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培训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演讲的培训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演讲的培训技巧

演讲的培训技巧范文1

目 录

第1章:选好主题

第2章:组织内容

第3章:学会讲故事

第4章:要有幽默感

第5章:放大情绪效应

第6章:语言要生动

第7章:用声音征服观众

第8章:注意非语言行为

第9章:设计演讲道具

第10章:消除恐惧和焦虑

第11章:实战练习

附录:世界演讲冠军心得体会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面对九百戍卒振臂一呼,强秦竟二世而亡;诸葛亮江东舌战群儒,一举奠定“联吴抗曹,三足鼎立”的国家战略;“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闻一多的演讲犹如铿锵战鼓,激励着大家争相成为旧社会的掘墓人。由此可见,一次震撼人心的演讲实在是太重要了,小则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功业,大则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

大师的演讲口若悬河,魅力无穷,但我们经过刻苦训练,也可以成为演讲界的翘楚。因为大师也不是生来就会演讲的,他们都是掌握了演讲技巧并融会贯通,才成为让世人仰慕的大师。美国人杰里米・唐诺文曾一直从事文案工作,不善于在公众面前演讲;瑞安・阿佛利练习演讲的初衷是磨练自己的面试技巧,以获得一份好工作。他们参加了一家“帮助人们学习演讲和领导技巧”的“大师会”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通过在“大师会”舞台上大量的训练和反馈指导,取得了惊人成就:杰里米晋升为公司营销副总裁,其写作的《TED演讲的秘密》风靡美国;而瑞安则是“大师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冠军、职业演讲师和创业者。

杰里米和瑞安在合著的《成功演讲的奥秘》一书中,结合自己多年练习演讲的心得,对“大师会”11位演讲冠军的演讲稿进行拆解分析,巧妙地挖掘其中通用的表达技巧,以实用的技巧和方法来提高你的演讲、演示和沟通能力,让你的演讲更自信、更真实、更激动人心。书后的附录还总结了部分演讲冠军分享的参赛心得,帮助读者学会欣赏演讲,又能指导读者成为演讲高手。

1998年杰里米决定转行,从半导体工程研究转到半导体行业分析。为此,他必须克服社交恐惧症,学习如何在公众面前演讲。这个转变对某些人来说或许易如反掌,但对杰里米来说却难似登天,因为他以前一直做的是个人文案工作,现在却必须向企业主管和广大观众进行公开演示,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杰里米第一次参加大师会是在加州圣何塞市的高德纳公司。他小心翼翼地坐在会场的最后一排,观看其他会员的演讲。不过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多久,有一天同事乔舒亚・雷诺德和格兰特・杜波依斯强迫他站在讲台前面大声嘶喊自己的处女秀。虽然这只是一次一两分钟的即兴演讲,但对杰里米来说简直像世界末日一样恐怖――当然,台下的观众也一样痛苦。经过在大师会15年的磨炼,杰里米的演讲能力有效地推动了他的商业领导才干。如今,杰里米在一家市值16亿美元的公司担任集团营销副总,负责管理50人的全球团队。

和杰里米不同,瑞安2010年年底加入大师会不是为了保住职位,而是有意磨炼自己的面试技巧。当时的瑞安没有工作,身无分文,就连第一年不到100美元的会费都是跟父亲借的。第一次参加大师会让瑞安感到很吃惊,这里的会员虽然素昧平生但总是非常热心地帮助彼此提高沟通和管理能力。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瑞安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成了俄勒冈特奥会的营销经理。瑞安在沟通技巧方面还有待改善。入职几个星期后,他首次参加电视访谈,为特奥会活动做宣传。那天晚上回家之后,瑞安紧张地坐在电视前面观看访谈节目,计算自己在两分钟的演讲中说了多少次“呃”。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问题,瑞安在大师会进行了专业训练。

大师会由拉尔夫・斯梅德利在20世纪初创立,提供完全自主式的演讲练习,包括沟通、领导和竞赛三个主题。每年只需支付不到100美元的费用,会员即可享受到巨大的自我提升机会。定期参加大师会的活动能有效帮助会员提升演讲技巧,特别是训练应对怯场的能力。本书包括选好主题、组织内容、学会讲故事等11章,填补了大师会实战经验和职业演讲培训之间的空白。对于没有机会参加大师会培训的读者来说,本书揭开了演讲术的神秘光环,有助于读者提高演讲能力。

演讲的培训技巧范文2

ptt的四个重点:(1)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2)未曾经历,不成经验。(3)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就是创新(4)做我所学,进而叫我所做。

一、 ppp表:目的(p)、目标、过程(p)、收获、要领(p)

二、 人格三层次:思想、感觉、行为

三者的关系平衡,如果三者在一个平面上就会感到适应,否则就会不舒服

相互影响:不同的培训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培训效果。

三、 有效表达的三阶段及处理重点:

事前重点处理自己,事中重点处理学员,事后重点处理自己

四、 自我管理之一:开心金库——遇到开心或兴奋的事情记录下

来,等遇到压力的时候拿出来调节心情,运用的思维模式是昨天可以影响今天。

五、 自我管理之二:预言未来——用憧憬未来的心态,使我们变得

更积极和自信。运用的思维模式是明天也可以影响今天。

六、 课程结构(理性了解与感性认知坐标系)

理性了解:关于内容,追求的效果是“叫好”,解决的问题是“说什么”

理性了解需要充分准备,准备时需要注意的是:写出要点、列出大纲、收集资料、试着发表、协助发问

七、感性认知:关于技巧,追求的效果是“叫座”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说”

感性认知:常用的技巧有——图表、故事、案例/举例、比喻、游戏、活动。

八、建立讲师威信

(一)寻找与学员之间的共同或共通点

(二)缓解学员的压力

(三)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四)与学员建立同理心(站在学员的角度,理解学员为什么这么做)

专业讲师应该具备的特质:

(1)有正确理念(以学员为中心,保证课程按设计进行)

(2)经历过训练,

(3)有专业能力(语言、收集需求、课程设计)

(4)能掌控场面(明确培训目标、了解学员、冷静处理、抓住教学机会、对提问分类、解答、掌握节奏)

九、发问技巧(专业讲师的基本功)

形式:批准性、一般性、特定性、封闭性、开放性

回答:查证(把握发问者的真实需求)、反问(给学员一个表现的机会,激发其思考)、转移

发问作用:启发思考、了解学员的状况、集中学员注意力、培

养学员的表达能力

十、激发参与

方法:提问、回馈、活动

回馈:演讲完毕,通过收集资料,不断反省以求进步。

方法:自我回馈、他人回馈、提问、做活动、私下沟通

专业回馈:先肯定、认同,说优点,再说可以改进的地方,未来可以更好的地方。

以上就是三天两夜中关于有效表达的十大知识点,本次培训以体验式的培训为主,分别进行了1分钟演讲,3分钟演讲和5分钟演讲。当看到自己1分钟台上演讲的视频回放的时候,好多问题自己都能够清楚的看出来,比别人指出来的感触更深。现在回头看看每一次的填写的表格感觉自己确实进步了不少,从刚开始的特别紧张,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到后来的相对镇定,注意力开始转移到所讲的内容及学员。

演讲的培训技巧范文3

在现今教育体系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语言类课程占据大量课时,但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书面轻口头,因此,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自如地表达的人总是凤毛麟角。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士主动地到戏剧院校寻求帮助,学习表演、主持或演讲方面的课程,或请表演老师进行个人专门辅导,希望借助艺术表演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在本文中,我将以公诉人和高级饭店服务人员为例,讨论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的训练。

一、表达形式的培训

1、培训方案设计

每一种成熟的职业都会有明确的职业特征,包括社会功能、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以及社会表演规范等,这是开展表达培训前首先需要了解的背景材料。在为上海市某区检察院的公诉人进行培训前,我们专门请教了该院主管培训的负责人,得知公诉人的职业素养包括:①正确的执法观念;②扎实的法律专业功底和较广的知识面;③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考、应变能力;④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前两项属于专业范畴,第三项与表达间接相关,第四项与表达直接有关,其具体要求是:“公诉人需要在法庭上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对证据进行质证,发表公诉意见,并与被告人、辩护人展开辩论。案件的处理结果虽然不是由公诉人的语言表达所决定,但出庭公诉的效果往往与公诉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直接关系,法庭辩论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公诉意见能否被人民检察院采纳。公诉人不仅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性强,还要善于运用各种发问、辩论和演讲技巧,才能在法庭上占据上风。”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学员在表达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这是培训课程的关键,找到了问题,培训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反复分析庭审视频记录以及到法庭观看公诉人的现场表达,我们了解到,公诉人作为行使公诉权的检察官,代表国家出席法庭指控犯罪,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依法进行监督,他们的职业形象是严肃的、公正的、权威的,绝大部分公诉人在法庭上都能保持这种形象,维护法律的尊严。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严肃有余,自然不足;逻辑有余,情感不足。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性强,能够以理服人,但在以情感人方面做得不够,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声音、表情和动作,让自己的陈述或辩论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导致他们的表达显得比较单调,在某些雄辩的当事人律师面前,他们有时占不了上风。有的公诉人可能因为过分严肃,导致呼吸和发声器官产生了过多的压力和紧张,说话时间长了,声音就容易嘶哑。有的女公诉人音量过轻,气息不够,即使用了麦克风,有时也无法让法庭上的所有人听清楚她的陈述。

根据第一、二步的调查研究,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我们主要引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节目主持人现场即兴表达的一些训练方法,如“口头写生”等练习,训练他们的边看边想边说的即兴表达能力,运用“抓点互动”等练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倾听、如何去抓点以提高辩论能力。实践证明,这些基础练习对于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针对某些学员的个别问题,如气息不够、音量过轻的女公诉人,我们重点训练她的呼吸和共鸣,以增强气息和音量;而那位声音发紧、容易嘶哑的公诉人则重点练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2、培训实施过程

人们的表达习惯是长时间形成的,要想改变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因此,培训需要一个周期,一个连续的培训课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课程的开展应采用体验式培训的模式,根据体验式学习的原理循环进行,在行动和体验中学习和提升。同时,培训的全过程都需要结合多媒体录放技术,随时为学员提供反馈,既要考虑团体的普遍问题,也要照顾、解决个人的问题。具体过程可归纳为“三到”:看到悟到做到。

① 看到:摄录、回放、分析表演

生活中我们需要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得体。在表达培训中,我们需要摄像机和投影仪,来帮助学员清楚看到自己的行动过程。大多数人一般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在行动,很少去留意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是什么样子,自己说话时习惯的语调、重音和节奏中存在哪些问题。因此,我们不但要在培训前借助录像分析和判断学员存在的问题,在培训的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也要与学员们一起观看和分析他们的表达,让他们对自己的问题及其原因有一个清晰的意识,尽管他们还不能马上改正过来,但这种对表达主动关注的意识能帮助他们从自然的状态上升到自觉的状态。

作为社会表演的培训师,我们培养他们对社会表演的兴趣,在帮助他们指出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创造宽松的、包容的良好氛围,保护职业人士的自尊。尤其是在内训时,受训的学员彼此间既是同事,有时也是竞争对手,而且,现场还可能会有领导观摩,这样的影像回放和分析过程,有点像当众“揭丑”,把他们的问题清楚地摆在众人面前,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这时,我们要更多地讨论共性的、普遍具有的问题,以鼓励为主。当然,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团体性的培训可推动他们努力完善自己的表达,让他们彼此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促进彼此的表演。

②悟到:边练边悟,学会控制

人们在生活中的大多数动作是习惯性的、无意识的,如走路时根本不用思考如何去迈腿,但是,在表演时,无论是舞台上的专业表演,还是在工作中的社会表演,我们都要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组织,维持形象的完整。

要让学员掌握对自身动作的控制,学会运用气息、声音、表情、手势等非语言传播途径来增强社会表演的效果,我们应从他们最容易感受到的地方入手,给他们做示范,由易到难、由分解训练到综合训练,一边练习,一边细细地体验和感悟,逐渐找到身体内部和外部控制的感觉。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应进行同步录像,当他们找到了正确的感觉和方法时,可以立即回放给他们自己看,帮助他们确立和巩固这种感觉,同时,能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兴趣和自信。一次课程结束后,可要求学员将上课的影像材料带回去复习,彼此观摩,相互学习。

③做到:摄录现实中的表演,通过反馈与练习提升技术

经过反复练习,学员在培训课堂上的表演意识和控制能力通常会有所提升,但这只完成了训练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将这些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正像运动员在训练场上成绩再好也没有用,关键是在真实的比赛上能取得好成绩。检验他们应用效果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借助录像,可让学员自己录音或找人暗中将自己工作中的实况拍摄下来,为后续的培训或回课提供素材。回课,是艺术表演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表演的培训,是巩固技能、架起培训环境与现实环境的桥梁。表达培训不仅是课堂上的教学、示范,带领学员反复操练,掌握表达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应对学员在现实环境里的表达做出评价和反馈,提供进一步的练习和提升方案,帮助他们将所学的方法与现实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产生实际的效果。

二、表达内容的培训

在国内的商务演讲培训体系中,《说服:全球顶尖企业的商务沟通之道》一书非常受欢迎,该书的英文原名是presenting to win: the art of telling your story,照字面翻译应该是“赢在表达:如何说好你的故事”。2008年,我曾电话采访过该书作者杰瑞-魏斯曼(jerry weissman)。他认为,在各种商务演讲中,演讲者的目的在于表达和说服,而能否达到目的关键在于演讲者能否讲清楚他的故事。一个清楚而简明的故事,远远比各种技巧更为重要。他说:“如果故事本身乱成一团,不管演讲者声音如何美妙,口才如何花哨,肢体语言如何活跃,都于事无补。相反,一个清楚而简明的故事能让他在演讲中思路清晰、坦然自若。”在他的书中可以看到,他不是在否定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只是把这些训练放在最后。他首先要帮助演讲者做的事情是“把故事理清楚”(getting your story right),与演讲者一起把要讲的内容全部梳理一遍,确定哪些内容是重点,与现场观众的利益密切关系,哪些关键信息必须要表达,哪些信息是次要的或多余的;然后,去芜存精,对所有重点和关键信息进行重组,形成一个逻辑清楚、自然连贯、首尾呼应的故事;接着,让演讲者练习讲述这样的故事。由于故事条理清楚了,演讲者成竹在胸,表达时更多地关注所讲的内容而不去考虑技巧,因而显得自信而有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毫不费力地跟随演讲者的话语去理解他所说的内容,心悦诚服地认同他的结论。

他的理念和方法很值得我们的借鉴。表达培训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和技巧,同时也要关注到表达的内容和重点,让表达者紧紧围绕“我讲的内容对你们有什么帮助?”(英文是wiify,what’s in it for you?),从观众/听众的兴趣、需要和接受心理出发,通过讲故事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表达的最大效果。

上海衡山集团马勒别墅饭店的管理者很早就意识到社会表演训练对提升员工表达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他们请我们去为员工开展了表达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包括声音、语言和形体动作等方面。如今,我们正在共同探索表达内容的构建和训练,双方不约而同地把目标集中在“讲故事”。

马勒别墅饭店位于上海市陕西南路上,1927年由英籍犹太人马勒(eric moller)建造,耗时9年建成,主建筑是三层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梦幻城堡”。2001年,国有企业上海衡山集团入主马勒住宅,把这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打造成兼具餐饮和住宿的五星级饭店,2002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

最初,马勒饭店的管理者认为,身处这样一个充满着故事的城堡和精品酒店里面,马勒员工应该熟悉本店的历史和文化,以便较好地回答客人的问题,满足客人的好奇心。他们一开始还没有想到要对员工进行讲故事训练,员工们也只是被动地回答客人的提问,讲述一些与马勒建筑风格、时代背景等有关的趣闻轶事。后来,员工们发现,客人对于他们在服务过程中不经意讲述的这些故事越来越有兴趣,有时在宴请宾朋时还主动提出要服务人员给众人讲故事。这个现象让管理者意识到,马勒饭店其实就像老舍笔下的茶馆一样,是上海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缩影。来这里请客吃饭的人,所期望的不仅是享受精致的菜肴和优质的服务,还希望获得历史的、文化的体验。讲故事将是马勒饭店形成服务特色、提升服务品位和产品附加值的最佳实践点,因此,他们在2010年启动了“马勒人讲马勒故事”的系列培训活动。

《全新思维》的作者平克认为:“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的价值下降了。谁能讲故事,把各种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其具有引领个人和组织继续前行的意义,并有情感地表达出来,谁将赢得这个时代。”这段话对于马勒的员工而言,意义非同小可。在同等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是否有故事可讲?能否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将成为区分他们服务水平高低的一项关键能力,因此,众人对讲故事的培训活动非常重视。

要讲好故事,首先要有故事可讲,需要选编素材,形成故事。马勒别墅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因此,他们有自己的资料室,上海市档案馆也有与其相关的一些历史资料。2002年饭店开业时,他们还曾请解放前马勒住宅的管家和工人们的后代为员工讲故事、作介绍,让尘封的历史往得鲜活起来。经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整理、加工,饭店就有了一套基本的故事版本。马勒饭店的管理者要求员工熟悉这些故事版本,但不能死记硬背。经过我们组织的一系列社会表演训练,马勒员工上下都充分理解了“好的社会表演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的原则,因此,他们努力让自己与这些故事建立真切的联系,记录下那些最让自己感动的场景或事件,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去自由发挥。在消化那些故事素材的基础上,他们写出了自己想讲的故事,先在班组里练习;然后,各班组挑选出比较好的员工到饭店层面进行交流,向全体员工讲述。这样的训练方法既保证了故事讲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又充分调动了员工个人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个人特有的表达风格。

随着讲故事活动的不断深入,员工们在完成了基本故事的个性化表达之后,开始主动去挖掘一些鲜为人知的素材,张大眼睛去发现马勒建筑中不为人注意的某些部分,琢磨其中的含义,发挥想象编创故事,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饭店里的故事因而越来越丰富多样。

马勒别墅饭店毕竟是一家服务型企业,以创造产值和利润为主要目标,因此,他们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员工的讲故事必须融于每日的服务之中,目的是将饭店的产品和服务销售出去,吸引、留住更多的客人,形成稳定的、忠实的客户群。因此,在员工能够把规定必讲的故事和自己发现创作的故事讲好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训练他们能够“到哪座山,唱哪首歌”,让他们学会根据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客人,迅速地在头脑的故事库中找到与客人联系更紧密、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故事段子讲给客人听。同时,客人来到马勒别墅饭店,主要的需求还是餐饮或住宿,讲故事的时机把握、时间长短也很有讲究,这些也都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三、结论

演讲的培训技巧范文4

雄鹰的梦想是翱翔于天际,骏马的梦想是驰骋于大地,人生能有几回搏,青春的我们为什么不为梦想而搏击哪!年轻没有失败,只要你肯亮出你自己。

二、序

1、 比赛题目: “志远建工 迎62年国庆”演讲比赛

比赛主题: 国庆、全运会

4、 综合印象:根据选手临场表现和演讲效果作出评价(10分) 四、活动流程:

1、宣布比赛开始

2、介绍来宾

3、介绍评委

4、宣布评分办法

5、比赛

6、评委点评或领导讲话

7、宣布获奖名单

8、颁奖。

9、宣布比赛结束

五、工作人员安排

1、主持人: 李x

2、嘉宾评委接待、协调:刘x

观众安排:孟x

3、幻灯片操作:张x

4、相机拍摄:王x

5、统计分数:王x、付x(专递、和评委介绍评分准则)

6、礼仪:礼仪部

7、纪律:纪检部、

888、后勤保障:其他学习部成员

六、物品准备

1、申请:教室(2个)、绶带(4条)、证书(3本)、笔记本(7本)

2、准备物品:矿泉水、笔、计算器、纸、评分表、主持词、海报。

七、要求

1、学习部成员及工作人员必须提前20分钟到达现场

2、礼仪部成员提前10分钟到达

3、纪检部、生活部提前5分钟把观众带到现场

4、评委及嘉宾开场前到达

5、选手必须着正装提前10分钟到达

6、活动结束后学习部清理现场,并做好总结及未完善工作(证书打印)

八、活动前期准

1、 要提高演讲赛水平,必须要提高参赛选手的水平,培训参赛选手:

1)、一是对选手的演讲稿作统一修改评定,或提出要求;

演讲的培训技巧范文5

在戏剧学院学习表演的那段时期,使我能有很多机会与文艺界的一些杰出的老师一起学习,尤其是我的表演导师安振吉。这种表演的培训对我作为一个专业演讲者的职业生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里是从表演技巧中总结出来的十个实用的秘诀,它们会帮助你在台上赢得奥斯卡奖。

诀窍之一: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意味着在你要行动的时候准备。它表示放弃一成不变,而是尝试新的和激动人心的东西。演员们用即兴创作释放他们的创造力,再借着剧本找到他们的最佳状态。

你能够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来架构你的演讲来进行即兴创作。在一次激励演讲中,我根据演讲的基调即兴创作,提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在为母亲花一分钟买电灯泡和花一小时为女友买50公斤大米的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以此来说明你对梦想和目标的欲望程度决定了你的行动的论点。很明显非常成功地用热情与幽默把意思表达了出去。

在说明不要不相信奇迹及自身的力量的结尾时,我变了一个魔术。将矿泉水瓶的瓶盖在瓶底拍打一下后,进入到了瓶内。结果你可以想象,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如睹神物,对于前面论点的记忆我相信终身亦没齿难忘,结果不言而喻。

试着用即兴的词汇来表达你已有的故事——你会发现感觉最好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你不用去管时间,重复地用中速表达或乱讲一气。

这个观点是为了让你自由和开放。即兴创作给你空间使你有创意和显得自然。

诀窍之二:个性化你的故事

讲故事的关键不是记忆词汇,而是记忆那种体验。演员使用一个称之为“个性化”的技巧来达到这个目的。这意味着从你的生活中提炼出一种经验,然后把这种经验中的情感的影响力应用于表演的场景和故事当中。个性化是演员演得真实的秘诀。

举例来说,当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扮演杀人狂汉尼拔·莱克特时,他根据他曾经发狂地想去杀人的经历,再造了情绪的感染力。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霍普金斯是一个精神错乱的杀人狂。实际上,演员霍普金斯只是从他替代性的经历中演出真实的情绪。

作为一个演讲者,个性化意味着把你自己带进演讲。“就讲故事而言,如果你不能领会他,那观众也不能。”通过体验的再现把观众带进演讲。你得到的回报是,每一次你再造这个体验,它都会是新鲜的。

即使有时你在描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也要把这个素材当作你自己的。“我所有的故事都是我自己的故事,”我的表演老师上戏教授安振吉曾经说道,“如果我听到我喜欢的故事,我会把它重新塑造。我会用不同于他人的方式来讲述它。”

诀窍之三:强烈的意愿

一个在演员在每个场景中都有一个意愿(或是目的),一个意愿对剧本来说是一条主线。意愿激励着每个角色。哈姆雷特的意愿是杀死他的叔叔克劳蒂斯。哈姆雷特一路上有很多障碍,但是他没有这个意愿的话,这部戏就演不下去了。

作为一个演讲者,你的意愿是任何你向观众所宣扬的--------你的观点。我的意愿是说服观众,双赢的谈判比单赢的更有效益。演讲者helen说,“我的意愿是让观众们说,‘哦。我从没有这样想过。’是帮助他们建立新的观点。”而周可的意愿是,“不仅是提出观点,而是如何执行观点。”

没有意愿,你仅仅是一本会走路的百科全书。勇敢地站出来,并加以表达!

诀窍之四:戏剧化

演员总是要在台上尽量显得真实。但是舞台上的真实----实际上只是我对我们真实经历的强化。真实却没有戏剧性是非常了无生趣的!即时是最敏感的电影表演都会有戏剧性的成分。

我的表演导师说,戏剧化是“你需要变成你自己,但是要‘比生活夸大,’”她还说道,“要做你自己……但不是刻意的。”在以幽默结束他的关于科技的演讲时,诺贝尔得奖主对他的观众说起有关他和他的妻子在购物时看到小活塞的展示。他说道,“这次演讲最终以此来结束,就是我把活塞放在我头上,再把一个秃头的小伙子拉上台,把另一个活塞放在他的头上,然后两个人扔来扔去。”

记住好的表演是即使只是阅读电话号码簿,也会使观众得到享受。当你在和一大帮观众交流时,会有很多“电流”划过。使用这些“电流”,使演讲辉煌起来。

诀窍之五:精彩地开始

第一印象很重要。演员们知道他们必须尽快抓住观众。所以他们“精彩地开始”——他们的精神一开始就很高昂。作为演讲者,你的充沛的精力能够激发和鼓舞他们,你必须开始就这样。

很多演讲者建议,“强有力地开场。”这并不意味着你开始时要尖叫或在台上跳来跳去。适应观众的精神状态,开场是比他们稍高一点,如果他们精神实在低靡,不要显得过于兴奋,这样会把他们吓跑的。

我通常以一个故事开场,快速地尽可能多地吸引观众,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抓住故事进行中的场景、气味、热情和感觉等等。当然我也曾见过演讲者用半小时来热身,我的观点是——你会失去观众,如果你花过多时间来热身。

诀窍之六:保持敏锐

伟大的演员都是敏锐的反应者。他们一秒钟都不停。这意味着他们保持神经高度敏锐及紧张,不会去期望由另一个演员会去处理。杰克·尼克尔森的表演尤为激动人心,是因为他对其他演员的反应是很自然的,而不是事先计划的。

不要像我们曾经见过的那些演讲者一样,总在他的演讲中某些地方故意停上几秒钟让观众笑——而不管他讲得是不是好笑。那样就很傻了。让你的神经对你的演讲中的每件事都保持敏感,相应地调整你的演讲。

“‘魔术’是自然的发生的,”魔术师刘成认为,“对观众进行反应。通常我最好的素材是取自演讲中正在发生的东西。我的演讲不是固定在一个轨道上的火车——它更像冲浪,这样或那样移动,甚至有时往下倒!!”

导演周可也认可这样的观点,“我脑中有一个大纲,但是我从来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因为我喜欢吸引观众,”他解释道,“当你问观众问题时,你可能会得到你没有期望到的答案,这时你会去处理它。我一些最好的思路是从观众中来的。”

诀窍之七:多样化

任何东西若总是用同样的方式表达都会显得很无聊。演员把一段场景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互有不同。演讲者要致力于强调、移动、声音、精神层次、素材等等。

你能在你的演讲的组织中加入多样性,例如,故事……过渡……故事……主要观点……故事……等等多样性能在你的声调和声高中体现。停顿也是一种多样性。不要忘记在你肢体语言中建立多样性。

我的老师曾对我说,“演讲者的敌人是重复。”记住,你的观众地注意力很短暂。多样性是一个抓住观众的有效方法。

诀窍之八:冒险

你记得影片《密苏里假期》马龙·白兰度演的“老奶奶”吗?愿意冒险使这位伟大的演员凸显出来了。这对演讲者也是一样的。“和观众在一起的时候要显得真实,但有时候你必须愿意从冲浪板上摔下去。”

在我刚迈入职业演讲的行业时,我曾冒险把观众带到台上,“我从来不知道谁会上来,也不知道他们会讲什么,”我必须承认,“但实在真的很刺激。”

最近,我在一次演讲中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舞台上,那是为了表现某个非常激动的心情和场景的重现,这是一次冒险。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却不这样想,但是没人会忘记他。人们仍然会走到我这里,问我,

“乐嘉,你的膝盖没事吧?”

所以,“你的膝盖如何?”你最近有没有冒险?朋友,毕竟,我们不是进行总统辩论。我们怕失去什么呢?

诀窍之九:对你的选择负全责

当白兰度穿上戏服,在影片《密苏里假期》在变成“老奶奶”时,就没有退路了。演员要进行有趣的选择,然后对其负全责。

如果你决定戏剧化,或是决定在舞台上冒险,不要后退。当我下跪时,我猛地沉下去,让身体与地板发出沉重的撞击声,然后把头埋在地上,开始痛哭,又是尖叫又是咆哮……:

对我来说,负全责意味着,“对我的信息及其对观众职业的影响力充满热情和信心,”记住你要对你的信息和你的选择负全责。

诀窍之十:你的放松在于你的专注中

如果演员的思路可以允许自由漫步,他会专注于他的紧张神经。演员通过他们专心地准备、剧本、和其他演员可以得到放松。演讲者可通过专注他们的意愿、客户、观众、定制的细节、室内的设备等得到放松。

很多演讲者通过会见和问候观众、分发材料、演讲前和观众交谈而得到放松。peter通常很专注于他的观点,他和我说过“当我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信息时,我意识到对我重要的对他们就未必重要,”他承认,“所以我专注于重新按主次先后排列我的观点。”

演讲的培训技巧范文6

一是演讲比赛。

这次比赛的主题是学校55周年庆,经过初赛、复赛及决赛的争夺,很多选手从中成长、成熟并取得不俗的成绩,最终的冠军也被本协会会员取得。这次比赛无论是宣传还是效果都在学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是户外郊游。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加强协会新成员之间与委员的交流。活动场所是人民公园。经过一个上午的交流与沟通,委员们与会员互相都有了新的了解与认识。这不但有利于协会今后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方便新成员的学习。

三是口协的十三周年庆典。

为了庆祝口协成立十三周年,本协会通过商量,决定以会员朗诵,委员点评的方式举行了一次小型的朗诵比赛,既突出口协的宗旨,也以此来表达口协走过的风风雨雨,更重要的是让会员们在娱乐中学习,不断地得到锻炼和进步,增进对口协的感情和对演讲的热爱。

四是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这是出于加强会员们的校外实践的目的而安排的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与进步的同时,更真切地体验生活,从而更富有爱心,在与老人们接触和交流的同时增长社会见识,此目的在于让人们了解口协,不仅仅能够为大家提供展现才能的舞台,在这也能学到的做人道理。

五是驻邕高校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