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具体标识法; 神经外科; 感染性废物; 医疗废物混放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improvement of medical waste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Method:25 trash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war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waste in the garbage was observed.The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s were implemented in our hospital since January 2014,the medical waste mix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waste of two time periods were counted.Result:Before implementation,a total of 472 cases with medical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25 wards,56 cases of mixed phenomenon, the rate of 11.86%;after implementation,a total of 506 cases with medical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25 wards,21 cases of mixed release,the rate of 4.1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fectious waste; Medical wast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Xiaog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4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4.030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和保健等相关活动总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或其他有害性的废物。为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1]。而在实际的执行中,仍然存在很多医院或科室人员,无视医疗废物处理法律,或因疏忽和知识匮乏造成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医疗废物处理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合理的管理方法显得异常重要[2]。本次研究就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神经外科内病房内的25个垃圾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具体标识法前后,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神经外科内病房内的25个垃圾桶作为研究对象,本院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具体标识法,由此根据实施顺序就实施前后垃圾桶内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1.2 方法 将每个病房内的垃圾桶进行标签分类,嘱医护人员将神经外科科室内产生的废物用标有具体名称的标签对每个垃圾桶进行标识。每季度进行必要的医疗废物处理培训课程,告知医护人员,对收治的传染患者或疑似传染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理,对废弃的精神、麻醉、毒性药品,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标准执行[3]。让医护人员了解到,医疗废物垃圾桶是国家列入法规管理的危险性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污染环境和引发传染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此,要告知工作人员,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应该放入对应的垃圾桶,要增加其感性认知,如在治疗车上感染性废物垃圾桶上可以贴上“注射器、延伸管废物”,非感染性垃圾桶上可贴上“塑料包装袋废物”;护理车上的肺感染性废物桶上可贴上“尿裤”“吸痰管”“口服药杯”等字样,以此来提醒相关人员正确的处理医疗废物[4]。此外,所有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包装物、收集、贮存、运输机处置都应防治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并且所有标识必须按照市环保局相关规定统一制作。感染性、病理性的医疗废物一律用正规公司提供,印有正规废弃物标识的包装袋进行分装,损伤性、药物性及化学性物品必须要有统一生产和标识的利器盒盛装。医疗废弃物的标识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新,保证其清晰易辨[5]。
其次,还应加强对医院医疗废物垃圾桶的管理,首先管理层的人员必须意识到医疗废物垃圾桶正确处理的重要性,可将医疗废物的管理视为医院科室服务人的绩效审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责任制,落实到人,并安排相关职能科室进行监督。同时,加强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针对医疗废物垃圾桶的管理不单单是医院感染问题控制的主题,更是医院整体形象的提升。因此,要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分类、处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将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做到规范化、职业化和科学化[6]。另外,要加强标识化管理,由医院统一规范不同科室和医疗技术部门的处置室设施,严格按照卫生部2003年颁发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警示标识规定”对要求放置包装袋、容器和周转箱的废物要配置好足够的包装袋、容器等。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标识设计理念、设计依据、医疗废物分类原则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工作流程。标识的左上角可以为医院或科室的标识或名称,标识中间要有标记明确分类的位置用于标记玻璃类废物、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药理性废物等。制作好的标识应由专人对医院各个科室进行发放,并统一指导回收人员进行粘贴,保证位置的固定、醒目。最后,还应出台规定临床科室和医疗技术部门必须明确区别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严格按照标识进行分类,统一存放[7]。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具体标识法前后,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并统计两个时间段内医疗废物混放人员的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多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均为双侧,以P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医疗废物混放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前25个病房内垃圾桶共计472例医疗废物分类情况,共发现混放现象56例,混放率11.86%;实施后25个病房内垃圾桶共计506例医疗废物分类情况,共发现混放现象21例,混放率4.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0360,P
2.2 实施前后医疗废物混放人员分布情况比较 实施前,医疗废物混放人员分布主要为进修生和实习生,总共发现34例出现医疗废物混放情况;实施后,医疗废物混放人员的分布主要为实习生,共计发现12例出现医疗废物混放情况,实施后显著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3.6646,P
3 讨论
3.1 当前医疗废物处理管理现状 医疗废物是指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和保健等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或者其他危害性的废物。随着科学和医疗的不断发展,医疗废物的产生、管理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本院医疗水平逐渐得到提升,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一直以来都还是医院很难完美解决的一个问题,其包括对某些感染性强的医疗废弃物品的妥善消毒乃至彻底清除的过程。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环境防止医疗废物在产生、转移、贮存、处理等过程中造成多种污染,一般来说,医院肯定存在针对医疗废物处理的条例或制度,但因医院管理层人事不重视,或基层医护人员不熟悉操作流程,极易造成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8]。
医疗废物管理不严或处置不当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情r,如不及时处理可能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神经外科医疗废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47类危险废物中。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针对医疗机构废物的处理也逐渐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因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和监督机制,医疗废物的处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和流失。再加上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和管理研究欠缺一个严格的体制和标准,如何改善和提高医疗废物处理成为医院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3.2 医疗机构废物处理方法 神经外科是医院的一个独立科室,涉及到的疾病包括颅骨、头皮、脑血管膜结构损伤、炎症、肿瘤、急性等功能紊乱疾病。神经外科涉及到的医疗废物包括传染性、化学性和神经性的医疗废物,而不同的废物必须按照条例规定进行不同的放置和处理。针对神经外科的医疗服务来说可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虎穴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不同的废物污染情况不同处理的方法也有所差异。所谓感染性废物就是指被患者血液、w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主要有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和各种敷料,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器械、废弃被服等物品[9]。同时,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医院实验室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及毒种保存液都属于感染性废物。针对感染性废物最主要的就是对其杀菌和消毒,然后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感染性废物应使用双层黄色废物塑料袋密封包装后,贴上标签;针对容易产生感染性废物的科室进行登记,并由医院进行废物的统一收回和消毒焚烧;针对被患者体液、排泄物等要用黄色医疗废弃物塑料袋包装,并在塑料袋上贴上标签,统一回收后进行焚烧[10]。
病理性的废物主要包括手术或其他诊疗过程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产生的动物组织、尸体等,病理切片后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针对病理性废弃物的处理应用黄色医疗废弃塑料袋进行密封包装,并在塑料袋上贴上标签,对产生病理性废物的科室进行登记,由医院统一回收当日焚烧。针对术后产生的废弃肢体、肿瘤等由病理科保存,定期由殡仪馆回收焚烧。损伤性的废弃物包括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瓶等物品,针对这类物品的处理应放入专门的密封盒内,贴上标签后由科室负责人员进行登记,并由医院统一收回,利器盒密封后不允许再打开[11]。化学性废物包括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针对化学性废废弃物,因其量较多,因此需要批量进行回收,部分报废的器具应先到预防与感染管理办公室登记后,由预防与感染管理办公室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药物性废弃物包括一般性废弃的药物如抗菌素、非处方类药物,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如致癌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针对药物性的废弃物应统一交由药品管理科、药品管理科再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12]。
医疗废弃物的具体标识法通过将不同的废弃物按照某些标准统一分类,用专门盛装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塑料袋或利器盒密封包装,并在外包装上贴上标签,制定对应标签的有效处理方法,以保证准确的处理[13]。事实上,标识是一种传播的符号,它能够以精炼的形象表达一定的含义,并借助人类的惯性思维和想象力传达特定的信息,因此,社会各界对于标识法的用途较广。随着标识法应用在医疗服务的分类和处理中,受到医护人员的青睐[14]。实施具体标识法前,本院神经外科相关人员仅少部分人能够掌握正确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且存在很严重的知识缺乏问题,导致医院医疗废物的分类、回收及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对环境、人类的不必要感染,更阻碍了医院资深发展。自实施具体标识法后,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医疗废物处理知识显著提升,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也显著减少[15-1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25个病房内垃圾桶共计472例医疗废物分类情况,共发现混放现象56例,混放率11.86%;实施后25个病房内垃圾桶共计506例医疗废物分类情况,共发现混放现象21例,混放率4.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神经外科医疗废物处理,应实施具体标识法,提高相关人员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意识,制定严格、合理的处理管理制度,实现改善医疗废物混放情况的目标,从而促进医疗废物处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吕波,郭庆玲,李韬韬,等.具体标识法在改善 NICU 医疗废物混放中的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3):192-194.
[2] Gavrancic T,Simic A, Gavrancic B,et al.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at the Oncology Institute of Vojvodina:possibilities of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waste regulation in Serbia[J].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2012,30(6):596-600.
[3]周小燕,刘敏,封燕,等.新制医疗废物标识牌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33(3):132-133.
[4] Bazrafshan E,Mostafapoor F K.Survey of medical waste character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Iran: a case study of Sistan and Baluchestan Province[J].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2011,29(4):442-450.
[5] Deng N,Cui W Q,Wang W W,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co-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medical waste composition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4,21(12):4613-4622.
[6]付治凌,倩,高莹,等.厂矿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153-154.
[7]张红梅.损伤性医疗垃圾在口腔科的管理[J].医药前沿,2014,(22):364-365.
[8] Deng N,Wang W W,Cui W Q,et al.Thermogravi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kinetic models for medical wast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olyvinyl chloride-transfusion tube[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4,21(3):1034-1043.
[9]吴惠琴,赵艳梅.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及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1):141.
[10]张阳英,穆燕红,孟哲,等.护士处理医疗废物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32-334.
[11]孙承会,黄姣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5):381.
[12]Sobia M,Batool S A,Chaudhry M N.Characterization of hospital waste in Lahore, Pakistan[J].Chin Med J,2014,127(9):1732-1736.
[13]梅绍玲.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114-2115.
[14] Komilis D,Katsafaros N,Panagiotis V,et al.Hazardous medical waste generation in Greece: case studies from medical facilities in Attica and from a small insular hospital[J].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2011,29(8):807-814.
[15]芦永华,郑丽英,谭锋,等.品管圈应用于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9):639-641.
[16]汪玺正,刘彩红,李俊艳,等.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98-701.
[17]韩颖,赖晓全,熊薇,等.湖北省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7):492-494.
[18]孙宁,张矗张筝,等.甘肃医疗废物综合管理和协同处置示范实践与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5,17(5):153-158.
[19]王海鹏,陈建林.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6):103-104,109.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医院管理;法律法规;医疗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81-02
医学科学发展至今日,人类对人体的细微结构和复杂的功能活动还是知之甚少,对疾病产生原因的了解和对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就更是沧海一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医学水平发展的程度差异很大,而不同的医务人员和同一个医务人员在不同时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千差万别,不同的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的程度和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更是截然不同;而任何一个医疗机构拥有的先进医疗设备也都有限,因此,作为仅掌握有限医学知识的医务人员,面对复杂的人体疾病和对治疗结果期望值不切实际的患者及家属,医疗风险之大就可想而知了[1]。本文就如何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防范和规避医疗风险进行探讨。
1医院方面
1.1依法行医
医院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严格按照许可证上核准的科目设置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在本院注册执业的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必须依照现行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确保本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通过培训让每一位医务人员知晓、理解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主动履行岗位职责。
1.2充分准备,完善制度
医院应鼓励、启发医务人员针对不同的患者创造性、人性化、人情化地在现有规章制度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与时俱进,逐步制定和完善各种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突发事件(比如就诊过程中突发抽搐、心肌梗死、输液反应、脑梗死、滑倒跌伤、断针、病人自杀、失踪等)的防范和处理预案,让每一位医务人员知晓、掌握突发事件发生时怎么有条不紊地处理和报告。
1.3加强交流与合作
医院应加强与当地公安、工商、物价、医保、宣传、民政等部门的联系,加强与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的联系,加强与周边兄弟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上级医院的交流、合作与联系。让这些部门与本医院荣辱与共,休戚相关[2]。
2医务人员方面
2.1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一个希望通过工作、做人、做事来实现自己价值的医务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和总结,除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外,还必须知晓自己所处社会环境的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诊疗规范等规范自己的诊疗行为;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晓执业地区的人文风土,能够用通俗易懂、患者乐于接受的语言(包括表情和肢体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及其家属自觉主动地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和尊重,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2思维清晰,做事严谨
医院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具体的每一个医务人员来完成的,医务人员执业过程中,必须具备判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必须在什么时间内做完、什么时间必须做完什么事等的能力,并且留下清晰可信的记录。
2.3对工作精益求精,勇于负责
选择从医的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具有对患者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患者安全自己才能安全、医院才能安全的观念;清楚一个对别人不负责的人,最终是对自己不负责;明确别人犯错误不是自己亦可以犯错误的免责理由,别人无知也不是自己就可以无知的借口。医务人员必须摒弃斤斤计较的商品交换意识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必须具备奉献精神和奉献能力,树立量变方能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病情的痊愈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通过做人做事取得患者和同事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亦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4谦虚谨慎,团结合作
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医务人员必须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提醒(不管方式如何)必须加以注意和思考,医务人员之间必须互相补台,不能互相拆台,不能出现缺位,这是做人应有的道德,亦是做医务人员最起码的医德。医院必须是一个团队,所有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团结意识,必须明白“医院没有我是可以的,而我没有同事的协作将一事无成”的道理。注重证据,规避风险:医务人员必须清楚地知道所谓的医疗纠纷医院自证清白,是说患者有证据证明在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并出现了人身损害后果,如果患者认为是由医疗机构的服务过错造成的,那么医疗机构就只有用健全的制度、完善的管理、清晰可信的工作记录(病历和登记)来证明医院为该患者施治过程没有过错;患者现在的人身损害后果和医疗服务没有因果关系[3,4]。因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清晰完整地保留能证明自己为该患者施治过程没有过错的证据。
总之,一个制度健全、管理完善的医疗机构,拥有的医务人员具有团结向上、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任、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证据意识,那么也就具备了较强的规避和化解医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祖洵,程峰.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98(8):395.
[2]张鹭鹭,李静,徐祖铭.高级医院管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13-121.
[3]马惠民,裴可夫.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卫生行政管理,2005,5(20):104.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范文3
第一部分 医疗质量管理(医、护、技人员掌握)
一、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
指按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医疗服务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与控制,以实现医疗质量系统改进、持续改进的过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二、医疗质量管理三大要素:
1.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其要素包括:人员、技术、物资、时间、制度等。
2.环节质量:指医疗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称过程质量。包括:重点部门、重要岗位、关键环节。
3.终末质量:指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即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院感染等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是评价质量的主要内容。
三、医疗质量管理工具:
指为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持续改进所采用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如全面质量管理(TQC)、质量环(PDCA循环)、品管圈(QCC)、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绩效评价、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等。
四、医疗质量控制内容
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五、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十八项)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术前讨论制度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病历管理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六、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1.正确识别患者身份2.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3.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4.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5.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6.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7.提升管路安全8.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9.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10.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中国医院协会2019年5月31日)
第二部分 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掌握)
一、优质护理内涵及目标
内涵: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总体目标:服务好、质量好、态度好、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我院内一科、内二科、妇产科、外一科、外二科、重症医学科、儿科、感染科8个科室已被评为优质护理科室。
二、科室管理:
患者“十知道”,患者一定能说出责任护士、主管医生、主要用药。
三、药品管理:(医疗、护理、药剂人员掌握)
(一)急救药品管理:
急诊科配备32种,其他科室配备19种。有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班班交接,有记录,用后及时补充,管理人员每周质控,并按日期调整使用(按左进右出摆放),效期在三个月内的应提醒护士长及时与药剂科更换,护士长每月检查,药品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五定”(定品种、数量、定专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消毒、定期检查、维修)“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
(二)毒麻、精神药品管理:
1.毒麻药品和第一类精神类药品:实行“五专”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用帐册,专册登记。临床各科室应做到专人,专柜管理,实行双人双锁管理,每班交接有记录,做到帐物相符。使用后的空安剖和贴剂的废贴应核对批号及数量,做好记录,退交药房。未用完的注射剂余药,两人在场销毁,并在处方后签名。
2.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白色处方,右上角在“二精”字样后的方框内打钩,普通处方每张只能开3日量,特殊慢病每张处方最多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住院患者口服实行单剂量配发,严格按医嘱使用,严禁外借或私自使用。
(三)固定备用药品、高危药品管理:
1.固定备用药品:指科室根据日常工作需要申请备用的常规药品。由科室向药剂科、护理部提出申请,经审核备案后科室配备,药品要求:品名、数量、剂量与申请表一致,高危药品有标识,按左进右出、近效期先用的原则管理,班班交接,科室管理人员每周质控,护士长每月检查并记录。
2.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高危药品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高危药品应设置明显标识(警示标识)。药品标签采用红色,标签上加高危药品字样(红底黑字)。
(四)口服药发放:
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长期口服药时,应按照给药时间发放,并进行用药交代,亲视服药。临时口服药需双人核对无误后发放,并交代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四、病区管理要求:
病区安静、整齐、无异味,无过多物品,床下无杂物。落实晨晚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床一巾。护士做到及时入院宣教、评估、介绍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相关知识。患者做到“六洁、三短、三保持、四无、四及时”
六洁:口腔洁、头发洁、皮肤洁、手足洁、会阴洁、洁。
三短:头发短、指(趾)甲短、胡须短。
三保持: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妥当、定时更换;保持床铺清洁、平整;保持病人卧位舒适,符合治疗、护理要求。
四无:无压疮、无烫伤、无坠床/跌倒、无液体外渗。
四及时:及时巡视;及时观察病情;及时报告医师;及时抢救、处置。
五、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医、护、技人员掌握)
1.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医务部。
2.不良事件分级
Ⅰ级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六、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及专科:
1.危重患者管理:
接收危重患者时,护士应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患者病情交接。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2.危重患者转科制度
2.1 危重患者转出时,护士应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告知患者姓名、年龄、诊断、病情、特殊要求及转出时间等。
2.2 转出前做好病情评估并记录;建立静脉通道、人工气道、吸氧等抢救治疗措施。
2.3 由主管医生及护士共同护送患者至转入科室,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4 转入科室按需求做好接收患者的各项准备工作,呈待用状态。
2.5 交接患者病历及检查资料,内容包括;姓名、年龄、病情、诊断、手术名称。根据病情妥善安置患者,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2.6 填写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清点整理用物,交接双方认可后签字。
七、仪器设备使用操作流程(医、护、技人员掌握)
所有仪器设备都要有运行标识、管理信息牌、使用流程。
1.定位放置:
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
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
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管理人员每周检查一次对仪器上时间进行校准,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设备科定期巡检并记录。
4.定期消毒:
一般仪器设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再擦拭一次;监护仪屏幕等较精密仪器用75%酒精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院外。
八、护理人力资源情况:
(一)全院
护士总数:190人 ;总床位数:300 张;床护比:1:0.63。大专及以上学历:173人,占全院护士比:91.05%。在编护士:56人 ;聘用护士:134人; 聘用护士占比:70.53%。高职:20人(聘16人),中职:21人,护师:45人,护士:104人 持证率:100%。临床护士182人,临床护士占比:95.79%。
护理管理人员:副院长:1人,护理部人数:2人;护士长人数:13人。
九、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输血制度(见十八项核心制度)。
十、病区动态,科室进入监控的高危患者。
十一、护理质量控制:
我院护理质量为三级控制,护士——科室——医院,护士时时质控(核对、核查),科室每周质控,护理部每月对科室进行质控。
第三部分 感染控制管理(医、护、技人员掌握)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是什么?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办)、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是什么?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其主要的职责是:
1.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并按要求做好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工作。
6.做好对清洁员、陪护人员、探视者的卫生宣教及管理工作。
7.配合感染管理科做好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按时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三)医务人员为执行具体工作的医院感染管理直接责任人,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履行以下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执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积极治疗病人,控制蔓延。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并积极协助调查。
(四)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有哪些?
1.感控分级管理制度2.感控培训教育制度3.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4.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5.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
6.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7.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8.医疗机构内传染病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9.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10.感控风险评估制度
二、手卫生
(一)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什么?
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目的是去除暂居菌,减少常居菌,防止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机会。
(二)什么叫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三)卫生手消毒剂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
减少暂居菌
(四)什么是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五)外科手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
清除或者杀灭暂居菌,减少常居菌
(六)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什么?
作用迅速,但不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七)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作用缓慢,但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八)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
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洗手流程图。
(九)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检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检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十)哪些情况必须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预计被特殊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特殊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十一)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十二)对医务人员手有哪些特殊要求?
1.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2.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3.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
(十三)洗手不可以忽视的环节有哪些?
掌心、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关节、指尖。
(十四)六步洗手法是指哪六步?(内、外、夹、弓、大、立)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注:整个揉搓过程不得少于15秒。
(十五)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
1.速干手消毒剂要足量,确保湿润揉搓;
2.速干手消毒剂要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
3.揉搓步骤像洗手步骤一样,确保消毒效果;
4.揉搓直至彻底干燥,确保消毒时间。
(十六)WHO提出的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是指什么?
二前三后;
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
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和污染物品后。
三、多重耐药菌管理
(一)什么叫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含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者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
(二)如何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3.切实遵守无菌技术规程;
4.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三)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对哪些耐药菌加强目标性监测?
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等实施目标性监测。
(四)发现多重耐药菌后如何报告?
临床微生物室发现后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临床接到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报告后应如何处置?
1.无论是感染还是定植病例,医生都应下“接触隔离”医嘱,做好登记,并上报院感染管理科;
2.感染病例还应填写“感染病例调查表”;
3.护士根据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六)什么情况下方可解除隔离?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七)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进行检查、转科时如何处理?
1.离开隔离区域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时做好感染控制措施;
2.转科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四、医院感染、感染暴发与处置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分几类?
可分两类,即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三)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四)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五)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六)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及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1.医院对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应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法人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院感染科负责人为医院感染暴发的责任报告人;
2.各科室应及时向院感染科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经管医生为医院感染暴发院内责任报告人,科主任为本科内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八)医院发现哪些情况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九)医院发生哪些情况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十)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
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上报分管院长上报院长
(十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是什么?
1.积极救治病人,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4.对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感染,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5.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十二)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1.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早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趋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3.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
4.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5.加强病人的探视和陪护管理;
6.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位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
7.及时反馈临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8.积极参加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十三)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做好清洁消毒及隔离。
(十四)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五、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既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的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1.认真执行手卫生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水鞋或鞋套、帽子等;
3.及时正确处理使用后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和布类,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4.小心处置锐器;
5.注意环境控制,对环境进行日常清洁和卫生处理;
6.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三)什么是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指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临床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以及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或者直接接触了传染性物质而暴露于某种传染源的情况。
(四)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边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发生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后,应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进行评估和确定。
5.发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处理和预防,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进行评估和确定。
(挤、冲、消、包、报、医学追踪观察)
(五)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报告流程?
职业暴露发生后局部处理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报院感办检查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定期追踪随访
(六)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
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梅毒等。
(七)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
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疡、擦伤),其中针刺伤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方式。
(八)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什么?
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九)戴手套的指征是什么?
1.进行无菌操作之前。
2.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非完整皮肤与粘膜组织。
3.接触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和患者周围区域之前。
(十)更换手套的指征是什么?
1.护理患者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患者要更换手套;
2.戴着手套从同一个患者身上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
3.接触污染部位后、接触清洁部位或周围环境前要更换手套;
4.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避免重复使用手套。
(十一)怎样正确使用口罩?
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
2.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5.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
六、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若无禁忌证,患者床头应抬高30°~45°。
2.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4.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
5.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严格执行手卫生。
2.最大限度的消毒屏障,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3.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
4.静脉穿刺点无菌敷料:无菌纱布每2天更换一次,专用贴膜7天更换一次,有潮湿、污染随时更换。
5.每日评估是否能拔除导管。
(三)手术部位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手术备皮: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时,可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进行,避免使用刀片备皮;
2.血糖控制;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6AM血清血糖应≤200mg/dl,即11.1mmol/L;
3.预防用药:有预防用药指征时,首次用药应在切开皮肤或黏膜前0.5~1h内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若手术时间≥3h而抗菌药物为短效者,或失血量≥1500ml,术中应追加一个剂量,必要时可再次追加;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室,术前使用一剂即可。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4.术中保温: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冲洗手术部位时,应使用温度为37o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四)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3.保持导尿系统的通畅和密闭;
4.断开导尿系统时,包括,应做手卫生;
5.尽早拔除导管。
七、消毒与隔离技术
(一)什么是隔离?
隔离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wujun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二)什么是消毒?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三)什么是灭菌?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
(四)接触隔离包括哪些关键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行单人病房或床边隔离、手卫生、手套、隔离衣、仪器/设备专用。
(五)安全注射包括哪些内容?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者无害;注射产生的废弃物对他人无害。
(六)隔离标识有哪些?
蓝色:接触传播的隔离;
黄色:空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飞沫传播的隔离;
(七)无菌物品打开后使用时间有什么规定?
1.已打开过的无菌包内的物品在未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24小时。
2.无菌盘需标明开始使用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
3.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4.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5.小瓶装的碘酒、酒精等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
6.无菌棉签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使用中一旦污染,应立即废弃。
8.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应4h更换1次,遇污染随时更换。
(八)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灭菌?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2.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
(九)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消毒?
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十)体温表如何消毒?
75%酒精消毒:每周更换2次;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天更换;容器须加盖,更换消毒剂时消毒。
(十一)次性吸氧管应多长时间更换一次?
在连续使用期间并不需要常规更换,保持清洁即可。
(十二)吸引系统如何消毒?
1.吸氮管一用一换。
2.连接管每天更换,用后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min,洗净后晾干备用。
3.吸引瓶使用过程中,瓶内液体不宜超过2/3,应及时倒出,并清洗吸引瓶。
4.吸引瓶停止使用时应清洗消毒后干燥备用,备用情况下应保持外观清洁,并每周清洁消毒1次,瓶外注明消毒日期及责任人,罩防尘罩。
(十三)隔离的目的是什么?
切断感染链中的传播途经,保护易感染者,最终控制或消灭感染源。
八、医疗废物管理
(一)什么是医疗废物?
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包括使用后医疗用品(如注射器、输液器、棉签、敷料、棉球、纱布、手套等)、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各种传染病人用品等。
(二)医疗垃圾分为哪几类?
主要为五类。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三)医疗废物载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1.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2.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3.禁止邮寄医疗废物;
4.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
5.有陆路通道的,禁止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没有陆路通道必需经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方可通过水路运输;
6.禁止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7.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工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四)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多少时应进行封口?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五)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该如何处理呢?
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六)怎样正确收集医疗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