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器械应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器械应急方案范文1
【关键词】医疗器械;智能信息技术;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1-061-01
引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暗示了医疗行业发展的目标,现代技术下,医疗器械的发展目标趋向于外形的精致化、计算的精密化、作用的高效化、行动的便捷化,而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具备网络连接功能以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或远程控制,应能够防止网络攻击的威胁,确保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1信息智能化运用于医疗器械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中期,智能医疗器械的应用首次出现在医疗行业中,通过程序的拟定,具备了病症信息的识别功能,具有信息的储存功能[1]。根据标准测算值域对受检测信息进行数据类推,精密计算最终得出智能诊断结果。智能医疗器械具备一定的人为感知性,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医疗器械的使用范围呈现出由医院为中心向家庭和社会企业扩散的模式。由于使用范围的扩大,人们渐渐对智能医疗器械的使用性能提出了要求。以常见的家用智能医疗器械为例,动态心电记录仪、血糖仪、血压计等,它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较广,经时间证明,它们已经具备稳定性,便携性,针对特殊病人可以起到实时的监测效果。
2智能医疗器械的分类
2.1代替型
医疗病例中常常有因为不同原因造成的四肢损伤,常见的损伤一般由物理性伤害导致,过去的肢体损伤治疗,通常是为了保证在其他器官不受感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截肢,并且为其制造假肢填造,以弥补因视觉差异给患者造成的心理伤害。这类假肢一般都具备功能性特征,不具有实用性。智能假肢的产生,充分利用了人脑对缺失器官的支配性,结合智能技术,使智能假肢的使用具有灵活性和实用价值。
2.2植入型
最典型的植入型器械要数心脏起搏器,为应对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具有相当高的医用价值。长时间的心率不齐,容易造成血液循环失调,这种病症造成心室收缩异常,引发心悸。应对这种病症,心脏起搏器主要依据脉冲传导,刺激心室收缩,引导心肌功能恢复正常,达到心率不齐的良好治疗效果。
2.3穿戴型
以苹果和谷歌先后设计的智能手环为主,它们对人的行为方式具有时刻的监督作用,它具有轻巧型的特点。在医疗范围中,针对糖尿病患者发明出一种人工胰岛泵,它具有功能的可替代性,也具有相对的穿戴便携性,通过皮下植入,连接智能手机达到实时监测。人工胰岛泵模拟人体胰岛的工作机理,将胰岛素进行分时段的自行导入,达到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2]。
2.4远程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联合阿里云,建立云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达到医疗影像的传输,将基础医疗信息在云端储存,达到信息共享,远程监督,远程操作的目的。现状下医疗行业存在医疗人力欠缺,患者较多,病症较为复杂,医户容纳量较窄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窘态,减轻治疗前期手续复杂的情况,实现远程医疗是一件具有科学实效性的重大发明。
3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医疗器械基于“云”平台的医疗影像、远程诊断、远程医疗、智能影像设备和人工智能等诸多方式,更多数字医疗应用和智能设备的诞生。但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如SQL注入、明文传输,非授权用户侵入使得个人信息泄露,数据劫持等。而越多的信息共享通道,就产生越多的网络安全隐患。从整体安全性能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信息防御较弱
智能网络本身具有缺陷,提供网络服务的系统软件存在安全漏洞,硬编码与默认密码给医疗设备也带来了巨大风险,让非授权的访问得以篡改程序,引起治疗安全隐患。
3.2软件质量欠缺
由于智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各个领域产品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这导致了器械型号的频繁更换。由这一现象导致的“美国起博器事件召回事件”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起搏器质量不达标,经相关研究部门发现是由于智能软件的更新速度和社会需要增多,导致软件制作程序复杂,不能得到很好的质量保证。
4对策分析
4.1建立信息安全监管制度
防止医疗信息遭到病毒入侵,应该就器械审核工作作出可行性研究。加强器械生产指标的监督,多次检验产品稳定性能、可控性能、质量状态等综合指标。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平台,确保智能医疗器械具有高效能,高安全性[3]。坚持对器械进行多次质量评估,深入医疗机构对医疗生产器械进行安全性能的等级划分,及时发现器械故障,并对此做出干预,及时上传故障表现,并制定维修计划,以防止事故的二次发生。
4.2制定应急方案,降低伤害力度
工具器械具有相应的使用寿命,受到医疗器械制造工序的严谨性和复杂性的影响,树立绝对的质量跟踪意识,从厂内生产到具体应用,严格监督工作,建立质量保护机制。充分了解产品性能,根据产品特点,及时升级信息防御系统,将病毒控制在合理的内。技术制造应根据已知安全威胁,建立安全范围内的数据指标,再此基础上增加报警装置,对突发安全事故合理规避。
医疗器械应急方案范文2
一是任务中要表现当局的任务思绪,精确掌握食品安全的任务态势,对食品安全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存眷民生的角度来察看和看法。
二是要调查各本能机能部分的平安监管职责,经过食安委办公室的组织协调来整合各部分的法律资本。在任务中不详细代替,然则要准确调查和把握详细,使各本能机能部分的法律重点、法律优势愈加表现,补偿各法律部分在法律理论中表露出来的因本能机能穿插而构成的缺陷,促进法律任务的协谐和全体化。
三是要经过食安委办公室这个平台,完成信息、资本、治理资本的共享,为当局抓好食品安全任务起到顾问助手效果,使抓手功用愈加的表现。
四是经过宣传使人民群众调查食品安全任务的艰难性,进步自我维护认识,构成人人参加,人人存眷食品安全,疏通食品安全监视告发渠道,向全社会各本能机能部分的监视告发德律风,使制售假劣食物的恶败行为处于全社会的监视之下。
五是自动积极的协调各部分,构成监管合力。食物行业种类多,面广,治理由多个部分执行分段治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能够呈现问题,我们要尽量的补偿各司其职中存在的监管破绽,要表现组织协调功用和综合监管才能,要克制坚苦,谦虚进修,自动到各部分走访,调查食品安全监管动态,增强联络,积极沟通,不按期召开部分联席会,互通有无,共谋食安大计。树立互念头制,为下一步任务奠基根底。在做好规划,制订方案中当好主角,详细监管法律中当好副角,在经历推行、信息传递、效果总结中当好效劳员,构成监管合力。
六是树立和运转好食品安全协调机制,经过按期召开各部分联席会议的方法,剖析食品安全情势,落实监管办法,稳固协调关系。
七是树立食品安全应急反响机制。制订和树立严重食品安全变乱的应急方案,做到对严重食品安全变乱反响矫捷、协调有方、措置有力。
八是树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查机制,依照当局负总责的准则,凸起各部分分段治理和种类治理的责任,对因部分任务不作为或懒惰形成的食品安全变乱进行有用的责任追查。
九是树立食品安全信息按期准则,经过信息上报总汇,增强部分间的沟通,经过信息总汇,实时为当局供应精确、敏捷的食品安全信息,为指导准确决议计划供应效劳,并不时的在监管中完美准则、在综合监管中理论和查验准则的方法,来表现我们的综合监管本能机能。
医疗器械应急方案范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患有内科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情况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对患者治疗期间,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均需要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但试验组应该在实施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加以风险管理措施,在对两组患者护理一定时间之后,采取一定的标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风险管理的内容有很多,实验组必须做好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对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部分的风险管理内容。
1.2.1对于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医疗器械以及相关药品必须定期检查,保证医疗设备随时处于能够工作的状态以及急救药物都能够被应用。
1.2.2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及时的和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的避免双方产生冲突。对于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用药状况应该及时和和其患者进行通报,把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不良情况及时的告知家属。另外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患者,尽量少做或者不做某些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情,为患者积极的面对治疗创造条件。
1.2.3加强对内科护理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要想实现对内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就必须对内科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关的护理流程进行明确,并对其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内科护理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几率,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
1.2.4在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风险评估制度的落实。所谓的风险评估制度就是对患者在护理过程所存在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估,这个评估的进行要充分结合患者自身的条件,对于某些存在坠床或者跌伤风险的患者在护理时应该加以重点的关注。另外为了把相关风险降到最低,在患者入院后,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所存在的风险向患者进行宣讲,尽可能的让患者能够从自身减少护理风险所产生的可能性。在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完成之后,护理人员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的对患者采取相关的风险预防措施,加强对重点风险对象的关注程度,护理小组应该根据患者病况的不同制定出相关的应急措施,加强应急方案的制定,最大程度的保证在风险出现之后,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评价标准
对于患者的风险评估标准依据护理小组对于患者自身情况的考核情况为基础进行打分。不同级别的护理风险应该被打以不同的分数。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可以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种,前者主要包括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所导致患者产生的风险,像给药错误、输液反应等。后者主要包括由于患者以及家属的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风险,譬如摔伤、财务丢失等。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总共有8例,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摔伤,有2例患者出现财务丢失的情况,有1例患者出现给药事故,总的风险发生率为20%。实验组发生风险事件2例,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输液反应,有1例患者出现了摔伤,总的风险发生率为5%。
3讨论
医疗器械应急方案范文4
1总则
1.1目的和编制依据
1.2适用范围
1.3事件等级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机构
2.2办事处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及成员单位
2.3指挥部主要职责
2.4各工作组职责
3应急程序
3.1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程序
3.2临震应急的反应程序
3.3有感地震的应急反应程序
3.4地震谣传应急处置反应程序
4应急结束
4.1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
4.2临震应急
4.3有感地震和地震谣传事件
4.4震后总结
5后期处置
5.1社会救助
5.2善后处置
6地震应急重点保障与准备
6.1通讯联络保障
6.2应急救助资金及装备的准备
6.3避难场所的准备
7其他
7.1宣传教育
7.2培训
7.3奖惩
8附则
1总则
1.1目的和编制依据
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顺利进行,依据《青岛市四方区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一)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
(二)临震应急
(三)有感地震
(四)地震谣传
1.3事件等级
Ⅰ级(红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
Ⅱ级(橙色)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临震应急
Ⅲ级(黄色)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有感地震
Ⅳ级(蓝色)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地震谣传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机构
设立办事处抗震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在区委、区政府及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辖区地震灾害事件的应对工作。
2.2办事处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及成员单位
按照职责设立指挥部办公室、抢险救灾、社会交通治安、后勤保障、灾民疏散安置5个工作组,指挥部总指挥由办事处主任担任,副总指挥分别由4名副主任、办事处人武部部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办事处党工委办公室、办事处办公室、办事处人武部、四方公安分局海伦路派出所、瑞昌路派出所、驻辖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各1名。
2.3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负责向区委、区政府报告灾情及救灾应急方案和救灾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2、建议区政府确定和宣布应急或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并视震情建议区政府决定在灾区实行或解除特别管制措施;
3、统一指挥本辖区地震应急、抗震救灾工作,部署和监督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
4、指导抢险救灾,协调解决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掌握灾情、震情、险情及其发展趋势,请求区有关部门实施对口紧急支援;
5、统一把握震情、灾情报道口径;协调跨辖区抗震救灾工作和临震应急事项。
2.4各工作组职责
1、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办事处党政办公室(庆安路68号)。
分管指挥:办事处副主任张建波。
负责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震情、险情,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区地震局报告,传达、贯彻、落实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起草、整理指挥部的文件及文书档案;组织有关会议和接待工作;督查领导批示、交办和会议决定事项;宣传防震、避震知识,鼓励、动员群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重建家园,安排指挥部值班及处理地震信息咨询等事宜。
2、抢险救灾组
分管指挥:办事处副主任或办事处人武部部长姜耀坤。
负责灾区抢险救灾,组织灾区干部群众进行自救和互救;接收应急救援装备;统一指挥、调度驻辖区厂矿企事业等单位的医疗机构,迅速赶赴灾区抢救伤员,向灾区提供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
3、社会交通治安组
分管指挥:办事处副主任张荣杰。
负责维护社会治安、要害部门的警卫、消防灭火以及实施特别管制措施等;协助市区有关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交通运输设施及通信设施,保障交通及通信畅通。
4、后勤保障组
分管指挥:办事处副主任李忠亭。
负责抗震救灾所需各项物资的保障和专项资金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抗震救灾有关物资保障方案和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抗震救灾专项资金、物资的筹集、预算和支出管理办法;管理抗震救灾的捐赠事宜;管理使用物资、善款;负责指挥部办公室财务管理。
5、灾民疏散安置组
分管指挥:办事处副主任刘显生。
负责设置灾民疏散、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安置疏散灾民;接收、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提出紧急救灾物资种类、数量及需求援助捐款金额;负责灾害损失的统计和评估。
3应急程序
3.1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Ⅰ级红色)的应急反应程序
1、当我市发生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时,在获知震情信息的第一时间,总指挥、副总指挥应迅速到达办事处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抗震救灾工作,并立即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最晚不得超过30分钟;
2、立即启动办事处地震应急预案,指挥部办公室在最短时间内将地震发生的信息及震情概况上报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区地震局;
3、指挥部办公室负责:
(1)迅速了解汇总震情、灾情,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震情、灾情及已采取的抢险救灾措施,及时提出请求紧急支援的项目和内容;
(2)及时编制《震情灾情快报》,供各级各部门领导参阅并作为宣传部门报道依据;
(3)视震情提出向灾区实施紧急支援的有关事宜;
(4)依据市、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授权,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动员民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重建家园。
4、抢险救灾组负责
(1)迅速开展灾区抢险救灾,组织灾区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2)迅速组织、调集抢险救灾人员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协助区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3)统一指挥、调度驻辖区厂矿企事业等单位和部门的医疗机构,迅速赶赴灾区抢救伤员;向灾区提供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5、社会交通治安组负责
(1)组织民兵协助公安、交警维持社会治安,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社会治安,维护交通和社会秩序。
(2)协助市有关部门尽快恢复被毁坏的水、电、通信线路、道路、水库、码头、堤防等设施;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保障交通畅通,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3)协助市地震部门派出的现场工作队尽快抵达震中区开展地震现场监测预报、宏观考察、灾情调查评估等工作。
(4)加强对政府机关、金融单位、救济物资集散点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6、后勤保障组负责
(1)及时接收、安排、拨发抢险救灾的补助资金和灾区救济补助资金,保障抗震救灾所需各项物资和资金的管理。
(2)协助区有关部门及时调运粮食、食品(饮水)等相关物资,保证粮食、食品等物资供应;保证灾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尽快恢复商业经销活动。
7、灾民疏散安置组负责
(1)迅速安置疏散灾民于疏散、避难场所。
(2)协助区有关部门开展震灾损失调查与评估;对地震灾区的震中位置、震害损失等情况进行核实、报告,调配灾区房屋,供抗震救灾人员和灾民住用。
(3)协助区有关部门调配救灾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转移和安置灾民,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妥善处理死亡者的善后事宜,统计灾区伤亡人数及损失情况;及时为灾区发放救灾款。
3.2临震应急(Ⅱ级橙色)的反应程序
1、召开办事处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通报震情,研究、布置本辖区的防震工作;
2、成立和派出防震监督检查小组,赴临震预报区检查督促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协调处理有关事项;
3、遵照区政府指令采取临震应急期社会治安管制措施;
4、按照市政府发出的避震疏散公告,向预报区居民避震撤离指令;
5、协助区有关部门和驻区电力、通讯、港务等单位对预报区内城市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抗震防范或加固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6、协助公安部门加强预报区内社会治安管理,对党政机关、金融等重要部位加强防卫,组织社会和企业治保力量加强大型、重点企业(商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7、协助区有关部门在预报区内广泛宣传防震、避震知识,及时平息地震谣传、误传,维持社会安定;
8、协助区有关部门做好救灾前期准备工作。
3.3有感地震(Ⅲ级黄色)的应急反应程序
1、在获知震情信息的第一时间,总指挥、副总指挥应迅速到达办事处抗震救灾指挥部待命,并立即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最晚不得超过30分钟;
2、各组分管指挥立即通知本组成员单位,迅速到达办事处抗震救灾指挥部待命,最晚不得超过30分钟;
3、指挥部办公室应在最短时间内,将有感地震发生的信息及震情概况上报区政府和区地震局;
4、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授权,向社会地震信息,最大可能地稳定社会;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宣传有关地震、防震知识,及时发现和平息地震谣言。
3.4地震谣传应急(Ⅳ级蓝色)处置反应程序
发生地震谣传时,办事处应立即上报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区地震局,并会同区地震局迅速予以平息和澄清。
4应急结束
4.1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
当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指挥部须对救援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经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后,方可结束应急救援行动,并由指挥部办公室立即通知已被动员或调派的所有救援力量。
4.2临震应急
指挥部办公室须对应急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报告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领导后,由指挥部办公室宣布应急结束,并及时通知有关方面。
4.3有感地震和地震谣传事件
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区地震局,得到批准后及时通知有关方面。
4.4震后总结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指挥部办公室需将应急处置的总结及时上报区指挥部办公室和区地震局,并将有关资料备案。
5后期处置
5.1社会救助
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指挥部办公室应组织辖区各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抢救人员。
5.2善后处置
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事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失或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作其他处理。
6地震应急重点保障与准备
6.1通讯联络保障
由办事处武装部负责。接受市通信管理局统一调度,在地震应急时,按照权限和职责分工,优先保障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区地震现场指挥部之间的通信联络,同时保障与上级政府之间的通信联络。
6.2应急救助资金及装备的准备由办事处负责。
1、负责准备、接收抢险所需资金;
2、负责准备千斤顶、起重机械等救援器械;
3、负责准备橇棍、钻、锯、镐、锨及手电筒等救援照明器材;
4、负责准备、接收救灾帐篷、食品、衣被等物资;
5、协助区政府办公室准备地震应急救助运输车辆;
6、负责准备用于扑灭火灾的消防器材。
6.3避难场所的准备
疏散、避难场所应设置明显指示标志,本辖区疏散、避难场所位于:麦德龙青岛商场停车场,位置重庆南路116号。
7其他
7.1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地震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辖区公民防范意识,学习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
7.2培训
指挥部成员单位的公职人员应接受对突发地震灾害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增加公职人员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知识和能力。
7.3预案修订
指挥部办公室对本预案进行的修订须报经区地震局的审核批准。
7.4奖惩
在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任务的;
2、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或者抢救人员有功的;
3、及时排除险情,防止灾害扩大,成绩显著的;
4、对地震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5、因震情、灾情信息传递及时而减轻灾害损失的;
6、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违抗指挥部命令,拒不承担地震应急任务的;
2、阻挠指挥部紧急调用物资、人员或者占用场地的;
3、贪污、挪用、盗窃地震应急工作经费或者物资的;
4、在临震应急期或者震后应急期不坚守岗位,临阵脱逃或者的;
5、在临震应急期或者震后应急期哄抢国家、集体或者公民的财产的;
6、阻碍抗震救灾人员执行公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应急工作的;
8、有对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的。
医疗器械应急方案范文5
行唐县人民医院 河北省行唐县 050600
【摘 要】随着时展,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开始深化,根据我院入院治疗的患者资料来看,60% 以上的患者超过了60 岁,可见老年人自身抵抗力较年轻时相对低,各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在入院后,需要更专业更高质量的护理。本文首先解析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患病特点,接着总结目前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经验与研究针对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提出策略建议,分享护理体会,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贡献有价值的参考,力争为我国老年病护理工作的精进略尽绵力。
关键词 神经内科;老年病;护理体会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深化,各类老年病发病率逐年提高。根据2013-2014 年我院神经内科的老年病人资料显示,一些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及痴呆等老人成倍增长,这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压力。神经内科的疾病会导致老年病人失去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从生理、心理方面对病人施以护理照顾。对此医院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强化护理质量,提升专业素质,力争处理好传统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1 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特点
以我院2013-2014 年神经内科老年病人1500 例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91 例,女性590 例,平均年龄72 岁,其中脑部疾病患者有450 例,老年痴呆患者190 例,癫痫患者80 例,肢体瘫痪患者520 例,其它病患者260 例。样本中有高血压病症的患者有650 例,糖尿病患者400 例,余下患者表现出其它功能性病症。
1.1 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生理与心理状态差
神经内科的老年病患者因为身体疾病与心理压力导致各方面状态都比较差,通过临床护理经验可以总结几点突出表现,首先病人会因为不了解自身疾病产生极度焦虑,并且不时产生恐惧的感觉;其次部分患者因为肢体瘫痪导致大小便失禁,这些功能性障碍让老年患者非常悲哀,对治疗失去希望,导致态度消极;再次由于疾病需要长时间治疗,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与家人沟通少,会觉得孤独,这也导致老人安全感缺失,有时对护理人员产生抵触不配合的情绪。
1.2 病症发展缓慢不易被发现
大部分老年病人在发现疾病时已经处于很严重的状态,这是因为神经内科疾病是缓慢侵袭人体,且老人自身感觉不灵敏,反应时间过长,导致病情加重。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由于长时间患病,老年病患者在精神、性格上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格外注意,将症状与疾病发病症状作对比,以免错过治疗最佳时期。
1.3 多种病症共存护理难度大
老年病人通常不只患有一种疾病,患者普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的常见疾病,当一种病发病以后,会引发其他病症同时出现,这些潜在危机威胁患者安全,此类患者护理难度相对较大。
1.4 用药过多副作用多
神经内科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且服用时间较长,久而久之产生抗药性,身体指标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部分药物对于患者的肾脏是有损伤的,这需要护理人员格外注意患者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2 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护理工作本身存在问题,首先由于神经内科的患者很多有功能性障碍,部分无法与人沟通,当护理工作量大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遗漏、护理不及时的现象;其次由于护理工作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大部分时候护理人员更在意眼前重症患者,着意处理好眼前的工作,部分患者的潜在风险被忽略,为患者埋下安全隐患;再次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够,由于缺乏高度的自我要求,在发生医患纠纷时,常常存在处理不当、说话不讲分寸进而激怒患者的情况,为解决问题带来麻烦。
管理存在问题,首先部分护理人员对医疗环境管理不严格,出现医疗器械被污染等现象,这是工作不到位的体现;其次不重视相关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护士长、主任等对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够,导致护理人员产生松懈情绪;再次护理人员不足,有时工作紧张,同一个人长期值夜班精力下降,很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3 提升护理质量的策略建议
3.1 提供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针对目前神经内科状况,护理人员一定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结合相关临床特点,加强相关的管理,并定期制定护理培训计划,采用老带新的工作方式,帮助护理人员积累经验,加强业务能力。
3.2 做好环境管理
老年病患心理与生理都需要精心护理,这里最基本的要求是为患者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尽量保证安静、整洁,尽量做到精中有细,甚至要关注病人的衣服合身与否、鞋子合脚与否,对于腿脚不便的患者要提供扶手、借力工具,对于肢体瘫痪患者要保证呼救器就在手边。
3.3 防范各类安全隐患
首先由于护理工作压力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医院应为护理工作增加专人人员,并调整倒班制度,不断分担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对护理工作要采取考核制度,将患者反馈放到考核中,坚持培养鼓励护理人员提升职业道德、加强护理基础工作;再次加强健康教育,神经内科的老年人患者由于患病很多不能与护理人员做很好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的护士与患者、患者家属做好健康教育、教育宣传,力争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帮助患者做好康复准备。
3.4 准备应急方案
在护理工作中存在各类问题,需要我们针对患者特点建立应急预案,如针对长期卧床生褥疮、吸入性肺炎等都要有及时处理的准备,有条件的要做演练,保证护理人员人人都能熟练操作,充分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医疗器械应急方案范文6
关键词 日间手术 运行效果 医保 优化对策
日间手术即患者在一天24小时内完成由住院到出院及手术治疗的全过程[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间手术在西方国家开始得到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间手术模式在欧美国家得以迅猛发展。20多年来,日间手术量在欧美国家稳步增长,近期很多国家已占择期手术的60%以上,在丹麦、西班牙、瑞典等国家分别达到89%、87%和80%。
我国日间手术发展起步较晚,我国香港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日间手术.而内地则起步更晚,从2005年开始,天津、武汉、上海、成都等地医院陆续开展。虽然手术量还很少,但是上升势头明显。
日间手术具有很多优点,它缩短了病人等待手术的时间,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对儿科患者而言,避免了在不熟悉环境中过夜所存在的弊端,是一种颇受患者欢迎的手术方式。且改善了患者“住院难,手术等待时间长”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本文以长春市某三甲医院三种疾病的门诊手术与住院手术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日间手术运行模式的效果及对医疗费用支出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影响。从医保政策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长春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日间手术模式下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1761例为日间手术组,同期非日间手术收治(即住院治疗)的1512例患者为住院手术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1.2.1 基本实施情况 日间手术室地点选择在急诊科,增加急诊科手术室无菌术间、开放术间和相应的辅助房间,手术、麻醉设备及医疗器械的配备与中心手术室相同。增加日间手术病房。由科主任管理配备日间手术室及病房人员,设专职麻醉医师、专职手术医师、住院医师和专职手术室护士,其余事宜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协同负责。
1.2.2 日间手术程序 按照表1步骤,实施日间手术:
1.2.3 日间手术的管理 日间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得到直接的医疗照护相对住院治疗要少,要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贯穿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规范化保障体系必不可少。
为此医院建立了手术、医师、患者的准入制度,以及入院前、出复苏室、出院的评估,抢救、转住院、延长出院等应急方案,以及患者离院后随访制度。
同时,结合纳入日间手术病种的变异相对较小、患者基础疾病少的特点,将病种临床路径引入日间手术。入院评估及指导、术前准备、术中的麻醉用药、术中监护,术后的麻醉复苏、健康宣教、出院后的随访内容、出院后健康指导书等均规范化管理。既确保了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得以有效实施,又有效衔接了日间手术诊疗活动过程中门诊、手术、病房医生、评估预约、病房、随访护士的工作,实现了医疗活动的细分与整合。
1.3 统计指标
对手术患者的基本住院情况进行统计和核算,指标具体包括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费用支出组成(即患者自付费用和医保支出费用情况)等。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全部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P
2 结果
2.1 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统计
手术组的平均等待时间和住院日为3.13±0.72d和4.50±1.13d,日间手术组患者手术的平均等待时间和住院日为0.42±0.11d和1.21±0.17d,表明开展日间手术后平均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都能有显著下降(P
2.2 住院费用统计
从住院费用统计可以看出,住院手术组总费用高于日间手术组(P
3 讨论
3.1 日间手术模式开展的必要性和优势分析
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型医院,而老百姓到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到知名医院手术更是一床难求。日间手术缩短了住院时间,无疑是提高医院服务效率的一种选择。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天津、武汉的部分医院尝试了这种新的手术管理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日间手术可能成为中小择期手术的发展方向[2]。
近年来,随着医疗费用不断攀升,整个社会“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越发突出。目前,大多数地区职工医保是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其中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普通门诊费用。而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没有个人账户,在门诊治疗只能自费[3~5]。这部分患者如需手术,为寻求报销一般会选择住院治疗,加剧了大、中型医院普遍存在着患者“住院难,手术等待时间长”的问题。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手术的风险逐步降低,不住院在门诊就能高质量的完成手术成为可能。这样的手术方式既可以发挥门诊地治疗作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又有利于充分利用医院床位资源,完善现有医保管理制度。本文统计结果显示,住院手术组的平均等待时间和住院日为3.13±0.72d和4.50±1.13d,日间手术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日为0.42±0.11d和1.21±0.17d,证实了日间手术能有效缩短平均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
3.2 不同医保类型影响患者手术种类选择
本组统计数据显示,住院手术模式人均总支出为1210.2±593.1元,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患者人均总支出为921.1±371.3元,表明从总费用上来说,日间手术模式可降低总支出。但是,日间手术患者自费部分占比较高。非日间手术患者医保承担费用占总支出费用的79.70%,而日间手术模式患者医保承担费用仅为71.60%。其它文献研究与本研究结果类似[6,7]。对患者医保类型分析发现选择日间手术的多为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主要是省医保和市医保,而选择住院手术的多为新农合、外地转诊医保、居民医保患者。而新农合、居民医保、外地转诊医保患者没有个人账户,在门诊治疗需全额自费[8~10],为寻求报销,他们倾向于住院。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虽然目前日间手术可加快病床周转率,提升床位利用率节省更多医疗资源,但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为了降低个人负担,更多享受医保,宁愿选择住院治疗而非进行日间手术,这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是开展日间手术的障碍。
3.3 加强日间手术普及率的政策建议
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医院的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日趋明显,床位压力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为复杂的形势[5]。而成立日间手术病房,减少病人治疗费用,降低病人住院均次费用和住院天数,可以切实满足短期手术患者的医疗需求。面对当前医保参保人员不断增加的形势,如果在开展日间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能够将医保统筹报销与门诊日间手术相结合,在政策和宣传引导下,会有更多的医保患者主动选择在门诊日间病房进行手术[11~13]。因此,从政策角度来说,国家应当不断提升新农合、居民医保待遇,大力推进门诊统筹、城乡统筹、地级统筹,使得转诊医保、新农合、居民医保患者在门诊享受同样的报销。2011年度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指出:“在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应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因此,适当扩大门诊医保统筹的范围,针对一些医保患者短期手术,设立门诊日间手术病房,是符合我国医改要求和医保发展所需要的。并且,医保患者在日间病房手术享受医保统筹待遇,且日间病房的手术费低于住院手术费用,可以有效的节省医保基金,有利于医保资源的合理利用[14]。
为了更好的推广门诊手术治疗,医院应该严格筛选日间病房手术病种,将技术成熟,适合在门诊完成的择期手术列入日间手术的范围,保证医疗质量。同时,医院的医保管理部门应辅助日间病房,为医保患者开辟专门的日间手术接待窗口,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有效地发挥门诊日间手术的治疗作用,使得患者在门诊就医与住院享受同样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水平。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以及患者充分认知的环境中,日间手术必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安燚,王振军.日间手术的概念和基本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38-40.
[2] Gregory L B, Frances Chung , Barry A F, . Patient selection in ambulatory anesthesia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J] . Can J Anesth2004 51 8 : 768-781.
[3] Necek S. Anesthesiology and day surgery[J] . Fol ia Medica Cracoviensia,2001,42(4):111-121.
[4] 杜军,曲成业,林少宾.开展日间手术的有关问题[J].沈阳部队医药,2001,14(4):376-377.
[5] 陆志聪.日间手术在香港的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7):31.
[6] 林真珠.日间手术的探讨和发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7,16(4):148-151.
[7] 王兴鹏,朱新伟.日间手术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21.
[8] 邵新华,方朕,杨炯,等.关于开展日间手术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医院,2010,14(12):36-38.
[9] 余秀君,程永忠,陈小蓉等.日间病房诊疗模式的建立及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81-1882.
[10] 徐铭军.日间手术麻醉新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35-41.
[11] 肖玮,王天龙.日间手术特殊患者选择与快通道[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9):782-783.
[12] 刘倩,刘萍萍,苏世海.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发展的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41(10):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