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学;激发兴趣;教学效果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许多人认为音乐是快乐的代名词,音乐教师是传递快乐的使者。要做真正的快乐使者,就必须不断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音乐器乐之一的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改变以往课堂的刻板、单一。学生手头上有支笛,就好像手上有盒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定能把张白纸描绘得五彩缤纷。如:小学高年级的听音记谱练习。首先,教师弹琴,学生拍节奏,把乐句的节奏记下来,然后用竖笛摹奏教师所弹的乐句,最后教师再弹乐句的时候,学生就能把音高准确地记在节奏谱上。这类练习经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头脑中有节奏、音高的概念,使这类练习的难点(音高),通过学生用竖笛摹奏得以解决。这比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使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更直观化、形象化

由于各种的原因,学生们达不到人手有种键盘乐器,这给学习乐理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变音记号的认识及带有变音记号的音的听辨。例如:下调的“4”的认识和听辨,先让学生用竖笛吹奏“4”,再引导学生看“4”的指法,然后吹奏下调的“4”,学生边吹边听辨这两个音,感受其不同音高,这样因为指法改变,音高也改变了,使学生对下调的“4”的认识更为直观、形象。最后,得出大三和弦的色彩明亮,而小三和弦的色彩较暗淡、柔和。以上所列的这些概念性的乐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手上的一支笛,使这些比较抽象、教师不好把握深浅度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实践,使它们直观化、形象化,而且学生接受得快、记得牢。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唱水平

音乐方面的合作能力是一个集体音乐素质高低的最好表现。它包括学生跟教师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等。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使学生的音乐修养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有了兴趣,对教师的上课就有积极的合作精神,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自觉形成。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使学生的合唱水平也得以提高。合唱歌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合唱水平不高的班级就更是难上加难。自从学生手上有竖笛后,合唱歌曲的教学得到较好的效果。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简谱版)中的《红蜻蜓》就是一首两声部的歌曲。合唱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都有先人为主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我采用先人为主的方法,先把歌曲的低声部学习好。首先,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低声部的同学按歌曲的节奏拍手,熟悉歌曲的节奏感,感受歌曲的连贯性,然后用竖笛试奏低声部旋律,使低声部的学生头脑中有其声部旋律。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学习高声部,最后两个声部同时试奏,帮助解决合唱时的音准问题,学生的音准解决了,再学歌词就不成问题了。熟练后可以相互交换角色进行合奏、合唱,或者部分学生用竖笛吹着伴奏、部分同学合唱,对歌曲进行巩固练习,使所学的《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合唱效果更和谐。这样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改变了学生害怕合唱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合唱水平。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 大学音乐 乐器演奏 艺术性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的现状

(一)乐器演奏教学方式的落后。

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始终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重大阻碍,同时它还波及影响到了我国大学音乐教学的进程。乐器演奏教学方式的落后,使得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偏向于音乐理论和乐器操作的分开学习,这样容易导致音乐理论知识的教授和乐器演奏的实际操作脱离分开。如此造成的后果是理论知识过于死板,实际演奏过于僵化,综合而来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同时得到提升;其次,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在乐器的演奏教学方面有保守的倾向,这种倾向的主要表现是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乐器演奏的单一性和国别性,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和谐和统一,单纯的只是要求同种乐器的演奏,这样,不利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对外开放和世界融合。落后的乐器演奏教学方式只会是成为阻碍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乐器演奏教学目标的淡化。

教学目标是教育事业的前进方向,没有明确的乐器演奏教学目标,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指示。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过于淡化的教学目标使得乐器演奏教学的前进方向很不明确。乐器演奏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演奏的外在表演和华丽演出,而忽视了对乐器演奏的美学欣赏和艺术提升,这样的教学现状说明了我国大学音乐教育的乐器演奏教学仅仅只是为了表演而演奏,而不是致力于通过乐器演奏提升同学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素质。如此功利化、外在化的教学过程淡化了乐器演奏精神提升的内涵,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讲不会走得很远。

(三)乐器演奏教学中资源的缺乏。

大学音乐教育目的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乐器演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美学欣赏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在乐器演奏教学中的资源是相当缺乏的:首先,大学乐器教学缺乏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音乐乐器,由于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投资过少,使得大学音乐在教授过程中有许多学生没有乐器进行实战操练,所以学生学到的永远只是书本上的片面知识;另一方面,乐器演奏教学还缺乏必要的师资能源,乐器教学的专业老师太少,这样使得乐器演奏教学中只能涉及到比较窄的范围,同学们的音乐层次可能就得不到提高。乐器演奏教学资源的缺乏在物质和实力方面都制约了大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它还抑制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

大学教育需要培育的是双向人才、多素质青年;大学音乐教育需要提升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艺术修养、美学素质。作为发展大学生德智体美一部分的音乐教育是必须得到不断完善的,而乐器演奏教学作为大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紧跟时代潮流,促进音乐事业的发展也是必须的。所以在大学音乐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大学音乐教育。

二、如何改变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的现状

(一)提升乐器演奏教学方式。

要想在乐器演奏教学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使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潮流。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和实际相脱离教学模式,确立新的、科学的教学方式: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操作实际相结合,在教授音乐基本的知识的同时强化乐器的实际操作,两者要同时重视,不能厚此薄彼;其次,要注重对外开放,在乐器演奏过程中吸收和引进新的演奏方式和乐器材料,并尝试将外来的乐器演奏和本国的乐器演奏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演奏模式,给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事业注入新的血液。

(二)明确乐器演奏教学的目标。

明确乐器演奏教学的目标是促进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关注且重视的。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我国大学音乐事业的发展才有了前进的方向,只有确立了科学的目标,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才能健康发展。明确的乐器演奏教学目标指的是乐器演奏必须重视音乐精神的演绎、艺术内涵的表达,而不能仅仅是为了表演而演奏,更重要的是要揣摩音乐的内在实质,将音乐的精神通过乐器的演奏传达出来,这才是乐器演奏的艺术性的体现,才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意义作用。在明确的乐器演奏教学目标的指示下,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

(三)加大对乐器演奏教育的投资。

乐器演奏教育的资源缺乏主要表现在物质资源和教师资源上,所以要加大对乐器演奏教育的投资,必须着力于对物质和人才的支持上。首先,要落实好大学音乐教育在乐器方面的投资上,确保在乐器演奏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够实际的进行乐器的操作;其次要加大对专业乐器演奏教师的培养上,尽力多的培育出能够在熟悉操作乐器的同时还能够演绎出音乐表演的精神实质,简单说就是要培养技术和涵养双休的教师人才。在物力和人力双赢的情况下,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事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三、总结

总而言之,大学音乐教育在促进大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注大学音乐教育、重视乐器演奏的艺术性是当下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刻不容缓的任务。通过提升大学音乐教育中乐器演奏的教学方式、确立明确的乐器演奏目标、加大对乐器演奏教育的投资这三方面的努力,让我国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的艺术性紧跟时代潮流,那么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加飞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吉伟.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D].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2000.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中学音乐;乐器;课堂;可行性

我们都知道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但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作品是乐器作品,无歌词的提示,没有准确的音乐形象。试想,如果我们无法发现音乐符号所承载的音乐文化内涵,如果没有将符号转化为情感化、有生命的音乐,无法和中学生的情感、意志、品格、习惯等沟通,那么,我们拿什么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情趣呢?

一、乐器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中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乐器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即使学校组织少数中学生学习乐器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和竞赛服务。

现代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有必要要求乐器进课堂,让每名中学生都学会演奏一种乐器。

乐器教学是为培养中学生音乐素质服务的。现代的音乐教学由乐理知识教学、唱歌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乐器教学、音乐欣赏教学五部分组成,共同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质。抓好乐器教学,不仅能培养中学生音乐的技能,还能以奏带唱——促进歌唱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以动带听——促进音乐欣赏教学;以学带记——促进乐理知识教学,使手、足、耳、眼、脑整体活动,视、听、动协调发展。总之,乐器教学能培养中学生的节奏感,提高中学生的音准、识谱能力,加强中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有益于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使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重视乐器教学是完成中学音乐素质教学任务的重点

1.乐器教学要与歌唱教学相适应

在传统观念支配下,过去只研究歌唱教学,而且富有成效。现在,乐器教学被列入音乐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更主要的是观念更新缓慢,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的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客观上还存在诸多困难,如师资演奏水平低,教育经费短缺,家长经济承受能力差等。因此,乐器教学还相当薄弱。为了更好地开展乐器教学,中学音乐教师应从当地实际出发,从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学校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和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加以考虑,妥善安排乐器教学工作。当前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对乐器教学的指导,提高乐器教学的质量。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乐器教学

在中学阶段,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健全,例如四肢、肌肉、肺部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适合学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响板、铃鼓、木鱼、双响筒、碰铃等,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购买,如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要求中学生自制教具,如用易拉罐装上沙子或豆类等制成沙球,将竹板等上绳制成响板等,这样不仅有了乐器,还培养了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志贯穿于乐器教学的始终

针对乐器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教师在乐器教学中更应注重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要加强中学生兴趣和意志力的培养,而且要贯穿始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发展中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中学生观摩乐器演奏音乐会;也可以教师示范,中学生表演,使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水平同步提高。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走进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音乐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乐器进课堂是大势所趋。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提高音乐教师自身演奏乐器的水平。音乐教师除了要会弹钢琴外,还要会一两件乐器,懂得更多的演奏知识,这应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经济不断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需要会愈来愈迫切、强烈,对审美的追求层次也会愈来愈高。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深感任重道远,应该在不断探索中向更高的层次一步一步追求,使师生共同在不断的追求中得到升华。

音乐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它能够让受教育者通过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全面地了解音乐,深刻地理解音乐。音乐教育对陶冶中学生情操,培养中学生审美情趣,促进中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保障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乐器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乐器演奏对于激发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乐器教学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例如口风琴的出现犹如音乐课堂中的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了学生。教师不失时机地示范吹奏一支学生熟悉的歌曲,学生们会格外安静,睁大眼睛羡慕地看着,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下转60页)(上接59页)此刻,教师的引导与教学犹如魔术师在表演般吸引学生。歌曲学会之后,教师可安排个别吹奏、小组演奏,然后让学生尝试分乐句演奏。就这样,当学生们听到分乐句演奏的效果后,会开心地欢呼起来。大家既学会了演唱歌曲,又学会了用乐器演奏歌曲,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

参考文献:

[1]?赵晓花.浅谈民族乐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

[2]?李子宁.让乐器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教研究),2002(11).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小学音乐;自制乐器; 音乐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的领导对音乐教育的地位认识不够明确,往往只注重文化课的教育,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在一些农村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更不具备开展音乐教育的条件。如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稳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这是我们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一、当前的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状况

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深入展开,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器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完整人格的重要性。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并参与作品伴奏是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发掘创作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也是发挥学生潜能的即兴创作活动。器乐是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键盘乐器外,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土乐器”。

二、对制作乐器的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瑞安飞云某小学三年级、六年级210名学生,其中有效答卷200份。

2.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喜欢音乐的程度、制作乐器的意愿、自制乐器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家长与社会对音乐的重视程度等。

3.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都很喜欢音乐。(2)学生觉得自制乐器很新鲜,可以丰富课堂气氛。(3)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愿意自己来设计乐器。(4)学生认为音乐能让人放松心情,消除疲劳,充实生活,陶冶情操。(5)农村的学生很少接触乐器。(6)经济相对落后的学校很少或者几乎没有配备乐器。

三、制作乐器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创造过程。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同样,音乐实践创造了音乐美。人们通过音乐实践把来自于生活的音乐作品还原成了活生生的音乐形象,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美。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动手制作乐器,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给音乐教学提供有利的帮助。

1.为乐曲伴奏。给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配乐时,笔者首先会讲述小故事,让小学生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在学生对音乐熟悉以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怎么样给歌曲配乐。如“‘春风弹琴沙沙……’该用什么乐器伴奏”?讨论时,很多学生会想到把沙子装进矿泉水瓶里,当做摇铃为歌曲伴奏。

2.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所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乐器来给歌曲伴奏,再加上小学生爱唱、爱跳、爱表现、好创造的特征,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多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演奏出音乐的时候,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才会进一步提高。

四、自制乐器的必要性

我们要把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放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的课堂,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我们才能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生学习乐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这是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当然,我们用自制乐器,也能达到以上的目的。例如:将空瓶中装上沙子,制成简易的摇铃;把有弹性的皮筋绑在铁瓶子上进行弹奏;用啤酒盖做成铃铛拿来摇……

制作并演奏乐器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心理学家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音乐领域,在这个领域内,它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和意义。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只要我们用心浇水,勤于施肥,创造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这也是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所不容忽视的价值。今后,笔者在工作岗位上会继续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让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5

一、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新形势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更有利于小学生对潮流乐曲的学习,也有利于小学生对聆听、鉴赏、乐器、视演的学习;有利于督促音乐老师改进对小学生音乐聆听、鉴赏、学习课堂的教学方法,利用小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减少课堂死寂无趣的状态,添加些许应有的“乐性”;有利于创新传统音乐教学比较单一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乐器音色的辨别和演奏,有目的性、有针对地引导学生凝神感受不同音色所滋生的“神韵”,并且可以通过让小学生反复聆听,以熟悉不同乐器的音色,比如:古筝、古琴、二胡、葫芦丝、笛子、钢琴、吉他、萨克斯、架子鼓等乐器,以更好地达到创新教学内容的目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流行歌曲使用的乐器比较多,以此更好地培养小学生乐器音色辨别能力,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在视演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或是熟练乐器的同时,提高对小学生视演能力的培养。

(二)有利于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

在新形势下,根据时展的潮流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突出学习是学习的主人地位,真正做到学习是学习音乐的主体,因为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它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并且通过音乐老师的引导,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节奏如同不断跳动的脉搏一般,时刻凸显着音乐的生命和活力,使其始终显示出勃勃生机,而这一生机勃勃的节奏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比如:在具体音乐鉴赏课堂上教节奏感较强的流行歌曲,可以通过强弱和长短频繁交替乐曲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感受音乐的“动感”,可以交替性的让学生偶尔处于“动感地带”,偶尔处于“安静街区”,以此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动力,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协调性和感知性,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有利于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新形势下,根据小学生喜欢的心理倾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感受美,造成美。而且我们都知道在音乐教学中,每一首音乐都蕴藏着作者心底那份默默的情怀,意味深长、寓意深刻,而流行歌曲在当代产生,反应了我们新形势下人们的普遍心理和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有利于老师引导小学生在聆听欣赏的时候更好地避免偏离时代主线,偏离音乐情感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可以更好地避免老师一味地加入自己的情感理解,给小学生渗透了过多的自己情感成分,而过度忽略了小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色、艺术魅力和情感感染力,却难以表达自己情感的被动式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营造专属自己的“灵感库房”,通过自己动手、动耳、动嘴、动脑、动心,而老师仅仅是个领路人。而且可以借助现在小学生都普遍喜欢流行歌曲的现状,利用他们喜欢流行歌曲的冲动劲帮助他们更好地消除小学生的依赖心理,促使他们通过自己聆听和感知,并且克服表达过程中的羞涩和胆怯心理,自己表达音乐的情感,为他们今后学习音乐打下牢固的情感基础。

(四)有利于小学生培养起对不同乐器的乐感

我们都知道音乐如同大自然它包含着许许多多形象万千的生命一般,包含从古到今、国内国外形形、风格多样的歌曲,而且表现的乐器也是品种各具春秋。而且如今的流行歌曲所用的乐器不仅多,而且风格多样。比如钢琴是现代人们比较钟爱的一种乐器,它被许多流行音乐所亲睐,而且传达的音乐“情思”各具特色。为此,老师通过流行歌曲的鉴赏和学习,可以更好地引导小学生用心灵去聆听钢琴伴奏的流行歌曲,去感受音乐所描述的情感意境,以帮助学生培养更好地乐感和灵感,提高学生音乐视奏的美感和艺术性。而且通过让小学生反复聆听同一首流行歌曲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可以更好地熟悉不同乐器的音色,(如:古筝、古琴、二胡、葫芦丝、笛子、钢琴、吉他、萨克斯、架子鼓等乐器),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对不同乐器的音色辨别能力。除此之外,更利于加强小学生对乐曲风格熟悉程度的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聆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多聆听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扩展学生音乐“情思”体验范畴,丰富小学生的音乐情感。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奥尔夫; 打击乐; 传统;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11-002

打击乐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是最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幼儿最容易掌握的乐器。

幼儿打击乐活动在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要使它能真正地发挥出作用,就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阶段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状况来组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打击乐活动。现通过《雷神》这一打击乐活动,对传统打击乐教学细节和奥尔夫打击乐教学细节作一详细对比:

一、初相见――音乐之初体验

乐曲很多时候会成为打击乐活动的主体,要使幼儿充分、快速的掌握、理解乐曲,教师就必须先对乐曲有深入的理解,从乐曲风格、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深入感知。《雷神》这首乐曲选自《雄壮进行曲》,整体旋律都偏欢快,而且曲子比较长,很难在一教时中完成。

(一)传统:浮光掠影

传统教学中,教师初接触《雷神》这一乐曲时就是反复的听几遍,对乐曲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就会重点去理解带有语音总谱的前、后两部分,对中间一段音乐就会稍加忽略,这样“浮光掠影”的理解,会使乐曲失去原有的完整性,间接地也会影响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二)奥尔夫:“句斟字酌”

奥尔夫教学中,教师接触乐曲的第一时间是先找出乐谱完整看一遍,然后再结合乐谱完整的听乐曲。在不断分析乐谱和乐曲的过程中,教师对乐曲风格、旋律、节奏等已掌握得比较到位,并不断思考如何引导幼儿一起分析乐曲,怎样巧妙的让幼儿自己尝试为音乐配器后进行合作演奏。教师都考虑的比较全面、到位,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字斟句酌”。

二、细雕琢――音乐之再剪辑

(一)传统:从一而终

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对乐曲进行再剪辑,给幼儿欣赏、理解乐曲增加了难度,每次都是从头到尾一遍遍完整欣赏,这样一来,幼儿就会出现听觉疲劳,对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会大大减弱。

(二)奥尔夫:“朝三暮四”

奥尔夫教学中,教师在反复听完音乐后,将乐曲截成三个部分(下雨前、打雷下雨、雨停了)。考虑到第二段音乐中有快慢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下雨,后半部分是打雷,有节奏的快慢变换较有难度,便将第二段作为活动的重点。而乐曲第一段、第三段由于有语音总谱,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就作为第一教时和幼儿一起熟悉并掌握。这样的考虑将《雷神》活动分成了两个教时,侧重点明显,降低了难度。

三、巧构思――活动之初设计

教师在参看乐器总谱后,两种教学都按照乐曲总谱将活动设计成两教时,第一教时为听音乐学习语言总谱和动作,第二教时为听音乐加乐器伴奏,但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两种教学法中又体现出了很大的不同,现就第两教时活动举例说明。

(一)传统:“狼吞虎咽”

1.回忆经验,根据语音图谱表现身体动作。

2.根据配器图谱探索演奏方法。

(1)观察A段图谱,探索A段演奏方法;(2)观察B、C段图谱,交流配器方法(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大鼓);(3)探索合奏部分演奏方法(乐器提前放于幼儿椅子下);(4)看指挥完整演奏。

3.倾听间奏,探索大鼓的加入。

(1)听间奏,感受雷神的有力;(2)幼儿尝试在图谱中标记表现雷神的出现;(3)探索大鼓加入后的演奏;(4)完整合作演奏。

4.师幼合作指挥,幼儿完整演奏。从这一活动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这些环节时,虽然注重了幼儿的自主学习,给予了幼儿一定的自,却仍没有突破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幼儿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一步一步都是按部就班,所以幼儿对乐曲的掌握没有到位。另外在演奏乐器的选择上幼儿没有一点自,只能听由老师事先的安排,从椅子下拿出乐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参与演奏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师幼合作指挥,表面上看教师给予了幼儿大胆独立展示的机会,但究其实质,幼儿还是被控制在教师的指挥范围之内的。

(二)奥尔夫:细嚼慢咽

1.看图谱,复习A、C段音乐,有节奏的配上儿歌。

(1)听A、C段音乐,边念儿歌边打节奏;(2)师幼一起探讨将象声词加入儿歌;(3)幼儿按下雨、闪电、打雷分组合作;(4)尝试念儿歌时吃掉“下雨、闪电、打雷、轰隆隆”。

2.熟悉B段音乐并正确打出节奏。

(1)幼儿看图谱,练分、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①幼儿分别用二分、四分音符练习打节奏。②幼儿尝试将两种节奏组合。

(2)用拍手或拍地动作突出音乐中的打雷声。

(3)幼儿用动作完整打节奏。

3.自创打击乐器并尝试演奏。

(1)幼儿自由选择生活化材料并探索演奏。(塑料袋、不锈钢盘子、牙膏盒、鹅卵石、矿泉水瓶子等等);(2)幼儿展示自创乐器的演奏方法;(3)师幼一起讨论配器方案,在图谱上做标记并练习;(4)教师指挥,幼儿尝试用自创乐器完整演奏;(5)交换乐器,幼儿指挥完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