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优秀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识字教学的优秀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识字教学的优秀案例

识字教学的优秀案例范文1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北京顺义区天竺中心小学校成立于1949年,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一支由市、区、校骨干组成的精英教师团队。学校以“办现代化学校、培养现代化人才”为办学目标,确立了“三化育人”的办学思想:人本化育人、学习化育人和信息化育人。成立65年来,在办学目标与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学校、教师、学生内涵发展为龙头,实施“一体化推进”策略,即规范化建设、特色建设、数字校园建设一体化;人本化、学习化、信息化“三化”一体。聚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精品学校,实现教师自主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小学生。

在学校办学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我们实施了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策略,探索“信息化育人”的途径与模式,让信息技术走进教师,走进课堂,走进课程,走进学生,先后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小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资源促进自主学习》《数字校园背景下字源识字教学》等课题研究,成果分别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成果评比一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出版了成果专著。同时完善了信息化建设三大工程:一是建设了网络畅通的信息化平台;二是构建了校本课程资源体系;三是建设了一支观念新、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三大工程的有效实施使我校得以领跑区域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推动了学校自主、内涵、特色发展。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学校在规划数字校园时,对学校现有的数字环境和教育教学业务进行了充分调研。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学校紧紧围绕“三化育人”办学思想,以方便应用为根本,积极推动学校信息化教育的特色发展,为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教师治学修身、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与支持。

首先,确定以促进教师修身治学为核心诉求。即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从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备课、教师的教学研究等入手,进行数字校园的规划。其次,学校确定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等自主发展为重点。即给学生创造信息化环境,通过家园、学园、乐园,让学生在数字化应用环境中学习、娱乐和互动交流,从小就建立起信息化应用技能,为将来学习、就业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再次,构建现代化教育管理环境,提升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对教师、学生和社会的服务能力。

通过分析研究,学校数字校园以“教师研修乐园”和“学生成长乐园”为建设重点,突出整合、应用、发展的建设理念,发挥学校在汉字教学方面的特色,以课题为引领,将汉字教学成果以信息化方式呈现。让教师能使用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和展示,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书写能力。在教师、学生、管理三个应用主线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本阶段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需求,即整合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强校本研究、课题研究、校本培训,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用和整合,促进学校教学、学习、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为教学改革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实践。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针对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整合缺少实效、学生识字兴趣不浓、识字信息化资源缺乏等问题,我们依托数字校园,开展了《数字校园背景下字源识字教学》的课题研究。旨在依托学校数字校园,抓住汉字表意为中心、形义结合的本质特点,引领教师将学生生活经验、汉字知识与小学识字教学有机整合,开发识字平台和数字化识字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科学、高效识字。

研究目标如下:一是规划和建设学生网络识字学习平台、学生博客平台;规划和建设教师备课平台、睿课堂互动教学平台、教师资源平台。二是师生开发数字化识字资源。三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识字教学实践研究。我们依托高校资源,通过专业学习、同伴互助、外出考察、总结成果、实践验证等形式,从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水平、开发教师研究平台、开发字例课件资源、开发数字化校本课程、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字源识字教学模式五个阶段展开行动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1. 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字源识字教学的实施原则互动性原则: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机之间的互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注重对识字的立体构建。

自主性原则: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字源识字教学,学生是识字的主体,注重的是学生识字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科学性原则:通过数字平台和数字资源的开发,科学解读汉字,彰显其文化内涵,更注重识字方法的灵活性。

2. 创建了教师数字化研究平台

教师备课平台:教师备课平台是教师开展识字电子备课的支撑平台。

教师资源平台:优秀识字资源共享,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睿课堂互动平台: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教与学创新。

3. 创建了学生数字化识字平台

学生博客平台:学生将识字资源在博客内互相传递、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自主识字平台:以“乐”为导向,创设趣味、形象的情境,把抽象的识字变得具体、直观、形象,为学生上传各类学校原创识字资源,实现了学生自主识字。

4. 创建了网络环境下的字源识字课堂教学模式

依托教师数字化研究平台和学生数字化识字平台,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情趣、自主、高效的课堂识字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初始识字、再现识字、拓展识字三个阶段;通过识字课程平台,以引导学习、提供路径、合作探究、评价提升为序设计了实施流程的四个环节。

5. 研发了数字化汉字学习资源

研发了数字化“汉字字例”课件:将每一个汉字,从字形演变、字义阐释、由字及词、由词及句、由字及篇制作成flash课件,供学生自主学习。

开发了数字化《汉字天地》校本课程,进行汉字的巩固与拓展。

6. 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字源识字学习成果学生在博客和自主识字平台中识字;课前、课中、课后在网络上自主识字;出版了《我用彩笔画汉字》《汉字魅力展展展》两本数字化集子。

本项研究创新点在于,将数字化与识字教学有机整合,密切注意识字教学六个要素(教师、学生、识字、汉字文化、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实现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的全面整合,形成了网络环境下学习汉字的独特方式。

7. 促进了师生发展 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1)促进了教师发展。丰富了教师的语文学科素养,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表是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的数据统计。

(2)促进了学生发展。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识字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掌握了网络环境下科学学习汉字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用字能力。通过对一二年级字形、字音的对比调研统计,学生的识字效率明显提高。

(3)研究的社会影响。教师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案例、,并在市、区级获奖多篇,学校7名教师承担了市、区级识字教学研究课。识字校本课程平台建设还得到顺义区教委的支持,建成后全区使用。首都师范大学崔增亮教授将学校的识字教学研究成果作为案例,在北京市骨干教师研修班识字教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向全市推广。中国教育学会郭永福副会长认为,学校的识字校本研究走出了一条充分调动教师自主发展动力,推进其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研究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数字校园背景下的字源识字教学研究,数字化平台与资源的搭建是前提,师生实际应用是关键,科学、兴趣、高效识字是目的。

建设和应用数字校园的后续思考

在数字校园建设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有思考,有选择,有改编,有整合,有补充,更有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四种机制,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问题拉动机制:指教师带着问题去应用,以组为单位形成本组使用的建设意见,学校汇总建议,改进完善平台,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使用与教学反思。

模块滚动机制:随着各模块的运行,学校根据实际教育教学情况,采取模块滚动应用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互动机制:通过开展推门课、集体备课、学生展示活动等,教师学生互动交流,思维碰撞,提高数字校园应用的实效性。

项目推动机制:以课题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先后开展了《数字校园背景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字源识字教学的研究》的课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种机制的跟进,促进了教师主动学习、仔细研究、积极反思,在求实中一步步实践、探索。数字校园资源丰富,使用便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因此教师爱用,学生爱学。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建设,不断完善。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激发教师学生自觉自愿应用的意识。二是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应用。三是发挥数字校园优势,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效率。

例如,针对教师备课缺少实效性、教师兴趣不高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教师应用备课平台的活动。一是教师所教学科教案在平台上备课,并在常态教学中运用。二是开展了备课教案检查评比活动。三是开展了网络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四是开展了运用备课平台教学的课例展示活动。五是针对备课平台教学的使用召开了用前座谈会和用后总结会。几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再如,针对识字教学自主学习意识欠缺、信息化手段不足以及识字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我们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搭建识字课程平台,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识字教学的优秀案例范文2

一、引导教师开展自主性网上研修活动

为了保证教师顺利进行自主研修,学校坚持实行“两个结合”,即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和研修目标的统一性相结合,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研修管理的规范性相结合。学校通常把一个阶段的研修内容分解成几个相关的主题,开展主题式学习,进行专题式交流,引导教师结合本职工作自主研修,互相学习。如在新课程培训中,我们设计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如何反思”“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新课程教师角色和学生观”等课题,要求教师开展相应的学习和探讨。

1、开展“主题――研讨――互动”式网上学习活动

通过主题探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诊断、教学设计、网上说课评课、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提升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增强其理论素养,提高其教育教学技能。

2、开展视频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一种能够整合现场观察、录像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有效的研修工具,有利于教师视野的扩展及其创造性的激发。我们在信息网络资源库中,存储了大量的视频课例,这些课例成为教师集体备课、平时学习提高的重要参考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定格、回放视频案例的精彩片段,从而激发教师进行反思,增强他们理性思考的深度。

3、开展有助于团队学习的网上培训

我校的网上培训经历了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和基于网络的培训两大阶段。通过VOD视频点播、主题式论坛、互动式论坛、E―mail、在线交流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拓展了教师的交流空间。老师之间、学科组之间以互联网为基础,采取便捷灵活的交流方式,让大家共享学习资源,参与网上聊天和B B s论坛上的学习和研讨,为学习型学校建设和校本研修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

网上研修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点,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交互学习,受到了教师的欢迎。通过研修学习,教师对教育理论的接收和理解能力、对教育实践的感悟和反思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二、引领教师走进信息化的课题研究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使之统一服务于共同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校非常重视引领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近几年来,我校申报立项了两项国家级课题。它们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发展试验研究”和教育部教师奖励基金会的“实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研究――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

1、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

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抓住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着力探索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小学低中年级基于资源支持的、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以英语专题网站的开发和资源建设为基础,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内容广泛、表现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与各学习主题相关的拓展性学习资源,扩大英语信息输入量。通过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网络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听说环境,在完成教材内容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听读,扩大单词识记量和阅读量。

2、语文“三位一体”模式

语文的“三位一体”模式即

“充分识字,拓展阅读,提前读写”的教学模式。据研究,一个人要达到比较流利的阅读程度,能读懂杂志、书刊、报纸等文献资料,大约需要认识2500个汉字。这需要完成小学四、五年级的课程后才能达到。本课题的实施缩短了这一进程。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便运用网络资源大量识字,拓展阅读,提前读写。对于识字教学,我们实行了“充分识字,多认少写”的教学策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采用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采用了“有师指导”和“无师自通”两条途径。让学生充分识字,打破‘冼识字后读书”的做法,借助拼音,在大量的拓展阅读中实现“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多认少写”。按字的音、形、义逐步落实,识写分开,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对于阅读教学,我们把功夫放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认真读书的习惯上。在阅读教学中坚持整体性原则,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方式,利用教学网络资源库,拓展阅读。教学中力求多读少讲,以读带讲,以讲促读,把功夫放在教学生学会读书上,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写作,我们试行把写作提前到一年级期中后开始训练。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我们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是“模糊的整体”阶段,也就是学生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提前写作,开篇成文,只求完整;三、四年级的作文突出强化部分,分解训练,以弥补作文初期起点高、粗线条教学的不足,解决学生写作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欠缺、语言材料贫乏的问题,着重要求学生写好重点、精彩的段落,即“清晰的部分”阶段;五、六年级通过读写训练,教学生将课文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实践,这个时候要重视思路的开拓,内容的选择,认识的深化,并正确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提高写作水平,即“清晰的整体”阶段。

3、数学思维潜能开发的研究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校开设思维训练课,利用网上奥校组建数学奥林匹克教练组和数学奥林匹克学生低、中、高训练班。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非常规思维和求异思维,开发学生的解题潜能,开发学生智力。

4、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研究

综合实践研究主要是探究式学习的研究。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网络环境的资源下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等探究内容。

5、信息资源与课程整合模式研究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获得优质教学效果的基础。信息资源被引入课堂教学后,如果利用得好,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利用得不好,将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提高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

三、依托网络,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

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网上教师业务管理和评价体系,关注教师的生命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校建立了网上教师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教师职称评定、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学问题采集卡、学习评价表、学习团队智囊卡等。将教师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成长历程等信息加以整理,定期统计,作为学校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形成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网上评价方式,使评价工作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甄别对比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转变。网上教师管理系统已成为聘任教师、评定职称和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

识字教学的优秀案例范文3

小朋友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拥有一枝马良这样的神笔吗?有个小朋友也想拥有一枝这样的神笔,她还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小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假如教学语文案例模板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假如教学语文案例模板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一、欣赏动画,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马良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是有关马良神笔的。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笔干什么吗?

3、板书课题:《23、假如》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课文。《假如》优秀教学设计

3、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式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小组交流。

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

4、评议学生的写字。

假如教学语文案例模板二

(一)故事导入,激趣铺垫

小朋友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拥有一枝马良这样的神笔吗?有个小朋友也想拥有一枝这样的神笔,她还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小诗,愿意欣赏一下吗?诗歌的名字叫《假如》,就藏在108页,快去读读吧!

(故事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下面的教学给予铺垫。)

(二)自学探究,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正音输入

(1)读诗,读到你满意为止。

(2)谁能大方的读给大家听?看看谁是神耳朵,听的最专心。

(3)生互评、正音。

2、自学生字,交流方法

(1)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识字方法好极了,就把你的方法介绍给你们组的小朋友吧!

(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3)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多媒体课件辅助识字)

(学生已有一年的识字基础,因此,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于是,我鼓励学生自学生字,共同交流识字方法,并变换不同的方式认读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的接触处于一种常识尝新的状态。)

(三)合作学习,理解感悟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现在我想读一遍课文,可以吗?看看谁最先听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生汇报,初步理解课文大意。(教师的范读不仅正字正音,还让学生体会出课文的感情基调。)

2、默读课文,体会感知:请大家默读课文,看谁能找出假如女孩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她想画什么?

3、合作交流,理解感悟

(1)想知道她到底为谁、为什么画这些东西吗?那我建议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通、读好、读懂后,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并教教他们你是怎么读的?

(2)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多媒体课件辅助理解。

4、配乐品读欣赏

我们已经了解了文意,你觉得小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做个有爱心,关爱他人的人吗?(渗透关爱他人,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关爱大自然的教育)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真情,齐读一遍课文吧!(配乐)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朗读、理解、感悟课文大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感悟课文,以情定读,读出怜悯之心,读出关爱之情,读出一曲美德的赞歌!配乐品读欣赏是对课文的理解内化,是课文感情基调的升华。)

5、放飞想象

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敞开自己善良、博大、纯真的心扉,关爱万事万物的种子悄然种植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中!使课文得以内化,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的确,有那么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关爱,由此我想到了1998年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时期,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彼此关心,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又想起了我们全校师生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课件演示此情此景)

(这一环节,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使学生懂得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

2、小练笔

(这首诗重在朗读感悟,除了感受语言的美,更重要的是体会诗中的情感美,学完这首诗后的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这时,进行小练笔,他们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所有的人画一张充满微笑的脸,让每一个人都能快乐地生活这时的孩子,已经受到了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启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能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注重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注重人文关怀,试图熏陶学生向德才兼备的人发展,并且使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爱学、乐学。

假如教学语文案例模板三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现合作意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动画,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马良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是有关马良神笔的。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笔干什么吗?

3、板书课题:《23、假如》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式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小组交流。

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

4、评议学生的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读)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3、分组学习

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

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

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5、交流自学情况

6、感悟句子

A、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B、扩展说话:我要给——(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句子)

7、感情朗读课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

B、多种形式朗读。

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四、扩展活动

识字教学的优秀案例范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课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对话平台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识字教学的优秀案例范文5

和谐教师团队,为教学提供保障

教师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拥有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的骨干教师群体,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为此,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创新方式,强化帮促,努力打造和谐教师团队。

专业规划促成长 学校把教师成长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抢占教师队伍建设的制高点,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年度规划书》,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剖析,设定年度发展目标,制定具体成长措施,年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规划书”成为引导教师快速成长的行动纲领,使每位教师行动有方向,成长有动力。

“二进三出”提素质 “二进三出”即“请进来、走出去”“读进去、说出来、写出来”。“请进来”,即邀请专家、先进人物作专题讲座。“走出去”,即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由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听课及学科培训。学校先后组织120多人次去北京、上海、焦作、泰安、滨州、济南、寿光等地市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素质。“读进去”,即引导老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教师书吧》中的图书等,自觉阅读,认真摘录。“说出来”,即通过开设“教师论坛”,教师们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经验、心得、见闻。本校现有13位教师走上了讲坛,推广先进经验,激发了工作热情和干劲。“写出来”,即积极撰写博文,认真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教学论文、案例的评选活动,通过种种形式巩固所学,融会贯通,加快成长。

典型引领育骨干 按照“引进优秀的人、用好现在的人、留住关键的人、培养未来的人”的培养思路,加强领导,周密组织。一方面,加强结对帮扶,采取“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骨干教师点评―青年教师反思―修改教案―再上汇报课”的双向互动模式,互助互促,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坚持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在班主任、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都以青年骨干教师为对象,造就了一支作风正、业务精、懂管理、善研究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团队。

和谐管理,落实教学常规

几年来,学校以教师为本,注重和谐管理,减轻教师负担,优化教学常规,促进常规管理向精细化目标迈进。

变革备课,减负增效 为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学校尝试变革备课模式。学期初,各年级组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划分,每课定出一个主备人,先进行集体讨论,制定出备课的教学思路,然后由主备人完成教学设计,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实际,对这份设计进行修改,最后教研组集体会商,形成最终的精品设计。把这些精品设计汇集起来,编印成册,取名《赢在课堂》。目前已经完成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备课改革,减轻了教师们反复抄写的劳累,提高了教学效率,使老师们真正“赢在课堂”。

检查指导,跟进管理 常规资料的检查目的并不是仅仅得出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次检查后,都由分管校长分学科召开反馈会,及时和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找到不足。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常规资料展示活动,展示亮点,给老师们树榜样,传经验。

聚焦课堂,焕发生机 学校以创建“和谐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坚持“三课并举”,实现课堂改革的有序开展。一是关注常态课,把常态课看作是发现教学问题的着眼点,学校坚持推门听课制度,校级领导每年听课均在120节以上。二是关注教师的展示课,让展示课成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切入点,每当遇到公开课评选,分管校长都跟踪指导,与执教教师反复研究,打磨课例,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三是研究校本课,让校本课成为展现教研成果的聚焦点。语文方面,先后探讨了基于《方正习字》的写字指导课、基于《妙笔生花》的习作指导课,基于《字趣悦读》识字阅读课,基于《阅读习作直通车》的读写导学课以及新教育实验的晨诵课、读写绘指导课和童书阅读展示课等多种课型。数学方面,积极创建“智趣课堂”,用智慧唤醒课堂,让情趣回归课堂,把“写数学日记、画数学画、唱数学歌、玩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开数学主题班会”等活动纳入数学课堂。英语、美术、社会、科学等学科,也都基于学科特点着力研究新的校本课型,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课型流程,提高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作业设置,丰富多彩 依照年级、学科特点设定科学实用的作业,同样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教师们自行开发的作业精彩纷呈,如语文学科低年级的“读写绘”、中年级的“循环日记”、高年级的“亲子共读”等,数学学科的“数学日记”“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等实践作业,英语学科的“听读作业本”,社会学科的“成长手记”,科学学科的“观察记录”,综实的“活动乐园”等。各种特色的作业设计贴近孩子实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多元评价,保证质量 考试学科教学以目标导学材料为蓝本,评测自己所教学科的要点把握,抓实《配套练习》的课堂达标,用好教研室开发的“单元作业”;考查学科,制定专项评价方案,找好取样抽查,分析反馈,交流查验出来的问题,树立了学科之间无“小”字的思想,端正态度,认真教学。

和谐课程,构筑多元化的课程结构

课程多元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趋势。学校遵循“和谐、规范、整合、落实”四个原则,创新课程设置模式,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国家课程校本化 《新课标》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积淀,在积淀中成长,本校立足小学知识结构特点和学校实际,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深化课程开发,把“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四部分内容作为课程开发的重点。为增加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促进学生提早进行阅读,学校编写了识字校本教材《字趣・悦读》;为提高学生写字水平,学校开发了以“方正习字”为主题的写字系列用本,引导一至五年级学生持之以恒地练习;为提高学生阅读与习作水平,学校编写了三至五年级的《阅读习作直通车》和一至五年级以“妙笔生花”为主题的习作系列教材。一系列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好地落实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重要教学任务,夯实了语文教学的基础。

地方课程系列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针对地方课程门类众多、课时紧张的局面,学校加强了各科的课程整合,把环境教育与科学进行整合,把安全教育与品德生活进行整合,把文明礼仪教育与班会进行整合等。为保证课程开设质量,学校制订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整体实施方案,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特色周五活动课程常态化 学校对特色周五活动课程实行统一规划、全员参与、自主选课、全程管理的工作思路。将特色周五活动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当中,每周五下午安排两节活动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特色周五活动课程分为艺体类、学科类和实践类三大课程系列。其中,艺体类包括剪纸、葫芦丝、粘贴画、乒乓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版画、舞蹈等 10 个活动小组;学科类包括智趣数学、快乐识字、快乐习作等 25 个活动小组;实践类包括巧手制作、生活技能等 17个活动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课、自主选班,自主选择辅导教师,目前全校1700名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活动项目。学校每周对各活动小组的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检查记录,作为评价活动课程的重要依据。学年结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申请结业,经学业检测,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学生可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的小组进行学习。五年下来,本校学生可拿到3-4个结业证书,学会3-4门特长技能。

和谐教研,推动教学向高层次发展

教科研是教学的生命线、教育内涵发展的助推器,没有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成果支撑,教育教学就难以向高层次发展。为此,学校坚持以和谐的教研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实现了科研兴校、科研促教。

主题教研常抓不懈 在抓好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中富有共性、又难于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各教研组每周两节连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召开系列主题教研会。同时,把网络教研作为教研活动的有益补充,暑假期间周密部署“双对接研修”活动,组织教师观课、磨课、上课,提升了校本研修水平。

课题研究纵深发展 对课题实行三级管理:校级管理课题由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主持,并由副校长负责指导;教研组管理课题由教研组长负责,全组成员积极参与;个人小课题由教师自己或者结对子,开展“问题”型小课题实验研究,目前,学校教师100%参与课题研究,其中70%的老师分别参与了省、市、区三级课题研究。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校级小课题展示活动,总结、推广提炼出来的理论或经验。

和谐行动,落实新教育

通过教代会,确定了“启动六大行动,全面落实新教育”这一年度的发展主题,深入开展“晨诵午读暮省工作室、完美教室工作室、数码社区工作室、写字与习作工作室、智趣课堂工作室、特色周五工作室、少先队活动工作室”等七大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让热爱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 通过环境布置,整个校园和班级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建立阅读长廊,介绍名人读书方法,推荐百部儿童经典阅读书目。建立师生作品展示长廊,展示师生写作、绘画、书法作品。充实学校图书室,购买补充适合学生和老师阅读的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倡导学生以“图书银行”的形式每人捐两本图书,同学间相互交流,达到读百本图书之目的。

让晨诵、午读、暮省成为儿童的生活方式 清晨利用20分钟时间进行诵诗,开启一天的阅读生活。中午,利用2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读书的收获。例如:读书手抄报、读后感、演讲比赛等,学生每天学习结束后,能反思自己的生活,用日记、随笔等形式记录下来,倡导学生、家长、教师共写随笔,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让“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学校坚持“校长荐书”活动,校长定期把自己读过的经典文章汇集起来,分类整理,推荐给领导干部交流学习。教师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学校精心挑选教育、文学等精品书籍作为重点漂流书目,分别装在精致的图书漂流箱内赠给学校5个级部,漂流箱每两个月漂流一次。每位教师养成每天读书半小时的好习惯,自觉阅读教育著作或文学作品,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记录反思教师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每位教师都建立了个人教育博客,发表自己的文章。

和谐文化,打造精品校园

为把学校建成师生“成长的乐园、进步的学园、温馨的家园”,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力求点点做靓,处处做精,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和谐氛围。

校园文化系列化 学校发挥各楼层横贯东西的长廊优势,不同楼层规划了不同的主题,实现了校园文化的系列化。如,北楼的童话长廊、书香长廊、科技长廊,南楼的绘画长廊、剪纸长廊、书法长廊、手工制作长廊等。即使走在楼梯上,你也会发现“文化”的影子,学校通过征稿形式集思广益,制作了台阶标语,涵盖学习方法、习惯养成、卫生保洁、安全教育等主题,处处显示着学校的人文与和谐。

校园文化个性化 一是内容个性化。各班文化均有不同的主题,有的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有的以养成教育为主,有的以展现学生的才艺为主。二是设计个性化。为了展示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历程,每个班级都以不同的形象呈现班级特色,有的用50片孔雀羽毛组成美丽的图案,有的用50个小蝴蝶组成翩翩飞舞的造型,有的用50只小鸽子组成一只衔着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等,构思新颖、设计巧妙。三是版面个性化。每个班的文化版面各不相同,如“荷韵飘香”“童心飞扬”“诗情画意”等,这些精美的版面张贴着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展示中充分张扬自己的思维和想象。

校园文化的开放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打破一成不变的静止模式,让班级文化动起来。把校园文化向班级、年级、学校、家长开放,利用“班级文化开放周”组织学生参观交流,同学和同学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建立了“经典交换站”。通过课堂教学开放周、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参观校园文化,用体验来感受校园文化的内涵,让校园文化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和谐成果,催人奋进

近年来,学校一年一个发展主题,一步一个新台阶,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识字教学的优秀案例范文6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生;知识;积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02-01

和理科知识的“公式化”教学方式不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自身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有着较强的考验。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本文笔者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进行论述,旨在为提升语文的教学效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引导学生做好字词的积累

字词是构成语言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项目。只有引导学生做好了字词的积累,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一步的学习。进入中学以后,学生的常用字词积累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对于学生的识字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字词的积累,只有做好了这一工作,才能够促进其他学习的有效进行。

笔者认为,字词教学主要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首先是读音,只有掌握了读音才能够进行正确的运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使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读准确,以便能够正确的使用。其次是字义,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可能有很多种意思,如何进行恰当、准确的运用是对学生的一个大考验,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字义的学习。比如在教学憧憬(chōng jǐng)这两个字()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字的读音,之后根据字的结构,让学生认识到字词是由竖心旁和“童”、“景”构成的,则是与心情相关的,并且与人的想法、意念以及理想有关系,即“‘童’年的时候对于未来‘景’象的遐想,”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这样以来,学生就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记忆。

二、引导学生做好句子的积累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基本语言单位,同时对于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培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说话、写作的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名人名句就能够使语言显得更加出色、更具说明性以及说服力,对于自身观点的明确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句子的学习与积累,以便能够促进他们知识积累的有效进行。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分析、总结,让学生能够对于句子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观沧海》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互文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诗歌正文内容无关的句子:“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统领全诗的句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恰当的运用。

三、引导学生做好段落的积累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积累,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沉淀,文言文、现代文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优秀段落,读起来或让人内心澎湃,或让人潸然泪下,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结晶,需要学生牢固的掌握。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段落的积累,让他们能够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些教学技巧,比如可以让学生组织制作班级的语文知识学习专栏,遇到好的句子或者段落就可以摘抄下来让大家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读一些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途径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提升学习的效果。比如“春――是鲜花的笑脸,是泛着淡淡新绿的柳枝在舒展筋骨,是草儿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看世界;春――是天空中摇曳着的形形的风筝,是那手牵风筝线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的孩子”这段就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了春天的特色,展现了春天的魅力。

四、引导学生做好篇章的积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是“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对于学生的篇章知识的积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如何更好的实现这些教学要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心得交流”,让大家对于相同的内容说出各自不同的见解,或者对于相同的案例用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等等,通过学生的实践运用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兰海燕.重视初中语文学习中的积累.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