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

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风险管理;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266-02 DOI:10.15912/ki.gocm.2016.03.218

医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医疗风险,指的是医疗人员或着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对被医疗对象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的医疗侵权行为,所必须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的风险。而医疗风险管理即是医疗机构对医疗活动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方法的避免或减少相应的医疗风险,并对这种风险进行分析,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医疗风险带来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管理行为。一般的医疗风险管理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识别医疗风险类型、评价医疗风险级别、处理医疗风险,以及评价医疗风险管理效果[1]。冠心病主要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人群,病情变化快,病情也相对较重,预后较差,而中老年患者的特殊性也容易造成医疗风险的增加,因此应该格外注意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本文探究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对策,讨论风险管理是否能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30例我院冠心病专科的冠心病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分组后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所有患者均签署自愿协议。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卫生护理、生命体征护理、早晚巡查护理、病情观察等;研究组根据风险护理管理的方法进行以下工作。1.2.1护理风险识别:由于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而中老年人群会有不同程度的机体、器官功能的退化,使身体抵抗力、反应力以及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发各种不良的并发症,且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特征非常的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了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的现象。鉴于此,患者的病情变化潜在着诸多危险因素,例如心功能衰退、突发性心跳骤停、心率失衡等,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因没有及时发现而延误抢救时机,使患者产生生命危险,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1.2.2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首先是护理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很多时候为了病情的需要和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中都会采用静脉留针的做法,但这种方法长期使用容易造成静脉炎的发生;其次是用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中老年患者特殊的体质使不良药物反应是其他年龄段人群的2.5倍,因此用药时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预估的风险;最后是使用检测仪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检测仪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检测仪器,但患者翻身等动作容易造成电极片脱落、打折,从而影响病情监测。此外护理过程中也会有各种意外事件产生,这种不可控因素也容易造成医疗风险的发生[2]。1.2.3风险管理对策:第一,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提升综合护理素质。根据护理人员不同资历、学历进行分层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风险事件的能力。第二,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在巡查病房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异常表现,尤其是对高危患者,要予以特别关注。第三,根据冠心病专科病房的特点设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3]。首先要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实行责任监督制,按照床位顺序设置责任分区,每区成立相应的责任小组,实行护理管理质量监督、检查等流程,再由护士长进行定期考核,并与个人奖金考评挂钩。其次要规范检测仪等医疗仪器的使用,要定期对各种医疗设备进行保养,保证其功能完好,并规范使用方法,避免不规范操作造成的风险。再次,要规范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即①要保证药物的放置科学有序,避免混淆;②要规范药物的标识详细完善;③要熟知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以便及时采取救助措施;④要规范用药,即在用药前要先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体质量,保证用要准确,用药时要保证患者按时、确实的服用,用药后要观察用药反应,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多注意休息[4]。第四,应加强患者的安全护理,如加设防护栏、保持卫生清洁、将呼叫铃放置在患者容易碰触的位置等,避免不慎坠床、意外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第五,加强病区标志的管理,增设如“小心地滑”、“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等各种警示标志;加强患者的腕带管理,保证患者都能确实佩戴,并在各种护理操作前进行核对;规范病情记录,要保证各类病情记录规范清晰,让人一目了然,特别注意标注患者不同的过敏体质,避免风险的发生[5]。1.2.4加强风险后管理:风险预防是防止风险发生的最佳方法,但若不慎发生风险事件,也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损失,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面对风险事件的解决能力,其次护士长要及时赶到现场调查风险发生原因,并与患者方进行沟通调解,尽可能的避免医疗纠纷,必要时通知医院依法解决问题,风险事件发生后根据程度不同对当事人进行相应处理,并举行全体护理人员的自检会,以警醒其他护理人员,防止类似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6]。

1.3评定标准:使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共20个项目因素,每个项目3到5分不等,满分为100分,其中85分以上评为非常满意,65~85分评为满意,<65分评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组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冠心病专科内对研究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医疗纠纷有了显著下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常规护理模式也有了明显提高,具体数据为:研究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4例,无不满意评价,总满意率为100%,而对照组非常满意3例,满意7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66.67%,可见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是预防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的有效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雪红,程丽君.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2):67-71.

[2]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49-52.

[3]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33-38.

[4]张生宏.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41-44.

[5]康林.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51-56.

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范文2

Keywords: operation room nursing risk events; risk; management;

一、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一) 一般资料

将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出现的危险事件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这六个月进行手术患者对于实施手术的满意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手术室临床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 方法

1. 调查方法

在方法上主要是采用了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进行手术的患者给与其调查,在实际的调查内容上主要是包含了对于自身手术满意度的实际评价以及风险事故的状况这两大内容,其中又将风险事故分为了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问卷主要是由相关医护人员在探讨分析基础上进行具体内容的制定[1]。

2. 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在对医疗机构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进行操作:

首先是在医疗机构中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具体来讲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对行为的一种指导和规范,同时也是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参考依据。从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上来讲具体包含了:其一是“手术室一般制度”即日常的值班制度以及巡逻制度,医护人员手部消毒制度、患者接送制度。其二是“安全管理制度”即“六项检查”、“十二项核对”、“四项到位”。六项基本检查具体指,病人姓名和病情资料检查,手术前二次检查、手术前麻醉检查、皮肤消毒检查、手术器具完备性检查、体腔关闭前后检查。十二项基本信息核对具体指,患者科室核对 、姓名年龄性别核对,手术床号名称核对、手术药品物品核对,手术设备以及消毒核对。四项医疗用品的到位具体指,手术药品到位,手术吸引器以及氧气罩到位,手术中电刀到位。因而在进行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中的各个细节条例进行操作。

其次是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也就是说为了最大化的降低手术中危险时间的发生几率在构建了相应详细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相关医护人员的配合,进而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就显得必不可少,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可以由主管医师作为小组的组长,而由护士长最为小组的副组长,同时由各个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作为具体成员,进而通过这样明确的级别划分来组建成管理小组。同时在是实际的手术前、中、后管理小组要对管理制度的是否有效的落实给与严格的监督。其中主要就是对涉及手术的相关医护人员在是否落实管理制度方面给与具体的监督,同时还要提前对手术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以及预防,定期进行小组会议讨论分析研究在风险管理人员监督中需要调整的方面。进而为后续降低手术风险提供良好的保证[2]。

最后是相关医护人员工作观念给与一定的转变和提高。具体来讲要在医疗机构中大力宣传手术危险事件对于患者以及医院的重要影响,定期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手术室安全护理的宣传大会,将手术的安全风险所涉及的医学知识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普及,进而有效的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在日常手术前、中、后进行危险防范的意识。同时还要积极建立赏罚分明的措施,也就是对于能够及时在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发现危险隐患同时及时汇报的医护人员给与一定的奖赏,同时对于在工作中消极工作因为自身没有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操作进而造成的手术危险事件的医护人员应该给与严厉的惩罚,可以说惩罚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强化手术护理过程中风险防控意识,进而最大化的体高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3]。

(三)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相关计算软件来统计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程度数据以及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出现的危险事件状况的数据。

二、 结果

在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在后续的六个月中日常手术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次数相较于没有进行风险管理之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同时患者对于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手术结果以及手术效果都表示比较满意。

在对在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的前后对比情况

三、 讨论

众所周知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仅是患者家属最关心的,同时也是医护人员最关心的。而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室作为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对于整个的手术顺利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常手术室由于日常使用率较高同时在任务量上也比较大,因而难免会出现环节上的一些失误状况,而这些状况就会对手术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会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于这样的状况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关于手术室日常护理方面的风险管理则是对于目前状况的良好解决办法,通过具体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具体风险管理小组可以较好的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于手术危险意识的提高,同时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也可以通过这些制度来有效的规范其行为进而提高其专业护理技能。同时风险小组可以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也可以将手术过程中风险进行大大的降低。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讲在手术室的日常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推广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范文3

引言

就现阶段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期的改革成果,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医疗事业中有关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部分还需要继续加强,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系统的完善。在传统的医疗体系建设中,财务管理问题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医疗改革事业需要做出进一步的重大战略调整和部署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范良好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降低医疗风险。因此,针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如何进行科学安排与把控已经成为当今医疗事业改革的焦点之一。本次研究将采用实例研究的方法,“以小见大”地分析存在与我国医疗财务管理中的普遍问题,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我国医疗事业与民生建设进行有机结合。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经过对现阶段我国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的研究,阻碍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资质亟待加强。需要明确的是,为了确保医院财务体系的正常进行,应当对该环节的直接参与者――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的相关资质进行进一步的核查与提高。第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需要从思想上加强对医院财务问题的重视程度,否则就没有办法依据医院的要求来完成既定的工作,耽误医疗改革事业的进行;第二,专业人员应当及时、定期进行业务审核与培训工作,否则将会导致自身工作业务不熟练、工作积极性匮乏等问题。

2.维护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配套设备不到位。为了进一步配合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趋势,除了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技能,同时也需要院方从物力和财力上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以期打造一个健全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运行和维护体系。具体而言,我国大多数医院已经在门诊收费、药品药房以及住院收费等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医院长期以来遇到的财政问题;然而,由于相关财务信息化的配套设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建立,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产生难以满足现代医院管理需求的负面效果。

3.医院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在相关信息化管理制度和设备已经配套到位的情况下,我国医院还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这种监督不应该仅仅是对医院的内部财政管理问题进行简单监督,而是应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实现“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复合监督体系,从各个层面都加强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的重点问题。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具体分析

针对以上对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对现行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做出调整和改善:

1.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资质。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资质,应从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两方面着手,而不能只追求片面的理论学习。例如,对于医院管理人员而言,要加强自身对于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知识的学习,通过定期举办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培训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对于医院而言,则是要进一步支持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建设,从思想上重视对这一内容的普及。另一方面,针对现在信息化发展的强劲势头,为了配合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信息化趋势,相关从业人员也需要积极学习电子计算机知识,否则将会因为缺乏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常识,知识陈旧,业务技能不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2.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体制建设。影响医院制度对内部起不到控制作用的关键在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体制建设不健全,因为健全财务管理的机制体制才能保证医院的财务状况沿着既定轨道发展。例如,对于具体的财务问题,需要强调责任落实到个人的重要性,而对有误的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其次,可设立一个医院财务工作监督小组,保持制度落实的长期性和真实性。

3.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的预算制度。财务预算制度在规避财务风险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分析院内下一阶段的财务收支状况,还能够通过定期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为下一阶段的财政工作做出科学指导。另一方面,为完善风险控制和预警体系,院方可借助第三方机构或专家进行财务预算和风险分析。

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范文4

风险管理是一种在存在风险状况的环境中将风险发生率逐渐降低的过程,包括风险的预测、评估、应对策略以及效果评价[1]。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患病程度的病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护理风险,如何更好地降低和应对风险的发生对护理过程十分重要。在我国风险管理的应用处于开始阶段,在一定方面还不成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2]。通过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风险管理可以很好地避免常规管理易发生的风险。现选取2014年8月到2014年11月我院的住院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到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4.56±11.52)岁;实验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3.54±11.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1.2.1常规管理

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与排班,同时指导和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进行护理工作,建立相关奖惩制度。在此种管理中,管理者淡化风险意思,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护士分层使用等也疏于管理,只关注护理常态化工作任务的完成。

1.2.2风险管理

1.2.2.1在科室组建风险管理护理小组

该小组由护士长、各组组长及其他护士组成,分为输液、仪器、压疮等多个方面,主要由护士长和各小组组长负责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最终进行护理效果统计和评价。对护士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及时对护士医疗行为作出有效指导,帮助护士提高服务质量。定时召开内部会议,对近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在临床护理中未被或已经发生的风险,重点是强化风险意思,以案例来进行风险教育,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发生并提出预防这些风险的措施。

1.2.2.2定期进行学习指导和专业考核

不同护理小组要按照患者对护理效果的反馈和健康安全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科室、医院根据需要开展相应的教育课程和培训学习,使护士积极参与学习,充实护士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评估表,便于护士对患者风险的评估。最后对护士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考核、记录、评价,提高护士的风险管控能力。

1.2.2.3实施岗位管理和循证护理程序

对护士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安排,根据不同岗位需求配置相应层级的护士,科学排班,层级管理,能级对应,避免因护士人力问题带来的风险,特别是高风险患者与低层级护士是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在护理程序运用中,遵循循证原理,客观真实的评估患者,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并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讲解病情简单易懂,经济费用讲解详细。据实记录护理文书,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对于新设备、新仪器的培训与应用要在相关工作人员在场下进行,并对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保养和修护,避免因医疗器械造成的风险。

1.2.2.4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活动

加强风险控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医疗安全活动管理中,如输血、输液、采血等实施护患双方查对制度,进而有效降低其差错率;对患者实施床边护理,如在床边进行护理、治疗及记录等工作,既有利于护患沟通,又促使患者参与医疗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让患者了解疾病发展与转归,熟悉自己的病情,使患者也成为观察疾病的哨兵,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2.2.5风险处理与法律意识

医院在保险公司为医护人员进行投保。若发生医疗赔付,多数经济赔偿来源于保险公司,减少了医院的经济支出,同时可以增加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医疗风险的注意度。医院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增强有关护理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工作的责任感,降低在记录与操作中的错误和纰漏。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评分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进行比较。风险意识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因素意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记录、操作技术规范、服务态度。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风险意识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实验组应急能力(19.22±6.4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急能力(10.56±3.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实验组的护理记录得分(19.34±6.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记录得分(15.33±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范文5

风险管理;肾内科;护理

肾内科是医疗风险多发科室之一,如何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非常重要。医疗风险是指患者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此风险除了具有一般风险的特点之外,还具备了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及风险结构复杂等特点,一旦出现意外,后果非常严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肾内科常见临床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是医疗风险及医疗风险多发的科室。因此,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预防医疗风险发生的关键,为研究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104例患者,对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肾内科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16至72岁,平均年龄(32.4±3.5)岁。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干预,具体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如下:⑴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讲解注意事项,防止医疗风险发生。⑵全面落实评估制度,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工作,对待高危患者应加强巡视,避免意外。⑶由护士长牵头建立风险管理护理小组,制定常见的安全隐患应急措施,提高处理风险时间的效率。护理期间应通过各种奖惩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⑷加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定期举行培训,对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邀请相关人员进行讲解,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操作技能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反应能力。⑸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折磨,会出现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患者心理的疏导,积极鼓励患者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患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⑹保持病房安静与整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和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噪音及强光对患者的刺激。患者的日常用品,应及时进行清洁。⑺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用药情况和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护理,如果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1.3评价方法

根据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医疗风险发生率。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满意之和的百分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4.23%(49/52)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医疗风险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医疗风险(坠床、给药错误、意外拔管)2例,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肾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是病情长、病情重等,大多数患者常伴有其它疾病,因此加大了护理工作难度,易发生安全事件,会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2]。因此,有必要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相关的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掌握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及目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3]。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它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针对患者的潜在风险隐患进行合理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4]。需要相关人员注意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病房环境以及用药方面的管理[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52例患者中满意率为94.23%,而常规组的满意率仅为76.92%;并且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5.38%。说明风险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保障护患关系,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肾内科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王芳 单位:安徽省中医院肾病科二病区

【参考文献】

[1]文元芳.对感染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性职业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14,(9):160-161.

[2]孙娜,孙萍萍,刘乐娥,等.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16-117.

[3]高广丰.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5):2661,2212.

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妇科;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对于护理管理者而言,如何人在新的医疗环境下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时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正确识别并且评估医务人员、患者、探视人员以及环境设施等方面的潜在风险,从而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及其危害[1]。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管理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例妇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均实施风险性护理管理,年龄22~64岁,平均(33.74±6.31)岁,另外选择实施风险性护理管理200例妇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性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基本保证,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进行风险控制,控制手段主要包括制订护理常规及操作流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操作、流程等,以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2]。

1.2.2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便更好地实施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是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做好心理准备,降低医患纠纷的风险。除了做好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强化培训外,护狸部每日应进行抽查,对护理技术水平相对不高的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保证每班护士技术力量均衡[3]。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的情况,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满意度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种。其中,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总满意率。

1.4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 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服务理念在逐渐发生着转变,要求医院总体提高护理质量,对临床中的各种护理风险加以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对临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定期开展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与自身素质,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对风险事件实施有效的防控[4~6]。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做到由点到面,直到全面覆盖,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的认知程度,对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定时汇总,开展讨论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在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直接影响到患者和医院双方,体现出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7,8]。

参考文献:

[1]张英.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8):42.

[2]黄燕玲.风险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73-74.

[3]Hemann M,Davidson G.Perspective of a fioat pool,moden in ambulatory care[J].Medsurg Nurs,2012,21(3):164-167.

[4]万艳,张献珍.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90-91.

[5]马海云.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2851-2852.

[6]宴奕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