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管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管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医疗纠纷档案;管理;作用;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卫士、医疗事业的改制改革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则行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人们的法律维权意识逐步提高。医疗纠纷事件频发,从而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档案不仅能够促使医疗纠纷事件的顺利解决,还能为后人提高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和参考案例,减少工作的事物,减轻双发损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研究。
1 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的作用
1.1 有利于加强医院的管理工作和顺利的处理医疗纠纷事件 在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时,医院可以通过搜索相关医疗纠纷档案,全面的去了解、看待事件,清楚的把握事件中的重点,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与患者一方共同的协商,明白在事件中各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事件得到良好的圆满的解决,减少双方的损失。在医疗纠纷事件结束后,医院通过对档案的分析和管理,根据材料实事求是的分析原因,找到自身存在的失误与不足,完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适时地更新管理方法和机制,从而是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
1.2 警示和借鉴作用 在医疗纠纷事件中,很多原因是因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工作没有做到位造成的。对于医疗纠纷档案进行管理,等同于给了医务人员警示,深深地教育了他们,促使医务人员主动的对事件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前人的成功经验或者失败的原因,从而充实自己,提高素质,谨慎工作,减少甚至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对于再次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处理上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通过对医疗纠纷档案梳理,找到相似的事件,参考处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于正确处理好当下正在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有着重要的作用。
1.3 良好的教材 当下医疗纠纷问题已经收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的、更顺利的解决医疗纠纷事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入了此种问题的研究和学习探索中。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可以为这些人提供十分全面的、丰富的研究材料,每一起医疗纠纷事件都是一个鲜活的事例,使得研究和学习探索更加具体,探索出的内容更加具有实用价值。
2 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方法
医疗纠纷档案特点突出,专业性比较强,材料繁多,产生的周期长,在管理这些档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法。避免档案的缺失不全,事件叙述不清晰,给日后的应用带来不便。
2.1 要十分重视医疗纠纷档案的材料收集工作 医疗纠纷事件的材料收集工作是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本工作应从事件发生开始直到事件的全面解决,全方位、多层次的收集材料。因为每件医疗纠纷事件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相对复杂的事件不能及时的、快速得到解决处理而隔年处理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这就为材料收集提出了要求。要求工作人员随时保持收集工作,在收集的过程中要本着公开、公正、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保证档案材料的全面和完整。
2.2 及时分析归类,形成系统 在医疗纠纷材料收集工作结束后必须及时的进行归纳分析,按照每件事件的特点,及时的归类总结,让档案整齐化、系统化。将每一案例材料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整理好放在一起;将每一案例具体的分析归类,案例相似的档案放在一起。当然,所有的档案都要独立装袋并标出序号,有所记录,方便日后查找。对于档案的结案与否一定要标示清楚,如:2013年内科李某,已经结案(或者未结案)。将正在办理的时间档案单独的放在临时地点,结案后按规则归类存放。
3 总 结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温饱问题早已经得到的解决,正在向着全面小康目标奋斗,法治社会的建设工作如火如荼,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现代人的维权意识也就不断的提高。而医院中工作的失误,服务不到位,让患者一方感到不满意,从而导致了医疗事件纠纷发生。如何妥善处理这些事件,被人们所关注,这样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就被重视起来。完整的医疗纠纷档案既能提供事件解决方法,又能做为学习材料为学习研究这提供参考,是解决纠纷事件、促进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为医院和患者双方减少损失、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邵银华.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04).
[2] 姜秋英,何晓虹.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1998(04).
医疗管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策略;效果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医疗行业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势态发展。在医院建设发展以及日常管理中,医疗资源是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等等。很多医院正是由于医疗资源的管理方式欠缺妥当,导致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医疗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是医院发展和管理中不懈努力的目标。医学统计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的一种新型医疗资源管理方法。鉴于此,本文就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的策略和效果进行简单的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所有医疗资源相关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配置、患者情况、床位数设置等等。
1.2数据处理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
2结果
2.1人力资源配置通过统计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的医生、护士人员情况,并与床位计算比例,最后与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床位和医生比例发现我院计算所得的数据偏低[2]。由于我院还担任有临床教学任务,在人力资源职务分配上面,一些医务人员不仅要负责临床诊治,还要进行教学工作,这就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因此人力资源欠缺是首要问题,需要扩大医务人员队伍;另外是在科室分配方面欠缺妥当,一些科室的患者多、疾病复发,而一些科室的患者少、疾病简单,在人力资源分配上面有点一概而论,使得一些资历深、技术水平高的医师无法充分的发挥其技术,而在患者多、疾病复发的科室又欠缺资历深、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医师。经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在神经内科的医师偏多,尤其是资历深的医师;而一些新成立的科室则欠缺资历深的医师。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各科室合理安排医师情况最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2.2床位管理我院在近几年均进行了床位扩大,但是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且增长的速率超过了床位增长率。因为床位依然不够,时常出现床位紧张的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了按照标准情况欠缺的床位数量并进行了补充;另一方面是科室的床位分配不合理,一些科室的床位比较充足,一部分科室床位比较欠缺[3],通过统计学分析出了床位合理分配数量,最终对各科室的床位分配进行了调整。
2.3患者情况根据统计学的计算结果显示我院在患者的来源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下乡、义诊等活动的时间安排、医务人员数量、活动范围等方面欠缺妥当。根据统计结果我院对下乡和义诊活动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在住院患者分布少的地区开展义务扶贫、义诊等活动,并结合着患者的情况和医院的条件开设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指导患者了解健康知识,免费为患者发放部分药品等等,以此解决了部分患者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就医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形象以及我院的知名度。
3讨论
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医疗资源配置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床位数量不够、医护人员不足等等,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匀等等,通过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后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由此说明,医学统计方法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改善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提高医疗资源管理和分配的有效性,因此医院在日常工作开展和管理中应充分的运用这一管理技术,以此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医院和社会的效果,促进医院乃至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邓洁,张世庆,王永清.从医学统计学角度评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9,04:20-24.
医疗管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医疗设备 购置 财务操作 报废 管理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为公立医院,医疗设备也属国有资产,由于体制问题,使医疗设备管理出现许多问题,制约离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就有关问题做简要的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加以探讨。
一、医疗设备管理的特殊性
医疗设备是医院的主要物资设备,是医院开展各项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在医院,医疗在其资产中占有很大份额。据统计,一般医院的医疗设备约占医院固定资产的1/2, 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占医院日常收入的2/3,也就是说,它是医院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固定资产,也是最能体现效能的资产。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使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应用于医疗设备,为医务人员的诊疗提供可靠的、准确的、精密的医疗数据和手段,同时也使患者再无痛苦或少痛苦的状态下得到治疗,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欢迎。因此,它在设备调研论证、实施购置、宣传咨询、培训等方面有更多的考虑,做到医疗设备与其他固定资产、经营宗旨、市场定位、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患者群体等的有效结合,达到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效用。
二、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医疗设备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医疗设备购置的盲目性
受医院等级评审等外界因素影响攀比仪器的先进性,购买设备时,人有我有的心理作祟,盲目攀比,对其作用,过程和结果认识不清,导致设备购置的盲目性。现阶段不少医院的决策者考虑不周,忽略医疗市场变化,不顾设备是否饱和适用,只是一味强调其先进性,功能的多样性,过于重视硬件配置,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购置盲目。
2.医疗设备购置的随意性
设备购置的随意性是有些单位临床科室可以自作主张确定所购设备的规模、型号及价格,整个购置过程没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或参与,这样极易被厂家所左右。
(二)缺乏完善的论证过程
1.没有一个明确的机构来实施论证,对设备的购买过程实施全程监督
设备购置是由使用科室、部门提出申请,说明仪器的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理性等,再由设备科进行论证审核。在实际生活中,设备购置论证往往只是一种形式,有的只是领导班子开个会研究一下就行了。即使重视设备购置论证的单位,也大多注意设备所实现的功能及价格,至于是否有质量保证,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其他必须审核的内容并没有列入论证的范围。
2.供需矛盾突出,经费不足,导致论证过程不透明
医院 的拨款逐年减少,目前,大多数的医院都以自创医院收入作为经费来源,因而设备经费相对科室需求而言远远不够,一大型综合医院为例,每年需安排2000―3000万以上的设备经费,但由于大型综合医院大都开展40- -50个科室,因此,即使平均分配,每个科室只能安排50―80万的经费,这些经费对部分小科室来说基本能满足需求,而对部分大科室来说相当杯水车薪,连购买大型设备的零头都不够。 因此经费的分配就难以做到公平合理。其次,部分科室领导凭借个人魅力获得经费,容易使决策者做出轻率地决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使部分急需引进设备的科室可能分不到经费。
(三)财务操作不规范
1.总账与明细账不符,财务科的专用设备固定资产总账与设备科明细账不符
在财务入账方面:财务入账手续以发票为准,这样,凡涉及赠送设备,无法取得结算票据,财务不做入账手续;委托器械公司进口的设备,由于个别器械公司的账务的混乱,影响了财务入账手续,在款已付清几年的情况 尚未入账。导致总账明细账不符。
2.明细账与分户账不符,财务科明细账与设备科明细账不符
明细账中不同的设备置于同一明细账下,品名严重失真,查对困难;在仓库管理的信息传递方面:设备科在科室之间的调拨,未做退库及领用手续;有的设备已经报废,但未做财务报废手续,造成财产虚盈、虚亏。
3.明细账与实物账不符
账本上有的设备,可是却找不到或没有记载去向,原因是设备损坏维修、赠送、丢失均未作记录,造成账实不符。近几年,很多医院都在搞基建,扩大床位,改善就诊环境,不可避免搬迁这个过程,设备的丢失、损坏特别多,财产损失很大。
(四)不经主管部门批准,随意调出
转让出售报废的,固定资产所得收益不上交财务。职工国有资产意识淡漠,随意处置报废固定资产,自行处置收益。
三、改善医疗设备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思路
(一)加强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设置专门机构-设备管理委员会
形成集体研究、公开招标、民主决策的工作制度。委员会由院长、业务院长、外聘专家组成。院长、业务院长、外聘专家主要负责采购计划的审批、采购与供应过程中的监督控制。设备科长主要负责进行市场价格调研,实施采购,保管设备。财务科长的主要职责是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实施统供统管的全过程。这种专门的机构设置能有效的集中医学专家、工程专家和财务专家的意见,提高论证的科学性,并能增强谈判能力,使购置行为公开化,使价格透明化,有利于扼制回扣现象的出现,同时最大限度的克服购置的盲目性,从机制上遏制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医院。
2.实施论证报告制度
首先科室做出书面申请,由设备科做出预算,然后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做可行性分析。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购买的实用性。医疗设备首先应注意技术上的先进性,也要注意先进技术对客观条件的适应性与可行性。医院要根据医学技术全面发展、重点提高求精,从实际出发,分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分批分期地更新设备,在基本设备配备齐全的基础上,应考虑引进高精尖设备。另外,如果国产设备质量性能已符合要求,应首先考虑装备国产仪器,这样即可节省资金,有可为仪器维修带来方便。
(2)购买设备的适用性与效用性。选择设备以满足医、教、研的需要为准,再先进的设备不具备合理性、适用性也是不可取的,在考虑适用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设备的使用效用。使用率应优先购买,使用率低的不购买或通过借用、协作共用的方法解决。
(3)购买设备的维修性。即设备的可维修性、易修性,维修性影响设备的维护和修理的工作量和费用。一般来说,维修性能好的仪器多是结构简单,零部件组合合理,互换性强等。
(4)购买设备的配套性。使用设备必须配套,仪器装备要结构紧凑,操作灵活,否则性能不能发挥,造成浪费。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资产管理
医院由于过去没有使用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资产管理大都是手工操作,人工清理,工作量大,流程复杂,容易出错。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财务软件的成熟及广泛应用,使资产管理的效率也大大提高。现在大多数医院都以实现财务电算化,充分利用计算机优势,及时对账,分析原因,确保账实相符。
(三)加强报废资产的管理
1.完善、设置管理报废设备的岗位
既要管实物,也要登记报废设备的明细账,并办理报废设备的转让、出售手续。真正做到设备一经批准报废就纳入集中入库,统一出售,有偿转让或交财政罚没中心的管理程序。
2.建立健全处理报废设备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建立奖惩制度
需要报废的设备,实行层层把关制度,制定万元以下至万元以上报废单,填单后,维修人员根据使用科室意见,对设备进行检修,符合报废条件的给予报废。但使用科室要填写报废的详细原因,由科主任签字,经鉴定属实,由设备科长及主管院长签字后可报废。报废的设备,都要建立明细账进行登记管理,要由设备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进行妥善保管和维修,以确保报废设备的完整性和剩余功能的延续性,使报废设备的转让、出售得以顺利进行。
3.确保国有资产价值的完整性
有偿转让、出售报废设备所得收入,必须上缴财务部门,以弥补报废设备的损失,确保国有资产价值的完整性。
(四)增强人员素质,设备与人同步配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现代化技术设备也日益增加,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互相渗透必须要有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重任。在医院设备引进的同时,充分重视对临床人员、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修订完善,各种相关的规定、规范、要求在不断的修订完善,要求专业人员不断加强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学习,通过进修学习,参加讲座,交流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这也是等级评审三甲医院人员培训里的重要一条。
四、小结
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关系到医院的正规化建设,关系到医院提高医疗水平及患者的诊治效果,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有效的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完善固定资产记账、核算、真实反映和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慧玲 陈斌斌.论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持久性.中国医学装备,2010(10)
[2]孙玉安.浅谈医疗设备的采购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06)
医疗管理方法范文4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整治违规医疗广告、违规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违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清理违规设置审批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使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一)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非法医疗广告、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非法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行为,依法取缔无证行医,严惩非法行医违法犯罪活动,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二)加大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违法违规行为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四)建立完善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长效监督机制和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工作重点
(一)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重点打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打击农村集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内无行医资格的游医、假医。
(二)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及超范围行医的违法行为。
(三)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重点查处医疗机构将科室或房屋出租、承包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打着医疗机构的幌子利用欺诈手段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
(四)严肃查处非法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的行为。重点查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地下性病诊所”和未经审批擅自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
(五)严肃查处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重点查处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
(六)严肃查处非法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行为。重点查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未经审批擅自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
(七)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
(八)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监督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广告监测及查处情况。
(九)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违规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活动的行为。
(十)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要以确保血液安全和献血者(供浆者)身体健康为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采供血机构的执业行为和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行为,加大对采供血机构献血者(供浆者)管理情况、偏远地区医疗机构血液来源等进行核查,严肃查处冒名顶替、超采频采等违法行为,坚决杜绝医疗机构自采自供血液行为。
三、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2009年6月20日至7月1日)为动员部署阶段。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本辖区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第二阶段(2009年7月1日至9月10日)为组织实施阶段。按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认真组织落实专项行动工作,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非法医疗广告、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非法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行为,坚决取缔无证行医。
(三)第三阶段(2009年9月10日至9月20日)为总结上报阶段。
对专项行动进行认真总结,建立和完善对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长效监管机制,并按要求上报工作总结。
四、工作要求
按照《2009年云南省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辖区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早部署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推进和深化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将依法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非法医疗广告、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非法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行为,作为关心群众、优化医疗执业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责,严格监督管理。
(二)继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严格执法,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严肃查办案件是确保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要高度重视,把查办案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切实提高依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继续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并以投诉举报和违法医疗广告为线索,主动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非法医疗广告、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非法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行为,特别是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性质恶劣的重大案件要挂牌督办。重点抓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和医疗机构非法行医行为两类案件的查处。对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保证做到案件调查清楚、依法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到位。要注重运用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查找制度、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三)加大督查和稽查力度,落实责任,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非法医疗广告、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非法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行为的工作责任,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专项行动,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要将工作重心向农村、向城乡结合部、向城市社区延伸,实现监督重心下移。对未履行职责,疏于、怠于监管,当地医疗服务市场混乱的,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行政部门监管不力的责任。
(四)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标本兼治,巩固专项行动成果。
在加大打击力度,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的同时,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积极探索从源头上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途径和办法,针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医疗服务市场违法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强化监管措施。把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与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和规范审批行为紧密结合起来,把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治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等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审批管理与监督的衔接机制,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完善监管措施,切实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日常监管,逐步实现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五)加强宣传教育,扩大声势,保持高压严打的舆论氛围。
重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和安全就医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及时向社会公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审批、注册信息,便于群众查询和监督;定期公示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对取缔无证行医黑诊所、查处非法行医典型案件、吊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证书等情况进行公开曝光,并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加强社会监督。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对医疗机构负责人、有关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培训,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规范执业行为。
医疗管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医疗档案;管理;合法权益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实施了全新的医疗诉讼措施,在患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举证责任倒置”,而医院的档案管理,正是举证责任倒置的重要依据。因此,医疗单位应该对档案管理给与高度的重视,尽量减少医疗的纠纷,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一、医疗机构切实加强对医疗的档案管理
医疗档案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能够公平的处理医疗纠纷事件的重要依据。因此,各个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关的医疗档案,确保医疗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完整有效。
1.建立健全医疗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医疗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医疗单位的患者档案与病例,对患者一切资料进行详细的手机,各个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定行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断的对这些制度给与补充与修正。
2.医疗档案管理中档案的书写要做到规范。所谓的医疗档案管理,是指在病人就医的过程中,医院对病人接受医院的检查、政治、护理、病情、医治?情况或者是出院、转院的相关记录。因此,档案管理是由病人与医护人员共同签署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文本。医疗档案是举证的重要的证据,书写必须是规范的完整的,否则在医疗纠纷中就会产生举证不力的情况,医患纠纷很难得到公正的处理。
3.医疗档案管理的归还时限要被严格管理。当病人在医院结束自己的治疗之后,就会办理相应的出院的手续,这个时候医院的档案管理部分需要将病人的全部的资料收集全,并且在限定的时间内将其归档。不仅仅档案管理部门要给与高度的重视,病人的主治医生极其相应的护理人员对此也要负责,将自己医治过程中病人接受的诊断、治疗、检查极其护理都做到细致的记录,并且纳入到档案管理中。医生不要以自己工作放慢为借口,对病人的档案管理与医治记录忽视,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医生也记不住哪些病人的具体的医治的过程,在发生一些医患纠纷的时候,医生没有证据,即使在自身没有出现医疗事故的情况下,也很难得到公正的处理。
4.改善医疗档案管理的存放条件。在当前大多数医院的医疗档案管理中,医疗档案大多是放在病案室保管,医院中缺乏专门的医疗档案管理的系统,医疗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与部门。从医患纠纷的角度将,医疗档案是一种法律性的证据或者是文件,如果医疗档案管理没有合理的保管,就是法律证据的缺失。因此,改善资料档案管理的条件刻不容缓,不能只在口头上给与重视,还要真正的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为病人、为自己保留一份证据。因此,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档案室来管理,在档案室内,配备加温器、消毒柜等设施,防止在管理中,文件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发霉的情况。
5.医疗档案管理要做到保护患者隐私。相关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曾经指出,患者对其的疾病极其诊治的情况具有知情权,医疗部门对患者要知无不言,有告知的义务。患者对其疾病情况的信息要有所了解。在一般的救治过程中,病人的档案资料一般有两种类型,分为主观资料与客观资料。在客观资料的记录中,一般是患者的疾病特征、患病症状、体制特征以及检查结果等等,或者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或者实施特殊的医治过程的时候,病人直系亲属签署的同意文件等等。主观的资料是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观察,对治疗过程的分析等。病人的档案管理是病人的隐私,只有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公之于众,也只有病人自己或者病人的委托人才能够取得资料。因此,这些资料需要复印,一式两份,分别留给医院存档与病患自己留下,以免在出现医疗纠纷的时候,出现指责彼此伪造文件的情况。在病人出院之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将相关的档案与资料呈现在主治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眼前,在双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有专门的人员打印出两份,医院由专门的人员保管,嘱托病人妥善保管,切实维护医院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总的来说,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医护人员通过档案管理维护自身的权利,保护好档案,更有利于对患者的利益进行维护,医护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有效的发挥自身的责任,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将档案等同于自己的生命,提升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6.对医疗纠纷的事件也要存档,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以史为鉴、察往知今是档案保存的意义所在。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这反映了人们群众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也有利于促进医护人员爱岗敬业、尊重患者的生命。因此,在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将医疗纠纷的档案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在这部分的档案管理中,要详细的记录医疗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原因及其最终是如何解决的,因此医疗纠纷的档案管理也具有警示作用与借鉴意义。在这部分的档案管理中,具体可以体现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医疗纠纷的具体情况及其医患双方的具体情况;二是医疗机构对医患纠纷时间的调查及其是否有明确的举证等;三是法律部分对实践是如何处理的;四是最终的结果及其给与人们经验。
总之,医疗档案管理是对举证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因此,在医疗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真正的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就医的环境、服务态度都有更高的要求,医疗部门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解决好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作者单位:吉林省临江市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医疗管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医疗机构 成本费用控制 经济管理
随着我国在经济方面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的改革也正在不断的深入,医疗卫生的事业在市场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这就迫使我国的医疗机构在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的控制方面要不断的进行革新。虽然现在大部分的医疗机构都已经进行了医疗改革,但是现在的医院运营的成本却也在不断的提高,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跟不上医疗改革的脚步了,医疗机构入不敷出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多。
1、我国医疗机构在成本费用与经济管理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1、成本信息不全
近几年来,多数的医院在进行成本的核算时,因为成本信息的不全导致了成本核算的不完全,被称为不完全成本核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不规范的支出产生,造成了间接的成本,因此在对数据进行采集时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因此导致了信息的不完全。同时在对成本进行核算的时候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有效的核算标准,因此就导致了大量的成本信息缺失。
1.2、成本费用的控制没有达到标准
对于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来说,大多数的医疗机构都是属于国有的,这些医疗机构或者是因为历史方面的原因,或者是因为体制方面的原因,又或者是因为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使得成本费用和经济管理控制在推广的过程中遭受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同时在推行成本费用和经济管理控制时所节省下来的成本与医疗机构管理者的利益不相关联,因此管理者在这方面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这些原因都使得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1.3、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和目标不匹配
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在医疗机构中推行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比较滞后,与其想要达到的目标不匹配。就好比用一头牛驮两头牛才能驮动的货物,牛驮不动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样的道理,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比较滞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又相对的较高,所以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就会产生一种惰性的心理。同时一些医疗机构在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时,在针对内部行政和后勤方面不能合理有效的进行分摊,同时也不能对各种分摊方式做到相互协调的地步。还有一些医疗机构在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时,很难选出一种既具有准确性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摊方法。
1.4、医疗机构中财务和经管部门之间的问题
医疗机构在进行成本费用控制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由财务和经济管理部门来完成的,虽然这两个部分完成着同样的工作,但是这两个部门却处在一个分崩离析的状态,因此医疗机构在推行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的时候会遇到种种的问题。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的就是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也就是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收支,但是对于医疗费用之外的收支费用经济管理部门却得不到准确的信息。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的则是年度预算,但是在进行年度预算时,没能针对其他的部门的现有情况逐个的进行分析,因此经常会出现预算失误的情况。
2、加强我国医疗机构成本费用和经济管理控制的方法
2.1、强化我国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意识
经济管理观念是经济管理措施得以施展的基础,也是加强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该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大全局的、高质量的观念,在关注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要重点注意医疗机构的效率、效益和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以此来全面的改变医疗机构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对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进行提高。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起成本效益的观念,从而改变医疗机构入不敷出的情况,使其拥有自己的经济规律。
2.2、将医疗机构的各个部门进行整合,使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达到一体化的效果
想要使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得到加强,首先就应该让其成为一个整体,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地步,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对财务的管理、财务的预算、预算检测、评估以及经济的预算和控制进行整合,使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想要做到一体化,各个部门都应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合作关系,使各个部门的功能得到协调和互补。
2.3、完善医疗机构成本费用控制的制度
完善成本费用的控制制度,规范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规范核算的单位,要按照考核科室、临床科室以及医疗技术科室把核算的单位具体化,同时设立一些兼职的核算工作人员,并且明确每一个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从而指定一套完善的、可行的、可靠的核算体系。其次是规范成本费用核算的项目以及分摊方法,这是医疗机构成本费用控制得到强化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对收入的项目和分配的比例进行核算,核算必须要规范,这是医疗机构成本费用控制得到加强的基础,在整个核算的工作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还是整个核算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4、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方案
目前多数的医疗机构还是采用部分成本费用的核算方式,这种核算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医疗机构在针对成本进行核算时,应该将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成本都算入在内。如果想要规范医疗机构的成本费用核算和管理,首先要做的是归集各个科室的成本费用。医疗机构的成本费用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成本费用,一种是间接成本费用。医疗机构各个科室的费用十分的繁琐,一般都是一些人员的支出费用、公务费用、社会保障的费用、设备修理的费用、卫生材料的费用以及其他一些材料的费用等等。其次是有效的管理各个科室的全成本核算,有效的管理具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以科为一个单位进行管理;第二、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在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时要确保成本费用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第三、经管部门在对各个科室的效益进行分配时一定要做到协调、互补;第四、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其主要的职责是针对医疗机构的内部进行审计和监督,对于现行的财务制度起到一个修正和评价的作用,发现日常出现的问题并且有效的进行改进,使得会计的工作规范化,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3、总结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在经济管理和成本费用核算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医疗机构成本信息的不全、医疗机构成本费用控制达不到标准、成本费用和经济管理在实行的方法和目标不匹配以及经管部分和财务部位的分离,都是导致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不准确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树立起新的经济管理观念,对成本控制的方法进行不断的革新,实现经济管理的一体化,使全成本的核算方案得到确定等等。
参考文献:
[1]臧芝红;廉爽.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径[J].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朱慧娟.高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和效率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3.09.
[3]陈继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成本控制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