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声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声乐教育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1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幼儿经验;生活情境;身体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75-02

音乐与生活密不可分,音乐是人们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感,用音乐愉悦生活。可以说,音乐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的存在点亮了人们的生活。陈鹤琴先生的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旨在强调要把儿童音乐教育与其生活紧密结合,使音乐教育变成儿童积极参与的充满乐趣的活动方式。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知识经验的贫乏,这也就直接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不能是一种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育,而必须是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即生活化的教育。可以说,幼儿阶段的教育更应该体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思想。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2]因此,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也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生活环境

创设良好的音乐生活环境,让幼儿的生活浸润在音乐之中。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音乐环境的浸润。教师应努力为儿童创设一个充满美好音乐的环境,让幼儿在美好的音乐中自然成长。如,在幼儿吃点心、进餐时可播放一些优美的背景音乐,为其创设一个愉快的就餐氛围。不过需注意的是,不能选取带有歌词的幼儿熟悉并适合演唱的歌曲,而应以经典的轻音乐为主。在幼儿午休时,尝试选取柔和的音乐进行播放,可以让幼儿尽快安静下来,进入甜蜜的梦乡,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为方整性结构。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了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此类乐曲的选取,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更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二、把幼儿的生活经验与音乐教育融通起来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应选取与幼儿的生活相关度较高的音乐作品,比如《上学歌》,不仅简单易学且贴合幼儿的生活,孩子容易进入情境,不必担心幼儿听不懂不理解。同时,这种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音乐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儿童愉快地学习音乐,也激发了儿童的生活热情。另外,儿童的生活经验与他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把音乐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环境融合起来也是音乐教育与生活经验融合的途径。在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对幼儿进行适时的音乐教育将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音乐活化进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的诗意。

三、让儿童的生活情境化入音乐教育

生活处处有音乐,著名音乐大师班得瑞的音乐作品即是对自然声音和节奏的出色表现。在幼儿的生活中,雨水的滴答声、婉转的鸟鸣声,甚至刷牙洗脸的声音都可以看成是音乐的独特形式。这些幼儿生活环境中的音乐都是幼儿音乐教育所能倾听的对象。在这些声响中,有的音乐节奏感很强,是儿童进行节奏练习的绝佳教学资源。教师应注意挖掘儿童生活中可以利用的音乐教育资源,引导儿童仔细聆听,并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行模仿,丰富儿童对于音乐的感性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锐感受力和诗意表达生活的能力。如,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幼儿来说,每年雨季早已成为生活中的熟悉场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启发幼儿仔细倾听雨点落在房顶上的声音来熟悉音乐的节奏,并启发儿童尝试用铃鼓来形象地表现雨点所发出的音乐节奏。几乎所有的幼儿都会为这一惊讶的发现而欢呼雀跃,用铃鼓击打的节奏表现下雨的声音对儿童来说自然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他们乐于玩耍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自由地用铃鼓演奏雨点落在房顶上的声音,之后再组织幼儿学习用音乐节奏的形式表现雨点急促、雨势放缓和停息的情境。因为有生活经验的铺垫,相信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情绪一定非常高涨。这种把儿童的生活作为音乐素材的教育活动激活了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美妙的音乐就在身边。从中,孩子也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音乐化了孩子的生活。

四、取材生活,发明新乐器

生活中不仅处处有音乐,且处处有乐器。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充当乐器,演奏出动听音乐。幼儿的生活经验虽然较少,但也因此具有更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开发出适合音乐教育活动的生活“乐器”。幼儿对所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都充满着强烈的兴趣,“当给幼儿一个简单的乐器时,他们使用它就像玩积木和画笔那样自然……孩子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用身边的东西创造出来的声响成为他们音乐经历的一部分。”3]这个“简单的乐器”,可以是三角铁,当然也可以是瓶瓶罐罐、棍子、树叶等。可以尝试在教室专门开辟出一小块区域,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可以发声的器物,或单独击打,或排列组合成各种组合乐器进行音乐活动。比如,用树叶吹奏发声,把大小不一的盆子按照顺序吊起排列组成云锣,把玻璃瓶装满水轻轻叩击……虽然这些取材于生活的自制乐器可能并不如专门乐器声音动听,但因为是教师和幼儿一起亲手营立,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大自然的神秘,相信孩子们一定对这个区域充满兴趣,也会对音乐有更深切的理解。

五、激活身体,创造属于儿童的音乐

说起表达音乐的方式,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各种乐器,演奏乐器也是令幼儿感到快乐的活动。打击乐器是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因此,幼儿园也应常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碰铃、铃鼓等。这些乐器演奏方法简单当便,声音清脆,音响效果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往往选择几种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打击乐器进行教学。但我们按照惯常的方式所看待的乐器也许并不是幼儿最常用的表达音乐的方式。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幼儿听到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时,往往手舞足蹈。手舞足蹈即是幼儿对音乐的身体应和。这也就是说,幼儿的身体就是他们的乐器。所以应提供节奏明快的音乐来激活幼儿的情绪,进而激活幼儿的身体,任其踏歌,而不必拘泥具体的悟道动作,使其全身心浸润于音乐当中,获得一种心灵的敞放。总之,如果能把幼儿音乐教育与其生活相结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生活环境,把幼儿的生活经验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儿的生活情境化入音乐,从孩子的生活中去发掘音乐教育活动的素材,让音乐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发展,又回归于生活,幼儿音乐教育一定会充满无限的乐趣。音乐也将会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孩子的生活将会是一个充满音乐的诗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儿童心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2

关键词:儿童 声乐教学 快乐教学

儿童声乐教育是为了让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音乐相伴,让音乐走进儿童的生活,伴随儿童快乐健康成长。一个人的儿童阶段本来就应该充满快乐,儿童声乐快乐教学要求选取的声乐作品必须是美好的,以快乐的语言环境和情感为基础,把教学内容合理整合,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满足儿童情感和心理需求,让快乐的声乐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儿童声乐快乐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童声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儿童全身心、全方位的积极参与声乐的实践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地生活本文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范畴寻求对儿童声乐快乐教学的理论支持,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儿童声乐快乐教学进行分析。

一、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及其理念

在美好的音乐感召下,生活中就会充满美好,也会发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美好,声乐就是为了拓展儿童广阔的心灵。唱歌和跳舞应该作为儿童时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灌输式,导致很多儿童对声乐学习失去兴趣,儿童教育的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快乐学习方法,唤起儿童的活力,促进儿童声乐教学健康发展。

由于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现实的儿童声乐教育中不一定从音乐审美角度出发,而是纯粹的进行声乐教育,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如果教师从音符和乐谱着手进行教育训练,又去机械、枯燥的节奏训练,就算是普通学生都会觉得厌烦,更何况是稚气的少年儿童,无法产生审美感觉,同时也会厌烦这类学习。“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是新课程观提出的目标,让儿童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才是学习声乐的最终目标。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儿童从兴趣和乐趣出发去学习声乐?儿童声乐学习不应该是声乐的音符、节奏、速度等基础知识,也不是声音技巧,应该以兴趣和快乐为基础。

儿童声乐快乐教学是要求从多方面引导儿童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无论从教材与方法选取,还是环境的布置,都是以增强声乐学习的快乐为基本点。在曲调选取上充满儿童的欢乐,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师尽量让儿童学生参与到声乐的演唱中去,当然可以借助适当的现代化设备,影响和视频加入,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也是给儿童设置一个优美的环境氛围。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最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技巧能让儿童在愉快的心境和环境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进步发展。

二、心理学与声乐快乐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绪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快乐的情感状态是比冷淡或厌恶的状态远远有利于智慧活动的。”这是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感知知识,思维活跃,记忆力比较牢固;消极的情绪,瓦解、破坏甚至阻碍知识的获取。快乐属于积极的情绪,是来源于心理、生理和社会等要求得到满足之后的情绪表现。

学习声乐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也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选择声乐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少年儿童这一阶段视觉、听觉发育迅速,大脑的机能和结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是知识增长的重要阶段。学习兴趣是儿童学习新事物的积极方向,而这种心理积极鼓励少儿去学习声乐知识。同时,少年儿童的审美心理正式逐步开始形成和发展阶段,个性也逐渐体系出来,对音乐的审美也随之表现出来。

少年儿童对于声乐的感知快速,听觉也比其他时期敏感,用自己的身体对于韵律和节奏做出正确的反应。尤其这个时候的儿童,机械记忆良好,对于记住歌词有很大的帮助。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在这些年龄阶段少年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指导儿童声乐教学。儿童学习声乐,在学习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声乐表演等方面,心理活动都是非常活跃的。如果声乐教师恰当掌握儿童学习的心理规律,就会适当的选择教学方式,很容易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筑儿童声乐快乐教学

情绪在教学中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儿童声乐教师也非常重视情绪因素。快乐的情绪能够带来兴奋感,而兴奋感有能够有助于学习,让思维变得敏捷、活跃,能够使得学习注意力集中。因此应该有意识的让儿童快乐的接受声乐教学。

(一)情感快乐教学。在声乐教学中所说的情感是指儿童与教师自己的情感交流,还有作品本身的情感。只有把积极的情感放在首位,与儿童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儿童切身体会教师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心情。因此声乐教师就要在整个声乐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技巧,展现作品的全面情感,儿童只有理解了作品才能引起共鸣,才会在学习中一起兴趣,快乐的学习。快乐情感是声乐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语言快乐教学。语言生动、具体才能有力的影响听众。在教学中,教学语言非常重要,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语言优美,学生喜欢听,乐于听,才能有利于知识的教授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而声乐作品本身带的语言,也应该蕴含丰富色彩的情感文化。而丰富的感彩在教师的快乐语言下才能生动体现。教师幽默风趣,会让儿童学习声乐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声乐教师把声乐作品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分析,以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声情并茂儿童学起来才轻松、快乐。

(三)环境快乐教学。儿童声乐教学对环境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要创造优美的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听觉环境优美,就要儿童提供能够具有欢快的音乐的声乐作品。视觉优美,是教学环境中的布置,应具有艺术化,给儿童一种清新的感觉。声乐教学的创造优美的环境也包括内部环境,即心境。歌唱需要一个好的心境,心境好,儿童才能有信息学好声乐。

(四)体态快乐教学。儿童由于认知有限,知识有限,需要为儿童所学歌曲配以体态动作来完成,同时要注意,一定要力求体态动作与他们生理、心理的发展相吻合,不能超过他们理解的范围,让儿童觉得这首歌和这段舞描写的就是儿童自己,加上儿童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儿童在声乐中体会其中的可亲、可爱。有了歌唱,加上体态语言,帮助儿童理解声乐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试唱,边加入体态语言,使儿童的视觉、听觉不断变化集中点,很容易使得儿童在学习中一直保持精力的旺盛。

总之,培养少年儿童唱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还可以养成科学的说话和歌唱习惯。快乐的学习可以启迪智慧,活跃思维,锻炼身心,打破原有的枯燥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臧欢.儿童声乐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运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王雷.儿童声乐演唱的开发和训练[J].音乐生活,2009,(05).

[3]张羽.小学游戏性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J].成都师专学报,2002,(03).

[5]胡美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6]许凤仙.试论“快乐教学法”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02).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3

(一)教学过程中曲目选取有难度

在童声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选取声乐曲目偏难的问题。由于童声期声乐教学的对象都是5岁——13岁的少儿群体,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不是很强,所以对于有难度的曲目学生大都理解不了,声乐掌握情况自然也就不太乐观。例如在给一二年级学生上声乐课时,有的老师就会选取《跑马溜溜的山上》这种有一定难度的作品来作为日常训练的曲目之一。这样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的结果,就是会的学生还是会,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童声期学生还处在入门阶段,曲目选择要有度,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去掌控,尽量避免曲目过难的问题。

(二)没有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教学

在童声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只是按照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按学生当前的生理特点因材施教的状况。以前在和别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时遇到过这种情况:小学老师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费尽力气让学生达到共鸣腔体,而且一味地追求高音,《青藏高原》这种“海豚音”的训练曲目更是作为学生练嗓子的家常便饭。这种情况如果一直在小学生身上持续下去很可能会把嗓子用坏,声带发声也会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不能再走声乐这一道路。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理特点,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教学,否则只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对学生、对教师都是有害无益的。

(三)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单一

在童声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声乐教育和其它教育都是一样的,都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单一会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没有兴趣。童声期的孩子还是儿童,儿童的心理特点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玩”,长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实现“玩”的愿望,而且还会使学生厌恶声乐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影响。声乐的教学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只要是适合学生学习的就是好的方式,教师不必因循守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做好童声期声乐教学工作——改正存在的问题

(一)选取难度适中的训练曲目

针对童声期声乐教学中选取的曲目难度偏高的问题,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选取难度适中的曲目。选取难度适中的曲目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感觉难度不大就行,而是要针对刚入门的学生而言,难度不要太大而且要适合学生年龄的歌曲,不仅是因为《跑马溜溜的山上》难度有多么大,而且这首曲目也不适合小学生去欣赏,针对小学生的训练曲目可以是《大海啊故乡》、《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这样的歌曲不仅难度适中,而且对于学生心理的发育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教学

童声期的声乐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学生还处在儿童时期,各个器官的发育还处在初始阶段,其声带短而且薄,音色稚嫩,共鸣腔体也小,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要注意结合这些生理特点,不能一味追求高音而忽略学生声带不能跨度太大的现实。生理特点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结合了学生的生理特点才能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要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形成正确的唱歌习惯。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合适的唱歌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在舒适的生理情况下进行学习。

(三)要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4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自80年代,在我国教育界正式提出并公开使用,引起了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儿童声乐教学的成功,除了必备的声乐技术训练之外,还取决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动机、意志、性格、情感这些非智力性因素的发展,也只有这些非智力性因素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从动机、意志、性格、情感四个方面,对这几个因素的含义、作用,以及培养方法,进行了粗浅的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儿童声乐教学的基础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有了动机,才有了人的一切有意识的行为。学习的动机在教学实践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动机的培养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基础。没有了想做一件事的动机,何谈意志和情绪。其次,动机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最终表现,诸如意志、情绪的发展,最后都要转化为动机才能付诸于行动。因此,在儿童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把动机的培养作为其他非智力性因素因素的前提来培养。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促进儿童学习动机的产生。

首先是教师的示范。热情饱满的范唱、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优美抒情的钢琴伴奏等,这些都能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音乐美感,除了教师之外,还可以多看一些别的同龄小朋友的演唱和表演,让他们产生一种羡慕之情,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一种学习的冲动和欲望。

其次是合理的教学评价。通过适当的考试等,给孩子们一个明确的结果,通过这个结果,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下一步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是节奏不稳定?还是音准不准?还是一唱起来只顾大喊大叫?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情况,与孩子们一起做坦诚的分析。

最后是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比赛,开展比赛的目的不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一争高下,而是通过比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些色彩鲜艳的学习成绩表,学习进步表,是他们尤其关注的,一朵小红花的佩戴在他们看来是至高无上的荣誉。通过比赛,让他们产生高涨的情绪,继而产生极强的歌唱动机。

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儿童声乐教学的关键

意志是指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意志品质是一个人是否能坚持到底、彻底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首先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以培养的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受到年龄的制约,一味的给他们灌输一些大道理,他们会表现的很茫然。这时教师就要充当外部动因的角色,引导着他们明确学习声乐的目的。比如到什么时候之前唱好哪一首歌曲,到什么时候之前唱准哪一种节奏型。通过这样的目标细化,让他们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其次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声乐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孩子们一遇到困难,往往就会表现得垂头丧气、闷闷不乐,甚至想要放弃,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的予以开导,帮助他们从这种悲观失望的情绪中走出来,重新投入到学习中来。

最后使用音乐作品的情感促进意志。意志力量的巨大表现,往往来自于激烈和炽热的情感。然后激发出人的潜力,去战胜困难,完成任务。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性质的音乐活动,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例如在排练合唱《欢乐颂》时,合唱本身能够展示出巨大的力量和气势,给学生以巨大的音乐感染力,而且要求参与者之间密切协作和配合,这在无形中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能深刻体会个人对集体的巨大影响,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意志。

三、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性格,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核心

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如勤奋、诚实、单纯、勇敢、坚强等。这些个性品质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学生在音乐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个人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天然条件的差异和个性的差异是个人条件差异的重要方面。有的学生特别喜欢被表扬,稍微一点鼓励,就可以激起他歌唱的激情;而有的学生则对表扬不屑一顾,非得要老师很严厉的对待才会认真;有的学生一到课堂上就充满着激情,而有的学生则刚好相反……这都是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个性的缘故。因此,音乐教学特别讲求因人施教,对于那些喜欢外向的学生,不妨多给他们机会,如担任领唱、担任课代表、主动去辅导其他同学等等,对于那些性格腼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则可以私下谈心,或者可以挑选一些催人奋进的、慷慨激昂的歌曲感染他们,培养他们的表现欲望。

四、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是儿童声乐教学的保障

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能积极地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发展。积极而良好的情感能激发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效率,增强想象和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激发起学生歌唱的激情,他们的各个发声器官,才会都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声乐教学和表演水平才会有质的提高。

首先要选择适合儿童情感特点的作品。孩子们的思想单纯,富于热情,抄起蓬勃,乐观向上。因此教师要选用一些激昂的、豪迈的作品,促进他们这种美好情感的激发。而那些旋律低沉、歌词毫无意义的作品,对他们会起到消极的作用,是要求教师坚决抵制的。

其次是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充分的理解作品、体验作品,才能够被作品所表现出的真善美的情怀所打动。儿童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成熟,教师要耐心的、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作品的讲解。例如《歌唱王二小》,教师如果先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就会被王二小这种精神所感动,歌唱起来就会格外的认真,而且充满感情。

最后是教师真情的投入。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晓燕教授总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的仪态、我的感情、我的语调、我的精神,都以唤起他的自信而作用于他,要让学生歌中有情,老师就得用情去教学。”教育实践表明,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转化学生的消极情绪,把学生培养成有积极、健康情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从“爱”字出发,以深厚的爱生之情,高尚的情操、适宜的举止去转变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动机、坚强的意志、优良的性格和炽热的情感、和能使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品德、真切的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由于儿童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控制能力差,教师的合理引导是很关键的,它赋予每一位儿童声乐教师神圣的责任,激励着他们不断的研究、探索、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声乐心理学知识,针对儿童特点,找到灵活、有效的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孩子培育成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绍灿.浅谈儿童音乐素质教育.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00.16.

[2]王海莲.儿童歌唱训练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周口师专学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5

关 键 词:早期声乐教学 嗓音特点 与器乐结合

学习声乐从什么年龄开始最好?这个问题是很多教师经常提起的。这不仅仅是由于兴趣,而是经常出于对学生的担心和缺乏训练学生的实际经验,这个问题有时还不能一下子得到解答。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同器乐学习相比,声乐学习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从生理上来讲,童声是非常娇嫩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健康情况及心情的不断变化,它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约束。其次,在训练童声时,训练速度的缓慢是最明显的特点。因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不同,成长过程也不一样,训练的效果就不同。这样就使许多家长和教师产生了一种焦急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控制解决的话,它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声乐学习。

教师的基本素质

童声的嗓音是很娇嫩的,在训练童声时,声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反之,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 对于童声的声乐教学,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明确其本身的教学目的。一是要分析儿童的心理;二是要掌握好儿童的歌唱音域;三是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四是要运用适度得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我们建议学生在学习声乐时,或是在更早一些的时候学习一件乐器,这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究竟应该从什么年龄开始学习声乐?我本人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不应该把年龄作为决定开始或结束学习声乐的关键因素,而是应该强调声乐教师的能力,即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在其发育成长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教学的能力以及学生本人在歌唱中运用基本方法的能力。

有许多条件比较好的学生,特别希望自己在声乐上能够有所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搁浅了。有些孩子到了18岁才发现自己在声乐上的能力。当他们征求专家意见时,专家问:为什么不早些来呀?家长和学生都无言以对。后来听他们讲,在孩子小的时候曾找过老师,他们说要等到16岁或18岁才能开始学习,专家感到非常遗憾。培养孩子的早期活动 ,孩子能否学习音乐,是否有学习音乐的天赋,这都取决于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是最清楚的。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欧洲,许多孩子从小就对社会上和宗教团体中的音乐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孩子们有些时候还流露出特别喜爱乐器的情怀。孩子们在摆弄口琴、六弦琴或钢琴等乐器时会感到特别的高兴。这些都需要细心的家长来发现,以便确定对孩子进行培养的方向。

当幼小的儿童对音乐表现出积极的反映时,可在他们入学之前引导他们学习一件乐器。我在训练儿子弹钢琴时他才5岁。我们是音乐世家,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好的天赋。但好的环境和天赋并不能代表一切,所以,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兴趣和爱好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同时,兴趣和爱好是可以培养的。比如孩子对钢琴产生的好奇心引起了父母的注意,父母可以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时候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引导孩子燃起弹奏钢琴的渴望。孩子在幼童时期学习音乐,要比在十几岁时接受音乐的能力要强得很多。

学校的继续培养

在孩子入学之后,如果他们的音乐才能被老师发现,他们就会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老师还会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来推荐他们学习适合于他(她)的器乐或声乐。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在各个方面得到施展的同时,他们在学校的功课也有了很大进步,从而促进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到了青春期,更需要注意他们的一切活动。学生们加强了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在这个时期要对他们的器乐和声乐给予适当的训练和帮助。这个时期的学生对自己的嗓音、音量及音域和耐力很容易作出过高的估计。在青春期,每个孩子都面临着一种考验,他们认为必须证实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儿童。事实上,他们急于使自己的嗓音达到成熟,并特别爱模仿成年人的声音,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而这对于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目标具有很大的伤害。当然,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的确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因为每当我们非要证明一些事物的时候,我们也往往会做得过分。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6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388-01

唱好一首歌曲,正确的唱歌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共鸣的调节、咬字及情感理解与表现都非常重要。如果在青少年变声的时期,不好好保护嗓音,没有保护好声带,就会对原本有较好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天赋的孩子造成缺憾。因此,在青少年变声期,保护好嗓音非常重要。

1 变声期及其表现

青少年在变声期前唱歌说话的声音为童声。在进入青春期后,嗓音逐渐开始变化。在变声初期,自觉嗓子似乎不听使唤,发高音时有高音上不去,持久力差,声音不稳定,有时跑调,还有时发高音出现怪音。唱歌仍是童声,但说话中有的词语开始出现粗涩沉闷的声音。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正迅速成长,声带也正在发生变化,男女生的差异逐渐明显。女孩由于生理的变化,有的声音变得很深厚;有的假声鲜明起来。男孩则表现为喉结逐渐突出,声带明显增长、增厚。在变声旺盛期,嗓音变化较为明显,无论说话或唱歌,声音都有显著的变化。声音粗厚沙哑,自己不易控制声音,调门变低,胸声成份加重,童声逐渐减少。多数男孩失去了明亮、清脆的童声,声音变得低沉浑浊,甚至嘶哑。女孩也有以上的情况,但不如男孩明显。在变声时期,声音变得嘶哑低沉,声音不稳定,控制不良,此时期持续时间较长,常常是说话声音已经完全变成成人的声音,而唱声不稳定现象时时出现,一直可持续数月。

变声期嗓音变化现象,一般是男孩重,女孩轻。音调方面,变声前,男女都是高音调的童声,10-12岁时,约16个音(A-f2),音调相差不大,唱高音都不费力。在变声期,男声音调都降低5-8个音,女声音调可降低1-3个音。作为青少年声乐训练教师,一定要根据儿童嗓音变化及心理和心情上有无不同程度改变来判断是否进入变声期。在此期间老师及家长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生理卫生常识教育,使学生对变声有正确的认识,懂得变声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既要采取保护措施,又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和思想上的负担,才能顺利平安的渡过变声期。

2 变声期的练声

变声期的声音训练是指童声逐渐过渡到成人声音过程中对青少年学生的声乐训练。由于变声期使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声器官较之变声前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练声时间过长或稍有不慎就会使声带充血肿胀,较平时更宜损害声带。所以,练声时间每次在15-20分钟为宜。

变声期的学生可在声乐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地进行歌唱外,还可教他们做无声的练习,来锻炼他的咽部的各个机能。在变声期的声乐训练中,应注意音乐作品的音域选择,由于变声期间男孩的音高大约下降5至8度,女孩的音高大约下降2至3度,因此要根据学生变声期的声音条件有所改变,音高有所下降这一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其演唱的练声作品,不要随意扩展两端音域,特别是高音音域。同时,音区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声带构造不一样,变声的进程也不相同,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声音条件来规定声音训练的音区。概括的讲:变声期的声音训练应以中音区适当地、慎重地向两端音域扩展。因为在中声区用嗓可减轻学生声带的负担,音色也易控制,发音清楚,方法也易掌握。中声区的练习得到巩固和稳定后,再逐渐向两端声区扩展。在声音力度的要求上,教师应恰当地掌握好训练尺度。一般不要让学生采用过强的力度来歌唱,以免加重声带负担,使声带疲劳过度,造成声带病变。

3 变声期的保护

变声期间,嗓音的科学保护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变声期前、中、后一段时间内不宜给少年儿童定声部。

(2)在变声完成之前,不宜安排学生进行舞台演出。

(3)严格限制练声时间,每天总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分两次)。每日以15分钟最适宜。

(4)严格限制练声课以外时间自行练声,禁止滥用嗓子。(如:大吼大叫、喊排等)。

(5)剧烈运动后,受凉感冒后、女声月经期间,应禁声停唱。

(6)严格禁止吸烟、喝酒及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