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1

一、学习领先,提升理念

1.学校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师队伍,镇江市级、扬中市级骨干教师各一人。各自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又具有一定的音乐教学经验,年纪轻,观念新,又各具特长,为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师资基础。2008年,在各级各类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竞赛中,徐月红老师获扬中市、镇江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陈道军、张相春老师获扬中市一等奖,徐平老师获二等奖,何英老师获三等奖。

2.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文件,学习《行动纲领》中的重要部分。常常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重点地学,有目的地学,感悟后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学习,教师们理念新了,思想通了,方向明了。

3.组织教师学习他人经验。订阅各种教育杂志,购买各种教育书籍;主动积极地外出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渠道,捕捉教学信息,开展交流学习。

4.紧抓业务学习。针对音乐学科特点,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极参加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5.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网上浏览,网上学习,制作课件,互相学习与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立足课堂,创出特色

素质教育走进音乐课堂,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音乐教育工作重要,人人皆知,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学生普遍有重语数英,轻其他学科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并不气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激励评价机制,吸引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到上音乐课是轻松快乐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

1.扎扎实实上好随堂课。教师们充分运用现有的硬件设施,平时的随堂课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课专用,专室专用。对随堂课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讨论,及时解决。在多(本工作总结来源于kxren.com)次的调研听课中发现,教师们的课结构新了,形式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参与面广了。在教育局对我校进行的大规模随堂听课活动中,xx、xx、xx、xx、xx等老师执教的随堂课获优秀课。

3.着力建设打造特色项目。越剧进课堂、器乐、舞蹈、合唱是学校的特色项目,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作为课程进行开展。

5.学科整合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蓝本备课,教育现代信息化,全面提高音乐课程效益。

三、开展活动,活跃校园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2

论文内容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材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作为承担着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改革旧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音乐教育师资,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声乐教学,分析了当前高师声乐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改革建议。

高师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音乐师范专业必修的一门技能技巧课。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用)教材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使用,对照现行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才要求,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是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是指导声乐这门学科如何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它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考试形式、教材的使用等等。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声乐教学,分析了当前高师声乐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制定与修改声乐教学大纲,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明确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

在上世纪高师音乐教育刚刚起步之时,由于师资和生源相对有限,所以高师声乐教育所培养的对象还仅能满足于高师、中师的师资或部分表演团体需求,鉴于这种需求方向,高师音乐教育逐渐形成了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其师范性的观念。[1]笔者曾在广东几所高校的音乐专业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上看,大部分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与音乐艺术院校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声乐教学偏重追求艺术上的“高、精、尖”,致使整个教学盲目地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师资阵容的不断扩大,使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趋于稳定与饱和,高师的音乐教育开始面向对基础音乐师资与普及音乐教育的培养。在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要转变观念,坚持师范教育的信念与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向“基础教育”“普及教育”转化,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的适应型人才。

二、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中的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2]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的观摩和交流,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的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的问题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其弊端在于,声乐基础或条件好的学生脱离师范性而趋于专业表演,差一些的同学则觉得声乐无望而形成逆反心理,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高师声乐课中,应采取以个别课为主,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

课型的分类是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划分,其课时可以在声乐总体课时中灵活分配[3]。理论课内容一般来讲包括基础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是解决声乐基础理论或技能技巧课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这样集体课省去了原有“一对一”授课时教师对声乐理论的不断重复,同时也为小组课与个别课创造了有效的空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则体现在小组课与个别课中。教师在对学生基本状况初步了解后可按现有歌唱水平进行大致分组;声乐教师在实施分组和小课教学时,应注意体现其阶段性的灵活性,按学生的学习进度随时进行调整。

改革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引进小组课、集体课、个别课多种课型并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借鉴、互相启发影响,遇到问题一起分析、一起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科研成果,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新课和解决共性问题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为教师解决学生个性问题赢得更多的时间,而且为学生将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打破学科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局限于声乐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歌唱的技巧,在声乐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联系、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4]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部分引入高师声乐教学中,如在声乐教学中引进自弹自唱、合唱、小组唱、重唱等歌唱训练,同时增加声乐作品鉴赏教学法等教学内容,并在小组课与集体课教学中采用类似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方式,给每个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及早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同时,高师的声乐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去向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亲身体验基础音乐教学的过程,积累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学要着眼于将来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在培养“一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重视声乐教学法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高师声乐教学在全国各院普遍不被重视,专门开设本课程的高师院校不多,基本上都以讲座形式或在学生毕业实习一两个月前笼统进行讲授学习,加之很多教学法,老师并没经过专业学习,本身又没有基础音乐教育的经验,只是照本宣科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已严重滞后于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原则;教学法考试只注意理论考查,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使教学法成为一门“死法”,使学生学之无用。

高师学校应紧紧围绕“师范”做文章,不能盲目与专业音乐院校攀比专业水平,而应该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意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保证教学法的课时。在声乐教学中应当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让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就明确师范性质;在第一学期,高师就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在四年的时间里有步骤地从教学见习到帮助开展活动,从部分承担教学任务到独立备课、上课、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一毕业就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工作。

五、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

高师声乐教材在近十多年来有较大的发展,除国家权威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外,在一些高校也相继出版了不少高师声乐教材。尽管有不少教材,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至今还未有统一规范使用教材,以致在选择教材上,许多高师院校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让学生难于达到教材的要求;甚至有些教材实用性不大,发给学生成为书橱中一生“摆设品”,浪费学生的教材费。

高师声乐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选择教材要以师范性、实用性为原则,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较高,可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声乐作品为教材,以保证专业教育目的实现。

六、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声乐是一门歌唱艺术,它必须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高师的学生每个学期最多在期中或期终进行考查或考试,考试形式基本都沿用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考试方式,每人演唱一至二首作品,在本科四年共考试次数不超过10次;而对于将来面临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高师的学生来说,艺术实践受到一定的限制与约束。笔者认为,高师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目前高师考试形式还可增加重唱、小组唱、合唱等考试形式。与此同时,文化部门或专业部门要创造机会,支持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如举行音乐会或声乐比赛,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声乐辅导工作。

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高师声乐教学大纲是21世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新形式下的教改核心问题。高师声乐课程的改革切实要围绕基础音乐教育的展开,进行修改调整。文中几点浅陋之见,只求抛砖引玉,期望高师声乐教学能早日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接轨,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多能一专”的适应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历程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1.音乐师资培训工作进展加快,音乐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有所提高。音乐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达标的状况是阻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多种渠道来培训音乐师资。从国家教委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音乐课教学评比等活动中可以看出,近年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这一时期,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民音乐》、《中国音乐》等刊物上发表的音乐教育论文,以及各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音乐教育的著作不仅在数量上增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显著提高。

3.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投入有所增多。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的完善是音乐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物质条件。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多,以及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音乐器材设备得到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许多中小学音乐设施、器材配备已基本达到《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标准。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长期以来受智育第一、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对于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贯彻落实《总体规划》不力,没有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在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器材、教学教研、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投入。

2.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亟待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是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上述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应是今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的紧迫任务,国家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3.中小学音乐教育在许多方面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应体现出这些特点,而目前的现状与新时期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发展对策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是创造力的“乳汁”,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2.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引导发散性思维

“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孩子们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以往的音乐教学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3.开展音乐活动课,拓展学生视野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和补充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地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又对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开展音乐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现当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要善于更新教学观念,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要认清当今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的学生,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向以前那样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经济的指引下提高我们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5.教师要善于实现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实现新的教育模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堂有实际意义的音乐课,无非是让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更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也就体现了音乐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总之,教师实现新的教育模式技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师尽职尽责,学生自主学习,才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整体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

6.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所谓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进行教学。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于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因特网,我们可以获得更多良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课件,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接受现代最新的音乐歌曲和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视野,以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柳斌.《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J].中国音乐教育.1997,(01).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4

关 键 词:音乐教学评价 导向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方针和政策,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按照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音乐教学评价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音乐教学所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它是以音乐教育的价值观为标准,以达到音乐教学目标的程度来评价和测量音乐教学成绩和效果,它要求对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作知、情、意全面性的考察。音乐教学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专指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音乐才能成长及审美能力、艺术情操的形成给予价值上的判断。现代音乐教学评价是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理念、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对音乐教学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通过音乐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促进课程不断完善,以达到音乐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就是方向性原则,也就是说,评价应该引导音乐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评价应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音乐教学工作,为学校和有关领导对音乐教学的领导工作,以及为音乐学科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指出明确的前进方向。

音乐课程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音乐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课程评价对于音乐老师来说,应该有利于进一步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发扬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优点,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加强音乐教学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学评价对于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领导来说,应该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更好地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评价对于《音乐课程标准》本身来说,应该获得执行情况的反馈,检验自身的完善程度,使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评价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也就是说,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必须以音乐学科特点和音乐教育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音乐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应该作为建立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的依据和基准。

科学性的评价要求评价达到准确、客观、公正。评价和测量要求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鉴别度。这是使评价达到准确、客观和公正的保证。效度是指评价测量能真实地表现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信度是指评价测量能够稳定地反映出被评价测量者的实际水平的程度,鉴别度是指能够把水平不同的评价对象区分开来的程度。

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外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引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愈来愈受到重视,音乐教学已由重技能技巧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音乐教学评价已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从局部评价向整体、综合评价转移,从被评价者的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从重结果逐渐向重过程发展。在评价理论方面,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三、整体性原则

评价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评价必须从整体、全面、全过程进行评价。无论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还是评价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都必须从整体着眼,涵盖音乐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

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要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当中,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评价能够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坚持整体、全面的评价。

近几年,音乐教学评价发展较快。人们在进行音乐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期望通过一种比较科学、可行的评价办法,帮助教师和学生诊断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策略,明确努力方向;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个性不断发展;调整学校管理策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更好地促进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激励音乐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完善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四、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特别是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教师要面对多个年级、众多学生,评价的实际操作如果十分繁复就难以实施,这就要求评价必须简便易行。

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评价应遵循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评价要以人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谐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因此,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理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5

(一)现状。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数都不是专职教师,都是学校中的其他科任老师,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操练。所以,在传授教学理念、方法以及教学技巧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对策。1.城市与农村加强交流合作,组织农村音乐教师定期到城市优秀学校听课、学习。积累别人优秀的教学经验,包括学习城市优秀音乐教师在上课时的精神面貌、谈话举止、怎样组织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的调节,以及游戏互动环节的方式方法。并且在听完课后自己总结自己听课的心得体会,有优秀的的方面要活以致用。回到农村再将这些教学经验运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课堂中,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农村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2.组织城市里优秀的音乐教师下乡亲自为我们农村学生讲授音乐课,用他们专业的知识技能给我们学生传授音乐乐理上的知识,用声乐、钢琴和舞蹈等多方面来感染和指导学生,使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城市优秀教师和农村音乐教师也要多进行教学沟通,互相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较大地提高城乡的教育质量。

二、城乡中小学师资力量差异及对策

(一)差异。1.农村学校很缺乏教师,所有科目的教师都不一定是专职。大多数一个老师都要胜任多门学科,特别是音乐课在农村是一个不受重视的科目。音乐教师大多数是语文、数学等老师代替的并非专职教师。他们通常都是利用录音机来一遍一遍的放音乐来让学生跟唱。或者上课就让学生一味地学唱流行歌曲,完全把教材抛在一边,违背了国家音乐课程的标准要求。甚至有的教师本该上音乐课时却上了文化课,或者在上音乐课时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就挫伤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最后甚至厌烦上音乐课。这样的方式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2.然而在城市中,所有的音乐教师都是专职,身上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较强,能够胜任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是音乐这门学科在城市学校备受重视,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不但能够进行专业的带有感情的教唱歌曲,还能传授专业的乐理知识,也能在课堂上有序的组织游戏互动环节。让学生自由编排活动,如:角色表演,分组演唱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进行音乐学习,从而良好的学习成效。

(二)对策。首先,农村应该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并且广招优秀的音乐教师,确保至少每个中小学校都拥有两名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只单独教音乐这一门学科,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为课多而厌倦上课,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课堂中。这样的音乐课就是充满活跃的音乐课堂,学生学习起来也有激情,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非常乐观的学习效果。教师上课的教学质量高,学生也能学到更好的音乐知识。

三、音乐教学条件的不足及其对策

(一)不足。因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对于投放在农村学校教学设备上几乎很少。在音乐教育上更是少之又少,农村学校几乎没有特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音响和音像设备也不完善,最好的农村学校应该就是拥有一架钢琴,其他乐器也很缺乏。这样的音乐课就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学质量就会很差。

(二)对策。1.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良好的音乐基本设施是确保上好一堂完整的音乐课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因此,国家应对农村的音乐设备设施的完善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改善农村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设施问题。学校也不能坐视不管,应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将陈旧的音乐教学设备进行更换与维修,并且提议要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制办专用的音乐设备设施,如:钢琴、多媒体等设备。通过对音乐教育辅助资料进行适当的更新,来丰富师生的音乐视野;2.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小样的教具,如:响板、沙锤等小乐器。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给学校增添教学用具。最后将这些小乐器运用到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在乐器中体会到音乐的另一种美。

四、总结

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普遍都很落后,学生对接受新知识比较困难。这些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中采用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会促进音乐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音乐教育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堂与课外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通过两者的结合来增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参考文献:

[1]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08).

[2]郑颜文.郭卫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3]陈莺.浅谈音乐教学在农村教育中的实施[J].中小学音乐教学,2006,(04).

作者简介:杨素梅(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研究方向:音乐教理论与实践。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教学过程;地位

一、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一)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系统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唤起人们的感受,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具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艺术,一种美。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式应该是把教育过程当做一个审美感受、审美发现和审美体验的过程。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应如一方池塘,生成“活水”,引来“鱼群”、“水鸟”,生出“水藻”,使池塘呈现出生机盎然、触人心弦的美景。

(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根本目的的教育主张。从本质上来说,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而这种基本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教育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思维。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音乐教育是手脑相长的审美教育

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大力提倡“手脑相长”的教育模式,对当前的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仍有借鉴、启示的作用。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来进行。好的音乐,传达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蕴含着塑造学生灵魂声情并茂的艺术美,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音乐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使音乐在素质教育的认知领域、动作技能与审美等其它领域的教育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二)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学生愉悦地学习美的过程

音乐有着它的愉悦性,这种愉悦性应该融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灵。音乐教育又是一种对美的传播过程,它以对美的独特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身体会到美,体会到音符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快乐。音乐教育带给学生的美其实是通过接受音乐的美妙音符而产生的一种学生自身发出的“心灵审美判断”,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对审美的经验总结,也是感受者对当下所倾听的音乐的现场评判。

(三)音乐教育兼具开发和调节的功能

音乐教育的开发功能是指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手脑眼耳相互协调和配合,有效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研究证明,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对人的右脑开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音乐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调节功能是指音乐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消除学生的身心疲劳,起到精神欢愉的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热心参与社交活动、互相协调合作的精神,善于应对变化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三、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进入新世纪,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是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添砖加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后,我国很多城市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放弃了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课程为首要目标的做法,强调学生对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的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设备购买及音乐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经过20余年的推广和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地区的不平衡性和各地人们认知水平的差异。

(一)音乐教育教学思想观念陈旧,音乐教育设施不足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陈旧观念的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往往片面追求主干课程的成绩,忽视音乐教育的开展。对素质教育的提出,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这部分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他们对于音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导致不少学校仍把各种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从而忽视了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根本。

(二)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师资力量不足体现在大部分地区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音乐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小学音乐教师数量不足。例如,在江西省吉安等地多所农村小学中,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都分给班主任老师兼职承担,大部分音乐教师缺乏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不少的音乐教师五音不全,发音不准。对于演唱、发声及一些乐理知识也是知之甚少。不少农村基础薄弱学校是教育教研的最大“短板”。有“短板,就意味着不均衡。因此,提“短板”、谋质量就成为教研工作的一个重点。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稍显单调,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严重

部分小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和过程化,音乐课程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则严重丧失。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不顾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教育的特点,在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一味强调教师本人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在学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

四、总结

总之,21世纪,面对国际竞争,小学素质教育成为我国重要的基本教育方针。在素质教育普及过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程度虽有所加深,但仍存在音乐教育观陈旧、音乐教育师资投入不足、音乐教学评价方法落后等阻碍音乐教育审美效果产生的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求变求新,在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对学生实践技能方面下功夫,让学生适时的体验成功的感觉。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令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音乐的美,正确走好人生每一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