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精品课程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范文1
【关键词】精品课程;关注要点;英语写作;自动评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72―04
一 研究背景
2010年7月,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旨在实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2011年4月,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的信息技术,以及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教育部决定开展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育部连续了三个重要文件,并于2012年秋季,正式启动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推荐工作。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的构建,既是“质量工程”精品课建设项目的延续与提升,又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行动与方向。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值得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时,这又是一项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前行中不断探索,持续发展。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结合国家精品课程“英语写作”(1~4级水平)的建设与实践,我们采用了问题化与解构式的视角,把原本望而生畏的宏大工程,解读为8大类40个“关注要点”(points ofconcern),愿与各位同行一起研讨,探索解决的方法,做好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工作。
二 关注要点
1 “老三教”到“新三样”的转换
“教师、教材、教法”的整体式方法论,构成了传统教学的经典“三要素”,是支撑现代教学论的重要基石。新世纪以来,随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介质的改变,“教师角色、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的“新三样”要素。
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从“老三教”到“新三样”的成功转型?这个问题不解决,难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 回归“三贴近”的教学传统
传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强调“三贴近”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具体表述是:贴近教学、贴近教师、贴近学生。
在数字化精品课程建设中,如何回归这些优良传统,实现“技术精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学研究课题,值得关注。一个简单质朴的解读方法是,要做到“三贴近”,必须先做到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困难,关注学生需求。
3 关注教师发展的“六项全能”
传统的教师培养,注重品德与学识的修养,强调“教书育人”的二元评价标准。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师发展,由于形势的发展与行政化管理的原因,在评价上要求“六项全能”。
(1)懂学生:了解90后新生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其学习、认知、交际心理。
(2)搞教学:立足教学一线,站稳三尺讲台,提高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
(3)做科研:加强理论学习,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4)发文章:目前的职称评定体系,对于论文不但有数量要求,而且有等级要求。国内的要看是否是权威刊物、核心刊物、CSSCI源刊,国外的要看是否是SSCI、A&HCI秘系刊。
(5)组团队:建立分工明确、组织有序、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也是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6)拿项目:以往的科学研究,多为研究者个人的学术兴趣所驱动;现在的评价体系中,注重项目驱动下的团队式协作,目的在于解决量大面广的共性问题。科研项目的数量与等级(校级、省部级、国家级),也是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评定因素。
除了这些参数之外,还有对于获奖内容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线教师,特别是长期承担公共课教学的教师,心理与工作压力非常之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新问题,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活力。这是因为,一线教师是精品课程的直接使用者和推广者,关注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心理,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积极的社会效应。
4 顺应学习主体的“六大变化”
现在的大学校园,基本上是90后学生的天下。新的一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游动漫、电脑手机成长起来的。其关注焦点与学习风格,体现出六个方面的认知特点,需要正确解读。
(1)直接化:对结果的直接诉求,超过了对理论、方法、过程的体验;(2)碎片化:喜欢零敲碎打式的学习方法,缺少整体式的信息管理;(3)微博化:对于知识内容,先求概要信息,若有兴趣,才会进一步跟进,深入了解;(4)趣味化:喜欢生动有趣的讲解,不喜欢形式单一的讲授;(5)实用化:注重实用性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于理论研究缺少动力与兴趣;(6)临近化:对于周边即时事件的关注,胜过对于远端未来问题的思考。
高校学生,既是精品课程的终端用户,又是人才培养的直接对象。考虑到他们的认知特点,才能铸就真正的精品课程,实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
S落实“十化”技术路线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技术路线上,要解决好“十化”的问题:
(1)网络化: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解决量大面广的教学问题。
(2)数字化:信息内容,做到可共享、可开放、可兼容、可查询、可编辑、可扩展。
(3)平台化:采用多元化、控件化、集成化的技术路线,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4)资源化: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与管理,完成教学素材到优质资源的跨越式发展。
(5)标准化:运行环境上,要顺应主流模式的发展,满足大众化的需求。
(6)规范化:文本内容、文件格式,要符合基本的网络协议规范,避免出现传不上、查不到、打不开、下不了、看不见的问题。
(7)共享化:基本教学资源,要做到免费共享。
(8)版权化:尊重知识产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9)智能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教与学的成本,避免低水平重复。
(10)人文化:内容经典,案例真实,方便学习,操作简便,弹性选择。
这10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精品课程建设在很多方面会受到制约。一个简单直白的道理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品课程建设,其首要目的是“解放生产力,降低教与学的成本”,而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套上技术的枷锁,失去教育的真谛”。
6 注重资源优化的“二元”过程
精品课程建设,重在优质资源建设。优质资源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动结果,而是一个艰苦的提炼过程。从一般教学素材到优质教学资源的转化,是一个“去粗存精,披沙拣金”的提升过程。这个过程,除了需要有政策性、技术性的引导与保障之外,还需要研发团队有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顺利完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新一轮的国家精品课程申报中,特别强调了优质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
7 实现“三段式”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强国的目标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制度化、常态化、可持续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一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新增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性条目,区分了“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明确规定了“课程基本资源须全部上网免费共享,符合出版物标准的拓展资源按照出版协议有条件共享”。
针对这一新要求,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分阶段建设的思路:
(1)基本精品化阶段:提供教学支持,满足一线教师的基本需求。
(2)较高精品化阶段:加强服务意识,满足不同地区与学校的需求。
(3)更高精品化阶段:结合物联网发展,满足全社会对于优质教学资源的个性化需求。
8 解决写作教学的“四自动”问题
上述7大类36个“关注要点”,谈的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般问题。第8类有4个“关注要点”,针对英语写作教学而言。概括起来讲,就是如何通过“智能化”的技术路线,实现英语作文评分、纠错、评语、分析的自动化数字化写作,不论国际前沿的研究,还是一线教师的关注,都集中体现在作文评改“四自动”的问题之上。换言之,也就是自动评分、自动纠错、自动评语、自动分析这四个方面是否准确有效,切实解决反馈信息的充分性与评改效率的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清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团队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经过10年的探索,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技术(Xi,2010),开发出来了两个平台。
(1)写作系统:如图1、图2所示,实现了评分和评语的半自动化,至少节省写作教师50%以上的工作量。
(2)TRP平台:如图3所示,实现了评分、纠错、评语、分析四个方面的自动化,可节约写作教师90%的时间。
三 前景展望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未来几年里高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新一轮的精品课程建设,既继承了“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优点,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今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革命,完全颠覆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与资源,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习者完全可以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在教师专业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瞬间即可获得相关知识点的完整信息。学生采用“平板电脑+无线上网”的模式,只需交纳少量的费用,即可获得各类图文并茂、文字与声音共现的电子图书资源,以及相应的教学辅导与学习工具。网络与信息技术革命性的变化,催生了一大批新型电子产品的问世。新一代的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上网这些新生事物,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普及,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时空概念,极大地拓展了知识、信息、数据获取的途径,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活动,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
面对来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深刻挑战,大学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的有效信息显得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不抓课程建设,大学英语的课堂难免不出现“缺少互动,了无生气”的现象,师生双方也免不了出现相互应付的局面。清华大学“英语写作(1~4级水平)”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表明,广义的优质“课程建设”内容,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而言,是可以通过“五个一定”的标准来界定的:
(1)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2)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3)了解一定的应用技巧;(4)完成一定的实践练习;(5)达到一定的测评指标。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范文2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教师;学生;教学
0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建立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是精品课程网络化学习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是精品课程示范辐射的载体。在精品课程的评审、验收过程中,精品课程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逐年增多,出现的问题也不少。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般采取独立开发模式,资源的共享性差,开发者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很多课程老师在网站的开发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因为他们一般不懂技术,即便他们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也无能为力,有的不得不花钱去聘请技术人员来开发网站和课件。部分精品课程网站较少考虑甚至不考虑网上教学活动,在线开展讨论、答疑、考核、评价等教学与管理活动明显不足,没有为学习者建构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由于网站后台功能不够完善,课程组的教师无法随时在线修改、更新网站内容,甚至每次操作都需要技术人员辅助。为了解决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精品课程网站的质量,实现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有必要研制一套通用、高效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系统。
1通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基本构架、功能和开发流程
1.1精品课程网站的基本构架
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就是把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现场教学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等资源网络化,以电子多媒体形式在网上开放,方便基于Internet的远程学习、浏览和下载。
根据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我们将精品课程网站的结构分为2大块:课程建设内容模块和网络课程模块。其中,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模块依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示体系进行设计,主要有课程介绍、教师队伍、教学大纲、网络课程、课程录像、授课教案、效果评价、教学资源等8个内容。网络课程模块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可设置有课程概述、学习内容、实验实训、案例演示、拓展资源、互动交流、在线测试等6个内容。
1.2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要求是,所有有关内容均要放在网站上,各级专家评审全部基于网络进行,精品课程网站要全天候对外开放,并且要不断更新网站教学内容与各类资源。因此,精品课程网站担负着集大成者的角色,不仅界面要简洁、漂亮,速度快捷,还要保证能够动态更新内容,最重要的是在设计思想上要以用户为中心。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用户可分四类:教师、学生、管理员和评审人员。网站应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
1.2.1教师用户功能设计
本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活动平台,方便教师将教学资源网络化,在课后与学生在线互动、沟通,测评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它包含5个功能模块:①个人信息设置。教师申请注册到“教师队伍”中,设置个人简历、描述、照片等信息。②课程资源管理。和修改教案、课件、动画、视频、试题等教学资源。③教学活动管理。查看和通知,布置和批改作业,查看和分析学生测试结果。④在线交流。可以发起和回复主题帖子,回复学生提问、建议和意见等。⑤查看系统使用情况。如:用户访问网站情况统计、在线调查问题的结果分析等。
1.2.2学生用户功能设计
本功能的设计目标是,方便学生学习课程,分享丰富的学习资源,查看个人阶段学习结果,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等,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交互性。包含的模块有3个:①学习活动模块。了解课程内容,查看和下载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提交作业。②在线测试模块。测试后即时获得测试结果。③在线交流模块。与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互动。
1.2.3网站管理员用户功能设计
设计目标是,方便管理员进行教学活动和师生用户的管理,能快速、便捷地制作出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包含的模块有6个:①网站系统管理。可设置课程网站名称、课程信息、上传容量、页面模块等。②用户管理。管理使用网站系统的所有用户信息,设置教师和学生用户的权限(系统某模块功能的使用权限、上传文件的类型、容量、路径等),审批申请注册的师生用户。③申请网站模块设置。设置申请网站的栏目节点(如本文第2点所列的课程负责人和教师队伍等),并初始化各栏目内容和格式。④课程网站模块设置。设置课程网站的栏目节点(如本文第2点所列的课程概述、学习内容和实验实训等),并初始化各栏目内容和格式。⑤模板管理。可以添加、修改、删除网站的模板类型,分类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审核模板等操作。⑥其他信息管理。管理本系统的公告信息、友情连接、在线调查问题等。
1.2.4评审人员用户功能设计
精品课程均在网上评审,网站应为评审人员提供评审体系的各个观测点,且导航层次清晰,链接无误,用图文结合描述观测点。本功能的设计工作是,由教师和管理员站在评审人员的角度上,协同开发人员设计好各个观测点并展示在网站上,供评审人员查阅,不需要设计特别的后台功能。
1.3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流程
我们在开发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主要运用HTML、CSS、Javascfipt、SQL Server等工具和利用目前最新的MS 框架中及表达式语言、数据库连接池等技术开发了一个易于维护、扩展和重用的基于Web的综合性通用平台。
具体做法是,采用基于Web的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在底层操作平台和硬件设施的基础之上搭建信息资源数据库,同时建立平台所需的Web服务器。在中间层实现用户管理、权限控制、资源的管理、平台的配置管理等功能,同时有效地集成了Web Services服务,提供与其它资源平台资源共享和交互的接口。在应用层上提供给用户个性化定制、信息交流、资源浏览和检索等服务。最后,在表示层上,让用户可以利用IE/NetScape等客户端工具浏览和使用平台所提供的服务。
2建设高效的精品课程网站
一个优秀的网站具备的基本特征有:网站整体结构与各个页面布局合理、页面信息表达清晰、下载速度快、导航结构佳、 搜索引擎表现良好、监测网站和反馈客户信息方便、服务体系完善等。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建、用、改、精。“建”是第一步,开发者在最开始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今后方便网站的“用、改、精”。下文着重介绍网站后台的几个重要功能,它们能提高网站在各个阶段的效能和效率。
2.1实用性建设,让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时得心应手
2.1.1教育资源网络化的操作更便捷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核心是要把教育资源网络化,实现共享。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把课程教育资源分类整理好,并上传到网站。这一活动对网站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教学资源,就谈不上精品课程网站的存在。而功能齐全的在线编辑器则是教师在线上传和管理资源的好帮手。
笔者用过的DotNetTextBox(官方网站http://.cn/),是基于 2.0技术重写控件核心架构,是功能强大的所见即所得HTML编辑器控件。它提供了近50种在线编辑功能,以及插入超链接、模版等40多个右键菜单功能;支持自定义菜单,只需简单配置config文件即可DIY自己独有的功能菜单以及增减各种控件内置功能;具备强大的上传管理功能,通过配置config文件即可详细控制不同用户的上传权限;提供上传图片时自动添加水印、生成缩略图,上传多媒体文件支持自动播放的功能;用户可以使用预置的default和XP风格编辑器皮肤,也可以自定义皮肤,方便用户设置个性化的控件外观;完全支持IE5.5+、Opera、Firefox等常见的主流浏览器。开发者可以在官方网站下载这样一个现成、成熟、免费而且开源的在线编辑器,整合到VS 2005开发环境中,在设计网页时调用,完全替代TextBox控件,既节约了开发成本和时间,还可进行二次开发或改良成更适合网站的在线编辑器。此外,FCKeditor也是功能强大在线编辑器。
2.1.2搜索功能让网站信息资源彻底展现
资源量达到一定程度会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用户(包括老用户)将只会看首页或相关栏目的第一页,长期积累的高价值信息会被尘积在数据库的底部,影响网站效用的最大发挥。书厚了需要目录,报纸厚了需要导读。为此,需要快速、精确、智能和人性化的站内搜索引擎让用户便捷地了解并找到期望内容,同时,也让网站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展现出来。这有助于提升网站的价值,发挥网站应有的作用。
站内搜索引擎一般有三种类型:基于数据库、基于Spider抓取和基于全文检索技术。后两种主要用于大中型网站,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由于精品课程网站的数据容量有限,可以使用基于数据库这种检索速度较快的站内搜索技术。合理安排查询条件,通过if语句和for语句等对判断条件进行分析,合理化搜索算法,配合SQL的索引功能实现检索。关键字查询的SQL语句格式为:Select字段名列表from表名where字段名Like%关键字%。
百度搜索引擎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具有高准确性、高查询率、更新快以及服务稳定的特点,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站开发人员可以在网页上插入“百度”提供的相应代码,借助“百度”的搜索入口,就会有与“百度”搜索引擎一样强大的搜索功能。让用户通过百度搜索站点信息,不仅节约自身服务器资源,还更利于百度更快收录自己的站点。类似的,Google也能提供站内搜索功能。
2.1.3吸引师生融入教学活动,发挥网站潜力
精品课程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信息,充分利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媒体,并在系统中把它们进行有机地组合。教材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进行组织,可以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然而,这样的一个资料库对学生来说依然缺乏吸引力。若网站能帮助学生在教师精心制定的学习计划中学习,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又能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因材施教,这将大大吸引学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建立知识库,存放全部教学知识以及形成教学策略的知识。知识构造按照章、节、知识点、子知识点的层次划分,并以超文本文件形式存放,供学生查阅。每个节点均配备习题供学生在线测试。其次,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把各个知识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组织起来,形成学习表。每位学生可有一张与该表结构一样的“个人学习情况表”,展示自己的全面学习情况。当学生进入学习计划表的某个节点,做完习题后,系统除了给出正确答案、评价及提示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信息外,还根据学生在该点的测试情况,设置“个人学习情况表”的相应字段为“False”或者“True”,标明学生是否掌握该知识点,当然还可另外标明学生是否做了该点的练习。系统最后根据情况,决策学生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及相关超链接,并分类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供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2交互性建设,促进师生交流互动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友情,能大大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交流的时间有限,而论坛具有保密性、独特性和及时性等特点,比较随意轻松,让学生有了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对教学评论、甚至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地方,教师也可得到丰富的第一手教学资料。
供师生在线交流的论坛不难开发,难的是如何建立“有话敢说、有话愿说、有话直说、说了有用”的在线交流平台。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是吸引师生上论坛交流。为此,一方面可鼓励学生参与网站论坛建设,学生发帖就积分,积分与最终成绩及奖励挂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还可下放论坛的悬赏、屏蔽等权限给部分学生,让学生代替老师管理论坛,提高人气。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定期网上答疑,及时更新论坛内容,不定期发起讨论,增加互动专题。
2.3针对性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当学生通过网站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把握网站知识的更新情况脱节,可能使网站最终仅仅是一个摆设。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需要从论坛中获取学生对课程评价的反馈,以及反映用户使用网站情况的点击率等数据。为此,可在网站中加入流量统计功能,分析直接点击和搜索引擎的流量,当天搜索量和流量地区分布,以及用户在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用户地图分布等等数据。雅虎流量统计或者google analytics都是在业界深受好评的免费的网站流量分析工具,利用这些分析工具只需把一个js代码放入需要统计的每一个页面,然后访问相应官方网页,注册后就可以使用和查看分析结果了。
2.4适用性建设。增加网站的复用率
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专业特点来设计课程网站的标准色彩及其搭配,不同的课程需要不一样的界面。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和结构相似,即后台程序相同,把程序和页面完全分离,就可以随意更改前台页面而不需要考虑程序的改动,不会因为进行一次网站页面的改版或开发另一门课程,就要将所有的源程序都进行一次移植手术。
开发者在设计网站时,可以通过开发动态加载模版、内容列表控件和动态修改分级栏目的功能,方便后期变化网页的色彩、布局和导航菜单,从而改变网站的前台界面外观。
所谓的模板,就是设计完工的标准的HTML代码,其中用特殊字符串代替需要由程序实现的功能部分,显示时这些特殊字符串将编译为对应的功能。课程网站可设计4类模板,一是网站首页模板;二是点击某个栏目链接而进入的栏目页面模板;三是显示内容的风格页面模板;四是单页模板,用于生成一些由代码组成的文件,这样可以免去了上传含有代码页面文件的步骤,比如制作页面的头部和底部包含文件时,把代码做成单页模板然后再生成即可。
内容列表在页面中会多次出现,供用户点击链接到相关内容显示页面。设计内容列表控件,提供列表的内容标题、超级链接地址、内容排序方式、列表项数目、宽高、是否显示日期等属性,可以方便管理员在制作页面时,插入多个内容列表,效果灵活多样,提高工作效率。
要实现多级分类,需要在数据库中用一张表存储分类信息,大致有Id(节点编号)、Name(栏目名称)、pro(父节点ID)、DeepNode(节点深度)、Remark(备注)等字段。可在程序中用镶套的方法动态显示分级栏目,用递归的方法实现在指定的节点(即分类)下进行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参考此方法还能设计资源分类导航功能。
2.5便捷、健壮与安全性建设,给网站用户良好的体验感
流畅和健壮是网站成功的基本条件。可以采取静态页面自动生成技术来维护信息,船陕访问速度和避免在数据库中存取大量图文信息的困难。生成HTML文件的主要步骤只有两个:一是获取要生成的html文件的内容;二是将获取到的内容保存为html文件。
当用户浏览网页的时候,若弹出询问“是否进行debug[调试]”的警告框,或显示一堆代码的错误窗口,程序突然终止,用户往往会选择离开这个站点。网站开发者可以使用try-catch-finally语句处理异常,通过抛掷和捕获异常重新开始程序内的一个过程,或者从应用程序的一部分跳到另一部分。网站还是出现错误时,比如教学资源的链接地址或描述错误等,可以建立用户报错机制。做法是每个页面附带一个报错按钮。当用户在使用中发现错误信息,点击按钮,这个页面的错误信息就自动存入数据库供网站管理员查阅。
安全是网站的永恒话题。一般来说,提供数据库应用服务的Web站点主要由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三项构成。因此,对Web站点的安全设置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在进行Web应用开发时,可采用开发工具的最新服务包和修补程序,使用窗体身份验证、对所有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使用参数化存储过程、对输出数据进行HTML编码、信息加密后再存储等加强Web应用程序层的安全因素。网站开放后,最好每天备份网站的数据库和源代码,坚持“最低权限”原则,决不授予用户并非绝对必需的权限。
可以在网站中采取一些彰显人文关怀的手段,让用户感觉舒服。比如在每个文字页面设置了字体的随机缩放功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的需求;对于阅读与下载文字,不仅提供Word的DOC格式,而且还提供Reader的PDF格式及Flash的SWF格式,方便用户在不同的平台下使用。
2.6规范性建设,保证网站形象,方便后期维护
为服务全部受众,保证网站整体形象和方便后期维护,应该提供用户帮助文档或培训指导资料,包括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后台管理流程,各个功能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答等;设定网站的规范,如网站上的中文使用12px的宋体,行距为150%,图片的ALT属性要写好图片名称,每个页面的高度不超过3屏等。
3结束语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范文3
【关键词】协同教学;移动平台;大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自从2003年起,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各个高校均已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平台,特别是针对国家级、省级、校级的精品课程、重点课程,但是交互平台的应用情况却不甚理想.精品课程中只有部分课程使用了交互平台,其中包括学习论坛、答疑系统、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考试系统.其中,不到50%采用学习论坛,不到2%采用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与考试系统.可见交互平台使用率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协同教学在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团队分工合作,发挥专长,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并进行教学评价可以解决传统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如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社会惰化问题影响团队的协作效率等.因此提出如何将信息化的平台创新和协同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个创新性的重要课题.
一、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的意义
建设基于协同教学机制的信息化大学数学教学移动平台,有如下作用和意义:
1.适应目前信息时代的学生学习模式.目前课堂上,学生几乎人手一个手机,虽然课堂手机的使用降低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但是也说明了移动终端确实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大学数学类课程,公式推导多,理论性强,比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又非常重要,所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资源整合到移动终端上,可以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互动.
2.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避免教师教学成果的反复创造.高校教师往往在教授一门课程3~5年后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形成风格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这些教学成果通过信息平台共享可以避免相似的成果反复创造,节省了教师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3.提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因为大学数学就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相关类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方法等相关课程在国外的大学课程中已经当作公共课进行设置,平台的建立模式可以推广至其他课程的建设,较好的成果容易转化成优秀的教学成果,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
二、移动教学平台建设的步骤
探索学生在移动终端的大学数学类课程的学习模式,将在实践课堂上取得的教学成果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优化配置,形成教师、学生、管理者共享的平台.
首先了解学生在移动终端的学习特点,通过调查和小范围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学生的兴趣点,希望提供电子教学资源以及和教师的互动方式;其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将大学数学类课程的理论性特点结合实际应用,设计具体案例学习内容;最后在软件设计方面,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内容,避免在线学习模式中过多的资源分类,精简逻辑结构,让学习软件易于操作易于理解,并且乐于分享学习效果.
在整个过程中集中大学数学相关专业类的知名教师,协同合作,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整合,让学生体会到跨学校、跨区域的学习感受;另外建立信息化平台的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在线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对于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三、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的目标
通过平台建设,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优质资源的整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创新.
学生的跨维度学习是时代所需,信息技术类学生以后的就业也和学生本身对于大学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结合的综合素质结合;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通过有效的共享和分享可以给学生多维的选择,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教师的知名度,当然其中的知识产权的问题会全面衡量;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投入本身也可以为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现所学到所用的有效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客体和载体的三方共同作用下,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最宝贵的教学资源的充分应用.
结合目前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协同教学的机制,将线上的教学资源整合到移动终端上,方便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是目前信息时代的一个趋势,在这个方面虽然也有很多学校进行了尝试,如云南大学已经搭建基于协同过滤的在线教学视频系统,但是整体平台建设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初步阶段,且目前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6.
[2]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3):77-81.
[3]刘晓剑.试论协同教学的团队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11(1):42-45.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范文4
关键词:MOOC ;SWOT ;高等学校;优势;挑战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04-02
以Udacity、Coursera、eDX为代表的MOOC平台自2012年成立以来,迅速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加快推动MOOC平台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应用,中国也不例外。位于第一梯队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积极做出响应,陆续推出MOOC。但还有更多的大学仍采取观望态度,不确定MOOC会对高等教育产生怎么样影响。因此,充分认识我国高校开展MOOC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开展MOOC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 高校开展MOOC的优势
1.1有优秀的教师资源与课程资源
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高等学校,尤其是知名高校是我国优秀教师资源与课程的集中地。但是由于优质资源的有限性,很多学生与知名高校无缘,没有机会坐在教室里聆听中国最优秀教师授课。而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的MOOC正好可以解决此种矛盾。高校开展MOOC可以大范围地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
1.2有丰富的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
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各高校纷纷开始开发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涵盖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各高校积累了丰富的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组建了精品课程开发团队,开发了丰富的多媒体课程资源。部分优质精品课程可以在引入MOOC理念的基础上转型升级为MOOC课程,这便为MOOC的开发节约了成本。此外,开发精品课程的经验可为MOOC的开发提供借鉴,进而打造优质MOOC资源。
2 高校开展MOOC的劣势
2.1开发的MOOC课程学术性强,“实用性”稍弱
目前,很多的MOOC课程是高校优质课程的升级版,其学术性一般较强。但由于参与MOOC学习的学习者来自全球,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术性又不能过高。所以高校开发的MOOC课程既缺乏高学术性的研究型课程,也缺乏和职业内容相切合的培训性课程,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其实用性较弱。
2.2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快速适应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与主体,是课堂的真正驾驭者;教师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步骤授课,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接受与反应情况调整教学过程。而在MOOC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视频教学只有10-15分钟,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设计模式,将系统化的知识碎片化,并将各知识点融合到各种任务与问题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而学生也要适应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克服互联网中的各种诱惑,坚持学习完成所选课程,并最终将知识重新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MOOC课程完成率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与学生还没能很好地适应MOOC教与学的模式要求。受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与学生要适应这种改变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3 高校开展MOOC的机会
3.1应时展需求
网络时代,我们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继续推动高校建设并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促进中央部门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积极支持、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建设,扩大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在提升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开发高质量课程,借助MOOC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交给高校的重要任务。
3.2探索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传授式阶段,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直饱受诟病,但却因各种惯性等因素的存在,一时无法改变。MOOC是一个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时机。MOOC的开发及应用,可将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尝试探索适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3.3提升学校知名度,抢占信息化制高点,增加国际话语权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招生宣传和资源优化配置迫在眉睫。MOOC的学习者来自全球,是个国际化的舞台。通过向公众提供MOOC提升其学生市场占有率、扩大影响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借助网络占领高等教育市场也是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举措。
MOOC把全球高校放在一个平台上,这是人才竞争的必然结果。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推出的第一位MOOC名师于歆杰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国际化的平台,‘有理、有利、有节’地说出自己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观点,毫无疑问,我们将在世界最顶尖人才的竞争中失去话语权。”
开展MOOC不仅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还可以提升学校知名度,在国际化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3.4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MOOC的到来曾引发了很多高校老师的担忧,“将来我会不会失业?”
的确,MOOC对教师职业肯定会有影响,可能会使高校老师的分工更细化,有些老师可能会是课程主讲老师,有些老师可能主要是进行课程辅导答疑,有些老师可能要进行课件制作……但新技术的出现只能使生活更美好。20个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三千万农民,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只有30万农民,其他的人并没有失业,而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电商的到来是如此,MOOC的到来也是如此。MOOC是新事物,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应该接受它,并能适应它的存在,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被时代所淘汰。
3.5积累教学大数据,开展教学研究
高校开展MOOC,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的每个过程,积累教学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定量分析课程难易程度、学生接受程度等,从而更好地分析学生需求,为学生推荐不同的学习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也可以结提炼教学规律,并将之应用到人才培养与选拔中。
4 高校开展MOOC的威胁与挑战
4.1 MOOC可持续发展模式未发展成熟
MOOC的开发不仅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国外MOOC能够迅猛发展主要依托大量风险基金和慈善基金的涌入【1】,而我国MOOC还主要依靠政府与学校财政支持。清华大学的一门示范课程的投入就达到了五六十万元,仅片花就花了几万元,有时一门MOOC从设计开发到运营至少需要上千万元。显然,仅仅靠政府与学校的财政支持,MOOC很难一直走下去。由此可见,目前MOOC建设的关键不是平台技术,而是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这是目前也是将来大多数高校在进行MOOC建设中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4.2 MOOC课程推广难度大
我国开始MOOC开发相对较晚,受制作水平与宣传推广等方面的限制,国内MOOC课程受欢迎程度不如国外MOOC。网易公开课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在其所有视频课程中,“国际高校公开课”和“TED 演讲”最受欢迎,两者相加占了观赏人群的86%,而看“国内高校公开课”者,仅占 13%【2】。由此可见,要想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MOO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3 MOOC开发相关激励机制还未形成,教师开发 MOOC 的积极性不高
一门高质量的MOOC课程的投入是很大的,需要专注教学和有奉献精神的老师。MOOC课程绝不是单纯地把线下的课程搬到线上这么简单,而是需要重新设计课程,以适应线上的学习模式。线上课堂需要教师重新设计课程内容,需要用更简洁更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需要更多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需要教师时刻关注论坛内容以满足学生答疑需要……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中在对老师进行评价时,重科研轻教学,对MOOC开发支持力度不够,缺少相应激励机制,教师很难将过多精力投入到MOOC开发中。没有教师的高度参与,高质量MOOC就很难出现。
5 小结
MOOC作为一种教育领域的创新,不仅带来了恐惧,也带来了重燃的希望,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我国高校开展MOOC既有优势与机会,又有劣势与挑战。我们应该发挥其优势,接受挑战,积极思考如何利用MOOC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入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范文5
关键词:精品课程群 建设 创新 资源库 微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207-0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是综合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结合最紧密的机、电两大方面内容,具有实用能力强,应用广泛的特点,是企业中岗位需求量最大、最容易就业的专业。我院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创建以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践行德育为先,铸就技术品质”的办学理念,在“学院汽车生产专业群”的辐射引领和“机电系数控技术专业群”的带动下,以“知岗”“贴岗”“顶岗”为特征的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教学改革过程和专业建设中,培养了大批从事“机电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机械设备的装配、维护维修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弥补了烟台地区以汽车生产为龙头的制造业人才需求缺口,为各个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和实习生。
1 精品课程群的建设
课程群就是把具有相关性或一定目的的不同课程编排到一起,组成一个"群",进行系统地学习和教授,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重复,同时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对独立性和离散性,并且关系亲和,实践实训环节或技能培养环节是连贯、递进的。
根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校企共同深入研究,根据岗位需求,将本专业分为机械制造与电气维修两个培养方向,围绕电气维修方向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的需求和课程群的建设要求,把《机电设备电工电子技术》、《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可编程控制》、《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五门课程组建为机电设备电气维修系列课程群。
《机电设备电工电子技术》是本课程群的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具体产品制作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培养电工电子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将技能鉴定和职业标准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实现实训、考证两者相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学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气控制、电气维修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技术》也是本课程群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打破原来学科以理论教学为主,以知识全面性为本的理念,突出“够用为主”的思路,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职业教育新理念进行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在设备和生产线上的应用。熟练掌握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组装及一般故障排除。培养学生的传动系统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力。
《机电设备可编程控制》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方式,配合各种实训、虚拟仿真、生产实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适应电气装配、设备检修、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岗位任务和项目对人才的要求.该课程在整个课程群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两门课程是本课程群的主干课程,主要针对电气控制和诊断维修技能展开学习。培养学生在电气维修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加强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
2 精品课程群的创新
2.1 开发特色资源库,信息容量庞大
本课程群开发团队开发特色资源库,包括:教学资源库、专业标准库、虚拟仿真库、教学视频库等八个资源库,资源类型多种多样,有文本、多媒体、动画、视频、图片等等,资源数量丰富,信息容量庞大。
2.2 引入微资源,使学习内容碎片化
为了帮助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更好的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我们引入了微资源的概念,把系统的知识打碎,把一个个小知识点单独提炼出来,以视频、图片或者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使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学会他所想学习的东西。在我们现在这个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来说,微资源无疑是给学习者提供了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信息。
2.3 提供多种资源,学习辐射范围广
在我们的精品课程群里,给学习者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除了精品课程所包含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引导文、学生工作页等等之外,我们还提供了行业资源、技能资源等多种资源供学习者使用,如图1所示。我们所面向的学习群体非常庞大,辐射的范围非常广,除了学生之外,还可以是想从事这个岗位的从业者或者是想学习这个课程群知识的学习者。
3 结语
本课程群的建设理念先进,信息容量大,辐射范围广泛,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变化。充分发挥课程群结构整体优化、整合功能效益,利用课程内容上的关联性相互支撑和强化,实行大课程建设,有利于电气维修岗位群相关人员的学习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段寿建.面向就业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探讨[J].福建电脑,2012(5):35-36.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范文6
关键词: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 自主学习 资源建设
一、高职网络课程的内涵建设
根据对2008年度国家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标准的内涵分析,一级指标从2007年度的五项变为六项,增加了“课程设置“这个一级指标,其下包含“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两个二级指标。在“课程定位”上,主要观测点为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在“课程设计”上则主要观测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2008年的其他五项指标也在2007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细化,更注重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并在课程建设的要求上突出了五个“强调”,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强调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团队的建设上,强调专兼结合课程的团队结构和主讲教师的行业影响力;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强调校内基地的校企共建和校外基地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在教学效果上,强调课程的社会评价。
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教学管理、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提高,工学结合、任务引领式的课程和教学已经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的引领下,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深刻感受到高职行动体系下教育教学的系列改变。首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最初是从其他高校“拿来”的学科型培养方案,中间再到行业企业调研,加入企业的新技术,根据地方企业所需和生源质量而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删减,到今天我院确立了“融入岗位、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等,原有目录式的课程教学大纲改为具有一定操作性的课程标准。其次是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原来的教教材到用教材,并结合岗位任务来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任务等。最后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在现代教学手段基础上,倡导“教、学、做一体”,实施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的六步教学法。另外,在实训条件上,也引入了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相关的实训基地。
二、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网络课程,普通存在着重建设轻利用的情况。根据观察分析及与学习者的交流,我们认为:现有的课程资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浏览许多的网络课程,它们都有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教学案例、仿真实训、例题习题等诸多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中融入了现代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发出了直观有趣的动画来模拟较抽象的理论,学习者的练习题也采用了在线互动形式,资源内容较丰富。但课程资源虽然种类繁多,但有些资源如项目引导文的设计、仿真课件的制作等,不乏存在浮于形式的资源,资源内容与校内实训设备不相符,资源量过于庞大且提供资源没有考虑学习者自主、交互性学习的需要。学生除了在老师安排的课堂上去看看课件、练习仿真和做做题外,不会主动上线学习,网上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没有吸引力。
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没有从学习者的基础和意愿来进行系统性的开发。比如有的学校将一些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学习环节冠以“学习任务”的名称,电子教案主要从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组织过程,教学录像给人展示更多的是教学的理念和组织过程,一些实训指导文件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学习者就不知所云,无声动画在没有老师讲解时学习者看不懂,等等。总之,现有网络课程资源与职业结合不够,没有突出以学习者为主体。
三、基于自主学习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整合和序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取舍问题,而培养目标与教育对象制约着课程内容的取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或中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形象思维特点的个体,其逻辑数理方面及言语语言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而空间视觉、身体动觉及音乐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则较强。因此以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应该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目前有的课程仍将使用的高职规划教材内容不加取舍用于教学,使学习者感到教学内容太多太难,学习者学不了、学不会,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消极的学习行为。
具体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情境性原则,将课程内容置于由实践情境建构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框架――行动体系之中,以获得自我构建的主观知识――过程性知识即经验为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情境中的经验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走到一线去顶岗锻炼、与实践专家多交流、加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深度,我们才能获取到能完成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经验,由此确定的陈述性知识即理论知识才可能满足“适度、够用”的原则。
凸现高职教育特色和本质的课程内容被确定以后,如何对内容进行整合、排序使学习者能经由“获取―内化―实践―反思―新的获取”过程而达到相应的能力,也是需要我们花费心思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文件中针对此问题提出的“遵循学习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给我们提供了解决的方法,而“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即是整合、序化后要达到的结果。但在实际操作中,从有的课程以诸如“基本电路图的识读”和“水准仪使用”等作为学习任务可知,这些课程的教师还是没有跳出学科体系课程结构的思维,只是将学科体系下的理论知识给穿上了一个所谓工作任务的外衣罢了,其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与实践仍然是分割的。要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只有在了解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基础上,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找出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是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再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要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经验与辅助的理论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融合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二)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与改善。
实训设备是实现学校职前教育与企业职业实践“零距离”对接的物质保障,也是实施“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高职院校除了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专业对应的紧密性实训基地以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来降低办学成本以外,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与改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使用的实训设备是从教仪公司采购的成套设备,而这些设备多数是由教仪公司根据现有的教材自行开发,或是根据学校教师提出的一些要求来开发的,这就使得这些实训设备因受制于学科体系结构的教材而成了验证性或探究型学习的工具,或是因老师实践经验的不足而免不了开出或多或少的验证性实验。可以想象,依托这样的实训设备,要提高设备使用率的方法就是教师会依据设备能开出的实验项目来设计可能无中生有的所谓真实性的工作任务,而凸现高职教育特色和本质的课程内容要在行动领域中去整合、序化并实施教学根本是无法实现的。
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与改善应源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能构建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行动领域,并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学教育为目标,因此最好由学校、生产企业和教仪公司三方共同合作开发出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需要的教学设备。如我院新能源系的多晶硅仿真实训系统,就是由三方共同合作开发的,在营造多晶硅生产环境的同时,能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进行开车与停车的操作,还能设置事故以训练学习者处理故障的能力,等等。像这样的仿真实训系统,不仅源于真实而且高于真实,完全能满足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多晶硅生产技术课程学习的需要。
(三)资源要素的开发。
资源要素种类繁多,不同的课程需构建的要素可能有所不同,我以电工类课程为例来列举所需资源要素及其开发注意事项。
1.图片库:为方便学习者在无人指导下能对照实物来认识元器件和设备,应建立相关的图片库。比如给出元器件、设备的外形图片和名称,元器件的管脚或接线端子名称,对能拆装的元器件给出元器件内部组成的图片及名称,设备组成部分的图片和名称,工具仪表的外形图片和名称,组装后的成品图片,等等。
2.动画库:对于必须而理解有一定难度的概念或原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开发课件,制作动画,可让学习内容变得简单直观。目前有些课程资源中的动画制作得非常棒,但普遍存在播放速度快和动画无声问题。初学者在观看时,有的要循环播放几次才能看完整。要看懂无声的动画,在课堂上有老师的讲解是没问题的,但对于课堂上没理解的学习者或是想要提前自学的学习者就存在问题了。因此动画的制作应配上讲解,播放的速度要慢,最好是让学习者能控制速度和进度。
3.学习情境课件及学习指南库:该库包含内容较多,应有课程学习计划与目标、电子教材、学习情境课件、工作单、引导文、评价表等。教材的编写应基于工学结合,按学习情境分章节、设计工作任务,按行动领域编排经验与理论知识等,最好是校本教材,能结合地方企业和校内外实训条件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教材已体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的理念,所以没必要再单独提供实训指导类的资源,避免资源繁杂重复。学习情境的课件制作以辅助学习者梳理层次,把握学习目标和重点为主。工作单的设计可借鉴企业的做法,如某企业检验岗位对成套开关设备最终检验和试验记录的单子设计中,要求检验员对每个项目中的每一个检验内容给出一个判定结果,列出更换的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等,最后给出一个对成套设备的检验结果并签上检验员的名字。有的精品课程将引导文按项目描述、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来进行设计,较好地体现具体工作情境下的完整工作过程,只是在其中某些方面给出与过程环节并不太相符的内容,所以在每个环节下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斟酌的。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把工作过程中的评价环节和让学习者进行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区别开来,工作过程中评价的目的是要找到产品的缺陷或操作中的失误,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并树立质量意识。
4.仿真实训库:在实训中总存在因学习者疏忽或操作错误而将元器件或设备损坏的事情发生,减少或杜绝此类情况的方法除了采用操作票制度,学习者分工根据口令来操作,学习者自检、老师复检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训前先进行交互式仿真实训。
目前有关实训项目的仿真课件以演示型的居多,交互能力差,如演示型的课件主要分为自动演播和手动演播,自动演播的课件学习者主要是观看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与实训结果,手动演播增加了按钮控制课件的播放流程,学习者在此学习中是被动的。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可在仿真演示基础上增加具有交互功能的仿真实训,即开发出与实际操作仿真度极高的实训课件,如提供与实际器件、仪表、设备外形和接线端子相同的模拟构件,学习者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器件布局、接线训练、仿真操作等,课件根据学习者的操作及进行正确的反馈,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
5.习题库:目前,教育软件开发公司为精品课程搭建的各类网络教学平台为习题库的建立和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习者可在线上选题、做题、考试和提交等,做题的方式和手段先进了,但我们在开发和建设习题库时一定别忘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课程资源提供的习题内容一定要符合学习情境的设计,选取或组建“必须、够用”理论所需的和技能训练相关的。因现有教材中即使是按项目化编写的教材,其习题也存在理论过强过深、技能过弱的问题,因而不能把现有教材中的习题全部照搬到网上,同时还要注意题的难度和题量的适度,不能套用应试教育的题活量大的训练方法,一大堆题把人压得喘不过气,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也不是为了训练解题的技巧。习题库的开发与建设应让学习者愿意做、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巩固需要的、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练习题应以学习情境归类。
6.视频库:我院应电专业的一名学习者在进校一年级就开始自学电子技术、单片机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到二年级时就能独立完成磁电转速仪中由单片机驱动LED显示的程序设计。该学习者入校基础较弱,因此自学过程中时有看不懂教材的事情发生,他采取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到网上下载相关的视频观看。从该个例及广播教学能吸引一大群学习者的共例可知,视频教学对学习者提供的帮助是极大的。现有的精品课程中也有视频资源,但这些视频要么是作为精品课程申报时需提供的课程整体设计的说课录像,要么是展示教、学、做一体的视频佐证材料,而且有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时课堂录像,在课堂录像中不仅有教师的讲解和操作,而且有学习者的学习和操作,而这些录像内容再由学习者自行观看,显然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作为高职教育按教学情境授课的录像,不能简单地把每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而应该是以讲座结合操作的形式进行录制,录制的图像最好以电脑屏幕播放,而不是利用投影仪投放,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并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时效性。
7.案例分析库:央视二台的经济与法栏目和央视一台的今日说法栏目,都是深受大家喜爱的节目,通过案例的展示和分析,让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我们也可以收集行业企业生产中的工艺操作经验及技术应用问题作为案例,加上理论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对学习者今后学习工作中解决新问题也可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8.职业素养库:职业素养包含有职业标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与人合作沟通能力等诸多内容,因而在取材时要注意少而精,选取典型或身边案例,采取视频、动画播放或采取人机交互等形式,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
四、结语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五大特征中要特别体现“自主性”的特征,还要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池哲萍.从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标准看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J].新课程研究,2009,(01).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08).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