最低工资的方式,于是出现富士康这样的员工连续自杀悲剧,使得地方政府面临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和批评,要么代加工厂不断流向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从而造成深圳的就业问题和税务收入流失。富士康每年为深圳贡献的税收接近500 亿元,最近传出要将涉及几十万人就业的工厂内迁到内陆城市的做法,无疑会给深圳的GDP 增长和税收收入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深圳富士康暴露出的候鸟经济模式已经充分警醒我们,以不断追求降低成本,通过提高总量、扩大规模的“竞底式”代加工经济发展模式,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无法再长期继续下去,中国必须转向“竞优”发展战略,通过加大科技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而非劳动强度), 从而整体提高经济活动的价值。

很明显,除了华为、中兴这样的大企业,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从而严重影响了未来的发展后劲。然而在现有的深圳企业结构和模式下,希望企业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提升并不现实。下面我们来参考一些国内外的相关经验:

1、台湾经验

台湾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选择。比如,深圳市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完整的电子制造产业集群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引导作用,借鉴台湾工业研究院的模式,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研究院,提升深圳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总体技术水平。

台湾的工业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根据产业界的需求,从事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以加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向产业界推广研究成果和技术;三是落实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和措施,辅导中小企业技术升级; 四是为地区培育产业技术人才。台湾的工业研究院有两个特点:一是从事实用技术, 而不是基础研究,围绕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进行应用性研究开发,向企业提供技术转让和各项工业技术服务。其次,实现规模化研究开发,形成集聚效应。

在运作资金上,台湾的工业研究院是财团法人,其创办资金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捐助。在开办初期,政府提供了充足而稳定的经费补贴,其中在1973~1983 年,政府的补贴约占工研院支出费用的60%,1984 年政府才停止了补贴。台湾工研院在提高整个台湾的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和转移力度,以及产业技术升级等方面,均起到了领航作用,并为创投业培育和孵化出了一大批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增值潜力的科技项目。

2、美国创业银行模式

可以充分利用深圳综合改革配套中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机会,参考美国硅谷银行这样的创业银行模式,建立专门的地方创业银行,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支持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的中小科技创新企业。

硅谷银行的出资人是几家商业银行机构,当时的注册资产仅为500 万美元。在最初运作的10 年中,其金融产品只有贷款和储蓄。到了1993 年,硅谷银行在硅谷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的阶段,把自己的目标客户定位在如下方面:

(1)处于初创期和扩张期的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和投资资金并不很大。

(2)信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网络服务、生物科学等行业中的中小企业。

(3)必须是创业投资支持的但还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

那些新创的、发展速度较快、被其他银行认为风险太大而不愿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在10 年里为硅谷银行提供了17. 5% 的平均资产回报率。而同时期美国银行的平均回报率是12. 5%左右。

在具体操作上,硅谷银行将资金借入创业企业,收取高于市场一般借贷的利息,同时与创业企业达成协议,获得其部分股权或认股权。在监管上,硅谷银行与风险投资公司密切合作,加强对公司的监管,提供咨询和银行服务,为公司寻找更多的投资者。

3、深圳工研院

如果深圳能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台湾的经验,就可以利用深圳的优势重新地大规模地凝聚技术人才,成立深圳工业研究院为深圳制造出新的增长极。

深圳工研院的定位除了与台湾工业研究院相似外,还要包括日本综合商社中的部分职能,比如,包括产业情报、产业发展指导、应用工艺技术、对市场和产业的深刻了解、研究创新技术等。这样一来,深圳不仅会成为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应用技术高地,首先带动深圳和珠三角地区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升级换代,进而成为全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应用技术高地,推动全国范围的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而且深圳这一行动会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形成示范效应,可能导致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模仿,均建立对应当地优势工业的工业研究院,从而带动整个中国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

世界各国的经验均表明:一国经济的成长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大企业,更要倚重数量庞大、机制灵活、创新活跃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更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技术成果转化的直接载体。

《深圳综合改革配套政策总体方案》中“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一节中提到,“要积极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民营中小银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从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来看,面向创业、创新和高新技术开发企业的贷款支持体系是不具备的:一是政策银行体系中没有针对创业、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业务;二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体系中没有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园区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三是区域商业银行体系中也没有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它们的业务范畴之内。

高新科技创业公司最初的创业资金募集主要是来自家人、朋友、亲戚和天使资金, 但是当产品开发到一定程度,最初的创业资金也消耗殆尽,需要尽快取得融资的支持。但是中国现行的银行体系基于未来现金流的贷款发放标准使得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无法从银行系统中得到支持,从而十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