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范文1

案例教学法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创,该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利用案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2]。

第一,从教学目的来说,传统教学重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其缺点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容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病。而案例教学重在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教学案例主要来自科研和生活实践,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代表性。通过案例的学习,能掌握隐藏在案例后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从教学材料和授课方式来说,传统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教科书,其典型授课方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而案例教学使用的教学材料是独特的教学案例,并且这些教学案例一般都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

第三,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教材熟悉、思路清晰、表达清楚,使学生掌握了教师的“真理”,责任就算尽到了。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可能比学生懂得多,但教师的角色并不是权威,应定位为案例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案例讨论的参与者。

第四,从学生的角色和责任来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和受支配地位。其角色是认真的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而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自主学习和研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有如下作用和意义:通过真实性的案例,能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矛盾,便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师生角色的转变,有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解决现实案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根据案例的需要,不断地收集、分析、学习和处理各种知识和信息,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学习和处理能力;在解决现实案例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体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唯一,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高度互补性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由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3]。该方法以问题为核心,其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将问题作为学习和整合新知识的起点,以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必要的知识;二是不单纯只为获得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强调问题的解决。其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一个个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学习。

PBL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极强的互补性。在案例教学中,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往往包含着多个疑难问题。换句话说,要解决一个代表现实课题的真实性案例,需要将其分解成许多个问题,通过每个问题的解决,最终解决整个案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每个问题背后所包含的知识,所有知识的集合则构成了案例背后隐藏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基于问题的教学”;而“基于问题的教学”中的“问题”,并不是随意设置的,需要以案例解决的路线为指引进行设置。

三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平台

我们以生物信息学为课程平台。生物信息学是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数据的一门学科[4]。它主要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服务,即管理好这些数据;二是从中发现新的规律,即利用好这些数据。它是生命科学领域里一门极为重要的工具课程,可整合和串联各门主干课程。

(二)具体实施

1分组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依据主要是每个学生能力的高低,将能力互补的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中,每组控制在4-5人左右。

2提出教学目标,布置真实性任务(案例)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并非随意拿来,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选择,精心设汁。其一,所选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其二,所选案例要生动,具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其三,所选案例要难易适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选择和设计出所有学生都可理解接受的案例。基于上述三点,我们选择了“某个新基因的发现与鉴定”这一真实性科研课题作为案例。

3以案例完成的步骤为主线,设置相应的问题集

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后要花一定时间仔细研读思考,对下列问题一定要成竹在胸:选用此案例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案例将可能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通过研读思考、翻阅教材和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出来,归纳成问题集,作为学生解决案例的线索和依据。按照这个原则,我们设置了以下11个问题,构成问题集:(1)生物数据库是如何架构的,对于互联网上常见的生物数据库,该如何识别与理解?(2)如何通过国际上的生物数据库检索系统,对数据库内的生物分子数据进行使用?(3)如何通过各种常见的双序列比对软件完成对生物分子的两两比对?(4)如何通过各种常见的多序列比对软件完成对生物分子的多重比对?(5)如何利用EST数据库获得基因重叠群?(6)如何完成新基因的拼接获得?(7)如何完成所得基因的理化性质分析?(8)如何完成所得基因的启动区域分析?(9)如何完成所得基因的CDS区域分析?(10)如何完成新基因的人工翻译?(11)如何完成所得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4定期讨论

定期安排学生集中讨论。每次讨论主要完成两方面工作:一是对问题解决和案例完成进展情况进行报告,二是对所遇到的难点进行互相交流。教师全程参与,对疑难点做出提示和建议。

5成果汇报

案例完成后,进行集中汇报。让学生对期间所做的工作、获得的结果进行汇报。

6教师评价、反馈

由指导教师对案例完成过程及结果进行点评,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学生的科研、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可进一步提高的方向。

7延伸阶段

鉴于生物信息学都是在临近毕业时进行教学,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将案例扩展成毕业设计,进行模块化分流教学。

(三)案例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习是一种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方式,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案例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的实施,大大转变了师生的角色和观念。使教师认识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性,逐渐从知识论转向主体论,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引导者和伙伴;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同时,真正落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他们以往个体式、接受式、知识学习导向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合作式、探究式、能力培养导向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十分良好,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2促进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究其根本,实际上都在强调学校应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在知识的不断更新中挺立潮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实施,我们确立了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性很强的案例与相匹配的问题集,把知识获取方式由灌输式变为探究式,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姝淳.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64-67.

[2]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6):91-92.

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范文2

 

一、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着力点

 

高校办学质量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关系密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5号),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见,高校的内涵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旨归。“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1]从实然的角度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乎高校形象和声誉,关乎外界认可度,深刻影响一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虽需系统合力,但主要仰赖高校课堂教学的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能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坚持宏观导向设计与微观践行相结合,在操作层面上不断寻求具体教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优化实为高校教师之致力面向。实现本科课程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提高,理应作为提升本科办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高校内涵建设的具体落实环节,成为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精力集中点和重要关注点。

 

二、公安院校法学理论课程的特殊性

 

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普通高校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就法学十六门核心课程而言,公安院校侧重于与公安业务密切联系的法学课程,包括刑法学、行政法学、刑诉法学等,不重视民商事法学课程。目前,一些公安院校将法理学、宪法学等法学理论课程置于点缀和配角的地位,表现出很大的选择性,有的院校仅在法理学、宪法学课程中选择其一,有的院校即使同时开设了这两门课程但学时却有大幅度的削减。考察公安院校法学理论课程的现状,其至少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特色教材。公安院校法学理论课程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专业教材,内容较多且抽象,缺少公安特色。以法理学课程为例,现有教科书基本包括法的本体论、法的关联论、法的价值论、法的历史发展、法的运行论等五大部分内容,涉及很多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对于初接触法的大一新生而言,枯燥性、陌生性不言而喻,又因其缺乏公安特色,学生难以感知到学习法理学对于未来执法的意义,从而学习兴趣不高。在教材缺少公安特色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公安业务知识,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授课教师化繁为简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学内容及其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上有不同的理解,这难以保证学生面向未来公安执法掌握必备的法理知识,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2)课时不充足。普通高校法学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基本上在60个左右,而在公安院校采用同样的教材其课时量甚至不足30学时,严重“缩水”的教学课时成为掣肘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有限的学时必然要求授课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区分讲授内容和自学部分,对教材体系进行再创造。有限的学时也严重制约着一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能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囿于缺乏充足的学时作保证而难以有效施展。

 

综上,公安院校法学理论课程囿于使用“普适性”的教材,教学内容冗繁但教学课时有限,在这一矛盾前提下,为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授课教师不应止于备教材、备教法,不应满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简单突破,还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做出系统规划和科学选择,尽可能为学生呈现相对完整的法学理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突破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全面养成的障碍。

 

三、公安法学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价值

 

(一)教学设计概念的厘定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当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2]32。教学设计意在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各要素,形成教学程序的优化组合,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教学设计虽然大体属于课堂教学之前的行为,但它不等于备教材、备教法等备课行为,也不同于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3]237。教学设计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在内的系统优化和整合,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超越了传统的专注教材教法等备课活动的范畴,它关注教学的统筹安排,不仅包括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而且包括教学环节的有序把握、多媒体的有效使用、教学策略的精致设计、教学语言的渲染等。从现有教学实践看,效果突出的教学必然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师尤其注重通过尽善尽美的教学设计保证教学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

 

(二)教学设计对公安法学理论课程教学的作用“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蓝图。”可见,有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有关技能的生成,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依托,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质量是公安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公安院校内涵建设的应有之义。公安法学理论课教学内容枯燥抽象,缺少公安特色,且设置的教学课时一般较少,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授课教师必须寻求一种具有系统性、艺术性、高层次性、高涵盖性的教学设计,而不能只是简单地备教材、备教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解决公安法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等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四、公安法学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公安法学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总策略

 

公安法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坚持如下的总策略:第一,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第二,应立足实际,面向公安执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使其保持长期主动学习的兴趣;第三,应依据系统科学理念优化配置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要素,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第四,应关注教学用语的专业性和凝练性,科学有效地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公安法学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

 

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反馈四个环节。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理论,教学目标可划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传统课程教学较为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达致。公安法学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教师尤其不能回避能力和情感目标,不能单纯地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旨归,不能简单地专注于教材内容的注释。本科公安法学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外化更是对学以致用能力及法治素养的彰显,只有培养的人才在执法办案实践中显现出娴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良好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公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被社会各界认可。故此,公安本科教育应更加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到公安法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其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必须注重知识运用能力和法治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未来执法中以坚定不移的法律精神和法治思维为指导,将法学知i只运用于个案之中。教师在通览、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恰当界定课程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尤其要注意技能和情感目标的设计。以法理学中“法的价值”内容为例,教学目标至少可以设计为:理解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机制,提高运用法的价值理论分析和解决个案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有关法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理念。

 

2.教学内容的设计

 

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过程。目前,公安法学理论课的一些教材逻辑性不强、理论性过高、内容体系不尽合理,甚至存在知识点重复或衔接不畅、用语艰涩难懂等问题,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必须在厘清教材内容脉络、理顺知识体系和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可以根据设计预期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次序,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内容的多寡、详略、引申或忽略等,做到详略和逻辑衔接得当。例如,可将“法的历史发展”部分的内容调整至“法的本体论”部分,这样既有利于解决学时不足的问题,又能兼顾公安院校的特色。

 

3.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节课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引人什么样的案例、事例,多媒体课件中是否插人音视频,等等,都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性思维精神。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所提出的问题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触动并促使其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一个精心引入的案例对问题的说明可能甚于教师数十分钟的理论讲述。为讲好一次课,教学用语的夸张与幽默、教学课件的简明性与视觉冲击力等都要经过认真谋划,反复推敲。

 

4.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的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是否科学合理,以便及时改进教学。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具体措施和形式很多,如课堂提问、课堂习题巩固、课堂案例分析讨论、疑难问题的必要延伸等,教师可结合教学时间、知识特性、教学目标等合理设计教学评价方式,并尽可能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保证反馈信息的全面性。自我评价也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一次课结束后,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自我感觉,及时修正、调整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使教学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范文3

关键词:阶段转变理论 健康教育 个体化饮食方案 血液透析 体质量增长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ranst 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 of change combined with individulized diet scheme on the hemodialysis patients

DAI Jing CHEN Youhua OU Yanli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ranst heoretical model(TMM) and stage of change combined with individulized diet scheme on the hemodialysis(HD) patients. Methods 66 cases of HD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asic feature matching between groups, with 3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dividualized diet scheme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TM based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diet schem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compliance behavior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lood phosphorus level and the increase of body mass growth situation before intervention,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compliance behavior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blood phosphoru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3 and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increase level of body mass growth situ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 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P<0.05). Conclusion TTM based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diet scheme could improve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HD patients, reduce the level of blood phosphorus, ef fectively control the rapid growth of body mass growth situa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ord:Transt 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 of change; Health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dietary programs; Hemodialysis; Body mass growth;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临床一般采取血液透析(HD)治疗,HD治疗周期较为漫长,患者长期治疗易产生悲观、沮丧等负面情绪[1],久而久之,患者遵医行为低下,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体质量增长速度过快的现象,对预后效果造成影响。个体化饮食护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饮食行为,使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满足机体所需要的营养[3]。而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TTM)的健康教育能针对不同阶段的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促进行为转变。目前个体化饮食方案、TTM健康教育广泛应用于临床[4],但两者结合是否能改善HD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学界少有研究。本研究探讨基于TTM的健康教育联合个体化饮食方案对HD患者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HD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需行HD治疗;HD治疗时间至少在3个月以上;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晰。排除条件:合并精神疾病;合并心、肝、肾严重疾病;丧失行动能力;沟通障碍;无法应用手机;合并恶性肿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5~85岁,平均58.96±5.24岁;透析时间5~60个月,平均42.35±5.63个月;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6~83岁,平均58.94±5.37岁;透析时间6~62个月,平均42.41±5.7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患者实施个体化饮食方案,首先由内科医师、护士与营养师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饮食指导方案,蛋白质摄入量1.0~1.2g/(kg·d),且摄入以含有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对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需增加至1.5 g/(kg·d),热量根据具体患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热量为138~147 kJ/(kg·d),其中碳水化合物约为35%为宜。指导患者适量进食谷类、水果、蔬菜等,食物之间的调配可根据患者年龄、病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另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饮食教育,指导患者饮食,嘱咐患者和家属记录饮食日志,指导小组对饮食方案进行核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适当调整饮食方案,纳入饮食指导档案,在透析期间采取口头教育、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帮助患者提高饮食管理能力,干预时长6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TTM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案如下:

(1)前意向阶段:向患者讲解HD治疗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宣教分为2个课时,每个课时时长40~60 min,第一课时主要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服药、并发症等相关内容,借助提出问题的形式帮助患者思考影响疾病诱发的危险因素。由科室主任医师在第二课时总结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告知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讲解既往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

(2)意向阶段:护士要促进患者意识转向行动,通过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全面了解自我管理的不足之处,分析未采取干预手段的原因,帮助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能够体会其对自身的益处。护士应辅助患者,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改变自身错误的行为。

(3)准备阶段:个性化干预计划由专人制定,同时强化患者的家庭支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得可行性护理计划更切实、具体,包括饮食干预、运动指导等,耐心解决患者的疑惑,鼓励家属多多关心、支持患者。组建病友微信群,相互鼓励,经验分享,明白自我管理对自身的益处。

(4)行动阶段: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如饮食需要确保合理膳食,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食盐每日不得超过6 g,多食瓜果蔬菜、鸡蛋、肉类;运动可选择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不劳累为宜,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家属需提醒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用药;每月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疾病控制理想的患者可分享经验,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5)维持阶段:做好医院支持、家庭支持;医院需要了解患者自我行为转变的情况,及时纠正患者问题;病友群举办定时打卡活动,鼓励患者每日在群内分享自身的计划,每月汇总打卡结果,对积极配合的患者奖励一些奖品;家属需严格监督患者计划的执行情况,强化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患者懈怠。干预时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干预6个月后,评价指标包括:

(1)遵医行为:遵医行为评价维度分别为低磷控制和口服磷结合剂。采用的评价量表为血磷控制遵医行为量表,该评价量表采取5级评分法,满分55分,分数与遵医行为呈正比。

(2)血磷水平:在透析当天清晨6:00,当患者处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进行电解质检查,观察患者血磷水平。

(3)体质量增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的体质量增长水平。

(4)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肌肉痉挛、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遵医行为、血磷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血磷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遵医行为、血磷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量增长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体质量增加相对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值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量增加相对值比较(kg)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终末期肾脏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为HD[5-6],该治疗方法能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有效延长生存时间。但单纯HD治疗疗程过于漫长[7],患者往往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长期以往,患者易对治疗失去信心[8],遵医嘱率大大降低,加之患者不当的饮食可能会使得血磷水平增加、体重增长过快等症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需要配合护理干预以提升疗效[9-10]。

个体化饮食方案可充分依据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及饮食口味制订合理、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11],该计划充分结合了患者的个体差异,能为患者提供治疗期间和康复期间的营养需求。在个体化饮食方案的基础上加入TTM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满足机体营养需求[12],也能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患者做到知行合一。TTM健康教育能分析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生活方面的需求,制订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有助于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配合个体化饮食方案能提高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控制血磷水平、避免体质量增加过快[13]。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的体质量增长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TTM健康教育能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情况[14],让患者逐步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如前意向阶段,患者并无管理意识[15],护士采取案例分享等方式唤醒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意向阶段的患者认识到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后续通过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帮助患者从意识转向行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来越强[16],遵医嘱行为也就越来越好。个性化饮食方案能确保患者三餐得到合理的搭配,饮食均衡,故血磷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能避免患者体质量增长过快。

综上所述,基于TTM的健康教育联合个体化饮食方案,能提高HD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血磷水平,有效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增长过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玉洁,余婷婷,关永娟,等.基于微信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钠控制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数字医学, 2019, 14(11):118-120.

[2]蔡明玉,龚文姜,李雪,等.行为转变理论模式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 2020, 19(5):22-26.

[3]景日泽,方海.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激励机制对医生行为影响的理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4):12-16.

[4]王焕利,李庆.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 26(5):629-633.

[5]陈汝满,安娜,徐明芝,等. 2017年海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结核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15):110-117.

[6]黄莉娟,段培蓓,张静,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指导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 2019, 18(3):181-184.

[7]秦燕,田喜慧,刘翠萍,等.协作化的健康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9,41(7):88-91.

[8]翟颖,张蕾,王昆.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9,19(2):33-36.

[9]祁庆,郭秀君,訾涔.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乙肝孕妇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9):17-21.

[10]袁梅.量化体育锻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转归的影响[J].中国康复, 2019, 34(6):29-32.

[11]李阿敏,赵云飞,周立恒,等.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低盐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及低盐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 21(4):80-82.

[12]罗建琼,陈丽,曾兴蓉.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边远山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17):1334-1338.

[13]王靖怡,王芳,邱爱平,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9,36(1):129-131.

[14]侍珍珍、唐景凤、庄静.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管理依从行为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20,17(32):175-178.

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 会计电算化 系统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35-02

提高会计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是适应时代要求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缓解高层次会计业务人员紧缺的关键所在。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如何通过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互动衔接,高效率地培养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高级会计人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会计电算化教学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技能实训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习者理论知识的普遍性提升,又要注重实践过程中个性化的创新。基于系统思维的案例教学,既是将个性化与普泛化协同共进的过程,又是基于系统思维的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新模式。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新认知――综合性与实践性

会计电算化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要求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能听得懂,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技能要记得住,并且在具体的实践操作时能够说得出,在日常工作的应用过程中要能用得上。只有用得上才是理论知识学到手的最终目标,而案例教学恰好能够体现这样的综合性,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高级目标,也是社会实践的前提和教学的终结。

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案例教学培育出既懂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又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满足电子商务环境支付结算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理论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能听懂、理解并记忆知识,是理论教学目标和评价教学成果的标准。但因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较单一,课程内容也欠合理,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被动的状态。

实践案例教学则是用具体实践事件提供的虚拟环境,通过案例将所描述的事件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作为实际工作中的某个角色进入特定的环境中,建立真实感受和探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亲自操练,提高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将来工作实践中能够应对环境变化,更新其知识结构,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会计电算化的复合型人才。

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角,作为教师应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为主动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还可让学生试着编写案例,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所以,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高级目标的手段。可以说,案例教学既是理论教学的继续,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具有实践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在错综复杂的会计事务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般理论教学课堂中很难达到真正的统一。所以,实践案例教学是会计电子化教学的必备环节,没有案例教学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视点――系统论和整体性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专业知识精,还要结合相关学科、相关知识,去理解、去分析、去应用本学科知识。同时又需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处理本学科各章节的关系,使本学科各章节内容能够相互关联、无缝衔接,使新旧知识点能够有机结合,成为本学科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为任课教师只有将系统论的观念用于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该会计知识,使学生从整体上认知企业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之间的关系,并将资金流与企业物流等综合起来,融会贯通,避免对知识掌握片段性、零散性和孤立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整体上认真考虑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会计电算化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承前启后,做好科学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整体设计。实践案例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教学的高级阶段。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从“小―中―大”或“零散―集中―综合”等三个层次上进行教学计划的选择和设计。

第一层次,任课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介绍新知识点时使用简单的小案例,比如在系统初始化时,仅建立会计科目。像这种小案例针对系统初始化这个新知识点来选择,也可以选择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事件,还可以是某个复杂案件中的某个小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根据本学科的重点知识,收集或设计大量这种小案例,每介绍一个新知识点,跟随一个或多个小案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性和理性、理论和实践同时训练。

第二层次,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小而散的知识,使用较大的案例使之统一应用。即所谓“中案例”,它可以是涉及到本学科某一章或者某几章内容,汇集了多个小知识点。这种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管理和运用本学科整体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系统的训练,防止学生处理问题的片面性。这时案例选择很重要,需要教师认真准备,收集并筛选。此时,就要求教师拥有涉及本学科知识体系的案例库,使之成为本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三层次,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学科知识,结合本学科内容,采用更为复杂的综合性的大案例。这类案例不仅要涉及本学科知识点,同时也涉及到相关学科的知识点。比如,企业ERP软件使用时,财务、业务、人力资源等部门需要相互协调,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财务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均需具备。这类案例,能够培养学生兼顾学科之间关系的高级能力,它不但需要教师本身具有与本学科相关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还需要教师协调好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关系,使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无缝衔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实践中系统管理和运用自己的现有知识。

三、教学方法创新的新行动――真实性与指向性

(一)案例选择的真实性与针对性

案例内容的选定是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具体的项目。

1.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结合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与关键问题,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依据慎重选择。案例选择得当,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自觉性。

2.案例的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为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某个会计业务知识点,教师采用假定的事件或被设计后“半真实”的事件,要求学生在模拟软件环境下进行实践,更有助于学生参与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但是,案例设计一定要和真实工作情况相接近,与学生熟悉的会计业务环境相吻合,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教师应该按照教学计划,完成科学的符合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规律的整体设计。

(二)案例教学的三部曲

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学生讨论或者学生亲自实践是课堂的重要部分。为使讨论和实践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教师对案例教学应做好充分准备。

1.教学案例内容的准备。对有关案例事实和隐藏在案例中的电子信息作深入的掌握并进行分析,根据案例过程、涉及的学科及各知识点,做好课前预习,并尽可能地结合实际工作进行预先判断和分析。特别注意应预先考虑到案例可能产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冲突和歧义,在软件使用中对前因后果的衔接与协调,并在学生讨论和实践中予以适当的引导并解决。

2.教学案例讨论的过程。由于学生对电算化知识体系理解程度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异,再加上案例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产生适用对业务事件的多种备选方案。对于学生这种积极思维的结果,任课教师应注意予以保护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协调业务,对关键问题进行识别与分析,抓住案例主要问题,兼顾其他,寻找最佳解决途径。

3.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学生讨论或实践结束后,针对案件本身所涉及的多种知识点以及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解决方案,教师应予以适当的点评。对于明显错误的解决方案应指出错误所在和原因,对于一时难以得出明确结论的问题,应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讨论研究。教师的点评应恰到好处,既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个人观点,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思维。课后撰写书面实践报告,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当然,教师还应合理分配案例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案例介绍时间、问题的最佳排序与提出时间、学生讨论以及教师总结与点评时间等。教师也要注意准备案例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室布置、多媒体手段应用等,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各方面得到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真正处于实践案例情景的教学之中。

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教师,应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处理好企业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与相关资料的衔接与共享。在企业这个大系统中,对会计部门进行准确定位。用系统论的观念构建解决具体问题的案例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高级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学军,论信息化环境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7(12)

2.赵英丽.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11)

3.贡峻.会计案例教学的理论、实践与建议[J].财政监督,2006(11)

4.竺晓平.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08(5)

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范文5

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核心价值,归纳了《传播学》课程案例教学实践在案例发掘主体、案例选取视野、案例选取领域、案例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传播学》课程;案例教学;改进对策

案例教学法是《传播学》课程最为基本也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从实践层面看,无论是对案例教学法本身的认识,还是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都还存在不少偏差。这些偏差不仅可能导致“案例”仅仅作为理论观点的例证,而且可能遮蔽案例教学在《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一、《传播学》课程案例教学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基本功能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为理论讲授提供经验证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友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有效教学”。若把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法”,[1]则大大缩小了案例教学的作用领域,也偏离了案例教学的核心价值。从这个角度看,目前《传播学》课程案例教学实践至少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案例发掘主体上,限于授课教师单一主体。任何一种理论观点,都可以轻易地找到经验证据的支持。对案例教学所承载的教学模式改革而言,发掘案例的过程甚至比案例本身更为重要。但在《传播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习惯“包揽”一切,根据自己的经验、立场选取甚或解读教学案例,学生少有机会参与到案例的挖掘、选择和讨论过程之中。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往往成为传播学理论的“佐料”,案例在激发学生联想记忆、促发学生反思理论生成语境等方面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缺乏学生参与的案例引介依然是偏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传授,容易压制案例教学潜在的互动讨论空间,也无助于革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次,在案例选取视野上,囿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经典传播案例。作为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基于实证主义方法取向和多元主义价值立场的美国经验学派及其相关的研究案例往往成为《传播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比如,罗杰斯有关艾奥瓦杂交玉米种的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伊里调查”、麦库姆斯和肖针对总统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做的调查等等,都是《传播学》课程教学广泛使用的教学案例。问题在于,一方面,由于方法论和学术立场的差异,传播学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流派,包括美国的经验学派、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加拿大媒介环境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法国符号学派等。唯有展示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经典案例,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还原传播学的知识谱系。另一方面,传播学进入中国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如何在消化吸收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同时积极探索传播学的“本土化”,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理论体系,是摆在学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再次,在案例选取领域上,偏于大众传播实践特别是传统媒体实践。根据传播规模的不同,社会传播可以划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五种类型。由于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往往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在各个版本的《传播学》教材中,有关大众传播的议题探讨始终处于显性地位,控制研究、媒介分析、内容分析、受众分析、效果研究等传播研究的五大领域很大程度上也是依据大众传播模式设定的。应该说,在《传播学》课程教学中,以大众传播实践为主选取教学案例无可厚非,但有三个问题亟待澄清:一是大众传播并不等同于新闻传播,选取案例时不能过多聚焦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二是不能回避大众传播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深刻变化,案例选择不应偏向理论内涵相对定型的传统媒体传播实践,而应注意借助新媒体实践案例讨论传播学理论的适用性;三是大众传播并不等同于社会传播,既然课程名称为《传播学》而非《大众传播学》,教学过程中的案例选择就不应过分偏向于大众传播实践而忽略其他社会传播实践。最后,在案例使用方式上,多为验证式释例。在《传播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至少有三个具体应用领域:一是理论导入,为带出理论知识作铺垫,如通过《国王的演讲》等影视剧台词引入有关“传播过程与模式”的探讨;二是验证理论,为理论观点提供证据支持,如以“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媒体报道风潮及其社会影响讨论传播效果的认知、心理与态度、行为三个层面;三是拓展理论,为反思和重构传播理论提供经验对象,如以微信朋友圈讨论群体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变化。

二、《传播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改进对策改进

案例教学的前提是纠正对案例教学的认知偏差,将案例教学从“举例说明”的思路框架中摆脱出来,突出强调其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服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能性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传播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误区,还应在建设路径、视域取向、内容取向、使用方式等方面予以改进。

(一)建设路径上,积极调动学生共同参与案例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性议题。在《传播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可供借鉴的学生参与路径至少有三条:一是发掘学生个体及其家庭生活经历中的传播经验,如组织学生访谈父辈的媒介使用经验,据此讨论媒介技术的历史变迁、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集体记忆”等传播学理论知识;二是组织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新近传播案例进行讨论;三是调动学生参与《传播学》的案例库建设,如组织学生自行寻找社会传播实践案例,并要求学生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解读。

(二)视域取向上,突出强调中国本土传播经验倡导学生在本土化语境中深入思考西方传播理论的适用性问题,引导学生将传播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议题结合起来,是《传播学》课程教学的重要面向。体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这种对传播学的“本土化”探索可以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在援引西方传播研究经典案例时,要有意识地还原研究案例及其理论建构的历史与社会情境,并将其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历史积淀、基本国情、传播制度相对照。例如,“议程设置”理论是基于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媒体报道与公众议程之间关联的考察提出的,但在本土语境下,政治议程和媒体议程的设定模式与美国并不相同,其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关联显然需要重新考察。另一方面,要在理论阐释和理论延伸环节,注重引入本土的研究案例和传播经验,如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的“黄羊川模式”及其学术探讨,[2]认知传播中的“面子观”,[3]等等。

(三)内容取向上,兼顾各类社会传播实践大众传播是《传播学》课程教学最为核心的讨论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大众传媒的传播实践理应是关键的案例来源。与此同时,案例的选择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关注新闻媒体以外的大众传播实践,兼顾杂志、电影、音乐等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实践;二是突出新媒体传播案例,借以反思大众传播模式在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受传者、互动机制、传播效果以及传播制度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深刻变化,比如网络圈子传播的“信蜂”现象、网络吐槽文化的兴盛等;三是关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等其他社会传播类型,兼顾选取面对面交流、QQ群、微信群、小广告、户外广告、海报、戏剧、公文等社会性媒介的传播实例。

(四)使用方式上,重视案例在“知识生产”方面的作用如前所述,尽管“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为理论知识提供经验依据,但如果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教学”,则会大大缩小案例教学的作用领域。从本质上说,“举例教学”是重复性的知识传授,而“案例教学”则包含“生产知识”和转变教学模式的意义指向。对传播学这一远未成熟的学科而言,借助案例的深度探讨正是深化传播学学理建构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信息传播格局急剧变迁的当代社会,传播现象纷繁复杂,可供观察和探讨的传播现象既包括国际传播、危机公关、广告传播等新闻媒体及新媒体的传播实践,也包括科技传播、教育传播、环境传播、健康传播等社会的媒介使用与文化生产,相关的传播与社会相互建构的鲜活实践正在成为反思、重构或生成传播学理论的重要契机。总的来说,对《传播学》课程案例教学而言,如何借由师生共同发掘、分析和讨论本土语境与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实例,破除教师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和“传统媒体”中心主义的教学倾向,增进学生在本土语境与新媒体环境中理解、应用和反思西方传播理论的能力,始终是值得深入探察的教学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44-45.

[2]王锡苓,李惠民,段京肃.互联网在西北农村的应用研究:以“黄羊川模式”为个案[J].新闻大学,2006(1):61-65.

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范文6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改进探索;

案例教学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文本,并运用相关的理论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及讨论,在不断融会贯通有关原理的同时,探讨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思想素质进一步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方面教会学生在分析、探讨案例的基础上,解决案例中具体的问题,同时获得启发。另一方面,教会学生用所学理论去解释说明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教师具有设计和激励的作用,教师可以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学习、实践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从多个层面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不断调整角度、变换思路、敢于突破,进而促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思政理论课内容涉及面较广,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讲深刻的理论,而不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则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一般来源于社会生活中,内容生动而逼真,很少有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贴近,这样就比较容易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由于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把案例中的情景置于课堂当中,学生需要凭借案例材料文本进行思考与讨论,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案例中一个当事人的身份,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老师必须要能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依靠个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案例分析的过程是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使得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

教师应用案例教学,必须要深思熟虑,充分把握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即从前期的材料收集、小组讨论到课堂上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等,关键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探讨,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深化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理论分析,同时还要阐述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总之,运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得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不当

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第一步无疑是选取案例,案例选择的准确性,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功。从相关资料来看,当前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对相关基本理论把握不够深刻,或是因为个人对教材内容没有理解透彻,导致教师所选取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甚至脱节,从而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思政理论课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部分教师因此在案例选择上一味注重其趣味性,甚至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而忽视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准确性和思想性。

(二)案例使用过多

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单纯的进行抽象理论与概念讲授固然效果不好,但所选取的案例数量应当服务教学效果,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实效性。根据笔者的调查,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渲染案例的效果,过多使用案例,同时缺少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刻分析,使得学生应接不暇,容易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听案例故事上,忽略了案例所隐藏的深刻道理,不能展开充分地讨论、交流,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案例内容和呈现形式较为单一呆板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忽视细心搜集和挑选案例工作,粘手就是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之类的案例。尽管这些案例很典型,也很具有说服力,但一直搬出这些案例,缺乏新意,会使得学生会产生重复、老套的感觉,效果恰好适得其反,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实际上,如果教师仔细下功夫寻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并不乏强烈时代气息的案例是如数家珍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对师生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提高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要取得好的实效就必须要对师生关系进行准确定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并不是否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要学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来看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如教师提前布置,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案例、预习上课的内容或上图书馆查找材料,课堂上要积极讨论、交流,踊跃发言。

(二)精选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案例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教学。教师所用的经典案例,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又要能起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作用。案例应当追求具有代表性,同时准确设计好教学的切入点及引导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把握和理解,达到掌握相关理论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提供具体生动、真实的现实案例,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在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能够不断加深其感性认识。一个有效的案例教学,寓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让听者能够置身于实践活动之中,激发参与意识,不断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教师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教学。

如教师在讲解社会公德内容,引导学生讨论重构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时,完全可以引用2012年出现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最美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有无数外表平常、职业普通、生活平凡的普通人,却因为意外遭遇的瞬间考验而陡然焕发出令人敬仰、威铭的耀眼光亮。他们让冷漠、自私的人看到了人性本善的光辉。

(三)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展示方式,受学生本身知识面限制较大,学生闻所未闻或过于熟悉的案例,常常会令其不感兴趣以致影响教学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案例,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多维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同时获得多种形象、直观的有效刺激,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和理解能力。同时,网络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资源,它能及时接受和传播涵盖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类信息,其超大的信息量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在网络环境下,受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不再只局限于指定的书本教材、教师知识的传授以及其他媒介的传输,他们直接可从网络上获得各类资料和信息,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信息量有限、内容单调的桎梏,弥补了其他媒介信息传输的缺陷。如教师在教学中讲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这一专题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中日争端”问题讨论“当代大学生如何理国”。这时教师可以播放国内许多大城市高校学生的爱国游行示威视频及我国的海监船、渔政船与战机舰艇巡视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讨论交流,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实践教学案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近年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既重视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验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性。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的创新设计研究,也可以强化教师的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水平低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案例取材于国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先进团体组织,它们在带动城市改革创新及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案例更加注重学生信仰、品格和心理的发展,教学内容是活生生的事实,教学形式是近距离的接触和亲身的感受,学生是积极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应该说,实践教学案例适用于各类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有利于引导、启发、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省情、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面临的各种困难,增强改革开放的信心。像《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种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要求教师应具备强大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及时关注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现实问题带入到理论学习之中。如教师在《概论》课中讲解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伟大成就时,可以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所在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也可以分组带领学生参观调研所在城市优秀企业、先进组织团体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教师要组织学生撰写考察报告、召开专题班会或演讲比赛,提升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把自我的成才发展规划升华为爱国责任和效国志向,进而自觉培养建国之才,落实效国之行。总之,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案例,用历史的变化、现实的成就、国际的比较进行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进一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

(五)积极探索现场案例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

现场案例教学这一创新模式是近年来部分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明的,其主要手段就是将案例中的主人公或者名人以特邀嘉宾的身份邀请进入课堂,并结合其自身的不一般经历以及感受,具体就某一教学主题进行阐述,亲身参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对提升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很大帮助。不难看出,现场案例教学这一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案例文本的独特性。与这些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现场案例教学不存在原先写好的文本,其案例文本来源于所邀请的到场嘉宾现场所做的阐述,这些“文本”案例具有实时性、直接性及当下性的特征,在效果上面表现出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性更明显。(2)案例情节的亲历性。由于是现场的特邀嘉宾与学生面对面地阐述其人生的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以及感受,表现出“第一手资料”的特点,也因此具有更大的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这样能够使得现场学生获得“在场”的切身感受,也因此发挥出很大的吸引力及感染力。(3)案例讨论的开放性。传统教学法的内容既定而有限,有时候难以详尽地将要表达的细节一律表现出来,由于背景信息限制导致案例讨论难以深入开展。现场案例教学能够克服这一问题,案例里面的主人公作为特邀嘉宾来到现场进行讲述,学生可以上课堂上及时就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与特邀嘉宾进行互动,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呈现出开放性特点。

案例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所推行的一种普遍教学方法,尽管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其传统的弊端亦不容忽视。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出更加有时效性的教学方法。以上所阐述的部分模式的创新,部分仅是经验之谈,或是在起步实践阶段,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