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历文凭提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历文凭提升范文1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 教学水平
初中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运用自身能力来解决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中都有涉及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体现在教材内容上主要是问题解决的准则和问题解决的主题等方面。该篇文章就是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来寻求对策。
一、对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概念的解析
所谓问题解决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根据已设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已具备的知识或操作技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准确来讲它是指一种思维活动,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目标性和过程性。一方面,问题解决是在一定的目标下进行的,没有了目标的问题解决是徒劳的;另一方面,从问题解决的内涵中可以看出,它是问题解决者对自身已具有的知识进行的加工和利用,从而得到问题解决方法的情景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产生新的认知,也就是说问题解决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由此来看,我们所说的物理问题解决就是指针对一个新的物理问题时,依据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来寻求相关的含义、原则、手段、途径,试着在问题的目标和环境之间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心理过程。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途径
1.提高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的元认知能力。这里所说的元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学习活动和思考活动的知识与控制,即个体对认知内容的控制与调节。元认知作为智力的关键构件,它的发展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当元认知得到好的发展,学生思维的品质才能有所保证。而元认知主要是由知识、体验和监控者三要素构成的。这三个部分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影响要素。元认知最显著的特征是“如何思考”,也就是注重思考是有目的的,它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和思考的诀窍。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解决具体的问题,还要通过问题解决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补充学生的元认知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做好解题示范。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务必向学生展现自己是怎么样处理物理问题的,让学生看到教师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和手段,使得教师的思维过程可以给学生做一个样板,让学生了解到教师是如何利用元认知来学习的,从而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声”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将学习“声”这部分内容时会遇到的问题列举出来,然后拿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例子来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为学生演示自己在面对物理问题时是如何一步步进行思考的,让学生可以懂得怎样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元认知。紧接着,教师就要利用剩余的物理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解决并且说出思路。这样一来,学生对元认知的运用就可以越来越熟练,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其次,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务必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学生感到迷惑时教师要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来延伸解决物理问题以及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调节和控制,使得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够得到实质的提高。
2.针对物理问题采取多重表征方式。物理问题的解决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它要求学生可以在新的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独立设计认知途径,且对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较高。大部分的物理问题都存在着结构不好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部分物理问题来源于学习个体在实际情景中自己提出来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少数物理问题存在总目标没有确定,子目标无法明确的情况;解决策略受到了较多的条件限制,需要自身创造合适的条件;某些物理答案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同。简单来讲,所谓物理问题结构不好,是指在进行物理学习过程中,学习个体对结构无法很明确,或者是问题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大,或者是问题解决的策略不够详细,或者是出现非唯一性的物理答案。可以看出,物理问题结构不好的问题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只有处理好物理问题的结构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所提高。结构不好的物理问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维性,问题具有很多的侧面,也就是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问题进行认知,因为单从某个侧面来认知问题是片面的。这就要求教师解决结构不好的物理问题时采取多重表征的教学途径。表征对于问题解决来说是极其关键的环节,问题表征的方法和表征的力度决定着问题解决能不能取得成效。在使用多重表征方式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确定目标,在多个侧面中构建新的目标,从而找出新的答案或途径。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捕获新知识的技能培养,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以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事物中找出问题实质,运用科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初中物理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言利.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巫亚珍.初步探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D].苏州大学, 2008.
[3]张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0.
[4]程丹.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1.
[5].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2011(11).
学历文凭提升范文2
关键词:听力水平;文本解读;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75
一、目前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学习中听的能力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一,一直是学校英语课程长抓不懈的一个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却不尽如人意。当前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尤其在文本处理及习惯培养等方面,学生仅凭自身努力已经无法解决,正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另辟蹊径来为学生解困。
1. 教师缺乏再构听力活动和培养学生听力思维能力的意识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地让学生听,为听而听,为完成课本听力活动而听,却不注重对学生听的过程的指导,忽视学生对于整体语篇的理解;《Go for it》教材中有些听力活动设计过于简单,这样的听力活动缺乏挑战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也失去了听力教学的意义;一些听力材料中出现很多生词或学生较难理解的背景知识及语言知识,或是录音语速较快,加上任务活动设置中要写下来的内容太多等,而教师缺乏必要的听前引导和铺垫,也没有对任务活动作任何恰当的处理,学生听不懂材料,也完成不了任务。这样的听力训练即便教师重复多遍播放录音也没有效果,而且会给许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挫败感。
事实上,英语教师如果认为完成课本听力任务就算完成了听力教学任务而不对听力材料或任务活动进行必要的处理,忽视自身对听力材料的深刻解读,也随之忽视对学生听力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到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2. 教师缺乏对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态度价值观的引领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科学常识、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助于培养世界意识。要学好英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甚至他们语言中一些相当口语化的语言或习惯用语也是学生需要积累的。不少初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一定困难。在对听力材料的处理上,教师也没有注重挖掘材料中编者所要传递给读者(学生)的精神食粮――对当代青少年来说积极向上、有利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没有实现英语听力活动的最终情感目标。
3. 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习惯的培养
英国作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这句话很好的道出了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和对人以后发展的重要性。在英语听力训练上也一样。良好的英语听力训练习惯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关键。很多英语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学生听得再多、练得再多、背得再多,效果也不理想。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却仍然听不懂也抓不住重点。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听,不知道这一步该听什么;很多一闪而过的音频无法也给他们留下足够长时的印象。听了好像没有听,练了也好像没有练。
二、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因此,教师要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在教学中,笔者及所在的教研组尝试采取下列措施:
1. 对听力文本进行铺垫、再构或拓展
(1)听前铺垫听力文本
有些听力活动与听力材料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及语言运用能力来说太难。这时,教师应该在听力活动前提供预测铺垫,为完成接下来的听力活动搭好支架。
如《Go for it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Section B 2a & 2b。这个听力材料旨在让学生通过听来了解主人公Holly和Maria与各自的好朋友成为朋友的原因及她们与各自朋友间的异同。听力材料内容长而杂,要学生根据听力的内容用填表的形式来完成这个听力任务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可在听力材料之前,让学生从性格、爱好、外貌等方面来描述他们自己与各自的好朋友的特点。问题可作如下设计:Do you have a good friend? Why do you like him(her)?/Is there anything in common between your good friend and you?/ Do you look alike? /Do you have the same habits and personalities? /What are they?/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your friend and you? What are they?
在学生描述各自的朋友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套用2a&2b听力表格的形式写上关键词,以供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时模仿。经过这样的铺垫和引导,让学生来完成书中表格,难度自然就降低了。
(2)听中再构听力文本
教师在处理听力材料时,可以根据需要将听力活动的环节进行大胆的调整或再构。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7,Section A, 1 b,一位同事因送教下乡要到xx中学上课。由于该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弱,备课和上课要尽量考虑该校学生的学情。而教材设计的听力活动是:Listen. Where would Sam and Gina like to go on vacation? Why? Fill in the chart.
若按教材设计的听力活动进行教学,学生在听完一遍后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信息,整理信息并写出答案:Florida, is stressed out; likes to relax;而且让学生听2-3遍却仅仅填写Gina一个人的信息,在某种程度就等于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及教材资源。因此,这位同事决定根据该校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并扩展教学活动步骤:
Step 1: Listen and answer two questions:
Who are talking in the conversation?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这个活动设计降低了听力的难度,学生很容易通过听力对话中的“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Sam?”和“How about you, Gina?”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问题二的回答是对听力材料的整体理解,学生在听完整个对话后,通过理解概括出对话的主题是:“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vacations.”回答完第一个任务的两个问题后,学生们树立了听的信心,开始第二个任务:
Step 2: Listen again and choose.
Where would Sam like to go on vacation?
A. Florida B. Mexico C. Brazil
Why would Sam like to go there?
A. Because he likes peaceful vacations.
B. Because he likes exciting vacations.
C. Because he likes dangerous vacations.
Where would Gina like to go on vacation?
A. Florida B. Mexico C. Brazil
Why would Gina like to go there?
A. Because she is stressed out.
B. Because she likes exciting vacations.
C. Because she likes dangerous vacations.
第二个任务和教材1b设计的填表任务一样都是考查学生听细节的能力,但把1b的填表任务改编为听并选择的任务后,学生听力理解的正确率提高了,同时更充分地训练了学生的听力技能。
(3)听后拓展听力文本
①追问听力内容,培养思维能力
听力训练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理解文本、体验文本内涵、开展语言学习、培养听力技能,提高英语听力思维。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听力材料本身进行解读和思考,从而促使其听力水平的提高和听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②介绍国外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为了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必须加强学生对中外两种文化差异的了解和学习,这样会有助于他们清除英语听力的语言障碍。听前活动是听力教学中文化铺垫的主阵地,是教师应充分利用的重要环节。新教材各单元所涉及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材料的难度相对也较大。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对即将听到的材料背景进行一定的解读和思考,不进行一定的文化铺垫,学生听的效果会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文化导入,就听力的中心话题或课本插图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与阅读,激发和唤醒学生记忆中已有的知识,并储备新的知识,为听做好充分准备。
③设置听后问题,引领情感态度价值观
听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体验。听力教学不仅仅在于巩固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也不是单纯地教会听力策略与方法,还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思考,让学生与听力材料中的人、事及材料的编者开通进行心灵对话的通道。
如八下第五元Section B的听力活动中,Michael一家难以决定Michael是否应参加职业足球队。在完成相关任务后,笔者先设置了由若干小问题组成的further-thinking,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更好的解读。同时,因此听力中出现了父母与孩子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看法并产生矛盾,而这样的情形在初中学生生活中发生比较频繁。因此,笔者在层层深入的追问后又增加了两个问题:Why do Michael’s parents don’t want such a life for their son? 和What’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parents’hope and a child’s wish? 这两个问题能引导学生从Michael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件去看父母与孩子对待就业和生活的不同态度。父母一般希望孩子将来能过普通、恬淡的生活,而孩子则很少考虑到过程的艰辛和荣誉背后的负面影响,因而更向往令人兴奋的、功成名就的生活。实际上,学生在倾听Michael父母耐心劝说并关注他们劝说时诚恳的语气时,必能感受到主人公父母对儿子那深深的关切和浓浓的爱护,进而感悟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也一样深厚,从而更加理解和爱戴自己的父母。而一个理解和爱戴自己父母的中学生,应该能以比较平和淡然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去处理自己人生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 以听力文本为载体,培养习惯
好的习惯是学生成功的重要条件,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际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要有大量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语习惯的培养过程。听力作为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一,在习惯上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因此,英语教师要在习惯的培养上对学生予以比较多的指导。
(1)熟悉预测听力材料
在平时的英语听力训练或测试中,如果没有老师的预先铺垫,学生的听力活动第一阶段的任务应该是根据听力的插图、指令、题目(及备选项)所提供的内容,搜索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以进行各种可能性的预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下一步听的过程中迅速地作出判断、筛选和归纳出材料中出现的关键信息。
因此,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在听前能自觉浏览所能看到的听力材料部分并作出合理预测的习惯。同时教师应在学生没有养成此习惯前,适当指导学生如何浏览这些材料及怎样进行预测。如根据插图有时可以大致推断出说话者的年龄身份及对话的场所;根据听力指令可获悉对话的姓名、对话的大致内容(关于运动、爱好、饮食、电影、家务等);而根据听力所设置的任务(题目)则可以推断出更多信息,甚至包括很多细节信息。不过,浏览细节信息比较多的任务或题目时,应养成圈划关键词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预测,更有助于记忆、对比。
(2)适当笔记辅助理解
一边听一边适当做笔记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同时对于一闪而过的音频语言,很多学生无法一时做出判断或得出结论,因此有必要做适当的笔迹作为辅助。
一般听力文章的要点常集中在几个疑问句上;如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等,要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并作简要记录。另外,学生在听的时候,常常要记录一些材料都是同一类中含有相当数量的若干个体,如数字、食物、名字、颜色等。以数字为例,记录的内容可包括时间、年龄、价格、号码、数量、速度以及各种计量单位等。这些细小的信息正是因为有并列多个,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受也没有很大的差异,很难让学生仅听一遍就有较深的印象。另外,反映主要情节的关键词语,也应是记录的重点。当然,记录时要求学生力争与录音同速。若一味地关注记录,而没有紧跟录音的播放进程,反而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学历文凭提升范文3
传统语文教学的明显缺陷在于:片面强调“读”“写”目标,从根本上忽略了人的语文素质全面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甚至被“窒息”的人;过分强调基础知识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听、说(评议)能力的培养;过分注重学生对课文的被动学习,不重视学生对课外美文自主的读、写,自觉的听、评。
听、写、读、评各自和一定的感官相联系,听和听觉、读和视觉、评与写和动觉相联系,各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但是,学语文时,动用多种器官比单一用一种器官学习效果要好。边听、边写,边读、边评,耳手口眼一起用,比单用耳听或单用眼看印象深,效果好。从语文教学整个过程来看,听写读评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四项技能必须综合训练,不可偏废。听和读是领会、吸收的过程;评和写是表达和复用的过程。领会和吸收是基础,表达和复用是提高。没有领会和吸收,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没有表达和复用,语文实践能力就得不到巩固和发展。听是评的前提,评又有助于听。通过评才能检查听的质量,提高听的效果。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高。读提供语言、内容和典范,写又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从而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写作经验丰富,有助于阅读中的理解、欣赏和吸收,有提高阅读能力的功效。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听、写、读、评的能力呢?
1.构建听、写、读、评互动学习模式,促进高效课堂生成。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手段、策略等来激兴趣、启思维,在听、写、读、评活动中将学生从课堂的单纯的听众变为课堂的主人。
2.选择古今中外优美的经典散文、诗歌或演讲稿作为“听力材料”。在课前10分钟,教师或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文学艺术之美,从而激起倾听、鉴赏评价的兴趣。
3.选择一些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彩段落进行听写训练。老师读一至两遍,让学生们听完后写出来。他们往往会认为很简单,不知不觉中已产生了优势心理。接着,听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由一段到两段、三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可逐渐增加听写的难度。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了专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的目的性和连续性也随之增强。
4.听后答问。事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倾听。老师朗读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叙述类文章,如童话故事、感人事迹等;问题也只是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结果等,以引导学生专心听,认真记,听完之后主动答问。渐渐地,阅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问题也越来越有深度。随着提问的不断深入,学生专心听的时间越来越长,专心记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参与面越来越广。
5.听后复述。让学生试着复述听到的内容,内容从简单的、趣味性强的开始,逐渐丰富多彩。刚开始可以仅要求复述一些简单的情节,反复训练后,可要求学生复述一些重要的对话、描写等。这样,学生专心倾听的能力就又有了新的提高。
6.举办读书汇报会带动课外阅读。在会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人物、情节、片段,从而对这些最喜欢的内容作出评价,甚至引出“百家争鸣”。
7.举办各种朗诵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对于朗读的质量,选文的优劣,也要让学生互相点评。
8.鼓励学生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把规定的写作任务融入到文学社刊的编辑之中,化被动写作为主动创作、主动投稿。教师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使文学社活动开展得异常活跃,同学们又是撰稿人,又是编辑,互相对稿件进行修改评点,直到满意为止。
学历文凭提升范文4
【关键词】网络资源;提高;作文能力
随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网络已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普及,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绝大多数的学生上网,除了打游戏,就是网上聊天、交友,甚至阅读不良信息,观看不健康视频,很少有学生正确地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习服务。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正确的利用网络中有益的信息资源,开辟一条简便、快捷的学习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作文能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一、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让学生广泛积累素材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文教学的广泛性和开放性特点决定学生必须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开卷有益”,只要是有可读性的、健康的,都可以拿来读。在网络化的今天,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写作服务。网上人物的思维、语言、情感、方法、风格等都是学生作文的“软件”,学生只有读得多,见得多,才会“下笔如有神”,写出优秀的作文。
如何让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进行素材积累呢?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迷恋网络游戏,不沉溺于虚拟时空,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其次,是要增强学生的上网意识,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起抵制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学生有了正确的上网意识后,还要使他们能正确运用网络进行学习。信息技术课上,请信息技术老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上网指导,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的利用网络找出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建立自己的资源库。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阅读和积累,找到有用的网址,阅读名家名作、作文文集、作文指导、作文点评等等,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却又对写作有帮助的资料放入自己的资源库,以备写作需要时迅速地查找。
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写作、交流和修改
认知心理学家加涅认为:人类(包括学生)的学习进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结构的基本模式是一个信息流程,即人对外来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改组,把输入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人类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的作文也是一个不断加工、完善的过程。写作前,他们可先从过去的资源库中寻找素材,如没有合适的素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找到与文题相关的众多资料,评判处理,有感而发,写出文质兼美事例丰盈的文章。学生作文初稿写好后,可让他们把初稿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在打印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电脑软件的优越性,为自己的作文作字词、语法方面的修改,自觉减少作文中的错别字,使语句通顺,富于文采。
好文章,好作品,体现着写作的“神”与“巧”,说明了“应该怎样写”,同学们固然要认真学习;有毛病的或者不像样的文章和作品,表现了写作的“弊”与“拙”,说明了“不应该怎样写”,学生们同样也应该批判的学习,以汲取教训。为使学生作文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师可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等特点,把学生打印好的作文初稿放在校园网或班级网站上进行交流。在网上,学生之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交流活动,既可以从别人的作文中汲取优秀的成分,来充实自己的作文;也可以通过别人作文的弊端,来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避免自己在今后的写作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另外,教师利用网络开放性的特点,还可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去大量阅读学生习作,互改作文。在别人的文章中间作字词、句子的修改,在文章中间或末尾加上自己简短的评语,或在别人的作品之后,发“贴子”,引起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和争鸣,把作文评改引向深入。在不断讨论、评改作文的同时,学生的作文会不断地完善,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激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鉴于此,教师可以把经过交流、评改、师生均认为是优秀的习作放入学校大众网站,让这些优秀的作品在网络的无限空间供数千万读者阅读。发表作品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上网后,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荣誉感,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就会更加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而没有发表作品的学生,看见别人的作品上网后受到同学们的赞赏,也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心理。于是,他们就会加倍努力的写作,以便能在今后的作文中迎头赶上,像其他同学一样让自己的作文也能发表在网上,供大家阅读。
总之,网络资源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优势,如利用不当,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麻烦,让学生误入歧途;而正确的利用它,也会使学生学习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把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有益成份与现代网络信息资源相结合,让学生走出网络游戏的误区,正确的利用网络的优秀资源,愉快学习、愉快写作,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绍平,景朝晖,应积极开展网络德育的施教活动.成都:学校思想教育文稿[J].2003,8。
[2]刘孟宇,诸孝正,写作大要[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7。
学历文凭提升范文5
关键词:语文;定义;尊重学生;成长档案
评价机制的正确建立,对孩子树立主流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夸奖,这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不像其他科学科目一样严谨有固定的答案,因此,语文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评价更方便。通过更多的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激励性评价的定义
激励性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激励性评价的运用,有助于肯定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行为,有利于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优秀的教师能够利用评价机制,使整个班级一直都处在积极好学的氛围下,学生能踊跃地发言,积极地思考,从而收到极佳的效果。
二、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学
1.课堂教学中的激励
心理学研究发现,被赞赏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学习成绩也能不断地提高,智商表现也比较突出,而较少得到教师赞赏的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并有些自卑,成绩也不佳。根据这个研究,我们发现,教师的激励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如金钥匙一样,是打开他们学习兴趣之门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性教学是重要的使用手段。
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小学生在智力与知识的储备上一定是不如成年人丰富的,所以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也许会有些幼稚。
而老师在这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对他们所有的行为尊重,
并且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关注。只有得到重视,学生才愿意接受教师,愉快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其次,教师要注重鼓励的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利用鼓励转变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上教师说得多转变为学生说得多。多鼓励,学生会对投入语文课堂更有兴趣。另外,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能批评,反而要给予学生激励,使他们保持积极性。经常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多微笑,多使用:“你做得很好。”“做得不错,再来一次。”“非常好。”等夸奖话语。
最后,教师还应该懂得营造一种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时候,学生的错误回答,会引起课堂的爆笑起哄,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是极其尴尬的。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往往都是极敏感的,教师要注意对他们的保护。所以教师这时就要学会引导,引导学生也要宽容地看待回答问题的同学,并对这位同学的表现做出鼓励与赞赏。在一个和谐、宽容的氛围下,学生更乐意投身于语文学习中去。
2.建立成长档案,学生进行自我的激励性评价
除了课堂上的评价,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方式。
何为建立成长档案?学生建立起一个记录自己学习与成长的档案袋,其中教师将组织阶段性总结。比如说,在学期初,可以组织一个新学期展望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发言,发表想法,然后再写入档案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每人激励性的评价。再过一阶段的学习,教师组织第二次、第三次的活动,学生将把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所得所想所感都写入档案。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对他们进行指导。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锻炼他们开口讲话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组织语言的写作能力,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学生也能树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3.建立长期的累计式评价
让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语文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个需要学生长期不断学习的过程。长期的累计式评价也是可行的。
比如说,学生在每次进行学习活动时,如何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画,贴到语文课本上面。如果在课后完成作业方面做得好,也可以得到另一个小贴画。不限于行为,一旦学生做出了值得称赞的举动,教师就可以把小贴画奖励给学生,给学生以激励。一旦积攒了足够的贴画,还可以向老师兑换大贴画。如果采用这种长期式的游戏性评价方法,学生一定会对老师的激励感到极其兴奋,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最重要的时期。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但是没有教师的赞赏与激励,是不能巩固强化这种兴趣的。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多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这种激励的方式,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通过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对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历文凭提升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评教;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36-02
目前独立学院正处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战略转移的重要阶段,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尤其重要和紧迫。学生评教作为学校质量监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对于了解教师教学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师相对年轻化的独立学院意义更加重要,因此学生评教被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作为一项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措施所采用。但是目前学生评教制度的不完善极大地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分析学生评教制度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学生评教工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所面临的课题。
一、学生评教的意义
高校为了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取了多种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如专家组、领导、督导评价和教师互评等,但这些评价都是抽样性评价,并非真正全面客观,只有授课班学生全过程参与了教师的课堂教学,那么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主题作用,才能全面掌握全体教师的教学状况,毕竟学生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全面参与者。从学生角度来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加渴望得到尊重,希望增强师生互动,学生作为评价主体通过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增强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通过学生评价的反馈,改变和提高教师教学方法和水平,学生无疑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从教师角度来看,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并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问来增加师生交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相长,基于此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无论是对于师生的互动、促进师生融洽交流,还是对于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水平都有很大促进作用。从教学管理者角度来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通过学生评教可以让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更为准确地掌握学校的教学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从而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目前学生评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评教的强制性导致评教结果的非客观性。目前高校的学生评教,主要分为网上评教和纸质化评教两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绝大部分高校都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与评教,大都带有不评教不能查询个人教学信息、甚至不能考试等强制性条件。而这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方式并不一定适合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其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稍显涣散,在评教时虽然教务处、班主任、学习委员做了大量的动员和宣传工作,仍有一部分学生有抵触心理,在强制条件下,虽然完成了评教,但都是应付性填写,对评教数据产生污染,导致结果欠客观。
2.网上评教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独立学院评教体系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照搬母体高校评教体系情况普遍,对于评教体的学生来讲独立学院与母体情况并不相同。二是独立学院指标体制的制定中,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和互动程度不够,主要是教学管理者或者教学研究部门来制定,这样就很难在评教方案中渗透或体现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与想法,甚至导致有些评教指标学生很难理解的情况。三是指标体系的统一化很难对做到“因课施评”,学校课程种类和性质多有不同,用一套完全相同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侧重点和特色都不相同的课程很难做到有效评估。四是评教体系缺少信效度的检验,作为问卷调查,尤其是新编制的问卷,施测前必须进行信效度的检验,而很多独立学院忽视了这一前提,导致评教结果可信度大打折扣。
3.评教结果反馈有待完善。由于评教结果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一般学校在结果反馈时都相对比较谨慎,几乎很少对学生进行反馈评教结果,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评教只是形式,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评教的根本目的是教师水平的提升,不仅仅是得到评教结果,而目前有些独立学院对教师的评教的反馈以粗糙的量化数据为主,而定性分析较少,不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学生评教结果先后对教师没有实质的影响,长期这种处理方式,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改善独立学院学生网上评教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网上评教指标体系。独立学院首先应当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没有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其他工作就无从谈起。首先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确立要以科学的大学教学评价理论为基础,对学生评教体系的设计拟定、权重的计算核准、体系框架的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次评教体系设计制定过程中,需要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全程参与者,评教的主体,要设计好适合学生的评教体系,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评教的对象,对所教课程是最了解的,所以指标体系的设计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要求,根据他们的需要来设计指标体系。最后指标体系拟定后要进行科学的统计检验分析,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信效度检验,验证完善理论与指标体系。
2.完善独立学院学生评教模式。笔者认为在独立学院,全体学生都必须参加评教的方式貌似民主,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在进行学生评教时,不一定非要强制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学生评教小组,成员从认真负责的学生中选拔,人数可占到班级人数的30%左右,代表班级负责对本班的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实行评教代表制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评教工作,而且真实性可能要比强制所有学生参加更加真实。
3.建立评教反馈机制。评教结果的反馈是否充分、合理将影响到学生评教的态度和教师的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反馈机制。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在反馈网上评教结果时,对于好的结果应该自由反馈,对于不好的结果应该进行普遍提取,匿名反馈,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自身教学情况,提升教学水平。对于必要的一些结果应该及时进行适当的讨论研究,做到充分利用网上评教的结果。要重视学生的知情权,应及时将学生评教的相关结果及评教相关工作过程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改变学生评教只是一种形式的观念,积极正确地参与今后的网上评教活动。
参考文献:
[1]廖明,姜峰,郭燕锋.大学生对教学质量的主观偏好与学生评教体系的完善[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
[2]鲁靖.高校学生“网上评教”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