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音乐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考音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考音乐教育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1

一、改变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都知道不管在什么年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学生如何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是授课教师首要的任务。

(一)课堂引入中,要有一定的技巧,少讲大道理,更不要生搬硬套,应该寻找一些历史中的小故事引入会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春秋战国中的音乐家韩娥的故事,就可以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故事。

(二)课堂内容的安排也没有必要照教本顺序讲述,可以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先来讲,再根据前内容一一引出后续的内容。例如在讲唐代音乐的时候,可以先讲皇帝唐玄宗,根据唐玄宗的成就再引出唐代音乐为什么会有这样发展的原因。教师对每节课讲授的内容要进行精心设计,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自然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作为音乐专业课程,不能忽略音像资料的使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抽象的想象音乐的形态,应该尽可能的寻找音乐、视频、图片等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尤其是一些谱例,教师应该安排课堂互动,通过真实音响的体验,感受中国音乐风格之美。在讲到中国文字谱和减字谱的章节,更应该对照简谱和五线谱,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和印象。

(四)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的联系。《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中大量的涉及古籍和诗词歌赋的内容,作为授课教师要清晰准确地解释和引用。课堂中要努力发现在各方面功底较突出的同学,课上进行有效的提问和互动,引发同学们对课堂内容的关注。

(五)授课教师讲课要保持激情。不仅仅在课后认真积极的备课,更要把课堂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去完成。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最好能够脱稿完成讲授,要做到胸有成竹。认真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教师的讲述中,让课堂气氛活跃不死板。

二、根据现有条件重新整合新教材,适应社会要求

随着院校对《中国音乐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教材的编写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很多院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现在教师们可用的教材很多,如果仔细选择也有十几种之多,每一种都有自己的著述特色,不易割舍,但不能要求学生全部购买阅读,最好的方式只有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和目的、教学时间编写教材。

现在院校中使用的《中国音乐史》教材内容基本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很少涉及到中国当代史的内容,即使有也是寥寥几笔,不能满足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需求。根据现在学生的年龄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为学生选择一本值得他们可读并且喜欢的三合一的好教材。

在整合教材的时候,一要注意图文并茂,尽量加入准确的谱例和引文。二要合理安排章节内容,要前后联系,注重整体性。三要重点突出,知识点线索清晰,容易记忆。四要语言优美,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字之美。

三、认真梳理整个课程内容,力求让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有整体的认识

笔者在多年的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这门课程虽然知识点庞杂繁多,可是仔细梳理以后就会发现,是有一定的线索贯穿起来的。我们音乐史现在采用的教材大多数是以朝代更迭来划分音乐形态特征,也即以“编年”的体系进行编排。这样编排能清晰地展示音乐事件的历史背景,发现音乐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但在教学中,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编年叙述的方式来讲解,对各朝代的音乐事件罗列阐述,忽略了同一类音乐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性与连贯性。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音乐史发展的脉络和内在联系。

从古至今,音乐的发展有其自身一以贯之的内在规律,虽受历史时代背景的影响,但与朝代的更迭并不是完全吻合,教学中用朝代作为音乐发展的界限是有一点局限性的,今天我们的音乐史教学中主要是以古代史、近现代、当代为线索的教学做法,现在看来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居其宏先生写文章批评这种古今割裂的做法,认为其危害在于“因缺乏历史观照的整一性和相互衔接的有机性,学生因无法触摸到中国音乐血脉的整体跳动而常怀瞎子摸象之憾”。笔者认为,如果将中国音乐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单独的陈列和展示,则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个静态的博物馆式的中国音乐史,只有对其各部分特征的发展沿革进行整体的历时的把握,我们才可见一部全面的鲜活生动的中国音乐发展史。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2

一、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异同

我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主要学习仁义礼智信,传统的“六艺”已逐渐边缘化,其中的音乐在千年时间里只能作为民间艺术被传承。进入20世纪,以1927年被誉为现代音乐奠基者的萧友梅博士创办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开始,我国进入到近现代的教育阶段。我国的现代音乐教育采用了“前苏联-奥德音乐体系”,此种音乐教育模式传承于西方,也可以说我国的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来自于西方。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标准化、规范化,通过音乐等级考试来确定音乐水平,构建一个普遍的音乐模式。

而民族音乐相对于近百年兴起的学校音乐教育来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在人们的劳动中产生,并经过一代代的口耳相传,形成了现在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不单是反映一个民族生活习惯,同时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核心纽带。以河北中部的笙管为例,形成了完整的礼仪习俗,例如将“音乐会”阐述为“学事”,内容包含了传统形式的吹、拉、弹、唱,还包含着民族音乐的传承文化―拜师。徒弟首先要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长年打磨才能出师。

因此,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相同点都是在进行音乐传承。但是民族音乐的传承讲究的是师徒关系,徒弟通过与师傅生活在一起,传承民族文化的生活和文化底蕴,从而做到“口传心授”,是一种经验教育法。而学校音乐重点在于“教育”,是构建一个抽象的音乐体系,它通过将音乐分为不同的种类,构建一个框架,并建立相应的理论知识做到模范化教授,从而形成了人们对于音乐的创作来源于对音乐理论掌握的多寡。从这一点来看。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二、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学校的音乐教育应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基础,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分为多种类型,学校涵盖了中小学基础的艺术学校以及培养高等人才的音乐院校,但是在学校中都以传授中西方传统的、优秀的音乐文化为基础内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我国的文化领域的瑰宝,因此学校作为目前最为有效的传播途径,应将民族音乐文化纳入到日常的授课范围内。只有真正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学校教育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国际音乐会议的人们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民族音乐文化是作为本土文化馈赠给每一个成员的礼物,每一名学生都应学习和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任何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都不能忽视学校教育这一重要途径。同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也应以学校音乐教育为载体,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文化人才。

三、学校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策略

1.教材建设

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产、 庞大的分支体系。主要由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两部分构成。在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教材要注重代表性,要体现民族音乐的特点,并且浓缩民族音乐的精华,学生能够热爱民族音乐,并且能从教材中了解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要积极向上,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愉悦,只是涵盖要广,而且要注重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是不同的,比如蒙古族音乐注重长调,有草原空阔的风格。藏族音乐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等等,不同地域的教材要有所侧重,我们不能忘本,在学好本地区的音乐的基础上再去了解整体的民族音乐。而且学生熟悉的音乐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在编写民族音乐的教材时,我们还要注重传承性,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我们不断传承下来的,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我们的教材要传承民族音乐的精神,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2.课程设置

音乐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学生下课、放学、睡觉前等等,都是以音乐为伴,我们要做的是加大民族音乐在学生生活中的比例,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将民族音乐渗透到音乐专业的每一门学科教学中。设置民族音乐的课程系统,逐步摆脱用西方技术理论解构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 使学生形成中西两种音乐思维。

我们可以将民族音乐引入到学校教学当中,从小学我们就有音乐课,我们可以增设一个单元的民族音乐,这样,从小就开始耳闻目染,一定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民族音乐的文化,从而培养出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新一代。

3.师资培养

教师是民族音乐的直接传承者,教材的建设,课程的设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服务的,因此师资的培养是民族音乐传承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应该加强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支持民族音乐的学习并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给予肯定,高校可以开设民族音乐专业,专门培养民族音乐教师,并提供资源进行学习。只有培养出真正热爱并且懂得民族音乐的教师,注重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拥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民族音乐才能够发扬光大,学校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4.体系建构

要想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我们必须构建一套民族音乐体系。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意义重大又繁琐复杂的工作,不能靠少数人,而是要靠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共同构建合理的民族音乐体系。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到学校的教育体系,到社会的学习体系,再到民族音乐的领军人物,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民族音乐家要不断为我们编写教材,高校不断培养民族音乐教师,学校创造适宜音乐学习的环境,学生从小学习领会民族音乐精神和文化,同时社会要给予民族音乐正能量,并且开设可以接纳民族音乐爱好者的学习机构,使其学习正规化等等。唯有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体系,才能真正将民族音乐传承下去,并且深入人心,发扬光大。

四、小结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3

【关键词】学习过程 音乐教育理念 教学技能

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国内的,它们对于高师音乐教学技能培训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其历史、国情、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密切相关的,因此具有因时、因地、因人的特点。在教学中,师生常常以对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铃木等教学法的概括和结论取代了他国的国情、文化传统等第一手音乐教育历史资料的展示,这种做法阻碍了学生了解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历史成因和存在发展基础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专注于背记成文的概念。由于省略了对音乐教育理念特性及价值实现的分析、论证过程,造成了学生仅仅注意音像课例中的方法与手段。或者说只注意到浅表的一招一式,未能把握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的精髓与实质,不能正确理解其内涵与真谛。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谈到:就拿音乐教育来说,在本领域的价值没有得到从业人员的充分理解,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或许理解得更少时,就尤其需要这样一种哲学,为重视音乐教育在事实上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基础。[1]先生不但指出了我们以往那种重视机械记忆而轻视理解能力,重视学习结论而轻视学生独立思考的倾向,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构建音乐教学哲学基础,尽快完成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转变的指南。

一、重视学习过程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

重视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讲教法、分析课例,而是要有很强的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充分体现其教育理念特性及价值在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如雷默所说:正在探求的这个观点,必须包含丰富的教育上的含义。采用一个对音乐和其它人文艺术的教学都没有多少启发的理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无论这个理论在其他方面有多强。[2]雷默的观点如同郑莉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文中所比喻的那样:我们要想有效地学习借鉴柯达伊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这一教育体系的巨大生命力,如果仅仅注意他的具体方法与手段,参考采用一些成功的课堂案例,而忽视对托起柯达伊教育体系的主要基石的了解,虽然能产生一定的短期效用,但终究不能把握其精髓与实质,不能理解其内涵与真谛。就如同赴宝山探宝却空手而归,只捡到一点皮毛零碎而已。[3]师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亲历者和施实者,课堂充满着师生互动。先生的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在以往不重视学习过程的严重缺失,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性的发挥,对教学实效影响甚大。而大学生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的求知思维,正是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性发挥的基础。因此,笔者的教学思路是:交出学习内容、分析论证。

1.交出学习内容。在校大学生不仅基本能自学教材和从网络与图书中收集补充材料,并能从中获取理解有关的学习内容。所以,笔者设计了“自学目标”的环节。首先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使其知道自己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及知识点,师生共同有目地的进行学习与探讨。如以《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为例:(1)产生的历史成因及存在发展基础;(2)教育理念的哲学性;(3)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透视;(4)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自学目标”不仅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朝着预定的学习目标前进。

2.分析论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对学习内容做出应有的价值分析与思维点拨,以观全貌看整体、观点博又要精的分析论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育理念的精神内涵。如以,柯达伊教育体系为什么具有连续性、高效性,避免了重复浪费和混乱无序为切入口展开讨论。自匈牙利是二次世界大战的重灾区,文化教育水平很低。柯达伊总结了本民族音乐的规律、旋法结构,又以本民族风格创造了多声部合唱,提出重新认识匈牙利音乐,轰动了欧洲乐坛为始,分析论证其民族性;柯达伊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从小学到大学推行民歌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分析论证其构建社会的合谐性;柯达伊强调音乐教育的最高理想是使音乐“属于每一个人”。分析论证其教育理念的哲理性;柯达伊尤为重视无伴奏合唱训练,让学生从小养成“对位的耳朵”。在教学中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节奏训练的起点,并且节奏训练往往结合旋律进行,以五声音阶为视唱教学的基础,并在识谱教学中采用首调唱名法,为更好地掌握音准,采用了英国的柯尔文手势,为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以及大脑、身体的协调配合,采用了法国契夫的节奏时值读法,给节奏配上象声词的音响,分析论证其教学法的普及性和科学性等。

自学目标的增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求学求问的精神,而教师从学术性、启发性和敏感性对教学内容的引领,使教材、教师、学生相互产生互动,克服了教学满堂灌现象,同时也营造了科学研究的环境。

二、重视学习过程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重视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在注意理论深度时,又绝不能空洞说教,而应借鉴其先进教学理念、方法融会贯通在丰富、生动、详实的教学技能培训过程去。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的思维过程去认识,发现掌握音乐教学技能的方法和规律。感知是指形象素材通过感官在意识中的直接反映,它是认识过程中最初步的心理现象,是进行思维的基础,而观察和体验是学习过程中感知活动的重要手段。典型的音响资料及师生换位的模似教学,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学习兴趣及参与的意识。但是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观察和体验在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不善于引导学生观看课例,不善于激发“初为人师”对模拟教学的参与意识,初步“感知”、“意会”音乐教育理念的内涵,学生面对丰富的音像课例和模拟教学就会只凑趣看热闹,或只注意方法与手段模拟个皮毛。不能发现这是一个掌握音乐教育规律、学习教学技能的重要入口,造成了学习内容与观看课例及模拟教学的脱节。因此,笔者的体会是:

1、凸现课例所隐含的鲜明意图。教师设计的课件,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对音像资料反复筛选,有所取舍,凸现其所隐含的鲜明意图,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决不能以音像播放代替师生互动。如:在分析论证柯达伊教学法时,选取的是人音版二年级《不再麻烦好妈妈》的教学片断,课前,学生在富有动感的《星恰恰》音乐声中走进教室,站定后,教师启发学生用心倾听,在乐曲中的“× × × O”节奏处拍拍手,锻炼学生的听觉,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随之,配合歌曲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为妈妈做家务时的劳动情景,引用歌曲当中极具表现力的“X X | X X |X X|”节奏来表现劳动情景,培养其多感官的合作。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选择拍手、文具盒、桌子等打击乐器为劳动加油,进一步体验节奏快慢,强弱所表现出的不同劳动场景和动作的轻重缓急。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其做出评析:柯达伊要求“儿童在歌唱时,将音乐游戏和动作等结合在一起,并注重发展儿童社会性能力”。该老师教学组织借鉴与创新了这一教学理念,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发现,参与体验,聆听感受,相互启发。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有表现力的节奏感以及高度的集中、默契的配合能力等。

教师、学生、课例、教材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教育理念来决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产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制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决定教学的成败,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用教育理念来支撑的哲理性。

2、追求教学实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教学技能是本课程教学实效追求的目标与生命,因此,密切关注毕业生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教学能力是我们要必须考虑的。多年来反馈的意见大致有两点:(1)教学没有特色,没有跳出固有的套路;(2)适应教学条件的能力较差。由于学生教育实习的时数仅为6周,所以,我们不但加大了模拟教学的培训力度,并针对以上反馈意见做出了相应的对策:①对模拟教师不求讲的全,但求有特点;②在相互点评中,不求点评是否到位,但求人人积极思考;③要求设计的课件、简易教具为教学内容服务实效性强。教学策略的改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借鉴达尔克罗兹教育理念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设计了《故事导入――引起兴趣》。其教学目的是根据孩子们爱听故事的天性,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化,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于是“模拟教师”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时,配乐先讲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献出小生命的悲壮故事。模拟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台下的“模拟学生”也身临其境地被感动,为新课的导入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有了情感处理的过程,学生用跟唱的方法再学习起来就容易了。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分流难度基本由浅入深,一气呵成。“模拟教师”教的用心,师生点评积极认真。

师生换位模拟教学的过程,为每个学生掌握教学技能提供了扩展的空间。他们不但能设计、制作各有特色的课件,而且能因陋就简制作简易教具。如:用废弃的矿泉水瓶装入石子做为节奏教具;用吹碎纸气量大小形象比喻音量;用废弃硬纸制作音符型状卡等等。同时实践也证明了掌握教学技能的实效,如:在太原市2008年招聘中小学音乐教师激烈的竞争中,我系不少学生进入了重点中学任教并获得了好评。

三、重视学习过程应该注重构架新的考试评价体系

重视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的学习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能力。所以不应把考试内容局限于课本教材中,评价项目、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把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关于国外音乐教育的考试内容可以包括:反映学生质疑求真探究精神的各种小论文和读后感,反映学生动手和动口能力编写的教案、制作的课件、简易教具、模拟讲课等内容,这些都有别于那种凭记忆、主要是机械记忆的考试方式,而更强调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发现、创造的成分。强调将测试与获得知识的过程相结合,不仅重视结果,而且注重求知的过程。只有实现评价体系的变化,高师音乐教学技能培训的学习活动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究为主,才会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学生边测试边提高,在考试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再教育,最终形成教学能力的发展。

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有助于学生努力深化对国外先进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学习理解,使之与我国音乐教育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以“过程”为目标,努力地设计出最优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感知、发现、探究的思维活动紧密地与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求得最大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2]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P12.P25。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音乐 音乐教育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音乐所具有的特殊社会价值要让学生们理解。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传统音乐教学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需要进一步进行创新与改革。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教育方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呢,这应该是广大中学音乐教育者需要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中学音乐教育的具体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中学音乐教育由于并不是应试科目,所以往往会被忽略。但是。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标的推进。音乐受到关注变得越来越高。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各方面状态逐渐趋于完善的特殊阶段。对知识的摄取有着较强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同时中学生也要面对升学的重大压力。传统的音乐教育一直把音乐技能和知识作为重点。这种教学方式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而新课标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也就是说音乐教学的中心应该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美丽。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显然,我们当前的音乐教育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也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音乐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音乐教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育。这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学生在中学的经历仅仅是人生的最初始阶段,以后学生们的人生路途还很长。我们该让学生带着怎样一种状态离开学生呢?一个有生活情趣。有音乐或者其他艺术爱好的人,是一类很受社会欢迎的人。在单位多才多艺往往能够让其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在家庭方面。将使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音乐教育会让学生们成为一个具有情趣且完整的人,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且准确的给音乐教育一个定位。

二、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育目前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教师资源匮乏。一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够高:教育部门和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综合性音乐教师缺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音乐仍然被视为是副科。有的学校为了不“浪费”时间甚至都不开音乐课。稍微好一点的,音乐课程是有开。但是却受到非常严重的排挤,我国有6—7万的中学音乐教师。但是学历合格的却只有55%。有相当于一半的音乐教师都不合格。很大一部分音乐教师备课,就是在抄写教师参考用书,上课不够灵活,缺乏创新,局限于书本知识。有许多中学由于对音乐课的极度不重视。所以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音乐教师。而音乐教师的待遇非常不好,也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做中学音乐教师,这就导致中学音乐教师人才极度匮乏。

很大一部分音乐教师的音乐课就是单纯的在唱歌。伴奏乐器非常的单一,没有进行自弹自唱的能力,这类教师智能做些基本的乐理讲解和基本教唱,对于音乐鉴赏方面。更是无法给学生讲授。毕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都不够透彻。现在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是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目前在中学一专多能型的音乐教师人才是非常缺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仍然采用接受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很多教师现在仍然以多培养一两个高考生而感到骄傲,当然这些大多数指的是落后地区的状况,尽管如此但也不容忽视。毕竟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地区是农村。只有解决了这些落后地区的问题。新课标的改革才能说是取得了进展。

三、中学音乐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

我想大家都有发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希望让学生们通过鉴赏等方式从音乐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是往往课只上了一部分。就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了。大部分学生或是看小说,或是聊天,已经开始游离课堂。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不是在已经做了更改之后。也同样只取得了差强人意的效果呢?学生们一听到内容就哀声一片。教通俗歌曲我们音乐教师一般是不教的。但是学生总有一些通过模仿就唱的非常好。所以有很多音乐教师对教教材和教育内容产生了质疑,我们的音乐教育一直都是在对过去进行总结。在了解过去,对当代的音乐似乎总是有点迷茫,因为当代的音乐还没有被完全并系统的总结过,或者不能全面的进行总结。我们所教的音乐与现代音乐脱节,所以音乐教学的内容已经不得不进行更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过程中,我们要讲求经典。比如说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经典。但是经典却不仅仅只有贝多芬和莫扎特。经典的作品是没有那么多的。我们可以要突出特色,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我们可以引入。另外还要强调时代性,我们音乐课也是要与时俱进的。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新课标提出。应该把学生参与音乐的相关活动以及对音乐的自身感受放在重点的位置。所以现如今,在音乐教育中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才是音乐课”。此外,现在的教学评价也是以此为标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动的环节,那么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很可能就会被视为缺乏创新、老套传统。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把每一堂课设计的轰轰烈烈才是一节好课,以为把课堂组织的像做游戏一样热热闹闹,敲敲打打才是改革。其实不然,这是缺乏对新课标深刻的认识表现。

让学生全身心的全部投入到活动当中,才是真正的音乐活动。而不是忽略了心动。只是重视身动的参与。如果只是单纯的表面热闹。那么教学效果又能有多大的效果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来形容音乐是非常准确的,因为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只有学生身心全方面的参与到活动中。亲身去探索和领悟。真正的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把握音乐和深刻的理解音乐。比如说。在进行欣赏音乐的时候课程时,虽然表面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但是内心其实却极为震颤,被音乐所吸引和被音乐所陶醉。与音乐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与音乐完全融为了一体。这样的动静结合,内心深处才有感动,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强调的应该是一种动感,也就是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外。我们还应该对学生思维活动上的触动进一步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鉴赏和聆听音乐来体验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感动。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动”起来,促使学生发自内人的感受音乐和体验音乐。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影响下,才能得到更好地激发。新的音乐教育目标我们才能进一步促进其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湛.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J].中国音乐教育,2000,(02).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5

声乐、器乐的考级与音乐素养挂钩后,各音乐社会培训机构(琴行、艺校等)顺应趋势,纷纷增开了视唱练耳课程,给孩子们提供了方便的学习条件。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普及音乐素养课程使社会教育的市场需求扩大,也使任课教师的需求量增加。但实际情况是,师资并没有跟需求量达成正比。

我们从音乐学院和高师音乐专业两方面来分析:

1.从招生人数较多的本科阶段来看,我国大多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不招收音乐理论方向的本科生。那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否胜任视唱练耳教师呢?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视唱练耳基础好的学生不少,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考入大学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视唱练耳。后者显然是不适合承担社会教育机构视唱练耳教师这个职务的。值得注意的是视唱练耳水平较好的学生也需学习视唱练耳教学法之后才可以担任视唱练耳教师。这一点笔者会在后面具体说明。

2.各大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方向的招生人数与其它主流专业有很大差距。笔者选取了几所国内知名音乐学院的今年招生的数据作为参考: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招收钢琴系本科生20名,声乐歌剧系27人,作曲系中视唱练耳方向3名;上海音乐学院20lO年招收钢琴系本科生20名,声乐表演系28名,视唱练耳方向2名: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招收钢琴系本科生90名,声乐系110名,视唱练耳方向本科生10名。

在研究生阶段,音乐学院和一部分高师院校音乐专业都招收视唱练耳方向研究生,但数量同样不多。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中的师资主要是来源于各高校音乐专业在校生和外聘已工作的音乐教师。在声乐和器乐方面,要聘请到优秀的教师并不困难,但在视唱练耳专业教师稀少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采取让其他专业教师来开设音乐基础课的办法。这样一来就难免产生一些问题:

一、教师教学过程不够规范。我们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教师本身具有良好地音乐素养并不意味着就能教好这门课程。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视唱练耳教学法,一些教师大多只能按照自己当初学习视唱练耳的习惯来组织教学。许多教师都有很好的视唱练耳功底,但作为一名视唱练耳教师只具备较强的音乐读写能力还不够。视唱练耳教学法在技能性、师范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没有系统学习过是很难符合要求的。

二、教师对于视唱练耳知识结构和学生学习心理了解不透彻。一些教师对于视唱练耳启蒙教学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这阶段的知识内容简单,用自己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视唱练耳的启蒙阶段非常重要,它奠定了学生今后音乐素养学习的基础,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教育会对他今后视唱练耳的学习产生持续影响。知识简单并不意味着教学同样简单,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对于刚刚接触视唱练耳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个难点。如果教师认为一些知识点比较简单,不进行细致讲解便一带而过,久而久之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就会产生缺口。这些缺口看来并不起眼,却会在整个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影响。教师对知识点要做到透彻了解,哪里应该深度剖析,哪里应该重点强化,哪里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不对类似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视唱练耳专业师资稀少是客观事实,如果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因为这个原因而停止开设音乐素养课程,这对学习音乐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个损失。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培训机构的教师大多都是在各个高校音乐专业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因此他们中间有许多具备较强的视唱练耳功底。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对其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法的相关培训,就很有可能培养出许多能够胜任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中视唱练耳教师的人才。培训的方式可以由当地文化部门根据当地情况来决定。例如,开设培训课程,聘请当地高校视唱练耳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主要讲授视唱练耳教学法。还可以根据被培训教师面对学生群体的不同,分为启蒙教学法课程和中高级程度的教学法课程。当然,我们这里探讨的是社会音乐培训机构视唱练耳师资培养,对于在专业程度要求更高的学生(如艺术类高考学生、音乐附中学生等)还应由视唱练耳专业的教师来进行辅导。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6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育;学习能力

学生要学好钢琴,首先要具备学习钢琴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是人们在学习环境中(包括正式学习环境和非正式学习环境),学习新知识、发展自我的一种能力。拥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教授学生钢琴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钢琴教学中的问题

(一)完成任务式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每次布置新的曲目后,再进行完成任务式的练习,没有根据自身的学习效率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和练习,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总结,容易造成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

(二)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

高校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包括了基础理论知识、演奏技巧等多方面知识,很多音乐老师只注重提高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能的能力,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出现了演奏实践和理论知识之间的脱节现象。很多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钢琴知识体系,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弹奏。

(三)对学习能力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学习能力,将掌握课堂知识,完成考核当做学习目标,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的学生意识到自学的价值,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出现半途而废。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学习能力的养成措施

(一)教学计划制定要合理

为了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钢琴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从而使钢琴教学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1)丰富钢琴教学内容。钢琴老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范围进行适当地拓展,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将钢琴的艺术史、和声学等在课堂上穿插讲解,加深学生对钢琴知识的认知;(2)教材要合理运用,有效融合理论知识和钢琴演奏实践。钢琴教师在教授钢琴演奏技能时,要合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把教材融会贯通,有效利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促进作用。合理运用教材,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关于钢琴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用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学习钢琴能力的提高。在钢琴实践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要最大程度上做到学以致用;(3)有计划的设置目标。在钢琴技能的教学中,需要钢琴教师在整体教学目标之下,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阶段性目标,指导学生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程进行规划,分阶段完成目标,让学生养成通过自我规划而主动学习的习惯。根据学生的练习效能,以一个学期或一年的时间设计一个总目标的完成量,再分解成每个月的完成量,便于学生每个月对自己做学习小结,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清晰的衡量自己的练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树立要正确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满足社会对实践性音乐人才的需求。因此,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出钢琴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能力,还要熟悉钢琴的教学规律和文化内涵。一方面是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能够学以致用,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1)钢琴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树立教学目标的必要性,依据教学的实际进度,有机融合到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主要体现在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演奏两个方面;(2)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联想法、启发法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遇到教学中的重难点时,钢琴老师要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3)钢琴教师要做好引导教学。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师要监督好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多探索,不能将老师传授的钢琴知识作为学习钢琴的唯一途径,应该扩展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听网络上大师们的钢琴演奏等,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钢琴技能。

(三)评价体系构建要科学

评价体系是对老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发现教学和学习中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1)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钢琴的能力进行考察,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钢琴演奏、即兴演奏、实践教学等;(2)建立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1]。老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钢琴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对学习的投入程度进行考核,客观评价其整体状况,从而达到对学生综合有效的整体评价;(3)鼓励学生之间互评。老师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学生互评,让学生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同时也能够进行科学的全面评价。

三、结语

学习能力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学习而言非常重要,教师师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