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1

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创新素质教育形式。当今学校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单一、刻板,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教研部门和学校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开发出内容更为丰富的课程体系,既要继承传统,也要结合时代,还可以将学生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文化植入其内,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课程内容要因各学段教育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小学阶段重在养成教育,初中阶段重在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高中阶段重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同时还要改变传统课堂说教的灌输式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体育、美育教学,履行服务监督职责。体育、美育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长期游走于教育的边缘。《意见》特别强调要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强化体育、美育教学。如何把这两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各级政府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改善学校音体美教学条件,省政府决定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保证每所农村完小有一名合格的音、体、美专职教师。二是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管理,不断提高音体美教学水平,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三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测评,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四是动员全社会监督,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对学校未按要求加强音、体、美课程教学的行为,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成员均可举报监督。

切实减轻课业负担,保障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饱受诟病,唯分数而忽视素质教育的状况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一是根据学段、年龄合理布置课外作业,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次数和难度,禁止学校、教师违规补课和惩罚学生做作业。二是实行中小学教辅材料“一科一辅”制,任何学校、教师不得随意指令统一购买课外读物。三是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不得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对教师和学校进行排名和奖惩。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应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追求。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2

舞蹈是艺术领域中独具魅力的一项活动,千百年来人们将其作为载体表达自身的情感,反映了从古至今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与艺术高度以及各国不同的民族风情。形体舞蹈是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徒手或利用各种器械,在音乐伴奏下,充分展现人体自然、协调和优美动作的体育运动。形体舞蹈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新兴课程,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充实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丰富大学生的课程内容。

1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课程体系传统,内容单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倾向多元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舞蹈作为锻炼身体,塑造身姿,培养气质的途径之一。然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传统的球类等课程依旧占据绝对优势,舞蹈作为一门艺术与运动的有机结合,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少,而在高校选修课的选课过程中舞蹈类课程的爆满现象也侧面显示出学生对舞蹈类课程的需求,另外一个层面上也映射出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未能与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相结合。因此,改变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的情况,融入形体舞蹈等新型课程有利于增加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活力。

1.2 单纯强调体制训练,难以建立起激励的长期机制。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大多给人一种体能教练的印象,与一般的专业课教师有所区别。单纯讲授运动的动作、强调注意事项和反复练习等虽然也是体育训练的必经之路,然而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不足以吸引他们的兴趣。很多学生会出现上完课之后便很少再接触或坚持了,不能建立起学生的长期养成教育体系。如何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与课下练习相结合,进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运动重要性认识,端正运动态度,是高校体育老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1.3 硬件设施不完备,缺乏文化底蕴。

虽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早已经成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目标,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校依旧把智育放在最高位置。高校实行的综合素质测评本质上对体育成绩没有过多的要求,这种评价机制直接带来学生主观上的不重视。一方面,部分高校在教学设备、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比较滞后,师生比例失调,造成体育课程无法大规模普及,无法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少部分教师能力不足,教学态度不端正,也是造成体育课程边缘化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迫于体育课程时间有限,体育教师不得不避开某项运动背后的文化渊源、原理等理论知识,把过多精力放在实践教学上,使得体育教学长期以来缺少文化底蕴,而没有文化底蕴的课程就如没有枝叶的大树,虽壮观却无生命力。

形体舞蹈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育课程的缺陷,除了提高学生体能上的素质,形体舞蹈背后的文化知识更容易为教师所讲授,其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后的要求的舞蹈鉴赏等也比传统体育课课后作业要求更容易实现,对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将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形体舞蹈的意义

2.1 有利于推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协调发展

不论是民族舞蹈,还是外国舞蹈,每一种舞蹈的产生、发展与流传必定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与文化背景上的,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形体舞蹈,不是简单地教授学生舞蹈该怎样跳,更重要的是蕴含在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除了少数一特长生身份进来的学生,高校中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舞蹈是零基础的,受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影响,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体现在智育方面,开设形体舞蹈课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美育的培养。舞蹈循序渐进的特性,如舞蹈中小到一些基本功站姿、柔韧度的训练等,大到一个完成舞蹈的排练,让学生明白即使是在舞蹈中,也是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经历无数次的排练与团队的多次磨合才能完成。让学生从舞蹈的学习中领悟到学习、生活乃至人生上的真谛。

2.2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形体舞蹈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未尝不可以转化为宣泄情感压力的一种方式。形体舞蹈课程与一般的体育课程强调的体质上的提升与增强相比,更加强调身体各方面的协调,姿态的优美等美育方面的塑造,形体舞蹈的功能在于教授学生舞蹈的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感知形体与音乐、文化等因素结合后的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世界级舞蹈竞赛,在培养学生美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形体舞蹈具有在无形中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功能,首先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同学们之间建立比较融洽的人际关系;其次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形体表现中来,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最后形体舞蹈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从中培养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和对美的向往。这些都是塑造良好心态的重要手段。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3

关键词: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教师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延伸。当前,许多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积极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实践教学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

当前,许多高校对开设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硬性规定,缺少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无课程计划,无教学大纲,实践教学随机性强。即使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往往也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二)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主要局限于校外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校外参观访问等常规性教学实践活动。如何根据课程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实践教学与学校团委、学工处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易冲突,协调整合困难。

(三)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与广泛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方式一般采取合班上大课、系统讲授的模式。学校在校外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时,因经费和安全问题,只能安排一部分同学参加,难以保证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实践教学作为正常的教学环节,应根据教学计划持续开展,但许多高校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强。

二、原因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统一。

只有认真搞好实践教学,才能大大提高理论课的吸引力。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因为认识上的不统一,致使实践教学的安排不协调,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的领导认为思政课不是专业课,不重视,造成上级主管部门对思政课的相关要求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过程不规范,统筹安排随机性强,教师的积极性不容易提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务部门认为如何搞好实践教学是教师自己的事。教师认为需要领导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才能顺利开展实践教学。在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看中的是专业水平,不关心思政课学得怎么样,影响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由于部分高校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撑,实践教学很难有效开展。第一,教师少。由于高校扩招,生源倍增,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第二,活动经费少。实践教学作为思政教学的一部分,每个学生都应参加。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最基本要有路费、食宿费等。目前,经费不足是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展开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实践教学基地太少。实践教学不但需要充足的实践基地,而且需要不同类型实践基地的保证,才能满足不同的实践教学需求。高校思政课的实践基地太少,有的在校外没有固定的实践基地,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不少高校对思政实践教学缺乏科学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实践活动是否开展、课时数量是不是达标,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考虑不够。对学生的评价只看是否参与社会实践,对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却没有纳入考核。有些学校在实践活动Y束后,没能及时将考核情况反馈到班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畅通,获取新知识又快又广,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常态。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关键取决于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和教师重视程度的高低。无论校领导还是师生,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学校要建立领导机制,为实践教学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大胆实践,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在教学方法上精心准备、合理安排。

(二)拓宽思路,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具体表现为:社会调查、公益活动、案例教学、校园活动等。正确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加强课堂实践教学。把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将课堂知识进一步活化,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社团的作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寓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逐步提高素质,增强沟通协作能力。

三是认真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的能力。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围绕当地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为当地社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完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保障措施。

制定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做到目标明确、过程规范、管理科学。一是要制订实践教学规划。为了给实践教学提供可靠依据,要详细制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授课计划、组织实施形式、考评办法等;二是要把实践教学成绩纳入日常教学管理范围。三是学校要组建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学校实践教学相关工作。

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的投入。没有充足的经费保证,难以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开展比课堂教学要复杂。实践教学还涉及组织、场地、交通、住宿等一系列问题。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大,学生活动的范围广,需要的活动经费多,学校应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的投入,解决实践教学中产生的场地费、交通费、讲课费等费用问题,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加快建设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好校内校外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校内,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结合学生社团认真组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座谈会等课外学生实践活动。利用校园网、QQ群、微信群开辟论坛,引导学生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明事理、学知识、长见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外,学校要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与校外相关单位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逐步形成多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加强与展览馆、博物馆、福利院、纪念馆等单位的联系,建立“立德树人基地”,组织学生经常参观、访问、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学校还可以考虑把学生的实习基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的专业实习不仅成为他们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他们了解国情、了解民情的窗口。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一是成立实践教学评估小组。实践教学评估小组由校领导、教务部门和思政教学专家组成,负责督导学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与使用进行指导监督,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监测,确保践教学各环节的有序开展。二是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看实践教学的选题是否科学,组织是否周密,成绩评定是否认真,教学成效是否显著等。三是对学生的考核。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报告的评定,又要注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评价。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纳入日常教学管理的范围,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发展学生党员及各种评优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黄焕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界定[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淑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刍议[J].高教论坛,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