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综合素质测评

[作者简介]陈国梁(1963- ),男,辽宁昌图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学生处处长,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曹科岩(1981- ),男,吉林敦化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广东 深圳 518055)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8年度课题“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试运作模式探索”(项目编号:130120080307)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测试运作模式探索”(项目编号:0922040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40-03

一、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职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均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并通过测评功能的发挥有效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深化。然后,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理念支撑和实际运作等方面存在有待完善之处,本文将在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理清素质测评与培养关系的完善思路下,提出科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几点措施。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原则缺失

1.现实困境。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运作机制受人为需要、管理需要和模式需要的束缚,难以形成功能明确、运行规范的体系。一是综合素质测评的运作没有既定的原则和逻辑,实际上受人为需求影响较大,少有制度化运作;二是由于当前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产业化等战略实施过程中,相关配套措施还没有合理结合,从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被加入学生管理的功能,甚至成为记录纪律情况的工具;三是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受当前价值取向单一的评价模式所困,主要以评优为核心目标,在制度设计之初难以基于测评考虑引导和教育功能。

2.理念脱节。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受现实多种因素束缚是外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起统领作用的原则和理念体系,造成现实中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孤立存在,意义甚微。现实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没有与现代教育机制接轨,没有与社会实际需要接轨,没有与个人发展要求接轨。现代高等教育推崇“全人”教育理念,要求学生素质均衡、个性化发展,弱化高低优劣差别,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往往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且测评往往无直接的引导和教育功能。

3.内涵缺失。前已述及,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运作中存在理念脱节的现实,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整个测评运作模式需要一颗核心进行统领和规划,进而实现系统中各层次和部门的目标一致。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在各高校综合素质测评运作体系中很难发现某种或某类核心的内涵,作为测评体系运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因此,测评运作模式的内涵不清问题,实质上其根源又关联于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工作的内涵不明。

(二)机制单一

1.机构单一:以院系主导。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主体以学生所在院系为主,这里主要是指课程之外的素质测评或评价,包括通常的德育测评、文化素质测评等内容。从现实情况看,极少学校有专门设置的综合素质测评机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在评优需求的作用下进行,由于各类评优的申报主体多为院系,则综合素质测评也成了院系的工作,具体操作者多为辅导员为主的学生工作团队。

2.内容单一:以课程和测试结论为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有效架构,得益于合理的指标体系。目前,高职院校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以课程成绩和相关测试结果为主,主要为校方的客观结论性评价,部分尝试进行改革的学校,也多通过开设综合素质系列选修课实现综合素质培养和测评的合理化。但以课程成绩作为对学生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零乱且欠科学的,以课程成绩组成的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没有严谨的结构划分,建立在教学目标基础上的学分体系和以“全人”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不能实现合理对接,且选修课程的数量和权重在现有体制中都处于明显劣势。

3.目标单一:以评优为基础。通常,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分类以课程为标准,除课程评价之外,主要是以评优为目的建立的素质评价机制,作为奖学金等校内外评优的指标来源。由于评优选拔的条件以指标为基础,除课程成绩外,对其他素质指标评价的起因即为评优,则在此基础上的综合素质测评仅仅是一种脱离了“内容”的“形式”,没有自身功能可言。

(三)实施错位

1.学校重视,学生漠视。从我们的调查来看,高职院校大都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测评,且努力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以求在服务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然而由于传统体制和模式长期运作的影响,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测评涉及学校育人机制的整个体系,短期内建立一套全新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愿望很难实现。加之当前现实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如熟人社会、关系文化、后门意识等客观存在,也给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测评带来重重阻力,从而造成学生漠视大学教育和综合素质养成。

2.主观期望高,实际效果差。高职院校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过程中,均希望以此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效方式,并借此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的基础和助推器。通常,高职院校通过课程考试、相关测试和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加以考察,以期合理引导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各学校少有合格的测评结论(定量与定性)与发展指引的对应机制,很大程度上造成前期测评工作的结论不能最大化地转化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展指引。

3.学校热推,社会慎认。对于以学校为主体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包括综合成绩、各种素质测试数据,其实质上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的各类表达和记录。由于我国尚未将大学,包括高职院校作为特殊主体纳入社会综合体进行整合,学校的相关制度和运行难以与社会大体系无缝接轨,从而也造成学校热推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论,并不绝对或顺利地为社会相关主体所认可。

(四)综合素质教育的观念误区

1.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只是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责。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功能,绝不能孤立地对待和处理,应建立全局性的素质教育新机制,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某一部门、某一些人的事情,而是以某些部门、某些主要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为主体和重点、所有教师与学校所有部门参与的整体工作,从而在学校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2.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由活动累积而成。当前,关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部分高职院校希望通过大量学生活动的累积进而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当然,参加一定的专业、创新、文体类活动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无可厚非,但学生活动是否能够代表素质教育的全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学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形式应当多元化,包括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个性特长、创新工程等诸多部分。

3.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只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的,所谓第一课堂即现有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指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其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素质教育。当前,有观点认为仅仅通过第二课堂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一种误解。前文已述,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不同层次和部门,需要全方位运作。

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的完善措施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的完善思路

1.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教育资源整合战略。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在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前文已述,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体系,绝不是规则加上几个部门和老师就能实现,需要学校全员参与,全方位运作,倾全校之力整合各种资源,是学校全方位的教学、管理改革工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我们还必须承认,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独立环节。系统工程和独立环节都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正确表达,并不是说一个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就能包括高职教育的全部,而是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教育资源整合的战略定位和实施步骤。

2.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定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应当具有两个层次,最终目的即是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我们看到,综合素质测评所关注的,不再是测评的结果,且测评报告也不应是能够区分优劣的定性或定量结论,测评结论所提供的,应当是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指引。同时,基于综合素质测评的数据信度和时效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应当淡化考评参照功能,我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测评不应兼有考评功能,应当与评优评奖相排斥。从此种意义上说,测评报告和结果的去功利化,也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和认可,从而内化为综合素质发展的有利因素。

3.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与培养的一体论说。传统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被动接受的,这一现状并非不能变革。培养和教育指向的“学习”没有被动与主动之说,从古至今应该未曾有过“被学习”一说,可见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应当是以学生主动为基础。如图所示,让综合素质测评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在测评过程中成为积极能动的主体,有利于促进测评与培养形成有机关系。在理清了测评的功能基础上,才有将测评和培养放在一起加以探讨的可能性,从而建立一套能够实现双方面功能的机制。高等职业教育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与培养的联动机制。同时必须看到,测评有为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服务和依据的功能,但必须以测评作为一个独立有机体系的观点来进行设计和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系统地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这一课题加以深入研究。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完善的具体措施

1.主观与客观、自评与他评、主动与被动的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在于为学生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引,其实现的条件之一即是为学生所认可。首先,在测评方式的设置上,要避免传统测评中单纯以分值构成的测评模式,更应当抛弃将不同的测评指标人为地设置权重并加权为总的排名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测评的功能,应当建立主观与客观、自评与他评、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测评机制。在测评中,除了各项指标中的客观因素,如课程成绩、工作业绩、身心测评数据等,还应当有学生个人、其他测评机构的主观评价,且发展指引也应当以在规范描述基础上的主观评价为主。其次,传统素质测评中往往以他评为主,建立在一系列客观指标基础上,这一特征也阻碍了测评功能的实现,新形势下应当强化自评的比重和功能,将自评和他评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实现测评为学生认同的途径之一。同时,我们应当将测评转变为主动的驱动,实现以学生本人启动测评为主、被动测评为辅的科学机制,逐步使学生认识到测评功能的实效性,主动参与到测评中来。

2.测评数据的产生、验证和查询。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部分建立在学生自主启动的基础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应当由学校相关数据库直接导入。数据中心应协调各分中心建立相应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机制,并根据各指标的属性设置数据输入、验证、查询、变更的权限。对于主观数据,数据库中应设置规范的主观数据储存、输出模式。关于数据库更新的周期,建议以学期为标准,但数据输入应当是随时均能实现,要求相关验证主体每学期对主客观数据进行验证,并根据学校信用管理规范实现对虚假输入数据情况进行联网登记,从而保障数据输入的真实性。同时,对于已验证信息的修改,应建立由学生本人申请、测评中心审批的机制。在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无论是否已经验证,学生个人可随时查询,其他机构和个人需查询应当经测评中心批准。建议在学校现有电子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相对应的程序、电子数据交换流程、网络操作平台,将上述流程和数据全部通过电子形式和网络平台实现。

3.测评报告的形式与适用。根据高职院校的特征,测评报告应以学年为周期,每年形成一份。关于测评报告的作出机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主动或学生申请的方式。即使是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后决定以主动方式对全体学生作出报告,我们认为,基于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也应当逐步转化为测评报告一律由申请而作出。由于测评报告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测评报告全部使用经验证的数据。关于测评报告的结构,应以前面提出的一级指标划分,并在对每一指标综合评价后,设置发展建议部分,按照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的模板和测评中心主观意见,供学生个人参考。测评报告作出后,著作权归测评中心,学生个人有使用权,未经学生个人同意,测评中心不得将数据开放给其他机构和个人。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机制

小学是人生的关键期,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个性塑造、智力开发、行为习惯的养成,90%源于小学阶段。当代社会对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多维人才,是小学教育的社会使命。

一、探讨“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导向机制

小学教育将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基本的教育目标,这是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教育实践,彰显了党的十七大、十教育方针的深刻内涵。

学校坚持以“本色+特色”的办学导向,以“保证每一位学生至少具备一门特长”为学校办学理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合群、豁达、博学、创新”的校训,“诚信、懂礼、善思、好问”的校风,完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校长亲自谱写,学校音乐教师亲自作曲的校歌诠释了全体教师对教育使命的理解,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学生宣誓词“我是珠晖区实验小学的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伟大重任,我爱父母、师长、我爱生命、生活、学习,我健康、快乐、文明、合群,我愿意做一个诚信自尊、豁达自信、创新自强的人”体现了让学生全方位完善自己的学校教育理念。

学校坚持建设特色校园的文化导向,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美丽的校园、完善的校园设施、合理的布局、整齐漂亮的师生校服……校园内一草一木一景、一事一物一活动,每一处都见证了学校领导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

二、探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保障机制

持续完善物质安全保障、制度组织保障、师资力量保障是学校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工程获得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庄严雄伟的升旗台,四季鲜花环绕的塑胶跑道,全新现代化配备的科技大楼等校园文化设施,各类安全知识讲座、防震抗震演习等系列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完善的物质与安全保障。

同时,学校还实行各特色队负责人职责制度,各领队负责制订计划方案、组织、协调、收集资料、进行学期末成果展示与校本课程的研究设计,选送老师去参加机器人教练、足球教练、美术、音乐等各级培训,调入钢琴、古筝、健美操等专业教师,选送定向免费师范生培训网球教练,外聘专职足球、跆拳道、围棋、拉丁舞、民族舞等专业教练补充学校的专业师资,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了组织保障与专业师资保障。

三、探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校管理机制

正确有效的学校管理机制,是科学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教育方针提出了“立德・树人”来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以党支部、政教处为管理核心进行全员全方位德育管理,以德育校本课程为载体,进行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文明讲堂、文明餐桌、文明志愿者活动和文明行为作业布置等各种德育主题活动以及党员教师一对一帮扶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同时学校还进行了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课程管理探讨。通过问卷或调查的方式,让孩子们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兴趣课程。由各特色学科教师适当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素质真正得到发展。学校每周五的免费素质教育拓展营开设了50多个兴趣班,其中,涵盖了体育类、音乐类、舞蹈类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学校每学期为学生布置寒暑假特色作业并进行寒暑假特色作业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学校设计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综合活动,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展了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走红色摇篮”、在纪念馆、故居等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还参加 “学雷锋”系列活动,清扫社区街道、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为困难学生募捐、社区义演等。学生的社会生存与适应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公民素养和道德水平、意志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学校以完善卫生保健室功能为基础,通过卫生知识讲座、网站等方式定期进行爱卫宣传,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运用积极心理学发掘学生的优秀品质,通过心理疏导、感恩教育、爱心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四、探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

构建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把握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使学生有更广阔的综合素质发展空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完善学校“汇德”银行的评价功能。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部分即思想道德素质、组织纪律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审美素质作为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细则,通过学生学习、纪律、劳动、卫生、心理等综合表现评选“汇德之星”“美丽小学生”“三好学生”“五好少年”。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扩大评价主体范围。在教师主体单一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自评与同伴之g互评的方式,邀请家长、社会参与学生素质评价,学校班级队列比赛、广播操比赛均使用了微信平台的观众点赞,学校历年寒暑假特色作业展评邀请了家长做裁判。

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学校为每一位入校学生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信息都收集其中。其中学生学业水平、学生体育达标水平、艺术素养水平用具体的数据描述,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态度、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使用真正突出学生特质潜能的发展性语言描述。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范文3

从去年开始,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一项,这令广大观众十分失望。本来“综合素质考核”是最有意思的看点,是青歌赛的一大亮点,是观众对参赛选手综合素质考察的重要方面。在往年的青歌赛中,竟有选手连我国的国歌都不知道,连大名鼎鼎的聂耳都不知道,有一部分选手在综合素质考核中洋相百出,让观众大跌眼镜。

主办方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的原因,说是因为地方上在推选歌手时也重视了综合素质的考核,一部分声乐素质好的苗子因为综合素质考核不合格被刷了下去。其实,这纯粹是只重视声乐素质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遭到了广大观众的猛烈讨伐。青年歌手不仅要唱好歌,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只会唱歌,这样的歌手也不会有大的前途。

二、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音乐教师,其任务和青年歌手虽说不一样,但是对自己的素质要求不能低。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实际上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音乐教师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一个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深厚文化素养的教师。

然而,目前音乐教师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一是专业知识不深厚,很多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粗浅,只是在学校学习的那点可怜的知识,几乎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需求;二是专业技能不精湛,有些音乐教师仅仅会点皮毛,没有特长和专长,有的甚至不敢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技能;三是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还不强,有些音乐教师仅仅能欣赏一些浅显的歌曲和节目,对一些水平高、层次高的作品不能进行鉴赏;四是教学和科研能力不够,好多音乐教师的教学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上,缺乏创新,缺乏钻研,缺乏深度和广度,根本谈不上什么科研;五是课堂驾驭能力不够强,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把握教学的脉搏,不能操控课堂的节奏,有的甚至造成课堂严重失控;六是综合素质不够高,有些教师知识单一陈旧,视野不够宽广,综合能力较差。

三、提升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

1.注重音乐理论的学习

音乐理论的缺失,是音乐教师素质缺失的关键。现在,大部分音乐教师对音乐理论不感兴趣,不愿钻研,持一种消极态度。没有理论做指导,这是不行的。丰富音乐理论知识是广大音乐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

2.注重各种表演能力的训练

表演能力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也是最吸引学生的一个方面。有些音乐教师自己都不敢张口,不敢示范,只是放些录音带,学生在音乐课上当然提不起兴趣。音乐教师不会表演,只会说教,根本拿不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怎么指导学生、引领学生?音乐教师应该下大力气训练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表演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使各种技艺更加熟练精湛。只有如此,才会吸引学生,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走。另外,教师还要大力提高伴奏、演奏能力。有些音乐教师器乐水平不高,特别是键盘水平一般,在学生面前不敢伸手,不敢展示,这样就使得音乐课堂单调乏味。快速提升音乐教师的能力,特别是表演能力,让教师在学生面前露出自己的“绝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就要多读书,多开眼界,多欣赏,多学习。要多听,多揣摩,多比较,多思考,多分析。一旦一个人的鉴赏能力上去了,眼界也就开阔了。所以,提高音乐教师的鉴赏能力非常重要。

4.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范文4

关键词外派干部 专业性 综合素质

所谓专业性,是指检察事业是一项法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检察事业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法律,掌握专业技能,因此检察官法规定凡担任检察官必须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学历。检察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素质才能正确行使法律的监督权,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所谓综合性是指随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要求,检察机关逐步形成队伍建设、业务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建设体系,对干警的综合性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来服务社会,那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形式多样地去培养人才,从而产生了检察机关“外派干部”的做法。如:外派挂职锻炼、“十百千万”工程、干部驻村工作、参加各类专案组以及联合行动等等。接受外派任务的检察干警暂时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融入农村、工厂、企业、机关、团体等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努力通过完成“外派”任务,使自己在原来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知识和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检察事业的得力人才,甚至成为检察机关所输送的领队人才。

一、“外派干部”人才的选拔要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事情的处理都离不开人这个最起码最基础的作用和动力,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处事成效。以人为本,打造高素质的队伍,便是一个简单道理。要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必然要挑好人选进行深栽细作,去粗变精,一面手变多面手,因此选材标准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我们在挑选人才的时候要结合实际,带着针对性和前瞻性标准去挑选,保证“外派”干部通过完成外派任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来服务社会。挑选人才如何入手呢?作为检察院业务来讲,基本是由自侦部门、刑检部门、综合部门来组成检察业务工作机构,从人员结构来讲,有中层干部与一般干部之分,有年龄大小之分,有新老同志之分等等,故此,挑选人才入手首先要按各种外派干部的要求操作,然后按照有利于使用干部来定出人选进行外派,做到有则重点因职责选人。比如:属于挂职锻炼外派的,要选择有一定综合素质,利于培养的后备干部,让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开拓新业务,充分发挥个人才华,拓宽视野,吸收更多咨讯,充实自我,从而达到挂职锻炼培养人才的目的。近年来检察机关外派干警到村、镇、国企等挂村党支部副书记、镇长助理、厂长助理或外派人员到异地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等等都属于此种类型,挂职锻炼已形成了检察机关输送人才的成功做法。又如:属于外派到联合工作组、打“传销”工作组、“12.1”、“3.16”之类的专案组,对于这类型的外派干部人员的挑选,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在业务部门当中挑选,并且,在注意专业性的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从培养角度去考虑使用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年富力强的人选,让他们参与联合办案去吸收更多的办案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树好单位的外派形象,真正使外派干部在完成外派任务期间,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积累更多服务社会的学问和本领。

二、加强“外派干部”管理要加强沟通、关心到位

干部外派工作,整个过程都牵涉到通过完成外派任务,是否达到树好检察形象、提升外派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能力预期结果,同时也检验出挑选人才有否选准选好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外派干部更好地完成外派任务,作为派出单位要加强沟通,关心到位。具体做法是:第一,在外派干部到岗前,要进行个别谈话,明确外派任务,切实解决外派干部的各种顾虑,以及日常工作中所预见到的困难,使外派干部满怀信心地接受新任务,走上新岗位。第二,要密切与外派干部所在岗位的有关负责人联系,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使外派干部安心工作,大胆工作,尽快把角色转换过来。第三,要形式多样地支持外派干部开展工作,并充分利用外派干部的所在岗位作为一个宣传阵地,把检察工作延伸到每个角落。比如:外派到“十百千万”工程的干部驻村工作,因为该项工作是面向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农民得到实惠。所以,结合实际情况有必要地进行一些扶贫助学、捐款捐物活动,并充分发挥村务宣传栏阵地,大力开展检察业务,力所能及地解决农村以及农民所碰到的法律上的有关问题,同时,也可将检察文化与农村文化有机结合,通过篮球、象棋等普及性的友谊赛,增强检民之间的友好关系,让外派干部着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构建和谐新农村。第四,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及时把外派干部的工作动态通过检察简报、计算机网络等等渠道图文并茂地向社会广泛宣传,切实推进外派干部工作的开展,真正做到关心到位。

三、要把外派干部作为培养干部的人才使用好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范文5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质 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杨雪冬(1975- ),男,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吴志鹏(1977- ),男,天津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王辉(1984- ),男,安徽蚌埠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素质教育。(河北 邯郸 05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期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GJJG17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87-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下,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分工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国家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劳动力,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提高,还关系到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以服务为宗旨,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目标。目前,工学结合(即以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要的、具备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职业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主流。我们要顺应趋势,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的各种资源,多级联动、多方参与,切实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现状

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满足国家、社会、各行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需求,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培养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而关键的部分。新时期,培养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采用学校育人与社会育人并重的方法。中国知网对“职业素质”的定义是:“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质是指通过学习和锻炼而具备的、从事某种工作任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课程计划、教学方式等外部因素和高职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职业目标、就业取向等内部因素都使得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同时,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与普通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具备共通性。

当前,部分高职毕业生以赚钱为工作的根本目的,只求不出次品;缺乏团队精神;机械工作,不讲求方法、效率;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承担责任;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没有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高职学生只具备专业素质,只能简单地进行机械操作,已经难以契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曾经,企业只需要高职员工具备相关专业素质,但现在各行各业都要求高职员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与建筑相关的行业进行调研发现,各企业在选聘高职毕业生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正确积极的工作心态、高尚的思想道德、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出色的心理素质、较高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着很迫切的要求。多数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当前最需要提高动手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团队意识、增加企业锻炼经历、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现在各行业企业对于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普遍比以前高,所以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弱化了对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满足于教师的讲授,缺少自我的思考与提高;在就业过程中,对学校的就业推荐依靠性过大,推销自己、主动求职的积极性较弱。目前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问题,文化基础薄弱、不善交流、团队意识缺失、协作精神匮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缺乏,对于在学生综合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职业素质了解较少,认为企业在聘用毕业生时考虑专业知识的比重过大,缺少对企业关于员工职业素质方面的了解,从而忽视了自我职业素质的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二、培养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贯穿于高职学生的三年学习全过程,学校、社会、企业在资源整合背景下全面参与,切实改变和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态度、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素质、实际操作水平等关系到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分工、符合社会发展与要求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应以各行业对员工的岗位要求为依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契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参与,从拓宽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角度,吸引企业融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加大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完善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职业素质的提升带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首先在于改变与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培养与辅导,帮助学生减轻对就业的恐惧与压力,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其次,通过开展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的职业素质拓展、模拟职场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提升自我职业素质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提升的积极性,达到由“要我提升”到“我要提升”的转变。最后,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依托各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外延,邀请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背景的企业人员向高职学生讲授岗位职业素质要求或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困惑,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提升,完善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完成高职学生由“需要工作的人”到“工作需要的人”的转变。

三、培养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途径

1.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大三学年的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教师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环节中都要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讲解相关行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融合职业技能教育,把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教学作为重点。在学生的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环节中,注重学生深入企业岗位实习的学习效果,加强与学生的“企业老师”之间的联系沟通,共同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职业素质。

2.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入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从学生入学至学生毕业就业都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言行举止到思想动态,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求职,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辅导员应立足本职工作,通过点滴影响学生,结合经历鼓励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论是在主题班会,还是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辅导员都应时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自我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拓展职业发展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引领学生的正确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校园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应注重融合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阵地作用、宣传作用、塑造作用和感染作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于学生和员工的职业素质的提升功能有着相通的部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人文精神,激励学生或员工积极向上、众志成城、提升凝聚力、增强向心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增强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的相关企业或国际知名企业的企业精神文化的融入,让学生在校园内能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于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的差异性与共同性,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在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宣传中、在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不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应以职业道德为重点,以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的技术创造能力,还应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心理素质。

4.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就业指导推荐工作中。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推荐过程中,除了做好以往常规性的工作,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与创新:第一,在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中,可以聘请企业代表、就业学生代表、创业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与,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与相关行业目前需求的契合程度,讲解相关的就业政策以及在求职、招聘过程中的切身体会等。第二,合理安排学生进行户外体验活动,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深入理解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第三,适当增加毕业班学生的求职专项讲座,让学生了解简历的撰写与制作的过程以及其他求职注意事项。第四,举办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学会推销自我,让学生能更快地融入真正的求职情境中。第五,在各种招聘会之前,对求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求职辅导与鼓励教育,消除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无助感与孤立感,与学生一同分析相关企业的岗位状况,在学生求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重表现自我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应“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高职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文明高速进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当是因势利导、与时俱进的;在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应当是大刀阔斧、锐意进取的;在区域经济建设与行业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开展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应当是迫在眉睫、众望所归的。

[参考文献]

[1]董红波.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04-02.

[3]孔克文.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内涵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4]廖宇凡.浅谈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5]陶秀伟,李柏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8.

[6]王开淮.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101240

7732.nh&dbname=CMFDLAST2012&dbcode=CMFD&pr=&urlid=&yx=&v=Mjk4N

TVUcldNMUZyQ1VSTDZmWU9kbkZ5amhXcjdOVkYyNkhMZTRHZGJQclpFYlB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范文6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综合素质;培养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2-0074-04

江苏省自1984年率先进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以来,已经探索创新、艰苦努力了三十多年,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五年制高职发展道路。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较小,一般14~15岁,有效教学时间长,毕业时一般19~20岁。在校五年,学生要经历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在生理、心理、学习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分院根据学生的生源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变化,注重研究分析学生综合素质内涵,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思路和方法,打造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品牌。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五年制高职以培养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新生入学年龄一般在14~15周岁,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学生五年制高职毕业时年龄在20周岁左右。五年制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综合素质的内涵有别于普通高中学生,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及技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渗透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科学文化、专业及技能、生理心理各方面之中,是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礼仪修养等在内的综合素质。五年制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具体包括:关心政治,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敬业爱岗,团结协作,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主导着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五年制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具体包括: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需要的科学精神、科学水平、精神状态、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三)专业及技能素质

专业及技能素质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专业素质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适应社会工作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五年制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具体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以及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四)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是提升五年制高职生综合素质的保障,渗透于其他三种素质发展的各个环节。五年制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心理健康素质具体包括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自我完善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品质、开朗的心境、乐观的人生态度、恰当的心理反应、正确的心理挫折反应、较好的心理平衡和自控能力等。

二、江苏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色

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学生。通过总结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江苏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以下特色。

(一)更加关注职业兴趣的养成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个体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但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兴趣与职业关系紧密。职业兴趣是个体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及向往的情感。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的养成教育,通过职业体验、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咨询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兴趣的探索,使学生感性的职业认识变成理性的职业兴趣,发自内心地认可所学专业,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与“向阳生涯”合作,率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生涯教育体系,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探索构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其英文表述是Individualized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ed on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称为IPQ教育模式)。IPQ模式又可简称为“1+x”模式。“1”是指一个核心: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X”指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个性化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1”是目的,“X”是手段,通过“X”这种个性化的途径提升所有学生的职业素养。“X”可以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特长、强项,目前学校给“X”设计了六大选项: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创新发明、创业实践、艺体特长、升学深造。学生可从中自行选择一项或者多项,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

(二)更加关注职业道德的强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广大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江苏五年制高职学生入校时的综合素质总体较好,但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不讲诚信,有的学生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有的学生理想信念淡漠,有的学生在情感、道德上缺少理性的克制与约束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与引导。

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强化,将职业日常行为规范与实习、实验、实训相结合;将职业道德培养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养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道德品质。此外,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各校也很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工作和敬业精神,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更加关注职业技能的训练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既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学习深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专业素养、职业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与中职学生、三年制高职学生相比,五年制高职学生在职业技能素质养成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有专业实训教学、专业见习、顶岗实习、课外实践活动、专业技能竞赛、课余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等。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引领下,不少学校成立了专业技能协会,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通过技能节、技能月等活动开展校内技能比赛或技能展示活动。每年一届的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五年制高职学生展示技能的实践平台,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成绩喜人。

(四)更加关注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人文素养是人的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人文素养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塑造。对个体来说,人文素养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走向、职业成就。

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都很关注学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等,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日积月累和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例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依托学校的“四个一”,即“一馆一会一团一套”(一馆,刘国钧纪念馆;一会,刘国钧研究会;一团,刘国钧精神讲演团;一套,校园文化系列丛书)来传承“刘国钧精神”,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助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重视挖掘人文历史景观的德育功能,建有校史馆、李公朴事迹陈列馆、仁和广场、名人大道,以此增强师生对历史文化和学校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有些五年制高职学校还开设了礼仪类、口语类、形体类、音乐欣赏类、美术欣赏类、书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五)更加关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是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路径。多年来,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倒逼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个不能持续创新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同样,一个不能持续创新的劳动者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江苏省一贯重视职业院校创新教育,自2006年开始,江苏省教育厅就联合科技、人社、知识产权等部门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省教育厅的推动下,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都很重视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创新制作成果。有的学校还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订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情况。例如,泰州机电分院成立创新工作室,组建专家指导团,成立创新社团,健全创新教育管理激励机制,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学校系统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组织教师编写《快乐的发明家》《引你成为发明家》《创新思维与实践》《职业学生学创新》《专利法与专利申请》等创新教育校本教材,及时为学生的创新作品申请专利。目前学生共申报国家专利77项,居全省同类学校之首。

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意义。早在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就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业行动计划》。经过多年实践,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基本构建起了集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服务于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政策倾斜、课程指导、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的创业行为、培植学生的创业能力。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举措有:一是开设课程。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编写了《就业与创业指导》,部分五年制高职学校还编写了创业教育校本教材。泰州市整体开展了NFTE创业教育,常州市整体开展了BCF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和GYB在校生免费创业意识培训。二是大赛引领。2015年起江苏省开始举办全省职业学校创业能力大赛。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实践锻炼。不少学校设立了学生创业风险基金或学生创业奖励基金,创立了学生创业园。学生通过学校提供的店面或网店进行创业实践。

(六)更加关注文明礼仪的养成

以礼相待、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仪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行、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能够展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道德风貌和社会风气。习礼仪、讲文明是人生的必修课。知礼行礼、彬彬有礼,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和追求。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明素养整体较好,但也存在文明礼仪缺失的现象,如不尊重别人(包括自己的长辈)、以自我为中心、师生间最基本的礼仪缺失、不拘小节等。江苏省已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在具体内容上,针对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知礼仪、不用礼仪、不讲礼仪等突出问题,强调抓好“八礼四仪”。

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结合上级要求,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月、演讲比赛、征文活动、主题班会、文艺会演、社团活动、校园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少学校不仅开设了礼仪课程,还编写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文明礼仪教育辅助读本,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组织编写了《职业学校学生礼仪读本》,常州刘国钧分院组织编写了《成长礼仪手册》,无锡旅游商贸分院组织编写了《礼仪知识校园读本》,如东分院组织编写了《职校生礼仪规范教程》等。

(七)更加关注学生积极心理的培育

五年制高职学生中有不少是由于中考失意才选择职业院校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碜耘濉⒊鞘械闹械褪杖爰彝ァ<彝ケ尘啊⒀习成绩、成长经历等多种因素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渴望独立但身心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他人、社会容易产生极端和偏激心理。因此,要特别注重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健康、阳光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