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范文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总的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较好,城市的教学条件也比农村先进许多。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存在下列问题:
1.农村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教育资源有很大差距,阻碍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第一,农村小学教师的水平相对较低。多数教师长期在农村执教,教学环境较为艰苦、生活条件较差,学生家长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激情。第二,农村小学的教师数量较少。自2001年我国实行农村小学撤点并校以来,教师资源整合的效果并不显著,许多代课教师被辞退,反而使得教师资源更加紧张。第三,农村的教育环境较差,师资待遇较低,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执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失衡,专业化程度较低。
2.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教育乏力
所谓“童蒙养正”,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教育乏力,加上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的学习、卫生、品德等习惯缺难于得到有力的矫正和固化。除此之外,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使得校本课程改革困难重重。再者,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资源缺乏,学生参加素质拓展培训的机会很少,学生自我发展的场所局限在学校。
3.课程建设负担较重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农村小学既要进行课程的改革又要进行学校自身建设,导致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负担较大,专业课教师快发,经常出现由其他专业老师代课的现象,使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改革措施
1.突出“国学”文化特色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强调校本课程的多样性。比如学校可以尝试开展了“国学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师生共同学习孔、孟等先贤大家的传世经典、《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启蒙读物,练习孝道美德礼仪操、行“周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主要内容,也作为语文教育的补充、还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提升、学校良性发展。
2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国学文化
在农村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开展“国学进校园”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小学教育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应以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选择,选择可以启蒙小学生心灵的读物。除此之外,还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弟子规》这本书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这些事情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典籍,以获得有益的学问。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时,将国学文化引入到课程中,并将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融入进去,使得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学生也更容易掌握和接受。
3.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校本课程改革时,应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匹配。在国学文化的选择时也应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校本改革的真正意义,也才能发挥国学文化的价值。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有限,在进行国学文化选择时应避免生僻难懂的内容,选择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内容,使得学生在掌握国学文化的同时,学会为为人处世道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范文2
1 发展农村校本教材的意义
1.1 校本教材可以通过就地取材、自给自足的自主研究,直接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乃至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支撑和质量保证。
1.2 通过校本教材的实施,可以弥补现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不足,更有利于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1.3 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创新发展。校本教材的使用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在研究实践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体育、文化、艺术等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发展。更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所遵循的原则
2.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中必须以科学的思想、理论来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2 因地制宜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切合区域、学校、教师实际,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以及特点,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适切性。
2.3 主体性原则: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坚持以校为本的思想,突出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突出教师和学生在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2.4 发展性原则:通过实验研究,提升学生素质,发展能力,培养特长,促进学生发展;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研的核心价值。
3 校本教材实施的策略
3.1 我们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机构,特别是广大的一线教师,要正视这个问题,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境。比如,人教版十一册教材“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材安排的是先明确圆周长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量出圆的周长、直径,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再告诉学生所得的这个比值就是圆周率。显然,教材的意图是想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我们知道,发现圆周率,是我们先人在经历了大量研究、试验的基础上,经过细心测量、计算和甄别才提炼出来的,不可能可以像学生现在这样很容易地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仿真数学家的探究,我在教学中,开始不急于让学生直接去寻找圆周长与其直径的关系,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的教学情境。具体的过程是,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几张直径不等的硬纸圆片,要求学生精心测量出这些圆中的相关数据,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运算,然后让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转变以往的教材观,不把教材当不可逾越的“圣经”,而要以教材为依托,精心研究教材,敢于改变教材中的一些不适合自己教学情况的例子和顺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中去思考,创造,领会知识,培养能力。
3.2 从实践出发,为地方建设服务。农村的学生,生活闭塞,眼界狭窄,除了书本知识,生活中涉及的社会经验不是很丰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缺乏生活阅历和从事社会生产的经验。我们的校本课程要是能根据地方社会的实际需要,开发出一些适合地方特色的特色课程,编写一些有地方特点的教材,学生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历练生活阅历,丰富生活经验,充实生活知识,将是培养地方人才的善举。农特产方面,白城油葵、“大鹦哥”绿豆、通榆中国草原红牛肉、“马世”牌甘草茶、“向海”牌小米等;旅游资源有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片至今保护完好、亚洲最大的蒙古黄榆林、有位于发牧场境内的郁洋淀苇海观光区郁洋淀苇海观光区、榆瞻榆古榆、包拉温都杏树林包拉温都杏树林包拉温都杏树林、同发风车观光区、二郎庙景区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用资源,倘能编写出有关这些物产资源方面的栽培、市场知识性的教材,有目的有规划地引导学生学习、调查、研究,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商品意识,增强学生的市场感受能力。
3.3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反映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当然是现代课程的基本(下转第16页)
(上接第17页)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范文3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促进新课改有序开展。
为了更好的启动和推进新课改进程,学校要成立“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副校长、教导处、科研室人员以及一线教师组成。教导处负责课程实施的行政管理,负责课程计划的制定、措施落实、人员编排、资料保管、组织安排并进行教研等活动。科研室结合农村小学实际负责制定校本培训计划,组织各教研室成员学习、研讨有关课改的理论和经验,客观控制课改的实施,并负责开展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校本研究工作,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学校还应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验小组》,以对新课改实施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保证这项工作在农村小学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
(二)严格执行课程设置,保障新课改顺利进行。
在课程设置上,农村学校要结合师资和学生情况,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循序渐进的认识课改。严格执行新课程教学计划,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加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发展个性,形成特色。
1.“严”字当头,落实课程计划 。
落实省颁课程计划,要严格把好“三关”:一是不折不扣地按省颁课程计划排课,并认真审查、上墙、存档。二是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把执行课程计划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三是加强活动类课程管理。学校开设 “英语、田径、书法、美工、舞蹈”等兴趣小组,班班设立“读书角”、“英语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特”字为先,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体现学校的传统与特色。能否开发好校本课程,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资源能否充分利用,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校本课程承载着新课改的意蕴,从实践中来,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由于广大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而且使校本课程富有地方特色,最大限度地体现校本课程的教育性、可读性、“校本”性和实效性。
3.“实”字穿线,狠抓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为更好的接受新的挑战,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除创造机会让教师们多接触,多学习外,要结合教学常规管理深入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合理运用现有资源及手段,向40分钟要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互听互评、沙龙式研讨,对教学中的疑惑和问题逐一进行解决,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启动“岗位培训工程”,为新课改实施做好准备 。
教师素质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既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又是设计者、开发者。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理念转变、课程素养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成败。因此,要对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更新教师的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在观念、行为等多方面做好参与和实施新课程的准备。
1.加大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针对农村教师年龄偏大的自然状况,学校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展开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每个学期都安排课程改革相关培训,做到平均每月一次。培训内容重点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新教材教法的掌握和运用等。
2.压担锻炼,把好青年教师培训关。
要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岗位培训工程的重点来抓,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锻炼、进取的机会。通过“导师带教、集体研讨、压担锻炼、评先创优”四结合培训模式,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导师带教。请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每学期初有计划的开展“青蓝拜师”活动,签订师徒结对合同,师徒互相听课每周不少于1节,每次听课后要写好听课笔记和评课意见。使新老教师双向互动、优势互补、整体提高。
压担锻炼。把青年教师推上教学工作的重要岗位,让他们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参与教研教改活动,通过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要求青年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三年吃透教材,五年把关成才,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评先创优。对青年教师外出教育教学活动给予优先、各项锻炼机会优先、业务培训、进修优先。并分别举行W科练兵、教学比武等多种形式的师训工作,让青年教师的才华得以彰显,才能得以提升,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让青年教师更快发展。
3.岗位练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展示新课程改革教学成果,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应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制定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教师人人制定成长计划,进行自我剖析、撰写成长体会,并制定长期训练计划、短期训练安排,积极采取措施、周密部署,全面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
(四)借助教科研,为新课程改革导航。
1.在教学方式上,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每上一堂课,要求学生先自学,把自学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在上课之前反馈到教师,而且有时机的抽取个别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听一听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想怎样上,教师再创造性地上,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教学手段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完成,学生能观察的让学生观察,学生能表述的让学生表述,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思考,学生能动手的让学生动手。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范文4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校本教程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37-01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心和核心,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当前,农村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在美术教学中以地方自然资源为依据,与中考接轨,为中考服务,选择校本课程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以地方自然资源为依据,选择美术校本课程内容
在以地方资源为依据的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他们的内心情感,在愉快且充满想象的艺术教学中,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美,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美,实现个性优化和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当地(通渭县李店乡)的自然资源,开设了柳编美术课程。具体的方法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由组长将任务一一分配给每位学生,从选料到确定造型,再到动手制作,组长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遇到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点评。同学们的柳编工艺品有果盘、花篮等,形态各异,争艳斗奇,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李店中学地处苦水河边,利用这一特点,结合美术课本上的综合实践课――“策划一次出游活动”,进行沙雕练习。课前,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写出策划书,绘出旅游路线图,绘制旅游标志、旗帜。同学们热情高涨,在河滩上大胆塑造了很多形象,有动物、人物、卡通形象……另外,同学们还在河边捡到各种形态的鹅卵石,回来后经过艺术归类,根据造型和花纹同神话故事相结合,大胆想象,巧妙构思,所做的作业栩栩如生,在学校艺术展出活动中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扬,并搬上县、市两级电视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带上水粉、水彩等工具和速写本,去画日出、山川河流、春耕秋收,这都是让学生高兴的事情。学生们满怀激情地画出了一幅又一幅自己心中的画卷,看着这些画,我激动不已。这些校本教程用地方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同时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与中考接轨,为中考服务,选择美术校本教材内容
新课程设计摆脱了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某一学科的教学,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文学、舞蹈、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活泼、内容丰富,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2007年语文中考试题中出现了关于标志的内容,很多考生对此茫然不解,不知道从何做起。因此,我想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接轨,为中考服务。例如,将标志、石膏几何形体的素描、色彩搭配等方面选为教材内容。对此,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标志练习。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搜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各种标志,课堂上我将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标志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并教他们如何去设计、讨论、掌握设计标志的方法。学生们为学校的春季运动会、篮球赛、书画展出、家长会、法制报告会等设计了会标,为学校设计了校标,这些活动,收到了意不到的效果。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写生训练,学生们对几何体有了立体的概念,并能随手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立体图形,对数学课中几何问题的分析、解决有了很大的帮助。通过色彩搭配一课的练习,学生们了解了黄色和绿色相调和后会形成草绿色,红色和蓝色相调和后会形成紫罗兰色,红色和黄色相调和后会形成橘黄色,这对数学中概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既能学到与自身生活有关且有用的知识,又能增加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结束语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满足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不能满足的那部分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该课程,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掌握、参与社会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与处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养成了合作、分享、乐于探究、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人文素养和生活品味。
参考文献:
[1]侯廉贵.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与乡土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范文5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自己的开发。由此,各种综合的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在不同地域及不同学校开始呈现出积极上升的趋势。许多学者、专家对小学美术教育校本课程也进行了大量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特别是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已成为我们一直期待的教育问题。在推进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谈几点策略。
一、探求符合我国国情主体的美术教育道路
由于艺术与时代有着密切而互动的关系,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不同的艺术观念也会产生不同的美学标准。为此,在未来的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发上,应充分强调美感的多元化,应包含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及不同形式的美学观和价值体,乡土艺术、民族艺术及特殊族群和特殊阶层的艺术均应融入课程之中。由于美感领域的扩大,美感的标准也呈多元化,美的感受力的训练也需要配合着多元化的发展。同时,在多元文化的趋势下,更应加强学生对自我和本土文化的了解,以及学习如何适应大环境并接纳、了解、尊重其他不同的文化。美术课程中美感经验的学习也有能够结合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宗教、道德、神话传说、政治、社会、经济、家庭、人文等),因为这些都是与人类的存在息息相关的。我国台湾省新竹师院美教系的张权称先生认为:“当今社会,科技急速发展,资讯及交通日益便捷,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模式、思维方式保持自己本身的特色,进而发展成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将是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美术教育来说,“农村学校设施差、师资弱、信息闭塞,年轻教师观念转变快,年龄稍大的教师适应新教材比较困难等。既便在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年龄段的教师,也引起个人文化素养、责任意识、情感投入等的差异,也会产生高低有别的课程效果”。为了平衡各地的发展水平,建议除增加课程改革的投入外,应加大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在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修养,使教师关注教育理论与知识信息的更新,并能充分利用本地区或本学校的资源,依据地区学校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出发进行教学。
因此,在开发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中,更应注重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以及改变原来美术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的现象,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紧密联系,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以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重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的趋势。我国在构建这种小学美术课程时就有过这样的范例,如:曾营小学是一所建在福建省厦门市杏林区郊区农村的学校,在美术课程改革实验中,有力地把与学生的生活与家庭巧妙的与美术课程相结合,率先提出并开设了“家庭课程”。这所学校把周四定位“家长开放日”,定期开设美术公开观摩课,在不影响家长工作的情况下要求家长参与。在美术教师的带领下,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孩子们踊跃的发表自己的创作体会,家长们积极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感受,美术教师对每位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于家长进行交流。成功地将美术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家庭之中,为学生的美术学习营造了更加优化的学习环境。还有日本的美化商业街活动、美国的史前文化学习香港的造纸活动等范例,都是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经验等的丰富结合。
二、开发丰富的美术校本资源
在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上校长、教师都应努力建设、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地方政府也挖掘潜力,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其他经费渠道,使两者之间形成地区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资的基础教育投资体系”。在农村资源开发中,要注重实物资源、信息资源和交流渠道。实物资源包括实验室、教学设备、网络设施、标本、模型、挂图以及校园环境和其他活动场所、设施等。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欲望、探究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设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景。在美术学习中,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是信息源。建立稳固的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提供交流的机会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开发资源的维护和管理系统,使学校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不断的发展。农村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以及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美术课程的资源。再者,各地区都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美术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本地区的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也应当因地制宜的加以利用(如: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与生活经验等)。学校也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美术教师也应高度重视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美术用美术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课程的事实过程中,教师也应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生活的环境中,还存在着很多容易被教师忽略的教育资源,如家庭、街道、商店、森林、河流、乡间小道等都可以为美术课程所利用。
三、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实施
在新的美术校本课程编制完成后,为有效地发挥美术课程校内、外资源的作用,在对它的管理和实施也应加强。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标准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美术课程的各种课程、设备、教材等,配置必要的美术教师。通过其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使用,使资源达到最优化的作用。
2.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发教学素材,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材料、教学论文、CAI课件、图片、录相带、幻灯片、学生优秀作业以及小作文等,形成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3.发挥师生的信息源作用,建立稳固的信息交流渠道。如美术讨论会、校园墙报、广播站、小学生艺术刊物等。不管是在管理上还是实施中,都应强调美术探究的地位和作用,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美术探究的机会,因此,对课程资源的作用、配置与管理的要求要十分的重视。
四、教师力求致力于新的教学观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旧的思想观念,致力于新的教学观。也应参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基本法则来要求自己。那种试图以制造“知识容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全部知识与技能,并能用终身的思想已经不符合社会的现实要求了。“教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对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教学引导的个人生活展开的方式。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教学在整体上缺乏现实感和生活感,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被定格在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之中,丧失了应有的完整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仍旧存在着一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倾向。以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让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喜爱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逐步培养学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信心。从而使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们建筑”。布鲁纳也曾经讲过:“知识的获取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的因势利导是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最佳教学目的的良好的开端”。所以,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更加应该在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合理的充当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挥者。
五、注重内部评价
在校本课程评价中,应重点注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评价的功能在于通过评价从而加强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责任心、针对性和适应性。校本课程评价主要是由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教师和学生来操作进行的。校本课程评价的操作系统更需要一个支持系统来保障,即: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需要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学校在评价当中,也应结合实际,考虑周全制定相关材料进行评价。如:给教师在再课程评价当中也应该持有可持续发展观、终身教育观、多元智能观等更加先进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之,我国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必须依托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丰富的资源,同时我们还应重视思想、落实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观,这样定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能够促进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甚至还能推动整个美术教育的进步,从而使受教育者的素质的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顾平.美术教学导论[M].浙江: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3]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实施行动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范文6
1.体育教育资源限制了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
我国的许多农村中学缺少基本的体育教学条件。从体育师资力量来看,农村的一些中学都是一师担多职,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从场地器材条件来看,农村中学缺少较先进的体育器材,操场的大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从经费角度来看,农村学校没有充足资金加强设备的更新以及人才引进。
2.缺少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与领导的引导
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在我国的开发起步较晚,加之缺少充分的计划以及组织,许多农村中学的管理者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较少。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升学率无太大关系,这使得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缺少政策上的引导,在实施中会遇到没有方向的困难。
二、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改革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条件
教育部门要重视农村教育改革,给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走进农村。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地位,让体育教师感受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更要重视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的优化升级,让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许多项目得以实施,给课程开发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从经费上来讲,除了政府的支持,农村学校要做好资金的自主引入,利用各项社会资金建立体育专项费用,从而保障创新型体育活动的开展。
2.要做好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