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1

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关键时期,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目的是回顾总结全县前三个季度的 (二)从产业结构层面看:产业结构矛盾突出,表现为一产不强、二产薄弱、三产虚高。在农业产业上,生猪“一县一业”受市场影响,还处于艰难的过渡时期,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和效益比较低下。在工业产业方面,企业规模小,骨干企业少,规模工业现价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与目标相差很大,矿产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建材公司按政策已经关闭,加之一些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自身融资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困难多,难度大。在第三产业上,主要依赖工资性增长带动消费增长,缺乏新的增长点的强势带动。

(三)从社会稳定层面看:自然灾害安全隐患较多,矿山安全必须随时引起高度警惕,道路交通安全任务艰巨,工程建设安全隐患较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保障能力与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 (三)抓生猪产业,着力实现农民收入增加。要把农村经济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基础,突出抓好生猪“一县一业”,各乡镇要以“双万”工程为抓手,加快生猪养殖万头村和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步伐,确保已经启动的13个万头村和10个万头养殖场在年底完成设施能力建设;要继续推广普及“**模式”,加快标准化圈舍建设步伐,确保完成8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化圈舍任务。县农业局和各乡镇要引导农民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信息,紧紧抓住生猪市场价格上扬的机遇,积极搞好生猪补栏,扩张养殖数量,确保新增7万头以上商品猪目标顺利实现。县产业办要搞好对生猪养殖户建设的验收考核,确保将奖扶资金尽早兑现到位,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生猪产业的信贷支持,从根本上解决生猪“一县一业”发展融资难题。要继续深入推进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确保完成土地流转1万亩任务,在明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林改工作;同时,要加快培育林业市场,发展林业经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要积极搞好粮食秋收和药材销售,认真组织搞好小秋收工作,千方百计拓展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完成农民人均增收600元的任务。

(四)抓城镇建设,着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要紧紧抓住文彩新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县文彩新区被列入全省107个重点镇建设之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配合,扎实搞好文彩新区建设各项工作。县计划、财政、城建等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尽快按省上要求完善各类项目申报资料。要切实做好文彩新区过渡时期的管理,重点做好规划区内的土地管理,维护好生态环境。要迅速启动水利、电力、环保等专项规划,集中包装项目,争取建设资金。要制订完善新区开发所涉及的征地补偿、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户籍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政策措施。要在加快县城整体规划修编的前提下,推进县城重点工程建设,要克服一切困难,切实加快南江栈道建设,确保年内全面竣工,坚决杜绝城镇建设中的“半拉子”工程;要加快推进廉租房、柿子树坪小区、邮政大楼等住房保障工程建设,确保工程按期投用;要迅速启动县城主街道外墙美化装饰工程,提升县城品味。坚持以“双创”为抓手,加强城市管理,出重拳、下猛药,努力扭转屡治不见效的局面,实现标本兼治。要强化责任意识,以不出成效绝不罢休的责任意识,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对破坏城市形象、秩序的人和事出狠招、彻底根治,对执法不严、不公或是消极应付的,要敢于“打板子、摘帽子”,确保“双创”目标顺利实现,树立**良好对外形象。要加快推进集镇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完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2

关键词:海南;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与预测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2-0030-06

一、2009年海南省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一)经济运行逐季回升,第三产业支撑力度突出

2009年,全省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6.6亿元,增长11.7%,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1.93亿元,增长7.2%,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43.43亿元,增长12.6%,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41.24亿元,增长14.1%,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28.1%、26.9%和45.0%,第三产业总量和增速均高于其它两大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工业增加值V型回转,大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7.1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比上年高1.5个百分点。在2008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走低的背景下,逐步实现恢复增长,特别是四季度各月增速均高达20%左右,工业增加值走势呈现较为明显的“V”字型回升曲线。

分轻重工业看,2009年,全省轻工业增加值64.38亿元,同比增长7.4%;重工业增加值212.79亿元,同比增长7.6%。在全省2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8种产品保持增长,占比约七成。

1-11月,全省列入统计的4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5.34亿元,同比增长1.88倍;产品销售收入886.7亿元,同比下降8.3%;亏损企业户数142户,同比增长5.2%;亏损面30.9%,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企业综合效益指数283.2%,同比提升51.7个百分点。全年发电125.07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9%。与上年同期相比,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增多,工业利润出现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是油价上涨,上年曾出现巨亏并拖累全省工业总利润的海南炼化今年扭亏为盈。

(三)旅游业平稳恢复,入境游客降幅达四成

2009年,全省共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250.33万人次,同比增长9.2%,旅游收入211.72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国内过夜游客2195.18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旅游收入192.82亿元,同比增长16.9%。入境游客55.15万人次,同比下降43.7%,旅游收入18.9亿元,同比下降30.8%。

(四)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房地产投资占比居首位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2.5亿元,同比增长41.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43.43亿元,同比增长41.3%。全省在建项目(未含房地产投资)1725个,同比增长39.7%。新开工项目1117个,同比增长38.4%。三次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分别为1.55、14.97、83.49。第三产业占比明显高出其他两大产业。其中,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16.6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3.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87.0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19.8%,是全省投资规模超百亿元的两个行业。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财务资金来源1388.61亿元,同比增长64.4%,资金到位率147.19%,有力地保证了投资的快速增长。

(五)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房产汽车家电强力带动

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51亿元,同比增长19.2%,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21.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5.6亿元,同比增长19.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8.91亿元,同比增长18.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0.59亿元,同比增长20.2%,零售业零售额383.69亿元,同比增长19.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5.55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他行业零售额14.68亿元,同比增长7.3%。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住房装修、家电、汽车等行业升温。

(六)外贸进口波幅较大,出口增幅年末转正

2009年,全省进出口总值89.6亿美元,同比下降14.9%。其中,出口额19.0亿美元,同比增长2%。进口额71.0亿美元,同比下降18.5%。

进口方面,从全年各月的走势看,上下波动幅度较大。主要是少数大企业,如海南炼化及海南航空两家公司的进口份额较大。出口方面,上年大幅增长的水海产品出口3.44亿美元,同比下降10.47%,占出口比重相对较低的加工贸易今年出现较快增长。

(七)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环保、民生支出投入增加

2009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8.2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税收收入151.2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4.9%,同比增长25.4%。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是第三产业税收收入较快增长。尽管2009年工业增长受到较大影响,以工业为主导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东方市未完成财政预算,但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发展迅速,带动三产占税收比重逐步提高。二是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促使市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省17个市县超额完成年度收入预算,16个市县增长幅度高于20%。

2009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485亿元,同比增长36.2%;基金预算支出117.24亿元,同比增长45.4%。财政在环保、民生及基础设施方面支出明显加快。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79倍、1.5倍、57.4%和57.3%。

(八)价格指数同比负增长,下半年环比持续为正

2009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下降0.7%,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2.0%,环比上涨0.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下降9.4%,其中12月份同比下降2.4%,环比上涨0.2%。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MPPI)累计下降14.7%,其中,12月份同比下降5.7%,环比上涨0.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累计下降1.5%,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1.3%,环比上涨0.5%。

尽管从全年各类物价指数同比仍为负增长,但从月度走势看,7月份以后,CPI、PPI、RMPPI环比连续6个月为正,物价指数攀升趋势明显。

二、2009年海南省金融运行形势分析

(一)信贷投放强劲增长,增量为历史最高水平

12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40.86亿元,比年初增加555.12亿元,同比增长40.13%,贷款增势明显加快。由于政府投资项目陆续启动,带动全省信贷需求增加,信贷增速出现近十年来最高水平。改变了过去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状况。

1.中长期贷款放量增长,短期贷款停止下滑,票据融资继续减少。12月末,全省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1435.14亿元,比年初增加463.44亿元,同比增长47.70%。1-12月,全省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83.48%,成为拉动全年信贷增长的主力。短期贷款余额393.95亿元,比年初增加47.14亿元,同比增长13.68%。在12月之前,全省短期贷款曾连续6个月出现减少。票据融资余额89.05亿元,比年初增加28.7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2.60亿元,同比增长47.60%。9-12月,全省票据融资余额连续4个月出现下降。票据业务规模下降,与各家银行前期买入的短期票据陆续到期有关,从全年票据融资的走势看,呈现较为明显的前高后低态势,商业银行“以短换长”特征较为明显。

2.贷款投向行业集中,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新增贷款全部分布在第三产业。且行业集中度相当突出。新增贷款最多的三个行业依次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新增167.26亿元,占31.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111.56亿元,占21.19%;房地产业增加87.10亿元,占16.55%(12月末房地产业贷款余额148.29亿元),其余行业,除制造业减少29.15亿元外,贷款均有不同幅度增加。随着房地产市场较快复苏,以购房贷款为主的个人消费贷款较快增长。12月末,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78.26亿元,同比增长38.07%,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0.87%。

3.国开行贷款增量最为突出。2009年,国开行新增贷款284.77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51.30%;五家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198.0亿元,占35.67%;光大、深发展两家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15.33亿元,占2.76%;农信社新增贷款38.49亿元,占6.93%。

4.人民币贷款持续增长,外汇贷款十二月放量。12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1731.13亿元,比年初增加509.10亿元,同比增长41.74%,比上年同期高19.40个百分点。外汇贷款余额30.72亿美元,比年初增加6.76亿美元,同比增长28.23%,比上年同期高4.27个百分点。12月份,全省新增外汇贷款4.97亿美元,占全年新增外汇贷款的73.51%,主要是海航及金海浆的流动资金贷款。

外汇贷款全年走势呈现较为明显前低后高的特征,可能与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及本外币利差持续扩大有关。

(二)存款总量超过三千亿,活期化趋势较为明显

12月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3175.72亿元,比年初增加823.4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45.43亿元,同比增长35.03%,比上年同期高9.51个百分点。剔除季节性因素后,各项存款环比折年率80.29%,存款增势加快。

1.储蓄存款稳定增长。12月末,全省本外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7.12亿元,比年初增加224.52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8.44亿元,同比增长20.88%,比上年同期低1.43个百分点。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711.99亿元,比年初增加177.26亿元,同比增长32.97%。定期储蓄存款余额585.12亿元,比年初增加47.27亿元,同比增长8.79%。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45.11%,比上年同期低4.89个百分点,储蓄存款活期化趋势较为明显。

2.企业存款快速增长。12月末,全省本外币企业存款1373.36亿元,比年初增加447.16亿元,比上年多增253.74亿元,同比增长48.72%,比上年高22.02个百分点。分期限看,企业活期存款余额1136.06亿元,比年初增加422.09亿元,同比增长59.50%;企业定期存款余额237.30亿元,比年初增加25.08亿元,同比增长12.03%。企业存款总量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今年贷款快速增长导致派生存款增加;二是在省内项目投资、房地产投资扩大过程中,外地投资资金持续流入。

3.其他存款增加较多。12月末,全省其他存款496.0亿元,比年初新增153.09亿元,占全省新增存款的18.59%,其他存款的增加主要来自于企业保证金存款,如企业购汇、贸易融资以及票据融资等。

4.本外币存款双双增长。12月末,全省人民币存款余额3107.90亿元,比年初增加801.06亿元,同比增长34.75%;外汇存款余额9.93亿美元,比年初增加3.29亿美元,其中,12月份新增4.17亿美元,同比增长49.55%。12月外汇存款增加较多,主要是境外汇入资金增多,且没有及时结汇。

(三)银行经营较为稳健,业绩持续提升

1.流动性有所下降。12月末,全省各商业银行备付率2.21%,比年初下降1.97个百分点;贷存比59.45%,比年初提升2.16个百分点,银行业流动性较为充裕。

2.贷款质量有所提升。12月末,全省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次级+可疑+损失)51.65亿元,比年初减少5.97亿元;不良贷款率2.66%,比年初下降1.50个百分点;收息率90.8%,比年初提升14.9个百分点。

3.经营收入不断提升。受商业银行贷款多增及不良贷款双降影响,商业银行经营利润不断增加。2009年,全省各商业银行共实现利润40.3亿元,比上年多增16.97亿元。

三、2009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2009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加快,国内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信贷投放一改前几年的颓势,增速不断创出新高,有力地支持了省内重点项目,促进经济较快回升。同时,当前还有些问题,亟需引起关注:

(一)经济增长依赖投资推动

海南省出口额小于进口,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为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消费拉动。近几年,全省投资率逐年、消费率下降的现象日益突出。面对外部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2008年四季度以来,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在上年同期增长40.5%的基础上,再度增长41.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拉动,可能造成产能过剩、经济增长结构失衡和地方财政难以持续等问题。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应关注进一步落实相关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通过调结构的方式从根本上保证全省经济持续增长。

(二)涉外经济仍相对低迷

海南省经济走势呈现出企稳向好的态势,由于全球经济尚未出现根本性好转,省内涉外经济仍呈现出持续低迷的态势:首先,外贸进出口持续下滑。2009年,全省外贸进出口89.6亿美元,同比下降14.9%。其次,利用外资大幅下降。全省实际利用外资9.43亿美元,同比下降26.6%,新签协议合同外商投资额4.18亿美元,同比下降72.5%。三是涉外旅游业持续低迷。全省入境旅游者同比下降43.7%,入境旅游收入同比下降29.1%。海南省涉外经济尚未走出低谷,既有历史原因,也由于当前形势使然。[1]过去,全省涉外经济基础较薄弱,发展水平较低,具体表现为省内进口市场狭小,出口产品以资源性产品和收购内地货源为主,投资软环境较差以及旅游市场开发、管理落后。当前形势不利主要表现为外资流入减少和境外市场疲弱。

(三)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

去年下半年房地产价格出现较快上涨,至年末,全省房产均价6294.57元,同比上涨55.44%。2010年海南省房地产市场健康,风险可控:一是销售面积与房屋竣工面积的比值为1.5。二是在房地产市场销售过程中,一次性付款占比较多。2009年全省购房贷款新增50.6亿元,占房屋销售额的比重仅为14.4%。三是海南省房地产市场面向全国,目前外地购房者占全部购房者比重超过80%。四是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之和占银行贷款的比例仅为17.7%,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1月份,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意见的正式出台,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短短十几天,部分楼盘价格涨幅超过50%,一旦信息逐步消化,房地产价格会有所回调,但给全省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不可低估。

(四)流入实体经济信贷资金不足

2009年,省内信贷规模大幅增长,信贷总量和增幅均处于近年最高水平,但实际流入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依然不足。从行业投向看,今年以来全省新增中长期贷款60%以上是通过政府融资平台流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房贷占去一定比例。1-12月全省工业贷款减少5.98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减少33.77亿元)。从企业投向看,少数大型企业的信贷资金得到了满足,但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不足。截止12月末,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808.93亿元、345.11亿元、122.48亿元,分别占企业贷款的63.37%、27.04%、9.59%。造成当前信贷投向偏向于基础项目、大企业的原因与海南省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较低有关,这种现象持续必然造成信贷投向集中,不利于增强经济的活力,使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五)金融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存在差距

2009年底,国家出台了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海南面临建省以来的第二次发展机遇。当前金融部门提供的服务与国际旅游岛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融资渠道相对不足。当前海南省融资来源主要依赖于信贷资金,而债券融资、股票市场、产业发展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相对不足,规模较小,一旦2010年国家信贷政策出现微调,资金供给会出现困难。二是资金结算方面服务仍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当前全省各种资金清算服务、刷卡消费普及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求。三是在贸易结算、货币兑换等方面机制仍不健全。目前我省尚未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货币兑换机构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涉外贸易、旅游的发展。四是旅游保险业务品种较为单一,不能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金融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支持力度

金融部门应在金融制度、管理和业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全省的投资贸易便利化、货币兑换便利化、刷卡消费便利化、资金汇划便利化提供支撑。一是充分发挥海南特区优势,探索金融制度创新,包括金融调控与监管制度创新、金融机构组织制度创新、融资制度创新、经营管理制度创新等。二是推进中间业务产品开发。通过加强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合作,拓展中间业务发展空间。三是完善全省金融电子化工程,提高现代金融服务水平。通过积极推广和普及银行卡以及资金汇划的电子化水平,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网络化发展,促进金融服务在时间、地域、手段、效率等方面得到提升。[2]四是提高外汇管理水平。恢复市县支局外汇管理业务功能、简化金融业务行政审批手续。

(二)增强涉外经济活力

外贸进出口方面,一是优化出口结构,扶持优质产品,强化进出口产品的质量监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及附加值,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二是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困难;三是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涉外旅游业方面,一是加大外资的引进建立旅游产业基金,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改变目前旅游企业规模小、层次低、服务差的状况。二是发展旅游购物,开拓旅游客源,提高旅游业的产业附加值。三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国家旅游形象,积极引进国际元素,开拓国际市场,带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方面,一是创新招商投资方式,通过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等招商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国际经贸平台,吸引外资;二是集中对省内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产品优势、优惠政策、重点招商项目进行宣传,提高海南“健康岛”的国外知名度,吸引外资投资开发。三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通过税收、土地等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来海南省投资低碳、能源等有特色的产业,提升外资的质量。

(三)提高房地产市场调控能力

当前外部资金流入炒作,房地产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省有关部门应厘清思路,找准定位,完善调控措施,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一是加大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的投入量,有效改善房地产市场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平抑房价,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要求。[3]二是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的监测、分析,完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及时向社会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消费预期,同时加强管理,打击房地产商不法行为。三是搞好房地产开发规划,形成高端旅游房产,普通商品房和中低收入保障住房三个层次,引导房地产热钱投资房地产信托基金,旅游产业基金、股权酒店等。

(四)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

针对海南省银行有效信贷投入不足,相当部分资金外流和贷存比偏低的问题。一是省级财政应加大对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公司的资金支持力度,突破因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同时创新担保公司的融资制度,吸引民间资本,壮大担保公司的资金实力。二是商业银行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在合理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三是在合理增加信贷投放的同时,商业银行强化资本金约束和流动性管理,关注不良贷款反弹问题,防止新一轮银行债务问题的出现。■

参考资料:

[1]覃道爱,肖毅,石海峰.2008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分析[J].海南金融,2009(3).

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3

一、在春运带动下,公路旅客运输稳步攀升

一季度是春运的繁忙期。在春运带动下,公路旅客运输量稳步攀升。1-3月份,我市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63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9.7%,完成旅客周转量44754万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16%。长途客运以其便捷,灵活、舒适的运输方式,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保障,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在黑出租猖獗中不受影响。农村客运明显优化:更新、新增车增幅加大,客运之所以有如此的态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第一季度中包括每年的客运黄金周“春节”。民工返乡、出工,学生放假、开学,出行量是平常的几倍。

二、春运工作圆满结束,基本实现“及时、安全、有序、满意”的总体目标

2009年春运工作已圆满结束。春运期间,我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总理批示精神,按照“安全第一、优质服务、客货兼顾”的原则,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圆满完成了2009年春运任务,基本实现“及时、安全、有序、满意”总体目标。

今年我市公路春运呈现以下特点:

1.公路发展为旅客运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公路运输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保障了其春运主力军的主体作用。

2.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使农民出行更加方便。近几年交通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我市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了92%,使民工返乡和农民出行更加安全、舒适、便捷。

3.我市交通应急措施及时到位,交通主管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旅客运输平稳进行,基本没有出现旅客滞留问题,恶劣天气未给公路春运造成大的影响。

三、货物运输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

统计数据明显高于往年,主要原因是,以前只是统计当月参加营业性运输的车产量,现在费改税的实行,运输部门掌握的信息准确率降低许多,纯属统计经验和社会调查,没有可靠的运输信息,只能进行社会调查,运输量也就变成全部的综合运输信息,都是通过货源源头点的调查得来的。统计口径无形就增大也许多。另外虽然现处于金融危机时期,但我市有些县所深入各运输企业在不断制止超员、超载的同时,还想尽一切办法为企业寻找货源,帮助运输个体户购买小型运输车辆,并在上户办理运营手续等各方面给予方便。为此,本季运输力不断加大,其中光农用小型车就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0余辆,使货运事业做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在服务上做到上户、办证一条龙服务,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受到了广大司机朋友及车主的满意。

四、全国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集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自去年6月20日七部委联合开展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集中治理以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1.超限超载严重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3.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

4.运输市场秩序逐步好转,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5.治超工作期间,市场供应和物资流通正常,实现了治超与运输两不误。

五、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

巩固和扩大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工作成果,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继续加大治理工作力度。治超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稍有松懈,就有反弹的可能。我市将加大与其它部门的协调力度,坚决打赢治超攻坚战:

一要继续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保持治超高压态势。坚持现有的治超工作组织格局,确保部门联合、地区联动,坚持治超工作力度不减、机构不变、合力不松、宣传不断。

二要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重点抓住三个源头:车的源头,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一律不许办理证件,从源头上缩小车辆超限超载的空间;货物装载的源头,加大对货物集散地运输源头的监控力度,确保运输源头装载符合要求;运输市场的源头,对违法运输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及为其违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加大监管和处罚的力度。

三要突出重点开展工作,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同时把治超工作从集中治理阶段转为严厉打击阶段;采取联合行动,重点打击非法改装营运车辆。四要着手研究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长效工作机制,贯彻落实有关治理超限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超载超限的处罚办法监控网络,确保运输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运输行业的经济效益,保护合法经营者权益。

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4

2019年市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一、2019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1.交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到12月底,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03.2亿元,超年计划的29%,公路水路建设完成投资总额位居全省第一。黔张常铁路于2019年12月26日正式开始运营,填补了湘、鄂、渝三省交界地区铁路网空白;常益长高铁全面开工建设,沅江特大桥等9个控制性工程进展顺利。益常高速公路复线提前启动项目初步设计,安乡至慈利、官庄至新化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沅水常德至鲇鱼口2000吨级和澧水石门至澧县、松虎航道(湖南段)1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工可报告编制。新改建干线公路105公里,g319g207市城区改线工程、5号大道西洞庭段、s238津市新洲至岳山s1标、石门彭家堰至岗市等公路和安乡长岭大桥、津市澧水二桥、石门杨岭岗大桥等桥梁建成通车;8号大道临澧烽火至县城、鼎城双桥坪至蔡家岗、张公庙澧水大桥及接线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2935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524公里。实施危桥改造130座,其中干线公路危桥17座、农村公路危桥113座。完成公路安防工程1142公里,完成93处农村交通安全隐患路段改造,建设农村客运招呼站260个。

2.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有力。一是客货运输稳中有降。圆满完成春运、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为群众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19年,预计全市可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49亿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189亿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78.9亿吨公里。桃花源机场通航航点增加至21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10万人次。二是公路路况水平保持稳定。加强公路日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46.2公里,普通公路路况水平保持稳定。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临澧县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三是道路运输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临澧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津市市、西湖管理区申报创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第二批示范县。积极探索定制客运改革,津市至常德客运班线“大改小”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常德至黄花机场、常德至长沙火车南站定制客运班线(“大改小”)已于2019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运行。四是etc推广应用卓有成效。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公路收费站工作部署,撤除了城头山收费站,大力推进etc推广应用工作。新增etc用户37万台,累计达到50万台以上,全市在籍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2%以上。

3.出租车行业管理成效明显。自今年1月1日市政府举行以“向陋习告别,与文明同行”为主题的新一轮经营期启动仪式以来,市交通、运管部门以“十项举措”为抓手,以出租车监管平台为依托,以“一协议、两办法”为基础,以整治违反“八不准”行为为重点,严执法、强管理,全面规范市城区出租车文明营运行为。目前,市城区出租车行业危机意识明显增强,车容车貌大为改观,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据统计,各类渠道市民投诉率同比下降80%以上。

4.“公交都市”创建稳步推进。柳叶湖公交站、武陵公交站、鼎城公交站投入使用,皂果路公交站、城东公交站完成主体工程。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00台。编制了市城区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交叉路口规划。新开通大小河街至欢乐水世界、湘雅医院至第一人民医院(晚班定制公交)等2条公交线路,对1路、11路等18条公交线路的运营范围或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对全市1333台公交车的驾驶区域均安装了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对市城区814台公交车还安装了摄像头和一键报警装置,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畅通。

5.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继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制定出台交通运输行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办法,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清零”,对发现的268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交办、整改,在全省组织的安全“隐患清零”交叉检查中,常德排名全省第二;在全省区县市排名中,我市有6个区县市进入全省前40名。扎实推进“强执法防事故”,1至12月,全行业共组织安全执法检查近3万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1万家(次),立案调查4529起,经济处罚1680万元,责令停产停业168家,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照385个,取缔关闭52处,问责领导干部63人,移交行政拘留16人。2019年,全行业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一般责任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0%、80%。

6.公路治超经验全省推介。继续保持对公路超限超载行为的高压治理态势,进一步强化路警联合,加强非现场执法,严格落实“一超四究”制度,综合管控违法超限超载行为。截至12月底,全市共检测货运车辆368571台次,卸载29714吨/1721台次,强制切割厢板622台,驾驶证记分8316分,行政拘留2人次。9月24日,我市在全省治超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7.生态环境工作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蓝天”“碧水”保卫战工作部署,全面加强交通工程施工扬尘治理、汽车维修企业废油气等污染物排放监管、船舶码头大气污染管控。目前,全市90家一二类(4s店)汽修企业均达到国家工业废气排放标准;14个干线公路在建项目均按照“六个百分之百”的标准落实防护措施。实施非法砂石码头整治复绿28处,完成47艘400总吨以下货运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安装和37艘危化品船舶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组建了2家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并借鉴外地经验按照收费模式对常德港船舶生活垃圾进行了接收处置。

二、2020年工作计划

1.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立足市情实际,注重基础调研,加强政策研究,搞好项目的规划谋划和上下对接,按照全市“一盘棋”思想,科学编制好我市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统筹城乡交通、水陆交通、公铁联运、铁水联运、民航运输发展,合理布局交通发展格局。积极对接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部署,力争益常高速公路复线、石门至盘塘高速、沙市至安乡高速、沅水澧水航道整治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笼子;力争到“十四五”末,市域内所有国省干线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全面消灭国省干线等外公路、“断头路”。

2.全力打好“十三五”收官战役。确保常益长高铁控制性工程按既定时间节点完工,安乡至慈利高速石门段建成通车,力争襄常高铁、益常高速复线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加快常德枢纽站房及配套设施、官庄至新化高速常德段建设。新改建干线公路80公里,确保8号大道烽火至临澧县城段、4号大道河洑互通至桃源火车站段、临澧合口大桥至石门高桥、桃源火车站至龙潭等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柳家垭至官庄坪、西湖三角堤至西湖镇、安乡理兴垱至黄山头、贺家山乐兴八队牌坊至加油站牌坊等公路及张九台大桥、张公庙澧水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提质改造一二级客运站场5个。

3.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临澧县为样板,全方位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300公里、大中修工程96公里、安防工程1087公里,实施危桥改造88座。制定出台《常德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完成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127公里,确保农村公路列养率和县道经常性养护率基本达到100%。进一步加强路政管理,继续保持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巩固交通建设成果。

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5

一、2014年机械工业基本实现了“稳增长”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偏紧。机械工业上半年增势较好,但下半年增速开始逐月递减。全年全行业基本实现了温和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70%以上的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增幅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增加值:2014年机械工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0%,低于上年同期(10.9%)O.9个百分点;但高出同期全国工业(8.3%)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1―12月机械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1万亿元,同比增长9.41%,略低于上年同期(13.84%)4.4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6.96%)平均水平2.45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低于上年同期(15.56%)4.9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3.35%)平均水平7.26个百分点。

税金总额:1―12月机械工业实现税金总额8438亿元,同比增长8.2%,低于上年同期(19.49%)11.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6.15%)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55亿美元,同比增长8.07%,比上年同期(3.72%)提高4.35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全国外贸(3.4%)4.67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232亿美元,同比增长8.16%,比上年同期(0.74%)提高7.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0.4%)8.16个百分点;出口4023亿美元,同比增长8.01%,较上年同期(6.24%)增速提高1.7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6.1%)1.91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79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20.68%。

(二)70%的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2014年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64种主要产品产量中,46种保持增长,占比71.88%,同比下降的产品18种,占比28.13%。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发电设备:2014年累计产量已完成1.33亿千瓦,同比增长5.2%,连续9年超过亿千瓦。(数据来源于发电设备中心)

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3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

金切机床:2014年累计产量85.93万台,同比增长3.06%(2011年最高为88.68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26.09万台,同比增长14.78%,增速远高于金切机床11.72个百分点。

大中型拖拉机:2014年累计生产64.37万台(2013年最高为58.46万台)。

总之,机械工业发展快于全国工业平均速度契合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也是工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表现。因为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发展本应先行一步;而且因其能源、资源消耗强度相对较轻、技术和服务附加值相对较高,所以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全国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困难及趋势预测

(一)2014年机械工业承压运行,增速呈现逐月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回落

1、机械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逐月放缓

从12月当月看,在通用设备及电器及器材制造业回升的带动下,同比增长7.9%,比11月(7.5%)回升0.4个百分点。但2014年累计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长10%,比1―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

2、行业、产品间分化趋势持续

面向传统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下行趋势明显,而汽车、环保、基础件、仪表等利于民生和提高全行业素质的子行业及产品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是汽车产销同比继续小幅增长,其中乘用车保持增长,商用车继续回落。201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3%和6.9%,其中商用车受国四标准实施的影响,商用车销量同比连续八个月回落。同时中国品牌乘用车和轿车市场份额连续4年持续下降。而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式增长。

二是发电设备行业产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效益大幅下滑;风力和光伏发电设备产量增幅均明显回升。输变电行业形势不如预期,如变压器中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当月及累计分别下降30.14、13.39%;电力电容器累计下降17.52%,高压开关设备当月及累计分别下降10.8%、1.38%。

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6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运行效果 证实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是我国独有的审计类型。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增加相关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为相关部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和选拔提供依据,有效预防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实证分析表明,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越大执行力度越强,领导干部的犯罪的可能越小,领导干部工作效率越高。对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建立相关假设,对领导干部腐败预防治和财政财务收支绩效进行分析,清晰责任审计的运行效果,约束相关领导干部行为,提升其遵纪守法意识,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在职期间的相关工作情况,对其绩效和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效率,是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的重要工作。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有效的提升相关领导干部的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有效的对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进行控制。

(一)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的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分析

根据犯罪学理论,领导干部也存在犯罪的倾向,也会做违法犯罪的事。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对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进行预防的重要手段。由于审计具有内生性的威慑作用,能够及时的将领导职务犯罪的苗头和倾向进行发现,并做出警报,从而起到预防职务犯罪的可能性,降低国家的损失。审计能对危害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破坏社会治安等行为进行及时的处置。并将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进行披露,进而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1、经济责任审计力量

经济责任审计力量是由审计人员构成的,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由相关的审计人员采取有效的审计手段,对在职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审计监督的力量,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并提出假设一: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越大,领导干部发生腐败的情况越少。

2、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力度

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力度,是关系到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对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的违法、管理不规范和浪费等情况进行整理,明确相关责任人,从问题的根本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的整合,避免职务犯罪的发生。并提出假设二: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力度越强,领导干部发生腐败情况越少。

3、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量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数量多少,就是审计业务量,也就是指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数量。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量越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也就越多,腐败的案件也就越多。提出假设三: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量越大,领导干部发生腐败的情况越多。

(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绩效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抵御功能,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做出警示,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能够有效的发现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意见,促进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绩效的提升,促进单位增收节支。根据已经提出的假设,提出假设四: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大,能够有效降低行政成本,财政财务收支绩效增加。假设五:经济责任执行力度大,形成成本降低效果越好,财政财务收支绩效增加。假设六: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量越大,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绩效增加。

二、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实证分析设计

选取国内近年来5年的职务犯罪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由准确的数据为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的实证分析提供基础。

三、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根据模型和近五年的数据进行代入,得出相关数值。

其中模型1的结果看来,审计人员的数量和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有犯罪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双方呈现负相关的状态,也就是说审计人员的数量越多,领导干部犯罪人数越少。结果接受假设一,也就是说假设一成立。审计的执行力度和发现的问题资金有着直接的关系,发现的问题资金越多,也就说明职务犯罪的情况越多,也就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力度越强,犯罪发生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结果接受假设二,假设二成立。

模型2的结果表明问题资金和地级领导的犯罪人数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审计力度越强,犯罪率越低,进一步证实了假设二。

模型3的结果表明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行政管理费用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审计力量能够有效降低行政管理费用。结果接受假设四,因此假设四成立。

模型4的结果表明行政管理费用和审计工作人员是负相关,进一步证实了假设四。

四、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实证分析结论和建议

(一)实证分析结论

经济责任审计力量关系到审计的执行力度,良好的审计力量和执行力量,是有效降低和预防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措施。而审计的业务量在实际上和预防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关联不大。这就说明盲目展开经济责任审计不能有效的提高审计效果。这就对审计对象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合理的选择审计对象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的重要手段。

审计人员人数越多经济责任审计的力量约到,效果越好,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财政收支财务支出业绩和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量联系不大,但和审计力量呈负相关。审计力量大能够促使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更好,降低腐败贪污发生几率。

(二)建议

根究实证分析得出盲目的增加经济责任审计,不但会给相关审计部门带来更多的业务负担,还不能有效的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效果。因此,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审计对象进行选择,需要对审计对象在职期间的其部门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对其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审计。通过选择合理的审计对象增加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从而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预防、排除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相关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

五、结束语

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提出相关假设,审计力量、审计执行力度、审计业务数量和预防职务犯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有效的模型,并将一些实际数据进行代入,获得模型结果,获取相关假设的验证,得到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和审计力量和执行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经领导干部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江涛,苗连琦,梁耀辉.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3:24-30

[2]刘更新. 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的框架构建与特征分析[J]. 财会月刊,2012,0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