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就业实操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就业实操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就业实操培训

会计就业实操培训范文1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会计业务产生很大冲击,会计工作面临新的变革,会计工作内容的更新,拓展了会计业务的范围,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把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推向一个新时代,变革意味着会计仍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专业。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我们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

如今的职业教育课堂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就可以支撑起的,因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职业教育的课堂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三、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一直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由于会计专业的特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专业对口难,真账实操难。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能使产教高度融合,校企共同育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联合传授的双导师学徒制,搭建了会计专业的实践平台,孵化了会计人才。

1、校企合作成立会计工作室,搭建师生真账实操岗位工作平台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会计工作室对专业教师进行记账的培训,搭建专业教师顶岗实操岗位工作的平台。专业教师通过会计真账实操工作室的实战实操,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发挥教师会计专业理论分析水平较好的优势。

以财税咨?公司进驻学校成立会计工作室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现代学徒制。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校确定会计专业教师作导师,指导学生理论学习,财税咨询公司选派会计人员作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教授。注重学徒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帮助学生在实习中积累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校企合作搭建互联网平台,为学生真账实操创造信息化环境

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经常会带来很多的困扰,例如企业工作平台紊乱,复核工作不到位,数据差错等。特别是如果报税数据差错,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互联网的平台,可以改进学生真账实操的信息化环境,用仿真记账平台进行学徒上岗企业真账实习。这样,学生的实习记录可以修改,成果提交后也可以进行实习交流。

例如“易代账”互联记账平台能实现学生全程实习动态指导,进行双师辅导制的“可视化”账务管理;并能从传统电算化单一人机对话延伸到社区交互实习对话,进行双师动态辅导下的集中“可视化”记账管理;通过双师业务审核工作台,进行双师指导“可视化”审核管理,实现实时动态错误纠正;还能实现教学功能和实习功能融合交互,通过做账质量控制,进行自动账务风险检查;最后,通过“易代账”平台测试进行公司考核,财税公司岗位真帐实操考核合格的学徒能力能够对接企业需求,予以结业,并可作为会计人才输送用人单位。

3、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D?D校内学徒制,记账仿真教学

多数中职学校配备了会计模拟实训室,方便学生进行实地操练,但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或企业的真实案例,加上学校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中的软、硬件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缺乏电算化模拟实践;另外,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许多企业不愿意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短期的工学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打破教学常规,重塑教学计划。会计专业尝试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有效整合企业、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D?D校内学徒制,记账仿真教学。

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D?D校内学徒制,记账仿真教学。通过将校企合作成立的会计工作室和校企合作搭建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为保障,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主线,以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规范为基准,实现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是一条适合当前信息化环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中职学校应开展会计专业与财税咨询公司的合作,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力。

会计就业实操培训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教育;财会教学;教育问题;解决途径

近年来,中国已经进行了改革,而相关的院校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在这种背景下,中职院校也开始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者之间的教学安排,只有在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实际操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如果只有实操训练,而没有理论指导,那将变成重复性的工作,学生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有将近1000万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但是其就业状况并不能与企业岗位匹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等学校没有适当地安排实践和基础理论教学相结合。

1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中,大专院校遵循理论教学的模式,忽略了实践教学。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的理论知识讲授方面安排的时间,要多于实操性演练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中职学生走进工作单位后,只能局限于书本的理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形式,这不仅仅需要解决基本的理论知识问题,而且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实际操作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否则进入各个行业后,一些学生的能力无法满足基本的操作和业务流程的要求,例如,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整体性的观点,不能理解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等。这些基础知识,在财会专业教学中,都被割裂开来,进行模块化的学习,但是企业的具体业务并不能像教材一样进行规范化处理,导致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2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需求分析

2.1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进行任何科目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进行自我驱动,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方法的能力。自主学习符合现代社会的信息发展规律。现在社会知识迅速更新,进入社会后许多教科书中的知识已经过时,特别是财会专业的法律法规。因此,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上,自主学习能力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掌握学习方法,,即学习的客观条件;第二是自我学习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当中职学生真正想学习时,才能够展现出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观察能力

对于会计专业,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数据,因此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观察的关键是要有目标,通过数据的表现来分析财务数据背后的勾稽关系。例如,在财务管理的案例分析学习中,学生需要确定哪些要素是重要的,哪些要素是次要要素,哪些要素起决定性作用,哪些要素起辅助作用等。培养观察能力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只有中职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财务管理指标,才能反映出其背后的联系。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入手,以长期训练和有意识的观察为主要方式。

2.3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能力是指在看事物和处理问题时结合各种条件,并通过各种条件的有机结合,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的能力。财会领域处理的大多数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涉及知识的许多方面,包括审计,会计,税法,企业战略等。现实中遇到的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的,不仅可能有国内的会计准则、法律制度,还可能涉及到国外的会计准则、审计规范等,处理这些问题时,需要具备整体意识,正确运用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财会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在各种税务、会计口径下协调,最终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3中职财会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3.1中职学校生源情况堪忧

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不断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受到了生源质量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门槛越来越低。被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基础知识薄弱,整体素质大大降低。同时,这些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基本上还没有接触到社会经济生活,对于企业中的具体财务处理也没有了解,这些对于财会专业的中职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

3.2理论教学重于动手操作

教学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获得应掌握的能力。对于财会专业来说,账本和报表不足以满足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需要加强实操学习。在很多的中职院校中,由于没有配备会计电算化等现代化的财务软件,使得学生只能从教材中学习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然而这种手工账的处理模式,已经被企业所淘汰,大部分企业都实施的是会计信息的电算化管理。这一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注意。3.3课程考核不规范在基本职业会计课程和主修课程的评估中,依旧以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为主,期末测试题也只是教材知识点的还原,大部分是文字记忆题、选择题以及会计分录题等形式。能够检测中职学生分析财会问题的综合性运用题目较少。而中职学生往往通过考试之前进行临时的记忆背诵,来实现通过考试的目的,这样一来,达不到评价学生对于会计实务掌握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师的教学考核中,中职院校也通常是以课时和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来评判,这就导致很多教育工作者会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而减少实训的时间。

3.4实训操作流于形式

在对于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财务管理基本指标等基本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教育内容安排实务操作,例如ERP沙盘模拟,凭证填制训练、审计底稿编制、企业增值税的流转过程、以及财务软件的使用等。这些实操训练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这能够让中职学生将抽象的财会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更好的结合现代企业当中的大会计、大财务的发展。此外,还需要在实训过程中,加入财务信息的共享和业财融合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会计整体观念,不仅需要增强其业务处理能力,还能够加强会计管理能力。

4解决财会教学问题的措施

4.1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实施技能实践体系

会计专业就像爬楼梯。如果学生无法跟上一个环节,则可能对未来的课程产生重大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如果中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把实际和理论结合到位,学生将不知道该操作和操作本身的意义。因此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非常有帮助。会计专业应反映相应的岗位能力,专业知识不可忽视。核心课程必须和实践相互相应,为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职位环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职场的压力和竞争。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为教学基础,使学生能够在最有利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多参与一些校企结合的实习,将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并利用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确保在学生的学习阶段不间断地进行实践教学。从练习会计的基本技能开始,到在学校进行全面的模拟实习,再到高级职位实习。通过全面的培训和实习,掌握职业学生的特殊会计技能,并利用实践机会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2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改革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应为学生即将进入的行业做准备,并根据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创建一批优秀的人才。会计专业不是在就业后将所学知识的生搬硬套,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学生需要知道在发生问题时如何解决。他们应该向学生解释一些公司实践中发生的情况,以便学生有能力应对他们认为是教育成功的问题。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融合知识和实践,积极适应社会的步伐,努力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的步伐,只有经过创新和改革,才能发现学生的经营和实践能力。实践得到改善,这是建立大学的重要意义。例如:案例分析是财会专业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中职院校雪中对于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对企业中存在的隐患进行了解。案例分析所给出的条件是复杂的,其中既包含了有效条件还包含了无效条件,甚至存在隐含条件。学生们要想把这个案例分析透彻,就需要较高的观察能力,见微知著,抓住关键条件来解决问题。

4.3理实一体化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企业现在需要高度专业和高素质的学生。所谓的较强的专业素养是指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基础知识透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这里中职院校可以模拟一套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解的专业培训课程。主要是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自己做出相应变化的原因。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系统性创新培训计划。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素质,增强责任感,教导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例如:《审计抽样》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是问题指导法进行学法指导。先举出一个例子:某集团计划制作一款零食产品,但是不知道多少的容量最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那公司应该怎样进行市场调研出现了问题就要去解决,学生们提出要进行抽样调查。教师可以继续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应该如何处理进行提问,要让学生们不断参与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让他们从实际角度思考所学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5结语

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让大学教育更加普及,但间接性的导致了对于中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压力增加,也对招生生源的把控有所下降,中职人才的就业竞争力与往期相比在目前用工市场中急剧下降,在这种愈发严重的挑战下,中职院校的就读师生,必须要具有更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在供求不等的劳务市场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所以中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必须要坚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保障可以培养出符合用工单位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阴淑云;;刍议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考试周刊;2018年48期.

[2]徐利红;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会计的发展方向[J];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01期.

[3]陈亚娟;苏志浩;会计职业的转变引领本科教育的转型[J];时代经贸;2017年30期.

[4]郝爽;基于高校拔尖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7年14期.

[5]徐丽军;潘玥;杨轩宁;孙雪莲;;会计人力资源能力结构分析[J];商业会计;2017年02期.

[6]许曼;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6年29期.

会计就业实操培训范文3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课程融合

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资料,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实有企业1366.6万户(含分支机构),小企业占总数的90%以上,其中私营企业1085.72万户,个体工商户4059.27万户,目前,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小企业的数量与日巨增,除了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我国的就业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除了有少量的毕业生在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就业外,很大一部分都会进入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就业。财政部财会[2011]20号“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规定小企业和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要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核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后,我国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将面临着一定的调整与变革,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用于小企业会计工作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专业课程的融合。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效缓解小企业人才匮乏与学生就业难的矛盾

与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相对比的是小企业一直存在财务人才匮乏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也一直是一个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学生在校学习的财务课程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线,培养目标是成为大中型企业财务人员,学生多不愿意去小企业就业。课程设置方面,很少有学校独立设置了小企业会计相关课程,有针对性的培养能够胜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一专多能以及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思想意识方面,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小企业岗位意识,科学引导学生到小企业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我国制定和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为我国的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完善的会计标准体系,所以有必须要通过在会计教学中融入《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学生会计知识技能与小企业会计工作需求的对接程度,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到小企业就业的意识,从而有效缓解小企业人才匮乏与学生就业难的矛盾。

(二)完善会计学专业现有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线,通过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学习,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原则,重核算能力,坚持会计与税法相分离。小企业会计其实是税务会计,虽然也考虑相关会计原则,但更多地强调服务于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因此,高职院校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缺少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小企业会计课程。《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前,小企业会计工作主要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的会计工作相应的发生了调整与变化,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出现改变。因此,高职院校有必须在会计教学中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加强学生针对小企业会计知识技能的学习,以满足社会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从而保证小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以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企业因为一般业务量不多,人员设置不全,因此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一般希望其具备一岗多能或多岗一人的能力,岗位的复合性高求比较。同时,小企业对会计人员涉税处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如何用好国家相关扶持政策能力要求也比较高。通过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可整合《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常见税种的涉税处理、纳税申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小企业规范的会计核算和涉税处理,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考虑的全局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专业课程融合的方式

(一)加强教师自身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施行,至今为止时间不长,而会计专业教师在学校主要是讲授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的财务知识,《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税收法规可能缺乏了解,因此,其中的很多新知识和新理论都需要会计专任教师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研究。会计教师首先要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和适用范围有明确的了解,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并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方面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目标的组织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二)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中如何融入《小企业会计准则》内容,可以考虑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增加《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同时再单独开设《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

当前绝大部分院校的会计主干课程都是财务会计,它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常规业务的会计处理,其课程范围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其主体内容是大同小异的,只是相比较而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难度有所降低,如一级会计科目方面,由《企业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156个变为了66个,在税法的处理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减化,如不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减少了小企业财会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机会,如小企业对资产都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不能使用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这样也降低了会计人员出错的机会。新课程可以将两种准则相整合,适当删减企业会计准则难度较大较抽象而在企业运用较少的内容,增加两种准则的对比处理,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

除了在财务会计主干课程中融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还需综合考虑小企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设置《小企业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这一课程需要根据小企业涉税较多及一人多岗的特点来设置课程内容,同时还应当选用一些专门针对小企业的、能够支持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软件来进行实操练习,例如“用友畅捷通T3教育专版软件”,以更好的实现学生与岗位的衔接,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与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

小企业在各个地区数量较多,学校容易与他们之间取得联系,并形成一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从合作的小企业中聘请有长期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实训课教师,以及与教师合作编制适合于小企业实务的实训辅导教材等方式,将企业具体工作过程引入到小企业会计理论及实训课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假期到合作小企业进行顶岗培训,真正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大开展与小企业的实习就业合作,课程考核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到合作小企业实习,只有通过加强与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使学生在正式上岗前形成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直观认识,才更有利于他们未来迅速的适应岗位的需求。

三、结论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对小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要解决小企业人才匮乏与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全面提高学生适用于小企业的综合能力,将《小企业会计准则》融入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分析了要实现这种融合,需要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优化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即通过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增加《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以及再单独开设《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并加强与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不断提升。(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赵耀.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与纳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

会计就业实操培训范文4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会计技能是指会计人员顺利完成会计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包括会计心智技能和会计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主要是指认识活动,以思维为核心,是在人的大脑内部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映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指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是操作技能的调节者。就会计学科而言,心智技能主要体现在对账务处理任务完成的独立性和会计实操技巧的灵活运用性等方面;而会计的动作技能是通常所说的会计动手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在制票、填证、记账、编表等账务处理时的一系列动作应符合会计动作程序、动作方法和规范化要求,力求达到熟练、协调、迅速、准确。由于会计学科的自身特点和会计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本文着重谈谈会计动作技能的提高。会计技能的提高,除了有赖于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会计的有关理论原理、规则外,还要求学生学能致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把理论与实践统一结合起来。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理论与模拟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会计教学的实用性。

二、提高学生会计技能

会计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因此,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和开发学生以下几种账务处理能力:掌握和运用经济法规和财会法规的能力;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的能力;建立账簿、开设账户以及记账的能力;正确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会计核算程序的整体驾驭与协调能力;计算正确性和准确性的能力;书写规范性和整齐性的能力;会计档案的整理、分类、归档、装订及保管的能力;会计资料的检查、分析和利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会计综合实操技能,就要加强作业练习、利用综合案例模拟实操、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沟通,这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1.加强作业练习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训练质量的基础手段会计技能的提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加强作业练习是提高会计技能训练质量的基础手段。作业练习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及时性、活动性强。从内容上以会计有关理论法规、原则为主;从题型上有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编制分录等。通过作业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模拟实操打下基础。2.利用综合案例模拟实操教学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有效途径会计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案例教学法,是指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利用企业的综合财务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实操,通过处理复杂的经济业务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会计技能,缩短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增强会计教学的实用性。以《财务会计》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操技能,这时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上。可以把企业从筹集资金到采购材料、生产产品、结转成本、销售产品、分配利润整个过程的主要业务综合起来,让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练习,模拟填制和审核支票、收料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发料凭证汇总表、工资结算等,并据以登记记账凭证、过账、更正错账、结账、对账,到编制会计报表,装订记账凭证。这样较为复杂繁琐的过程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在学生操作实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给学生合理的提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分析、纠正。最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换凭证、账簿等实习资料,彼此检查对方的账务工作,要求学生在校对时发现遗漏、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作详细记录,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在课堂上综合点评。这种模拟仿真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3.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沟通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重要方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习得,单靠学校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和简陋环境的实习,无异于“痴人说梦”,是极不现实和没有可行性的。同样,会计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实际会计操作和真实会计环境的训练。企业既具备比较齐全的会计实习设施,能够满足学生实习操作的需要;又拥有大量会计技术人才,他们除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关的职业能力和极强的技术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企业高层会计人员到学校讲学、指导,或者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熟悉会计环境、会计工作,有机会可以让学生参加企业的部分财产清查,并根据清查结果填制财产清查盘存单,也可以让学生帮助企业财务部门登记日记账、明细账等简单的账簿等等。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手脑并用,既提高会计技能又能够感受会计工作的艰辛和乐趣,增强他们的会计专业信心和确定今后的职业方向,培养他们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就业竞争意识和职业道德,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基地的相互信息反馈,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相互参与、相互渗透、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三、提高学生会计技能,增强会计教学实用性

会计就业实操培训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目标模糊,会计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困难等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因及如何改革。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中职会计教育的尴尬处境,本文对此做了系统分析,以期对我国中职会计教育有所裨益。

1、目前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1.1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

1.1.1中职会计培养目标模糊对于中职会计教育,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会计教育目标,学生学起来很枯燥。过去缺乏对中低层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细致调查分析,因而没有一个长远的中职会计教育发展规划,培养目标的模糊,使得办学没有特色,社会的认同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会计教育的良好发展。

1.1.2中职会计教育办学观念、模式依然比较陈旧中职会计教育缺乏和社会以及会计职业界的沟通,过去国内财会人才缺乏,培养企业需要的中低层次的财会专才符合当时我国国情。现今市场对中低层次的会计人才需求已经饱和,作为一个中职学校,如果一直沿用的学历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片面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岗位技能培训,显然存在很大问题,搞理论不如本科生,做实务,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尚未形成。当中职学校失去了办学特色的时候,中职会计教育便从先进走向了落后。

1.1.3办学条件比较差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主要表现为专业师资的缺乏。富有人格魅力,专业知识精深,实践经验丰富,操作会计软件娴熟的专业讲师在中小城市的职业学校普遍缺乏。其次就是教学设施明显落后于教学实际需要,教室里没有装多媒体,课堂讲授内容非常有限,以至于像会计报表填制那么重要的内容往往没有时间讲的很细。最后就是实训条件差,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即便是有,也缺乏教学专用的软件,和中小企业中实际使用的软件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达到教学要求。

1.2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1.2.1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1999-2003年之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只占到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7.4% -11.47,且呈下降趋势,比中学,小学,大学都差了一大截,尤其是专业教师的培训问题,直到2007年由国家出资开展师资培训后,才有所改善。

1.2.2会计职业教育没有职业特色介于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渐演化为普及性知识,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融日益增多,而中职会计培养目标定位一直都过于校园化,缺乏社会性;过于规范化,缺乏职业性;过于学历化,缺乏实用性。表现为:一方面大量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急需持上岗证的会计人才,却找不到满意的,会计教育已经和会计需求背离。

2、对中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建议

2.1根据长远发展规划,正确定位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企业以及会计人员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知识、能力、技能、品德等四个方面。现阶段,中职学校招来的学生大都动手能力比较强,不擅长理论的学习,如果我们按老的教学目标去培养,矛盾很难化解。中职会计教育应该根据宏观政策的变化和社会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我认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中低层次的会计人才,以及培养通过“中升专”进入高等教育对口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

2.2改革课程体系当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不在其宏观结构,而是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能否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我们在探讨面向21世纪的职教课程改革时,在模式目标的取向上,不能不跳出“只见物不见人”的“能力本位”模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以提高全面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培养跨世纪的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的人。具体改革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展开: 转贴于 2.2.1课程内容应体现职业能力培养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特点根据会计岗位设置教材,把大块的专业知识分解到具体的岗位技能中。根据市场需求,用人单位的要求,加强实操课程具体内容的开发和拓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岗位进行会计实操,体现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把人格教育的内容编入会计法规等课程中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2.2.2聘请合作企业的财务主管参与课程开发指导聘请企业的相关财务会计主管配合学校老师做专业课程的开发设计与改革,并一起开发模拟会计操作流程的实训教材,做到按需培养。

2.2.3理论教学课程内容配套仿真练习内容为专业课老师提供多媒体技术支持,改善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根据会计操作性强、实务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仿真软件,巩固理论教学成果。

2.2.4主干课程内容开设围绕会计资格考试展开这样,可以很好的将获取上岗资格的会计知识,融入到我们的专业教学体系中来,方便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

2.3改良会计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会计专业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遵循“该用什么用什么,什么有效用什么”的原则。目前看来主要的会计教学手段就是:

2.3.1在会计专业教研室中和专用实验室中配备网络,实现计算机教学。

这样一来可以用使用电子教案,制作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PPT课件,专业的内容往往变化很快,电子教案更新和修改也方便,能减轻专业老师书写教案的工作,可以把精力用来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做到个性化教学。

2.3.2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比如,在会计教学中,我们可以边讲(基础会计》边到手工模拟实验室里,对学生进行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更正错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训操作的训练。在讲《财务管理》时,可以播放一些结合筹资,投资,分配等章节内容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给学生一些视听方面的刺激,激起学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兴趣。

2.4做好中职会计师资的培育工作国家给了中职学校自主发展的权利,如何发展,我认为人才的培养是个关键,优秀的会计讲师队伍是学校会计专业未来竞争的主要核心资源。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做好会计讲师的培育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会计就业实操培训范文6

[关键词]会计 实践育人 模式 四环双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82-03

高等院校应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围绕学校会计专业的特色与学科优势,我们逐步开发了“梯形进阶”的实践课程体系,探索了“四环双轨”的实践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会计专业“四环双轨”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从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来看,市场总体呈现出“需求不足”与“需求旺盛”的两种态势。一方面,普通会计人员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又十分缺乏。通过会计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分析,我们确立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实务处理和财务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确立了“课岗证融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岗证融合”是把会计岗位素质和技能、职业资格考试系统知识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建立,充分融入课程当中,系统地形成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是将岗位认知、理论教学、模拟实验和协岗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边看边做、边教边学,以此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会计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根据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我们重构会计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的课程,会计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由基础学习模块、专业学习模块、拓展学习模块和综合素质培养四部分组成。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学思结合和知行合一,强化会计实践,构建“梯形进阶”的实践课程体系。我们通过“基础技能实训会计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践企业顶岗实习”四个主要实践环节,采取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双轨”并行的方式,递进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会计专业的“四环双轨”实践育人是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四个主要环节的会计实践,促使学生形成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教育活动。我们会计专业构建的“四环双轨”实践育人二、会计专业“四环双轨”实践育人的实现途径

会计专业“四环双轨”的实践育人模式具有实践性、学生主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是提高会计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四环双轨”实践育人突出强调学生在亲历亲为的实践活动中的成长,要求学生面向实践、深入实践、亲自参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可以完全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其中,充分展示主体的自觉性、 能动性与创造性。会计专业为有效开展“四环双轨”实践育人,除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梯形进阶”的实践课程体系外,还在教学方法上选取了岗位体验教学法,在专业实践中组织了会计技能竞赛,在课程考核中采取了“334”结构考核评价方式,在教学管理上实施了全程规范化管理体系。

(一)采用岗位体验教学法,实现教学做一体

岗位体验教学法是通过“岗位认知、模拟实验和协岗实践”来体验与实操会计核算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体步骤是“岗位认知―模拟实验―协岗实践”。第一步,岗位认知。在企业、银行、税务局和工商局等社会组织里,让学生直接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劳动生活认识体验,使其亲身感受实际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素质、技能和知识,品尝职业工作的酸甜苦辣,加深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职业适应特征。“出纳岗位核算”的岗位认知,选择公路收费站、商场收银台和银行柜台等作为认知体验场所,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学生通过出纳岗位认知,可以明确两点:一是出纳人员需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较高的政策水平、熟练的业务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安全意识;二是出纳人员需具备货币识别与清点、现金管理与核算、银行存款结算与核算等知识和技能。第二步,模拟实验。在学校会计模拟实训室里,通过营造财务实操环境,组建模拟小组,赋予学生以财务岗位核算的角色,采取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双轨并行的方式,模拟企业财务岗位核算的全过程。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同步实施理论知识教学与岗位实践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第三步,协岗实践。在校企合作单位,安排学生进入实践环节,观察会计实操内容,参与会计核算过程,听取会计实操技巧,协岗或顶岗进行会计实操,总结和积累实际会计岗位工作经验。通过岗位体验教学法,会计专业实现了“感受―学习―模拟―实践”的实践育人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会计岗位职业素质和实操能力。

(二)组织会计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训

会计技能竞赛是根据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要求,设置竞赛内容和配备竞赛用品,在仿真职场氛围中进行的一项开放性比赛。为了提高学生技能素质,会计专业围绕梯形进阶的实践课程体系,在不同阶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会计专业组织的技能竞赛主要有五项:会计科目扑克牌大赛、点钞技能大赛、会计岗位技能大赛、会计手工操作技能大赛和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会计技能竞赛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三)采用“334”结构考核评价方式,实现会计能力考核

在考核方式上,为体现学习过程、考核会计能力,我们采用“334”结构考核评价体系。即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手工实操能力考核占30%,电算化操作能力考核占30%,理论知识考试占40%。会计岗位课程是平时实行会计操作能力考核,体现学习过程;期末进行会计理论纸质考试,强化会计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内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所以不管是平时技能训练,还是会计能力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都严禁弄虚作假。凡舞弊者,均视为不讲诚信、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则该课程考核成绩不合格。以“成本核算与控制”课程为例,其考核内容及分值比重如表2所示。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枢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至关重要。第一,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具体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工作规范、规范教学秩序的有关要求、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兼课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教学管理工作规程和监考工作规定等。第二,严把教师聘用关。对外聘教师实行资格考察、聘用管理和岗前培训。第三,过程监控管理。对专业课程建设过程、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等多方面实行“三线三级”监控,即学生工作线、教学工作线、督导工作线三线监控和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监控。第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组织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另一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毕业追踪,实行学生家长评教和企业用人评教。第五,信息反馈整改机制。收集各条线路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归纳总结,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改进。通过对教学的有效组织、全程监控和质量管理,不仅实现全程规范化管理,而且形成了“四环双轨”实践育人的有利保障。

另外,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建立“优质教学资源、优秀教学团队、校园科技文化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为会计专业实践育人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三、会计专业“四环双轨”实践育人的成效

会计专业近年来探索的“四环双轨”实践育人模式,充分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促进了“课岗证融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

会计专业“四环双轨”实践育人模式自全面实施以来,其成效已逐渐凸显。一方面会计专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不仅会计教师荣获优秀教学质量奖,而且学生比赛也屡获佳绩;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就业率较高,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会计专业岗位课程直接与实际财务岗位对接,通过“四环双轨”实践育人模式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符合企业需求,不仅提高了会计教育质量,而且让会计教育充满了乐趣。

[ 参 考 文 献 ]

[1] 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