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命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女性生命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女性生命意识

女性生命意识范文1

今年33岁的殷萍是江苏扬州仪征化纤集团公司会计,她的丈夫王刚是集团下属一家子公司副经理,两人育有一个6岁的儿子。他们住在仪化生活区一栋三层楼上一套9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这是个中产家庭,殷萍又会收拾,她把家里打扮得整洁而温馨。

4月17日这天上午,丈夫去南京出差了,殷萍吃完了早饭,感觉家里的空气有点闷,就把卧室的门打开通风,因担心门吸吸不住门,她还专门搬过一只皮凳挡在门前,然后把儿子送到幼儿园,自己上班去了。

中午的时候,冷空气到了,因为家里窗户没关,而且儿子穿得不多,自己也需要加点衣服,殷萍临时决定回家一趟。没想到进了家她就觉得有点异常:除了沙发上有明显翻动过的痕迹,酒柜的几个抽屉也都被打开了,特别是卧室的门也关上了。

难道是老公回来了?她喊了两声老公,没人答应,就好奇地走到卧室门前,伸头往里面看。不料透过门缝,有一双眼睛也正在观察她,两双眼睛不期而遇,相距三四十厘米,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都吓了一跳。殷萍大叫一声,转身就跑。

门里面的那个人猛地跳了出来,伸出胳膊揽住殷萍的脖子:“你现在回来就是找死,因为不勒死你,我就完了……”

那人用胳膊揽住了殷萍的脖子,勒得她喘不过气来。殷萍一边呼救,一边拼命挣扎,但她既发不出声音,也挣扎不脱,情急之中,她张口在窃贼的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窃贼痛得大叫了一声,给了殷萍一耳光,恶狠狠地说:“再叫我就对你不客气了!我还没想好让你怎么死,你别逼我!”

殷萍听出声音有些耳熟,但他在她的后面,她一时看不到他的脸,也想不起他是谁。由于窃贼松开了胳膊,她呼吸顺畅了一些,又想到了逃脱。窃贼见状,觉得卧室比较隐秘,他一把抓住殷萍的头发把她往卧室里拖,殷萍不是他的对手,没几下就被他拖进了卧室。窃贼见床头柜上手机充电器有电线,扯过来就勒住了殷萍的脖子。殷萍拼命拽电线,没两下就把电线拽断了,然后一边叫喊一边往卧室门口跑。

殷萍的叫喊和挣扎激怒了窃贼,他顺手摸过旁边一把水果刀:“我看你是活够了!”殷萍抬头一看,这才看清窃贼的面目:“是你?”她站住了。

窃贼浑身一抖,也站在了殷萍的面前,他喘着粗气用刀指着殷萍说:“没错,是我。也许我不该这样做,可现在说这个已经晚了,我什么都不想说,只想告诉你,本来我只想求财的,没想到被你发现了,如果我不把你搞死,你一报警我这辈子就完了,你不要怪我。”

原来,此人名叫李卓,是殷萍的丈夫王刚手下的一名业务员。王刚跟李卓的关系不错,两人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有时候王刚在外面应酬喝了酒,还请李卓帮他把车开回来。不久前王刚还把李卓等几个人请到家里来吃饭,虽然殷萍跟他不是太熟悉,但怎么会不认识?

说着,他再次抓着殷萍的头发往卧室里拽。因为他手里有刀,殷萍没敢再挣扎,她的头脑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竟然是他!我该怎么办?

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关键时刻,她想起不久前央视《今日说法》介绍说,谁都懂得杀人偿命的道理,所以很多伤害案件都是情急之下发生的,因此万一遇到伤害案,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让双方都冷静下来,千万不要火上浇油。

她心想:李卓显然被我的叫喊和挣扎逼得有些急了,一旦他失去理智,只要伸手一刀就能要自己的命,所以现在自己不能再逼他了,最好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慢慢想办法脱身。

想到这,她不再逃跑,而是故作镇静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哎,小李,怎么会是你?这下我不怕了。”

见殷萍坐了下来,一副相信他的样子,李卓反而不安了起来,拿着刀的手开始止不住地抖动,但并没把刀放下。片刻之后,他也一屁股坐在离大门很近的餐厅椅子上,堵住了殷萍逃命的路,抹了一把额上的冷汗说:“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可是,我也没有办法,我快要结婚了,到处都要钱。”

殷萍的大脑飞快地转着:王刚待李卓不错,我们无仇无怨,这说明他主要是想偷东西的,主观上并没有伤害自己的想法。既然如此,事情就有挽回的余地,自己得先帮他放松下来再说。

殷萍换了个话题问:“你今年多大了?”李卓答:“26岁了,怎么了?”殷萍柔声道:“我弟今年28岁,你比他小两岁,还是个孩子嘛!”李卓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殷萍一眼:“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见李卓的情绪比刚才平息了不少,殷萍继续说:“我想告诉你,我弟的条件还不如你,他只是个出租车司机。我父母也没什么积蓄,他完全靠自己的努力结婚成的家,现在虽然工作和生活都比较辛苦,但小两口为了小家一心一意工作,日子过得非常踏实。”

没想到李卓听了这话脸色一变:“你的意思是我不如你弟?”殷萍怕的就是刺激到他,连忙说:“不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想通过这种方式搞钱,就算搞到了一点,你的心里能安吗?幸福还是靠自己光明正大地去努力才是……”“你少来这一套!”李卓猛地打断殷萍的话,“你们有钱人根本不知道没钱的苦!我知道我这样做贼太丢人,但情人节给女朋友买花都要提前买,因为当天太贵;给她买订婚戒指都不敢买带钻的,惹得她看不起,难道这样我就有尊严了?”李卓站起来转了两圈,然后点支香烟抽了起来。

殷萍见他愿意跟自己交流,这说明他还是有理智的,放心了不少。她索性帮他分析起了形势:“拿人家东西当然不光彩,不过后果也并不十分严重,何况你并没拿走什么,但有时候仅仅一念之差,就会酿成大错,那可就不是光彩不光彩的事了。”

接着,殷萍给他讲了一个案例:北京市房山区有位张姓司机酒后驾车将一老人撞伤,如果他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可能赔点医药费就行了;哪怕把老人撞死了,因为属于意外交通事故,最多也就判他三两年有期徒刑。但当时他由于害怕,选择了将老人拖到路边沟里藏起来,自己开车跑了,结果造成老人死亡。最后张某因此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被判死缓。

见李卓脸上有紧张之色,殷萍接下来又给他讲了另外一个案例:济南有个窃贼去盗窃,不料遇到了火灾,眼看着有个瘫在床上的独居老人就要被火烧死,他忽然良心发现,奋力将老人背下了楼,窃贼的头发和眉毛都被烧光了。见到警察时,他又主动把身上盗窃来的价值8000多元的赃物交给了警察。最后因他有立功表现,检察机关并没有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殷萍每天中午休息时都要看电视,这些都是她在央视《今日说法》看来的。

见李卓把水果刀慢慢放到了餐桌上,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殷萍知道自己的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她干脆又给他下了一剂猛药,直奔主题说:“我相信你一定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因为如果你真把我怎么样,事情早晚会败露,到那时,就不是行窃这样的小事了。你跟王刚是同事,又是朋友,你比我弟还小,在我的心里,你就是个不太懂事、一时犯浑的小弟弟,我看你现在就走吧,我们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李卓阴郁着脸,什么也不说。

他不表态,殷萍当然不敢走,只好再换个话题:“你是怎么进来的?”李卓说:“我偷配了王经理的钥匙。”说着,他把一把钥匙递给了殷萍。殷萍接过钥匙,顺手扔到床上。见他把钥匙都给了自己,略有悔悟的样子,殷萍又说:“我们都还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我看我们不如大事化小,你放我走,我也放你走,你给我一个机会,我也给你一个机会,因为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李卓有些犹豫地说:“不行,你一报警我就完了。”殷萍说:“你只是一时犯傻,而且并没有伤害我,大家是朋友,吗报警?放心吧,我送你出门。”

在殷萍的再三劝说下,冷静下来的李卓终于崩溃了。他站起身把水果刀放回刀架。殷萍见状,连忙往大门处走。不料李卓把眼一瞪,用手指着她说:“不能放你走,要是你报警了怎么办……”

窃贼说后悔但并不恨她

不管怎么说,李卓把水果刀放下了,紧张的气氛缓和了很多,对自己生命构成的威胁也小了很多。殷萍趁热打铁,再三向他保证不会报警。

接着殷萍趁机提出:“看你把我的头发抓得乱成了鸡窝,马上送你出去,别人看到你从我家里出去,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呢!先让我到卫生间收拾收拾吧。”此时的李卓已经彻底崩溃了,加上殷萍的话合情合理,他没有答应,但也没有反对。殷萍大着胆子从李卓身旁走了过去,一边走心里一边狂跳。好在他并没有拦她。

殷萍家的卫生间在大门口,大门跟卫生间的门呈90度紧挨在一块儿,殷萍在开卫生间的门时,就能够到大门把手。她假装开卫生间的门,实际上牢牢地把大门把手也抓在了手里,从眼睛的余光里见李卓还坐在那里,当殷萍听到楼道里好像有人经过时,她猛地打开了大门跑了出去。正好邻居刘虎打开了自己家的门,殷萍一头钻进了刘虎家。

在刘虎家,殷萍拨打了丈夫的电话,王刚连忙赶了回来。但当刘虎陪着王刚回到家里时,却不见了李卓。殷萍跟丈夫商量后,不知道李卓是怎么想的,觉得还是应该报警。于是他们到附近白沙派出所报了警。

接到报警后,扬州市仪化公安分局刑警队立即赶到现场展开了调查取证,他们调看了小区监控,仔细勘查了现场,找到了不少证据。当发现李卓已经逃跑时,警方当即展开了抓捕行动。下午3时许,有人在胥浦河与长江交汇处一油菜地里发现李卓,警方很快将他抓获归案。在人证、物证面前,李卓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李卓已经被刑事拘留。

死里逃生的殷萍庆幸之余,觉得李卓并非十恶不赦之徒,而且自己承诺他不报警的,这事必须给他个交代。考虑到李卓是外地人,殷萍让王刚替李卓请了律师,并让律师捎口信给李卓说:“你还年轻,犯错只是一时糊涂。但一个人犯了错就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你并没有伤害我,也没从我家带走东西,我会把这些情况如实地告诉警方,为你争取从轻处理,你也要配合好警方调查。”

律师从看守所替李卓带话给王刚和殷萍说:“我知道错了,我现在特别后悔,但并不恨你们。我特别感谢殷萍姐把我从险些激情杀人的悬崖边拉回来,不然的话我可能就万劫不复了。谢谢你们,我一定会配合警方,争取宽大处理……”

女性生命意识范文2

    论文论文摘要:作为一位女作家,铁凝对女性一直倾着无比的关爱,她的作品往往以对女性生命的关爱和深刻的忧患意识为主体精神,以女性的思方式展示女性矛盾与困境,揭示和反思女性的生命意义和生存状态,在女性还没得到彻底解放的今天,为了女性真正解放,探讨铁凝作品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九十年代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火热,女性文学成了文坛的一个热点,也是九十年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反观现实可以发现,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却依然没有改变。那么,在新的世纪,如何真正提高女性的地位,实现女性的真正解放,是摆在女性作家和理论家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铁凝作品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女性的矛盾与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描写女性本真的生命状态

    铁凝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在《哦,香雪》里,作者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所带来的变化的描写,对纯情少女的本真生命状态进行了真实的再现,从而揭示出善良淳厚的香雪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剖孕妇和牛》中成功地塑造了对生活一直有着新的追求的孕妇。她在娘家时,向往着能够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平原;等嫁到了平原,度过了一段新鲜的生活之后,又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孕妇从城里回家时,坐在村口倒下的那块石碑上,看着那些美丽的字符,终于找到了生活的追求—认字。作品展示出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环境,使生活在农村的了解了生命的意义,她向往着知识,向往着新的生活。《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有个性单纯、直率而又略显成熟的中学生形象。作品中的安然善于独立思考,她要“一辈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生活,要用自己的分析能力,独立地去发现和认识世界,但“她对自我和现实的思考还没有结束天真的状态”。作品从安然与传统和世俗观念的对立中,凸显了一个无拘无束但却充满着种种矛盾和困境的生命状态。在这里,作者采用力透纸背的语言从不同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女性本真的生命状态,展示了一个多层面的女性世界,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二、揭示女性种种现实生存困境

    铁凝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女性艰难的生活状态和坚韧的生命力,以女性的心理体察着女性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

    1、贫困的物质生存条件给女性带来的生存困境

    人所生活的物质生活环境与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矛盾导致了人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困境。在《秀色》中,铁凝为我们展示了人们因为缺水而产生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保证子孙后代的生活,秀色的人们开始努力,找来了打井队,第一次因为没有坚持到底,打井队放弃了。第二次,秀色的人们满怀希望的等待着,强烈的生存意识驱使秀色最美丽的姑娘张品要用自己的身体挽留打井队。李技术员是个正直的人,他被张品的行为震撼了,发誓打不出水来绝不走。铁凝在张品身上倾注了无比的韧性,这也是对处于物质生存困境中的人的抗争精神的肯定。

    2,落后的文化观念给女性带来的生存困境

    在直面女性生存现状的作品《麦秸垛》中,铁凝通过对大芝娘和沈小凤的描写,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由此造成的爱情婚姻的悲剧。大芝娘是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的代表,但是缺乏明确的女性独立意识,把对男人的依附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撑。年轻的沈小凤,尽管受到过现代文明的教育,却也被传统观念束缚着。虽然她为陆野明献出了自己的身体,也没能得到他的真爱。她们的结局都带有传统思想观念所给予的束缚,她们被埋没在了传统观念的愚昧之中。

    3、人性的弱点使女性陷入生存困境

    在《永远有多远》中,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女性形象白大省。小说讲述了白大省和几个男人的爱情故事,她有着扭曲的择偶标准—“选择一个我爱他比他爱我更多的人”,在她的意识里,似乎自己就是为了给别人付出而活的。在白大省内心的深处,是渴望与异性建立密切关系并得到真爱的,但她却总是在爱情的梦想中受伤,尔后自我疗伤,继续向往新的生活,在小说的最后发出了发自内心的呐喊“永远有多远”,以发泄自己的矛盾和困惑。

    三、探索女性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女性永远是铁凝关注的主题”,铁凝想要展示的是人的本来面目,就像她所说的“文学始终承载着理解世界和人类的责任,对人类精神的深层关怀”。铁凝的作品展示出,女性生存的首要前提是找回女性自身,对性别的重新定位是为了恢复被男性世界所遮蔽和毁灭的那部分自我,只有明确了主体的指向,才能探讨其生存的意旨。

    1、女性的觉醒意识

    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觉醒,是通过身体的觉醒和欲望的萌动来实现的。《玫瑰门》中,铁凝以女性式思维和意识,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示了三代女人—外婆司漪纹、舅妈竹西和外孙女苏眉的心路历程,讲述了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和走向自我解放的诉求,以及成长过程中极其微妙的思想、心理的变化发展和感悟。作者通过竹西对自己身体坦率的认同,向苏眉展示了女性的生命意识。女性身体的觉醒“标志了个体和群体安身立命的基础的重新设定”。

女性生命意识范文3

摘要:《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以杜丽娘爱情的悲欢离合,对当时封建社会以及程朱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进行了抨击,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文章主要分析了杜丽娘的人物形象以及其生命意识,希望能够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形象;生命意识

《牡丹亭》全程为《牡丹亭还魂记》以主角杜丽娘和男主角柳梦梅爱情故事为主线,抨击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并且也借此讴歌了人性。小说中杜丽娘生活在官宦之家,由于自小接受封建教育,所以难免性格中隐藏了一丝反抗性,这种反抗性也体现在后来她面对与柳梦梅的爱情时,父母因介于门第观念持反对观念这一方面。由此可以发现,杜丽娘身上同时兼具了现代女性的生命意识与传统女性的封建思想,因此文章中对其进行分析。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

(一)谦恭有礼的大家闺秀

小说中,杜丽娘是一个封建官宦家庭中的小姐,自小便接受了父母、师长的“关爱”,长久以来,父母的古板、封建与塾师的迂腐,使其养成了谦卑有礼的性格,极具传统女子的特点。杜丽娘的家教十分严格,因此秉承了“儒门旧家数”的思想,所以自小便知书达理。作为父母的女儿,杜丽娘恭敬父母,例如刚出场时“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作为塾师的学生,即便陈最良迂腐之极,杜丽娘也谨遵“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的道理;作为传统封建社会下的大家闺秀,杜丽娘严格克制自己的言行,并且也时常教导春香。由此便可了解杜丽娘作为一个传统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具备了所有传统女子的个性特点,但是这也为后来她反抗埋下了伏笔。

(二)追求爱情的女子

杜丽娘作为一个大家闺秀的同时,也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虽然外表谦恭有礼,但是内心却掩藏着一颗热情的心,但是这颗心却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无法得到释放[1]。然而人性缺失无法磨灭的,当杜丽娘接触了《诗经》,了解了诗经中的爱情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陈最良虽然曲解了《关雎》的本意,但是却并没有达到向杜丽娘宣传后妃之德的目的,相反却让杜丽娘动了心,将她心中隐藏了的爱情观念诱发了出来,甚至做出了后来“以死殉梦”的行为。

在现实的暴击下,杜丽娘深刻的认知到自己与柳梦梅是没有未来的,便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梦境。由此,杜丽娘违背母亲的意愿再次独自游园,想要追求梦中令自己无法忘怀的爱情,但是寻梦无果后难捱相思,一击病倒,最终在爱情这把烈火下燃尽了自己的生命。

(三)生死相许的烈性女子

即便杜丽娘去世,也并不能够代表其对爱情的追求就已经停止,反之这却意味着杜丽娘开始可全新的生活,脱离了现实世界,她更加大胆的放手追求真爱,杜丽娘用自己的死反抗封建礼教,所以作为一个执着于追求爱情的烈性女子再次出现在读者面前。

已经离世的杜丽娘已经完全摆脱了封建社会与礼法的束缚,用前所未有的勇气追求爱情。当时杜丽娘身陷阴司,还不忘向胡判官询问:“劳再查女犯的丈夫,还是姓柳姓梅?”,并且在当时那种封建社会的环境下,杜丽娘大胆承认自己是“慕色而亡”,由此可见杜丽娘对柳梦梅的爱。当其还阳之后,依然心心念念当年与柳梦梅幽会的牡丹亭畔,并魂游到梅花观时,也作出了“生生死死为情多,奈情何!”这样的感叹[2]。由此可见,经历了生死之后的杜丽娘,唤醒了自己对于生命与爱情的意识,勇敢追求美好的爱情,正可谓是“爱情至死”的典型女性。

二、杜丽娘的生命意识

杜丽娘作为太守杜宝的女儿,不仅容貌秀丽,气质更是出众,但是却自小被父母严格管教,深居闺中,作为一大家闺秀,杜丽娘注定了日后要做一个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在小说中,杜丽娘白日打盹,却被其父说教到“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3]。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以此可知,杜宝想要的仅仅是自己的名声,利用女儿光耀门楣。此外,父母也要求私塾先生专门向其传授《诗经》,其主要原因在于《诗经》的开篇便是后妃之德。虽然杜家有无穷无尽的藏书,但是杜宝认为,丽娘只是个女儿,所以只是安排其学习一些与妇女有关的书籍,希望她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传统礼教思想的淑女。

在《牡丹亭》当中,汤显祖用自己的笔将杜丽娘暗藏于心的生命意识给予了肯定,这是一个身为人应有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也是一个人的本能。然而杜丽娘的情感却有违礼教纲常,在内心情感与封建礼教二者之间,杜丽娘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的爱情,当其认识到生命价值时,便放手去追求,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人生理想,守护自己的爱情,由此也将这一部反封建思想的作品进行了深化。尽管“前系幽欢”,然而最终却依然“后成明配”,杜丽娘面对未来艰难的路,依然选择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杜丽娘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下的牺牲品,尽管在当时受尽了人情冷暖,但是其勇于追求爱情与生命的精神,却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汤显祖也用这一作品,突破了当时封建思想的制约,为后世留下了这一名作。

参考文献:

[1]孔文i.情之所至,生死由他――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J].南国红豆,2011,02:41-43.

女性生命意识范文4

关键词:曹七巧;女性主义;叙事学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写作特色十分明显的女性作家,横溢的才华,冷艳的写作笔调,人物心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造就了张爱玲小说的重大成就,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颇受大家的关注。作为一名女性,其文学描述的对象也主要着眼于女性。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在乱世中彰显着被压抑的欲望与疯狂。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金锁记》,活脱脱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性格偏执甚至是扭曲的女性曹七巧。

一.叙事时间与人物心理

叙事时间是小说中的重要因素,直接推进着情节的发展过程。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对于叙事时间的处理和把握非常具有艺术性。无论是几十年时间的一笔带过,还是短时间的细致描述,都是围绕着曹七巧的心理状态来进行的。曹七巧来到姜家的过程,以及曹七巧丈夫与婆婆的死亡,还有最后曹七巧自己的死亡都是小说中略写的部分。小说开头就写道“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来引出故事的时间,而这样一个开头无疑是在提示我们叙述者已经在三十年后来回头看这件事情,整个事件顿时显示出一种苍老陈旧的无力感,这也是符合曹七巧的人生以及她所处的姜家逐渐衰落的状况。尽管如此,曹七巧却在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令人无法抗拒的疯狂能量。她在这个家族中越来越显得不好相处,这种不和谐的气息也是曹七巧对于男权社会的否定。她想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婚姻,她想要一个身体健康的男人。这是她的欲望和渴求,但却被无情的现实,那所谓的社会道德所束缚。小说中写到曹七巧回忆自己没有到姜家来的时候的生活,那种欲望的真实展现,那么美好而令人神往。

而这些都是曹七巧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一个是将她送入到了充满猜疑,争权夺利,仰人鼻息的大户人家,一个是她自己完全成长为一个操控他人命运的妇人,最后一个则是这个代表着疯狂和权力欲的女人的消亡。其实这些都不是曹七巧想要的,却无法去摆脱。张爱玲都用简单的笔触去带过,而重点来描写曹七巧的心理世界,一个在大家看来简直是无可救药的疯女人的世界。她的心理是那么的敏感,特别是触及到她的感情,关涉到她的权利和尊严的时候,曹七巧的疯狂就表现得特别之明显。对于这个家庭里面两个重要的人物:曹七巧的丈夫以及老太太着墨非常之少,他们是关涉到曹七巧命运的人物。然而,文中对于他们都是淡淡的笔墨带过。这十年曹七巧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文中并未给出具体的描述。只是用一个很巧妙的时间转换方式来轻描淡写这十年的曹七巧的生活,而这种背后却是积蓄着巨大的能量。对于曹七巧人生中安稳时候的事情则是花了大量笔墨来渲染,特别是关于她的感情世界描述得非常的细致。在《金锁记》的叙事模式亦具有同样的性别政治的意识形态意义。具有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对叙述权的掌握使女性叙述对象—七巧具有与男性掌握叙述权的文本中女性形象迥然不同的道德评价与审美价值。①

二.叙事空间与封闭场景

叙事空间,从大的方面说是时代背景,从小的地方看就是小说情节发生的场景。在这方面,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有着自己特殊的空间感。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空间都有着一种被限定的拘束。她的小说一般来说,都有一个主要的活动空间,如果有变化也只是那么一次,然后又回归于那主要的活动空间。这主要的活动空间也主要是在房子里面,仿佛是室内剧式的。人物在同一个屋檐下,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再到客厅。②正是因为人物的活动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人物的心理也就显得异常的丰富,而对外界则显得比较排斥,容易呈现出一种偏执狭隘的性格特点。

曹七巧的性格非常之暴躁和偏执,有着强烈神经质的感觉。而这样一种性格的形成曹七巧是非常清楚的,她的疯狂,她随时可能爆发的情绪都是来自于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在《金锁记》中,曹七巧还未嫁到姜家来的时候,她的生活空间是开放的,宽敞的,她可以自由地在外行走,她家的麻油铺子人来人往,是对外热情敞开的,因此她的性格中也就具备了自由,热情的天性。那时的曹七巧对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她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自己的女性魅力。宗法父权体制使女性被边缘化、从属化, 而男性家长的缺席却把隐匿在社会文化边陲的女性推上了家庭的核心, 成了女性家长, 因而也具有了某种微妙复杂的主体身份。③曹七巧由开始进入这个家庭空间中应该说是非常卑微,非常边缘的人物,但是她一直想要在这个家庭中占据主体地位。而随着这一天的渐渐来临,这个狭窄的封建家庭中遍布了她的身影。她的活动空间还是那么狭小,然而她的影响力却是无处不在,占据中心位置的曹七巧用她终于得以实现的主体身份不断上演着对于他人美好生活的毁灭悲剧。对于她可以掌控的儿子和女儿,曹七巧成功地用自己的权欲在毁灭着他们的生活和人生。

三.生命意象与欲望抒写

其实《金锁记》中,曹七巧所有的温暖和欲望都是来源于最鲜活的生命。对于生命的歌颂和赞美,张爱玲在小说中也是不遗余力的表现。然而,这种表现方式很多时候是通过极端丑陋的东西来显示。特别是曹七巧搭上了这样一个毫无生命体征的丈夫的时候,她的欲望就愈发的压抑,她的生命意志也变得愈发顽强,而对于这个生存环境也愈加的对立。曹七巧的性格可谓是与整个社会都不和谐,她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屈服的感觉。因为不美满的婚姻,曹七巧的性格一步步地走向了扭曲。她恨整个社会,怨恨命运,以及所有与她相关的人,即使是她深爱的人,她也以一种畸形的方式表达出来。

曹七巧是有欲望的,她有爱别人的欲望,也有控制别人的欲望。正因为最初她的命运被他人的欲望所摆布,以至于她失去了自我,她是个有着强烈自我欲望的女人,就像被束缚在牢笼里的小鸟一样,拼命地想挣脱出来。但是,这里又有着吸引她的东西。于是,性格中各种纠结的因素都显现出来。而这些欲望集中在一起的体现则是自由的生命。

内容摘要:张爱玲《金锁记》中的经典歇斯底里的恶妇形象曹七巧,可以说是一个女人欲望和疯狂的极致抒写。从女性主义叙事学来看,曹七巧这种冷血和凶狠的性格,极强的控制欲,都是来源于自身对于爱与性的追求。而这些欲望都在宗法制父权社会中被葬送,她的婚姻不过是陪伴着一个没有生命体征的牺牲品。这种被压抑而不得实现的演化成最刚烈的反抗力,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还有生命意象的抒写中可以细致的分析出,这是对于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自我欲望展露与追求最有力的表现。

关键词:曹七巧;女性主义;叙事学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写作特色十分明显的女性作家,横溢的才华,冷艳的写作笔调,人物心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造就了张爱玲小说的重大成就,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颇受大家的关注。作为一名女性,其文学描述的对象也主要着眼于女性。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在乱世中彰显着被压抑的欲望与疯狂。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金锁记》,活脱脱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性格偏执甚至是扭曲的女性曹七巧。

一.叙事时间与人物心理

叙事时间是小说中的重要因素,直接推进着情节的发展过程。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对于叙事时间的处理和把握非常具有艺术性。无论是几十年时间的一笔带过,还是短时间的细致描述,都是围绕着曹七巧的心理状态来进行的。曹七巧来到姜家的过程,以及曹七巧丈夫与婆婆的死亡,还有最后曹七巧自己的死亡都是小说中略写的部分。小说开头就写道“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来引出故事的时间,而这样一个开头无疑是在提示我们叙述者已经在三十年后来回头看这件事情,整个事件顿时显示出一种苍老陈旧的无力感,这也是符合曹七巧的人生以及她所处的姜家逐渐衰落的状况。尽管如此,曹七巧却在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令人无法抗拒的疯狂能量。她在这个家族中越来越显得不好相处,这种不和谐的气息也是曹七巧对于男权社会的否定。她想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婚姻,她想要一个身体健康的男人。这是她的欲望和渴求,但却被无情的现实,那所谓的社会道德所束缚。小说中写到曹七巧回忆自己没有到姜家来的时候的生活,那种欲望的真实展现,那么美好而令人神往。

而这些都是曹七巧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一个是将她送入到了充满猜疑,争权夺利,仰人鼻息的大户人家,一个是她自己完全成长为一个操控他人命运的妇人,最后一个则是这个代表着疯狂和权力欲的女人的消亡。其实这些都不是曹七巧想要的,却无法去摆脱。张爱玲都用简单的笔触去带过,而重点来描写曹七巧的心理世界,一个在大家看来简直是无可救药的疯女人的世界。她的心理是那么的敏感,特别是触及到她的感情,关涉到她的权利和尊严的时候,曹七巧的疯狂就表现得特别之明显。对于这个家庭里面两个重要的人物:曹七巧的丈夫以及老太太着墨非常之少,他们是关涉到曹七巧命运的人物。然而,文中对于他们都是淡淡的笔墨带过。这十年曹七巧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文中并未给出具体的描述。只是用一个很巧妙的时间转换方式来轻描淡写这十年的曹七巧的生活,而这种背后却是积蓄着巨大的能量。对于曹七巧人生中安稳时候的事情则是花了大量笔墨来渲染,特别是关于她的感情世界描述得非常的细致。在《金锁记》的叙事模式亦具有同样的性别政治的意识形态意义。具有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对叙述权的掌握使女性叙述对象—七巧具有与男性掌握叙述权的文本中女性形象迥然不同的道德评价与审美价值。①

二.叙事空间与封闭场景

叙事空间,从大的方面说是时代背景,从小的地方看就是小说情节发生的场景。在这方面,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有着自己特殊的空间感。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空间都有着一种被限定的拘束。她的小说一般来说,都有一个主要的活动空间,如果有变化也只是那么一次,然后又回归于那主要的活动空间。这主要的活动空间也主要是在房子里面,仿佛是室内剧式的。人物在同一个屋檐下,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再到客厅。②正是因为人物的活动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人物的心理也就显得异常的丰富,而对外界则显得比较排斥,容易呈现出一种偏执狭隘的性格特点。

曹七巧的性格非常之暴躁和偏执,有着强烈神经质的感觉。而这样一种性格的形成曹七巧是非常清楚的,她的疯狂,她随时可能爆发的情绪都是来自于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在《金锁记》中,曹七巧还未嫁到姜家来的时候,她的生活空间是开放的,宽敞的,她可以自由地在外行走,她家的麻油铺子人来人往,是对外热情敞开的,因此她的性格中也就具备了自由,热情的天性。那时的曹七巧对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她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自己的女性魅力。宗法父权体制使女性被边缘化、从属化, 而男性家长的缺席却把隐匿在社会文化边陲的女性推上了家庭的核心, 成了女性家长, 因而也具有了某种微妙复杂的主体身份。③曹七巧由开始进入这个家庭空间中应该说是非常卑微,非常边缘的人物,但是她一直想要在这个家庭中占据主体地位。而随着这一天的渐渐来临,这个狭窄的封建家庭中遍布了她的身影。她的活动空间还是那么狭小,然而她的影响力却是无处不在,占据中心位置的曹七巧用她终于得以实现的主体身份不断上演着对于他人美好生活的毁灭悲剧。对于她可以掌控的儿子和女儿,曹七巧成功地用自己的权欲在毁灭着他们的生活和人生。

三.生命意象与欲望抒写

其实《金锁记》中,曹七巧所有的温暖和欲望都是来源于最鲜活的生命。对于生命的歌颂和赞美,张爱玲在小说中也是不遗余力的表现。然而,这种表现方式很多时候是通过极端丑陋的东西来显示。特别是曹七巧搭上了这样一个毫无生命体征的丈夫的时候,她的欲望就愈发的压抑,她的生命意志也变得愈发顽强,而对于这个生存环境也愈加的对立。曹七巧的性格可谓是与整个社会都不和谐,她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屈服的感觉。因为不美满的婚姻,曹七巧的性格一步步地走向了扭曲。她恨整个社会,怨恨命运,以及所有与她相关的人,即使是她深爱的人,她也以一种畸形的方式表达出来。

曹七巧是有欲望的,她有爱别人的欲望,也有控制别人的欲望。正因为最初她的命运被他人的欲望所摆布,以至于她失去了自我,她是个有着强烈自我欲望的女人,就像被束缚在牢笼里的小鸟一样,拼命地想挣脱出来。但是,这里又有着吸引她的东西。于是,性格中各种纠结的因素都显现出来。而这些欲望集中在一起的体现则是自由的生命。

存入我的阅览室

从女性主义批评来看,传统的文学作品常常按照男人心目中的标准来塑造女性形象,不是天使就是魔鬼。而张爱玲笔下的这个魔鬼般的人物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恶妇形象。张爱玲也并未对她进行什么苛责或者是赞美,她只是很冷静地向我们传达,有这样一个女性,一个想要去爱而又不得,只能通过恨意非凡来表现她对于命运的不屈服,而这个命运无疑是男权社会的不平等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曹七巧亲手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她本应该深爱的人。对于这一切曹七巧心里非常的清楚,周围的人都在恨她。恶妇的疯狂与凶残都源于对于自由生命的向往,对于美好感情的追求,她想袒露自己的内心,她想活的有自我。但是,现实社会不给她机会,因此她以自己最强大的生命意志和权力欲望来反抗不公平的现实。最后的结果,我们不能说谁输谁赢,只能说这是一个生命在人世间用最强烈的爱与恨去争取自己的自由意志。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小说中除了《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可以说曹七巧是那个时代女性典型的内心矛盾挣扎与外在扭曲反抗的统一体。④也就是说曹七巧的扭曲与变态是心中压抑的美好希望的一种表现形式,之所以被压抑也是来源于宗法制社会和家庭的压制。压制越厉害,曹七巧的反抗也就越激烈,她的性格就更加的恶劣,扭曲和反叛,而她自身的生命力也是从这种反抗力中体现出来。

曹七巧的一生就像小说所说的那个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那么白那么亮,高高照耀着大地,最终却是沉了下去。她努力从宗法制社会的边缘走到了中心,然而心中依然压抑着为社会伦理道德所部允许的女望。压抑得越厉害,爆发得也就越强烈。曹七巧的性格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走向扭曲和歇斯底里,她极力用一种变态的方式来宣泄着自己的欲望,对于他人的控制,对于物质的占有,对于美好事情的破坏与毁灭。

注释:

①陆美娟,彭文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安徽文学》,2008年第4期。

②高秀芹《都市的迁徙——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中的都市时空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第40卷第1期。

③张晓云《人格分裂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④张微微《摇曳在旧上海的一抹苍凉——中曹七巧形象分析》,《北方文学》2011年12月刊。

吴昭,方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从女性主义批评来看,传统的文学作品常常按照男人心目中的标准来塑造女性形象,不是天使就是魔鬼。而张爱玲笔下的这个魔鬼般的人物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恶妇形象。张爱玲也并未对她进行什么苛责或者是赞美,她只是很冷静地向我们传达,有这样一个女性,一个想要去爱而又不得,只能通过恨意非凡来表现她对于命运的不屈服,而这个命运无疑是男权社会的不平等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曹七巧亲手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她本应该深爱的人。对于这一切曹七巧心里非常的清楚,周围的人都在恨她。恶妇的疯狂与凶残都源于对于自由生命的向往,对于美好感情的追求,她想袒露自己的内心,她想活的有自我。但是,现实社会不给她机会,因此她以自己最强大的生命意志和权力欲望来反抗不公平的现实。最后的结果,我们不能说谁输谁赢,只能说这是一个生命在人世间用最强烈的爱与恨去争取自己的自由意志。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小说中除了《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可以说曹七巧是那个时代女性典型的内心矛盾挣扎与外在扭曲反抗的统一体。④也就是说曹七巧的扭曲与变态是心中压抑的美好希望的一种表现形式,之所以被压抑也是来源于宗法制社会和家庭的压制。压制越厉害,曹七巧的反抗也就越激烈,她的性格就更加的恶劣,扭曲和反叛,而她自身的生命力也是从这种反抗力中体现出来。

曹七巧的一生就像小说所说的那个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那么白那么亮,高高照耀着大地,最终却是沉了下去。她努力从宗法制社会的边缘走到了中心,然而心中依然压抑着为社会伦理道德所部允许的女望。压抑得越厉害,爆发得也就越强烈。曹七巧的性格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走向扭曲和歇斯底里,她极力用一种变态的方式来宣泄着自己的欲望,对于他人的控制,对于物质的占有,对于美好事情的破坏与毁灭。

注释:

①陆美娟,彭文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安徽文学》,2008年第4期。

②高秀芹《都市的迁徙——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中的都市时空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第40卷第1期。

③张晓云《人格分裂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④张微微《摇曳在旧上海的一抹苍凉——中曹七巧形象分析》,《北方文学》2011年12月刊。

吴昭,方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存入我的阅览室

从女性主义批评来看,传统的文学作品常常按照男人心目中的标准来塑造女性形象,不是天使就是魔鬼。而张爱玲笔下的这个魔鬼般的人物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恶妇形象。张爱玲也并未对她进行什么苛责或者是赞美,她只是很冷静地向我们传达,有这样一个女性,一个想要去爱而又不得,只能通过恨意非凡来表现她对于命运的不屈服,而这个命运无疑是男权社会的不平等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曹七巧亲手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她本应该深爱的人。对于这一切曹七巧心里非常的清楚,周围的人都在恨她。恶妇的疯狂与凶残都源于对于自由生命的向往,对于美好感情的追求,她想袒露自己的内心,她想活的有自我。但是,现实社会不给她机会,因此她以自己最强大的生命意志和权力欲望来反抗不公平的现实。最后的结果,我们不能说谁输谁赢,只能说这是一个生命在人世间用最强烈的爱与恨去争取自己的自由意志。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小说中除了《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可以说曹七巧是那个时代女性典型的内心矛盾挣扎与外在扭曲反抗的统一体。④也就是说曹七巧的扭曲与变态是心中压抑的美好希望的一种表现形式,之所以被压抑也是来源于宗法制社会和家庭的压制。压制越厉害,曹七巧的反抗也就越激烈,她的性格就更加的恶劣,扭曲和反叛,而她自身的生命力也是从这种反抗力中体现出来。

曹七巧的一生就像小说所说的那个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那么白那么亮,高高照耀着大地,最终却是沉了下去。她努力从宗法制社会的边缘走到了中心,然而心中依然压抑着为社会伦理道德所部允许的女望。压抑得越厉害,爆发得也就越强烈。曹七巧的性格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走向扭曲和歇斯底里,她极力用一种变态的方式来宣泄着自己的欲望,对于他人的控制,对于物质的占有,对于美好事情的破坏与毁灭。

注释:

①陆美娟,彭文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安徽文学》,2008年第4期。

②高秀芹《都市的迁徙——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中的都市时空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第40卷第1期。

③张晓云《人格分裂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④张微微《摇曳在旧上海的一抹苍凉——中曹七巧形象分析》,《北方文学》2011年12月刊。

吴昭,方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从女性主义批评来看,传统的文学作品常常按照男人心目中的标准来塑造女性形象,不是天使就是魔鬼。而张爱玲笔下的这个魔鬼般的人物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恶妇形象。张爱玲也并未对她进行什么苛责或者是赞美,她只是很冷静地向我们传达,有这样一个女性,一个想要去爱而又不得,只能通过恨意非凡来表现她对于命运的不屈服,而这个命运无疑是男权社会的不平等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曹七巧亲手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她本应该深爱的人。对于这一切曹七巧心里非常的清楚,周围的人都在恨她。恶妇的疯狂与凶残都源于对于自由生命的向往,对于美好感情的追求,她想袒露自己的内心,她想活的有自我。但是,现实社会不给她机会,因此她以自己最强大的生命意志和权力欲望来反抗不公平的现实。最后的结果,我们不能说谁输谁赢,只能说这是一个生命在人世间用最强烈的爱与恨去争取自己的自由意志。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小说中除了《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可以说曹七巧是那个时代女性典型的内心矛盾挣扎与外在扭曲反抗的统一体。④也就是说曹七巧的扭曲与变态是心中压抑的美好希望的一种表现形式,之所以被压抑也是来源于宗法制社会和家庭的压制。压制越厉害,曹七巧的反抗也就越激烈,她的性格就更加的恶劣,扭曲和反叛,而她自身的生命力也是从这种反抗力中体现出来。

曹七巧的一生就像小说所说的那个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那么白那么亮,高高照耀着大地,最终却是沉了下去。她努力从宗法制社会的边缘走到了中心,然而心中依然压抑着为社会伦理道德所部允许的女望。压抑得越厉害,爆发得也就越强烈。曹七巧的性格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走向扭曲和歇斯底里,她极力用一种变态的方式来宣泄着自己的欲望,对于他人的控制,对于物质的占有,对于美好事情的破坏与毁灭。

注释:

①陆美娟,彭文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安徽文学》,2008年第4期。

②高秀芹《都市的迁徙——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中的都市时空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第40卷第1期。

③张晓云《人格分裂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④张微微《摇曳在旧上海的一抹苍凉——中曹七巧形象分析》,《北方文学》2011年12月刊。

女性生命意识范文5

[关键词] 苏青;女性;生存;命运

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坛,苏青以女性特有的心理感受、生活体认和平民化的日常生活视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绘了各种各样女性的生活轨迹,勾勒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都市女性的百态人生,展现了在当时社会,虽然经历了后新文化的洗礼,但作为女性,无论是家庭妇女还是职业女性,无论是没受过教育还是受过教育都难逃悲剧的命运。苏青笔下主要刻画了三种大的类型的女性形象,一是旧式家庭妇女,一是新旧合璧的女性,一是新式职业女性。苏青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女性世界,因此自有其价值。

一、旧式家庭妇女

旧式的家庭妇女严格地遵从封建礼教,婚前依附父亲,婚后依附丈夫,没有自我生命意识。如《结婚十年》中的苏怀青的母亲、婆婆,《歧途佳人》中符小眉的母亲,《续结婚十年》中的表姐婉娴,散文《真善美和美容》中的外婆、母亲等等,如果我们把这些老中青女性串联起来,就可以获得一个对旧家庭妇女生存处境的完整印象。

苏青真实地呈现了她们狭小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以家庭为天地,丈夫和子女就是她们的全部世界,自我生命意识处于麻木之中,一辈子为他人从早到晚的忙碌,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真情善意和美容》中的外婆,当外公在外与一个戏子想好时,为了防止人家笑话她吃醋,为了落得人家赞她贤惠,干脆劝告外公把那女子娶进门来。压制自己的欲望,漠视自己的权利,只为了严格遵从封建礼教做一个符合男权社会标准的女人。超稳定的封建思想、超稳定的男子中心社会一起将她们推向古老的自我压抑的生命方式之中。《真情善意和美容》中的母亲婚后丈夫在外胡闹,她不闻不问,而只一心一意上侍公婆,下待儿女,认为“好在我自己有儿有女”,以能守着儿女过日子为安慰。

在男权中心的传统社会里,根本不可能为女性提供一个做有自主意识、独立人格的人的可能性,为了保全自己在家庭和家族中的位置,不管这个家和家族对她们来讲是天堂抑或是地狱,被封建意识所压迫的传统女性在家中始终扮演着琐碎,辛苦,卑微的主妇角色,而且通过对孩子的爱,感到自己的存在,确立自己生存的价值。这些旧式传统女性,她们恪守封建伦理而不变,以家庭为天地,如张爱玲所说的:“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忧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了还死在屏风上。”[1]旧式传统女人的命运恰如笼中鸟,一生一世被关闭在家庭之中,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飞向自由的天空。

二、新旧合璧的女性

这是一批受过新教育的一群女性,在她们青春的求学时代曾追随“五四”精神,主张争取恋爱的自由和爱情的胜利,在积极参加争取社会解放民族解放中,成为追寻妇女解放的急先锋。但这些人物后来怎样了?

《结婚十年》中的苏怀青自称是“满肚子新理论的人”,婚后因怀孕而辍学,因产女而备受歧视,发誓:“偏要做些事业给你们看……,我要找职业,要替普天下的女孩子们出口气呀!”,可一边又不得不周旋于公婆、小姑、佣人之间,忙于琐事,既无味又无聊。明知一个读过大学的女子不该长住家里当少奶奶,却又安于现状,空有满腹抱怨空有满腔希望。可这样的女子又岂止怀青一个人呢?《歧途佳人》中的符小眉,读书时勤奋刻苦,因家庭原因辍学,被迫嫁给一个纨绔子弟黄承德,婚后,与一大群庸俗无聊的人相处,难以动弹。前后变化更令人吃惊的是《小天使》中的张继杰。曾在民众大会上高喊“奋斗”曾争取婚姻自由反对父母订婚而出走,与恋人同居于杭州,极其大胆、勇敢、进步,婚后变得庸俗、虚荣,把精力和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提出与“我”两家订儿女亲,可见其思想倒退到了何种程度。

这些新女性,虽然接受过新式教育,但走入社会,走入婚姻,受了种种困扰与挫折,思想又回到了原点。这些女性虽然满肚子新理论而行动上却始终受封建旧思想支配,一旦进入婚姻的围城,自觉不自觉地在家中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唯独没有自己,其生命轨迹一如旧式女人,有何幸福可言呢?她们就像见过阳光却只能生长在阴暗角落里的一棵棵小小草,现实让她们失去了生机勃勃的空间,最多只能无奈地望着外面的世界。

三、职业女性

在三四十年代,都市的发展为女性逃离家庭生存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在当时的大都市出现了一批职业女性,那么,职业女性的自我价值又是否实现了呢?她们是否摆脱了悲剧的命运呢?

苏青在其作品中刻画了两类职业女性,一类职业女性出来工作仅仅是为了迎合潮流赶时髦,工作只不过是为了装点空虚的生活,并不以此作为实现价值、人格独立的支撑点,而且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婚姻才是她们的目的。如《看护小姐》个个年轻貌美,她们并不打算以此作为终身职业,知道自己“努力不出什么大场面来”,抱如此想法自然在工作上不会尽职尽责,只会在穿衣打扮上下功夫。同样,机关里写字间里的的小姐们都年青,且打扮得极时髦漂亮,所挣的工资远远不够打扮的费用,究其外出工作的原因,是因为“闲着无聊”,“总得做些事情”。这些职业女性,虽然接受过新式教育,拥有一份职业,但是她们的思想灵魂深处仍然同旧式女性一样,同样不是独立自主的女人。

另一类是踏踏实实地工作的职业女性。《歧途佳人》中的符眉英,从小苦读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成为讲师。她为了保住工作,婚也不敢结,每天努力做事,挣了钱却吃的穿的都舍不得买,努力攒钱只想出国留学,终因贫病交加,困居他乡躺在医院里等死。符眉英一生辛苦努力走的是知识女性的新路,但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地方值得人们羡慕呢?还有《写字间里的女性》的杨书记没有丈夫,却要养活三个年幼的孩子,依靠工作所得的微薄收入支持家用,每天起早贪黑在家和写字间中左右奔忙,整天焦头烂额。一个职业女性既要工作又要顾家让她疲惫不堪,这样的生活何其痛苦与煎熬!这些女性的生活境况告诉我们:处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女性的谋生是何等的艰辛。曾如四十年代萧红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折之后,发自肺腑地对聂绀弩感叹:“你知道吗?我是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2]

四、苏青笔下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

中国新文学人物画廊上有一批光彩夺目的新女性,如子君、莎菲、林道静……作者往往为了表达鲜明的新思想,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较浓。苏青身处沦陷区,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容不得国家、民族、革命意识的表达,而这些也是苏青表达不了的,正如她自己所言“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她是写不出来的,并且说:“我很羡慕一般的能够为民族、国家、革命、文化或艺术而写作的人,近年来,我是常常为着生活而写作的。”[3]苏青还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底的俗人,关注实实在在的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在苏青笔下有无觉醒意识的外婆母亲辈的中国老式女人,有觉醒意识却无可奈何的同辈的新旧合璧的女性,还有在都市中或为生活奔波挣扎的职业女性,或甘做花瓶的职业女性,苏青笔下女性形象的独特性正在于此。在作家们为所塑造的先锋女性而陶醉时,苏青却在热闹之中把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向文坛贡献了一批默默无闻却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女性形象,正是有了这些女性,才使中国新文学的女性形象群像更具有现实的丰富性,成为一幅更完整的艺术画卷。

参考文献:

[1]张爱玲:《茉莉香片》,《张爱玲文集》第一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226页.

[2]萧红:《萧红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10页.

女性生命意识范文6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历代学人均对其评价甚高。钟嵘《诗品》评其曰:“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也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仅就其“孤独感”来作浅析。《古诗十九首》从题材上看,占绝大多数是游子、思妇诗。因此我们主要是从游子的孤独和思妇的孤独这两个方面来论及其中体现的生命意识之孤单感。东汉后期,社会动荡,宦官与外戚交替控制政权,“党锢之祸”更是给文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以察举、征辟制来选拔人才的初衷便成为泡影,知识阶层被权力中心彻底边缘化了。正如汉桓灵时《童谣》所唱:“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知识分子求仕无门,找不到出路,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对自身前途的迷茫和对社会命运的迷茫,使他们产生一种生存的孤独焦虑感。比如《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悠悠涉远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诗句说出人处广袤空间中的孤独感。又《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则是对人生苦短的哀叹。而士人长期游宦在外,与家中妻子分离,也产生一种思乡、思妻的孤独感。如《涉江采芙蓉》中,诗人写到:“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游子长期背井离乡,令闺中之人思念不已,思念而不得,遂产生深深的寂寞孤独感。比如《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这是由于空间上的阻隔而产生的不得见的落寞;又“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是在无尽的思念和等待中,感慨年华飞逝的感伤和无奈。《青青河畔草》中的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寂寞直言不讳:“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这孤独太沉重了,“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河边的草地发芽泛青了,园中的柳树吐叶变绿了,季节的变化提醒着她们逝去的时光,闺中之人空独守,寂寞难耐。《冉冉孤生竹》的主人公把自己比作“寂寞开无主”的幽兰,无奈地怨嗟着“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古诗最后一首《明月何皎皎》之中的孤独愁闷感更是浓厚:“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作者忧思愁苦以致夜不能寐,独自徘徊惆怅,心中满是愁思,却无人可诉,只能一人默默地哭泣。通过流传下来的文字,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那些文人的心理和情感,感其所感,怜其所忧。

二、《陌上桑》与《羽林郎》之比较分析

《陌上桑》和《羽林郎》堪称古代诗歌中描写女性光辉形象的双璧。虽一为乐府民歌,一为文人创作,却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和结构,然而反复阅读,对比会发现其构思方法,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等又各有不同。

我们先比较其相同之处。两首诗内容和主题相似,都是描写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同社会恶势力之间进行的一场为反抗侮辱而斗争的故事,歌颂了美丽、坚贞、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其次两诗的故事情节也极为相似,都是先写女主人公的美丽和勤劳(罗敷采桑,胡姬当炉),继写封建官吏(太守)和爪牙(冯子都)为其美貌所倾倒,心怀不好之意,调戏女子,并欲强占为己有,然后写女主人公通过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与其斗争。

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的是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首先是人物刻画不同。《陌上桑》为民间诗歌,《羽林郎》为文人诗歌,因此刻画人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民歌喜渲染、烘托,更具戏剧性效果,文人诗追求精美,用语精炼。《陌上桑》中,对罗敷的美丽,未着一字正面的具体的描绘,只是从其所用工具之美、服饰之美来烘云托月般表现其形貌之美,尤其是通过人们对罗敷容貌之美的惊慕与倾倒的异常反应来表现其美貌的无与伦比。而在《羽林郎》中,诗人直接用精炼的语言描写其装扮之美,无过多的渲染。其次人物性格有所不同,罗敷和胡姬都有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一柔一刚,一智一勇。这从她们对男主人公的拒绝方式即可看出。《陌上桑》中罗敷婉言谢绝,柔中见巧见智,她自信的向使君娓娓道来自己的夫婿是如何出色,暗含深意,于不动声色中令使君自惭形秽,不敢造次,《羽林郎》中,胡姬是断然拒绝,“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此等言语,何等决绝,使人凛然不敢轻犯,其刚中见贞见烈。由于人物性格的不同,故事结局也有所不同,《陌上桑》的结尾虽构制了悬念,但更倾向于一个喜剧性的结尾,符合民间诗歌迎合大众心理的特点,而《羽林郎》结尾的冲突激烈,女主人公性格刚烈,读者会为其结局而担忧。最后是两诗在语言上存在着明显差异。《陌上桑》的语言通俗自然,生动活泼,更显俏皮风趣。由于乐府民歌属于大众集体创作,《陌上桑》基本上使用口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俗易懂,便于口耳相传,如“照我秦氏楼”中的“我”字。相比之下,《羽林郎》则雕琢气息较重,是比较典型的文人语言。

总之,《陌上桑》和《羽林郎》两首诗虽是同一题材,但二者展示出不同的风格特色,各放异彩,相映生辉。通过对它们异同的对比,我们也对这两首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则鸣《的孤独伤痛与汉末士人的生存焦虑》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年

[2]曾惠莉《论的生命意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