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几何美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的几何美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的几何美学

建筑的几何美学范文1

什么样的建筑物才是美的?

《创新时代》:你曾提出过建筑物“非哲学理性的瑕疵”的说法,你怎样理解建筑物的概念?所谓建筑物“非哲学理性的瑕疵”体现在哪些方面?

绳:建筑物通称为建筑,属于重大资产范畴,一般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交通、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工程建设品。建筑物作为一种社会综合体,一定反映了时代、地域、当时的技术、经济水平及当时政治活动等一系列特征。

建筑物在社会存在和历史遗存中,除遵循一定的哲学内涵外,还因其体现、强化哲学思想,从而起到引领、巩固哲学内涵的作用。尤为一提的是,建筑物也体现出了某些“非哲学理性的瑕疵”。众所周知,建筑物是最具属地特点的,它与当地的气候、建筑材料、水文地质条件、人文情况、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常常可以看到某些开发商对外宣称他建造了一座堪称为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小区,我认为此种说法是以荒唐作为卖点的,即所谓建筑物的“非哲学理性的瑕疵”。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开发商不顾建筑物的地域属性,单纯地将其作为商业卖点的行为,将造成错误引导消费取向的影响。

此外,由于建筑物是一个必然留存于建筑史年轮中的产品,因此它也是一种高价值、长寿命、影响巨大、有生命的且带有人文观念的产品。

《创新时代》:一座好的建筑物应有哪些方面的基本体现?行业应怎样深刻解读建筑美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绳:“好”的内涵包括功能、美学、安全、健康、环保、低耗等诸多内容。一座好的建筑物首先必须是绿色的,此外,它还应具备人文的灵魂、时代的特点及受科技支撑和引领的特质。

一个建筑作品为了新潮的外表,在投资、功能、节能、健康、环保及绿色等方面代价过高,那它就难免给人造成得大于失的印象。虽然中国在渐渐富足,且国内很多城区都有能力建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大型建筑,但却往往忽略了对建筑物基本功能的全面考评。比如说,如果人们认为造一座玻璃幕墙的房子是美的,但若在地点、气候不同时建造会非常费能,那么这种美就是不值得提倡的。反之,建筑的“美”不一定是高代价的,当建筑的“美”与科技、节能、环保产生矛盾之时,应及时调整美学方向,用科技引领、支撑美学观念。具体来说,就是在合乎当地气候及地域属性的前提下,将尺度合理、比例恰当、色彩选择等符合人类先进理想观念的“美”作为建筑美学的出发点。

针对现实中建筑师将美学位置提高而忽略建筑物的基本功能,最终导致本末倒置的后果,我认为建筑师的高明应体现在将各种矛盾因素合理统一的能力上,而不应随意说“非此不可”,如此只能暴露建筑师自身的无能。

《创新时代》:从美学理解上,如何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的合作方式?

绳:中国建筑产业的发展与世界建筑产业发展的背景相似。世界建筑产业发展的历史长达8000年,可以说从人类钻出洞穴之时就开始了。伟大的历史留下了诸如希腊神庙、凡尔赛宫、罗浮宫、兵马俑、紫禁城、颐和园及四合院等诸多辉煌的遗存,但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建筑设备专业所涉及的系统引入建筑物的历史只有约80年的时间,因此在中国,人们对目前“幼稚”的建筑设备行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称那些辉煌的建筑遗存为“空壳”,除了“空壳”之外,我们更要对那些建筑物的生命系统给予高度的重视与支持。

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活动的日益丰富多彩,人们对建筑物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美学理解上,应符合先进的哲学理念和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技术因素甚至可以作为建筑审美取舍和评判的缘由。当然,美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诸多科学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成型,但目前我国的建筑美学概念尚处于初级阶段。

《创新时代》:从你担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的从业经历来看,你认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团队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绳:从我过去担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的工作经历来看,我非常了解建筑师的状况和苦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体制,决定了建筑业是业主、官员和技术人员共同营造的一种产品,而中国则突出表现为对设计师和其创作的作品的尊重不够,官员的强势和业主的主动要求分量偏大等特点,因此建筑师往往承载着争标、创新、业主爱好、领导意图、比对手要“高明”等诸多方面的重负,而建筑师应着力强调的节能、环保、健康等因素则被放在了微不足道的位置。此外,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建设阶段,已逐渐把创造性劳动贬低为生产型劳动。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里,建筑设计的团队好比“一条龙“,即建筑专业为“龙头”,其他专业常被比作“龙身”或“龙尾”。可以认为,掌握最主要决定权的业主、城市主管领导和有一定权力的评标专家是否能用建筑技术因素引领建筑美学发展走向的水平是建筑设计团队能否发挥创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建筑师、结构师、设备师等是并联在一起工作的,这种体制也促使了中国建筑师身份逐渐向艺术家转变的趋势。即中国建筑师学会了艺术家和外国建筑设计师的法权和牛气,但却并未学会外国建筑师学习、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并独立作出判断的能力。现实地说,目前中国更能按照规范操作、相对了解节能工作细节并可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恰恰是暖通专业工作人员。因此,我鼓励暖通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更主动、更大胆地与建筑师沟通,支持建筑师把方案做好做细,最大程度地追求建筑物节能减排和健康的效果。同时,我希望建筑师能清楚认识到目前自身的薄弱和欠缺,从而虚心学习,加倍努力。总之,我建议设计院在接到设计任务时,建筑师不要急于规划及实施方案,而应首先听取官员的指导、业主的要求及来自建筑、设备、结构负责人的想法和建议后再统一构思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绿色建筑全寿命期是节能的重要因素

《创新时代》:“绿色建筑”无疑是当下建筑行业中最热的概念之一,请问你是如何理解此概念的?

绳:绿色建筑指的是环保、节能且全寿命期长的建筑,包括绿色交通、绿色照明等诸多领域。首先,此类建筑对于全寿命期应是最节能且寿命较长的,之所以强调此点,是因为目前很多建筑物在经过很短的寿命后就被去掉了,此类建筑就不能称其为绿色建筑;此外,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消耗了很多能量的建筑也不能称其为绿色建筑。

在这里,我主张建筑物的“全寿命期”的提法。“全寿命期”概念与“全寿命周期”概念存在深层次的区别:生命周期是中国文化宗教的一种轮回,而建筑物的材料取自地球,经过人类加工做成了建筑物,其在进行使用和能耗后,最终变成了废品作为遗存处理,但此时的建筑物已不能轮回至自然界的原始状态,因此我主张建筑物的“全寿命期”概念。

《创新时代》: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范围内,绿色建筑的普及率高吗?

绳: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范围内,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普及率很低。绿色建筑概念涵盖了科学、技术、理念、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尤其在市场经济时代诸多利益的驱使下,我国推行绿色建筑理念更加困难,国家一方面要宣扬绿色建筑的理念,且做出了国际承诺,但另一方面却推崇建设500米超高层建筑。这种矛盾共同造成了绿色建筑在我国难以普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客观存在,那就是虽然我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但另一方面我们却仍旧会建造出更多非绿色的建筑。

很高兴得知我的老师—吴良镛先生创立的“人居环境学”在世界领域内被广泛认同,并在国内被授予了“最高科技奖”的殊荣,我认为这是社会对我们建筑业界人士的最大褒奖。

《创新时代》:在节能环保、节能减排已成为共识的当下,城市建设行业应从哪些方面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进程?

绳: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建设量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重要性取得共识之后,更要站在更高的理念、经济和科技起点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上海、深圳、广州、北京、重庆、武汉、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大城市兴建了上千幢超高层建筑,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建筑高度也在不断地被争相刷新。摩天城市的天际线变化速度之快,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

如今的“标识性超高层建筑”实质上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甚至是一种不高明的美学和现代化的成就感。我对“几百层超高建筑才更节能环保”的新学说不敢苟同,这种新学说在最近十几年中也没有实施的基础。希望今后我们的城市化发展中少一点这样的“现代化”。

《创新时代》:分布式能源在建筑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建筑的几何美学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型练习;儿科学;临床技能见习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16-01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医学系的必修课。临床儿科见习是医学生接触儿科临床的起点,是从医学儿科学习过度到临床儿科的桥梁。目前临床技能见习的教学形式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操作学生看,处处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医疗应变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实践机会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下,很多患儿及其家长拒不配合见习,甚至遭到家长非难,使得临床技能见习面临的困难更显得突出[1]。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医学模型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教学手段[2-3]。为解决目前儿科临床技能见习的问题,我们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在儿科临床技能见习中的初步实践尝试应用,下面谈谈我们体会和建议,与同行探讨。

1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的优点

1.1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的应用解决了儿科临床技能见习枯燥、抽象的问题。

由于儿科特殊解剖生理、心理因素和医患紧张关系等影响,见习带教教师只能通过文字和简单的绘图来讲述儿科临床技能知识,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抽象,很难真正地理解临床技能见习内容,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可以通过大屏幕投影来演示儿科临床技能见习内容和模型上实际操作练习,改进传统教学过程中可视性差、不够形象等缺点,将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以图像、动画和模型示范,轻松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使抽象枯燥的难点知识简单化、直观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

1.2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具有信息容量大,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它的应用提高了儿科临床技能见习效率,节约了教学时间。

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调用功能,多媒体计算机操作简便快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重要的文献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儿科见习教师将各种途径获得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儿科临床技能相关的大量信息、图片和视频等(如儿童解剖谱图、应用器械用品、操作流程等),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和相关前沿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节约了教学时间和备课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5]。学生可以在课后拷贝教学课件,而不必在课堂上疲于记笔记,可以把更多精力用于与老师互动和在模型上操作练习,增加临床技能实际操作时间。

1.3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具有标准化、可重复性的特点,它的应用解决了儿科临床技能见习实践机会少的问题。

见习老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向学生展示儿科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使见习同学能掌握规范化儿科临床操作技能;同时临床技能模型仿真标准化患儿,贴近临床实际,效果逼真,操作过程给予临床真实环境感受。而且见习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全神贯注地在模型反复进行临床技能操作练习,直到掌握临床操作技能为止。学生通过在模型上练习,熟悉了儿科临床技能的操作步骤,这样在给患儿实际操作时,就不会不知所措或无从下手。

1.4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的应用丰富了儿科见习老师的备课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的应用丰富了儿科见习带教老师的备课手段,使见习老师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文字方式为学生讲述儿科临床操作技能知识,而是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而且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将教师的思想融于教学过程中,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来制作课件,并在临床技能模型上亲自示范,从而以达到教学目的。

2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应重视教师的授课能力提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优势。

在儿科临床技能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处于主体地位,多媒体计算机和模型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尽管多媒体计算机和模型被引入课堂后,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功能,但毕竟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师依靠多媒体计算机配合模型辅助教学,而不是依赖于多媒体计算机配合模型辅助教学。只有先成为合格的教师,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再掌握多媒体计算机配合模型辅助教学,并且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与多媒体计算机配合模型辅助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时,应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防止产生误导。

在儿科临床技能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教师在多媒体的制作和临床技能展示时不能只是将下载的信息进行简单的修改、复制,应更多地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设计得科学、合理可助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一臂之力,相反不仅浪费精力,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误导学生。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讲解,教师在示范操作时也会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教师也不能忘记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和推荐,这相当于传统方式下教师间教学经验的交流和互相参考教案等,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共同提高。

2.3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注意时空的容量度。

不要过多地、盲目地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并非所有儿科临床技能的内容都适合或有必要使用,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需要较多的图、表或者动画来说明问题时,就需要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如果仅仅是一些概念性、推理性的内容,通过教师精辟、生动的讲解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运用能增加课堂容量,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识、记忆规律;同样会出现“填鸭式”的教学,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疲劳,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是一项正在兴起的医学教育模式手段的尝试,但却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现代的医学教育者,我们应当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结合医学发展的趋势和儿科学的特点,总结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的功能优势,丰富儿科见习教学手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Yuan YW. Discus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diatric clinical teaching and countermeasures [J].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2012, 30(12):74-75. (in Chinese)

袁显文.浅谈儿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卫生职业教育2012, 30(12):74-75.

[2] Tong K.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ided teaching [J]. China 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y, 2013, 27(3):255-257. (in Chinese)

佟矿.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 ,2013,27(3):255-257.

[3] Li Y, Zhan HH, Zhang Q.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dical simulation teaching in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J].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2010:12(1):12-13. (in Chinese)

李艳; 詹华奎; 张泉.医学模拟教学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12(1):12-13.

[4] Dan L, Li W. Practice and refec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J]. 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 2008, 7(8):858-859. (in Chinese)

但伶;李炜.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8,7(8):858-859.

[5] Miao ZC, Tuo XP.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n medical teaching [J]. 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2012,20(3):379-381. (in Chinese)

苗振春, 拓西平.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利与弊.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379-381.

建筑的几何美学范文3

一、机器美

现代主义机器美学首先起源于对机器的肯定,机器以批量化、制度化的生产方式来促使设计师们对设计的理念更倾向于理性化的现代设计,并以机器美作为现代设计的灵感来源,其本身更是一种进步的象征。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是机器美学所追求的,所以标准化是其展示出来的最终模式。机器美以简单几何体及其形式的演变作为设计基本元素,并将其视为视觉表现的主要形式,并且去掉如洛可可式的一切附加装饰元素,以强调直线、空间、比例等要素作为设计的重点。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1919年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创立的包豪斯学校是现代主义真正确立的标志。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现代建筑师其中的一位。他认为技术美即机械美,而在这一方面的体现如他与建筑师迈耶合作设计的法古斯工厂。法古斯工厂是为制造鞋楦而建造的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座厂房建筑。源于生产上的特殊需要,所以这座厂房的平面布置和体型处理上是完全依附于功能要求。这也是迄今为止在众多设计中所必须首要考虑的要素。对于其建筑立面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转角窗位置无采用任何的实体支撑设计,这种手法显得建筑轻巧透明并大方得体,对于大面积玻璃幕墙及转角窗的使用在建筑史上可以说是首例,而这种大胆的设计的出现及实现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当时机器及技术的发展。这座建筑的另一个特点即把建筑内部的结构直接体现出来,建筑外部除玻璃幕墙的使用外,没有其它过多的附加装饰,通过其表现出全新的建筑机械美形态,对于当时设计思想的转变有着巨大影响。这种设计手法更是为现代建筑所常用(图1)。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对于现代美学做出最大贡献的建筑设计师。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他对现代物质环境的形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认为机器产品有自己的经过试验而确立的标准,它是理性的、经济有效的现代产品设计。柯布西埃对于机器的颂扬,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对机器美学的阐述,而机器产品是具有经济效益的,对机器美学内涵本质上的具体解读。他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对于这五个特点体现的最为全面即是他所设计的萨伏伊别墅(图2)。萨伏伊别墅外部全部粉饰为白色配以长窗,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不再承重,整体结构完全示于人前,不带任何的附加装饰,这种形式的体现也是完全依赖于机械发展与生产所带来的可能性。他的这些设计简洁、干净以及对机械美的运用可以说是将机器美学推向了高峰。

马歇・布劳耶(Marcel Breuer)作为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在家具设计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他创造设计的系列钢管椅,在当时家具设计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钢管椅造型轻巧,结构简洁,具有很优良的使用性能。钢管椅的设计通过将原始钢管外露做出悬空的造型,改变支撑模式,在配以皮革或纺织品等组合而成,与以往传统的家具设计形式截然不同。采用钢管设计适用于工业化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模式,从而具体的体现了工业设计中的机器美,并对之后的家具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创新。

机器美作为现代设计美学中的一种设计语言,它不仅仅局限于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模式,更多的体现在对于机器的承认基础上通过结构、材料、形式等融合起来的设计美学,其对当今许多设计师有着深远的影响,是现代设计别于先前设计的独特之处。

二、功能美

功能主义是现代主义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也是作为设计美学史上一个突出的主要美学形态。其在18世纪就已出现,是一种持续了百年的哲学思想。功能主义表达的设计重点是,设计应当反映时代精神,机器大生产是工业时代的显著特征,这一时期功能主义的美学观点以几何形式美为主,究其原因是机器只能产加工几何形状物体,即“形式服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也就是艺术与技术要相结合。功能主义的基本美学观点是:产品设计要通过结构本身和材料来表现美,摒弃掉前期设计中复杂的装饰语言,通过机器加工技术要素使所运用到的几何形式材料达到表面光洁、表面质感和表面机理,做到表面光顺的效果。它强调要满足下层人民的需要和国际市场上优势竞争的需要,需要通过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降低成本。

所谓功能美着重体现在设计中以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作为主要目标,即任何设计都必须把产品功能及其用途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在满足了功能之后才是产品的形式美感。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而在现代主义设计当中,功能之美与机械美是紧密相连的,外在形式的机械美更是跟随着内部功能形式的划分、使用来进行着变化,所以这一时期的设计大都主要是围绕着功能性而进行和发展的。

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功能作为设计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是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另一设计体现。在此时期有一大批的设计师将功能美表现的丰富多彩。

著名建筑师路易・沙利文(Louis Sullivan)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先行者。“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就是他所提出的,所以功能在其设计中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沙利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设计即是三段式设计,他根据功能需求把高层办公楼建筑的外形分成三段:功能相似的首层和二层为一段,办公室所属楼层为一段,顶部用于设备间的为一段,这中分段形式的设计形式成了当时高层办公楼效仿的典型案例。这种设计形式较大限度地体现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为其发展更是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语言。

包豪斯新建的校舍是著名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设计建造的,是其具有体现功能美的代表作之一。这座新校舍包括教室、车间、办公室、礼堂、饭厅及高年级学生宿舍。他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首要设计要素,并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的手法,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及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定出所对应功能需求的位置,不同的结构形式跟随各部分不同的功能需求而设计,赋予不同的设计语言。格罗皮乌斯在校舍的设计中直接运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不过多的附加装饰色彩,旨在通过这种形式,展现建筑材料的本色美。校舍在造型上更为突出的是一个个没有任何装饰的不同材质的几何体,错落有致四排列使整体设计更显得生动活泼。根据功能不同,给予不同的结构形式就是体现在这些错落有致的几何体排列中,因此这座校舍充分的体现出格罗披乌斯对于功能的重视性,以及功能、技术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图3)。

著名设计师布兰德(Marianne Bran&)在包豪斯学习期间受到纳吉的影响,她创新性的将新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革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现代产品。她设计的领域主要是产品设计,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她1924年设计的茶壶。茶壶的形体设计主要是以几何形式为主,表面为人工锻造的银色金属,表面光滑、圆润,把手为黑色,做到了材质碰撞的革新性效果。布兰德的设计以几何形式设计为主,将简洁抽象的要素组合来传达产品自身的实用功能。布兰德关注批量化生产问题也是其设计思维的一大特点,“康登”台灯是她批量化生产的一代表性作品,此台灯的灯颈是可弯曲的,基座稳健,造型也是通过简洁的几何形式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图4)。她的作品多以金属制品为主,其中有些产品至今仍在生产。

功能主义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突出要素,影响了这一时期及后来的众多设计师,创造出革新型的设计模式,在20世纪前期的现代主义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形式的影响下得到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一切形式服从功能,对功能主义在设计中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

三、理性美

现代主义坚持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带来了简洁的几何形式设计语言,现代主义打破了固守陈规的传统设计,主张创造新的设计形式。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被更多的设计师突破,这是一个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在造型设计上更为创新的道路开辟了新的方向,也反映了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

从美学认识角度看,现代主义设计无处不体现着理性主义之美。理性主义同样是现代设计美学形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性思考是理性美强调的重点,用科学的、客观的分析法作为基础来进行设计,舍弃感性思维的冲动意识,以严格的理性思考来取代,以提高产品的效率和经济行为为目的,尽量减少设计中的个人意识。

它还强调造型必须具有目的性,必须以功能需要为出发点,即设计必须很理性,不能按照设计师的个人意识破坏掉设计的本质属性。

如之前介绍的设计作品中都是在理性主义基础上来表现及思考设计的机械美、功能美,但其又不是并列的关系,没有机器生产的发展,人们对功能实用的需求,也无法促使理性主义在此的高度体现,所以这三种美学形态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关系。

随着社会时间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每一时期的社会目标都有所不同,而现代主义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目标的反映,人类希望对于自己生活环境能够理性理解、说明和控制,几何规则性满足了人类的这种渴望,在设计中注重以计算和功能为基础的工程技术,而不是唯美主义。这种美学态度更是与设计改革时期反对机械美学形成鲜明的对比。理性主义也是基于机器生产、技术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之上得以提出及运用。也是人们在设计领域思想方面重大的转变,为现代主义设计以及继续发展的设计流派提供了借鉴作用。

建筑的几何美学范文4

【关键词】建筑学 数学美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大学里,只知道数学是基础学科,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个理性至尊——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真正内涵。当接触到建筑专业,才领悟到了数学的美。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只有数与形结合,才更具有神韵,数学赋予了建筑活力,同时它的美也被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你在欣赏一座跨海大桥时,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惊叹大桥的静定多跨结构中包含的数学和自然融合美的成分。千百年来,数学已成为设计和构图的无价工具,它既是建筑设计的智力资源,也是减少试验、消除技术差错的手段。

二、数学与建筑的关系

同样是“ 数” 与“形” , 一种对其抽象, 一种对其表现。表现依据了抽象, 抽象来自表现。在建筑工程的实践中,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 数” 与“ 形” 的问题。

1、数学教学使得建筑教学简便、精准

高等数学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 有解析几何, 高等代数, 微积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通过导数的学习, 为建筑力学中梁的弯矩及挠度计算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 对于导数的应用及最大值、最小值的讨论,又为建筑施工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使用找到了较佳的办法; 对于弧长微分与曲率的计算,可得到荷载作用下梁的弯曲程度的精解; 对于积分运算、概率与统计、行列式、矩阵与线性方程、微分方程等内容, 在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计算中, 建设方案或生产计划的决策中, 施工网络及建筑产品或用品的概率分析中,都有着大量的广泛的应用。

2、数学美使得建筑美观、舒适

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建筑在数学思维的启发下不断发展为世界创造和谐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是根据功能和美感的需求, 对土地、材料和结构进行堆积与组合, 比例决定着建筑中个体、局部与整体的数学关系,因此比例是建筑的核心和灵魂。比例在数学上并不具有美感,但“ 黄金分割”的比例分割之美在各种艺术作品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现代设计师仍然最常见地使用黄金分割法则构造着适用性和艺术性统一的新颖建筑。与比例相关的均衡、尺度、布局的序列也是构成建筑美的要素。和谐的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结构呈现自然美的基本条件。比例的匀称与平衡,圆形的对称与和谐, 曲面的柔软与变幻,总能不断地启发建筑师创造出建筑的和谐美与雅致美。

3、数学计算使得建筑精确、完美

一座建筑物的设计到建成是受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的,所以只有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达到最小的失误,从而让建筑作为数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完全融人自然中, 达到诗一般的韵律: 帕提侬神庙的沉郁, 艾菲尔铁塔的豪放, 悉尼歌剧院的飘逸, 徽派建筑的清远,希腊雅典的帕提侬神庙的构造依靠的是利用黄金矩形、视错觉、精密测量和将标准尺寸的柱子切割成呈精确规格的比例知识; 埃皮扎夫罗斯古剧场的布局和位置的几何精确性经过专门计算, 以提高音响效果, 并使观众的视域达到最大; 麦加皮克楚的图案的整齐和均匀没有几何计划是不可能的。

三、现代建筑美学中蕴含的数学美分析

广义来说,除去建筑美学的前两个发展阶段,之后的四个建筑美学的发展阶段都可以涵盖于现代建筑美学的范畴,因为在这个时期,在建筑学的领域之中,伴随着工业革命及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建筑的审美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数学领域,微积分以及非欧几何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法,相对论的诞生更是给人们的空间概念加上了时间的维度。建筑学领域也由此面临着空间观念、美学观念的转变。建筑中机器美学、空间美学的出现以及在三维空间加入时间这个第四维因素的考虑都成为数学带给建筑学领域的新发现。现代建筑美学思想的特点是尊重客观因素的科学分析,如基地环境的处理、现代功能的满足、新材料技术特点的体现、新手法的运用。从现代建筑美学思想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建筑学审美要求的各个方面之中无不渗透着数学思想的影响。

首先,现代建筑美学是基于对客观因素的科学分析之上的,这不仅奠定了现代建筑美学的理性之源,更为重要的是为建筑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数学依据。

其次,在具体方面:现代建筑美学对现有自然环境的分析离不开数学的支撑,环境之中可以利用的"美"的因素与应当改造的“丑”的因素的判断都需要数学的分析;现代建筑美学对功能的设置与满足也是基于数学和谐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关于功能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有关人的行为模式以及人的感受、尺度的问题,所有这一切又都要通过数字化来加以体现;而关于新材料新技术的体现以及新手法的运用等问题也都要落实到数量关系之上。从根本上来说,现代建筑美学对数学和谐的体现是无处不在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是包含于前面所提到的现代建筑美学的发展阶段之中的,因为从广义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一种补充。在这个阶段建筑的审美观念由于受到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体现出了许多不同于现代主义建筑审美观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中心思想,是要否定既有建筑艺术的规律性和逻辑性;是要表现后现代主义文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文化已经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品正在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它体现了对建筑设计理性的否定,主张设计不必完善,追求怪诞的形式,否认建筑设计固有的形式美的基本原则,运用不同比例与尺度的符号进行堆砌、重叠;并在文字上,打着弘扬传统的旗号扭曲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蕴含深厚的文化积淀的象征寓意。而后现代建筑美学借助于非线性科学的形式外衣,却打着非理性主义的幌子,运用非理性主义的理论来解释其所具有的所谓"非线性"的形式。这样的矛盾最终只能导致后现代主义的消解和灭亡。

以最大的齐奥普斯金字塔为例, 高为1 46 . 5 米, 正方形的地基边长为230米, 用230万块经过磨光的平均每块重量约2.5 吨的石灰岩石迭成, 是金字塔建筑艺术中的顶峰之作, 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中的奇迹。那时的尺度单位是库比特, 1 库比特约为63.58 厘米, 这是当时埃及国王的肘部到手指尖的长度。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5公里, 这个数字的百万分之一正好是1 库比特。地基边长230 米换算成以库比特为单位是362 , 这个数字与一年的天数极为接近。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地基边长与高度之比的两倍正好等于3.14 , 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数字; 圆周率的这一比值直到公元前七百年左右才被求得, 前后相差近两千年。金字塔高度的平方约为21462 ; 其每一侧面三角形的面积约为21481 , 两个数字几乎相等。从金字塔的方位看, 塔的四个侧面分别指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 误差不超过0.5 度。塔基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仅1.27 厘米。底面边长误差只有20 厘米。这样的精确度使现代建筑也望尖莫及; 不借助于数学能行吗?

结论

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建筑美学审美观,就会建造出来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建筑物。因此,我们可以说,建筑审美观向生态建筑美学的转变正是对由于数学领域的发展而带来的世界新秩序的回应,从根本上说,建筑美学的发展变化依旧放映着数学的发展,建筑美学的追求与数学美是一致的,即都为追求与宇宙万物的和谐。

【参考文献】

建筑的几何美学范文5

关键词:结构美学;建筑审美;力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结构是按照力学规律形成的建筑骨骼,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在建筑中,结构作为传力系统除了满足承载要求外,其自身的视觉表现力还成为建筑艺术中的组成部分。建筑结构美学包括结构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两个方面。内在品质主要涉及结构技术的合理性、效率性和可行性等。为了达到建造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设计者必须按照材料性能和力学规律选择结构形式,建立科学的逻辑思维秩序,赋予建筑结构以理性。结构的外在表现是指在审美观念上设计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个性及想象力,将结构“技术”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每一次技术革命不仅带给建筑师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的设计手段与设计方式、新的建筑形态等,还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价值和美学观念。建筑艺术之美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实现,而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受力的实体,结构表现具有艺术美的内涵。于是,如何善加运用结构,由被动变为主动,创造出别具特色的建筑作品,结构所起的作用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结构推动建筑形式美

结构技术一直影响着建筑造型,建筑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部结构技术的发展史。传统建筑美学以古典的形式美为中心内容,形成以黄金分割为代表的均衡、稳定、韵律、渐变等原则,这其中,优美与合理有着必然的联系。根据力学要求,结构必须达到自身的平衡与稳定,才能实现承担荷载传递内力的作用。由于这个事实,使人们在审美上产生了视觉平衡的心理。于是,人们在建造建筑时都力求符合均衡的原则,这样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在视觉效果上也是美的。因此,对称或不对称的结构形式都必须保持均衡与稳定,这与建筑造型中的美学观点是一致的。

在对中国古建筑结构构件的研究中发现,尽管当时人们对结构技术的认识处在经验型阶段,但仍出现众多美学与力学相统一的成功结构构件。“为了使水平与垂直构件结合的更加牢固,檐柱多有侧脚和生起,还可以使建筑物的整体性与重心更加稳定。”其中“侧脚”一词,其含义是将柱头微向建筑内侧倾斜,柱脚微出向外,使柱按正“八”字形预先倾斜。从结构力学的几何稳定性分析,如果所有柱子都垂直于地面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平行,这在结构上是不安全的。采用侧脚,使得各柱之间不再平行而形成虚铰,有利于整个建筑物的几何稳定。另外,上部荷重会使柱头间保持自动向内挤紧,以达到稳固整体木构架的作用。同时由于人视觉经验的透视效果,使得建筑产生沉稳挺拔、气势宏大的美感。由此可见,许多熟知的建筑形象中都能找到结构技术的渊源,美的形式必然含有合理的技术内容。

二、隐藏在内部装饰的结构美

这是结构体系与建筑形式之间一种长期存在的关系。工业革命之前,由于建筑技术的落后,建筑形式创作严重依赖结构的生成过程,建筑与结构可以说是难分彼此。虽然结构体系对建筑形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决定着那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但是结构更多的时候是在参与展现建筑的宏大体量,其自身往往被隐匿在装饰元素的覆盖之下。

巴黎圣母院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在它的尖拱中,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圆心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达到一样的高度。虽然结构上的创新给建筑形式带来了根本变化,几乎一切可见的构件都在发挥着结构作用,然而结构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对结构构件的装饰上。因为“尽管建筑师们仍然对结构感兴趣,但只是把它看作是实现建筑形式的一种手段,这种建筑形式是从离技术因素相距甚远的思想中产生出来的。”所以为了视觉上的优美雅致,所有的结构构件都作了调整,柱子的“卷绳”状装饰、柱头的形式,都不是结构的技术要求,而是视觉形式美的要求。结构的力学功能阐释得简单而有效,但其审美与可读性却大打折扣,因为结构基本上是基于技术需求的自发呈现,而非主动参与影响空间形态的塑造,所以纵然装饰工艺精致,却失去了建筑的本色。

三、与建筑相融合的力学之美

从埃菲尔铁塔开始,现代建筑的结构表现在历史舞台上也拉开了序幕。建筑师开始尝试用新颖结构设计意想不到的建筑造型,建筑结构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结构技术以一种神奇的色彩呈现崭新的面貌。建筑师利用结构材料自身的造型潜力,通过结构内力的分析,形成了由几何形体按照一定规律组合的结构,这些结构单元经过组合、变化能够形成复杂的形式,结构的逻辑表达反映了建筑师对于结构力学逻辑的遵循,建筑形态通过具有力学美感及符合内部功能的结构体系整体地表达出来。

现代建筑出现了众多将结构技术与建筑之美融合统一的成功案例。如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他有着工程技术的学习背景,善于“把造型感通过结构解析来进行设计”。他的众多作品让人们感受到精致典雅的技术美、震撼人心的力度感以及由材料质感和结构构件所表现出的空间造型魅力。法国里昂机场铁路车站是一座极富表现主义特征的建筑,40米高的车站大厅由4道钢拱组成,跨度达120米,中间的一对拱券形成具有连接挡板的屋脊,两列的拱券象翅膀一样遮蔽着大厅,肋骨般的结构支撑着悬挑的翅膀。巨大的空间尺度,有力的建筑构造语言,秩序化的结构构件,表现了韵律与秩序的美。卡拉特拉瓦的建筑不用去借助流派的语汇,建筑结构不像一般工程建筑的呆板,而是着眼于正确表达力学概念与结构原理的合理性,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其美感源于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和结构力流传递方式的正确表达,正是这种对结构造型潜能的挖掘和探索给建筑带来深厚的内涵。

建筑的几何美学范文6

【关键词】美学规律;建筑设计;运用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它积淀着人类的历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类在建筑艺术中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等建筑艺术语言,统一多变,主次分明,有和谐韵律的结构布局,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意境和风格。近年来,随着建筑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它的内容还在进一步扩大。当代建筑美学正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对建筑美感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它反映了当今建筑美学发展的新趋向。

1.传统形式美的内涵

形式美是构成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它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只有通过形式才能使其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为人感知。形式美是从美的形式发展而来的,已经脱离了美的内容,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色彩、线条、形体等形式因素所具有的那种被高度概括化、抽象化了的美。古城苏州在地域性民族建筑的探索中,仍然将传统建筑的某些元素,诸如对粉墙黛瓦的样式进行抽象化,附着在现代建筑样式中,使其表现出某种历史传承的文脉,并寻求新的形式。

建筑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符合几个规律的整体形态,符合力学规律的构图形式,各类材料恰当的使用和配合,以及建筑物各部分的比例、色彩、质感的适当处理等。这不仅体现在建筑外表形式上的观赏性,而且各种不同的材料以对称、协调均衡等形式构成的空间关系,能够表现出它的内在美,并且发挥其实用功能,突显该建筑的内容或用途。

2.传统形式美的法则

传统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形式美主要体现于理性的和谐美与秩序美,形式美的法则主要包括:统一、主次、均衡、比例、节奏与韵律等范畴,这些也成为传统设计教学空间造型及审美表现方面的基本原则,传统建筑与室内设计基本遵循此法则。这些法则一直沿用在20世纪初兴起的现代主义的设计创作中,成为其形式与审美的主导。

2.1统一

简单几何形状的统一。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主要的一类统一,任何简单的容易被人们辨认的几何形体都具有一种必然的统一。有两个主要手段:第一,通过次要部位对主要部位的从属关系,如较小部位从属于较重要和占支配地位的部位、低处对高处的从属;第二,运用形状的协调,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可以贯彻到建筑物最小的细部中去,这是使建筑物内外变成同一构图中完整整体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复杂体量的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常包括有主要部分和从属部分,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则建筑必然显得平淡、松散,缺乏统一性。在外形设计中,恰当地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建筑形成主从分明,以次衬主,就可以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运用色彩获得统一。这可能是在有些情况下得到统一和协调的唯一方法:其中建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新老建筑,风格不同,若采用相同材料。就会才生一种强有力的统一感。建筑材料色彩的对比,也能产生一种戏剧性的统一效果,但要强调的是,对比应该是重点点缀,而不要导致对比色彩或材料之间在趣味性发生矛盾。

表情的协调。一个建筑物的所有局部必须“说”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类似问题。如果整个建筑采用的是同一类型的结构体系,让结构的外观支配建筑的外观,这样就可做到协调。另外,由于建筑的性格往往是由建筑所承担的功能所决定,因此,功能表现方面的统一也能其道协调的效果。

2.2比例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在建筑物和它的各个局部里,当发现所有的主要尺寸中间都有相同的比时,好的比例就产生了。比例有简单的基数比,如1/1,1/2,2/3等,还有动态比例,如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比,从单独正方形发展而来相互关联的矩形系列( 产生黄金分割点)。这些比例关系常常会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

2.3韵律

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性,它广泛渗透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中,如心跳、呼吸、水纹、树叶等。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韵律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而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可以认识的关系。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必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和阴影、不同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

2.4布局中的序列

建筑学,不仅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时间艺术。结构的序列、功能的序列和审美E的序列统每个序列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尾。建筑的序列在入口处自然而然的开始.也自然而然的引向某种规定的结束。这―结束。必须是序列在艺术上和功能上的。―个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一个贯通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还可以通过或越过,可能达到―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达到―个自然的出口旭可能是别的什么应有的次要部位。

序列的布局分规则布局和不规则布局:规则的序列,产生一种庄重、爽直、明确的印象。而且强调它必然引起一种感官的感受。在规则的序列中很少遇到偶然的和意想不到的迷人之处。最适合用来建造社团、俱乐部、宗教团体、政府部门或人群云集的大型、庄严的建筑物。不规则的序列充满了流动和各种运动的感受,能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感染力,造成外观上使人惊异的一些部位,比规则的序列更有个性。适合住宅、俱乐部或不规则的社会中心建筑。

3.结束语

建筑设计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设计形式,通过建筑的关学规律在房屋设计中的实践运用和分析表现了房屋建筑设计的艺术价值和美感享受,房屋设计中的美学规律的实践和运用应统一协调、稳定均衡、合理布局,由此实现建筑的美学的艺术设计的形式,在保证房屋建筑的风格基础之上充分体现了建筑设计的美感享受。建筑师们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追求,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建筑观。

【参考文献】

[1]杨风兰.浅谈建筑美学规律在房屋设计中的运用[J].硅谷,2009,(l4).

[2]马利.论水工程中的美学规律[J].中国房地产业,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