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教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实务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实务教程

会计实务教程范文1

关键词:会计专业;税法实务;教学改革

通过走访调研多家中小企业,我们发现其财务部门普遍存在人手短缺、一岗多职现象,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做好会计账务处理工作,而且还要进行相关税种的计算、纳税申报,以及税务筹划工作。尤其是在2012年营改增之后,企业面临着更多新的问题,比如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增值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账务处理等,这些问题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基于税务处理的重要性,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将税法实务设置为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税收征管过程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能够进行主要税种的计算、纳税申报以及相关会计业务的处理。近几年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应届毕业生的税务处理能力还很欠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现实的税收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会计专业税法实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1〕

一、会计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机会欠缺、师资力量不足。税法实务这门课程综合了税收法律条文、会计业务处理以及税收实务操作技能,知识点多、技术性强,它不仅要求任课教师要同时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财务税收知识,而且还要求任课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缺乏综合型的教师。在从事税法课程教学的教师中,部分教师是法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但他们不熟悉财务税收实务知识,所以在讲税法课程的时候只讲法而不讲会计处理〔2〕,远离了会计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而会计类专业出身的教师,会计税收知识比较通晓,但对法律条文领悟不深,无法深刻解释相关的税法规定。教师本身具备的知识决定了其在讲授过程中能否深入浅出,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会计专业也存在个别既懂税法条文,又精通会计税收知识的年轻教师,但他们多是硕博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企业实践经验缺乏,讲课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学了税法之后却不会税收实务操作。(二)教学模式单一、知识点串联不够紧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均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这种你讲我听的模式下,会计税法理论大部分知识点是很枯燥无味的。一旦枯燥无味,学生又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那么教学效果会非常不理想。知识点串联不够紧密。教师一般按照教材章节的先后顺序对各个税种进行逐个讲解,由于时间有限、内容较多,教师会忽略前后税种之间的联系,更忽略了税法知识与相关学科的衔接;孤立的章节知识、脱离了财务体系的税法课程,是缺乏实用性和互动性的。(三)实训条件有限、课程重视度不够。税法实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有足够的实训时间和齐全的实训设施。然而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税法课程的实训学时仅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另外,税法实务虽然被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但得到的重视程度却远不及财务会计。在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财务会计的实训设备较为齐全,比如财务会计有与之配套的金蝶软件、用友软件。相比而言,大部分高职还没有配备相应的税务实训软件,实训条件较差。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税法实务的实训课程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来完成实训内容。在这种实训模式下,学生通过认真学习确实掌握了各种税种的计算方法,但是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等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四)教材实用性不强、时效性较差。大部分高职院校选用外来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相差甚远。外来教材一般具有通用性,不仅要适用于会计专业而且还要适用于法律相关专业。这种通用性的教材忽视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即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税法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服务于税务岗位或者能够服务于会计业务处理。很多教材都是重点讲税法法律条文,忽视了税务操作和会计处理,而且编者无法结合每所学校实际情况编写,实用性不强。我国正处在税制改革时期,税法条文更新较频繁,这就要求税法教学内容必须及时进行更新。

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的问题,有效的改革途径,首先应当是明确会计专业税法教学的定位和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涉税业务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应熟悉税法相关条例,而且还要能够进行税务操作、会计处理以及简单的纳税筹划。具体地讲,高职的税法教育应分以下四个层次:第一,让学生在系统理解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第二,对各个税种具体内容有正确理解,并能完成税种的计算和相关会计处理;第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之能够胜任企业的纳税申报工作;第四,引导学生研习会计税法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纳税筹划能力。

三、税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一)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专业水平,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在课程安排上,学校应尽可能安排会计专业教师来讲授税法实务,理由是会计专业教师承担会计专业的税法实务课程比较符合课程设置的目标,讲解的侧重点更符合课程体系要求。考虑到会计专业教师对税法学科涉猎较少,税法规则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或与税务部门展开合作,进行联合培训,以此来加强教师对税务知识的理解。同时学校应加大与企业联系,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到企业实习调研,熟习税收实务操作方法,为税法实训教学积累实践经验。(二)改进税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有弊端,但由于税法课程内容较多,传统的模式不能一味地摒弃。教师在兼顾传统教学方式时更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结构式教学、融合型教学等。税法实务课程的项目教学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颠覆传统教材的框架结构,按照税务岗位工作内容重新确定教学内容,模拟办税员的业务场景,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下完成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等工作。这种方法赋予了学生不同的角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税法实务课程内容较多,如果教师孤立地讲授各个税种的知识点,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所以税法课程应当广泛使用结构式教学法〔4〕。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税法学科的整体性,不要将各章节割裂开来讲解;其次既要把握各税种之间的共性,又要注意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点,比如通过对比增值税和消费税之间的异同点,来加深学生对两者的认识;最后可以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学生对各税种综合运用的能力。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税法主要是为了将来在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涉税会计处理,所以教师应当采用融合型教学方法,将会计处理贯穿税法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讲完相关法律条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回顾相关的会计处理,一是让枯燥的法律条文有了生机,增加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税法的积极性,二是加深理解会计处理。比如,在增值税章节中,教师介绍完税法中增值税税额不能抵扣的情形后,应将其与会计中不能抵扣的情形进行对比,然后进一步介绍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通过这种融合型的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到了新的税法知识,又巩固了相关会计知识。(三)加强实训室建设。高职院校应建立纳税模拟实训室,组织模拟实训来完成理论与实务的对接〔5〕。首先学校应加大硬件投入,配备相应实训机房,购买相关的实训软件,比如税务实训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增值税开票实训、增值税进项发票网上认证实训、增值税发票网上抄报实训、企业所得税网上申报实训。其次学校应该加强与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局等企事业单位联系,为学生校外实训牵线搭桥。(四)调整课程设置。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企业一线岗位,其动手能力要求高,所以在理论学时和实训学时分配方面,应将实训学时至少调整到总学时的一半。实训包括过程实训和集中实训,其中过程实训穿插于理论课中,教师可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集中实训可以安排在学期末,时间不应短于1周。(五)提倡使用自编教材。一方面,自编教材立足于本校,又结合了会计、税务岗位的需求,因而更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只有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才能从总体上合理把握这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授课进度。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加强研究,根据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来确定教材体系,按工作流程展开介绍税法知识和会计处理。在每个章节之前可以设置引导性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本章内容;章节内容的安排方面,可以提供一些仿真的税务原始资料,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生动的案例;章节最后应建立案例题库,以供学生复习之用。

参考文献

〔1〕解青芳,孙学辉.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45-47

会计实务教程范文2

[关键词]模块教学财务会计实际应用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常茹(1977-),女,河北河间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教育。(陕西咸阳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01-02

“财务会计”是一门对理论知识要求较高且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才能掌握的课程。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培养技术性的实用型人才,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学过程得以实现,一直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对“财务会计”课程采用最新的“模块教学”模式,试图以实践引导为主,并赋予理论补充,旨在为课程教学开拓新的高效的道路。然而,这一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教学效果的良好发挥。本文通过新、旧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为高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实用的理论依据。

一、“财务会计”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的含义

“财务会计”课程“模块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设计以完成会计工作任务为导向,将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分解为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在教学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确定教学模块,通过教学模块将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的内容按照工作项目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教学模块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每个工作任务又分为若干个情景,围绕着某具体任务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着重实际展现账务处理流程,形成由实践出发通过理论学习再运用到实践的良性循环,即会计工作任务引导—模块教学模式整合—具体场景任务实施。

二、“模块教学”模式在具体运用中的突出问题

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分别对采用旧教学模式学习“财务会计”课程的学生和新教学模式学习课程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各4个班,203名学生,问卷设置11个调查项目,有效问卷各为198份和193份。4个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调查对比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见下表。

1.教学组织情况整体不佳,教学效果不理想。调查数据显示,旧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课堂组织教学的整体效果满意度为64%,而新教学模式下的满意度仅为12%,主要原因是任课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不足,很难完成由实践引导理论再回到实践的循环教学,致使对新教学模式的实施缺乏足够信心,从而带来教学障碍,无法将其流畅地整合为适合学生掌握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思维模式,经常出现课堂教学突发性知识链接中断。

2.相应配套理论知识补充不足,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佳。调查数据显示,旧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满意度为37%,新教学模式下为21%。会计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关专业领域理论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会影响学生后续会计相关资格、职称的提升,阻碍学生在会计领域的创新思维,很难为学生在会计工作能力提升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

3.教材与教学整体配合实施情况不理想。旧模式会计教学体制下,教材中基本理论很多,实践演示很少,教学过程大都以理论学习为主,有条件的学校象征性地补充一些实践练习,使财务会计课程理论多,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新教学模式由实践来引导理论,增强财务会计学习的立体空间感,教材中多为实际工作的任务和步骤,引入大量的原始凭证列示、记账凭证编制演示等实践知识,使课堂“活”起来,实践理论相融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实施中教师又开始依赖新教材提供的实践知识思维模式,一味地按照书上的流程“读书、讲课”,使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书上都有,重新落入“新的俗套”。学生调查数据说明,旧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材与教学过程整体配合的满意度为38%,新教学模式下的满意度为22%。

三、提高“模块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方法

1.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师资水平。促进新教学体制的顺利实施,首要问题是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理论知识及两者相结合的组织能力。一是增强教师实践工作能力训练,特别是对没有或只有很少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多岗位业务实践培训,从全局把握模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具体可以利用假期空闲时间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培训或由有经验的教师设计一套适合教师实践工作体会的模拟实训资料,利用空闲时间集中进行实践训练。实践训练还需及时总结和交流实践经验。二是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可以利用教研活动等时间集中对会计教师进行新会计准则等知识的继续教育学习,加强会计精神和教学心理的讨论交流活动,鼓励会计教师考中、高级会计职称等,提高“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团队中的比例,从而提高会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2.加强与模块实践教学教材相关的配套理论教材的设计与运用。为了使学生在模块实践学习的同时较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能力,要着重对以下配套教材进行设计运用:一是设计与所选取模块教学教材相适应的理论教材。设计目标是让学生可以在模块实践学习的同时找到相对应的理论知识系统阐述,从而拓展理论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便于学生思考、练习。该理论教材可在平时课堂教学时配合使用。二是设计符合选定教材特点的单项实训练习教材。为配合模块教学的顺利完成,可循序渐进地先进行能够突出重点的单项实训练习。该教材可在日常教学中穿行。三是设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实训练习教材。教材设计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体配合进行整合提高练习。该教材适合在学期末进行5~7天的集中训练。

3.重新思考推出合适的财务会计教学思维体系。为达到“财务会计”课程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结合学院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教学条件和情况,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思维模式。为形成教学思维体系,学院可提供交流平台,分阶段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效果及方法的交流、沟通。如开展教学技能创新比赛、教学组织经验交流会、教学实践模拟推广、教学条件改善讨论等活动,集思广益,加强教学团队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思维体系的形成。

4.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和使用。为引入财务会计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要加强相应配套设施的投入使用。一是设置“会计模拟实训中心”,提供仿真会计工作环境,配合课堂学习使学生较好完成向实际工作的过渡练习。该设施适合各级在校生在期末学习结束后集中进行。二是设置“沙盘模拟实训室”,将会计工作融入企业整体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会计相关知识的能力和空间,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适合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前进行模拟练习。三是加强“网络资源运用”条件,增加教室多媒体设配的投入及使用,提供学院相应网络资源设施及环境,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会计知识、技能的学习交流,拓展思维,开阔视野,锻炼学生成为会计工作领域的前沿工作者,较好完成“财务会计”课程“模块教学”改革实施的目标。

会计实务教程范文3

一、财务管理课程整体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基本上都是采用两种教学形式,一方面是靠理论教学,从院校中的教科书知识灌输,另一方面就是用实践的股票投资教学。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基本上都是围绕考证的大纲进行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偏向理论,可以说难度较大,综合性又强,教学的方式较为死板,没有结合实际的教学范畴,用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来剖析,所以学生感受不到知识与实际的财务工作有多大关系。

二、财务管理整体教学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操作方式,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具备投资决策、财务分析、收益分配等等实际操作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还没有基础财务管理这门课的时候学习到的都是怎么做账的知识,财务管理是实际对企业的资金操作。在多年的财务管理教学中,笔者自己总结出一套教学思路:在教学当中要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秉承着理论结合案例,再通过实践教学贯彻理论的方式,根据教学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不仅充分考虑了高职院校对理论知识的看重,又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工作的需求,让教师能够较学生如何把理论贯穿到实际,把实际操作中融入理论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具体应用及评价

(一)通过游戏给学生树立理财观念。在还没有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处理账务,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如何合理利用资金,财务管理的知识基本上都偏向理财。所以,给会计专业的学生教授财务管理知识时,应当先树立理财意识。笔者在这个教学过度过程时引入了现代流行的“现金流”游戏,这个游戏是属于桌面游戏,在游戏中有一个是富人圈,一个是穷人圈,进入到游戏的都是穷人,游戏目标就是从穷人圈中跳出去,加入到富人圈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购买现金流资产,让自己的现金流能够大于支出。游戏中把学生分成6个人一组,每一个同学通过抽签来决定自己的职业,每一个职业都有对应的工资以及生活必要支出,并且给自己定下一个梦想,从这个梦想开始出发,这个游戏中还包含了与金钱有关的人生经历,比如生孩子、失业、破产等等,可以看出人的生活处处与金钱有联系,市场也给大家提供了多种赚钱方式,股票、基金、房产等等都是最普遍的赚钱形式,所以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找到适当机会让自己跳出穷人圈。

在这个游戏结束后,学生都感慨了要跳出穷人圈变成富人是非常难的,如果每个人拿固定工资想要成为富人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适当的投资理财非常重要。通过这次游戏每个学生都若有所思,在穷人圈中生活大家都是为了金钱在工作,每个月都只能靠工作带来的收入去维持日常开销,在富人圈中本身已经有大量资金,不需要靠日常工作来维持生活,收入都是用钱生钱的形式,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的财产。虽然这个游戏与现实还是有一定差异,但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人与金钱的关系,让学生从这个游戏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起自我的理财天赋。

(二)通过仿真模拟情景设计,积累工作经历及财务管理应用方法。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基本上都是用校园安排的教学知识体系进行,与实际的工作需求并不一定合适,比如在财务工作中的融资、投资与运营,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能在任何环节中出错,只要出现纰漏企业的资金运转就会处于停滞情况。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入真实的工作环境,用仿真的情景设计把学生提早带入工作中,让学生用学习过的知识与技巧去合作解决企业资金运转问题,这种形式不能能够充分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协助能力,关键是起到良好的实践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起到指引效果。

会计实务教程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查账,会计审计

《会计查账实务》是一门实用性强、专业理论知识要求相对高的课程。查账是会计记录事后的检查,事实已存在。一般教学课程设计为“三步曲”:首先,常见的错弊介绍,例如,存货中常见的错弊、固定资产中常见的错弊等;其二,查账步骤介绍,查账步骤大致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测→总分类账与明细账核对→原始凭证审查→个别错弊的具体审查;最后,记录工作底稿。不管是资产还是负债都是如此。模式固定,照本宣科,如此教来,枯燥无味,学生兴趣全无。其实,我们不妨用案例来实施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用他们已学过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判断,从案例中发现错弊,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查账技巧;同时让枯燥的学习付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将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下面我就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谈谈我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含义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刘淑芬,2006)。据称曾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育中获得巨大成功,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强调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计查账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课程特性决定了在《会计查账实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在《会计查账实务》实施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在《会计查账实务》中开展案例教学可有效地贯彻互动式教学 ,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做笔记,教师讲,学生听,过多抽象理论的讲述常使学生感到上课枯燥乏味,产生消极厌倦情绪,缺乏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欠佳。以案例教学则是从具体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会计准则的基本原理,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格局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格局,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会计查账实务》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会计理论与做账实际相结合。中职的学生社会阅历浅,大部分没有做工的经历,更不要说做什么会计工作实践经验;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也仅限于几本专业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中的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识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三)在《会计查账实务》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查账案例,首先要求学生发现案例中的疑点,也就是查账的线索;然后,让学生利用专业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给疑点一个合理的解释,并着手搜集有关的证据;最后,如果疑点果然是一个错误,那么就要求学生给出一个正确的处理意见与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拘泥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可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查阅资料、上网、同学互帮、师生互动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在《查账》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各种渠道挑选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并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案例的熟悉程度相当高,并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比如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税法等,这样便能使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并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会计查账实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会计查账实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具有优越性,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不可回避的困境。

(一)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理论水平浅,实际操作经验几乎一片空白。综合素质不高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初中毕业生,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专业理论水平浅,那是因为我们大部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专业知识不牢固,一旦要用不是一时能补上来的。实际操作经验欠缺,对于我们学校要承担必要的责任。没有一个象样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也没有在学生入校后安排实地见习。

(二)高质量的查账案例难找。高质量的查账案例对保证案例教学良好的效果至关重要。而高质量的查账案例既不是教师“闭门造车”、“自编自导”的结果,更不是会计查账实务的翻版。笔者认为,高质量的查账案例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具有实践性。即查账案例最好来自于查账实践,或由授课教师亲自参与,或由授课教师根据来源于查账实践的第一手资料精心提炼和整理而成,做到每个案例既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授课教师由于有了亲身经历,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2.具有针对性。即好的查账案例还必须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通过案例教学所揭示的某个知识点或原理,应当与教师所讲授的某个原理或知识点相呼应,使学生所掌握的查账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得到升华。在中职学校参考教材少,教师上课时间多,一方面没什么书可参考,只有一本教材,比学生多不了多少,另一方面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搜集资料。

(三)教学课时受到限制。实施查账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精心准备和充分的课堂讨论,这对现有的查账课时提出了挑战。实施案例教学要经过三个环节,第一,对案例预习与准备;第二,案例讨论与分析 ;第三,案例总结与回顾。现在《查账》课程每周四节课,总学时80课时,如果经常开展案例教学,那么课时不够,跟不上进度,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这就出现一对突出的矛盾:开展案例教学,教学效果好,但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师能力不够。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查账实践经验、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深谙学生心理,既能在学生辩论过于激烈之时适时进入,缓和气氛,又能在遭遇冷场、气氛沉闷之时循循善诱,调动情绪,使课堂讨论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进。另外,授课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炼总括能力。只有这样,授课教师方能“站得高、看得远”,其最后的案例点评和总结,才可能是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学生从教师的点评和总结中捕捉、领悟到的知识也才是水到渠成、记忆久远的。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中职的查账授课教师大多缺乏查账实践经验,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查账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也是查账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要实施案例教学,除了驾驭课堂、点评总括等能力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逐渐获得之外,关于查账实践经验,如果不接触实际,是永远无法获取的。这也是制约查账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等等,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学生对案例教学持不理解态度,认为是在 “浪费时间”,或者有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却认为“要花费太多课外时间,太累了”,故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三、摆脱在《会计查账实务》中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的建议

(一)加强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企业、会计事务所的联系。

中职学生实际经验欠缺,学校可出面与一些大型企业联系,利用休息时间或上课时间参观大型企业的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仓库等,了解企业的各部门工作流程,重点在信息的传递过程,同时可长期聘请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来校讲课,让学生对企业有个感性的认识,进一步思索企业财务部在企业所处的位置,明白其重要性。企业是会计信息的来源地,会计事务所是对会计信息的审查,带学生去实地参观,了解事务所的工作性质,学习查账的方法,还可与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座谈,向他们请教专业方面的知识。通过如此办法,一方面让会计专业的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另一方面给他们注入学习的动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范围地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专业课和文化课多采用互动式教学,这样,在整个中职学校形成一个态势,改变学生长其来被动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来来回回循环,而是精心设计案例、组织学生讨论、点评和总结。

(三)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课时。《会计查账实务》这门课程开设之前,应当学完了《财务会计》、《税法》等会计专业课程,否则实施案例教学缺乏理论保障。查账涉及到知识面广,难度大,有时一次案例教学需要几个课时,而现在分配给《会计查账实务》一学期80课时,每周4课时,一学期下来完成教学任务较困难。建议每周6课时,总共120课时。

(四)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查账教师大多缺乏查账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1.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2.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3.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查账带来的影响。4.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查账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现在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专业划分过细,学制相对太长。由于时间长,文化基础课占用课时较多。 因为课时多,教学内容就多而深,背离了职业教育重在技能,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疲劳”,产生了教与学的矛盾。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到,一个只了解会计知识的人,实质上是不懂会计的。会计学首先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在发展中不断汲取其他学科的成果,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就不能真正掌握会计知识。比如缺乏基本的税务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管理学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及一定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的;同时,会计又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学会计的必须以本专业为中心,向其周边的专业做适度的拓展。中职学校可利用第二课堂讲授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经济法规课程,将相关法规知识渗透到有关会计课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六)改变对学生考核方式,获得学生对案例教学认同。传统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 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笔者建议改变传统的《会计查账实务》课考核形式,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查账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会计实务教程范文5

【关键词】能力培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一、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课程面向的是企业日常发生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是改革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通常涉及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筹资、投资等方面,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任务繁重。因此,造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也只是被动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只注重书面知识的理解而不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企业实际中。因此,改革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是培养创新型、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会计、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政策,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实务性工作,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高级人才,这往往是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搜集、案例分析、决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校内实践教学建设不足

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操作不像会计课程的实际操作那样直观和程序规范,再加上受传统文科专业教育思维方式影响,部分学校对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投入不足,没有可供财务管理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的专用综合实验室;有的学校仅使用简单的EXCEL来进行基本的财务管理实践。此外,有的学校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综合实验设施,但没有将其与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教学结合起来,造成资源浪费。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需要学生深入企业,熟悉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感受企业的实际理财环境,以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财务部门属于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此,学校与企业建立财务管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难,很多学校缺乏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即使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学校,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大部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财务工作,基层实习的学生也难以接触到。

(三)教师缺乏财务管理实践经验

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既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但目前高校教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绝大部分没有财务管理实际操作经验,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企业实际理财环境的变化及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的财务管理知识认识不足。

(四)实践教学组织不合理

实践课程内容贫乏。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虽然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制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但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实践教学内容贫乏。如:有些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仅仅是案例分析,有的实践内容较少,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形成内在联系,学生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导致学生仅对一些表象东西留有印象,并未深刻理解。

三、改进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校内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设

财务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学校应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特点,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实验室,购买相应的财务管理硬件和软件,为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设施支持。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尽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难度较大,但学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

(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各高校讲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中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好、实际经验不足的情况,为了更好地组织、指导实践教学,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可组织现有的有关教师进行财务管理的实地调研、咨询、挂职锻炼等,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在引进财务管理课程教师时,应侧重于引进那些既有较高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外,还可聘请企业的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高级财务人担任实习指导老师或兼任客座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

(四)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在校内课堂教学上,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提前将拟实践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其提前按要求准备。课堂上教师模拟真实实践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实习,使学生真实地了解和感受财务管理工作。另外,实践教学也可与各种商业计划大赛结合,以某一真实的项目为背景,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慧.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12,(8).

会计实务教程范文6

[关键词] CDIO; 税法与税务会计; 课程构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7. 06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7- 0111- 02

1 引 言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教育模式是“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和“做中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该教育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倡导“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交流能力等。近几年来,我国诸多高职学校引进了CDIO教育模式。

税法与税务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税收理论和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涉税业务的实际纳税操作,是一门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中,引入CDIO教育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实践教学,又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 以CDIO教育模式构建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构思

2.1 课程定位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为:具有本专业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税收制度等相关的财税法规和会计政策,熟练掌握会计、税务、金融等基本知识和常用ERP软件使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会计实务中,税务会计与普通财务会计的差异越来越大。大中型企业一般会设立税务会计岗位来负责企业日常涉税业务的处理。税务会计岗位因此也成为企业财务岗位的核心岗位之一。基于这种需求,市场迫切需要既懂会计处理又懂税务操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税务会计人才。因此,在高职教育中,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既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2.2 课程建设思路

税法与税务会计综合了税法和税务会计的内容,该课程要求以我国现行税法为依据,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发生的涉税业务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税款的计算、申报和缴纳等操作。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必须对基础的会计知识有所掌握,其前修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等。学习该门课程后,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对涉税业务进行学习,该门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是纳税筹划等。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既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又熟悉纳税实务操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课程教学应重点突出“一个核心,两个能力”。“一个核心”是指学生对涉税业务从凭证、账簿的填制到报表生成、税款计算和申报的全过程的掌握。“两个能力”是完成核心任务的必备条件,即会计核算能力和纳税操作能力。

该门课程的建设思路是:以项目为依托,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一个多媒体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包括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突出项目任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达到“做中学”;做到课程内容和实际需要相结合,考核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相一致。

3 以CDIO教育模式构建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设计

税法与税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在课程设计中,强调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技能性。课程以企业财务部门的税务会计岗位工作内容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涉税业务的工作流程作为教学流程;利用多媒体、实验室等环境模拟仿真税务会计环境;以项目为依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结合、教室与实验室相结合的CDIO教育模式。

4 以CDIO教育模式构建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实施

4.1 教学进程

以项目为导向进行教学,包括3个大项目:税法基础知识项目,6个课时;具体税种的专题项目,44个课时;综合项目,14个课时。课程总共安排64个课时,教学计划表如表1所示。

4.2 实践教学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主要体现在3个大项目的实践环节:第一,在基础项目中,主要培养学生税收基本技能,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对税收征管法中的纳税登记、纳税申报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二,在专题项目中,在学习过具体税种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理论后,通过具体项目,让学生练习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认识各税种的纳税申报资料,练习纳税申报表的填写。第三,在综合项目中,以一个完整项目为媒介,使学生练习企业开业、变更等税务登记,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以及日常抄税和报税等一系列的涉税操作。通过学生对综合实务的练习,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3 考核评价

考核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锻炼为主,考试为辅。基于本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考核中不进行试卷考试,而以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具体见表2。

5 以CDIO教育模式构建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运行

5.1 课程资源

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偏重技能性,需要双师型教师进行授课和指导。教学资源方面:第一,通过向学生推荐有关税务知识及制度的网站,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二,教师将教学课件、教案、参考书的电子版,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凭证、相关表格的电子版都上传到校园网上,供学生下载使用;第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图文并茂地直观讲解各种涉税凭证和相关案例;第四,运用财税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对涉税业务的实际认知能力;第五,到校外合作企业实习,让学生体验实际的税务工作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方法手段

在教学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能力为目标。具体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法、学生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

6 结 语

CDIO教育模式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的宗旨。税法与税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运用CDIO模式来构建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改革教育方式,优化教学手段,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应用性的税务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覃蔚. 以CDIO教育模式建造《外贸单证实务》新的课程架构[J]. 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