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品课程的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品课程的开发范文1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管理平台;动态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一、精品课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精品课程网站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优秀精品课程网站。
但是精品课程网站发展中也遇到一些瓶颈与困难。
现有精品课程网站大多是静态展示性的,只是将一些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简单放在网站上供学生取阅。网站与学生没有互动,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而且,这种静态的教学网站维护和更新比较困难,往往需要专业的网站建设人员参与,难度大、要求高。
其次,现有精品课程网站大多是独立建设的,不同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往往相互隔绝,人力投入、经费投入以及网络资源不能共享,造成相当的浪费。现阶段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往往只能是个例与试点,如果全面针对所有精品课程建立和运营网络教学平台,那么,难度太大,成本太高。
二、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的提出及建设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和开发一套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解决上述困难。依据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参考兄弟院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际经验,初步摸索出一套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思路与方法。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应突出两个特点:一是动态交互。网站必须提供功能使学生和教师开展动态的交互式教学,教学内容必须是可以动态维护和修改的;二是可定制性。教师或网站维护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方便快捷地定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内容,并且完全符合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的功能设计
(一)教学资源维护与
教学资源的核心是授课教案。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准备教学内容。平台支持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和组合它们。教学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型结构,各章、节和知识点、子知识点之间,按照教学联系可以设置超文本跳转,为学生选择和浏览学习内容提供方便。
为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适当的章节配备习题。习题可以是布置给学生线下完成的应用题或论述题,也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线上习题。线上习题配有标准答案,学生在线上完成,系统当场批改并给出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或者给学生针对性督促和辅导。
教师还应为课程准备试题库,可以组织网络无纸化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
(二)学生在线学习功能
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按教师准备好的授课教案在线学习。
授课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型结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章节内容开始学习。各章、节和知识点、子知识点之间,按照教学联系设置超文本跳转,学生可以回顾和参阅这些相关知识点。如果章节配有线上习题,学生要做完线上习题并且成绩达到一定标准才算完成这个章节的学习。
系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过哪些章节,没做过的练习标记为“未做”,做错的练习标记为“未掌握”等等。
(三)实时讨论和在线辅导功能
学生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在线讨论,讨论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交换学习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教师辅导答疑,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课程论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四)在线无纸化考试
教师可以组织在线无纸化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答题。测试结束,学生提交答案,系统立即判卷、统计成绩。系统列表显示题号、学生答案、标准答案、答案解释及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点击“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可以进入相应的教学章节,重新学习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得到一份详细的成绩清单和成绩分析报告,今后可以针对性改进教学策略。
四、实现技术
网站的开发,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开发工具及开发技术。网站采用+Javascript技术,网页设计工具使用Dreamwaver。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03/2007,在并发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时,也可以完全兼容使用Microsoft SQLServer 2005/2008。本系统采用B/S框架结构,客户端采用IE6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即可访问。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2008 Server。
网站通过技术实现动态交互。是建立在微软新一代NET平台架构上,利用普通语言运行时(Common Language Runtime)在服务器后端为用户提供建立强大的企业级Web应用服务的编程框架,它可以组合HTML、后台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以创建交互式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
访问数据库,需要使用技术。是NET Framework的类库中一些特定的能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的类。为软件访问数据库提供了方便的接口,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统一、简单,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不同数据库要不同语言开发的麻烦。
五、结束语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项目之一,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平台已建成,并应用于数门课程的网上教学平台建设。本平台的开发和应用,贯彻了成功素质教育思想,推广了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师生反映良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反馈传递速度加快,加之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不断扩展和对协同学习的支持,交互式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必将成为最为吸引人的教学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千友,李思,潘胜.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思考[J].西哥学晓学报(自然科学板)2006(9).
精品课程的开发范文2
【关键词】课程建设;BAG模式;九步循环;三方评价
《公路施工技术》作为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职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提出了以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为主导的《公路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的开发,以BAG模式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读懂设计、提炼分析、熟练操作、强化施工、精于管理”等方面的实操能力。
我们知道,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劳动技能”,所以,课程组重新梳理了课程内容,进行了课程的开发:
1、课程设计的思路
为实现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坚持基础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程以“实用为目的”的课程建设思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系统化的思想来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把过去学科式的基础素质教育转变为全面的专业技能与素质的综合教育,把技能训练从单一的方式变为综合的方式来进行。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与其他课程衔接在一起构成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
在课程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融合”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将“公路”作为整个课程项目活动的载体,按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确定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公路建设的流程构建课程内容;按课程的需求情况确定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条件、实训条件及教学管理制度等。
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围绕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这一条主线,注重四个结合一个对接:素质教育与业务能力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由初学者——准职业者——职业者——高端技能型人才)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
2、课程内容的重构
依托“校企合作、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以培养面向公路项目施工一线的专门人才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新的“教、学、做”三方融合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创建能够高度模拟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职工工作环境的学做合一的教学环境,同时加强校内外的实训教学。
根据施工企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重构、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以公路项目为载体,虽然教学内容源于真实的施工场景但又高于施工场景,应用BAG模式将真实的公路项目的施工过程转换为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提炼后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①到施工企业调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对本课程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分析公路施工企业的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所从事的具体任务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出相关行动领域,然后建立典型的工作任务与课程职业能力间的映射关系,把真实性的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②把支撑工作任务的多个知识点渗透到每项学习性工作任务中,然后规范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组织,并制定出“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
③以“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为导向标,遵循“九步循环”的课程内容开发流程,按照公路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将课程内容重新归纳、提炼为:公路施工前期准备、路基工程施工、路面基层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排水与防护工程施工六个学习项目,对各个项目进行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
六个学习项目拆分为三十个高度模拟公路施工过程的学习情境(详细内容参见精品课程内容,网址:222.168.56.171/),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学习性任务,每个学习情境中都制定出相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也更加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课程建设的成效
(1)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以施工员、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等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和后续专业课程为依据,减少了单调的理论内容,增加了更多的可操作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2)按照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任务交底的形式高度模拟职业环境,学生不仅能够认真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还培养岗位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
(3)通过到企业的课外实训及顶岗实训,学生能够识读公路施工图纸,熟练编制施工内业资料流程,熟练掌握工程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和进行施工现场放样,能够编制公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实训过程的指导和评价,这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系统性的学习。
(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即建立了三方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环节,主要对学生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素质的养成三方面,本课程组建立了三方评价体系,学生评价由企业兼职教师、学院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完成,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评价,如图3。
(5)精品课程建成后,目前,相关的教学文件,如: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施工录像、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在线测试题库、虚拟实训动画库、图片库等资料,已上传到网站且免费开放,学生既可在课堂上听教师教学,也可课后上网自学,并能动态交互,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6)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工程测量工、试验工等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报名踊跃,通过后拿到相关工种的上岗证书。为满足学生的需要,授课教师也积极地做好了考前的辅导工作,并在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与资格认证结合起来,强化一些考证方面的技能训练。
(7)每年开展工程测量、试验检测、工程造价等一系列技能竞赛,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了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极大地培养、锻炼了学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结束语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促使我们仔细审视公路施工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促使我们改革原有的建设思路和教学模式;更促进了师资、教材、校内外实训基地、网络课程等诸多方面的建设。
精品课程的开发范文3
【关键词】远程教育 精品课程
一、我国网上教学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我国对现代远程教育高度重视。中央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体系。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卫星电视教育网,构筑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专业平台,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教育部召开教育部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研讨会上。
二、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误区与问题
通过对已开展了网络教育的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进行网上调研,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目前网络课程建设还存在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误区,同时也存在网络课程、课件、教材的混淆;课程体系繁杂;课件制作存在隐患;网络教学基础设施不足;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以及教育思想落后等方面问题。
在课程开发和学习支持两个方面,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多数不采用整体计划、规范实施的工业化模式,而是直接聘请高校教师负责对远程学习者的教学和辅导活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使远程学习者有机会经常接触大学中高水平的教师,但是它存在的问题是当教师同时面对校内学生和校外远程学习者时,他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实施充分的教学和对学生进行悉心的辅导,这可能会使两方面的教学工作都难以较好地开展。如果开发建设者定义不清,可能还会产生网络课程、课件、教材认知上的混淆。
三、精品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教学设计策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中指出,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根据该定义的阐述,网络课程需解决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具体来说,需加强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交互策略、导航策略、评价与反馈策略的设计,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自主学习的设计中应认真考虑以下三方面(即三要素):(1)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三)协作学习教学策略
协作学习教学策略包括协作学习目标的设计;协作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共同体的设计策略三方面。在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协作学习达到实质性的效果,需要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根据共同学习理论的观点,在学习中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全组成功的方法,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只有全组所有的成员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算达到目标,学习者不仅是通过学习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在集体行为中的责任感,学会与学习伙伴之间的合作。
(四)协作学习评价的设计策略
协作学习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评价协作学习小组的活动效果,要从协作小组的整体学习效果出发,包括教师评价、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个人贡献、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学习效果的质量、网络优势的利用等。
(五)交互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实质上就是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等交互控制方式来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网络课程中交互策略的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
(六)导航策略
互联网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超媒体资源,为学习者创造出一种由他们自行控制的学习环境,可以使他们更快更好的接受学习知识。但是如果设计缺乏导航系统,就会使一些学习者特别是很多初次接触网络的学习者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久而久之,会使学习者的信心和学习效率受到影响。所以有一个良好的导航策略是很必要的。
比较常见的网络课程导航方式有:模块导航、导航图导航、路径导航、提示导航、菜单导航、书签导航、检索导航、演示导航、知识点导航、触摸区导航、热键导航等都属于比较
总而言之,根据我们国家目前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改变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在经济、科技和教育全球化趋势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很高兴能看到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推出了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里体现的很多要素与本文提到的观点、要点相同甚至更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使用过程中很轻松、很方便的理解使用,这里体现了老师的辛勤汗水与智慧,预祝在大家一起努力建设中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精品课程的开发范文4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可持续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48―03
一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
1 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割的部分
自2003年教育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0年3月,教育部已经公布精品课程2921门。[1]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我国逐步建立了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和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课程专家泰勒认为,课程资源是寻求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及在制定评估方案过程中的可资利用的资源。精品课程资源除了符合一般课程资源的定义外,同时还具有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共享和示范推广这个特点。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保证精品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的基础。
2 精品课程申报和评审均对网络资源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及评审时都对网络资源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2]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对网络资源建设的要求也逐年提高,2010评审时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要求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各精品课程资源及时更新,每年的更新率要达到10%。
3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对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应该从建设逐步过渡到共享和应用上来。这就要求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追求效率、规模和利润,而要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网络资源包括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时效性,要求注重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要把本学科课程最前沿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实现资源的动态发展。二是互动性,互动性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最大优势,精品课程要构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打破因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而造成的教学互动障碍,并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和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实现课程教学的跨时空性,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共享性,精品课程借助于信息技术,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习者,并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共享。
二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最广泛的共享,实现这个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必须优质,二是资源达到最大程度的共享。然而,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这个目标还远没有达到,主要问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网络技术方面
课程网站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精品课程资源主要是依托精品课程网站来和共享的。然而,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仍是单门课程形成独立的课程网站,或者有些高校有统一的网络平台,但是存在不同平台之间的兼容性差、开放平台技术实现难度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成为影响课程资源共享的主要技术障碍之一。
许多精品课程网站为评审而制作,缺乏有效持续的维护与更新,依托网站而实现共享的课程资源自然也就无法有效获取。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的课程资源网站地址,对2003到2008年所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链接访问[3],发现2003年度13.2%、2004年度15.1%、2005年度16.8%、2006年度21.8%、2007年年度17.4%、2008年度13.2%的精品课程网站访问失败。即使是能正常运行的课程,其资源的查看和下载也会受到诸多的限制。
课程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仍未完全解决。目前,教育部只针对精品课程的录像制定了统一的技术规范,没有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形式、格式做出具体的规范,开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资源进行分类、定义并以各种不同的格式,导致不同精品课程平台、不同高校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自成体系,在客观上无法实现教学资源的大范围有效共享和交流。
2 资源建设方面
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点来说,各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开发显性课程资源,如课程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资料、教学录像等;但对课程负责人或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经验与体会、师生教学交流心得等一些重要的隐形课程资源却视而不见。[4]此外,课程网络资源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许多资源就是书本内容或者文字的搬家,忽视情境的创设,没有与内容相关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难以吸引使用者的学习兴趣。
从资源的交互性上来看,大部分精品课程都只重视知识的单向传输,忽视教学的交互性。精品课程项目仅仅是向社会提供了一批可以免费获取的优质资源,而没有为使用者提供相互交流、讨论和共享共建的支持系统。即便有些精品课程也设立有BBS论坛、在线答疑、QQ互动等,但它们仅仅用来信息如布置作业、习题等,缺乏教师和资源使用者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这不但使教师或课程开发者不易了解使用者掌握知识的程度及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其他需求,而且也会打击使用者学习的积极性。
从课程资源更新情况看,多数精品课程资源在申报和评审时一次性形成,但在后续建设投入极少,更新率低。在课程的申报和评审阶段,各个高校都极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而一旦评上精品课程,不但极少对资源进行更新,甚至有的课程还将其中某些原创性的课程资源卸载。刘川川等人对2006-2008年度的1571门精品课程的调查显示[5],2006年度56.98%、2007年度63.29%、2008年度70.61%的课程资源从未更新,从申报到调查时,经常更新和使用的课程只占该年度课程的10%左右,远远没有达到精品课程年度更新不得低于10%的明确要求。时效性不能够保证,优质性自然就大打折扣。
3 管理制度方面
目前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以立项形式进行的,建设周期短,资金一次性投入,建成之后没有相应的检查与监督机制,导致许多课程缺乏维护,更缺乏继续建设的平台。而课程资源建设仅仅作为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一部分,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现行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也存在缺陷。现有的指标虽然对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丰富”“共享”“有效共享”等要求,但并无相应的检查制度或方案来评价和督促这一目标的实现,缺少约束和考评机制,不利于共享的实现。
网络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尚没有得到好的解决。许多精品课程资源都是教师们多年辛苦积累和研究的劳动成果,如果都上网实现共享,就会轻而易举被他人下载、使用,甚至据为己有,成果的产权得不到保护,极大打击了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的积极性。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精品课程被看作是学校的荣誉,各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争取和占有教学资源,强化自身的地位和优势,树立学校的形象,对课程资源宁肯重复建设也不愿与其它高校共享。许多课程往往将一些核心的、重要的课程资源保留起来,而只将部分价值不高的资源共享,导致资源只能实现部分共享,大大影响了共享的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建设还缺乏在不同高校、不同省市等更大范围内推进和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共享的机制。
三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1 以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强推广和应用,为课程网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大力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对所有精品课程的统一管理和维护。构建专门的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专用平台,集中管理和各年度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并提供各级精品课程资源的链接。如北京市教委专门构建了“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网”,不仅提供了与课程申报和建设有关的丰富资料,还提供了各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的列表及搜索功能,为学习者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课程资源网址如果发生变更要及时上报和更新,确保网站的连通。
网络技术为精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但是缺乏保证教学资源自由交换的标准,妨碍了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与交流。由于教育部只是针对精品课程的录像制定了统一的技术规范,没有出台针对精品课程相关网络教学资源的技术规范。因此必须统一精品课程资源信息的技术标准,标准包括课程网络资源的设计流程、模块设置、课程资源格式,并要求提供课程资源的搜索、导航、公告、讨论、访问统计等基本功能模块。
借鉴美国开放课件运动中引入学习支持系统的经验,建立我国精品课程资源应用互动支持系统,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提供课程论坛或者类似网络学习社区的讨论区,搭建起建设者、使用者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写作的桥梁,建立起“建设―应用―反馈―建设”的循环机制,保证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
2 以内容建设为核心,注重教学的交互性,为课程网络资源可持续发展构筑活力
要加强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不仅包括显性的课程资源如课程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资源、教学录像等,还应该包括师生通过网络交流的各类心得体会或经验、学生基于网络学习的体会或经验、基于网络协同学习的体会或经验等隐性课程资源。通过开发学生协同学习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把教师和学生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兴趣等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共享;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协同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探索经历和一些非预期的体验,不断充实到课程资源库中去,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借助Blog或知识可视化工具等信息技术,将优秀教师或优秀团队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人格等这些非数字化隐性课程资源显性化。
重视和加强课程资源的交互性。要从应用的角度考虑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建设不仅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要加强教学与科研实践、教材建设等方面的互动,从多个方面了解使用者对课程资源建设的需求,从而更好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及时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真正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是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产生和积累起来的,并随着教学和科研的深入而不断更新。精品课程建设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最恰当的呈现方式最大程度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保持课程网络资源的时效性,为课程资源建设不断构筑活力。
3 以机制创新建设为动力,为课程网络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首先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引导和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更新。在职称评定、利益分配、精神激励等多方面鼓励广大教师投身精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目前许多学校也都设立了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教学改革项目支持、评优评奖优先考虑等针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激励措施,但这些措施大多停留在精品课程申报层面,而对于获得精品课程称号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激励措施不足。学校可以设立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基金、专门设立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等方式,保证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评价机制的建立,在精品课程评选中,对共享提出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将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情况纳入精品课程考评指标体系。各参评课程除提供现有参评材料外,还必须提供网站运行、课程连通、基本维护及网上资源的点击率、访问的IP地址数、PV流量、资源更新、学生对课程的应用状况及具体效果的反馈等,将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作为课程推荐申报及评审的重要依据,作为课程验收和检查的主要参考,实行动态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助于监督课程不断加强资源建设,从政策上保证精品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和完善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授权机制,允许访问者在非商业条件下使用和传播网上课程资源。加强对课程资源版权的研究和探索,既能保证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保护,又能实现社会公众对资源的便捷获取。
以政府政策为导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高校间共同建设和开发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建和共享。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提出: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稳定化、常规化。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共同成立了“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中心”;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的西南地区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总之,要把共享和应用作为重要指标,并把技术支持、过程建设与和质量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使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产生内在的持续的动力,并有效推进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EB/OL].
[2]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3]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EB/OL].
精品课程的开发范文5
中心词汇: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树立、协作机制、质量管理
1我国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树立状况
所谓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员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高职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精品课程开发与树立即是其中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同招生数量规模急剧扩展,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出现清楚下滑。为此,教育部在2003年收回了《教育部关于启动初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革新工程精品课程树立任务的通知》。2006年教育部发文明白提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国度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树立,带动中央和学校增强课程树立。随着高职国度精品课程开发树立的不时深化,具有国度精品课程的高职院校数量和比例逐年提高,高职国度精品课程专业掩盖面逐年添加,院校办学水平与精品课树立相互促进,树立和宣传了一批优势院校、优势专业、优势学科的强势位置及成功阅历,同时应用当今兴旺的信息技术末尾构成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效果共享,促进了相关院校的自身开展,从而带动了全国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推进了教学革新步伐,精品课程开发与树立取得了清楚成效和积极影响。
2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树立存在效果
在看到提高和效果的同时,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树立中也暴露了不少突出效果,值得广阔高职教育任务者深思和探求。经过对典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树立状况的调查分析,结合自身参与精品课程开发树立的体会和研讨,深感以后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中存在以下几个急需惹起高度注重并思考着手处置的效果:
2.1在把握和处置精品课程树立和开发效果上,倾向于项目化,以完成开发树立为目的,项目后管理和评价单薄,未构成惯例化管理。
2.2区域或行业协作少,难以发扬自身特征优势,以一校之力停止精品课程树立与开发,不能完成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互补与共享。
2.3精品课程开发与树立管理上缺乏系统、有效的质量管理思绪和方法。
2.4处置目的和手腕、实际与实际、教与学、供应和需求一系列关系困难,不利于教育质量、人才培育和社会需求三者协调开展。
3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树立处置方案
3.1以系统和全体观念把握和处置好精品课程树立和开发,而不是项目化,应适时转为常态化管理。
精品课程树立是一项系统工程,触及教员、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腕、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必需从系统观动身,着眼于全体开发树立。实践状况是缺乏对精品课程后续树立的投入,往往是申报前做足功夫,评审后不再理会,使精品课程树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势,缺乏长效机制。具体讲:要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把握好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树立的主线,革新不顺应专门人才培育的体系和结构,融教学与研讨为一体,促进科研效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鼎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腕,运用网络停止精品课程开发、树立与常态化管理。
3.2停止区域或行业协作,发扬自身特征优势,举全校之力停止有各自优势的精品课程树立与开发,完成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互补与共享,到达共赢。
精品课程树立应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与特征,以特征优势学科方面为切入点和打破口。对在某一方面质量和特征突出,有自己作风和特点的课程,就确定加以支持,重点树立,精心打造。并逐渐从单门课程树立开展扩展到系列课程,以致于全体性、综合性课程树立。这里要害是要树立一支三结合的精品课程树立队伍。要求区域院校或行业专家和学科教授亲密结合,高职院校能在课程设置上仔细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会使自己的课程开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也使自己关于人才市场的猜测和招生的定位愈加准确。要新陈代谢、构成特征,不只要求精品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所没有的共同优势,同时也要在区域院校的协作互补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发扬团队、区域和行业的各自优势与特征,开发树立具有一定品牌和影响力的精品课程。
3.3精品课程开发与树立管理上可思考自创企业质量管理的思绪和方法。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树立、完善成型,需求阅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构建一套完整、迷信、合理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实行评价-树立-再评价-完善的全进程管理十分重要。目前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开发与树立效果上依然缺乏迷信、有效的课程质量管理思绪和方法。在这方面,西方国度的实际为我们提供了自创。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度提出了“初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企业管理被少量地引入初等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度有400余所学校经过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我国也有10多所学校经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他们的阅历都证实了引入企业质量管理形式的可行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自创片面质量管理观念和质量体系认证的规范树立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开发树立质量管理体系。在自创进程中,必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征以及本校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宜自己的精品课程质量管理形式,树立一个完善的精品课程质量管理体系。
3.4处置好目的和手腕、实际与实际、教与学、供应和需求等一系列关系,完成教育质量、人才培育和社会需求协调开展、互利共赢。
3.4.1精品课程开发树立与失业需求、行业实际、国际规范接轨
学校课程的开发设置,必需首先思考社会需求,思考失业市场趋向。在充沛估量开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后,作出专业设置的决议,会有助于学校与区域经济同步开展,为学校安康开展打下一个较好的社会基础。学校课程还必需以国度职业规范为导向,来设置专业课程的人才培育目的,为学生提供与其未来能够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艺。这有助于学校从学院式、学术性路途,走向职业性、运用性轨道;从教育的更高规范和教学质量的先进性动身,课程开发树立需留意与职业(行业)国际规范接轨。
培育高技艺型人才,不学习、自创国外的教育技术,不引入涵盖国外最新科技开展效果的教材内容,就等于坚持了享用人类文明效果的权益。同时,高职院校的课程能否与国际规范接轨,也是能否提高我们课程设置的规范和质量、吸引学生生源的重要条件之一。
精品课程的开发范文6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思考
一 引言
自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后, 精品课程建设就在本科院校开始启动。至今,全国本科院校已经建成了数以千万门的精品课程,各院校和国家教育部门都建有专门的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理念,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并综合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方式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极具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不同于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近几年才在职业院校中推进,南北院校,条件不同的院校建设差距较大,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国家教育部门对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也没有硬性要求,直到2006年国家职业院校的全国百所示范性院校建设工程启动,精品课程建设才在职业院校中逐步开展,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在职业院校中建成了一些精品课程,有的还被评为国家级、省市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制作都迈上了新台阶。但是,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在职业院校中仍然发展不平衡,还有许多瓶颈问题制约精品课程建设在职业院校中的发展。
长春汽车高专是首批进入全国职业院校示范校行列,为了在专业建设上引领作用的发挥和更广泛的相互学习交流,根据国家和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开始了精品课的建设。在精品课建设起步阶段我们走访了国内多所职业院校,在对这些院校的精品课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调研中,我们感到了职业院校精品课建设中的发展不平衡性和诸多的瓶颈问题。
二 职业院校精品课建设现状
一些职业院校已经有多门精品课获国家级和省市级精品课,学校设有精品课网站,有数十门甚至上百门的精品课在网上供学习者学习。这些院校的主要的特点是,学校资金雄厚,师资队伍素质高,有专业人员和社会上较大的媒体制作公司提供服务,学校领导重视并亲自参与精品课建设,有相关的建设精品课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并能实施兑现,教师开发建设精品课的积极性高,这样的院校较少,而且主要在南方发达地区或北方大城市;另有一些院校领导也较重视,学校有相关的精品课制作政策,但是实行较差,不能兑现,主要是经济实力不强。学校也有精品课被评为国家级和省市级精品课,但没有相对独立的精品课网站,也没有大批量的精品课,这样的院校占多数。制约精品课程建设在职业院校中发展的主要问题:
1.学校领导层不够重视,没有对精品课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机制。这样的学校多数是相对办学条件较差;
2.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学校没有鼓励措施,也不给创造条件,更没有资金支持,制作精品课完全是教师个人的事 ,全凭个人的喜好,做出精品课也不计工作量,也不能进入学校局域网,不能公开使用;
3.教师课程太多,没有制作精品课的时间,教师们每天要上大量的课时累得筋疲力尽,主要是学校为了生存,师资严重不足,教师负担太重;
4.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设计开发课程能力不足,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够,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贫乏,有一些教师根本就不懂精品课,甚至连电子课件和电子教案都不能区分;
5.制作精品课程的设备设施缺乏,没有制作专业人员配合,最主要的设备摄像机、照相机和编辑设备一样都没有。
6.没有运行精品课的网络环境和学生学习精品课的学习环境,例如,有的学校没有电子阅览室,学生宿舍也不具备上网的功能。
要解决上述制约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问题,首先是职业院校领导的正确认识和引导,把精品课建设当成学校正常教学的组成部分,使精品课建设真正能用得上,能发挥出精品课的作用,节省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真正用得上是关键,只有有了用户和使用者,为院校节省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习者提供了可学习利用的平台,院校和教师才都会有积极。而现在我们有些院校的精品课还职而不能简单应付和作秀,往往一些院校为了完成任务,找来广告公司的专业人员,花钱委托这些人员来制作,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评比,没有长远计划和真正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 解决阻碍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问题的措施
1.领导的重视,组织机构的建立,政策制度的保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保证。有的院校领导亲自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中担负主要责任,在学校建立了有领导负责和主要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参加的精品课程建设组织机构,并专门针对精品课建设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申报评比的程序规则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规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启动资金和对取得学院级、省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奖励标准,有的院校还明确规定了开发制作精品课程计算教学工作量,获得不同级别的精品课程还在评定职称、晋级中定为考核条件。
2.团队协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队伍保证。一门成功的精品课程是一个团结创新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的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团队比较干练,有学识丰厚的中老年教师、有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青年教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他们组织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分工合作,在相互启发,相互论证,相互协作中开发出深受学习者欢迎的课程。
3.提升学习者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者的有效的学习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以技能为主,这样就增加了精品课程开发制作的难度。特别是工科院校,像大型的数控设备、机械制造自动线、机器人、电子电气设备设施、实验室等在精品课程中反映出来有很大难度。但是,一旦开发制作出好的精品课程会为职业院校节省大量的开支。职业院校大多数都存在着资金设备不足的问题,还有师资短缺、房舍缺乏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好的精品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媒体,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为传播媒体;以主教材、教学参考书、电子教案、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及网络课程等为主要内容,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立体化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把最好的教师的讲课录像和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实施、最先进的工艺流程展示在学习者面前;这个学习平台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意地点,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它可以同时解决了设备设施、资金师资的不足。还为职业院校的学分制的推行和工学交替办学模式的落实奠定了基础。学生可以在工学交替的工余时间自主地学习所规定的课程和通过网上考试,使完成学业更轻松更灵活。
4.制作队伍和制作设备设施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需。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有专门制作的队伍和设备,这些院校的精品课程制作水平较高并形成了规模,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是外委制作,这样制作出来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一些商业制作公司不懂教学,制作从商业角度考虑的多,因此,做出的精品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这些院校逐步取消外委,培养自己的制作队伍,开始可以由少量的专业人员或者在多媒体制作上有专长的教师联合组成制作团队。
5.畅通的网络环境是精品课运行和学习的必备渠道和手段。精品课需要在网络上正常运行,学习者只有在网上才能对精品课进行学习,因此,要建立专门的精品课网站,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制作精品课的教师团队也要对内容进行更新,学生宿舍要有网线接口,图书馆要有一定数量的电子阅览座位,保证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 在网上学习精品课程。
6.开发制作精品课程教师是关键,专业制作人员只起到配合和技术上的支撑。教师要根据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环境来开发课程。首先要根据学习者网上的学习习惯设计出精品课程的整体框架,也就是课程的首页;一般的首页的栏目有,院系简介、课程特色、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申报材料及参考文献、教学指导、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在线自测、实践实训、校企合作、在线交流等,每一个一级目录中还包括若干个子目录,例如,在教学指导中就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学习指导等。主目录和子目录以及主体框架都是教师根据自己开发课程的情况而设计,每个人每门课都可以不同,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交给专业人员然后提出想法和要求,这样,专业人员就可以按照教师的设计和要求去制作。
教师开发设计精品课程决不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网络化,而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在合理的情境中进行有引导的自我学习,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用虚拟实验室、在线互动交流、研究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结束语:
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给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活力,虽然还刚刚起步,但是已经展现在学习者面前的数千门精品课程为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平台的建设不但给职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还将成为在职员工继续学习提高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潘云泽,侯友谊.《现代传播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2] 谭建辉.《论我院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