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开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命的开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命的开始范文1

性别:男

年龄:31岁

基本情况:西南科技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负责人

2008年5月16日下午3点21分,总书记来到绵阳南河体育中心,看望广大受灾群众并慰问志愿者和部队官兵。在他从上千人的志愿者队伍前经过时,凝重的脚步停了下来:一支高举着“抗震救灾、从心开始”的志愿者队伍,深深地吸引了总书记的注意力。总书记在这支戴着鲜红“心理救助”袖标和西科大志愿者帽子的队伍面前,驻足4分钟之久,详细地向他们询问了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最后鼓励他们,“一定要把心理援助工作坚持到底!”

王斌,就是这支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的发起人之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带领成员第一时间奔赴救灾现场,成为本地第一支专业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团队。

王斌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市的一个偏远小山村,1998年以全县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2003年留学荷兰特温特大学并获得行为科学硕士,2006年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做访问学者。2008年,正当王斌申请攻读美国得州大学博士的关键时候,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面对个人前途和家乡灾难,王斌毅然选择了留下。他认为,博士可以以后再读,但家乡的重建和灾后人民的心理创伤一刻也不能等。3年来,王斌的足迹印在了北川擂鼓镇、任家坪、永安镇、永兴板房、桂溪乡等极重灾地区,带着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带着“抚慰童心”、“加油,在运动中康复”、“金色阳光工程”等心理援助项目,王斌和无数志愿者一起,以“从心开始、助人自助”的理念,为近10万群众带去了帮助。

地震后,无数受灾群众从废墟中被拯救了出来,从重灾区转移了出来,他们最需要什么?抗震救灾工作,还有什么可以做?

心理援助!开辟拯救生命的第二战场1

2008年5月15日,在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南河体育中心,王斌带着团队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尽管王斌和团队拥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可现实的严峻却泼了大家一盆冰水:由王斌亲手策划的心理援助“抱抱团”项目因为卫生安全被迫中止,手语歌曲表演也因为大家沉浸在悲痛中而被取消,体验式团体心理训练因为场地限制无法展开。大家曾一度灰心,但面对满心创伤的受灾群众,大家互相鼓励抱着“绝不放弃”的决心继续开展工作。整整一个下午,王斌和队员们硬是走访了100多名群众,重点心理抚慰和危机干预20余人次。

在南河体育中心,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因为在地震中失去了可爱的女儿,绝食4天4夜并导致身体严重虚脱,嘴唇干裂发白,身体瘫软无法坐稳,只是条件反射式地见人就哭诉,亲人、医生等都束手无策。作为心理援助志愿者,王斌带着队员走上前去。如何减轻她丧女的痛苦?如何消除她对喝水的心理阻抗和防御?如何帮助她找回希望?王斌和志愿者们拥着她,陪着她一起流泪,认真倾听和分担着她的痛苦……“我们就是你的儿女,润一润嘴唇吧,妈妈!”在克服一系列困难后,终于从心理上攻破了她一心求死的防线,她的嘴,终于轻轻地一张一合了,她喝下了一瓶盖水!在王斌和团队的温暖关怀下,这位妇女第一天喝下了近半瓶水。第二天,她开始吃饭了;第三天,她对团队队员露出了一丝笑意;第四天,她站起来,可以四处走走散心了……最后感谢王斌他们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她露出了微笑的面庞。这个微笑,是那时王斌见过最美丽的笑,也更让王斌意识到,心理关爱和支持的重要与不可替代的力量。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团队队员们用专业的知识、极致的耐心和真挚的爱心为越来越多的人打开了心锁。

2008年5月,对王斌和团队队员来说,是布满荆棘却必须咬牙挺过来的艰难日子。那时很多人对心理援助没有概念甚至充满质疑,而心理援助后方条件的艰苦是超乎想象的,学生志愿者风餐露宿,简陋的窝棚甚至都无法阻挡风雨。但尽管环境和物质条件如此艰苦,王斌与团队队员们却分享着精神的充实,每一天都以饱满的工作激情面对受灾群众。学校开学以后,王斌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中挤出时间继续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寒暑假,王斌深入遭受重灾的北川永兴板房、江油平武的偏远乡镇工作;地震周年,王斌作为督导在北川职业中学纪念仪式上发言……他的足迹还印在都江堰、德阳、成都等许多地方,他的心始终系着灾区的每一片土地。

生命的开始范文2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是教育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关注生命个体的发展与幸福,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本真追求。中学阶段的教育所要关注的对象是个性鲜明、朝气蓬勃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心理与思想正趋向成熟但又很不稳定,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开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逆反心理,对个人发展、人际交往及社会现象等方面的认识与思考,开始有自己的观点与判断,又存在种种困惑或误区。因此,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生命价值,形成健全人格,促进自我完善,是生命教育的责任,也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基于此,金岭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生命教育,提升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观念引导

与复杂的社会相比,校园素来是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然而,近年来常见诸新闻报端的校园暴力事件、中学生轻生事件、师生关系恶化问题等,无疑给本应纯净的校园增添了许多不谐之音。细细推究,个别学生的素质自然是问题发生的直接诱因,但学校德育工作、生命教育的缺失也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要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全体师生明确生命教育的内容,认识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教育家亚斯贝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年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1]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缺少这一内容,教育就沦为“知识训练”或“技能培养”,成为狭隘、功利的教育。

对此,学校通过请专家、办讲座的方式对全校师生进行教育理念上的积极引领,让师生进一步认识到教学业绩、学习成绩仅仅是教育、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学习生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每个人都有着区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天赋与气质、个性与兴趣、情感与思想,每个人都有着无限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每个人都应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其次,学校开设以生命教育为专题的选修课,融合生物科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各种知识,以生命智慧认知自我,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实学生的头脑,提升了学生思考判断的能力。通过专题讲座与选修课程,全校师生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对教育工作、学习生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师生关怀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仅通过专题讲座、选修课来完成,更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师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与中学教育、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相融合。提起校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与教师,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巨大,教师的价值也常常是通过学生的发展状况间接体现出来。教师要想让学生获得自己所期望的发展趋向,必须了解、尊重学生并给他们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所有教师都知道教育的对象是个性独具的生命个体,但在长期形成的功利氛围与应试思维的影响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做产品来进行“标准化加工”,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缺失。

在此背景下,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培训与讨论,引导教师将生命教育融入相应学科的教学体系之中,让教师明白,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以自身对教育的深刻体悟及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实现教育教学功能的最大化。经过不断的实践、感悟、提炼、升华,金岭中学提出了“自然课堂”的概念,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和感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平等、和谐、发现、创新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活力与人文气息,使得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这一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便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实践。虽然目前囿于教师素养尚低、时间仓促等因素,实际效果与心理预期有较大差距,但相信随着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定会实现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的良好融合。

除了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日常交往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与书本世界相比,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动态的、本源的世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是自立的、思维活跃的、自我尊重的个体。日常交往中,教师对每位同学的尊重、信任、赏识、关爱,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必须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的素养来影响学生。为此,学校有计划地创设爱与关怀的环境,如课外活动时间的辅导、交流,艺术节中的师生同台竞技,任课教师参与课堂管理等,引导教师把握一切机会开展师生对话、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让他们感受到生命关怀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和对生活价值的体认。

三、内在生成

人们往往把德育工作与枯燥的说教联系在一起,其实真正的德育是鲜活的,是丰富多彩的,是受教育者在教育工作者的有效引领下内在生成的。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把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联结在一起,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化学校期望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的内容也只有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内容和生活目标联系起来,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中学生充满朝气与活力,每个人都是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与创新能力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参与各种活动与实践、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强烈渴望。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与生命有关的各种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与意识,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及社会责任意识。

对此,学校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胜利纪念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开展以“传承精神,做新一代中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等,使学生对社会责任的传承与个体生命的责任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到来之际,邀请家长到校,开展以“请妈妈给我算笔账”为主题的班会,培养同学们的感恩意识与节俭意识;适时举办艺术节、运动会等,全部交由学生自主组织、管理,培养了同学们的统筹规划与组织协调能力。学校还组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进行传统文化、家乡地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调查,让同学们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与体验中增长了才干,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到了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2-3.

生命的开始范文3

题记…

我站在时光的彼岸,细数着爱过的感伤,思绪在相聚与分离间盘旋,梦里的缘意境深远,那熟悉的笑脸占据着天亮前的孤单,曾记得烟雨江南十里长街,我们的笑像画中的云彩,风吹不散,流年的轻光漫过岁月的殇风干了伤,在现实的空间打转,我们在蓝色的别离中挥手说再见,夜幕下的月影倒映着伤感的碎片,烛光下流淌着那颗颗红泪,是否还在追寻着残留的余味?灯火阑珊滴滴凄凉,你的眼中会不会有我的泪眼?繁盛了一世的想念!

从尘土弥漫到灯火璀璨,从大雪纷分到杨花轻落,一路上清晰的印迹,看爱的故事在承担中悄然成长,多年后你离我这样远,注定成为我生命里无息的花开,你知道我惧怕的不是黑夜,而是漫长的冷,这个冬天你终于来了,用叛离雨水的方式,凝结着苍白的语言,我打开最初的心窗,你迎面而来,生命里有许多意外,一如我笑着送你离开,就像十二月雪,从来就没有消融,也没有真正离开,那段一尘不染的时光,就像我的爱路过沧桑的岁月,轮回着一年又一年的苍凉。

初春的寒延续着冬最后的余残,雪飞的美丽依然飘落在眉尖,撑开抵挡风雨的伞,独自寻觅你的芬芳!雨滴的声音心的彷徨,随爱奔向远方。这座城市草绿了枝黄,叶儿离了怀抱,转眼间一年又接踵着一年,时光绕指间一现,你我的故事就变成了婉转的传说,多年后那依然迎风泪流的想起,还会悄悄的溢满心头,为曾经的过往你终是我生命里无息的花开,而沉湎满怀独舞那一份遗失的歌谣,一个人的春暖花开,在眼前演绎着尘封的孤单,无言的对白萧萧江水寒,岁月不知人间冷暖,东风舞尽梨花白,终是爱成往事,你是我无息的花开。

有些事坚持久了就会扛在肩头,有些人爱久了就会放在心底,一如我爱你依然朝思幕起,爱的故事没有续集,在今生不停的交织,也许再没有人像我这般懂你,一个眼神我就会向你靠近,也许再没有人像我这样爱你,陪你欢笑陪你哭泣,可是很多时候,春花满天却载不尽落红归处物已人非。

站在离你最近的天涯,看幸福的流年把你隔离成遥远的海之角,柔柔的风吹来春的消息,那融入冰天雪地气息,埋藏着所有爱你的心境,在春的引领下穿越千年的冰封,在阳光下幻化成万紫千红,朵朵都是爱的化身!当伤感染上离别的底色,满天的雨水都是曾经的泪,你笑着说“你未曾走远,一直都在我身边,只是不近不远隔海相望”,这样的轻言写上爱在身边,是不是海空的云烟?只有我依然记得,这横流的沧海无船可渡!

伸手翻开尘封的扉页,清晰的看见那曾经为你写下的诗集,倾世烟火,想你如歌,姹紫嫣红那时花开,最初的地方我一直等,等来时光的飞霞落满双肩,等不到梦里的人儿相逢在人海,爱成往事,只有时光会记得,如是我开始在阳光下为你写诗,一页一页的写满时光的纤衣云裳,风起时,那窃窃私语的感伤似那墨香的文字,静泊在岁月的山水间闪闪发光,生命中你爱我!胜似我爱你千年不移,无法左右你的欢喜悲伤,只有在你最幸福的时候悄然离开,无谓今后多少凄风冷雨,植入心底的疼是天各一方,幸福的预言在你的唇边,下一夜安静的说再见,那时的雨从眼角滑下来,只是你再也看不到我想你的模样。

思念冷却时间,岁月零落成碎片,风景如画,青春华艳,回忆成为我手中唯一的流年,请允许我还在留恋曾经不复今昔的清浅,在相遇的命轮里,你似飘动的紫丁香在我青春的小巷,而我就是那株深情相望的红木棉,回眸之间,已错过你的眷恋,幸福!被遗落在离情的那端,渐行渐远。

我把我的心浸在生命的忘川,你打开,或者不打开,情就在里面,不增不减,就像可米小子的歌唱的那样:给你我的心作纪念,这份爱在任何时刻你打开都新鲜。这世间,沉淀着太多的思念!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丝回忆渲染着忧郁的蓝天,思念碰撞着摇荡的秋千,丝竹悠悠,是谁在迷蒙的再夜里倾听雨落进心里的声音,雾气淡淡,是谁的思念在潮湿的空气中弥漫?青苔下的石板,阳光和我做伴,嘴角的微笑暖阳般照亮了江南,把自己想着是你,然后合上手掌,虔诚的向流年许下愿望,台的柔肠寸断,爱情路上的种种哀怨红颜绝恋,都为了那永世的真爱。

旋转的木马,追赶着彼此的眷恋,这条路朝着有你方向一直往前走不知疲倦,咫尺的距离却天涯般遥远,你是我生命里无息的花开,调零的落叶蝴蝶般旋转,候鸟飞过寂寞的孤单,时光消散成千年般的悠长,明媚了忧伤,绵长了苦涩,这一季的心疼,看岁月的双手拂过我的面容,才明白原来不是你陪我到最后,生命里无息的花开,注定命格无双。

生命的开始范文4

陈列要易于顾客发现商品

陈列要易于顾客看清商品

陈列要易于顾客了解商品

陈列要易于顾客接触商品

陈列要易于顾客爱上商品

AIDMA法则与陈列的结合

AIDMA法则是针对顾客从看到店铺到购买商品之间心理变化的总结。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一个单词。

A――AITTENTION――注意

I――JNTEREST――兴趣

D――DEsIRE――欲望

M――MEMORY――记忆

A――ACTI0N――行动

从这个复合词中可以看出,顾客从注意到商品开始,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深入了解他们这一系列心理的变化,我们就可以通过陈列来吸引顾客的每一个心理变化,从而完成最后的ACTI0N(行动)。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陈列来结合AIDMA法则。

A――注意。

陈列重点:VP(橱窗、模特组合等)

在眼花缭乱的购物场所中,如何引起顾客的注意,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利用好店头的VP,从氛围布置、橱窗展示到模特搭配,主推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加强他们的第一印象。这样就达到了ATTENTION的效果。

I――兴趣

陈列重点:VP/PP

当顾客被店铺印象或模特搭配吸引后,自然而然会走近店铺,此时顾客通常会对店头和店内的模特搭配(或组合搭配)产生兴趣。利用好VP.PP,陈列最想推荐的商品,会加强客人的兴趣度,1NTEREST由此产生。

D――欲望

陈列重点:PP/IP

客人对某件或某套搭配产生兴趣后,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各种欲望,深入了解欲望,试穿欲望,搭配欲望,购买欲望等等。DP和IP结合的陈列,会将主推搭配与商品有序的摆放相结合,让客人在产生欲望后可以自由选择多种搭配方案。

M――记忆

陈列重点:IP

当顾客的心理变化已经达到欲望状,那就离买单更加接近一步了。在众多商品中,对某些款式的欲望会形成记忆,客人会根据这些记忆,在店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适合的尺码、可搭配的款式。清晰、有序的IP,会引导顾客凭着记忆在店内分别找到想要的商品。这是进入试衣室前的最后一步。

A――行动

顾客最终的行动即购买商品。这个心理状态产生取决于店内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在对商品进行详细的FAB说明后,顾客真正行动了。

以顾客为先的陈列形式

通过对顾客心理变化的深入了解,总结出了AIDMA法则,同时也明确陈列对顾客心理变化产生的极大作用,故陈列要以顾客为先。做到

陈列要易于顾客发现商品

陈列要易于顾客看清商品

陈列要易于顾客了解商品

陈列要易于顾客接触商品

陈列要易于顾客爱上商品

如何发现商品:

生命的开始范文5

[关键词] 中小学;生命教育;误区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22-0068-02[ZW(N]

[作者简介]何清(1991―),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

近年来,不少中小学都开始开展生命教育,但随着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深入探索,他们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一些中小学在开展生命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提出对应的措施,以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

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生命教育实施目标不明确

目前,许多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目标并不明确。现行教育制度中,学校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过于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考核成绩,专注升学率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等其他方面的培养。中小学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把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教育混淆,从而无法制订出恰当的生命教育的目标,使生命教育不能正常地开展。部分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虽然有一定的目标,但这些学校所设置的目标实际上适用于每个年级,从而导致目标的设置过于笼统和抽象化,不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二)生命教育实施对象只限学生

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对象往往只是学生。事实上,一些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是学生与教师或家长的矛盾激化造成的。教师如果不珍惜生命,不懂得关怀学生就很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容易忽略学生校园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同样,部分学生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学校排名却忽略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家长对学生的其他方面没有给予同样关心,使学生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不愿主动向家长倾诉导致负面情绪积累甚至自我否定。当生命教育的实施对象仅定为学生,而将教师与家长划在范围之外时,生命教育的实施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

(三)生命教育实施途径单一化

生命教育实施途径的单一化,降低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大部分学校并未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学校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往往是将其纳入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中。一些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的中小学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也只停留在简单的书本知识教授层面,认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是单纯地讲授生命教育书本上的内容。事实上,这种简单的教授方式收效甚微。生命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学科,如果仅仅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会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还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厌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走出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的误区

(一)设立清晰的实施目标

对于生命教育的实施必须设立清晰的目标,才能使生命教育更好地进行。在对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目标的设置上,应该循序渐进,有阶段性,注重逻辑关系。

例如台湾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目标设置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该校初一、初二、初三及高一、高二、高三的上下学期都设置相对应的生命教育目标,并且每个学期的目标都有一个大的核心主题。如初一上学期的核心主题是“敬畏生命”,下学期则是“做我真好”,随着年级的上升,主题的含义也会越来越深刻,理解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到了高三上学期生命教育课程的核心主题就变成了“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调和小生命与大生命)”,高三下学期的讨论主题是“全球伦理与宗教(存异求同、建构立体的生命)”。此外,在核心主题下还会有几个小主题,如教授初一的“敬畏生命”时,教师就会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进面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2.协助学生学会如何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3.引导学生用爱心经营生命及思考生命方向。这些小标题指导了教师在讲授主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去理解生命教育的核心意义。

通过上述例子,在对生命教育的目标设置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第一,在生命教育目标的设立上,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必须有一定的区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命教育目标的深度和广度都应该增加。第二,生命教育的目标从内容上看,应该注意不同目标逻辑上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三,设置了每个年级的总体目标之后,还应该将目标细化,明确提出对教师的要求。

(二)扩大生命教育实施对象

1.生命教育实施范围扩大化

生命教育在实施上应该有部分内容是强调对教师及家长的教育的。首先,教师自身就应该珍惜、关怀生命,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建立关系,教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其次,家长也应该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关注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

2.增强学生与教师、家长的互动性

在生命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可以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发展状况,教师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除了可以开展“家长开放日”,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小型的“生命教育沙龙”活动,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让孩子感受家长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布置一些互动性强的课外作业。例如,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手工作业,学生和家长可以相互写评语,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交流。随着网络通讯业务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增强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可以建立专属于家长的QQ群,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也让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实施途径

1.扩充直接经验内容,注重实践

生命教育应该给予学生的是意识与感官的双重体验。例如,在生命教育内容体系中提到的防火知识,如果学生仅从课本知道灭火器的形状、结构、用法是无法真正掌握其用法的。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能让学生仅从书本获得间接经验,而更应通过亲身体验,如震前预演等方式获得直接经验。

2.通过案例、情景模拟进行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案例和学生一起探讨,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例如煤矿瓦斯爆炸、复旦大学生投毒事件、重庆女孩摔婴事件、学生自杀事件等时事热点为契机,构建生命教学课堂中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这些事件的诱因,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走好自己的人生。

3.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在实施有关学生心理问题的生命教育时,可以定期对学生做心理调查,通过一些客观数据,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以便于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

4.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基础课堂中

将生命教育作为主体进行探讨时,可以不局限于学校的特殊课程。生命教育的信息和意义显隐于各学科课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发掘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生命意义的教育,提高他们生存的技能和生命的质量,从生命的角度把握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5).

[2]苏海针.生命教育内涵之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3]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生命的开始范文6

五月,默默的合起手掌,祈求上苍将春的花开如玉延续到初夏的繁华一梦。春去夏至,花香依旧,然然轻风,缕缕夏光,将哀伤通通镀上一层薄薄的馨香与温暖。夏日静悄悄的来,春季在最后一场如烟梦雨中黯然离开。春雨的季节,有谁知道,它寄上了我朦胧的情愫。当成熟稳重的你在深夜里悄然暗访,初见你,如相片里那样大气阳刚,你是否知道,心中已经泛起阵阵涟漪。

五月,繁花依旧怒放,春的淡淡哀愁,相思的泪雨,纷纷洒在旧日的时光里,看着五月蓝天的纯静与妩媚, 如春花飘过的心事,暂时尘封在蓝蓝的天空里。一日,不经意间,打开了你的空间,才知道,你在春风中伫立了许久,想写一首词,吟唱着春花秋月的斑斓与温暖,倾诉着离别的痛苦与哀愁,可是你已泣不成声,那酝酿到笔尖的宋词,在你的哽咽中幻化成种种不舍的思念,静静对着无语的人生,重复一日又一日的伤悲。

如梦的春雨中,你离开了那坐让自己心碎的城市,来到了花城 ,将自己变成仕途落寞的李白,在瑟瑟的寒冷的春风中,吟唱着一首首关于分别的离歌。醉在春风里,倒在花香中,潦倒在春雨的浓情里。你说,你爱上了这里,你要重新振作起来,在花城的繁华与美丽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梦里落红,寂寞成殇。你说,终究还是舍不得温柔多情的妻子,毕竟与你患难与共十几年;还是舍不得乖巧活泼的女儿。可是木已成舟,今生注定要在春天里出发,告别过去的一切,撑一支长篙,在柔柔的碧水里迎风而行,再一次寻找梦中的温柔乡。

你从白雪飘飘的北方而来,来到如烟似梦的江南烟雨中。江南的水,静静的流淌在你深情的眼眸里,你多想唱一首歌,寄托你那柔情似水的梦想:找一个如水般温柔的女子;江南的天,雾蒙蒙,雨迢迢,迷蒙了你的双眼,却遮不住你正值盛年的雄心壮志。你说,你是寻梦而来,不到暮年不归去。这里是你又一个新的起点,是你第二个家,第二个让你体会春暖花开的地方。

那个春日的晚上,你突然说要来见我,只是想看看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我们算是相识,却不相知。深夜,万家灯火剩下几盏零星的火苗。毕竟,我们不熟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左思右想,难以入睡。突然之间,刺耳的门铃响起,我的心震了一下。母亲先下去了,叫来保安。你在离家灯火通明处,等待着我们的相见。你是北方的汉子,却并不高大,但身板结实,样貌老实沉稳,给人历经沧桑的感觉。你穿着保暖的大衣,在远处直视着我。 我托着残缺的脚,慢慢朝你的方向挪动。见我不方便,你便大步向前朝我走来。握手的瞬间,感觉你的手很大很暖,就像儿时父亲的手那样宽大温暖。对视的那一霎那,我便融化你正直泛着泪光的眼神里。

”你好!很高兴见到你!“”你好!“”你的情况我知道”我只记得这么几句话,几秒的对视,便是扭过头去的沉默。你的手,一直紧紧的握着我的手不放,羞涩与不安中,我的手像鱼儿一样从你手中挣脱开。你说,你还会来看我的,于是便迈着沉重的脚步,消失在黑暗中。在你微红的脸色中,在你迷离的眼神里,在你荡漾着异味的口气中,我知道你喝醉了。一个素未谋面的醉酒男子深夜造访,又怎么给我安全感?

五月,无聊的时光不知如何打发,我默默对着Q上好友的图像,静静的发呆。滚动的鼠标突然停在你的图像上,犹豫了一阵,打开了你的空间,才知你那晚喝醉的原因。你的背井离乡,你的伤痛,你的梦想,一直一直震撼着我,此时,我的心里又泛起阵阵涟漪。

五月,我站在绿荫葱葱的校园里,望着天空,蓝蓝的,如你的心一样纯净;看着白云,轻轻的,如你的心一样柔软;嗅着花香,淡淡的,如你的心一样芬芳。脑海里,不时的浮出你的音容笑貌,仿佛我就是你要寻找的那位江南的女子,只是,五月,我选择了逃避,你说你会来看我,我说,我要搬家了。我不知道,你这如五月阳光般灿烂的男子,是否也有过如我一样的瞬间心动,时常念想?也许是我太多情,你这样一个优秀的男子, 怎么会看上一个残疾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