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命的主要形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命的主要形态范文1
关键词: 生命 生命教育 误区 意义
一、生命及生命的意义
1.生命、生命存在形态及特征
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正因为有了生命才有了精彩。生命主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运动等。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在所有生命存在中,人是超越一切其他生命现象的存在物。
人的生命存在形式有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三种形态。
生物性是人的生命的最基本特性,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
生命的精神性存在,使人的生命有了人文意义和价值,有了理性意蕴和道德升华。
生命的社会性存在使人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时,能够有一种生命智慧和坚定信念;使人面对有生有死、有爱有恨、有聚有散、有得有失的有限人生和无奈命运时,有一种豁达的胸怀和安然的态度。
生命具有以下特征:不可逆性(从胚胎起,生命便一直生长、发育,直至衰亡);不可再性(生命对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生命的不可换性(生命为个体所私有,相互不得交换,彼此不可替代);生命的有限性(第一,生命的有限。第二,生命的无常,表现为生老病死、旦夕祸福等的不可预测。第三,个体生命的存在不能离群索居,不食人间烟火,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支持和关怀。)
2.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关于生命的积极思考,是个人努力实现的给予自己高度评价的生命目标。正如索忍尼辛所说的:“生命最长的人,并不是活得最久的人。”
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会寻找生命的意义,赫塞说:“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并非我的责任,但是怎样安排此生却是我的责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要好好创造。”生命的意义在于:人生最珍贵的宝藏是自己,人生的最大事业是经营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追求不断的自我发展与成长。
二、小学生对生命的心理误区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生命的旅程就开始了,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人从出生就注定死亡。因此,人们常把生命比成一张单程车票,只能往前,无法倒回。
小学生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比较幼稚,缺乏对自身及他人健康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他们往往不懂得生命的珍贵和不可逆性。
首先,不懂得生命的不可逆性。比如,个别小学生玩的一些网络游戏,有时主人翁有多条命,死了一条又一条,没有任何影响。大家有可能误认为生命没什么,失去了还会再来一次。但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是脆弱的,死亡就是失去,是永远的失去,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其次,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关爱家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个人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如果生命逝去了,那就把无尽的痛苦留给了自己的亲人及爱自己的人们,所以,对于关心爱护自己的亲人们来说,死亡是多么残酷的事情,根本无法承受。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说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我们都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三、珍爱生命,纳悦自我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是一种权利。人的生命权是人与生俱来的最神圣的权利,是一个人所拥有一切权利的源泉。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不仅属于我们,而且属于一切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属于社会,所以珍爱自己的生命是一种义务。那种随意糟蹋自己的生命,甚至放弃生命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珍爱自己的生命并不是要求每个人“自私”地活着。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我们也要关爱、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和健康权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活着是幸运,平凡地活着是智慧,能够穿越灾难而后生,则是参透生死的觉悟。而这一切,需建立在充分接纳自我的前提下。
生命的主要形态范文2
【关键词】医学生物学;教学方法;环境
1.生物形态结构的教学
1.1 教学特点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的基础,在《医学生物学基础》课中占较大比重。形态结构部分,不但专用名词较多,而且内部结构较细微复杂,学生难以想象和记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过程,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其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激发注意主动获取信息双重编码深入加工信息加强联系有效贮存信息反复提取正确输出信息。例如,眼球的结构,首先,通过介绍眼睛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眼球结构的兴趣,通过对挂图、模型、实物等的观察、触摸、解剖,使学生在主动获取信息中,形成正确表象;其次,通过图象、实物与名称相结合,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双重编码,深入加工信息;第三,将结构与功能相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记忆,有效贮存信息;第四,通过各种练习,反复提取和应用相关信息,使之得到巩固、强化并能正确输出,以至形成长期记忆。
1.2 通过阐述生物学的现象、事实或实验结果,揭示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规律
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遗传的基本规律等,都是通过对现象或事实的分析、比较,经过一定的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或揭示规律。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上好这一类课的关键。根据判断形成的基本原理,这类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是:列举事实,分析特征突出要点揭示本质分析比较明确外延准确表达给予定义实际运用达到巩固。例如“传染病”的概念:(1)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列举常见的疾病让学生分析,如: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蛔虫病、白化病、侏儒症等,问:上述疾病哪些会传染?哪些不会传染?归纳成表,再问为什么有的病会传染,有的病不会传染,并进一步分析传染病的病因。
2.教学手段
2.1 利用学生熟知地区图片,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再以池塘为例分析组成。(解决教学重点)
2.2 通过多媒体、表演活动及分析情景等引发学生思考,将复杂转变为简单,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想象、互助互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新授课以传授学习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它既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展开教学。本文根据生物新授课的教学内容,着重从学习心理方面谈谈各类型新授课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理论依据和教学策略。
2.3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把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生活动中。
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环境孕育着人类,同时人类也在影响着环境。在环境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摆正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联系联合国环境署的决定:从1998年开始,每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都将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而不再更换。我们似乎不难理解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爱,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对自己、对他人、对所有生命的爱[1]。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引导学生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进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我们倡导体验、实践式的生命教育。老师用多么生动的话语来说明生命有多么珍贵,都没有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来得有用。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学校、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没有学生自己的体验,就无所谓人性的独立,特别是如果没有了学生的心灵的感受,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乏味,精神家园就会荒芜。让学生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
3.结论
3.1 首先了解新概念与学生原有概念的关系,在原有概念中寻找新概念的固着点,并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并列关系,引导学生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的概念[2]。例如“群落”这一概念是在“种群”这一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延伸、扩展形成的,其教学过程是:展示一幅生物群落图,从中找出各种生物,进而复习种群的概念,然后分析各种群之间的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寄生及一些间接关系,引伸出“群落”的概念。明确群落是由多个种群构成的,各种群之间必须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种群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群落也必须是指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多种生物的总和。两者间是一种从属关系,由此将群落纳入种群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形成联系。同理,在“群落”的基础上可以引伸出“生态系统”、“生物圈”等概念。然后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揭示其内在联系。
3.2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医学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之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从我做起,把学生视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那样,我们的学校就一定能够成为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都有可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教育的伟大,也是教育的崇高。
参考文献:
生命的主要形态范文3
关键词:环境小品;原则;方法;定向;自然;模仿;人工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city streets in shaping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al details design problems, causes, to the city streets characteristic mould in environment design sketch a new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reation of the design key points, and put forward the city streets in grappling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 shape design method.
Keywords:environmental embellishment;principles;method;orientation;nature;imitation;artificiality
中图分类号:TU985.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123-03
1 绪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已经逐渐演变成表达城市文化内涵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在沟通文化、连接空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也从过去孤立的、单独的个体化设计模式,逐步向能融合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性设计模式转型。这类模式的转换,不仅增强了环境小品设计的现实意义,而且为现代化城市环境发展提供了更高的精神内涵。同时,基于城市街道特色的环境小品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能为国内街景整治规划及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2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基本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不仅要与环境相融合,还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人对生活舒适的需求,考虑实用性以及观赏性。
2.1系统性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作为一个特定范畴,设计时要与街道特色风貌和精神文化内涵相结合,进行系统性设计,综合考虑环境相关的各类因素。
2.2以功能为本的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不仅应满足人们对环境小品物质功能的要求,还应传达出精神功能的需求。在功能原则的范围内还应注重作品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创造出功能齐备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
2.3人性化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体现出人文思想,设计时,考虑不同人群对环境小品的不同使用需求,尽量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提高人们在户外环境活动中的生活质量。
2.4与环境协调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不仅要注重设计本身,也要充分考虑与街道其他元素相协调,使环境小品与环境空间相融合,展现人文气息和地域特色,共同塑造街道特色风貌。
2.5美学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应该注重现代审美原则,遵循协调性、层次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美学原则。实践中,应该将美学原则贯彻到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创作中。
2.6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空间环境的影响,选用低能耗、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做到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图1-垃圾桶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3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
对于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师应在确定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依据相适应的设计原则,最后选用较为合适的方法来设计。通过对目前国内部分城市街道相关的环境小品设计的调查,以及对家具与产品等相关设计方法的归纳与剖析,结合深圳市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的实际,在此归纳出三种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方法,即定向设计法、组合设计法和模仿设计法。
3.1定向设计法
所谓定向设计法,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方法,它是依据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不同特点以及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同时它也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设计方法,是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定向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受所处街道环境及该地区人文、地理条件和使用人群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要想设计出一件满意的作品,这些因素在设计时都应该纳入考虑范畴。
现有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因功能欠缺而引起的形态问题,周围环境不能与小品自身相融合以及地域特色无法体现等问题。具体而言,垃圾桶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呼吁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使用绿色节能、可回收利用的产品,现在城市街道上虽然看到很多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但仍然存在一些并未分类的垃圾桶,这样不仅削弱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便于人们的使用,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定向设计法,将垃圾桶的形象具体化、定向化,从而体现出垃圾桶的形态意义与使用价值。图1所示的垃圾桶设计除标注了可回收、一般性垃圾的投放,还设计了废旧电池的投放口,使垃圾的分类更细致,也使环境保护在行动上更为人性化。
3.2组合设计法
组合设计法是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形式将现有技术、原理、形式、材料等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中,组合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够使环境小品的形态更为丰富,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比如空间的节省和成本的节约。组合设计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附加型组合、异类组合以及同类组合。
3.2.1附加型组合
主体附加型组合是在原有小品为主体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或形式。这种“锦上添花”的组合形式,是通过在原来已经被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上,利用其他产品现有的多种新功能来改进原有产品,给它带来新的亮点,从而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具有生命力,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主体附加型的设计应用颇为广泛。许多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在未进行改造之前已经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但人们潜意识里仍觉得这样的设计存在着某些缺憾,渴望更好的设计概念融入其中。如可移动式的售货商亭,在原有商亭的设计上,加上了滚动的滑轮,与之前相比,整个设计就显得更加实用方便,整个设施的维护和移动也更加自如,使用起来也倍感舒适。
3.2.2异类组合
异类组合是将不同特点的两个物体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功能作加法,将形态作减法的设计理念,从而使设施更方便人们的使用,节省街道环境空间(如图2)。
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中,异类组合的实例非常常见,如广告牌和车站、花池和车档的组合;广告牌与导向牌的组合等等。异类组合设计是一种更加具有开发价值和说服力的设计,这种组合方式需要构成组合的环境小品间存在一条可引导组合设计的主线,就像路灯与广告牌的组合,二者都需要支撑杆,这样的设计组合方式不仅节约空间,还能使广告在夜间有更好的宣传效果,一举两得。人的精神审美需求也是异类组合的重要主线,如花池和车档的组合,在步行街上逛逛摆放车档,难免会显得有些单调,而将车档和花池组合在一起摆放在步行街上,视觉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功能上也完全发挥了作用,既美化了环境,也起到了空间分割的作用。
3.2.3同类组合
同类组合是把若干个同一类环境小品组合在一起,在保留自身功能和外形特征的同时,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契合,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
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设计中,同类组合的表达方式更多地体现在形式上的重复与叠加,如指示牌的组合、休息坐具的组合等等。这样的组合形式能够产生群体效应,它们的功能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节省空间的同时,也能使整个街道更加有秩序感。
总而言之,组合设计法着重体现在对其功能上的研究。如今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的分类不断细化,组合设计的方法也日益增多,组合设计法已然成为当前小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
3.3模仿设计法
模仿设计法是一种通过对已经存在的形态进行提炼、简化或变形而得到的物质形态的造型方法。根据模仿对象的不同性质可分为自然形态模仿法和人工形态模仿法两种方法。
3.3.1自然形态模仿法
自然形态模仿法是指模仿自然界的形态或动植物形态的一种设计方法。根据模仿对象的有无生命性,还可细分为无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和有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如图4)。
3.3.1.1无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
无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是指对自然界中行云流水、山川怪石等无生命的事物进行模仿的方法。这种方法使设施与环境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与向往,使用时也会感觉更加亲切,更能接近自然。由于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方法运用较为广泛。
3.3.1.2有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
有生命的自然形态模仿法,俗称仿生设计法,是通过模拟的形式,将生物系统的某些原理进行整理、分析、构思和提炼,设计出与生物系统的某些特征相近的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法。
产品设计中,仿生设计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大自然中的部分物种在某些方面都具有特定的能力,自然界中优胜劣汰的生存原则也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如果将这些好的部分应用到生活中,融入到设计中,便能设计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设施。仿生设计,就是将产品赋予生命。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与自然争斗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往与追求自然。仿生设计的出现,是人们追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
仿生设计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中的应用更多体现在造型上,将小品赋予生命,使小品显得更加生动,富有灵气,从而能够与人们产生互动,也能张扬出小品自身的特点与个性。
3.3.2人工形态模仿法
人工形态模仿法是把前人或他人创造的某种类型形态用于其它类型产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比较常见(如图5)。
置身于城市街道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其风格要与街道周边环境相一致。特别是一些具有独特地域风貌的街道上,其环境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小品的设计,所以人工形态模仿法在这里就更加得以体现。如对周围建筑及结构的模仿就是人工形态模仿最常见的例子,这样的设计组合能够使街道在空间上的风格更加统一、整齐。
图2-路灯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图3-同类组合的城市街道环境小品(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图4-石凳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图5-公交车站设计(图片来源:ELEMENTOS URBANOS)
4 结语
定向设计法、组合设计法和模仿设计法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各有侧重点。定向设计法更加注重设施本身的形态个性,如在功能上、地域上更加突出城市环境小品的特点;组合设计法使环境小品的功能更加集中,使形态更加丰富;模仿设计法则是从环境出发,让城市街道空间与环境小品的相互融合、协调,同时也能与人的精神产生共鸣。三种设计方法在城市街道环境小品设计中可相互补充,而非孤立独行,根据街道功能不同,环境不同,设计要求上各有侧重,具体设计时,可两种或三种自由组合。
参考文献:
[1]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鲍诗度,王淮梁,孙明华. 城市家具系统设计.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生命的主要形态范文4
关键词:《檀香刑》;生命意识;解析
《檀香刑》是莫言酝酿多年而创作的一部作品,小说不乏作者恣肆、激情澎湃的创作风格,展现出作者对民间文化形态走向更为成熟、自觉的探索,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本部作品中作者采用以人物自我言说的写作手法,展现了原始生命内在的野性美、天然美和浓厚的中国北方田野色彩。而在这种野性美和天然美中又高度赞扬了生命的活力,展现了多种生命意识。在这场活生生的大戏中不同角色展现了各自的风采,他们或是英雄、或是流寇,或幸福、或悲惨。下面从庙堂、民间和看客三方面来解析其中的生命形态。
一、《檀香刑》关于庙堂的描写
庙堂是供奉神仙或历史伟人的处所。在旧时,统治阶级为了统治形成了一种有关庙堂的统治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教堂是权利的中心。因此产生的文化形式叫做庙堂文化,属于上层文化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庙堂文化代表君王的意志,过分注重法则纪律以无情、死板、虚假的形式压抑自由,无视生命、泯灭人性,是统治阶级意识的外在表现。这种文化规范和推动着我国整个古代历史。小说中展示了这种文化影响下的两种生命形态:一种是通过世袭而获得至高权力的皇家家族。另一种是皇家周围的官僚阶层,其中赵甲就是官僚阶层的典型。庙堂的生命意识是严肃和正统的。
赵甲早先是“靠卖死人的干蜡给人入药维持生活”的小混混,后因手艺精湛得到慈禧的接见而被封为七品官员,做起了刽子手的职业。赵甲可是大清王朝的忠实守护者,遵守着太后一句无心的话,终生抱着“忠”朝着冷血无情的路途越走越远,最终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没有人性的行尸走肉。小说将他的无情表现的更加传神,“他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凉气,隔着老远就能感觉到。刚住了半年的那间屋子,让他冰成一个坟墓;阴森森的,连猫都不敢进去抓耗子。”他的人性在杀人过程中被退化成为杀人的机器,而他疯狂的爱上了这职业,创造出自己的一套杀人美学,先把人当成物质,再让自己丢失感情,最后刀人合一。
赵甲生活境地代表着整个庙堂阶层,而赵甲是这一层层统治阶层的影子。以他为代表的庙堂生命意识是为作者批判的,为了突出没有因这种庙堂文化而异化的,生机勃勃的民间生命性态。
二、民间意识中的生命色彩
莫言《檀香刑》中还描绘了一个不同于庙堂生命的民间生命形态。正如民间与庙堂是对立关系,民间生命形态也不同于主流的庙堂生命形态。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条件下,真实表现民间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真实情绪。其中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憎恶,对欲望的追求,而这些不能为任何政治教条所约束和规范,体现了一种自然、强烈、悲壮的生命美学。
《檀香刑》中的民间生命形态首先是通过孙丙展现的。戏子孙丙是猫腔艺术的传承者,他演戏三十多年最后达到自己与猫腔合为一体的境界,所以猫腔就是孙丙的生命形态表现,是作者对他独立生命形式的暗喻。孙丙艰辛的一生就是一曲曲辛酸的猫腔:有妻儿被杀时的“长歌痛哭”,有揭竿反抗时的“神坛魇语”,有身受檀香刑终了生命时的“常猫哭灵”。
其次是敢爱敢恨的眉娘。她是从民间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带有纯天然的野性美,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女性:虽然活在有双让人嘲笑不已大脚的阴影中,但当遇到自己的意中人时,她抛开“一个戏子的女儿,一个屠户的老婆,一个大脚的女人。”执着追求说出“俺爱你爱的没脸皮,为了你俺不顾廉耻;俺没有志气,没有出息;俺管不自己的腿,更管不住自己的心。为了你俺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哪里还在乎人家飞短流长。”的话语。
三、看客中的生命意识
看客是多种生命形态的一个杂合体,他们有一部分来自“庙堂”,大部分来自“民间”,小部分来自异族。但不管他们来自何种生命形态,他们表现的是狂欢的生命形态。当侩子手处决犯人时,看客会在犯人害怕时,鼓劲让他们当英雄。在余姥姥失手时,会欢呼,起哄,喝倒彩。这种种都讽刺着看客的麻木不仁。其中知县钱丁是小说中的一个戏剧性人物,他有着各种生命形态,代表着封建时代中知识分子。
《檀香刑》展示了各种生命意识,也会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相信活在迷惘境地的我们会像钱丁一样最终认清自己,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方向和生存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建华.从必然走向自由:论莫言小说暴力叙事心理图式[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2]吴丽丹.论莫言小说《檀香刑》中的生存与人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生命的主要形态范文5
一、充盈着生命味道的课堂,应该有教师的生命在场
课堂中有教师的生命在场,用生命去激励生命,用生命去呼唤生命,用生命去鼓舞生命!钱志亮的课堂是充盈了生命的课堂。他用真情在研究学生的需求,用真心探讨课堂中有效教学的策略,所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虽高深却鲜活的教学内容!韩玲老师的课堂是有生命在场的课堂,她模仿孩子的表情,学习孩子的语言,用案例阐释复杂难懂的心理知识,展示了她生动的教学策略。
所以,在有生命在场的课堂中,教师要全情投入。面对着讲了很多遍的教学内容,面对着曾经自以为得意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面对着各有差异的教学对象……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还能静下心来,再用心用情地研究思索,在已经固化的思维中开拓创新!钱志亮面对着讲了多遍的内容依旧激情澎湃,有老师问他:为何还能如此?他说:我要对得起此生我们的这次相遇!
全情投入,意味着我们不是看客,我们是参与的一员!和学生畅谈人生,分享感受,剖析心灵,和学生的感情交流、与学生的思想碰撞,让自己在和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成长。有老师生命在场的课堂,也是教师成长的课堂!如果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看客出现在课堂中,那么课堂只是一个承担着装箱子这样一个流程的工厂车间!黄全愈说,教育主要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里注油!
全情投入,还昭示着我们不是正义的评判者!对错不是掌握在老师的嘴里,而是掌握在学生的体验中,大家的研讨里!让老师评判是与非对与错的课堂,只会是一个呆板机械的机器人,没有了激情和成长!
二、充盈着生命味道的课堂,更应该有学生的生命在场
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教育的目的是教孩子做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一个课堂没有学生的生命在场,那就是没有发生教学行为!“生命在场的课堂的特征是自觉性、独特性、体验性”。所以,让孩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参与课堂行为,去积极体验,自觉地形成知识,达成技能,情感形成,价值观的达成也就自然而然了。
让学生的生命在场,就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形态!孩子有差异,参与学习的权利没有差异!让孩子生命在场,就要让每个孩子的思维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中!课堂中各种教学行为的设置,都要为了这一目的而服务!
让学生生命在场,就要让每个孩子始终处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是快乐的,如果孩子在课堂中有了厌恶,有了反感,孩子的生命就会溜号!
三、充盈着生命味道的课堂,还应该有教材的生命在场
我们教材的建设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他们秉承着教育宗旨,延循着教育规律,选择教学内容,每一章每一课都有着深厚的教育教学上的承载意义!所以,使用好教材,让教材的生命光辉绽放出来,也是生命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材的生命体现编者教育意图、情感表达,让编者的生命在课堂上发芽、开花、结果,编者的生命和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交流,这是有生命的课堂!
教材的生命还在文本主人公的生活里,情感中。走进主人公的世界,和他同呼吸,共命运,让师生的生命与他的生命在课堂上交融,共舞!朱自清《背影》里有家庭的纠缠,有情感的苦痛,有儿子的愤恨,还有父亲的讨好,八年的时间让儿子成长,八年的时间让父子怨恨冰释!走进去,体味这百味杂陈的父子情,让生命的味道充盈!这是有生命的课堂!
生命的主要形态范文6
关键词:“为座而设计” 座椅设计 仿生设计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了很多,而生活和工作这些大部分都是要座着进行,人们的生活、工作离不开座,特别是以座姿进行工作的人,每天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与座打着交道。因此“为座而设计”也显得十分的重要了,不但其设计除了材料运用得当及造型大方美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人体的舒适度,当然更要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眼光,因为现代的家居产品不但要满足其基本功能以外,更要有赏心悦目之感。如今越来越多的座椅外形有趣,而且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与仿生设计密切相关的座椅,对设计师而言,自然界丰富的自然生命形态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资料库。这些自然生命形态经历了几百万年的适者生存法则的自然进化后,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其进化程度也接近完美。如将其融入新型包装,原来的几何线条将逐渐演变为柔和圆润﹑厚重饱满的有生命的线条。而且,仿生设计有利于突出座椅的个性,使其形态的清新、淳朴,返朴归真。
一、座椅设计与仿生设计
形态设计是工业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之下,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显了出来,通过外观形态创新可以为座椅注入深层的精神文化内涵,创造个性化品牌价值,更加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核心力。wwW.133229.coM
那么,座椅设计的外观融合了仿生设计的思维创意无疑也就给座椅注入了创新,创新是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融汇在设计之中,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目前创新设计理论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以人为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挖掘产品功能出发,赋予老产品以新的功能、新的用途,从成本设计理念出发,采用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运用这些创新思维和系统化创新设计方法进行创新思考,以创造出更宜人的座椅形态。
以仿生学为基础,通过研究生物原型的功能、结构、形态、色彩及生活环境等特征并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便是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学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锲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正逐渐成为设计发展过程中新的亮点。自然界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变化着的,人的意识也是以自然方式发生的物质世界。人和人的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正是这样人类才更应该利用物质世界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思维为座椅的外观设计,我相信融入了仿生的座椅设计更加增进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二、仿生在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从最早的古埃及的图坦卡蒙王座、中国古代牛形青铜灯到雅各布森的天鹅椅、蛋椅就具备了仿生在座椅的设计,运用仿生性思维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功能完备、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美妙绝伦的座椅,而且赋予座椅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增进人类与自然统一归纳现代座椅设计中的仿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形态的仿生。形态从其再现事物的逼真程度和特征来看,可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具象形态在外观形态上再现模仿的自然对象,直观地呈现出仿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传达出浓厚的情趣感和亲和力。使人们在仿生座椅中达到设计形式语言和艺术形式结构与座椅外观的更好的结合从中获得更多的艺术气息和新鲜的体验以及座椅更多的情趣和灵性。抽象形态强化了自然事物的本质,给客观事物注入了艺术的活力,使其更耐人寻味,更富有意义,也更完美。也只有抽象性的主观性才能赋予艺术作品以独特的光彩和魅力同时在应用座椅形态高度概括提炼的形态更有品位艺术。
第二,功能的仿生。研究对象的生物原理,从功能出发,研究生物的结构形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除去无关因素,并加以简化,提出一个生物模型。使其应用到“为座而设计”的设计中去,运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的生存与适应自然,适应生存。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和利用生物系统的优异结构和奇妙的功能,为我们生活而设计。
第三,结构仿生。不但在外形、功能上模仿自然界的生物,更加可以利用它们特有的结构得到启发,从模仿大自然的外部结构;从一个重物的抛物线形曲面的张力与薄壁高强的性能;从一片树叶叶脉发现交叉网状的结构,都可以从中达到更加有意的启示。不但可以使座椅结构更加坚固,也可以达到经济与外形美观和高效的完美结合。
第四,表面肌理仿生。自然生命形态经历了几百万年的适者生存法则的自然进化后其表面肌理更加接近完美,座椅的设计如果和动、植物联系到一起,更加使其使其形态的清新、淳朴,返朴归真。例如:设计了豹子或者老虎的肌理的座椅,将其野性与灵性,融合时尚的概念,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座椅设计的利用了仿生的形态、色彩、、结构、肌理等引发心理情感,借鉴了生物经过亿万年的“优胜” 的洗礼,它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使生活更加有情趣,更加灵动。
总结
“为座而设计” 运用了仿生的设计思维无疑是条解决设计问题的“捷径”,而且赋予座椅以生命的象征,使“为座而设计”计回归自然,达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倪海曙.视觉和仿生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2]江润华. 以仿生设计中隐喻之观点开发产品创意之教学研究.工业设计.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