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

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自我防护 ;医疗纠纷; 手术室护士; 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616

随着患者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利的意识增强,医患、护患纠纷不断增加。在这种新形势下,为减少这些纠纷的发生,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津学习,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学习

1.1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护理行为除了包括各种治疗行为,还有心理护理、手术配合等多个方面,是手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协助医生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但很多护士却缺乏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现今社会,我国各项法律、法规逐渐规范化,人民群众各项意识也随着知识的增加逐渐加强,医患关系、护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纠纷不断。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提高法律意识,明白医疗服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合法权益。体现出准确、及时、完善、审慎、热情、耐心、规范、严谨等服务宗旨。

1.2医疗服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合法权益

1.2.1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及医院正当权利。

我国《卫生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都是护理人员应该学习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了护患双方所享有的权利,以保护患者、手术室护理人员和其他相关医疗从业人员以及医院的正当权益。

1.2.2患者所享有的权利

医护人员必须尊重和维护患者的以下权利:①平等待遇:对待患者应坚持医院内外一样、生活贫富一样、关系生熟一样、领导群众一样、男女老少一样的服务宗旨,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位患者。②知情权: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权,有权了解治疗方案、所有用药及治疗后可能产生的后果。③隐私保护权:是指护理人员应恪守患者的秘密,不可将患者的隐私和秘密随意泄露,以免影响患者今后的工作和生活。④获得尊重的权利:工作中尊重病人的权利,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手术中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议论病人的病情。此外手术室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遮盖好患者的身体,保护好患者的隐私部位不被侵犯。

1.2.3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的措施

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增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讲座,针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客观地对有关医疗事件案例加以总结把相关报道贴在宣传栏内并引以为戒。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律性,加强责任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其从法律的角度去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准确地书术护理记录单,增强医疗安全意识,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操作

2.1重视术前患者家属履行签字及病人交接

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且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让患者或家属履行签字手续,也是术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严格手术病人的查对及交接制度,接病人时,一定要依据手术通知单,防止接错病人,携带手术病人送交接表,并核对病人、病历等一致。病人随身带的贵重物品要由病人亲自交给家人保管,对手术前病人有皮肤异常的应告知手术医生,由手术医生决定是否做手术,并在手术护理单上注明。

2.2规范书术护理记录单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中各项制度的执行及病人特殊情况的记录,具有法律意义,要规范书写记录,强化证据意识,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面前,才能从容不迫、有理有据。记录必须做到正确、真实、完整,严禁丢失、涂改、隐瞒、伪造和销毁。手术医生及护士均有责任管理手术物品,关闭体腔前后必须要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细清点物品,无误后签名。

2.3手术中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手术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失、弄错。常规要求病人的病理标本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交给巡回护士,将标本放入盛有固定液的容器内,贴上标签并作好标本登记。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和医生共同核对清楚不可混放。术中冰切片必须专人送检,送检人要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

2.4选择安全的工作环境

根据手术的大小安排相应数量及资格的护士,拥有安全而有保障的手术环境是达到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仪器设备确保良好。麻醉废气浓度不得超标,单独使用各种笑气、卤代类吸入麻醉时,其空气污染水平不应超过2.5 ppm。

3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沟通

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沟通是法律范围以外的减少护患矛盾的有限措施,手术室护士形象应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衣帽整洁,当患者进入手术间时,通过亲切的问候,简短的、友好的交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患者感觉到安全放心。术前、术后应访视患者,术前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前的一些准备,使患者对手术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减少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总之,手术室护士从法律角度加强自身防护,除了增强法律意识意外,更重要的是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明白手术物品管理和记录书写的重要性,严格按规定完成手术室中的全部工作。建立及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防止发生产生法律纠纷的重要措施之一,避免了护患之间矛盾的产生,从而也就维护了手术室护士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叶爱娥.谈手术室护士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加强自身防护[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年第4期

[2]许向华,许威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1-6-29

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护理投诉防范措施

感染科病情变化快,护理操作难度大,护理投诉也较多。在当前护理法规不够完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病人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各种护理投诉逐渐增加,护理投诉处理不当,就会演变为护理纠纷,护理纠纷一直是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资料分析

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科室共接待病人家属口头投诉34起,投诉护士服务态度不满8起,投诉科室收费不合理12起,投诉护士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9起,投诉工作责任心不强3起。投诉消毒隔离不到位2起。

2原因分析

2.1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病人法律知识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上普遍开展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使病人对护理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行为更加敏感,在过去根本不会成为投诉的问题,现在都可能引发投诉。如小儿静脉输液及小儿静脉采血,在护理工作中常发生不能一针见血的情况,在投诉中,家属认为护士技术操作水平低,服务态度不好,不能一针见血,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身心伤害。

2.2工作责任心不强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需求不重视,对治疗和护理的解释不够耐心,在护理病人过程中不够细心,护理用语不当,导致病人不满意引发投诉。如乙型脑炎患儿入院3天,家属向护士倾诉患儿体温不退反而越来越高,护士只是简单的告诉家属不着急慢慢来,家属感到失望,认为护士对病人不重视,因而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投诉护士工作不到位,不关心病人。

2.3护理服务质量存在缺陷

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差,特别是无菌原则、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好,护理记录有漏记、错记现象,容易引发护理投诉。如给病人更换液体时未按要求消毒,高热病人物理降温依靠家属,效果不佳,雾化吸入交由家属做,护士交代不清,语言刻薄,引起家属投诉。

2.4医疗护理收费不规范

病人将家属非常关注医疗费用使用情况。科室收费不够规范或不透明,一日清单未及时发送给病人,引起病人投诉。如患儿家属较多,常将同一病房其他病床打开使用,当收费后家属投诉护士在病人入院时交代不仔细。

3防范措施

3.1改善服务态度

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善于修正自己,宽恕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在工作中,多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患者的需求,将热心、细心、关心、爱心、耐心贯穿于工作中,理解患者的痛苦,尽量满足其要求,一定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认可。

3.2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和实施,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在病人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履行法律程序,尽量避免护患纠纷。

3.3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是预防和处理护理投诉的重要途径。操作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仅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可以减少护理投诉的发生。在操作时插入相应礼貌用语,解释语言以及健康教育知识,是沟通与操作结合起来。即使偶尔出现小问题,患者及家属也能理解。另外,护理人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用规范性语言,注意说话的语音、语调,观察患者的反应,拉近护患的距离,给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只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护患投诉的发生。

3.4 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是预防、判定护理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解决护理纠纷的准则。护士必须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只有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从而赢得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防止护理投诉发生。

3.5建立明确的医疗收费制度

将各项医疗收费标准公示,建立一日清单制,严禁多收、少收、漏收现象发生。护士要将一日清单及时送交病人及家属,并做好解释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护好病人合法权益。

以上投诉都是投诉到科室护士长处,每次科室内都要认真对待,组织护士讨论,找出投诉原因及防范措施,举一反三,让大家吸取教训。总之,只要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投诉明显下降。提高护理质量是防范护理投诉的重要保证。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有效的护理。

参 考 文 献

[1]梁丽.护理操作中护患沟通程序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2).

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范文3

规范书写护理记录,提高护理质量等措施。结论 针对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潜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纠纷 潜在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11-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急诊科又因接治的患者为突发性的急、危、重症患者,成为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好发地。因此,在工作中如何做好防范,杜绝护理纠纷发生是当前急诊科护理工作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1.护理纠纷发生的潜在因素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知识,危机意识淡薄,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严谨,缺乏慎独精神。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操作常规,甚至违反操作规程,不遵守制度、不履行职责、、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不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擅自让家属做护理工作,造成渎职现象引发纠纷,成为患者投诉的理由。

1.2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对就医环境、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护士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这就难免陷入纠纷之中。患者和家属怀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来到医院,希望医护人员技术高超,尽快解除痛苦。但医学发展有局限性,医务人员水平也有差异性,医务人员对患者服务不够周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困难不能热心、耐心进行解答和帮助,易造成患者及家属不理解,从而引发护理纠纷。

1.3 护理质量管理力度不够,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急诊病人流量不稳定,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在病人集中时很容易造成工作忙乱,质量管理常被繁忙的业务所取代,导致部分护理工作不到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有的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当工作繁忙,尤其是在抢救患者时,往往着重于积极采取抢救措施,而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全面性却不注意或不够重视,应付了事,涂改较多,甚至出现医嘱时间与护理执行时间存在差异等情况,患者及家属不满,甚至造成护理差错事故。

2.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护士不但有高度的责任心,高水平的技术与高质量的护理,更应有法律方面的知识,以起到自我保护作用,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语言要慎重、冷静。按照急诊科护理特点细化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护理知识学习和护士操作技能培训,熟悉重点疾病抢救程序,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同时,利用护理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使所有护士认清服务态度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一旦发生工作失误,要懂得用法律手段,从容不迫、有理有节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1]。

2.2 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在急诊接待中,热情接待病人,态度诚恳、语言文明。要求护士仪表端庄,使用礼貌用语,避免使用生、冷、硬的语言。每一位护士都应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语言艺术,用通俗、清晰、符合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健康卫生宣教,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向患者解释一定要详细具体。因此,通过有效的沟通,给患者更多的关爱,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其心理活动,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心情舒畅,配合治疗护理,早日康复。

2.3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自觉的慎独工作精神和技术操作能力,从而避免一些因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差错事故发生。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有病情变化时要记录全面,保证护理记录内容真实、可靠;同时护理记录必须规范、清晰、详细;科室护士长必须做到每天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护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计划的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急救知识,经常组织急救技术培训,尤其是最常见的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新的急救知识和技术,不断拓宽急救业务,提高急救护理水平。

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范文4

摘 要:近期发生的几起轰动社会的高校学生投毒案等刑事案件说明了现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严重性及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不足。笔者通过探析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希望可以改进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不足,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现状;改进措施

Abstract:Several criminal cases happened recently,such as poisoning criminal case,have caused an uproar in the whole society,which illustrate that the serious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overty of legal consciousness as well as the shortag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In this passage,the author will analyze and probe into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provide some improvements and hope to elevate the drawback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o hoist the relevant legal accomplishments.

Key words:leg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current condition;improvement strategy

现如今,尽管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已经逐步得到社会的重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然很淡薄,许多大学生都觉得法律离他们很远,觉得在大学校园里不会存在什么法律问题,事实上,除了盗窃、打架斗殴等常见的法律问题外,在高校还存在许多其他法律问题。特别是最近发生的几起轰动社会的高校学生投毒案等刑事案件更说明了现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严重性,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不足,同时也给高校的法治教育敲响了警钟。那么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如何,而又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进呢?本文将就此问题逐一探析。

一.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整个社会普遍存在对法律认识不足的状况,并且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社会及家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之所以要将高校法治教育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尤为重要。目前,高校已逐步重视法治教育,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那么高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存在哪些不足呢?

1.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空洞单一。如今,即使是设有法律专业的高校,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法律方面的课程也较少,而且基本流于形式,教育形式仅局限于口口相传的说教方式,而这种形式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法律课程设置不合理,法治教育的内容也很单一。我国高校在进行法治教育的时候,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法律内容空洞,与实际结合不紧密;法律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中所占比例偏小;课程设置上对公民基本权利不够重视。”①

2.高校法治教育所需师资力量欠缺。除了法律课程较少外,专业法学科班的授课教师也很缺少。专业的法学教师基本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辅导,而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基本上都靠辅导员及兼职教师,而大多数的辅导员都是非法律专业毕业,再加之平日工作量大,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只能进行一些极为基础的法律常识指导,对于思维活跃的、应该得到更多法律知识的大学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3.学生自身对法律的不重视。迫于就业困难等现状,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普遍不够重视法律课程,而把大部分的经历用在专业学习上。他们对法律方面的公共课采取死记硬背,临阵磨枪等方式来应付考试,更有些学生觉得只要自己不做违法的事情就可以,法律离自己很远,法律意识淡漠。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律信仰的不足。

二.高校法治教育不足的改进措施

通过阅读一些相关资料,对于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笔者希望以下几点经验、方法可以改进高校法治教育的不足。

1.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多引入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可以把不易懂的法律条例转换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展示,这不仅有易于学生的理解,也会加深学生对条例的释读。如与就业有关的合同法,与生活相关的婚姻法等。

2.合理安排教育课程时间,将法治教育提前到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前提背景。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不要只是进行几个学期的学习并以考试结束,而是要贯穿于大学期间整个学习生活中,可以实行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因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学习积累的。

3.学习法律的教育形式应该多样化,不应该只局限于开设法律基础课的方式,可以把法治教育渗透分散在其他课程当中,采取渗透式教育。重视实用性,建立法律学习的第二课堂,边学习边实践,把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行为方式。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网络手段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总之,要“以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基础,以法律意识的培养为核心。”②

4.注重师资力量的引入,提高教师素质及素养。高校的师生关系是指高校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围绕知识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等方面展开的交往活动,通过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倾力合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因此高校师生关系是贯穿于教育整个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式。要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注重培养教师的法律素养。首先专业法学教师的法律素养要过硬,同时有做律师的经历的教师不仅能从理论上教育学生,还能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更多东西。另外,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辅导员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辅导员老师更要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依法办事,平等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对辅导员开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模式建构研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视角》(课题编号:JGZXS1230)。

注解:

① 《高校法治教育的不足及改进策略研究》,28-29页

② 《高校法治教育的不足及改进策略研究》,45-46页

③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义军.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状况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

[2] 普玉松.高校法治教育的不足及改进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石书伟.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01.

[4] 张红.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J].中国市场,2008.

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范文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也更加的关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医疗护理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1]。因此,涉及医疗安全方面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和医疗系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普外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安全应对措施非常重要。为了让工作中已经存在或将要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加以解决,研究防范措施保障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一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业务水平较低,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所接受的教育中一般不包括法律知识,护士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医嘱,自行给病人用药;病情观察不到位,不能按级别护理进行观察;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这些都会导致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占有主导地位,如果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仅重视患者的健康状况,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会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2],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法律问题,导致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不断增加。

1.2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职业道德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部分护士在记录护理记录时不能做到“完整、准确、及时、规范”,护理文书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是重要的证据之一,护理文件书写的不规范,这将会对医院的举证不利。由于护士的工作特点,一般会使得护士身心疲惫、不安心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就会出现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未能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从而导致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1.3 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奖惩制度执行不严格、领导的管理意识缺乏,对潜在的不安全缺乏预见性,对制度执行力不够,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教育不重视,这些均是护理安全的隐患[3]。同时护理人员对待遇、编制问题导致的不安全护理也时有发生。

1.4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护理工作是一项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活动,同时其顺利开展有赖于患者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普外科护理人员值班,及很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治疗护理有序进行的基础,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和未掌握沟通技巧,在回答病人问题时态度生硬,回答过于简单,对于特殊的用药和治疗未进行良好的解释,加之工作繁忙,护士无法和病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致使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4,5]。患者或者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提出质疑,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对医护人员的怀疑,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及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防止差错和事故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医院应加强护士对于《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避免纠纷的发生。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学习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法律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让护士懂得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从而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从各个方面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安全。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具体性和连续性,多数护理工作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严谨、谨慎的工作作风。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工作责任心

护理人员应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时刻本着以“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还应重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记录时,应严格遵守“完整、及时、准确、规范”的要求,认真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护理记录的要求书写、保存资料,对于护患沟通备忘录也要妥善保管。另外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备,减轻工作负荷,根据各护理单元实际工作情况,合理排班,增加夜班的补助,使护士全身心的投入工作[3]。

2.3 增强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作为护理管理的执行者护士长,应该不断增强管理意识,重视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对于容易出差错的环节提高重视,查明原因,杜绝隐患。对于日常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发现的护理缺点,要组织全体护士进行讨论,并且进行总结分析,制订防范措施。

2.4 加强护患沟通,保证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保证护理的安全[6],首先,应在思想上认识沟通的重要性,使护理人员愿意主动和病人沟通。其次,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在护理过程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针对不同教育程度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方式沟通。对于病人特殊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要结合病人实际病情,实事求是地和病人沟通,履行告知义务。

增强法律意识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高职生 法律意识 养成措施

正文:

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招生数量巨增和招生质量下降,高职生的道德、诚信、法律意识等程度不同存在下滑的趋势。开学初,我们学校的一个四人间女生宿舍同学闹矛盾了,三个女生反应说她们丢失的手机卡和洗面奶在第四个女生的化妆袋里找见的,所以她们三人疏远并宣称她是“小偷”,教室、宿舍的同学都知道那个女生是“小偷”,谁都向她投去鄙夷、唾弃的目光。导致这个学生后期的学习、生活陷入痛苦之中,出现这样的状况,三个女生也没有意识到诋毁人家的声誉违犯了法律,被认为是小偷的同学,也没提出任何异议,没有拿出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她们都没有法律意识,所以谈不上尊法、守法和用法了,这样的现状,在高职学生中很普遍,由此可以看出高职生的法律意识期待提高。[1]

1.高职生缺乏法律意识的原因

1.1 高职生自身的原因

从高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来看,一方面,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溺爱,缺少吃苦耐劳锻炼,怕苦、怕累、怕难,往往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善与人交往的问题,并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等。另一方面,作为刚刚迈入成年的大学生,还处于一个心理断乳期,思想上还很不成熟,他们既想摆脱家庭的束缚获得独立,同时又仍然对家庭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并且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的霸道性格和懒散的习惯。遇到事情,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做,不管是否合理合法,不愿受纪律约束,一遇不顺心就易怒易躁且容易走极端。当他们进入高校远离父母一切靠自己时,他们的性情和习惯就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的隐患。[2]

1.2应试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初、高中阶段的教学仍然在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中考高考考什么,校老师教什么。高分进好学校,低分只能进次等学校,受此影响,一些学校片面注重应考科目的教学,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致使许多学生高中毕业了,法律知识却知之甚少,甚至有一些学生仍是法盲。

1.3 法律知识贫乏

进入大学校园的高职生,虽然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他们的法律水平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他们多数注重专业课而忽略法律基础课,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高职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整体来说法律水平仍然较低。当前在法律知识方面,有些学生还存在“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的现象。再一个原因,高职院校专业课和实训课任务较重,法制方面的教育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受师资和学分的限制,法律课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1.4社会上的负面影响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运行,网络、媒体等各种途径的负面消息报道,比如“我爸是李刚”、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第一,面试因体检不合格拒之门外的事件的报道等,让学生看到了法律的不公正性和情大于法的负面效应,还有一些金钱之上的理念,让学生认为只有权和钱是王牌,法律意识便抛之脑后,更谈不上用法了。

2 加强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措施

2.1.增强高职生的法律意识

对高职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利用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间,较系统的向学生传授法律的基本理论知识,使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与其关系密切的一些法律,并能够在学习生活中遵纪守法,同时懂得在自己和他人遭到非法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

2.2.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培养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要让学生头脑中的法律,意识不会随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结束而减弱的话,就必须经常性地提起他们的注意,而校园广播就是最好的办法。通过设定法律知识专栏,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广播分析一些案例或讲授一些法律小常识等等。[3]

2.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基础作用

社会实践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知识和能力、书本和行动的桥梁。在社会实践中,高职生不仅可以学到学校、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可以检验十几年求学成果。参加社会实践,是高职生迈入社会大门前的奠基石,也是实现高职生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高职生的法律意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在教学内容上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外,还要在教学途径上创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使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加强高职生法律意识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加强社会实践,在做中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参与和体验的重要性。

2.4.家长的言传社身教

高职生从法律层面来说,虽是成年人,合法的公民。但因涉世不深,不懂的怎样处理一些事情,这就要求做家长的,从自己的言谈举止,有意无意地给孩子灌输此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知法、懂法、用法,这不仅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孩子们培养法律意识的一个有力的途径。[4]

2.5.高职生自身的学习

作为一名高职生,通过大学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自己应主动、自觉地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内容。不仅是做一名合法公民的需要,更是求职、工作的法宝,比如会计专业的同学,如若《财政法规》这门课程不合格,就拿不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也就没法从事会计相关职业。所以作为高职生的自身要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水平。

2.6.社会的正能量影响

社会上的新闻媒体、网络等一定要发挥正能量的作用,多报道一些正面的、积极的事件,熏陶教育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总之,对高职生来说,要想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水平,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本人,都要发挥作用,齐抓共管,促使法律意识养成。

参考文献:

[1]刘秀红.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探讨[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报.

[2]陶红.高素质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硬件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EB/OL]中国高职高专网:.cn/search.action.

[3]刘晓光.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法制教育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31.

[4]金贤亮.学校法制教育略论[EB/OL].中国论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