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1
大多数同学希望毕业后能立即走上会计岗位,并且在毕业前能够取得会计初级资格证书。根据我院对企业会计岗位的调研,结合学生的意愿,我们认为《财务会计》课程很有必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课岗证”一体化教学模式。所谓“课岗证”一体化是指:课程知识、职业岗位技能和证书知识有效融合成一个整体,也就是将职业岗位技能和证书知识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充分融入到课程知识之中。《财务会计》课程“课岗证”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会计职业岗位技能和会计初级资格证书充分融入到《财务会计》课程知识之中的教学模式。我院会计专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务会计》课程进行“课岗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我院会计专业根据国家会计专业初级资格鉴定的内容和要求,设计《财务会计》课程标准,使《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初级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把会计初级职业资格标准细化,融入到《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当中。《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和会计职业资格企业会计岗位技能对应表如下:
(二)教材的对接
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材,为了体现“课岗证”一体化教学,我们选用了两套体系的教材。上学期采用基于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编写的教材,这套教材打破了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能力为重点,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和会计工作岗位的职业情境中,认知会计情境,接受会计核算任务,与他人分工与协作,完成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核算。下学期选用的教材是全国会计初级资格考试指定的《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帮助学生考取会计初级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对接
过去我院《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主动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与职业能力标准很不相适应,因此我院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实践为导向开展项目化教学。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我们灵活运用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操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能够将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目标设定和任务分解,按流程组织开展实施。通过项目教学,我们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职业定位明确、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全面、岗位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
《财务会计》课程实施“课岗证”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逼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很多同学表示对会计职业又有了重新的审视和计划。
(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
实践性教学是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实现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后,我院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通过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和手工实训两种实训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三)学生考取初级会计资格的积极性提高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26-03
近年来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越发凸显,吸引了许多高职院校参加和关注。通过大赛既能检验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还能展示各参赛校的管理成果和提高获奖院校的业界声誉,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存在的不足。针对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结合技能大赛及企业会计岗位群的相应能力标准和会计职业证书考试大纲的要求,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将有利于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标。
一、会计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脱节
举办会计技能赛项的目的之一在于发挥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引导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但现实的情况是,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往往是脱节的。例如,有的参赛院校从会计技能大赛总结出的培训经验模式和日常教学课程体系互不关联,赛前训练总结出来的好方式仅针对参赛选手开展,而未能向所有会计专业学生普及,使参赛学生与不参赛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相差较大。又如,有些应根据大赛情况和社会需求而增减的课程未见改变,有些主次课程应增减课时的也未见调整,大赛还是大赛,教学仍是教学,违背了举办会计技能赛项的初衷。
(二)参赛校遴选选手方式单一
高职会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名额有限,如何从众多学生中挑选出适合参赛的人选是各参赛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有的院校在遴选参赛选手时,仅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或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推荐或指定而直接选择,未组织系统的遴选方式对选手在知识和技能等进行全面考核,如此一来既无法将会计技能竞赛的竞技乐趣带入校园惠及更多学生,也容易错失和无法挑选出适合竞赛的会计全能手,参赛校的成绩也无法保证。
(三)参赛校未注重对选手综合能力的培养
会计技能大赛除能检验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外,还考量?⑷?选手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有些选的成绩优异的选手在比赛时并不一定能取得相应的好成绩,而是因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欠缺导致在赛场上发挥失常,主要原因是参赛校不重视对选手自我抗压减压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致其在大赛中难以稳定发挥真实水平,较容易出现比赛失常的“克拉克现象”。
二、基于技能大赛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大赛目标,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岗位群的相应能力标准和会计职业证书考试大纲的要求,同时针对上述所分析的会计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赛融合”教学模式。
(一)根据大赛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各技能大赛均考查选手本专业较为全面的知识点,因此可从参赛选手在竞赛各环节的得失分项来反思各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开设得是否全面。如全国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中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有四项岗位专项技能竞赛,选手在其中的凭证汇总业务中难以取得满分。凭证汇总业务是运用传票翻打技能将单据号和金额录入电脑,再运用珠算进行金额汇总,但部分选手在完成传票翻打后就无法在指定的时间内运用珠算进行汇总或尚有时间但由于不会珠算技能而直接放弃。这表明部分院校在开设财经技能相关课程时只注重点钞和传票翻打等技能的讲授,而不开设珠算课程,使得很多财会类学生对珠算技术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故应考虑将珠算纳入财经技能相关课程中进行讲授。
同时,各院校反思会计专业课程开设得是否全面,还可以会计技能竞赛规划岗位设计工作任务所涵盖的内容为依据,包括会计基础、出纳业务操作、企业财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会计综合实训、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会计信息化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会计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参赛校可根据大赛考查知识范围,结合自身所处的地域环境和实际情况来增减相关课程。
(二)根据大赛内容调整所开课程课时
除课程设置外,还可从竞赛考查内容反思各院校会计专业部分课程课时是否需要调整。如全国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中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环节竞赛主要考查会计电算化的财务链和供应链两类业务的处理方法,而部分院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的安排仅为一个学期每周4个课时,这一课时量不足以充分讲授财务链和供应链两类业务处理方法,因此应考虑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进行调整。可由原一个学期每周4个课时调整至一个学期每周6个或8个课时,或将电算化课程由原一个学期每周4个课时调整至分上下两个学期每周4个课时进行,如此一来能使授课教师有充分的课时对该课程所有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讲授,保证课程知识的完整性。
同时还可根据高职组会计技能大赛中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所考查的主要内容,对部分课程在课时上予以增减调整或拆分授课学期,如财务会计、经济法基础和纳税实务等内容较多的课程。
(三)结合大赛内容和职业证书考试大纲调整各学期课程安排
会计技能竞赛规划岗位设计工作任务所涵盖的课程较多,参赛校对选手的培训也主要围绕这些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来开展,而且这些课程部分与会计行业入职所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内容相同,加之现今社会对会计专业求职者是否拥有相应证书也有要求,故应将仅对几名选的选手的培训扩大至对所有学生的培养,而会计专业课程的安排应结合会计技能大赛内容和会计职业证书考试大纲做出调整。
可以将涉及会计行业入门所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的相关课程集中在第一学年开设,该学年称之为“会计入门年”,经过该学年学习的学生就掌握了作为一名会计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法规和技能。再将涉及初级会计师考试内容的相关课程集中在第二学年开设,该学年称之为“初级会计年”, 经过该学年学习的学生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将得以提升,具备报考初级会计师的能力和参加国、区级会计技能大赛的水平。最后将拓展性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集中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而第二学期则进行社会实践,该学年称之为“综合拓展年”,在该学年运用会计技能比赛所用的财会软件和综合实训教材将学生之前所学的分散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凸显岗位技能练习和各岗位间的协作,对会计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
依据会计技能大赛比赛内容、会计职业证书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对会计专业三年的课程安排进行整合,能让教师在授课时较好地把握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充分涵盖比赛和考试各知识点,教学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让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中均有目标,避免学生单一地认为只要能通过校内各门课程考试就足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使学生学得更有动力。
(四)根据技能大赛对会计岗位的考核要求完善教学
高职组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是依据真实的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工作职责要求,以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为载体,按照真实会计业务工作流程办理会计事务。通过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计主管4个岗位设计,模拟企业会计工作真实环境和业务处理过程。往年比赛均由参赛院校自行指定安排4名选手分任四岗分工协作完成。但在2016年全国高职组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中,首次采用四岗随抽的方式决定4名选手的岗位,使得部分参赛队该环节的成绩受到影响。正因部分参赛校在备赛时采用的是定人定岗的专岗训练,选手除掌握自己所练岗位知识技能外,对另外三岗的知识技能仅为了解,无法达到选手对各岗位知识技能融通的要求。在技能大赛采用四岗随抽的方式来确定参赛选手岗位这一方式的引导下,参赛院校应将各会计岗位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
从某些角度上看,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通过对就业环境、岗位需求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分析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从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会计专业在会计岗位和相关岗位群的定位下,可分别设定出纳、薪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成本核算会计、税务会计和总账会计等工作岗位,根据各个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工作任务,分别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通识课、岗位核心课和专业实训拓展课。在公共课程和专业大类课上,体现各个岗位对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个人人文素质等普适性需求。
(五)根据大赛赛项组织设计校内知识技能竞赛
为了更好地深化“课岗证赛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应适时组织本专业的校内知识技能竞赛。此举既可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校园文化生活,巩固其所学知识,运用赛项引导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还可通过校内赛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选拔出适合代表学校参加会计技能大赛的全能手,同时也为学生考取会计职业证书奠定基础。
校内赛赛项设计可借鉴会计技能大赛比赛所设赛项,同时围绕本专业所设课程和学生考证需求。可设财经基本技能竞赛,考核学生点钞、传票翻打和珠算等技能水平,锻炼学生的职业基本功;可运用无纸化系统软件设基础会计知识竞赛和初级会计知识竞赛,高度还原会计证书的无纸化考试环境,帮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和检验学习情况;可运用现会计技能大赛比赛软件设会计手工实操竞赛和会计电算化竞赛,考核学生对会计岗位技能和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还可设会计征文和财会类创新创意作品展,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内赛的作用,其开赛时间应考虑会计职业证书的考试时间和国区级会计技能大赛的比赛时间。可以选定一学年或每学期的某个月为“会计活动月”,将各赛项分设至活动月中的每周内开展。赛前一个月左右进行赛项说明会,向本专业学生介绍各个赛项的比赛流程和内容,让学生在了解各赛项内容后自愿报名,接着定时安排教师开放校内实训室和机房供报名学生根据自己所报赛项自主练习,同时教师为练习学生进行答疑和软件操作方法等现场指导,有助于选手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赛中则按照会计职业证书考试和会计技能大赛比赛的考场要求,对竞赛时间和赛场纪律进行规范,模拟现场环境,让选手赛有所感,赛出水平。赛后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各赛项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和反思教法学法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会计活动月”所有赛项结束后举办颁奖仪式。这是对获奖选手的努力和知识技能水平予以认可,也是对未获奖选手的共勉,同时也在仪式上对整个活动月进行总结,以此践行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标。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3
关键词:会计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快速发展,很多地方中职招生规模已占初中升学的50%左右。中职会计专业因其投入较低和社会认知度较高而受到各中职学校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3 左右的中职学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由于会计专业是传统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比较陈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了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产生,为研究解决此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工作。
一、对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去向与会计岗位设置的调研分析
为了解决教学与就业的矛盾,需要从市场的调查中寻找答案。我们组织了产教融合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会计教研组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 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调查:
(一)对实习生、毕业生的回访和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调查表寄给实习生及毕业生 ,要求他们如实填写并寄回。同时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回访,主要是以从事的行业来划分,在每个行业都选择部分毕业生来进行回访。
(二)对企业的走访调查,我们走访了普宁仙宜岱股份公司、立丰药业有限公司等本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专家、企业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及会计岗位需求的最新变化,同时请企业里的财务人员填写调查表,调查人员带回调查表进行分析统计。
(三)走访兄弟院校调查会计专业办学现状,我们走访广东信宜职业技术学校等广东省内的11所中职学校。通过比较,将别人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利用。此次调查中,我们共收回调查表350份。收回的答卷涉及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等行业。现将主要调查数据及分项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显示:占45%毕业生在工业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占25%毕业生在企业里从事其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这说明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43.7%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专科文凭 , 24.3%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本科文凭, 25.4%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中专文凭。这说明很多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还是有很大需求的,特别是一些小企业更喜欢招聘有技能的中职会计学生。
“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的调查表显示:设置了会计核算和出纳岗位的企业最多, 分别占了84.3%和 89.1%,其次是办税员占68.3%。而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 具体分工中往往实行兼职的形式,特别是会计与文员同人的形式非常普遍。可见在企业是非常需要那些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
二、“1+5”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根据调研分析,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方向,初步形成中职会计专业“1+5”递进式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递进式指的是将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5”中的 “1”指会计基本技能,“5”指5个技能方向:会计电算化、税务、财务管理、会计文员、出纳。我们在2014级会计专业进行了试行。
(一)划分培养阶段
第一学年,2014级会计专业新生共572人,将其随机分成10班,每个班57人左右,他们学习相同的课程。该阶段学生应该掌握会计通用知识、具备职业通用能力,包括:具有财经法规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操作技能,主干课程确定为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税收基础、统计基础和会计基本技能课程。
第二学年,根据自身职业规划需要,采取岗位方向教学,将教学分出纳技能方向、财经文员方向、会计电算化方向、税务方向、财务管理方向,设置对应的课程,我们将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分为5个方向。分班过程如下:
1.学生填报志愿,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由各班班主任对分方向教学进行宣传并指导学生选报志愿,每个学生报第一、第二2个志愿。
2.考核考试,我们根据5个方向需要掌握的技能特点设置了不同的考核方案,学生根据自己填报志愿参加考核。
3.确定每个方向人数班级,根据学生填报志愿以及考核情况初步确定每个方向人数,最终基本技能方向2个班共135人、财经文员方向2个班共129人、会计电算化方向3个班共194人、纳税申报方向1个班62人、财务管理方向1个班52人。
(二)课程设置
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方面都体现了岗位方向特色。
第一学年培养目标:会计职业通用能力、能对小型企业进行账务处理:课程设置:《基础会计》《财经法规》《税收基础》《会计基本技能》《市场营销》《办公软件》《经济法基础》《统计原理》《初会计电算化》。
(三)课程设置的特征
1.能力培养方面的递进式方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时,充分考虑到能力递进,第一学年,以会计通用能力培养为主,与此相适应,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处理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第二学年,采取岗位方向能力培养的措施,一部分同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管理方向,侧重于培养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另一部分同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实操方向,强化不同会计岗位的实操能力。
2.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能力对接。以会计职业能力为依据,重新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体现了岗位导向递进培养的要求。统一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前提,注重实操课程的开发、加大实操教学的课时比例。这种课程体系的重构,旨在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岗位技能,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不同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
3.注重W生的岗位技能的培养。出纳技能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出纳与收银技能;财经文员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办公写作能力以及简单账务处理能力,是一个基础性的复合岗位;会计电算化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账务处理和分析的能力,税务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理解、计算、分析、运用的能力;财务管理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对财务数据的具有一定敏感性、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意见。
三、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势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描绘了清晰的蓝图,明确了学习目标,每个学期都有具体奋斗的方向,而且呈现阶梯递进特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注入强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普遍反映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有目标、更自信,因此也更爱学校和班级,学生巩固率也上升了2%。
(二)让每个学生都有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不同的层面。如果学校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却采取相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受到公平的教育、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发挥其潜能、发挥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2017年全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严峻,特别是会计专业很多学生高不成低不就,造成普通会计人员过剩,而有两类会计人才却紧缺:一类是懂电脑、会操作、会分析的财务管理型会计人才;一类是操作熟练、技术精湛的基础型会计人才。由于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的人才有特色、有专长, 我校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专业对口率92.1%,同比增长8%,同时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4
一、引言
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将面临着会计电算化人才短缺问题。所以在目前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及相关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即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等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会计工作中去。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不实用。
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可是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平时只是在开设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几门“考证”课程,如计算机基础(针对全国计算机考证,使用全国计算机考证教材) 、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也是针对会计证考试)以及中级会计电算化(针对ata全国高新技术考证),就叫做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殊不知,学生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即使都通过了以上的考证,仍没有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应要求掌握的技能,不能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地学习,仅停留在课本上简单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几个操作。有教师曾经举例,有个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拥有多个证书,到单位后,简单的下料单都不会操作,更不用说如何使用报税系统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内容的不实用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出现“教过的会, 没教过的就不会”的现象,在现在专业竞争中没有优势。
(二)教材没有连续性,内容陈旧。
学习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材有连续性。在有些职业学校,相同课程今年用这个出版社的,明年又用那个出版社。一方面让教师忙于应付,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无所适从,不利于学习的连续性。另外,现在的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内容陈旧,电算化课程表现犹为突出。比如现在还有很多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四五前年的软件,甚至有些课程根本没有教材;有的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手册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有的用地方财政部门编制的会计电算化岗前培训资料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甚至还有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上海财大会计系列教材》就指出:“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 是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学习之本,丢开教材,欲求提高教学质量, 不啻缘木而求鱼。”
(三)师资力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要求专业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教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大多为原来教计算机或教会计课程的教师。因此,这些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总感觉知识有欠缺。会计专业教师在讲解电算化课程时,只能小心翼翼地,希望电脑不要出现问题,希望软件不要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则无法处理;而计算机教师担任电算化课程,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专业知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让学生按照课本中出现要求步骤一步一步操作,但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种不足也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
(四)实训教学环节薄弱,针对性不强。
目前不少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有的甚至没有上机实践,对教材的案例介绍也是空对空,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而没有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的训练;有的上机操作只使用一些会计软件的学习版,而不是现在企业正在使用的软件版本,缺少网络版的实训。最终学生学会的只是会计软件基本操作,但对如何分析、设计、实现、维护等都没有相应的实验,无法适应现实的工作环境。
三、企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具备的知识体系与技能
现代的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要有三个层次:初级电算化人才、中级电算化人才、高级电算化人才。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主要培养的是初级电算化人才和中级电算化人才。具备的技能主要体现在:
(1)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计算机使用、汉字输入技术;简单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程序编写以及数据库技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加是非常重要的。
(2)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良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体现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参与管理能力等。
四、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与建设
基于对以上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具备的知识体系与技能分析,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与重新建设。
(一)开设课程的调整。
(1)加大对技能实训课程的开设。通过对校企合作单位的走访与调查,让学生与企业真正实现零距离,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应当包括:
1)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证:该课程的学习,在初中就已学习,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能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可以通过第二课堂选修,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取证书。
2)会计技能(数字书写、点钞、翻打传票):此项技能是财经类专业基本技能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数字的规范书写、点钞、键盘盲打方法、快速准确翻打传票等。
3)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用友t3):此三门课是会计从业考证必考课程,也是财经类专业入门专业课程。
4)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证:使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用友通t3职业技能培训教程。此门课与初级会计电算化(用友t3)属于交叠课程,大部分内容在初级里都已学过,所以我认为此门课程也可以进行选修,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辅导,完成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试,获取证书。
5)金蝶财务软件:此课程体现会计电算会专业特色课程。据了解,目前国内最大的财务软件商就是用友财务软件和金蝶财务软件(用友t3在初级电算化课程中已讲解)。在深圳,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使用的电算化教材就是以金蝶财务软件为实例。有很多企业现在都在使用金蝶财务软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当熟练使用金蝶财务软件。
6)管家婆财务软件:此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之一。由于该软件价格便宜,受到很多中小企业的青睐,用来处理日常的财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有必要学习和掌握该软件的使用。
7)纳税申报(报税系统)与会计处理:税务核算与纳税申报能力是“最应学习的能力”和“学校教育最欠缺的地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均认为税务岗位的知识学习不够全面,知识应用能力差。
8)会计信息系统基础:此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特有课程,重点对财务模块的介绍以及简单的程序编写、财务软件的安装方法以及简单的软硬件维护。
9)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excel是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绘制图表、财务分析功能。将excel电子表格软件应用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也可以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财务成本,特别适合小企业不必购置大型财务软件就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需要。目前,部分企事业基层单位就是直接利用excel记帐和进行财务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学生对此软件的学习接受很快,应用能力也较好。
10)出纳实务、会计实训(用友erp)、沙盘实训:这三门课程是实训课程,其中erp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对erp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其管理思想,熟悉其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更主要的是通过erp主要功能模块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技能,它可以和出纳实务一起进行为将来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也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快速适应。
11)web erp:此课程可作为财务能力与编程能力强的同学选修科目。web erp是国外一种开源代码的财务软件,程序代码开放,可供各使用单位按需要进行修改。在网上随机地采访了几位做财务的朋友,得知有些单位在使用web erp,因为该软件可修改,且可以节约购买成本,所以也是一些中小企业的选择。因此,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它,应当与其它专业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2)课程开设的顺序。笔者认为在第一学年学习会计技能(数字书写、点钞、翻打传票)、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电算化理论与实操以及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证任务;第二学年学习纳税申报(报税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基础、金蝶财务软件的使用,选修管家婆财务软件,完成出纳实务、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证、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任务;第三学年主要是以实训为主的会计实训(用友erp)、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沙盘实训,有条件时可以选修web erp实训课程。
(二)教材的改革与调整。
在教材选用上,按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方案,以尽量选用财政部规划的教材,适应新的会计法,适用中职学校的学生。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更改,使其具有连续性,便于学生阶段性学习。在会计实训课程建设方面,通常是没有合适的教材,所以学校应当鼓励、支持教师大胆创新,组织教师自编教学所需的配套实验、实训教材或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当时机成熟时便升华为教材予以出版。自编或校企业合编教材应当包括:会计技能与实训、金蝶财务软件实训;会计实训(用友erp)实训可以结合沙盘实训一起进行;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出纳实务实训;web erp 因为是国外软件,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帮助,按照国内的会计方法进行编写教材,供学生学习使用。
(三)开发精品课程,实现网络或移动学习。
以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做好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中职学校需要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指导书、资料库等课程基本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自行建站,建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出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与示范性。教学文件、教学资料、以及教学录像等要网上开放,实现课前可预习、上课可学习、课后可学习或复习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实现个性化,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面对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短缺,应对现在的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
(五)做好实训课程的开发,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
会计电算化专业做好实训的实用性,使得学生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作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制定相对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实训内容及考核标准;其次才是对实训课程的实施。实训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单项实训课程。在有培养单项能力任务的课程中,在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之后,完成对应的课程实训。针对单项课程的实训可以不连续性,如果实训时间不够,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利用晚修的一节或二节课进行实训。例如:会计技能(数字书写、点钞、翻打传票)、excel操作和使用、报税系统、初级电算化(用友t3)、金蝶财务软件、出纳实务、中级电算化等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5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性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学领域的具有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对实践性教学的需求更为迫切。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是学校建设的重点专业,近些年历届招生人数维持在200至250人左右,约占全校招生总数的20%至30%,会计专业学生比重较大。通过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会计专业获批了北京民办教育发展促进项目及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配套项目、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支持,专业建设经费充裕。因此,本文结合北京经贸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需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对于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培养,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窄的状况,拓宽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些文件既是对近年来高职教育成果的总结,也对今后如何将高职教育办强、办好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各高职院校能否抓住当前良好机遇,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关键取决于能否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冯江涛,2008)。在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导下,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正在深入进行,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多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师教改课题等获批立项,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工作,我院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赴南京、宁波、山西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总结学习经验。根据我院特点,及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了会计专业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完善实践环节。目前,我院学生的特点是应变能力和灵活性较强,但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所以,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便是理论知识“够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实际操作“管用”,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计划,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课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2012年、2013年我院会计专业通过调研和分析,两次优化培养目标,调整了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指导,加大教学计划中会计实操课程的比例和时间,优化实践教学,将集中实训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训环节纳入到教学计划,做好学大纲,各课程实训的内容做到相互衔接。教学计划中规划,第一学年,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基础会计课内模块实训,为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学年,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对本专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专业需求,并同时进行初级会计课内模块实训及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第三学年,进行手工模拟做账,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实训;之后,集中专业实习,包括ERP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
三、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
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拓宽课程内容和形式。专业教师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及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将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且,为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专业技能的新要求,会计专业还定期组织企业专家、注册会计师,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不断充实和更新实训内容。例如对学生进行的实训,除了单独的手工操作、计算机操作外,还应将二者相结合。以沙盘实训和手工做账为例,沙盘实训在前,学生第一学期通过参与虚拟企业的运营管理,将六年的经营财务数据记录下来,除了编制计算机财务报告之外,仍然以原来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手工账,这样可以避免直接给资料做账的被动性和枯燥性。手工做账综合实训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一六到八个实训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公司的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小组内按岗位进行分工协作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操作主要通过ERP沙盘操作软件,加强对新生对会计专业管理模拟操作。社会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安排学生到华拓事务所等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和星巴克等实习单位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学院同时也注重会计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院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鼓励实行双证上岗,为教师获取职业资格提供专项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尤其在教师担任实践性课程教学前,学院会安排教师其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并鼓励和资助教师挂职锻炼,对取得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资格的教师,也制定了《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等相应奖励政策。
我院也加强在职教师的会计理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鼓励和资助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同时,积极开展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教师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的很多实训课程,我们尽可能聘请社会上的高级会计人才和其他相关专业人才来学院进行实践性教学,或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极大地优化我院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充实了我院会计教育的师资队伍。
五、科研促进发展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推进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期实现以科研带动专业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科研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在促进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积极研究、申报相关项目,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如我院于2011年获得了北京民办发展促进项目的会计重点专业建设的立项支持,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以及《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等多个院级教研课题的立项支持。长期实践与反思,理论学习与研究,课题研究被认为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我院会计专业教师还参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多部教材,公开发表了“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建设探索”、“以学生(下转第197页)(上接第193页)为中心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设计”等多篇教研论文,既总结了教学成果、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实现了科研促进教学,教学辅助科研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敏.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J].新会计,2010(3).
[2]冯江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8(1).
[3]高凯丽,许凤.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教育,2011(30).
[4]王俊霞.崇文区职工大学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1).
[5]袁咏平.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学初级会计实操范文6
【关键词】会计专业素质 会计专业毕业生 问卷调查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胜任职业的会计人员,即培养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省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对陕西省大学会计教育的不足和为提升陕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供帮助和建议。
二、问卷设计及样本描述
(一)调查问卷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关于会计人员各专业素质重要性方面,二是关于对陕西省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满意度方面,三是对学校教育需要改进提出建议以及对学生自身提高专业素质提供建议方面。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文将调查对象分为四类:一是从事会计教学或学术研究的教师;二是实际会计工作人员,包括在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三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四是会计专业大四学生。调查方法:纸质问卷和电子邮件问卷相结合。
(三)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包括纸质问卷和电子邮件),剔除没回和无效的,实际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如下:
按职业,会计教育或研究人员30人,会计实务人员212人,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52人,大四学生58人,其他32人。
按学历,硕士及以上51人,本科234人,大专99人。
按从业时间,0年的58人,0-1年的69人,1-5年的114人,5年以上的143人。
三、调查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各专业素质分析
结果分析,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知识;受访者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对于会计人员最重要,而知识最不重要。按评价结果看,受访者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均不太满意;其中,对知识素质最满意,而对职业判断能力最不满意。
(二)陕西省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调查中显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太满意。会计人员知识陈旧、懒得学新知识,跟不上会计知识与技能的更替,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和处理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了会计的工作质量。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得企业往往账实不符,出现问题;有的对参加继续教育不够积极,主动考取专业职称和会计师证书的意识十分淡薄。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完善。目前,陕西省大学会计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侧重知识理论教育,轻视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如设置初级会计、中级会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等课程,而忽视对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中教师较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帮助其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也较少插入具体案例进行实际分析。在实践方面,学校学习与单位实习结合较少,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时的综合素质。
3.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上,教师仍然以课堂讲授书本知识为主,添加案例较少,与学生互动少,使得学生学习被动,知识变得抽象和枯燥,难以发掘其主动性。很多院校的会计实践课很少或者没有,导致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学以致用,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就造成了会计毕业生综合能力较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强,毕业从事会计岗位的职业素质自然就低了。
四、对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提出建议
(一)调整会计培养目标定位,制定好专业教学计划
大学会计教育应该定位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而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和强调应试教育。所以,在教学课程设置中,要强调综合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是仅就科论科,而应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与运用。因此,老师应该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能总让某些老师长时间带某一门或几门课程,应定期给老师换课,使其知识充分。老师应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具有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为他们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推进教学改革,加大实践力度
在教学改革中,要合理安排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分布,增加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会计实训模拟、会计实操训练、电算化操作、会计案例分析、毕业实习等;在实训课程中,可以邀请校外的会计、税务、审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与讲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业务水平。同时,行业或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应引入学校的课程中,使职业培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毕业时同时拿到学历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三)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法结合运用
在会计教学方法上,必须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为启发式和培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学生来讲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要增加与会计职业判断相关的内容,强调培养职业判断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慢慢养成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
(四)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习
学校应在学生大三或大四期间抽出时间安排其参加实践学习。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实习单位或者学校选择某一实习单位进行长期合作。学生到实习单位兼职会计相关岗位,可以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运用,又增强了实践能力。学校要把课程学习时间和实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可以分开并各自集中在某些周进行,也可利用周末或长假时间安排实习。
(五)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首先,各级部门和单位要重视继续教育这项工作,将其作为人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把继续教育和企业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时间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切实帮助员工提高综合素质。其次,会计人员应当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国家最新的财经法规及审计、税务、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柳青.关于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的问卷调查[J].财会通讯.2009(02):51-53.
[2]何太明,付巧云.谈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改进――基于23所高等院校的调查[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05).
[3]万晓文.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J].新会计,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