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范文1

【摘要】形体舞蹈课程本身是属于综合性艺术课程,其具有一套完整、科学以及系统的教学训练体系。通过形体舞蹈教学,可以塑造学生美的形体,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信心与气质,以及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而这些方面的素质,都是一个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形体舞蹈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形体舞蹈教学 综合素质 作用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的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受重视。在现实中,很多学生虽然在专业课方面成绩很好,能力很强,但是却十分缺乏其他方面的素质,包括审美能力、社交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依靠专业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门的素质教育课程。简单来说,就是高校需要开设一些素质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而这些课程一般都属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形体舞蹈课程就是其中之一。笔者结合实际,对高校形体舞蹈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进行了浅要分析,仅供参考。

一、高校形体舞蹈教学简介

形体舞蹈指的是形体修塑与舞蹈两者的结合。其中,形体修塑具体指的是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身体修塑动作,同时拉伸肌肉,以增加肌肉的弹性,提高身w线条的优美性。而舞蹈则指的是跳舞,不必赘述。形体舞蹈的动作一般都没有太过夸张的,都是一些幅度适中的动作,主要以协调四肢配合为主。通过长时间练习形体舞蹈,既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外形美,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内在气质美。

二、高校形体舞蹈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校形体舞蹈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塑造大学生的形体美。形体美是一个人的外在美,其具体表现在人的体态美、姿态美、身体线条美以及四肢协调美,形体美不是由身体哪个部位单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头部及五官、躯干、四肢等之间的合理配合下所展现出来的。固然,形体美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更多的却是依靠后天的锻炼所形成的。通过长时间坚持练习形体舞蹈,可以逐渐塑造出美的形体,同时形体舞蹈作为一种运动锻炼项目,也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其次,高校形体舞蹈教学,不仅仅在于塑造大学生的形体美,同时还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内在美。这里的内在美,具体指的是审美能力、个人信心与气质、意志力等等。换言之,高校形体舞蹈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高校形体舞蹈教学对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形体舞蹈属于舞蹈的一种,并且是一种多元化的舞蹈和综合形式的形体训练项目,其中包含着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舞等等多种舞蹈的特色。形体舞蹈的动作都是舒展的、幅度适中的,它要求在优美音乐所营造出的优美环境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做出每一个动作,这些动作涉及到了头部、躯干、四肢、乃至五官表情。通过长时间坚持练习形体舞蹈,一方面可以达到收腰、健胸、的效果,从而塑造大学生的形体美,使之举手投足之中带有风度和美感,令人赏心悦目;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体育锻炼,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使大学生具备健康的体格和更强的耐力。因此,综合而言,高校形体舞蹈教学在对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高校形体舞蹈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他们之中大多数在内心深处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表演欲望,想拥有一个舞台,将自己的青春、美丽、魅力与活力展现给大家,从而得到大家的认可。而表演的前提除了舞台,还要拥有可表演的东西,但是对于大部分从小没有学习过课外艺术的大学生而言,很少拥有可表演的东西。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学过一两样课外艺术,如乐器、舞蹈、武术、绘画的人,往往更具信心和气质。而高校形体舞蹈课程的开展,正给了广大没有学过课外艺术的大学生这样一个机会,使他们也学会一门表演艺术,并登上表演的舞台,将自己的才华展现给大家。在形体舞蹈课上,教师常会让学生们分组展示,其他组的学生则都是观众。也许第一次“登台表演”时有的学生会非常紧张,表现不是很好,但这样的机会多了,学生们表演的次数多了,就会逐渐提高心理素质,减轻紧张感,增加信心,临场发挥也会越来越好。而这点对于大学生的未来也很有帮助,例如当大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参加面试应聘时,由于在学校中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在面对面试官时心理素质会更好,不会过度紧张,应对自如。

3、高校形体舞蹈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校形体舞蹈教学也日趋系统化,因此其教学形式和内容亦越来越丰富。舞蹈来源于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所以,形体舞蹈的根源也离不开文化属性。高校校园是一个富有书卷气息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地方,高校在开展形体舞蹈教学之时,也会将一些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例如,教师利用形体舞蹈来诠释各地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民俗民风,使学生在学到形体舞蹈动作的同时,也学习到这些内在的东西,从而提高内在文化素养与审美水平,在日后的社交当中,也能够变得谈吐风雅、气质胜人。

结语:综上所述,现如今,素质教育是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项话题,我国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在高校众多素质教育课程中,形体舞蹈课程是较受学生欢迎、也是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较大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形体舞蹈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肖志艳.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运动,2016,(11):106-107.

[2]朱志平,韦莉莉,韦芸芸.形体舞蹈训练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探究[J]. 大众文艺,2015,(23):222.

[3]周茜.高校形体舞蹈课的教学探讨与改革分析[J].运动,2013,(19):119-120.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3-01

一、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关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是人的素质及其教育问题。因为人的素质决定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所以做好21世纪的教育事业,就能在未来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夺得战略主动地位。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虽然生理上发育已经成熟,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正确的思想意识观念尚未完全成形,正处于一种即将独立而又不能完全独立的成长阶段,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学生很可能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下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而误入歧途。作为老师,应了解把握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工作时围绕这些特点,注意思想教育引导,切记性情急躁,要使青年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

2、缺乏奉献精神。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学生们,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气,因而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必定导致成年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有的学生霸气十足,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

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实干能力欠缺,被动应付现象突出,主动参与能力较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5、身体、心理上的问题。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近视眼较多,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1、学校应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学校应不断的完善学分制和教育制度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美化校园,增加各类图书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

2、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分为两个部分,即教学育人和环境育人,环境育人就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为主导,以校园精神文明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3、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其中心理上存在障碍的大约有10%以上,这个数字应该说是很高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要靠学校的教育,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成立心理协会对大学生提供咨询;另一方面要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使每个大学生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自我教育不仅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教育早在几千年前就引起了古人的重视,孔子说:“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无论是在道德教育还是在心理素质培养当中都起到了主体的的决定性作用,这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4、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素质高必能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是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才能与从事的活动的关系表现在,如果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某种活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学浅、能力较差的人,做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吸收,但决不是知识的堆砌,而在于知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俞克新 李飞鸿.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4(17)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62-02

综合素质是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言谈行为举止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总体评价,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好坏,加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优秀人才,是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也是评价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直接体现。体育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他们反应灵敏、好动热情、乐于助人,同时不怕苦不怕累,但同时也存在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其理论素质及文化修养相对薄弱,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需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性格特点进行开展。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及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

综合素质是指以先天遗传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质量的总和。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创新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会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反之,能力越强,对社会对人民的危害越大。只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就一个人去做好事,做实事。科学文化素质是重点,拥有渊博的知识,掌握尖端的科技,是充实自己、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如果掌握了良好的科学知识,并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自身的气质和修养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身心健康素质是基础,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思维习惯,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面临着各类的竞争和挑战,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良好的心态作为基础,拥有其他的素质皆是空谈;创新素质是指一个人要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勤于思考、善于实践、求真务实、不断进取,以自己已有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特、创新的观点,并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的能力。

(二)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大学生素质已从过去技能型、运动型、知识型等单方向素质向整体素质提高发展。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是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

2.构建体育专业学生完美的道德品质。体育专业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他们反应灵敏、好动热情、乐于助人,同时不怕苦不怕累,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容易冲动、不够耐心、不喜欢学习文化知识等缺点,而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是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人文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完善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懂得谦和礼让、诚信守义的道理,从而培养其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理想人格。

3.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国际劳工组织定义)。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保持和转换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个体品质等的集合体,其内容包括:基本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就业展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主动就业能力;就业人格:积极乐观、职业责任感、敬业精神;社会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5]。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忍耐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力保证。

二、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1.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遇事易冲动。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活泼热情、乐于助人的性格使他们总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他们不拘小节、乐观开朗,其阳光的心理和运动的形象,既深入人心也得到了朋友们的喜爱,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坚强的道德品质,尽管如此,体育专业学生性格中也有冲动不冷静的一面,因为活泼好动,所以凡事喜动不喜静,遇事可能不会冷静地思考,而是先动手再动脑,在大学校园里,体育专业的学生有时可能会因为打抱不平使自己卷入不好的事态,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冲动与人发生打架事件,甚至会因为给人帮忙而使别人越来越忙。

2.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缺乏理论基础支撑。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多数喜爱自己的本专业,但却将喜爱局限在专业技能的训练方面,学生几乎都喜欢上室外课,不管刮风下雨,多苦多累,他们都能坚持,甚至在课外也会自己经常锻炼,但是却有很多学生不喜欢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上理论课期间常常发现学生走神甚至睡觉的现象,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有的学生专业技能很强,但因为没有理论支撑,常常是只会做不会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最终必将影响学生在运动技能上的发展潜能,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在体育领域中的理论研究水平。

3.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文化底蕴不足。创新能力主要指大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并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的能力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善于实践、不断进取的精神,但因为没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常常出现有想法,但不能形成计划,有冲劲,但不能完成梦想的现状,文化素养的欠缺,常常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只能用简单的描述来求助于他人完成计划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为自己的不善表达和不善写作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

三、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思想道德素质:即是学生在校期间政治表现、纪律意识、个人行为习惯以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公益劳动、集体活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测评,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类公益劳动、集体活动,使之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同时自觉遵守法纪法规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和集体荣誉感,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荣耀、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专业业务素质:即是将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运动训练能力进行综合测评,体育教育能力包括学生课的组织能力、教学示范能力、竞赛组织能力和裁判实践能力;运动训练能力包括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专项运动知识以及专业的运动训练能力。通过专业业务素质的测评,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专项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业务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体育人才和体育工作者。

3.文化修养素质:是指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写作能力、书法、美术、摄影、演讲、朗诵等文化素质的综合评价,通过该项素质的测评,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出重体育轻文化的误区,鼓励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并从体育、智育和美育方面全面地提高自己,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4.心理健康素质:即是掌握学生的心理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性格和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和学生交流谈心,尤其对于性格特别冲动,做事易走极端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做好相应的工作笔记,为后期的跟踪调查和工作进展做好准备,同时有效地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二)成立严谨、认真的综合素质测评小组

综合素质测评小组可以由以下成员组成: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优秀学生干部。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领导主要负责对测评工作进行监督和督促,辅导员总体负责测评工作的实施和把控,并随时关注测评工作的进程以及质量,保证测评工作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体育专业学生的真实综合素质,同时将测评情况如实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在以后的教学和活动的安排中,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人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在测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能够最真实地接近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真实想法,由此发现学生中的优秀者和佼佼者,同时班主任老师还是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真正实施者,在开展测评工作的过程中,几乎都是以班为单位在学生当中进行开展,如果没有班主任老师的认真指导和执行,学生对测评工作就不会有足够的重视和参与度,因此,班主任老师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尤其重要;优秀学生干部主要负责测评的统计工作,即是对参加测评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文化修养素质方面进行统分和记录,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表现和各项成绩需要进行严格、认真的统计和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评工作的真实有效,而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因为事务繁杂而学生人数众多,无法亲力亲为,因此,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代劳,而老师却需要检查和关注统计和记录的情况,以便测评工作持续进行。

(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类活动

1.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即是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高校校园里面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如:书法比赛、篮球赛、田径运动会、乒乓球赛、诗朗诵、羽毛球赛、健美操赛、武术赛、寝室文化节国学学习、迎新晚会等,活动的开展需要持续和规模,即是开展的活动要定时开展,这样便于给学生树立规范严谨的形象,活动的质量要有所保证,使学生在校期间即知道一项规范的运动会该如何举行,一台精彩的晚会该如何策划,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裁判水平;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文娱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对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帮助。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体育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可以通过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在地方广场和社区开展健身操、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与学校和地方相联系,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宣传机构以及协调机构,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地方开展全民健身指导,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地方居民的健身和锻炼带来了方便,为地方的全民健身事业带来了帮助,更与高等院校人才目标不谋而合;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也可以与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推拿与按摩,就可以在高校校园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定时定点地为全校师生进行服务,尤其是针对办公室工作的教师,由于长期保持一个工作姿势,势必造成身体某个关节和部位的亚健康,此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师生减轻了身体疲劳甚至病痛,同时更为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将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由此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宏峰.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2]李灿.对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综合素质 专业与职业 创业与创新 工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01-02

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学习了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后能够满足社会整体或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科学而复杂的工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和不同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评价方法与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专业的实践为例,结合各类专业综合周与创业创新周、专业竞赛、专业与职业培训等环节的实践,从专业与职业、创业与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中的专业核心能力。

一 立足“模”字,提高模具核心专业能力素质,为职业做好充分准备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信、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我国模具行业从业人员已有600多万,长江三角洲及江苏是我国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模具需求的集中地区,仅江苏苏州目前就有各类模具厂1000多家。

结合行业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继承学校办学传统和优势,确定模具方向作为专业的主要特色之一,并且是塑料模具、冲模、锻模同时并重,模具的设计、分析、制造能力并重。选定冲压、锻造、塑料、模具制造、模具CAD/CAM等五门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强化三类模具的三种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就业时选择面宽,适应性强。

经过多年的软硬件建设,学校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专业实验室,配备了行业最先进的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模具学习、设计、分析、动手操作的平台。通过学校的“长三角模具专业水平岗位能力”培训考试项目的学员将获得长三角市政府人事部门联合颁发的长江三角洲紧缺人才岗位模具专业能力证书。

二 紧扣“实”字,加强专业实践环节,强化校企联合,凸显专业综合实践周特色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最广泛宣传的各应用型专业水平比较的实践试金石。

第一,为了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近几年,学校通过中央地方共建和自筹资金投入近1500万元建设了材料加工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模具工程中心等,与省内著名企业联合建设了15个校外实习基地和3个省级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实践教学环节与工程结合紧密,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训练。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比例(学分比例超过45%),优化了实践教学过程,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通过实践项目从产品数字采集到产品造型、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模拟分析、模具制造等一条龙项目的训练将其整个串起。毕业设计选题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项目,培养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同时将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理念带进学校。

第三,模具专业开设了模具综合周、材料回收综合实验周、模具工程师实践周、材料资源信息检索周等特色综合周。学生从选题与概念设计到资料搜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结果与成果评价,进行自主的探索与研究性学习与锻炼。通过综合实践周的锻炼,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主动探索研究精神,强化了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 围绕“创”字,围绕创新与创业元素,多渠道多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

创新能力就是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以独创性、整合性、发展性等为特征,其核心是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软件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

鉴于以上概念,学校将“创新”与“创业”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创业意识等理念。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鼓励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容忍失败和标新立异。具体安排上结合软件培训、模具设计师的研讨与实践、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创新基金)、模具设计创新大赛、创业大赛活动、创业与创新实践综合周等进行。

创新与创业教育实践周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各种创业知识的系统讲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并且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创业经验,为今后其创业活动提供借鉴。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计划书,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四 突出“数”字,突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力,强化职业能力培训

CAX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许多成型加工及模具企业已经实现计算机辅助的产品设计、成型工艺分析、模具设计到数控代码的直接生成。

学校构建了数字化设计制造教学的软硬件基础。完善了教学体系,优化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加强数字化设计制造系列课程建设。材料成型CAX应用技术系列课程包括CAD/CAM技术、材料成型CAE技术及应用、CAPP概论、CAD/CAE/CAM课程设计(2周)、数控实习(2周)等课程内容,并配备了课外8种CAD/CAM/CAE软件证书培训(AutoCAD、Pro/E、UG、CATIA、Moldflow、Deform、 Dynaform、AnyCasting)。为加强数字化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开设了以下选修课程:快速成型、逆向工程、工业产品设计、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同时通过邀请专家讲座、举办比赛造氛围,引导学生学习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积极性和兴趣。

材料成型CAX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课堂精讲、上机多练、课程设计的项目训练、数控实习操作和课外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很好,就业竞争力大大提升。该专业学生毕业时95%以上的拥有三个相应的软件培训证书。

五 结束语

通过几年地培养模式的实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该专业学生就业基础好、综合能力强,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专业核心能力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

[1]查光成、郝洪艳、贾俐俐.材料成型专业新技术应用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育 综合素质 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简介]黄雨春(1976- ),男,河南焦作人,河南工业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文化研究工作。(河南 郑州 45005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87-02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发展愈加迅速,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素质人才。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了全面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才可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找到自身的立足之本。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纵观各种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待业学生人数也相应上升,2008、2009两年学生就业率甚至不足七成,尤其是在剔除了读研和单位试用人数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更是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社会的知识储备迅速增长,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与交叉综合并存,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各职业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每一种职业的内容也不断更新。这所有变化都要求学生在具备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需要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能在社会生活中对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等人际关系角色转换上进行良好适应。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缺点,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强健学生身体,还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1世纪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21世纪的教育拥有四根支柱,即学会求知( Learning to know)、学会生存(earning to be)、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与人相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体育教育正是以其特有的功能和手段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体育活动与综合素质的关系

(一)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人的品德是在持续特定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具有自我约束作用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这其中,既有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这种主要由外因影响的准则,又有思想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等自身影响占主导的规范。在积极的情感支配下进行体育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形成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高尚的责任感,形成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良好道德观。同时,积极的活动情感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以及平静的心态。保证学生在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下学习生活。

(二)积极的活动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才智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个人的才智是其智能和才华的综合体现,包含智力素质、科学素质和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对生产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参与体育活动就是一种个性的展示,因为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谁能想到一个没有积极体育活动情感的人却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通过体育活动强化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身体素质

现代社会对学生身体素质健全的评定有了新的标准,健全的身体素质需包括运动机能素质、抵抗疾病素质和心理适应素质。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近30%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人格适应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通过强化学生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此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备的健康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强化学生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

二、体育活动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上的作用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体育竞技活动当中所具有的种种心理活动,如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调节,以及强烈的情绪体验和直接的互动关系,因此,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充分发挥自己潜能,主动解决情境中面临的问题,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一)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交往,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课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因为体育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远远比其他科目多,它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体育运动以及各种体育竞赛中,由于人员之间交往频繁,这不仅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交往,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融入集体、接触社会。体育活动不但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帮助师生更好地沟通,促进人际交往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游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学生在游戏中个体角色的不同扮演,参与者同时体验了各种角色的义务、责任、技能与心理。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集体性的体育活动,需要个体与他人通力合作,并且以各自不同的角色,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此种经历对于个体体验社会角色,促进个体融入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活动,很多时候正是以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学会适应不同的规则、环境,体验不同角色,从而得以继续发展。

(三)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受各种挫折,耐受挫折也是一个个体对自身心理调适的过程,个人只有具备了抵抗挫折的能力后才可能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比赛具有其鲜明的竞争特征,有竞争就会有胜利和失败,对于失败的一方来说,这种体验就是一种挫折体验锻炼过程。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这种情景引发的挫折感,对学生是一种心理的磨炼。个体承受挫折并通过自我调整重建信心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调适的过程,这种自我调节、重建信心的过程就是个体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四)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自我控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大学生 综合素质 培养

学科竞赛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活动,学科竞赛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科学性,既无任何捷径可走,又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因此,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学科竞赛在促进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的培养,在倡导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高校学科竞赛,除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科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科研能力。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必然要进行文献资料查阅、竞赛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归纳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在竞赛活动的时间、空间、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应用,都得到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这为他们今后科研能力的培养,独立科研工作及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实力。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深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扩大科学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科研知识结构;可以有效地拓宽思路和科研知识范围,学到许多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和才干。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可以重新构建合理的科研能力结构,增强探索和创新精神。

在科研氛围浓厚的高校里,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然而,从目前大学生学科竞赛现状看来,存在着学科竞赛成果质量偏低,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人数偏少等现象,因此学科竞赛需要高校内部各方面的共同协作,积极组织并参与到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之中,是高校学科竞赛工作与时俱进、服务育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的真正体现。

二、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源泉,现在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影响的研究论文很多,在此无需赘述。但是,高校学科竞赛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则鲜见报刊。学科竞赛在大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其对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人格和智慧、思想和行为等均具有深刻影响,自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是符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要求的,它将创新观念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方面发挥培训和育人成才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成才的良好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学科竞赛为大学生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必要开展专项的学科竞赛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树立创新理想,通过各种学科竞赛将他们培养成创新人才。对于一个志在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高校学生而言,在竞赛活动中积极地钻研科学理论,自主地汲取知识营养,有利于他们逐步完善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学科竞赛达到知识的积累,形成自己对新事物的认识,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新的科学知识点和方法论。达到这个程度以后,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不仅仅是应用于直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也会激发大学生自身产生投入创新活动的想法,并试图独立解决许多问题,或者在前人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及知识基础上整合自己的想法,经历创新活动的成功与失败,找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增强创新自信心,从而树立创新理想。

三、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组织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在团队的通力配合下完成学科活动。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层次、多频率的,因此,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在高校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大学生把理论知识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分析,把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深入解决,再加上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管理和强化,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就会逐渐得到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科竞赛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数据的查阅,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是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学习,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二是学科竞赛阶段,这一过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历练,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增强不但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有助于创造力的提升,对他们的择业、就业和创业有着重要意义。

四、学科竞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精神”一词指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也可以指表现出来的活力。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关于团队意识和团队有关的一般心理状态,是团队成员对团队及团队相关事物的一系列的态度的综合,包括对团队的正确认识对团队的积极的情感和积极的反应意向等三种心理成分,表现对团队的认同和实际的支持性行动。

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益处并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与人共事时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进行学科竞赛培养团队精神建设,对大学生个性化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是有益的,也符合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

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将增强大学生团队的凝聚力。比如,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多媒体设计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将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要求。因此,大学生实践能力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主要是指知识的转化能力。具体说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今的高校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比较薄弱,高校在这方面对学生锻炼比较欠缺,学生亲自动手方面比较差,所学的知识理论实践应用方面欠缺,以至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不适应,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才能进入角色。

高校学科竞赛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学科竞赛活动。学校和国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了一个个创新平台,开辟了一条条提升自我之路,创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下面列举两个例子。

A.电子设计竞赛

电子设计竞赛目的在于按照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前沿的原则,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B.课程设计竞赛等

课程设计是工程技术等专业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有关知识、理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综合就是创造、就是初步的创意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总之,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大学生都要予以重视。要建立健全学科竞赛章程及管理办法,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大学校园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开设各类竞赛活动,加大经费投入。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组织竞赛活动的能力;大学生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克服怕苦畏难情绪,积极投入到实践和创新的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朱路芳.发挥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

[2]刘娟.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