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从宏观来看,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评价学生的手段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实践。从微观来看,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首先,案例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精心选择,并对内容进行核实串接。其次,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又要稳定课堂纪律。最后,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案例大多是孤立的一件事情,没有完整的结构体系,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掌握一个知识点,但很难将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1.案例讲授法
案例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将案例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时达到对知识点和该节内容的系统掌握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此种方法。
2.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也是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更生动形象的方法。通过情境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案例模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评析,最终达到掌握案例所针对的知识点的目的。例如,教师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甲(腮腺炎潜伏期)和乙两人小聚,并热烈地交谈,一星期后,乙的腮帮肿大,得了腮腺炎。
3.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实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如大雁南迁时,总有一两只身体孱弱的大雁站岗放哨,当发现有敌害侵犯时,这些放哨者通过嘶鸣狂奔向整个雁群传达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或逃生准备,而报警的孤雁最终难逃敌害的袭击。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让学生分析讨论孤雁冒险“放哨”对雁群有什么意义。
4.案例辩论法
当案例提出来且学生进入分析思考后,学生的解读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案例辩论法让学生尽情地畅谈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以整合学生观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先由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再以类似辩论会的形式让各小组之间互相争辩反驳。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善于总结,表扬鼓励优点,指出应改进的地方。如众多入侵的外来生物不仅破坏了我国生态系统平衡,同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问题: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吗?为什么?教师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小组,正方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不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而反方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
三、案例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完备的案例汇编是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的编写和选择是案例教学实践的前提。在生物教学中,合格的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数量仍很不足而且零散。因此,案例的汇编单靠每一个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它需要整个教学组每个教师共同努力去建立完备的案例库。
2.处理好具体案例学习与系统知识掌握的关系
一般来说,案例往往都是针对某一事件的特定情形而设定的。一个案例通常只能反映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规律,因此容易造成以偏概全。这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出隐藏在案例背后具有普遍的真理性的本质规律。让学生在对案例单一认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知识结构整体的理解消化上,发挥案例的最大教学价值。
3.正确对待案例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评价一个案例的使用是否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标准是多样的。案例教学由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的考察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因此,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过程也应关注学生在整个案例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问题单;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
一、提出问题
现代科学教学普遍要求课堂呈现探究合作性和互动性,课堂要体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和领悟,真正达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水平。科学教学应摒弃一味讲授书面知识的做法,而应该将语言、文化、实验操作等知识的传授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但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课前预学的作用,因课前预学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这里教师更要关注的是对学生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的解读和分析,从而通过学生的前在状态和学习需要来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些教师虽然也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学生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对课文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很多时候也只停留于形式,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在价值。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前提下,“先学后教”,加强小组合作,并能有效获得教学反馈是一个难题。
二、界定方向
“先学后教”倡导的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以此为目的,学校推出了“问题单”学习法。
三、研究理念
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会造成知识和解决方案的一种对等,单纯凭记忆进行学习,其实利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就没有得到提升。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用于问题的解决。采用“问题单”的助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巩固科学的基本知识、公式、规律等,使其能够熟记于心,应用于日常。
在“问题单”助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是以任务的形式给出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思考,而且给了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在形成自己的思维之后再去和老师或其他同学的答案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能够碰撞出更多知识的火花。
四、研究设计
1.明白什么是问题单
所谓的问题单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个简单呈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应始终贯穿两条线索:一是任务,二是教学目标。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问题单的模式
问题单包括问题导习单、问题训练单和问题研讨单。
问题导习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将文本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形成的作业预习单,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进行自学活动的方案。
问题训练单就是围绕学习目标,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当堂所学知识,凸显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习研讨中所困惑的共性问题、存在的薄弱、易错易混点设计习题或问题的作业单。
问题研讨单是指学生在自主导习的基础上,将“疑难跟踪”中尚未解决的或有疑惑的地方梳理下来,进行记录,在小组讨论或者小组展示中寻求解决。
3.实际运用
根据教师在不同阶段参与程度的不同,共分三个步骤让学生慢慢接受问题单的学习模式。
(1)教师先示范,按课型给样板,学生完成老师提供的问题单
教师在设计问题单时应注意避免只是知识点和习题的堆积,缺乏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教学难点及学生的实际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以获取新知识。
(2)包括教师的指导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通过第一阶段给学生出示完整的问题单样板,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单里的题目我们还能用其他的题型吗?什么样的题型更适合哪种课型的问题单?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大家交流分享。当学生对问题单编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写预学案。学生一起做一件事情,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减轻他们在接触新事物时的焦虑,增强学习的信心。
(3)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阅读、思考乃至作业活动,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给同学们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在“放手走”阶段,提倡创新题型,鼓励“问题式”“交流式”的预习。如:要求学生把自己整合、提炼的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记在自己的问题单上,以便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时完善、充实、释疑,生成更有价值的东西。
五、注重反馈
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其实很多,教师只要用心留意就能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创造条件,通过更多、更佳的途径来获取更丰富、更有效的反馈信息。
1.通过观察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课堂教学气氛、教学情景,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等细节。准确把握学生的动态,防止在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小组探究、实践活动等开放型的教学环节弄虚作假、借机闲聊,干扰教师的有效教学反馈。
2.通过提问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提问是课堂上有效的反馈方式之一。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反馈更有准确性、具体性、及时性和简洁的特点。适当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3.通过练习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课堂练习是教师捕捉学生课堂理解信息的一个大好时机,它可以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正确度等信息。就个体而言,可以从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
4.通过评价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教师要精心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达成评价目标,对学生在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我的做法是:课前精心设计好上节课的达成检测目标,在新课前5分钟对学生进行检测;再利用3分钟,采用互评的方式对学生达成情况进行评价;最后用1分钟收集和处理信息,把结果作为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
六、教学案例解析
以下对“进化”这一节课进行案例分析:
1.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大象是动物园里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大象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使其显得喜气洋洋、憨态可掬,成为人气极旺的动物。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这首童谣本来就比较流行,经过《蜡笔小新》的传唱更加是耳熟能详、老幼皆知了。那么,提问: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2)环节交流
学生起立,按照事先组员分工进行交流。教师则穿梭于各小组间,了解学情,督查导学稿完成情况和学生参与率。
其中一小组交流片段:
生1:大象可能一出生就是长鼻子。
生2:那为什么只有大象一出生就是长鼻子,其他动物不是呢?
生3:大象的祖先可不是长鼻子,他的鼻子很短,和猪鼻子差不多。
生4:那为什么大象的祖先和现在的大象区别这么大?
生3:我觉得这是大象的祖先为了适应环境、经过漫长的年代而演化来的。你想想,如果大象把地上的食物吃完了,树上有食物但是够不着,如果大象有一个长鼻子的话,就能够到高处的食物,这样就不担心没有食物吃了。
生5:那大象的耳朵这么大也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进化么?
生3:对啊,不仅如此,大象身上有很多地方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现在这样的。
达成共识后,组长把大家的共识进行记录。
(3)预习展示
生1:我代表我们组对先学任务进行展示……
生2:我对我们组的展示过程中关于大象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做一个补充说明。我们小组认为象的祖先鼻子并没有现在这样长,个头也没有现在这样大,头部却短小、粗壮,还长有修长且沉重的獠牙,那时的它转动起来不太方便。后来,随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象的个头越来越高大,四肢越来越粗大,灵活性也越来越退步,为了弥补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使取食、拾物更加方便,象的鼻子逐渐伸长,并依靠肌肉的收缩而运动自如,最终具备了手、唇和鼻子这三种不同的功能。
展示学生在确定没有同学提出质疑和补充后落座。
2.问题训练单
问题研讨单使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的操作有两个关键性的条件,一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二是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的及时恰当的引导。本节课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自主验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探究形式。每一个探究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更是问题探究法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出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些问题,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
问题训练单:
(1)初显身手
这部分是基础题目。这部分题目是针对全班学生设计,难度系数不大,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比较容易完成。
(2)小试牛刀
这部分是巩固训练题。对学生易错易混点、问题研讨单中所困惑的共性问题设计一类题目,并对作业本上的习题进行变式优化组合。
(3)智力冲浪
这部分是巩固拓展延伸题。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有结构多样性、思维多向性、解答层次性、过程探究性、知识综合性等特征的题目。
七、我的思考
在“问题单”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获得了完善,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教学中。
现在的课堂,转变为学生自学为主,那么我们就经常错误地估计学生自学和讨论所花的时间。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达成本课的内容,经常匆忙结束,到后来的作业反馈以及学生积极性的下降就显现了这样做的巨大缺点。对于这点,我们目前没有太好的方法,第一就是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情况,将他们的预习时间设置得更为合理,若是时间到了还没完成预习,那么我们现在是分情况处理的,是学生自己能完成,但时间不足的,继续放时间给学生,若是学生死气沉沉,没人讨论的,那么就说明这个内容太难,学生自学效果不佳,这时候就该直接转到教师有选择的教上面来了。
1.预习的时间不确定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才45分钟的课堂既要学生完成自学,又要小组内相互讨论,还要完成适当的练习,学生和老师都感觉到时间的不足。放到课前就有诸多的好处,我们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讨论,有更自由的讨论环境,有更好的实验条件和更大的实验空间。但是放到课前也有几个很大的缺陷,容易加重学生的课余负担,小组缺乏固定的讨论时间,更容易使小组的讨论名存实亡。到目前为止,关于什么时候完成预习任务,我还是不能确定采用哪种形式更好。目前是看情况两种形式都在采用,内容多又简单的一般让学生课前自己去预习,内容少的或者内容难度大的,需要讨论的放在课堂让学生们完成,还没有一个较好的方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问题。
2.学生反馈练习速度差异较大
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知识点到底掌握了没有,掌握了多少,缺少一个直观的判断,因为这个课堂教师不是绝对主要的地位。当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小组活动情况时,总觉得对学生学得到底好不好心中没底,所以设置一些题目来检验学习效果就非常必要了。我们可以通过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该知识的程度,从而决定要不要重新教,要教多少,哪个环节不大好,是需要教师去改进的。因此,课堂反馈是我们上课必须抓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反馈的时间和题量很难确定。我们现在用得比较多的主要是小反馈和大反馈,小反馈题目少,每个知识点都反馈,这么多次的反馈会让我们的课堂在某些时候效率不够高,新课感觉是练习课;而大反馈是几个知识点放一起,涉及题目较多,这个时候学生因为学习程度的不同,部分学生很快就完成,部分学生却速度很慢,这样教师就很难做出有效的评价。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会的教不会的,完成后可以自由讨论,但是在此期间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3.缺少一份能与之配合的反馈材料
一开始的时候没考虑到反馈,后来在课堂中加入反馈之后,最开始是多媒体打出来的题目让学生做,发现效果不好,有很多学生跟着大家一起报答案,中间缺少了独立思考这个环节,也不利于小组统计错误情况。后来改用作业本,但现在这个版本的作业本的题目顺序没按课本顺序编排,做的时候跳着做,对学生的完成造成一些影响,目前正在将作业本和阶梯作业的题目编入学教单,这样可以按照教师自己的顺序,同时在编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题目,将重复和一些教师上课用不上的题目删除,这样更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本身订了不做,还要再印,总感觉这样不是很好。
八、结论与收获
先学后教,实行到现在已经一个学年了,要说效果,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学生的负担大幅度地变轻了,原来作业本和阶梯两本作业都是课后完成的,现在只余一本作业到课后去做,更多的时候能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
第二个收获是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初一期末考试,我们和兄弟学校相比,我们学校有了明显的优势,而往年只是差不多,我想,这个是对我们这种教学模式最好的认可。
第三个收获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的,通过课前设置学教单的过程来完成备课,对知识点尤其是教材结构的分析更加到位,上课更加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得整个学习过程能够更流畅,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第四个收获也是对我们教师而言的,第一次教师备课的时候每节课都要做问题单,负担当然是很重,但是等到第二轮、第三轮的时候,其实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就可以去上课,也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的精力就可以从备课中解放一部分出来,去研究试题,去分析学生的作业,等等。
参考文献:
1.马玉芳.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教育教学研究[J],2007:38-43.
2.赵春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尝试[J],2011.07:57-66.
3.李炽朋.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学习与研究,2011.0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