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1

一、医疗废物范围

医疗废物范围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按照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下发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规定执行。

二、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的基本要求

(一)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具体负责。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总务后勤等相关部门具体管理、分工协作。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医疗卫生机构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器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处置方式按照本过渡性处置方案执行。

(三)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和能力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要求自行处置,并保证处置无害化,不得污染环境和危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医疗卫生机构内直接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危险废物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三、医疗废物收集与运送

(一)医疗卫生机构要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环境保洁监控专门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定人、定点、定时操作与管理,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在实处。

(二)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专场存放,专人管理,不能与一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混装。

(三)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医疗废物必须由专人管理,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隔离,按传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四)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要建立封闭式的垃圾处理场所,保证各项设备运转正常。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且须有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并按要求做好申报登记工作。

(五)生活垃圾处理要做到日产日清,不得积存污物;生活垃圾中不得混杂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清理后,要做好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与消毒。运载途中不得随意扔撒、倾倒、堆放,应当遵守环保和城市环卫部门的规定放置,防止污染环境。

四、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法

(一)传染性或感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处置:可用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作用30分钟以上。再用双层黑色垃圾袋装载,集中放置到暂时贮存场所,然后按规定进行处置。

(二)感染性(非锐器)医疗废物处置:废物产生地应当用规定专用垃圾袋盛装,垃圾袋外备有“焚烧”标志,集中焚化处置。

(三)一次性使用医疗废物处置:此类废弃物须经初步消毒、毁形处理,再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扎送焚化处置,也可妥善贮存于防渗透的容器内,待集中回收处置。

(四)锐器废物:要求在废物产生地配置适合的毁形装置并立即毁形处理,然后焚化。

(五)药理性和化学性废物等:此类废物可交还原生产单位销毁,也可焚烧或深埋。

五、医疗卫生机构的污水处理和排放监测

(一)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增强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医疗污水不成为环境污染源。凡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包括20张病床以上门诊部、保健站),现已具备医疗废水处理能力的要确保医疗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外排废水污染物要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要求;对没有医疗废水处理设施或废水处理效果与处理规模达不到要求的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和个体诊所,要积极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尽可能实现达标排放,在目前条件下,医疗污水必须采取加氯、加过氧乙酸等临时消毒杀菌措施。

(二)医疗废水的监督性监测必测项目为:PH、余氯、COD、BOD、悬浮物、挥发酚、油类、总磷、汞、砷、粪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监督性监测频次为:每半年1次。医疗机构自我监测的项目为PH、余氯、COD。可按废水处理的周期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每班次至少1次。

(三)为加强对医院废水排放的监测工作,医院废水排放应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医院排放污水余氯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要求》(暂行)规定,安装污水余氯自动监测系统。

六、医疗废物处置的院内监管

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的领导,制定和建立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和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等有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和污染防治制度,要对每批医疗废物处置的环境保护和卫生学效果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要存入医疗废物临时处置档案,每半年向县环保局和县卫生局报告一次。

七、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县卫生局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卫生监督所在卫生局的领导下,对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和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县疾病控制中心要根据检测计划,每半年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进行检测、评价,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

县环保局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要定期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严禁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医疗废物进行排放。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传染病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摆上重要位置,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认真落实过渡处置方案,认真履行传染病防治和环境保护职责。进一步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领导,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疾病防治和环保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按规定及时安全处置废物,严禁未经处理、处置和肆意排放医疗废物的行为,严防因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不当造成环境污染或医院感染。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基层医院;化验室;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医院的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基层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加强基层医院管理会计制度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化验室工作人员的从业安全性,也可以提高化验室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1 基层医院化验室质量控制问题

1.1 规章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院是我国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的基础,但是国家制度更多地关注医院的医疗队伍、硬件设施、药品、培训、监测、管理等相关制度,上述相关制度比较健全。但是对于化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却有待于完善。没有完善的制度,则无法可依,对化验室的管理做不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导致实验室日常管理没有完善的措施和规章制度,工作缺乏法规制度的约束,监督管理乏力。规章制度不健全既无法保障日常化验室工作的正常进行,又无法应对突发事件,使化验室无法体现价值,做好基础支持工作。

1.2 生物安全隐患

1.2.1 实验废弃物处理不当 实验室的医疗垃圾主要包括感染性垃圾、病理性垃圾、药物性垃圾及化学性垃圾等,这类垃圾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疾病感染和社会环境污染的源头[1]。因此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应该处理,分别销毁。部分基层化验室没有将医疗垃圾单独处理,未经处理的垃圾直接丢弃,影响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1.2.2 消毒灭菌工作不严谨 因为缺乏系统的规章制度,个别基层医院的化验室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养成了不严谨的消毒和隔离习惯。化验室工作人员经常与患者、医用标本接触,皮肤直接暴露和被感染的机率增加,如果没有进行系统和严格的消毒即易被感染。接触不同的部位,也易成为传染源[2-3]。化验室人员也需进行器械操作,如果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不彻底,也易增加化验室内感染,即影响了化验室工作环境,也影响了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工作环境设置不科学

医院有各种各样的患者,也就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及病原微生物。而化验室是集中检验设备、检验样品以及患者的综合场所,因此化验室整体环境应该合理布局,将整个化验室化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需严格管理,防止环境紊乱,增加传染的机率[4]。同时各个环境区需按照不同的卫生级别,进行彻底消毒。防止因为环境消毒不够彻底,通气条件差而导致卫生状况差,导致在化验室的各级人员包括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

1.4 质量意识淡薄

化验室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为了提高工作速度,忽略了自我防护及质量意识,例如操作时不戴口罩、手套,不穿防护服,器械随便乱放,用过的和没有用过的随意放置,在化验室的洁净环境下,吃东西,接电话。洗手与清洁器具不彻底,穿着工作服随意出入生活区、污染区和工作区。因没有充足的质量意识,而带来安全隐患。

2 基层医院化验室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2.1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

根据基层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化验室管理制度。质量制度围绕安全进行,以能够指导化验室安全工作为前提。制度内容要包括感染管理制度,定期对化验室进行消毒。制定样品、设备及制剂消毒、清洗条例,且有专人监管。感染期由专人负责,实行隔离制度,不经允许不可以随便进入。加强制度与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将制度与法规深化与落实下去。质量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列为绩效考核,与化验室工作人员的10%的奖金挂钩[5]。

2.2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2.2.1 加强安全防护 减少皮肤暴露,购置专业防护设备,防止酸、碱、化学药品及污染样本的侵蚀。添置洗眼设备及淋浴喷头,以备紧急状况时,如化学试剂入眼时可以进行清洗,以减少损伤。增加化验室排气设备,设置有害气体、液体处理设备。医用垃圾分类处理,按有关规定焚烧处理。

2.2.2 安全处理医疗垃圾 医疗垃圾的妥善处理,对于良好控制化验室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杜绝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及混合处理,需在消毒后再进行处理。采血用的针头、刀片和装血液样本的容器要置入垃圾盒,对检验仪器产生的废液应进行消毒处理,合格后进行排放,不合格者经高压消毒后再行处理。医疗垃圾处理、消毒需要有记录,严格执行垃圾交接制度,且有专人负责管理。

2.2.3 加强人员安全意识 化验室工作人员在检验时需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抽血时需带手套,切忌用手直接取针头。如果手受伤出血,则需给予消毒处理,严重受伤者注射免疫球蛋白。检验工作前后需洗手,选择抗菌能力强的洗手液,流水冲洗需达一分钟以上[6]。

2.3 加强工作环境质量控制

实验室总体环境应该是温湿度适宜,通风洁净。根据化验室的工作性质,将化验室分为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各区设定洁净级别,且有明显的分界线。同时对化验室要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消毒次数为每次1h,每日给用2次。设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定期对门诊化验室的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净化,以保证化验室的洁净[7]。

参考文献

[1]黄正文,张斌,艾南山,等.八种医疗废物处理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313.

[2]毛素秣,潘义英.谈浅医院感染与控制[J].现代医药卫生,2009, 25:787.

[3]刘香.浅析院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422-442.

[4]赵劲松,李满元,王爽.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防范措施与管理办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391-1392.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3

胜利石油管理局仙河社区管理中心滨海医院 山东省东营市 257237

【摘 要】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对危重病人实施抢救的重要场所, 它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 所以, 对手术室感染实施预防和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为了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率, 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加强手术室的监控与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感染的原因, 阐述了避免手术室感染的相关方法与措施, 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提高医疗质量管理。

关键词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它通常是术中的接触传播和空气中浮游菌通过各种途径降落于手术创面而引起的感染。做好手术室感染的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更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良好有序的管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

1.1 建立健全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制度

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范、参观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1.2 建立全面有效的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网络

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办公室,有专管护理的护士长担任主任,护理部主任担任副主任,并增设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任务,每月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检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手术室也成立了4 人医院感染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一名高年资护士与一名麻醉师组成,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工作督促,每周随机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 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管理知识,了解血液传播疾病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强化无菌技术操作意识,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与短期培训,所学知识回科传授给全科医护人员,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不断地更新医院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杂志及各项规章制度 。

3 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3.1 手术室感染控制环境管理

(1)手术室布局要合理 : 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无菌手术间、污染手术间。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落实有效措施。

(3)限制参观手术室人员的数目,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巡回护士应熟悉各类手术的配合,术前备齐所需物品,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接送患者使用内外对接车,以减少平车进出病房与手术室而增加感染机会。

(4)手术室须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侵泡的抹布、拖把擦试房间,每日常规三氧消毒机照射1 次,每次2 小时,连台手术之间照射0.5 ~ 1 小时。

(5)每月进行1 次空气培养监测,菌落数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3.2 手术室感染控制物品管理

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能用压力蒸气灭菌,首先压力蒸气灭菌,每个器械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有3M 胶带,不少于3 格,以保证灭菌效果。对于不能耐高温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对于精细器械、腔镜类等精密仪器,用2%戊二醛浸泡大于20min 可以达到高水平消毒,如需灭菌必须浸泡10h;对于污染手术及传染患者使用过的器械物品,首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60min,然后再做清洗消毒处理。

3.3 手术人员手的控制感染对策

(1)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帽、鞋。帽子遮住头发,口罩遮住口鼻,头发、鼻孔、衣服、袜子不外漏,仪表整洁统一;外出更换外出鞋,手术完毕,衣裤、口罩、帽、鞋放到指定地点。

(2)不准留长指甲、染指甲、佩戴金银饰品、不浓妆艳抹。

(3)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区人员:除参加手术人员外,其他人一概不准入内;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颈、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实施感染手术人员,术后不得到其他手术间参观走动,以免交叉感染。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

3.3.1 外科洗手

我科常用的术前洗手法为高效碘伏原液刷手法,整个刷手过程不少于3 分钟,再用克林消毒液涂抹一遍,待自然干后穿无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才能参加手术。

3.3.2 普通洗手

用“六部洗手法”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以上,洗后用用一次性干纸巾沾干。

3.4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因此,我院手术室已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1 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处理实行专人负责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丢弃造成社会公害。

3.5 手术废物处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包装,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分别存放;手术中所用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麻醉用穿刺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内,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3/4 满后,有效封口,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4

1.1领导不重视随着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提高,部分院方领导更多的关注于临床治疗效果而忽视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片面的认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投入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只是临时的应对检查工作,未形成医院感染的系统管理模式[2]。未能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并制定相关制度。

1.2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缺乏医护人员未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医院感染的标准未形成正确认识,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知识知晓率低。

1.3医院感染的管理混乱杀菌消毒设施简陋,器械消毒程序不明确,医疗器械杀菌消毒不彻底,操作方法不规范,甚至使用过期消毒剂杀菌消毒,盛放消毒液的器具未及时更换造成污染,不能保证杀菌消毒的有效性。无菌包出现过期及潮湿等情况。医护人员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无菌操作规程不规范。未建立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不规范。高压灭菌容器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经过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参与调查的卫生院的高压灭菌容器的消毒人员均未进行专业培训,不了解消毒的具体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手部清洁的具体步骤不了解,部分医院为了节约费用,甚至没有洗手液及消毒剂。医护人员在进行诊断、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洗手,造成感染。

1.4医疗垃圾管理不规范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未分类处理,医疗垃圾未进行妥善处理,增加再次流入市场的风险。多数卫生院存在医疗垃圾存放地点及医疗垃圾的处理记录不完全。

1.5环境布局不合理部分卫生院的手术室、处理室、产房及供应室布局不合理,未严格划分各个区域。

1.6消毒记录不完善消毒记录应真实、完整的记录器械的消毒情况,同时消毒记录也是在产生医疗纠纷时具有法律效率的依据。消毒记录的规范化书写是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护人员对自我的保护措施。

2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对策

2.1领导需提高重视卫生管理部门加强对各卫生院进行监管及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卫生院领导及上级领导应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充分认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预防传染病在院内爆发的重要措施。应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投入和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2.2建立独立科室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模式,在院内设立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需专人负责,消毒过程及消毒标准需要严格遵照卫生部的规定进行规范化的消毒,消毒供应室人员分工明确[3]。

2.3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的新知识,针对在防控医院感染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同专家进行交流讨论,及时掌握文件的精神、具体要求,并更新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整体水平[4]。通过学习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组织考核,考核成绩同职称评比挂钩。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需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医院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将培训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

2.4加强医疗垃圾的管理力度制定医疗垃圾的监管制度,明确医疗垃圾的分类及相关管理责任人,将生活垃圾同医疗垃圾分类。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需要及时毁型,防止再次流入市场。设立医疗垃圾储存站,并定期对医疗垃圾储存站进行消毒,对医疗垃圾的转运及处理进行登记,妥善保管记录。对医疗垃圾储存站的工作人员需进行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提供相关防护措施。

2.5建立监督及考核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的监督队伍建设,通过绩效及激励机制,提高监督人员及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监督部门应定期进行全院医院感染工作的检查,针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习及讨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2.6加强病例监控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控工作,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妥善处理,防止医院感染的爆发[5]。医护人员若出现迟报及漏报的情况应根据奖罚制度给予处罚。

2.7加强消毒隔离监管力度做好物品的清洁和杀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配置浓度,合理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工作,做好高压灭菌炉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人员的知识培训,需要定期检查杀菌消毒的效果,保证杀菌消毒的效果。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整改措施。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的规范化管理,手部卫生是预防卫生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手的正确清洁方法培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合理的佩戴无菌衣帽及手套,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8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一次性医疗物品需严格执行准入制,一次性医疗物品需核查三证,进货时严格把关,防止伪劣物品进入医疗部门。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换药室;消毒灭菌;预防感染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同时也被患者及家属所关注。门诊换药室是外科门诊操作的重要部门,也是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场所。因此,做好门诊换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1 引起感染的因素

1.1 换药室内空气的污染 由于中央空调的使用,门窗密闭使室内空气不能流动,而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门诊换药室人员流动相对较大,使病毒及细菌在空气中悬浮造成空气污染。同时空气又是良好的传播媒介。

1.2 换药室医疗器械的污染 由于个别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不强,在进行操作中污染了用于患者伤口的器械。还有个别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漠,只重视工作完成而忽视自我保护。如:脓肿切开操作中安装、拆卸刀片不用持针器,对感染伤口不注意个人防护,不戴口罩及手套。工作中持无针罩的注射器面对他人或自己造成误伤。将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处理时造成刺伤或不按规定回收利器等。

1.3 医护人员手污染 医护人员主要是没有重视手也是污染的重要环节,故在换药前后未认真清洗或消毒手。手因直接接触患者,而处于带菌状态,若不注意洗手,手上的细菌带到医疗器械或患者身上,就可能使各种各样的病原菌在患者之间交叉传播,而造成医院交叉感染。

1.4 换药室的医疗垃圾 医疗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1-2]。如:患者的血液、脓液、感染伤口使用的敷料等,不按垃圾分类集中统一焚烧处理,均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医院感染的发生。

2 预防感染的对策

2.1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对空气环境的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要随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换药室的布局要合理,严格区别清洁区、污染区、无菌换药车、污染换药车。加强非换药人员的控制,避免人员多、说话多、咳嗽时将细菌附着在漂浮的尘埃和飞沫中,再落入伤口以及所准备的器械和敷料上。换药时只允许患者入内,陪护及其他患者均在门外等候。每天常规紫外线照射2次,1 h/次,照射后及时登记。每周用95%的乙醇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1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1次,将菌落数控制在≤500CFU/m3。每天工作完成后,用1∶200 84消毒液擦拭台面及地板,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拖把专用。

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安全防护 ①提高感染控制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面对许许多多的无菌物品,经常是一个单独完成无菌操作。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无菌观念,具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意识和遵守无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尤其是《消毒技术规范》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办法等,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并定期对各项工作按标准进行检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从而自觉执行规范的技术操作,所有换药室用的无菌物品均由消毒供应室经高压灭菌处理。灭菌后进入换药室的无菌物品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用时认真检查无菌物品的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期及有效期,超过有效期应重新灭菌。无菌包应保持完整、干燥。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污染,不可做为无菌物品使用。

2.2 加强医疗锐器的管理,锐器刺伤是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据国内某研究报道:>80%的护士1年>1次的锐器刺伤[3-4]。为减少锐器刺伤而致的职业感染,强化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有关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工作中提高对职业感染的警惕性。门诊换药室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将换药室清创中所用的手术刀片、注射器针头等锐器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内,盒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内,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

2.3 医护人员手的处理 洗手是防止病菌传播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此,医护人员在换药室前后必须认真清洗或消毒手,防止微生物的种植与扩散。必须做到处置一个患者洗一次手。换药中双手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戴手套不可触摸公共物品,以防造成污染而影响伤口愈合。

2.4 换药室医疗垃圾的处理 为降低医院的感染发病率,换药室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包装,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分别放置。将分类收集的医疗垃圾放在本科室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点,每天由专职人员统一回收焚烧处理。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点进行清洁、消毒。

综上所述,门诊换药室的感染预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管理,它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充分体现医院管理水平。本院有病床近1000张,为更好地加强门诊换药室的管理工作,门诊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有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每月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及突击检查的方法,监督实施并列入科室质控项目,使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保障换药室医疗工作的安全和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废物管理的调查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25-1026.

[2] 葛扣喜,徐旭东.浅谈新形势下医院废水及对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12):719.

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医疗废物 规范 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通过不断的完善各类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了医院及周边环境,杜绝了有害物质的流散;现将管理的措施报告如下。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成立了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为组长,医务处、护理部、院务处领导及医院感染办专职人员为成员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并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监控员为成员的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小组,各自在管理范围内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1],根据国家和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规、条例,医院感染办负责拟定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规定,具体组织实施、督查[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水平

为提高大家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制度、医疗废物分类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方法及要求、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知识的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制定张贴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图,要求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防护用品,如有液体或熔融物溅出危险时,还须配戴护目镜。并对收集站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消毒方法、管理方法、防护技术的培训,要求其工作时切实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认真交接,登记完整。每年1次进行健康体检,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对其进行免疫接种。

落实医疗废物的管理措施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处理规定实施细则。

要求做到:①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规定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②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必须分类收集,不得混合收集。③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紧密、严密的封口方式。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帖标签,注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重量或数量以及经办人等警示标识。④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传染性排泄物,按照规定严格消毒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使用双层黄色包装物及时密封并做明显标记。⑤药物性废物应由药剂科统一回收、集中处置。⑥病原体的培养基、微生物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先采用耐高温塑料袋打包,放入灭菌器后,打开袋口或在袋上多处戳洞,以便蒸汽穿透,在实验室内采用内循环式压力蒸汽灭菌消毒,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⑦保洁公司指定专人专车专线每天下午4时负责收集各科室医疗废物,与科室负责的护士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并实行双签名。⑧禁止各科室和个人转让、出售医疗废物(如输液器、药瓶等)。⑨保洁公司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与医疗废物回收公司认真交接登记,并负责医疗废物周转箱的使用保管。

组织督查,及时整改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院感染办负责医疗废物日常监督、检查。个别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知不够,如为了图方便,随手将医疗垃圾丢弃在生活垃圾袋内或进行医疗操作后未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造成医疗废物混放等现象。对科室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要求督促整改。并将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纳入绩效管理方案,不符合要求每次扣0.5分,与当月科室收入挂钩(每增减1份暂按60元计算),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医院交叉感染,避免院内、院外环境污染。

医疗废物因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如果对医疗废物不加以严格规范化管理,可能发生污染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的流散,因此科学管理医疗废物,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是保护医院环境不受污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