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学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学的重要性

美学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程 美育

自古以来,美育的渗透问题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著名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很明显地把音乐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也很直接地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美育”一词是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提出来的,他在著作《美育书简》中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的概念。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他指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在近代,王国维和两位大家非常重视培养美育,他们都赞扬并提倡席勒先生提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就是“四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目的是培养“完全之人物”,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

在我国当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这些审美活动的存在,便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品德,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重要价值包含四个,第一个就是:审美体验价值,可见,审美价值在音乐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育的最高境界是“无所为而为”,这是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的一个观点。举个例子:大家都会觉得树的倒影比树的正身美。何以见得呢?因为作为树而言,人们在看到它以后就会条件反射地意识到它的实用价值,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而对于倒影则不会,它是隔着一个世界的,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我们大多只会关注它的轮廓线纹与图案,把它当作一幅画来欣赏,所以,便感受到了美,觉得树的倒影比正身美。再比如,北方人初到西湖,江浙人初到云南,纵使是审美能力浅薄的农夫,应该也会惊讶于它们的奇景,而对于身在其中的西湖人和云南人来说,这些奇景只是值得大家自豪的名胜风景区罢了。对于真正的美景也不过如此,为何会有此差别?因为对于当地人来说,各个景点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实用价值的,每个景点的美已经变成了经济的砝码,所以,他们感受不到美。但是对于外地人来说,他们眼里只有景色,所以,可以纯粹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这便是区别,也是美与不美的根本所在。“无所为而为”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这种思想可以很好地映射到我们现今的音乐教育上,纵观现今国内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起色,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陈旧的观念和措施影响着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其中对于美育渗透的认识度尤为缺乏。例如,在音乐课上,老师重点教授音乐知识,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审美的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还片面强调音乐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在音乐情感上的体验,让学生无法感受到音乐的乐趣。这些现状都是忽视了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而导致的,老师们没有做到“无所为而为”,而是奔着一个短期的目标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前进,到达那个终点,就认为教学结束了。其实不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已经失去了到达那个终点的兴趣,只能一直被牵着鼻子走,丝毫感受不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因为学生感受不到音乐学习中的美,所以才会索然无味。就此现状,当下的小学音乐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美育渗透到课程中去,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1 加强对音乐老师的美育渗透工作

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中,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提出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美学修养是教学的必备基础,作为小学音乐老师现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美学基础理论的学习。要想教会学生体验音乐中的美,作为老师自己首先要很清楚怎样才算是美。其实,在我国,美学终究是个新颖的话题,很少被列入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教师培训中也缺乏这一部分的内容。所以,教师本身对美的学习就很欠缺,正如在前文中提到的,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深入浅出地给读者讲授了什么是美,怎样感受美。像这样的读物,大可作为教师培训的入门书,推荐给所有的老师去阅读、学习,一定会受益匪浅。第二,了解学习音乐美学的相关知识。音乐美学也称为音乐哲学,它寓于哲学当中,哲学的观点认为,事物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审美也不例外,音乐美学就是要教会我们怎样剖析出不同音乐中不同的美。作为老师,如果我们无法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去理解美学的意义,那么,面对学生时,如何让学生如沐春风地去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呢?所以,音乐美学作为一项基础课程,必须要求所有的音乐老师认真学习。第三,了解学习音乐史。第四,掌握几种乐器。在这里要引用朱光潜老师的这句话“不学艺莫谈美”,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必须要有自己擅长的乐器,最起码的竖笛、钢琴、小鼓这些基本的乐器要熟练掌握,其他的如民族乐器葫芦丝、弦乐器吉他、簧鸣乐器口琴等,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就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能够感受到乐器的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另一种美。第五,学会主动挖掘音乐中的美。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屡次指出,审美要做到“无所为而为”,就是告诉我们,美不是一种实用的、可以触及的事物,它是需要用心感受、主动挖掘的,并不是为了某一个可预见的目的,我们为了目的去发现美,这种途径所到达的目的并不是美。所以,作为老师,自己本身要努力去发现音乐中的美,抛开音乐的物质价值,去领会音乐深处的美,并把这种发掘美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让学生明白,音乐并不只是听一听就能感受到它的美,音乐有形式美、节奏美、音响美等等,只有教师自己具备挖掘音乐美的意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影响自己的学生,达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作用。

2 重视器乐教学的价值

新课标指出:乐器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器乐教学是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之外,另外加入的一种音乐学习,器乐教学丰富了课堂内容,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在学习器乐过程中还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从不会到熟练,从烦躁到满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坚持不懈就会有收获的意义。这对学生来说,不但能磨炼他们的意志,而且还让学生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这些无疑都彰显出器乐教学的重要性。针对目前乐器引入音乐课堂的现状来说,以下三类乐器值得借鉴。第一,葫芦丝,作为民族乐器的一种,它是土生土长的原生态乐器,其声音悠扬、清脆,入门快,学起来也不难,音域虽然窄,但是在这有限的音域内,它可以演奏出动听的曲子,它的存在深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也不失为小学生音乐入门的乐器首选,现在云南的众多中小学学生都在学习葫芦丝,这对音乐教学起了不小的促进作用。当然,优质的葫芦丝能够保证音准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减退,在购买葫芦丝时,要注意:首先看外观,葫芦相当于葫芦丝的音响,所以,葫芦越圆润,音质就越好;其次听音色,优质葫芦丝的声音应该是悠扬、响亮的,在购买前应该试吹几次,如果听着舒服,无杂音即可;最后辨音准,音准很重要,作为初学者,在购买时尤其要注意乐器的音准,所以,在购买时,最好让懂乐器的朋友一同前往,当场试音,确保音准无误,这是学习乐器的关键。好的葫芦丝能够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乐器,学好乐器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美,这便是审美教育渗透的一种重要方法。第二,竖笛,它起源于意大利,20世纪初,很多国家就陆续引入了竖笛教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竖笛教学,实践证明,学习竖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其本身而言,竖笛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难度适中、易掌握等优点,此外,竖笛的孔距适中,符合小学生的生理条件,而且学生从刚开始接触到演奏一首简单的曲子,所耗时间并不长,所以,竖笛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第三,其他乐器的学习。当下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学习乐器就成了首选,因此,当下培训市场上,各种辅导班层出不穷,钢琴培训、架子鼓培训、吉他培训等,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证明家长都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对于这种情况,学校要予以支持,多给学生一些课余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去学习课外的乐器。如果师资力量足够的话,学校也可以设立相应的乐器学习小组,便于学生更好地接触乐器。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要让孩子在兴趣驱使下去学习,做到乐中学,这样收益会更大。

3 倡导“无所为而为”的教学思想

这个思想是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第一节“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的中心思想,他用一棵古松在不同人眼中价值不同引出了这个道理。对于木商来说,古松是一种很好的木料,可以做成很多的家具来贩卖;对于植物学家来说,古松是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对于画家来说,古松是一种苍翠挺拔的古树,它苍翠的颜色、盘曲如龙蛇一般的线纹,让画家沉迷其中,这便是纯粹的美。古松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最平常的知觉中会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中也会带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美也是如此,作为老师,我们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我们不应把音乐课仅仅作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来看待,而应充分发挥音乐课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用“无所为而为”的思想去理解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在课堂上轻松、愉悦、创造性地学习音乐,而不是单独为学习哪一首歌,为学会哪一件乐器而进入课堂。教师应告诉学生音乐学习的真谛是发现音乐中的美,一直去探索,一直去挖掘。音乐中有无穷无尽的宝藏和快乐值得学生去学习,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教学思想,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而不是像很多一线音乐老师所说的:“我感觉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他们不喜欢音乐课堂。”这便是音乐老师没有做好引导的工作,在教学思想上没有让学生很轻松地投入音乐学习,没有做到“无所为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校方、老师都应该秉着“无所为而为”的思想看待音乐课,不要给彼此太大的压力去面对音乐学习,而是让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美,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发展去挖掘音乐更多的美。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会更加喜欢音乐课,音乐老师会更加有教学成就感,而对于整个学校来说,审美渗透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下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审美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题,起步不久的审美教育对于所有小学来说,尚且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且这种理念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很明显的成效,所以,这就需要上上下下所有的人共同努力,给审美教育提供空间和机会。作为校方,要重视美育的渗透,有意识地安排较强的师资力量,并起好带头作用;作为老师,要积极配合校方的安排,加强自身的美育素质,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活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音乐中的美不是简单的让老师告诉学生,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音乐中各式各样的美,这就要求音乐老师自身具备极高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并且始终要以“无所为而为”的教学思想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体会音乐的神奇魔力;作为家长,要有一颗开明的、与时俱进的心,支持和鼓励孩子去学习音乐、接触乐器,积极配合校方,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鼓励孩子接触所喜欢的事物,去发现和追寻生活中的美。“慢慢走,欣赏啊”这是《谈美》封面上的一句话,也道出了审美教育的一种态度,不可急功近利,不管是谁,我们只有秉持了发现美、追求美的态度去慢慢摸索,美的存在自然会拨云见日。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论语》

[3]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4].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美学的重要性范文2

美是艺术的内容或本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之所以美好是由于人类的生活是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从事新闻工作,实际上也是对整个社会生活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践”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它、驾驭它,就能写出好新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把人对现实审美活动的特征和规律拿到新闻现象的特殊性质、功能及其规律中去加以研究,即是“新闻美学”。这种新闻美学要求我们以客观、真实、新鲜、生动的事实材料和丰富的语言文字反映人及其社会实践,尽可能地展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发挥的创造力量。

新闻记者在采访和写作中,常常是带着特有的职业眼光,把视角扩展向整个社会,发现并挖掘具有美感的新闻事件加以报道。因此,它要求记者必须具备以下美学素质:

其一,能动的新闻审美意识。即在采写过程中发现、挖掘的自觉性和能力。

其二,独具匠心的构思。即能按照美学的要求去精心设计自己作品的框架,唤起受众的美感。

其三,生动活泼的语言。即能艺术地驾驭语言文字,不断增强美的艺术表现力。

当然,记者应当具备的美学素质还远不止以上三条所能概括的。应该说,作为一名记者,既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敏锐,也要有艺术家的眼光,具有认识美、设计美、构思美、驾驭美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独辟蹊径,创新出奇,更好地在作品中展现美、表现美。

那么,作为一名记者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美的修养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把握真实中追求美

新闻的生命和魅力在于真实,离开了真实,新闻就失去了生命的魅力,便没有了美。新闻所叙述的事件要真实、客观、准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要符合事物的原貌,不能有半点虚假。不能为了生动,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去编造故事情节,拔高人物思想,用一些夸张的修辞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议论。唯有真实才能展示时代特征、体现典型意义、表现内在的和外在的感人力量。古人说得好“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随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二、在情感体验中加强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感觉、知觉和表象的事物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所引起的情感共鸣,即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建立在主体能动性基础上更深入的认识,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性更深层次的感知和发现,是理性认识的表现和渗透。记者要使得自己的新闻报道具有情感美,就应该加强情感美的体验:一要有进入“角色”的决心,即艰苦的深入采访与将心比心的深刻感受;二要有挖掘人物复杂内心状态的心理准备,在情感上应尽量具有普遍意义,能引起受众的共鸣。三要有体现环境的情感氛围。好的新闻报道之所以能感染人,正是记者笔下那源于直接体验的情感事实,拥有对受众引起内心体验的力量。当然,堆砌事实并不意味着内容的充实,重要的是要写出事物的情感深度。四要有和采访对象息息相通的感情。只有这种感情的相通,才会有真实感人情感的体现。五要唤起受众的相互体验,即抓住客观事实给予自己的最初感受,抓住其深入而细微的特征性表现,给予形象的描述,从而唤起人们的相互体验。

三、在形象描绘中挖掘美

美学专著中曾这样论述“美感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形象地直接性和可感性。离开具体的形象,美感就不存在。”事实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在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特定的形象。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也都由形象思维的方式渗入到美感的形象里,从而构成美感的具体内容。

形象描绘是一种具有审美感的表现方法。它能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连接和转换生活的多彩画面,调动人的联想和想象,在人的头脑中直接映现出外界事物的图画,产生直接的感受。以其凝练、含蓄的具体描写充分发挥内在功能而优于理性的抽象描绘,具有去呆板为活泼,化无形为有形,变枯燥为有趣的艺术效果。描绘的精、巧、妙可产生出独到的外貌形象美、精神形象美、环境形象美来。

四、在群众语言中洗练美

有些新闻报道之所以让人腻味生厌,原因恰恰在于缺少了语言美。它们或哗众取宠或危言耸听或堆砌辞藻,结果常常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新闻当然不能带给人以美感。

美的语言是多种多样的,深沉、粗狂、细腻、豪放、清幽、明快、雅致、纯朴、口语化等等,这些风格能从不同的侧面,使不同的听众产生美感。然而新闻的语言无论是作者的语言还是报道的对象都必须尽量和所描述的内容和谐一致。比如描写工人的语言就要实在些、朴实些;描写农民,则必须把语言写得口语化、通俗化;描写当代军人的风采,其语言气质就必须高昂雄壮一些,便于听众理解和接受,容易激发受众的听觉美感。

美学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美术基础教学;艺术设计;教学重要性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当今社会成为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在当今时代中,社会早被各种低俗的广告冲斥中,导致很多艺术设计的人过于依赖电脑来进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创新意识。这主要是由于这些设计人员更多的缺少创新意识、美术基础的素描色彩等认知,在设计中更多的依赖于电脑,在电脑中进行杂七杂八的堆凑,这样在一定的成都上也就影响了艺术欣赏价值与效果等。在该种背景发展中,艺术设计专业就应该要加强对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对美术中素描色彩等认知的程度,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实现美术基础与艺术设计和谐统一的发展。

1 美术基础教学与设计专业

本文所说的美术基础课程主要就根据广告、服装等实用美术的特点来对色彩、造型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的能力,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美术基础教学主要包含3个方面:基础绘画的训练、艺术资源鉴赏与设计创意。素描的训练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塑造造型的能力,有些学生会认为素描比较枯燥,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可以省略,但是其却是美术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运用较为单一的色彩来进行描绘对象可以为其增添独特的艺术风格。若是把素描当做是心灵的话,那么色彩教学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快的掌握与运用色彩的变化,在美术基础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该目标,就应该让传统色彩、装饰色彩和创意色彩更好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不应该否定传统教学中的写实色彩,但是在发展中应该要在原有的基础有着一定的突破。同时视觉语言教学内容上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与理解中有些困难,尤其是对设计法则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有所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很多高校的教室都是在摸索教学方法与内容的道路上。笔者认为艺术的设计的基础也是核心就是创意,因而艺术设计专业应该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都应该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核心来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艺术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的人才,能够从事研究、设计、教学等方面工作。同时,若是想要培养专业的人才是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等,即使会更多的理论知识也都是纸上谈兵。也就是说艺术设计主要是在设计上,而不是把理论知识背的很熟,在社会中是不需要这种人才的。

2 美术基础教学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美术基础教学是其发展的核心与基础。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意的设计人员,就应该要加强对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视。

2.1 美术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与核心

美术基础课程主要包含素描、色彩与视觉需要的训练,这些都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础项目,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通过对主题的创设,让学生来运用美术基础知识的创意,通过对色彩、线条等元素的利用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基础课程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时候来体会其创意与内涵,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培养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美学价值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美学修养。

2.2 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美术基础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来观察与体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但重点主要还是在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但实际上对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美术基础教学虽然没有办法引导学生如何的去设计,但是却可以为学生的艺术设计奠定美学基础。在当学生具有深厚的美术基础中,那么在设计上也就会胸有成竹。因此,美术基础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2.3 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可以这么说,美术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艺术具有硬要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将学生的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增加对美术基础的学习,是有利于学生进行创作,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对艺术门类的热爱,也会越来越重视美术基础的教学,对于美术基础的提高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我们也应该要相信学生们凭借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追赶前人的,提高自身的素养,让自己得创作水平不断的得到提高。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更是从事美术道路上重要的核心,也是同学们走向成功的基础。

3 总结

总而言之,美术基础教学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水平。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应该要充分的重视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忠正,祖秀霞.高职院校艺术类之美术基础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01)

[2]戴凌云.独立学院美术基础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 学理论. 2013(11)

[3]华杰.美术基础教学的现状与反思[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4)

[4]钟建,林荣芳.对当前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思考与研究[J].美术大观. 2013(04)

美学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术基础教学;构成;电脑平面设计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年代,在铺天盖地的垃圾信息,泛滥低俗的广告充斥着各种媒体的情况下,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广告设计。

而在现今的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社会现象,很多从事设计的人没有美术基础或基础太差,他们认为随着现有设计软件的不断完善,单纯的去学习PHOTOSHOP,CORELDRAW等相关软件,利用简单的一些操作就能够产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产生了一些所谓“全电脑派”。

现在的艺术类高校而言,招收的很多学生中真正掌握住素描、色彩等艺术基础课程其中精髓的并不多。有的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些艺术基础课在以后专业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平面设计非常简单,只要熟悉相关的设计软件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带着这种天真的想法,很多学生完全沉浸在计算机世界中,一些作品只是各种素材的杂乱拼凑与毫无意义的堆积。这些学生在计算机美术设计这一新兴专业中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

在现行设计教育体系中,其设计基础课程是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代表的,而这也是从绘画基础到设计的重要转变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性设计思维和设计语言的重要课程。我们在学习这三大构成时应看到其统一性,避免在学习中出现分裂和撕裂现状。

而在构成教学中,最初都是从学生的“动手”中进行学习,也就是最开始并不接触电脑,这时应该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电脑只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它无法代替设计者的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加强思维表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更为重要。在构成训练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而电脑强大的表现能力,虚拟空间创造力只是辅助,以此来进行构成课程的学习。

既然这些基础的教学课程都是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那么其针对性也就应该针对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和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展开。

艺术设计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生产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具体艺术要求则是重设计的创造性、方法的多样性、表现的新奇性等,所以,美术基础的教学针对设计专业的需要,通过基础教学应当让学生超越摹仿而达到主动的认识与创造,并将艺术表现形式、视觉造型语言与设计要求有机的结合,体现出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因此,美术基础教学作为学习艺术设计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方式,不能仅仅体现在绘画的技能上,培养学生的基础基本能力,应注重对于学生形象思维的表现与传达能力,包括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色彩与肌理等信息正确传达,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客观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性,注重于艺术形式自身语言的探索以及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美术基础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专业的要求,加强对于专业的针对性,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把美术基础训练的绘画描摹从单纯的技术层面训练转向艺术原理、创意思维、技术运用与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技能培养紧紧围绕着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逐步感知和把握来进行,使每个阶段的目标针对性更加明确,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变成了扎实的“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训练中全面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规律以及艺术法则、艺术表现的方法,切实地提高所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脑平面设计虽然注重计算机技术的操作,但更注重设计艺术的表现以及创意意识的培养。重应用,轻基础,这是现在学生犯的通病,他们不知道没有审美和修养,做出的图也是平庸的。把素描、色彩、设计理念等美术技巧灵活融入到平面设计软件中,以熟练使用计算机为基础,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和创意能力提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是传统美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使美术设计思想的实现变得简单,同时也使创作空间得到了拓展,同时对美术设计师的创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基础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地位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不是忽视。因此只有将美术专业基础与计算机的工具性融为一体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平面设计大师。

美学的重要性范文5

通过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局限性的分析,可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多媒体教学得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死板的课本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在感官上可以让人直观感受的内容。小学生本身对新知识充满渴望,天真使他们面对新事物时总会有充分的热情寻找答案,传统教学方式让他们的渴望和热情被压抑,但是多媒体教学却恰好相反。生动形象的知识被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专心听讲,并且可以随着多媒体的进度安排跟着思考,这不论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还是对学生的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浅薄的书本知识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现代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将抽象呆板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大学生,即使自己不喜欢也会装得喜欢,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对于学习更是如此。打个比方说,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喜欢的学科,就会很认真,也就学得很好,但是如果知识枯燥乏味,自己不喜欢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这非常不利于新时期的有效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可以有效丰富老师的教学方案,使教案变得立体而丰满、形象生动,学生容易理解。譬如在进行三角形或是四边形的讲解时,老师可以做成动画的形式,加点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画中有很多种图形,让学生去寻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将气氛压抑的课堂变得活跃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主要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和学生几乎没有交流,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这显然是与小学生这样一个学生群体本身的性格特征是相违背的,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我们需要的是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的引入除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还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跟着多媒体进行思维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在乘法运算的教学中,可以将数字形象生动地变成卡通人物或是别的能让学生记忆深刻的东西,如果是5×3,就可以做5组3个小人在一起,让学生先去数数总数是多少,再解释乘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接受,还能让学生理解加法本身是一种对乘法的简化,从本质上掌握数学中的公式理论。

3.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相对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课件做成动画,做成PPT等模式,这就少了传统小学数学中老师板书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在听讲时注意力可以长时间集中,且授课内容形象生动,学生容易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展现。老师提问,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积极回答。学生处于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身心得到放松,学习状态最佳,老师讲课也轻松,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习题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减轻课后的学习压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习题解答,让学生的学习成果立即得到巩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进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最终能够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让学生能够跟着进行有效思考。譬如,在进行图形的讲解时,可以先展示一段动画,让学生看,然后关闭让学生回忆里面有多少种图形,或是在看之前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这些都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引导,让学生学习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还可以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安排相关内容的系列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得到延续,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5.相关知识的普及,扩大学生知识面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可以扩大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变得多样化。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很多课程相关的视频或是动画或是历史材料等。譬如,在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时,可以将华罗庚的学习经历与学习情况告诉大家,最好还是动画或视频,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华罗庚钻研刻苦学习的精神。在教学中普及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实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大,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也都是有帮助的。

三、总结

美学的重要性范文6

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艺术课程,在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美术学习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对美学的不同理解。形成思维创新意识。为了更好的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美术教学相结合,就需要了解其学科特点。

(一)美术作品的直观性

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凝聚了每一位画家的心血。线条的引用、色彩的明暗、形象的刻画都直观地传达了每一位作者的思考。一幅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

(二)美术作品的创造性

美术学科是富含创造力的学科。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美的思考在不断加深,只有倾注了作者的思考、看法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才能被大众接受。任何模仿都不能模仿作品的精髓,只有依靠真才实学创造的作品才具有创造力。

(三)美术作品的知识性

一幅美术作品是历史的积累与沉淀。每一幅幅作品暗藏一段段历史,反映了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因此,欣赏美术作品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每一幅作品背后的历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应用领域中的优越性已不言而喻,它充分的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合理应用好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功能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合理利用音响媒体,在美术教学中配合图像播放背景音乐,活跃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情绪作用。合理利用声像媒体使学生同时接受听觉与视觉两方面的信息,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合理利用光学媒体,投影仪如今以被广泛应用,通过一系列的光学设备,将放大的图片资料得以共享,在静止的状态下观看图片,对学生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以外,这对于教师来说,省去了板书的时间,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一)依据教学目标讲求效率

小学生由于年幼,对很多问题都充满好奇,偏爱活泼可动的形象思维,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学生对新鲜的视频等新形势教学充满好奇,从而不满足于教师单纯的口语讲述。长此以往,容易滋生小学生厌倦传统课堂,依赖于多媒体课程。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充分依据教学目标在合理的时间段内播放相应的内容。一切形式的教学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

(二)依据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多媒体技术

并非全部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多媒体技术或者课件资源来展示。有些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利用自身学习经验来教学才会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度、实用、高效、科学的原则。不可仅仅为了便利而将知识内容流水式的在学生脑海中过一遍。这种教学百害而无一利。

(三)注意多媒体教学的渗透性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教师的理念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身心特点仍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违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教师学生应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者而不是奴隶。多媒体技术首先应该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科性质,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的相结合,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相互适应,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教学优势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屏幕取代黑板,网络取代老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最后,教师应努力掌握好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优质的网络资源,将多媒体技术的有趣性、实用性赋予到学习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一)《动物的脸》教学案例分析

《动物的脸》为美术课本第九册的内容,该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颜色搭配能将动物的脸夸张的在现,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戏剧脸谱》教学案例分析

《戏剧脸谱》旨在与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造型、色彩,初步了解脸谱的有关知识,学习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本课的学习之前,可以进行猜脸谱的小游戏,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放不同的脸谱图案(张飞,关羽,包公),让学生分别猜猜是哪些历史人物。通过不同颜色的脸谱分析,使学生们了解到在不同脸谱的颜色分别代表了什么性格的人物,寓教于乐,增强了课堂趣味性。

(三)历史题材画作教学案例分析

在欣赏“历史画”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委拉斯贵支的《勃鲁达的投降》或德拉克罗瓦的《希奥岛的屠杀》,就需要学生了解到当时真正的历史史实。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于书上的大画面,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达到了欣赏的目的。小结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小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成长之中,对一切的事物缺乏准确的认知,因此在美术课堂之中引入多媒体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美术作品,同时与能不断激发学生创造力,相信教师只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课堂效率将会不断提高。

作者:于桂丽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汪灵芝.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10):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