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理论学习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理论学习建设

理论学习建设范文1

【关键词】模块化 环境设计 实践教学

目前,全国已有5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每年毕业学生约3万人,但大部分高校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如何把握住国家当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机遇,破解就业难题,构建多元化、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环境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环境设计实践串联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而提升教学质量成为破解就业难的重要途径。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教学发展。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实施和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运用模块化理论,建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实践类课程,构建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和评价体系,极大丰富了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模块化理论研究

模块是一种能够独立地完成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具备可重建、可再生、可扩充等特征。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模块,通过信息交换对子模块进行动态整合,各模块兼具独立性和整体性。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模块是教学整体系统的子系统,在具备独立性的同时,也要受整体系统的制约。“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模块集中与分解可以生成无限复杂的系统,因此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型。“教学模块”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具有有机生长性,可从子模块中归纳共同点并形成新的模块,还可以从子模块中分裂出若干新模块。在模块化理论的指导下,把原来破碎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成一个系统,各子模块之间相互渗透、共生共融,具有动态性。各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设置模块,形成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并且模块化教学体系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完善。

二、实践教学内容研究

按照模块化理论,先将整个实践教学系统分离出基础实践教学、体验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学四大模块,再按照这四个大模块去设计更多的相关子模块来构成整个实践教学系统。这些子模块根据需要可增、减少或更新、升级。基础实践教学属于基础铺垫阶段,通过实践进一步夯实知识体系,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体验实践教学属于认知体验阶段,通过实地研习经典设计案例和调研设计企业,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促进学生设计价值观的形成;专业实践教学则属于设计思维形成阶段,学生参与设计的全过程,加深对环境设计方法论的理解;设计实训教学属于素养具备阶段,通过前三个阶段地积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素养,通过这个阶段升化、提高,使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更加契合社会需求。专业在实践过程中,艺术与科学的手段贯穿始终,使学生认识与环境设计息息相关的自然、人工和社会环境,为培养复合型的环境设计人才奠定基础(图1)。

(一)基础实践教学

基础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践手段,培养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其了解具体的设计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其专业基础素质。此阶段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来实现,属于基础铺垫阶段,包括通识类和设计基础类课程。在进行基础实践教学时,应结合社会需求及经济发展,跟踪科技发展变化,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培养学生洞悉变化的能力。基础实践教学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主,按照“三位一体”的模式即艺术实践、生态实践、人文实践来进行(图2)。

(二)体验实践教学

该环节在基础实践教学结束后开展,属于认知体验阶段。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重大设计活动,调研各种类型的环境设计作品以及深入优秀的设计企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展视野,深化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设计企业运作和最新的设计资讯,培养设计责任感和设计伦理感,促进学生设计价值观的形成(图3)。

(三)专业实践教学

在完成基础实践教学和体验实践教学后,就进入到专业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属于设计思维形成阶段,教学模式开始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指导,学生可以作为个体或加入团队,从前期的现场调研,到设计方案和设计项目的实施,再到项目的社会评价,亲身经历设计的全过程。专业实践教学并不是孤立地开展,而是与理论学习相互融合、相互穿插,使得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按照环境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分为城市环境设计、建筑内环境设计和乡村、风景区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三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下又分成更加微观的子模块(图4)。微观子模块可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保证专业实践教学紧跟时展。

(四)设计实训教学

设计实训教学需要学生深入设计行业第一线,对行业进行调查和研究,把握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动态,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市场观。在设计实训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以及使其熟悉施工流程与管理,也要培养学生的设计伦理,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设计实训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工作坊(Studio)和实践基地模式。

1.工作坊(Studio)模式

在高级职称教师的带领下,以专业教师为骨干组成环境设计工作坊,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设计团队中,把实践教学过程渗透于实际项目中。可以与国际、国内知名设计院校联合开展工作坊,通过不同的文化、理念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探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设计特质的挖掘,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国际交流能力。以设计竞赛为导向,鼓励师生合作或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国际、国内的设计竞赛,在与兄弟院校的交流竞争中提升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

2.实践基地模式

与知名设计机构合作,共建设计实训基地。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处于设计行业的第一线,通常承担重大设计项目,且项目类型多样化,实习的学生接触的项目较为丰富,通过在项目组的耳濡目染能较快地提升设计技能。为保证实习效果,可建立双导师制,即设计机构设计师与本校教师组成联合指导组,形成校内与校外实践的无缝衔接。

(五)实践教学评价研究

环境设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使实践教学更加契合社会需求,同时对于培养优秀的环境设计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环境设计实践教学可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保障体系和社会评价四个因子组成。教师教学评价可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学生学习评价可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创新,设计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保障体系评价则从师资建设、实践设备和基地建设、经费支持、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社会评价可从实习单位和工作单位评价等方面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构建模块化的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贯穿整个设计教学的四大模块,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通过基础铺垫、认知体验、思维形成、素养具备等阶段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同时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动态反馈机制,通过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和不断吸收最新行业资讯,不断更新完善实践体系。在实践课程中强化学生对美学价值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掌握生态系统运行规律,了解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具备良好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环境设计人才。

(注:本文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140;第56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14M562074)

参考文献:

[1]邹阳,陈飞虎,邹峻.整体观 体验化 开放式――中美两校设计实践交流活动启示[J].装饰,2011(4).

[2]廖启鹏.“三位一体”模式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10(10).

理论学习建设范文2

摘要:在当代,学习无疑已占据了核心地位。一些社会学理论为学习的这种地位做出了注解,主要有风险社会理论知识社会理论及学习社会理论等。

关键词:学习 风险社会 知识社会 学习社会

   学习已成为当代的核心话语,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责任。1997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世界成人教育会议上,与会的一百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签署提出了著名的汉堡宣言。该宣言特别从地球村的共同命运出发,向每一个村民推荐“每天一小时”自觉地、主动地用于学习。今后,个体整个的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学习不是某一个阶段的专利品。终身学习是社会中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习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一些当代的社会理论为这种状况提供了注解,粗略看来,至少有风险社会理论、知识社会理论以及学习社会理论等。

    一、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学习意蕴

    “风险社会”是以贝克、吉登斯、拉什等为代表的社会学家所倡导的,它所描述的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景象:传统工业社会的“财富分配的逻辑”为新的“风险分配的逻辑”所取代;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全球化趋势结合在一起;社会舞台的中心角色是现代化所带来的风险与后果;从个体感观、家庭生活、社会角色、民族认同到民主政治,都无不被“风险化”了。风险社会是对当今社会的描述,而风险社会蕴含着学习的必然。要了解风险社会理论,必须先理解“风险”。风险是“处理现代化本身所引起的风险与不安全的一套系统方法。”风险是个新近才有的概念。人类社会的早期并没有风险的概念,而只有危险。在传统社会,理性尚未发达之时,人们力量十分微小,无法应对与控制灾害。所以对于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取决于人为决定的、来自于自然力等不可改变的威胁,就是一种无法以人为因素干预的“危险”。而当人类开始理性决策,知道灾害的原因,能以现代的方式计算其发生的机率,并以人们共同分担的方式来减低个人所受的损害,这才有了人为决策的风险。

    1.风险的特性

    风险社会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日常性。根据贝克的观点,风险社会的来临,让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不会因特定的个人、群体、家族而有所区别。风险社会中,风险分配的逻辑是超越阶级,以个人为单位的,一旦灾难发生,没有人不被包括在内。所以,从风险的角度来解释社会,将不存在社会不平等,不再是社会边缘群体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所有的人都涉人其中。同时,在风险社会中,在社会福利的大环境下,人们被迫制度化地“个人”了,所有的人“个人化地”面临着无处不在的风险,承担着自我决定生涯与承担风险的责任。那么,专家和政府何为呢?能不能替普通公民抵御、减少风险呢?贝克认为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现代风险是人为决策所致,专家无法完全预见所有技术应用上的后果,政府官员也难以在风险问题上充分地控制情况,反而还成为风险的共犯,再加上现代生活的任一方面都是高度地依赖科技产品,现代风险既是源自于科技的应用,其所隐含的风险因子也就无所不在。

    2、风险社会的学习意蕴

    面对不确定的风险,诸多成人教育学者皆指出,终身学习之必需,如johnston, ushe:等。贝克也认为,在风险社会中的个人需要有可能加倍面对危机的承担、对环境有深人的认知和掌握,而得积极地学习。处于要进人风险社会的当代人类,为应对风险社会的来临,首要任务即是要认清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不论是因为风险知识的不确定,科技知识更新之快速,人们需要一直学习,或是因为个人主义化,人们需要自我决定、自己承担而不断地学习,更是因为在凤险社会里专家并不可靠,所以人们要警醒,要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便不能不持续地学习。另外,不少的研究还证实,对于风险的分类与认知,常带有文化性差异,也和社会阶级、教育程度有关,而且有愈来愈多的现代风险,是因为当事人缺乏正确的知识,或无法获得足够的资讯而蒙受损害。因此当我们从科技文明改善传统社会自然风险,进人到一个现代科技所带来的风险社会时,可以看见的是,人们的学习变得日益重要。

    那么,在风险社会中,人们学习什么呢?首先,风险社会的风险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科技生态环境的风险。因此,成人需要学习的内容即是关于高科技与生态环境的知识,了解它们,一方面人们需要有该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则是需要有分辨与判断的能力。成人教育的责任即是要提供更多时间与场所,帮助人们认识与觉察风险。其次,风险社会中,个人化的存在状态,使得个体面临需要自己抉择、自我承担的局面,一方面个人拥有创造自己生命的自由,一方面却因而承担更多的责任与风险。但是,在被迫制度化的个人主义化过程中,人们可能还没有准备好要迎接这些挑战。有时,甚至自己所做决定带来的影响是超出个人能力所及的。因此,hake主张,成人教育应把个人面临抉择的生命重大事件列人教育的内涵,给予成人充分的抉择资讯,提供面临选择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成人做最恰切的选择,以及克服面临承担选择风险的焦虑与恐慌。同时,个人化了的人,面临着新的生活哲学和意识形态,人们免不了迷惘。因此,承认教育的任务即是提供精神教育等课程,以帮助人们塑造自己的生活形态。另外,风险社会的学习,还要学习责任伦理。要勇于承担风险,在风险承担中,不能只考虑利益,而必须有一种为自己、为他人、为下一代负责的态度。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风险社会的学习是批判的学习,要有怀疑精神,要与生活体验相协调。风险社会的学习,是集体的学习,协商的学习。

二、知识社会中人的学习必然

    “知识社会”这个术语最早是由伯特·e.莱恩于1966年在《知识社会中政治和意识形态衰落》中采用的。德鲁克于1969年在《不连续的时代》中也使用了“知识社会”的术语。这本著作所展示的论点是将知识置于“我们社会的中,以及经济和社会行为的基础”的地位。他在1993年出版的《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把“后资本主义社会”看做是“知识社会”,并认为人类社会的21世纪是知识社会生长并完成的一个世纪。人类正进人“知识社会”。伴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与巨大推动,知识社会的特性更加明显。正如《数字化生存》作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所指出:“长此以往,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投人时间与智慧的人将会越来越多,网络也将成为一个人类交流知识与互助的网络。”知识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知识社会有着与以往社会不同的特征。

    1.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资源

    知识成为了社会的核心。《知识社会》的作者尼科·斯特尔认为“知识社会”的概念意味着一个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确定性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新的特征正在出现,正在生成的社会日益受到“知识社会”的驱动。斯特尔指出,尽管劳动和财产的资源属性确实还没有完全消失,但一种新的原则,也就是知识已经被加进来了,这个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对作为社会的基本机制的财产和劳动既进行改造,又提出了挑战。丹尼·贝尔在其关于“后工业社会”来临的讨论中也指出:第一,革新的源泉日益从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中衍生出来;第二,由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的较大部分所测定的“社会的份额”在知识领域中日益增加。“知识是今天唯一有意义的资源”。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即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没有消失,但它们已成为次要的了。在知识社会中,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更好地获取和应用知识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知识社会的主要社会团体将是“知识工作者”,即像资本家知道如何把资本用于生产一样,他们是知道如何把知识用于生产的知识经理人员、知识专业人员、知识雇员。知识型劳动者主导了生产及社会发展。

    2.人的知识性生存

    知识社会中,人的生存处境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由物质性生存图景,向知识性的生存图景过渡。西方学者霍斯金称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生存图景为“知识性生态系统”。在传统社会中,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是直接与物质世界的交换,而在知识社会中,物质世界隐退到知识世界的背后,知识成为人不可回避的基本生存环境。知识从传统社会中只属于少数人的专业性的生活方式,变成大众化、日常化的生活方式,构成人日常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与人的生活具有不可分离性。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存方式也发生着彻底的改变,进人一个“知识生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只能与知识打交道,只能用知识来解决生存中的一切问题。掌握了知识就掌握了生存的条件和命运。知识通过支配社会的经济关系而支配人的生存能力。知识社会中,人的消费也知识化了。日本著名思想家界屋太一提出了“知识价值社会”取代“后工业社会”的重要认识,指出现代社会的变革既不是单独的技术革命,也不是临时性的潮流,它是人类在产业革命200多年后迎来的将产生“新社会”的巨大变革,即“知识价值革命”,通过这一革命,将出现一个“知识价值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将着力追求时间与智慧的价值,即“知识价值”的大量消费,人们将认为“知识消费得越多越体面”。物质的消费逐步在被知识的消费所侵占。

3.知识运转的加速化

    在知识社会中,知识的生产非常快速,进而形成“知识的爆炸”。各种不同的新知识,不断地被创造、被生产出来,可谓一日千里,瞬息万变。根据某学者的估计,目前专业知识每隔5年即增长一倍(merriam&caffarella, 1999)。因此,在知识社会中,知识或信息的生产极其迅速,崭新的知识不断地被创造,充斥在整个社会中,存在于我们生活与生存的环境中,对个体形成了莫大的压力,需要个体去了解和吸收,才能适应与生存。在知识社会中,知识存在的周期正快速减少,亦即知识的寿命不断地缩短。在今天仍然有用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过时而被淘汰,因此我们绝不能存有所学的知识将一辈子有用的观念。知识老化的速度正日益加速,知识的半衰期也日益缩短。在知识社会中,这是一项严酷的事实,也构成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三、学习社会—学习的自由国度

    学习社会是learning society的中译词,也有人译为“学习化社会”或“学习型社会”。一般认为,“学习社会”的概念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 r. h. hutchins)于1968年在其出版的书《thelearning society》中提出的。他指出,学习社会除了个人生涯中不同阶段的教育外,更是一种以学习、自我实现、人性发展为指标的社会,使一切的制度都能实现此种目标的社会。他强调,学习化社会是以“社会全体成员充分发展自己能力为目标的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名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也采用了“学习社会”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从而使得这个概念开始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报告认为:“社会与教育的关系,在其性质方面,正在发生变化”。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这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1998年,兰森教授编辑出版了《处在学习社会》一书,概括了学习社会的基本内涵,并指出学习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形式。“但对我们来说,学习社会这个短语指称的是一种不同的社会形式,学习社会是一个不得不设法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同的社会形式。”兰森已旗帜鲜明地把学习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

    学习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很显著的特征:

    1.学习是一种人权

    我国台湾学者胡梦鲸认为,学习化社会将是一个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权力能够得到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地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去除,终身教育体系能够适当地建立”。学习化社会构建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应该具备六项基本条件,即“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学习的政府和学习的网络”。布希尔(boshier,1980)指出,学习社会的基本观念是把学习当做正常的日常生活之事,而教育则被视为所有公民的潜在人权。彼得森(peterson, 1983)进一步认为学习社会的特征有:(1)教育机会应尽可能性地向大众开放;(2)教育机会应延伸到社区,并融人社区事务与问题;(3)各种教育资源的广泛运用。范德济(vanderzee, 1996)提出了实现学习社会的五大关键,即创造学习机会、提升学习质量、建立支持体系、引导自我完善、保障学习权等!”’。也就是说,在学习社会中,教育与学习的网络要多元、开放而且富有弹性,能够满足不同学习群体和个人的不同学习需求。英国学者贾维斯表述道:“在学习社会中,提供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因此,每个人均得通过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成自我的实现” “学习型社会……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个以学习求发展的社会”。学习社会要调动所有组织、动用一切资源,以便个人的学习,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同时,在学习社会中,所有公民,不论其出生、性别、种族、收人或居住地区等,一生之中皆应有接受教育、获得学习机会的权利。

    2.学习是个体的生存方式

理论学习建设范文3

教师是留学生教育的首要环节。我校病理生理教研室在承担蒙古留学生教学任务选派教师时,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还尽可能安排了具有良好的蒙古语语言应用能力,了解国外文化知识的教师作为留学生病理生理学的特任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强调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还注重文化和语言的理解与沟通,最大程度地克服留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隔阂以及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2开展“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语言教学方式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语言障碍是限制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顺利进行的最大问题。我校的蒙古留学生在入学的低年级阶段大多汉语表达和应用能力较差。我们曾尝试采用以中文教学为主、英语与蒙语教学为辅的多语种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但仍感到有些不足。从2012年起我们开展“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语言教学方式进行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具体的实施方法是,疑难复杂的内容由教师讲授,学生听懂理解即可。重要的概念则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并且背诵。我们选用留学生来源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出教学主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进行分析讨论。课后则给学生留出复习题,要求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提交报告。我们通过把这种“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语言教学方式引入到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我们的留学生在病理生理学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医学专业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医学其他科目乃至于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留学生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而在教学中,留学生可接受的教育方式与国内学生表现出一些不同。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听不懂理论课的留学生却对实验课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增加了实验课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分流一部分内容在实验课中进行讲授,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直观地讲解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建立日常学习情况评价、理论卷面考试和实验课

技能考试的综合留学生病理生理学考核评估体系留学生病理生理学的考核评价以往多以期末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以试卷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由于留学生明显不具备考前突击复习的能力,所以考试成绩往往较国内学生的平均成绩差。之后的连锁反应就是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单一考核评价方式的最大弊端。为此,我们建立了病理生理学日常学习情况评价占20%、理论学习卷面考试成绩占60%和实验课技能成绩占20%的综合留学生病理生理学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对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激发了留学生日常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而较好的考试成绩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与考核之间建起了良性循环的关系。

理论学习建设范文4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 教学体系 成绩评价

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中开设设计性实验是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教改的方向之一,研究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是物理实验课程改革重要的基本问题。

一、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及目的

设计性实验,是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自己选择适当的器材,制定实验方案,求出实验结果。实验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科学家从事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学生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激活自己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提高自己综合应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性实验知识相结合,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使学生体会并掌握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

构建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作为构建的指导思想,以便学生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相应的物理知识和练就一定的操作技能,又能逐步学会一套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方法。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1)将能力和素质培养贯彻始终,为物理实验教学目标服务;(2)循序渐进;(3)要选择或设计内容新颖、难易适度的实验;(4)要立足大学物理,辐射其它学科;(5)要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建构统一起来;(6)要把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设计性实验的教育功能。

三、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按照物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目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个性发展将研究性物理实验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基本设计性实验。给定实验题目与要求,在限定仪器的条件下,拟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基本设计性实验特别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基本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采用指定“单任务教学”模式,教师起到“指导、帮助”的作用。

(1)基本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研究与探索物理规律的热情,加深对物理规律的切身感受,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激励创新精神。

(2)基本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己的独立研究完成实验课题,按学术论文的形式撰写设计性实验报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

2.提高型设计性实验。给定题目与要求,在给定仪器条件的范围内选择仪器、拟定二种以上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以较佳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实验原理应是学生在普通物理学习中已掌握或稍加补充即可掌握的。他们要从查找文献资料开始,制定方案,做规划,直至完成实验。

(1)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科研综合对比研究能力,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要求这类实验完成后,进行书面总结和口头报告交流,让他们对自己的实验作介绍,交流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转贴于 3.独立型设计性实验。给定实验题目,拟定实验方案、自选仪器完成实验。侧重于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涉及的实验内容与方法应具有综合性,学生选定课题后,教师一般只对课题的意义、背景等情况作些介绍,完全由学生自己调研和查阅资料,自己设计、装配、调试实验装置,提出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1)基本目的。在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的设计能力后,对部分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的自主创新,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素质。

(2)基本要求。实验结束时,每个课题都要写出研究论文,并进行学术答辩和交流,部分论文应具有创新的成果,其中优秀的论文应能在正式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

4.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方案。根据上面的讨论,由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到提高的顺序把设计性实验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对于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具体的实验要求,其中包括学生选做的实验个数、所需的课时数等,提出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方案如表一。

表一 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

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对不同的设计性实验类型提出不同的要求,即对基本设计性实验、提高型设计性实验、独立型设计性实验开设的个数和每个实验所需的学时给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规定。根据我们学院的情况,选取基本设计性实验、提高型设计性实验、独立型设计性实验的课题数目分别为2、2、1个,总学时为40学时。

四、设计性实验教学成绩评价

客观、科学评价设计性实验教学成绩,有利于促进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发展。评价应体现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显示学生个性,相互协作,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宗旨。设计性实验教学成绩评价采用双评模式,把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自评结合起来,改变以往那种只有教师参与的局面。

1.学生自评。每一个实验学生都进行自我评价,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在评价考核范围里面除了考核实验相关操作技能和实验的掌握外还将实验态度、文献查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都纳入考察范围,充分体现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价值。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自评同步进行,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的审核,对实验过程的监督,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给出一个评价。

对于这两部分的权重,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可以进行不同的调整,一般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占60%,学生自评占40%的比例来进行,对于不同的给分点可以根据各自情况进行界定。

参考文献

[1]朱慧群,丁瑞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26卷第5期.

理论学习建设范文5

市委在1月19日,召开了全市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根据市委学实办安排和委党组研究决定,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学实办指导组亲临指导,在此召开全委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段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对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一、突出特色,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

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个主题,继续坚持将深化学习贯穿始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城乡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特色,注重成效,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在分析检查上突出四个特色:

1、广开言路,在征求意见上突出广泛性。

为充分吸纳各界对建委系统科学发展上的真知灼见,广开言路,在学习第一阶段走访、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弄清影响和制约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思想理念、制度建设、为民务实、工作作风、党风党纪等方面征求意见。在方式上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个别走访、深入调研、网络调查等方式,征求对象有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各县区、“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离退休老干部、基层单位代表及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新征求到意见建议40余条,同时,将“三新”大讨论活动查出问题正在整改和没有整改的纳入学习实践活动整改内容。累计发放征求意见表450份,征集意见建议70余条,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打好了基础,为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提供依据。报告形成后,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发函和网上公布等形式,广泛征求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单位、服务对象、委属单位、机关科室及离退休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于1月15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会上各位评议代表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给予了肯定,五项评议满意率全部达到100%。

2、认真查摆,在查找问题上突出准确性。

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书面向领导班子成员反馈后,按“四对照、四查找”要求,于12月21日,召开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了深入的对照检查,积极发言,摆问题、挖根源、提意见、表建议,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求把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找透,明确努力方向,确保整改措施切实可行。

通过认真查摆,查找出建委系统目前还存在的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有: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指导不具体,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城乡建设,重加强工程建设轻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三是建筑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科学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还存在一些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对做大做强建筑业服务、扶持不够。四是服务意识不强,上门服务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服务质量不高。

3、深挖根源,在分析原因上突出深刻性。

对照查摆的实际问题,建委党组积极挖掘根源,深刻剖析原因,确保原因分析的透彻性、深刻性。在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上,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思想解放程度、科学发展的意识、改革创新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去分析。既查了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查主观原因,努力从灵魂深处、从体制机制深处查找深挖,努力做到不遮丑、不护短、不怕触及矛盾,力求分析原因的深刻性。围绕这些实际问题和原因来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委党组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修改,报告在形成过程中,认真吸纳了“三新”大讨论、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的重要成果,有客观地总结经验,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使分析检查报告具有可操作性。

4、边学边改,在学习实践上突出成效性。

市建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的原则,在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上下足功夫,把学习实践活动过程成为推动工作、创新机制、取得成效的过程。在做大做强建筑业上,针对企业反映有些收费对象不合理问题,我们及时研究对策,理顺收费关系,减轻企业负担。在建筑工程交易管理上,研究修改招投标办法,使市场进一步体现了公正性,防止围标、串标问题;在加强两区农村建设、工程建设管理上,出台了有关文件;加大了清欠工作力度,努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努力构建防欠长效机制。最近一段时间,接待农民工投诉64起,协调解决拖欠工程款1100万元,农民工工资127万元。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确保建筑工地不发生任何事故。抓好建筑市场监管,正在研究制定对监理企业、勘察设计企业规范化管理。对XX路拆迁户进行走访慰问,做好委单位困难群众帮扶,举办“和谐之声”迎春联欢会,这些工作的开展,即凝聚了人心,又激励了干事创业的斗志,打造了和谐单位,树立了形象。

二、明确要求,认真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

这次转段会后,整个学习活动将转入整改落实阶段。这一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既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改提高的阶段,也是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阶段。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抓住关键环节,把握重点问题,搞好集中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一)明确“一个要求”。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中央、省委、市委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一主题,把握和体现严格要求、求真务实、发扬民主的精神,抓住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工作举措等关键,突出抓好前阶段各单位、各科室确定的24个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紧迫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做到思想上有新提高、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改进、发展上有新进步、民生上有新改善、党建上有新加强。

(二)抓好“四个环节”。整改落实阶段整体时间安排40天左右,从1月中旬开始

,到2月底结束。在整改落实阶段,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时间安排:1月中旬至2月初,15天左右。具体要求:一要制定整改措施。以形成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建委系统工作实际、群众利益、社会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落实方案。二要明确整改要求。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做到整改落实内容明确、时限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责任人明确,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三要公布整改方案。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对重要事项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第二个环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时间安排:2月上旬至2月中旬,15天左右。具体要求:一是认真梳理问题,逐一明确解决的方式、方法和时限。二是抓住重点问题。要重点解决好“四事”,即影响科学发展的大事、制约科学发展的难事、阻碍科学发展的急事、关系民生改善的实事。三是有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对干部群众事前预告、事中商告、事后通告,向群众公开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对重点问题成立专项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要集中力量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办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第三个环节:完善体制机制。时间安排:2月中旬至2月底,15天左右。具体要求:一是搞好制度清理。要对现有的各类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等该废止的及时废止,需要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新建的,按照“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抓紧时间,尽快出台。二是推进制度创新。着力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三是确保制度科学。要充分借鉴调查研究的成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第四个环节:推动科学发展。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谋划好城乡建设工作。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全会及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谋划好2009年工作。二是推动城乡建设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为主题,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节能、城乡建设改革发展,务求在多个方面取得科学发展的成果,使2009年全年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继续做好24个问题的解决工作。要进一步研究措施、多方协调、积极推进,让人民群众感受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创新“一个载体”。要充分运用好“三改”这个活动载体。一是围绕提高素质改。就是要切实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以达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的目的。二是围绕促进和谐改。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更好地把握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办好群众期盼办又有条件办的实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三是围绕科学发展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与行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强学习。坚持把学习理论贯彻始终,切实抓好近期中央、省、市主要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的学习。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带头深化学习,带头制定整改措施,带头解决问题,带头办实事,带头促进发展,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坚持发扬民主。做到整改方案向群众问计,整改措施为群众着想,整改过程请群众参与,整改成效由群众评判,确保整改方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坚持深化整改。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中深化整改,解决好思想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在解决难点问题中深化整改,结合实际制订解决方案。五是坚持自觉实践。要按照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要求,坚持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群众非常关注。一定要强化责任,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尽好第一责任,做到思想不松懈、精力不放松、力量不减弱、标准不降低;分管领导要落实直接责任,深入考虑、周密组织、精心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进展情况,搞好综合协调。

(二)强化活动监督责任。要以诚恳的态度欢迎监督,真心诚意地欢迎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团体、服务对象的监督,要提高活动透明度方便监督,要主动采取措施接受监督。通过“走出去”征求意见、“请进来”听取意见、开展群众测评等多种方式,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理论学习建设范文6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中心 建设 管理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了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并在全国180所高校进行教学改革试点。该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于是各高校纷纷建立了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我校也专门投入100万元建设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接触真实语料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等能力。随着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应用不断深化,各种问题和情况也随着出现,由于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涉及面广,其管理也较为复杂,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正在建设的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和笔者负责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自主学习中心的兴起与发展

自主学习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很多学者如Dickinson,Nunan,Gardner和Miller纷纷著书阐述自主学习,Dickinson(1987年)将“自主学习”定义为:通过使用自我控制的学习环境来学习语言。该环境能提供独立的学习计划,可获取到学习材料和某种帮助模式,以及新的技术条件,学生在该环境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环境自主学习中心(self-access center)是伴随外语教学和研究以及新的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而产生的新生事物[1]。国外的自主学习中心兴起较早,我国港澳地区近十年来相继建立的自主学习中心,如香港大学的语言中心和英语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的独立学习中心、香港城市大学的英语学习中心及香港岭南大学的自主学习中心等对推动当地的外语学习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国内很多高等学校近几年也根据教学要求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教室或自主学习中心。然而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办学方针和教学模式与国外和港澳地区有所差异,要不要建立自主学习中心和如何建设依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各高等院校建立自主学习中心有很多是缺乏理论依据和指导的,自主学习中心如何科学系统地安排网络学习资源,在建设网络自主学习中心时必须考虑。

二、我国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备不足。据统计,学生人数和用于语言学习的计算机的生机比达到12∶1时,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才能满足学生每周2―3小时的上机需要。目前我国一些条件较好的试点院校生机比只有17∶1,远未达到最低要求。另外,许多高校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只有几十台电脑、一个主控台、几个教学软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中心;许多课堂教学软件的开发还不成熟:软件灵敏度不够;学习系统开设缺乏灵活性,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系统内容单调;话筒设计存在弊端,无法清晰录音;系统运行不稳,语音识别经常出问题;耳机、麦克风也经常出故障。

2.自主学习中心缺乏熟练的电脑维修人员和专业辅导教师。一些高校的自主学习中心只有两三名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仅仅是负责日常事务,如开门、关门、防止财产丢失等。没有配备专门技术人员和专业辅导教师。即使配备了专门技术人员和专业辅导教师,学校没有对他们进行电脑网络软件知识培训和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无法形成和掌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合适的教学策略。任课教师大多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学法不明确,很少或从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多媒体独立完成。

3.缺乏学生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宽松、弹性的英语自主教学模式,不知如何学习,少数学生在网上聊天、打游戏;学生不理解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不熟悉软件系统的整体思路、功能设计、按钮设计;部分学生有作弊行为,请同学代做或利用“加速背轮”等软件让学习内容过关;部分学生片面追求学习进度,不求学习质量,影响学习效果;部分学生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差,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

三、建设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原则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外语自主学习中心的特点,在建设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建设科学、恰当的资源。自主学习中心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科学恰当是很重要的。Gardner & Miller认为没有一种学习资源能满足自主学习中心所有学习者的需要[2],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要建立多样的、具有层次性的动态学习资源,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学习动机[3];要能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风格,为具有“场依赖性认知方式的学习者”多提供一些真实语言学习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如直播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报纸、杂志、操目的语学者举行的讲座或发表的演说等,为“场独立型学习者”提供适合课堂教学、重分析、逻辑性强的学习材料,如高质量的教材[5];要能够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Gardner和Miller认为,自主学习中心应具备两种基本功能:第一,提供自主语言学习材料,以满足独立学习者的使用需求;第二,通过鼓励学习者发展个人学习策略,反思学习过程。

2.必须转变师生的观念。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在这里,外语教师不再扮演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充当一位辅导员、促进者、评估者、组织管理者和咨询顾问。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向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学习观念,并通过实际教学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带有偏见的认识,以实现学生学习观念的彻底改变,明确他们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教师还应该向学生反复强调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语言技能要靠自己不间断地进行训练,并在使用中巩固和提高。学生也应调整角色,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计划者、组织管理者、自己和他人学习的评估者,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自我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监控学习进度和评估学习成果。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学习者学习的真正自主。培养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使其最终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是自主学习中心建立的最终目标。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不仅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自主学习中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方面,教师要负责选材料、写材料、咨询、辅导、组织等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应对中心的教学资源都很熟悉,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将自主学习中心的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主学习中心的学习内容设计的交际活动,为学生的语言交际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互为补充;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存在的困难,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评估自己的进步。

4.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做好对学习者的技术指导。自主学习中心不仅要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和设备,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学习中心应配备有英语辅导老师和技术管理人员,他们要随时对自主学习中心进行动态维护,通过使用记录来了解中心的使用率,同时可以通过记录和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包括遇到的问题、使用率最高和最低的资源等),利用这些数据作为中心调整和完善的依据。另外,技术管理人员还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学生在进入自主学习中心时应该接受使用设备和学习资源的培训,以降低学生刚开始可能因为不熟悉而造成的焦虑情绪。

四、强化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科学管理

由于英语自主学习中心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财务、人力和物力进行建设,涉及管理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既要充分发挥语言学习中心的最大功能,又要保障学校财产及设备的完好,同时也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这都需要强化对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科学管理。

1.对自主学习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一个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应有多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要履行不同的职责。(1)对专业辅导教师的培训。自主学习中心的教师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师,主要扮演四种角色:学习信息的提供者、学习策略的引导者、学习成果的评价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校要对辅导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评价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专业辅导教师的素质是自主学习中心效率的关键。(2)对图书馆管理员和技术员的管理。一个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应有多种学习资料,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在自主学习中心设有图书区,主要原因是这些高校管理者认为建立自主学习中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建立图书区与图书馆的功能重复,还有一个原因是资金问题,这就需要在条件具备时逐步完善功能。有图书区就需要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要履行学习资料和学习环境的管理职责,并对学生如何使用学生资料提供建议。由于学习中心有大量的多媒体设备,就要配备技术员对设备进行维护并对学生使用设备给予指导。目前,技术人员的配备不够令人满意,主要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对自主学习中心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缺乏认识,认为只要懂得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就行。使得这些技术人员在面对复杂的硬件和软件问题时无法及时给予处理,因而影响自主学习中心的使用效率。因此,水平较高的自主学习中心的技术人员是自主学习中心成功运作的保证。(3)对自主学习中心管理者的要求。自主学习中心需要一个了解语言学习规律、熟悉大学英语教学、能协调各方关系的管理者。在自主学习中心建立之初,能对学校领导提供建议,确保资金到位,确保自主学习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以保证整个体系能够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并关注工作人员培训和工作协调设备设施的配备及学习资源购置。

2.硬件环境建设。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应当包括三个活动区域:图书资料区、电子阅览区、语言活动区。目前我国自主学习中心大都缺乏图书资料区和语言活动区,自主学习中心不过是多媒体教室的重复建设,因此要加大对自主学习中心的硬件投入,使自主学习中心既有接待服务台、电子防盗系统、录音机、打印机和复印机、电子图书和音像资料,还要有语言活动区域供学生进行口语会话。

3.学习资源归类管理。学习资源的管理以方便、快捷为原则。Turner认为,教师应当对视听资料进行鉴定、分类。可以按材料的主题分开:新闻大事、应试培训、文艺影视、听力教材等。也可按语速词汇难度、时间长度限制分类。或按材料的分类为:如录音带、录像带、CD-ROM等。资料的编辑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因为新闻、艺术媒体永远有新的资源产生,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教”并不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而是通过资料的编排、设备的使用,与学习策略的呼应体现出来。

4.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中心入门培训。部分学生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差,对话筒、耳机等硬件的使用不熟练;学生不熟悉软件系统的整体思路、功能设计、按钮设计,因此当硬件、软件使用不断出现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放弃使用自主学习中心,回到传统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学习流程、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必备的电脑和网络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以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平台,提高学生应用自主学习中心的水平。

5.自主学习策略培养。要促进自主学习,学习者须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和无认知策略。所谓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学习技巧。而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y)则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等。在进行策略培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进行某种语言活动,再让学生描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说明原因;教师介绍并演示新的方法,学生试着用新的方法来完成一个类似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配对活动,一个学生做,一个学生观察并给予评价,然后交换角色。

尽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存在着硬件不足、缺乏专业辅导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没有进行入门培训等问题,但它的使用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重视对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对中心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学习策略的培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03-107.

[2]Gardener,D.& Miller,L.Establishing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252-267.

[3]汤闻励.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5,(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