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服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信息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信息服务

安全信息服务范文1

市场需要安全集成服务

信息安全服务因为涉及用户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多个方面,显得更加复杂。“现在,信息安全、软件、网络,往往被企业分成三个包,在信息化建设招标中被分包给不同的企业,独立的市场需求使得这个产业很快成熟起来。”申龙哲这样说,“信息安全市场的快速成长速度也曾给产业带来了困惑,许多安全产品厂商还延用着以自身产品为中心,为用户提品、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后期服务等多种信息安全服务的传统做法。但如今规模较大安全需求较高的用户进行信息安全建设时,通常要考虑多个安全平台的建设和协同,涉及多种产品和技术手段,关系到厂商、用户、主管单位和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必须要有一个理论扎实、经验丰富,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统筹全局的安全服务提供商,来对项目的咨询、设计、选型、实施、服务等多个环节提供全面支撑。”

产业链亟待成熟

“目前安全服务市场包括两类企业,一类是安全产品厂商,另一类是信息安全的集成服务商。”申龙哲说,“信息安全集成服务市场还处在培育期,产业链需要成熟、明晰分工。比如说某些安全产品厂商也在将自己的安全集成服务业务剥离出来,在大型综合性项目里信息安全产品厂商和信息安全集成服务商为了实现更好的实施效果,也开始尝试进行全面的合作,这都是大趋势。”

按照公司整体战略的愿景,太极信息安全事业部提出了做“可信赖的信息安全服务专家”的发展目标,谈到太极的竞争优势,申龙哲成竹在胸。

首先,太极公司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太极公司与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从“八五”期间即开始从事与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成熟产品与太极公司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相结合,形成了太极公司强化网络安全集成方案的独特优势。

其次,太极非常注重在提供各类应用服务的过程中采用成熟的安全产品及技术,从中积累了大量系统集成服务的经验,结合太极近20年的行业服务经验,太极在提供任何网络系统集成服务方案时,都将实用、安全放在第一位,为用户“量体裁衣”制订个性化方案,这无疑是最符合用户需求的。

第三,太极一直强调以用户为导向进行开发。例如,太极公司在建设网络安全平台时一直坚持“博采众长”的原则。这使公司在挑选系统集成方案过程中,不带任何倾向性,始终坚持最优化的选择,坚持服务用户的思路,为用户搭建出性能最佳的安全平台。

第四,太极一直把“值得信赖”作为打造太极品牌的关键因素,公司成立20年来,积累了一大批核心用户,我们是与用户共同成长的。

申龙哲说:“在政府行业太极已经是信息安全集成服务的绝对领先者,但是我们更希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竞争当中来,把市场做大、做规范。去年公司年终总结大会上我曾说:‘信息安全,希望与挑战并存。’希望我们的事业伴随信息安全市场的发展,在希望中不断成长。”

太极信息安全成功案例

•北京市建委网络安全运维服务项目(北京市建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计算机网络改扩建安全设备及软件采购与系统集成工程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安全系统建设项目

•外经贸专用网CA容灾备份项目网络安全项目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项目-基本防护系统建设及安全维护服务合同书

•北京市监察局纪检监察专网系统改造工程项目

•外交部“某系统”防病毒、内网安全软件及IPS设备采购项目

•外交部“某系统”网络交换机采购项目

•某网络安全防范系统建设

•重要网络风险评估服务政府采购项目

安全信息服务范文2

表面工程信息服务平台以基于web的B/S结构整合了专家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价格系统、文献资源库等资源,服务表面工程界。对于任何一个网络平台而言,不安全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采用适合有效的安全策略。才能保证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本文就该平台的安全策略的选择作一下阐述。

2 平台运行环境

运行环境是平台安全策略的基本要素之一。除了平台所使用的服务器要稳定可靠之外。对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也要高标准、严要求。

2.1服务器端配置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Windows 2000Server/Advance Server以上;

服务器端运行环境;Tomcat5.5;

系统开发工具:JavW/JSP;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2.2服务器端网络接入

专业电信级机房,共享100M带宽,10M独享更佳。要求99.99%网络连通率,7×24小时服务响应。

3 平台安全策略

本平台的安全策略包括系统平台、应用平台、数据库平台、网站等四个方面。

3.1系统平台安全策略

对于系统平台的安全,主要考虑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恶意的黑客攻击、病毒攻击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通过采用C2安全级操作系统,提供用户身份认证、审计、授权、访问控制等功能,从而保障了整体电子商务业务系统平台的安全。

应用服务器产品及其升级自身必然会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随着应用的逐渐深入,这些不足之处也会随着显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跟踪这些产品的补丁信息,及时更新升级产品,防止利用产品自身漏洞进行非法攻击,增加我们整个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3.2应用平台安全策略

对于应用系统安全,我们设计的策略是三个方面: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和应用攻击的防范。

应用系统安全是指应用系统本身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具体地说它包括两个方面:业务逻辑上的安全和应用系统的反攻击。业务逻辑上的安全是指业务程序和数据的使用权限(只有指定的人才可以接触到指定的程序与数据)和功能互斥(使用者可以排他性地控制特定数据)。应用系统的反攻击是指防止使用者利用系统中的漏洞非法使用应用系统。

在业务逻辑上的各个子系统和各个环节中,都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使用加密算法对用户口令进行加密。以保证用户的合法性和口令的安全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用户在应用系统中担当的不同角色,再对其权限进行管理,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在应用系统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权限,通过访问控制机制来控制用户的访问和操作。

对于用户的登录处理,均采用验证码及同一IP密码错误封锁机制,防止了密码暴力破解之可能,最大程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3.3数据库平台安全策略

数据系统安全设计从数据库系统、数据传输和数据备份与恢复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数据库系统安全设计采用两种策略,一种是安全级别和安全控制策略,包括用户标识和鉴别、存取控制(自主存取控制,强制存取控制)、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等。

另一种策略是建立数据库灾害防范机制,包括采取各层次数据库异地备份机制。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保障数据系统安全的必要手段。通过建立数据恢复和容错处理机制,当系统数据出现问题的时候,把对数据的破坏减低到最小,并能够对损坏的数据进行恢复。

此外在数据传输方面,可采用数据加密机制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3.4网站的安全策略

3.4.1从技术层面来看,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服务器系统:

服务器考虑使用技术手段,将电源,磁盘,各关键服务器内部配件部分设计为冗余和热插拔,防止单一配件和故障的发生影响所有网站系统,并且要解决故障件的方便在线更换维修。

网络层:

不能将外网网站服务器在公网上,否则就暴露了服务器系统以及数据库的很多重要关键信息,所有的网络攻击和破解行为将直接面对服务器系统和数据本身。需要应用具备良好防护能力的防火墙设备将服务器系统隐藏,并且保障业务和应用的正常访问和运行。

应用层:

服务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包括BSS等业务应用的代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不健全,导致了有许多基于应用的漏洞可以被外网所破解侦测,因此在应用层上也需要设置针对应用层漏洞,包括病毒、木马的入侵感染行为防护的应用级网关设备,为整个网站系统把好应用访问的大门。网站前架设入侵防护系统,可以智能地识别绝大多数基于应用的攻击行为,保护了网络内部服务器系统的漏洞和数据库漏洞,对于网站内容篡改、数据窃取、密码盗窃、信息窃听等攻击行为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并且可以智能地识别蠕虫、木马、病毒等多种危险程序的入侵和发作。

3.4.2数据的存储备份恢复

网站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包括内部的各类程序、代码、文档和数据本身都可能遭到外网恶意攻击者的窃取、篡改、删除和破坏。因此所有的系统数据都需要有妥善、安全、方便的方法进行备份,以便发现情况时能够尽快、灵活地对所有网站进行恢复,以保障网站系统的健康和再生能力。

由此,从服务器性能,到网络层面安全隔离过滤,再到系统平台应用级的智能防护,网站和内部网络的整体安全将极大地提升数个层面,使得以往的各类来自于Internet的网络安全问题和各类风险隐患极大地降低甚至杜绝。

安全信息服务范文3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本文的基于SOA的信息安全体系的设计。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个面向服务架构的企业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它是底层基于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技术,并以安全服务总线作为hub,为企业信息安全活动提供集成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使用BPM(企业过程管理)、规则引擎(RuleEngine,RE)和,企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BI)技术。它有益于企业公司达到需要的信息安全管理级别。并且建立一个PDCA(Plan-Do-Check-Act)适配器,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活动,能够进行自我优化。

1.1体系结构的结构

参考七层OSI设计,我们设计了五层的智能企业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自下向上为安全数据库层、安全应用层、安全服务总线、集成和智能层、信息安全框架。(图1)说明了智能企业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结构。

(1)安全数据层。体系结构的底层是整个体系结构的基础层。这是因为安全数据易于被其它应用和服务使用。这一层的数据被分为两个部分:操作数据和分析数据。

(2)安全应用层。应用层包括所有的息安全系统,如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反病毒系统,以及被防护的设备,如网络设备、服务器和桌面环境等。它也包括这些系统上的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

(3)安全服务总线。是基于SOA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中枢。我们在这一层定义SOA服务总线的结构和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服务。在面向服务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中,我们能够将当前和未来的安全需求定义为安全服务,但这些服务的实现是隐藏的。

(4)集成&智能层。体系结构中数据、过程和应用都是在这一层进行处理实现的,解决一个企业各种业务问题,满足快速变化的环境。集成层具有“应用之间”和“过程之间”进行通信的能力,通过适配器,它还能够与其他企业过程、服务提供者或数据提供者通信。

(5)信息安全辅助设计。这是信息安全对外的接口,主要是由匀衡器、关键风险指示仪以及监控接口。企业智能模型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例如报告、查询、OLAP、数据挖掘和多维分析。规则引擎,作为工作流的一部分,可以结合到BPM模型。因为有了规则引擎,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PDCA适配器是一个特殊的工具,它利用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公司达到信息安全管理中持续提高和自我优化的目标。

1.2特点和优势

本文提出的企业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集成。它也能够将信息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联合起来作为一个集成的框架。

(2)可复用。体系结构是比较独立的,适合于企业和小型组织。服务的封装使得可复用,与其他服务联合使用。

(3)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体系机构的采用提供了服务的独立性、自我管理和自我弹性。

(4)集成的数据环境。集成的数据结构使之适合于各种数据库进行对接。

(5)企业智能。这个体系结构将企业智能应用到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主要使用了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技术。这可以大大减少由于人工误操作引起的损失,增强信息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操作。

(6)开放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开放设计,以满足整个企业的安全需求;面向服务的特征使得体系结构式开放的,允许多个接口与外部应用通信。

2结论

安全信息服务范文4

关键词:食品安全 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客户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依靠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食品安全服务管理的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提高服务管理效率,为食品生产企业、政府部门及消费者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服务,为食品安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对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和研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为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构建一个合理、科学信息共享的平台具有积极意义。

1.构建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食品安全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和基于C/S和B/S模式的食品安全NMIS的网络建设,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原则和步骤,重点研究食品安全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模块设计、数据库和模型库设计、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等。同时也探讨C/S和B/S模式在本系统应用中的优缺点、先进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和编程技术、构建食品安全网站的ASP技术等。在系统分析部分,结合客户服务管理学的知识论述如何完善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结合企业服务管理知识以及信息系统建设成功案例提出食品安全业NMIS的实施步骤和成功策略,再从客户服务管理学和技术经济学的角度定性、定量分析实施本系统的经济效益。

2.构建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方法

本系统设计一般由服务管理中心负责,集中了管理中心办公室、数据中心、客户服务部等。因此,为了数据能被安全地管理和访问,这些科室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自成网络。基于C/S和B/S模式的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设计,C/S和B/S两种模式各有其特点和不足,C/S模式安全性高、交互性强、处理数据量大、数据查询灵活,但是费用高,开发和维护复杂,而B/S模式简化了客户端,降低了成本,也是未来MIS软件的发展方向,但是它对安全性要求很高,交互性不强。因此,本系统在安全性和交互性不高的地方使用B/S模式,其他地方使用C/S模式,通过分析,我们在管理、数据、客服采用C/S模式,对综合查询、联合检索、中心网站采用B/S模式。

本系统总体设计采用分模块开发的原则,即一个模块为一个系统,这样,各单位只需安装本单位所需的模块即可,但是子系统都采用同一个数据库,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应用系统既体现了数据共享、系统集成的原则,又灵活地适用不同的单位。在网络正常的情况下,对数据的处理全部采用“在线”的方式。同时,管理中心对系统内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编码,这样每一种数据在各个系统中都有唯一的编码,每一个编码都对应着一种食品或者食品相关的环节,这样随着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更加有效地对数据进行管理。同时,本系统将对所有数据信息分两个表存储:数据基本信息和数据库存信息,最终形成一个最核心的数据文件清单。

3.构建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

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行业标准相关的制度,该系统包括管理、数据、客服和数据分析报表,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管理、数据处理、客户服务管理、数据报表输出等。其中,在数据表中用Submit_Tag字段表示核心的数据文件清单,系统采用定时器的方法,随时查看数据表内容以判断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

值得重视的是,客服管理系统与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严格以两个标准、两个定量原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到分析标准化、输出标准化、数据加工定量等。管理层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通过对以上系统数据的归纳、分析提供出反映数据的合理走向,为领导作决策提供必要的数字数据信息。

4.构建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库,防止不合法的访问和破坏。基于B/S模式的并与互联网相连的地方采用防火墙技术,而内部系统采用三层安全体系:首先是整个系统登陆服务器用NT认证,NT对每个登陆用户进行管理;其次为数据库安全管理,SQL Sever2000 Enterprise Manager可以对数据库加密,可以设置各个用户对数据库中表、视图、列、存储过程的访问;最后为应用程序安全管理,每一个系统都包含权限的设置,只允许相应的人员执行相应的功能。

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前台开发采用Sybase的PowerBuilder 9.0,它可以迅速开发出界面美观、适用的应用程序,强大的DataWindow编程大大地缩短了程序开发周期。系统的所有对数据库的修改、插入、删除采用事务处理和存储过程,使系统运行效率大大提升。系统全部实现并投入运行后必将对食品安全在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客户服务管理手段上带来新的革命, 可以引导人们对食品的理性消费行为,又可以消除人们对食品不安全因素的顾虑并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知情权,并促进食品安全管理的信息化,进而加快整个食品安全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冯伟兴,王科俊.食品安全系统的信息管理与实现.应用科技,2004,5.

[2]李润娥,黄达武.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MIS系统开发.中山大学学报,2001,40.

[3][美]W.H.I n m o n,著.王志海等译.客户管理数据库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政府部门及消费者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服务,为食品安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对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和研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为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构建一个合理、科学信息共享的平台具有积极意义。

1.构建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食品安全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和基于C/S和B/S模式的食品安全NMIS的网络建设,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原则和步骤,重点研究食品安全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模块设计、数据库和模型库设计、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等。同时也探讨C/S和B/S模式在本系统应用中的优缺点、先进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和编程技术、构建食品安全网站的ASP技术等。在系统分析部分,结合客户服务管理学的知识论述如何完善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结合企业服务管理知识以及信息系统建设成功案例提出食品安全业NMIS的实施步骤和成功策略,再从客户服务管理学和技术经济学的角度定性、定量分析实施本系统的经济效益。

2.构建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方法

本系统设计一般由服务管理中心负责,集中了管理中心办公室、数据中心、客户服务部等。因此,为了数据能被安全地管理和访问,这些科室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自成网络。基于C/S和B/S模式的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设计,C/S和B/S两种模式各有其特点和不足,C/S模式安全性高、交互性强、处理数据量大、数据查询灵活,但是费用高,开发和维护复杂,而B/S模式简化了客户端,降低了成本,也是未来MIS软件的发展方向,但是它对安全性要求很高,交互性不强。因此,本系统在安全性和交互性不高的地方使用B/S模式,其他地方使用C/S模式,通过分析,我们在管理、数据、客服采用C/S模式,对综合查询、联合检索、中心网站采用B/S模式。

本系统总体设计采用分模块开发的原则,即一个模块为一个系统,这样,各单位只需安装本单位所需的模块即可,但是子系统都采用同一个数据库,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应用系统既体现了数据共享、系统集成的原则,又灵活地适用不同的单位。在网络正常的情况下,对数据的处理全部采用“在线”的方式。同时,管理中心对系统内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编码,这样每一种数据在各个系统中都有唯一的编码,每一个编码都对应着一种食品或者食品相关的环节,这样随着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更加有效地对数据进行管理。同时,本系统将对所有数据信息分两个表存储:数据基本信息和数据库存信息,最终形成一个最核心的数据文件清单。

3.构建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

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行业标准相关的制度,该系统包括管理、数据、客服和数据分析报表,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管理、数据处理、客户服务管理、数据报表输出等。其中,在数据表中用Submit_Tag字段表示核心的数据文件清单,系统采用定时器的方法,随时查看数据表内容以判断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

值得重视的是,客服管理系统与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严格以两个标准、两个定量原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到分析标准化、输出标准化、数据加工定量等。管理层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通过对以上系统数据的归纳、分析提供出反映数据的合理走向,为领导作决策提供必要的数字数据信息。

4.构建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库,防止不合法的访问和破坏。基于B/S模式的并与互联网相连的地方采用防火墙技术,而内部系统采用三层安全体系:首先是整个系统登陆服务器用NT认证,NT对每个登陆用户进行管理;其次为数据库安全管理,SQL Sever2000 Enterprise Manager可以对数据库加密,可以设置各个用户对数据库中表、视图、列、存储过程的访问;最后为应用程序安全管理,每一个系统都包含权限的设置,只允许相应的人员执行相应的功能。

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前台开发采用Sybase的PowerBuilder 9.0,它可以迅速开发出界面美观、适用的应用程序,强大的DataWindow编程大大地缩短了程序开发周期。系统的所有对数据库的修改、插入、删除采用事务处理和存储过程,使系统运行效率大大提升。系统全部实现并投入运行后必将对食品安全在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客户服务管理手段上带来新的革命, 可以引导人们对食品的理性消费行为,又可以消除人们对食品不安全因素的顾虑并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知情权,并促进食品安全管理的信息化,进而加快整个食品安全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冯伟兴,王科俊.食品安全系统的信息管理与实现.应用科技,2004,5.

[2]李润娥,黄达武.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MIS系统开发.中山大学学报,2001,40.

安全信息服务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云服务;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09.2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不断优化,在构建政府政务信息数据安全管理网络中,通过采用计算机云服务的模块,形成具有更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集约、高效、便捷、智能的新型政府,构建互联,整合,共享,重构,效率的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简述计算机云服务技术在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中的运用模式

1.1 技术环境的整体突破

在当前政府政务信息数据快速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基于技术环境下的移动终端技术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政务数据信息的快捷显示,能促进整个政府学习效果的推进。在现代技术以及操作层面的优化环境中,在2Mbps数据传输模式下,对相关数据在实现无线网络连接的传递中,可以对政府政务数据中的声音、图像数据等动态化的技术管理。因此,在强化系统学习、移动管理的资源共享模式中,可以更大地加强整个数据库建设的信息运用。

1.2 系统学习的交互式模式

交互式管理是在基于计算机云服务模式下的技术融合方式,在整个政府政务数据信息的系统化学习运用中,可以形成交互式的测验信息运用,在综合采用移动运营的系统化方式中,采用短信群发或者其他先进的计数方式,在标准化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形成设备综合管理的升级模式,尤其是在基于C/S架构的移动学习系统开发的技术平台运用中,对于数据信息技术的处理,包括在对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的电子邮件、网站界面的访问等,都能有整体的优化。形成移动学习与数据统计的方式,并集合当前的J2ME、J2EE以及.NET技术的运用,实现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的云计算技术的交互式模式运用。

1.3 终端发展趋势分析

在多样化移动终端数据处理能力加强的状况下,整个系统的软件、硬件设备不断加强,在具备有话音通信技术功能的运用中,将具备数据通信与数据计算能力的硬件运用到整个政务信息数据管理之中,形成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构建系统资源的调度与综合管理,并对整个上层应用软件提供整体管理平台,在3G、4G等终端技术的整体发展,突出政务信息数据在终端定制、开放业务等多方面的智能平台,形成数据管理与服务型政府的整体对接。

2 分析计算机云服务与政务信息化模式的发展阶段

2.1 智慧是政务信息化的新阶段

在当前政府政务数据信息的智慧政务服务阶段,尤其是在互联网条块分割与信息孤岛的状况下,加强对政府电子政务的资源整合,尤其是结合政府数据信息中的重点项目,对一些重点领域的业务协作、资源开发、市场调研等,在互联网协作中得以实现,能提高整个资源共享的力度。通过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构建,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形成相对优化的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加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的各项职能,奠定更好的管理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中,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的集约、高效智能、服务型转型提供良好的平台,因此,从政府智慧型发展的状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内部资源的综合管理,形成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2.2 资源整合新理念的运用

资源整合也是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管理的基础,在通过机制管理以及法律建设的进步中,加强数据信息的障碍破解,尤其是在突破数据管理中的区块、部门之间的界限的体制障碍,充分整个数据信息的关联性,形成跨部门、跨业务之间的资源信息数据,在满足数据构建以及信息流转的过程中,有效满足政府、企业以及民众的信息需求,进而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拓展政府政务信息数据应用的整体价值,并从多角度挖掘信息数据的价值,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全面运用这些数据,形成政府政务信息数据时代中各种技术的综合,尤其是在资源数据的价值展现,在对海量数据的技术处理、数据挖掘等,对综合业务功能的决策支持与辅助,在决策层、执行层等各个角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的创新运用。

图1 以数据为中心的城市综合平台示意图

3 探讨基于计算机云服务的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方式

3.1 数据挖掘系统的技术运用

数据挖掘作为一种综合技术,与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的运用相结合,主要是突出基于计算机云计算的技术处理,在数据仓库、知识库系统运用的技术手段中,形成数据系统分析模块,在加强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状况下,形成知识信息数据的整体挖掘,在开发整合系统的运用中,形成以用户信息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在计算机软件操作层面,构建自动化生成的统计报表,并围绕宏观、微观等角度,做好政府服务职能中的经济运行状态与社会综合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整体发展形成领导决策的正要依据,并在相应法律法规的监督管理中,制定好信息系统定级备案的方式,通过网站、智能手机、电子显示屏等终端技术,形成政府政务信息数据资源的关联与主动性,激活政府于民众之间的互动模式,推动政府政务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公信力。

3.2 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的模块运用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政务建设将使得政务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大大提升,促进用户对于信息的收集、利用,根据个性化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给数据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扰。简单的数据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我们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应用需求和服务。如何从海量数据中高效地获取数据,有效地挖掘并最终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变得非常困难。

图2 服务型的智慧政务示意图

3.3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设计方案

在基于云计算信息化数据处理功能的体系运用中,在数据认证以及基本PKI数字认证机制的身份识别功能,建立全方位的政府信息数据管理模式,突出安全性能的综合管理,尤其是注重网络病毒的综合防治,形成单机防止病毒以及网络模式防止病毒的方式,防止对政府政务信息数据的入侵,确保整个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在网络化背景的安全防护中,实现动态化的杀毒模式,防止病毒的扩散。在边界访问过程中,形成高智能的综合防火墙和网闸模式,这样可以对综合数据包进行分解或者重建,形成静态的数据,对网络协议与代码扫码等方式,实现整个信息数据安全的综合管理。

4 结束语

基于计算机云服务技术的综合运用,尤其是与政府政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相融合,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将智能化、信息化的模式全面运用,形成无线终端设备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连接,从而实现计算的无处不在,获取信息资源并进行技术的处理,实现技术和行政双重方式来维护整个系统的安全,在通过对网络使用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有效地促进网络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许垂泽,廖淑华.构建高效安全的校园网络系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07).

[2]胡丽琴.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2).

[3]陈芬.浅析网络Cookie[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5).

[4]马晓虎.全国高校网上录取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机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5).

安全信息服务范文6

 

云计算服务是指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基于云计算是一种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模式,积极推进云计算在政府部门的应用,获取和采用以社会化方式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将有利于减少各部门分散重复建设,有利于降低信息化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但云计算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技术架构复杂,采用社会化的云计算服务,使用者的数据和业务从自己的数据中心转移到云服务商的平台中心,大量数据集中,使云计算面临新的安全风险。当政府部门采用云计算服务,尤其是社会化的云计算服务时,应特别关注信息安全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在采购云计算服务时,要做好采用云计算服务的前期分析和规划,选择合适的云服务商,对云计算服务进行运行监管,考虑退出云计算服务和更好云服务商的安全风险,做好在云计算服务的生命周期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数据和业务的安全,安全使用云计算服务。

 

1 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

 

在传统模式下,客户的数据和业务系统都位于客户的数据中心,在客户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下。在云计算环境里,客户将自己的数据和业务系统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失去了对这些数据和业务的直接控制能力。存在诸多潜在的风险。

 

(1)客户对数据和业务系统的控制能力减弱及与云服务商之间的责任难以界定。客户数据以及在后续运行过程中生成、获取的数据都处于云服务商的直接控制下,云服务商具有访问、利用或操控客户数据的能力,增加了客户数据和业务的风险。缺乏数据安全的责任主体界定的问题。

 

(2)可能产生司法管辖及容易产生对云服务商的过度依赖问题。在云计算环境里,数据的实际存储位置往往不受客户控制,客户的数据可能存储在境外数据中心,改变了数据和业务的司法管辖关系。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接口,不同云计算平台上的客户数据和业务难以相互迁移,导致客户对云服务商过度依赖

 

(3)数据保护更加困难,所有权保障面临风险。云计算平台采用虚拟化等技术实现多客户共享计算,资源,随着复杂性的增加,实施有效的数据保护措施更加困难,客户数据被未授权访问、篡改、泄露和丢失的风险增大。

 

2 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

 

采用云计算服务期间,为了能够保障云计算服务的安全,需对客户和云服务商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提出要求。

 

2.1 安全责任及安全管理水平不变

 

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不应随服务外包而转移,无论客户数据和业务是处于内部信息系统还是云服务商的云计算平台上,客户都是信息安全的最终责任人。承载客户数据和业务的云计算平台应按照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为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商应遵守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政策及标准。

 

2.2 资源的所有权及司法管辖关系不变

 

客户提供给云服务商的数据、设备等资源,以及云计算平台上客户业务系统运行过程中收集、产生、存储的数据和文档等都应属客户所有,客户对这些资源的访问、利用、支配等权利不受限制。

 

客户数据和业务的司法管辖权不应因采用云计算服务而改变。

 

2.3 坚持先审后用原则

 

云服务商应具备保障客户数据和业务系统安全的能力,并通过安全审查。客户应选择通过审查的云服务商,并监督云服务商切实履行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

 

3 云计算服务的信息安全技术能力的要求

 

云服务商在提供云计算服务时,要相应具备云计算服务的信息安全技术能力要求,以保障云计算环境中客户信息和业务的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3.1 系统开发与供应链安全及系统与通信保护

 

云服务商应在开发云计算平台时对其提供充分保护,对信息系统、组件和服务的开发商提供相应要求,为云计算平台配置足够的资源,并充分考虑安全需求。云服务商应在云计算平台的外部边界和内部关键边界上监视、控制和保护网络通信,并采用结构化设计、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有效保护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性。

 

3.2 访问控制及配置管理

 

云服务商应严格保护云计算平台的客户数据,在允许人员、进程、设备访问云计算平台之前,应对其进行身份标识及鉴别,并限制其可执行的操作和使用的功能。云服务商应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管理,设置和实现云计算平台中各类产品的安全配置参数。

 

3.3 维护及应急响应与灾备

 

云服务商应维护好云计算平台设施和软件系统,并对维护所使用的工具、技术、机制以及维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且做好相关记录。云服务商应为云计算平台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并定期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重要信息资源的可用性。

 

3.4 审计及风险评估与持续监控

 

云服务商应根据安全需求和客户要求,制定可审计事件清单,明确审计记录内容,实施审计并妥善保存审计记录,对审计记录进行定期分析和审查。云服务商应定期或在威胁环境发生变化时,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云计算平台的安全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云服务商应制定监控目标清单,对目标进行持续安全监控,并在发生异常和非授权情况时发出警报。

 

3.5 安全组织与人员及物理与环境保护

 

云服务商应确保能够接触客户信息或业务的各类人员上岗时具备履行其安全责任的素质和能力,还应在授予相关人员访问权限之前对其进行审查并定期复查。云服务商应确保机房位于中国境内、机房选址、设计、供电、消防、温湿度控制等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云服务商应对机房进行监控。

 

4 结语

 

本文通过云计算服务中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管理及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及技术能力的具体要求,从管理及技术方面确保云计算服务的信息安全,保障云计算服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