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实务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实务心得

会计实务心得范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影响

由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会计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信息化发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表现。会计信息化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取得重大成就的方面,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是值得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关注与思考的,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问题必须要提到我们的日程上来。本文将简要介绍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实务

(一)会计信息化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使自身有立足之地,企业必须提高工作效率以提高竞争力,而现代企业的竞争,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归根结底就是信息的竞争,会计信息化便由此应运而生。会计信息化方便了企业之间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无形资产。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整体性、高效性、公开性、智能性等特点,它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共享,企业若想在未来取得更佳的成就,必须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二)会计实务会计实务也称为会计做账,顾名思义,会计实务就是泛指会计工作中具体的事务,包括开始的填制凭证到最后完成报表的编制整个过程。通俗来说,就是会计的实际操作。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会计实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会计实务显然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方能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突破传统方式的限制,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现代会计工作受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大多都是基于会计信息系统形成的,此举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优点将会计人员从简单、重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从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管理者转变工作重点,更多的思考企业未来发展等问题,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分析相关的会计信息察觉到企业经营的问题,只有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才能及时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进而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人员通过分析客户的信息需求,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客户的信息并有选择性的存储与维护,还可以制定出信息处理中可能用到的方法技巧与模型,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达给有需求的客户。

(二)完善会计实务,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在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化与传统的手工会计已经截然不同了,它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来改善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企业管理者可以任意使用各种电子化设备及生产系统,从而可以实时地记录企业业务的种种。这样方便简洁的方式使得会计实务更加灵活自由,同时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减少会计实务纷杂的工作,促进会计组织扁平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技术也会日渐成熟,会计工作也更加快捷简便,有效减少会计实务的工作量,这对企业结构优化有着巨大的作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也为会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高效率化提供了条件,这无疑大幅度地减少了会计实务的工作。工作量的减少会促进企业的部门优化,降低企业冗余,实现企业高效运转;另一方面,信息的共享使得部门管理更加方便,也使会计人员更好的监督和调用会计信息。通过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会计控制智能体系,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保证企业会计组织能够向扁平化、高效化发展。

三、提升会计信息化作用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可以做的就是大力的宣传,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会计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努力钻研提升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策略。同时,守法要依法,国家在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的立法工作也要跟上步伐,特别是目前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方面,通过立法使得会计信息化发展更加平稳。

(二)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用于会计实务的计算机应当具备较高的防范设备。首先,需要加强对相应机房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使用的法律法规,提高机房信息维护的安全性。其次,要努力提高会计档案的安全性,避免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与易缺失性。对此,我们可以从内部控制的强化、系统防备能力的强化、权限的设定强化和数据保护的强化四个方面入手。明确会计实务的流程和分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性,降低因网络原因造成的损失;加强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提升他们保护数据与个人隐私的意识,对有关涉及重要信息的资料进行设密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提高软件开发能力

在运用软件时,应综合考虑软件的适用性和综合性,通过引进新软件进行学习,再自行进行软件的个性化开发,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其次还要考虑软件的运行环境问题,要使会计软件顺利工作,就需要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网络环境和系统环境进行改善和净化,从而提升软件的实用性。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仅是能力方面,思想方面也很关键。管理阶层要在加强对相关会计人员思想层面的工作,让会计信息化深入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的巨大革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适应历史潮流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进行学习,促进他们积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学习过后要把它用到实际中来,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才是我们的目标。当然,在这期间,我们不可盲目进行学习与培训,应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自身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切不可盲目跟风,反倒适得其反。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其制度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只有拥有明确的分工和权责关系我们才能确保会计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日常的工作及管理中,我们要时时对相关重要信息进行存档与备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当然,加强网络环境管理,防止黑客与病毒也是相关工作人员所需要努力的。

四、结语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会计实务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为社会的发展增添了光彩,因此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我们要始终坚信其发展前途是光明的,相关的工作人员与政府都该行动起来,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始终坚信,在未来,会计信息化一定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

作者:郭颖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阳丽.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和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3,30:130+133.

会计实务心得范文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影响

一、前言

信息化深刻地改变了当今时代,引领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在会计实务中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已经基本具备,但还有一些系统建设问题和信息应用问题有待解决。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直面新常态下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任何企业和个人只有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前信息化社会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会计信息化不只是简单的会计核算,更包括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等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及决策能力等,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会计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从而为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性能更全面、更智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应用,重新整合了传统会计工作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共享程度及信息的交互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会计信息化发展和现状

追溯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会计信息化起步阶段。1979-1986年,基本的会计软件诞生,可以用计算机简单模拟一些会计操作,简称为“会计电算化”,把会计人员从异常繁重的手工记账中解放出来。(2)核算型会计信息化阶段。1987-1995年,核算型会计软件产生并得到应用,基本覆盖了会计工作的体系,而且软件的各个板块与会计工作一一对应,大大加强了软件的适用性。(3)管理型会计信息化阶段。1996年至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职能的扩展,会计职能不只限于核算和监督,管理型会计信息化随之诞生,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逐渐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增加了管理会计的理念和功能。从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发起的《2015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调查》可以看出,62.88%的企业已实施会计核算信息化,而且满意度达到了43.87%;41.77%的企业已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满意度为23.86%;其中90.96%的总账核算、88.42%的报表编制采用了信息技术,不过只有45.24%的预算管理、32.52%的内部控制采用信息技术。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仍不理想,很多企业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49.19%的财会人员只是一般了解,信息化投入不足,缺乏专业信息化人才,建立CAD、OA、MIS、ERP系统的企业占比不高,软件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信息孤岛难以消除,没有形成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

四、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世界已经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会计信息化使管理越来越规范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自动形成不同的台账功能,会计人员可以迅速查阅和修改资料,减少了人工误差,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会计处理质量和效率。会计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增加了电子支付方式,使得资金流动更加安全、快捷、方便,提高了会计人员工作效率,节省了会计人员大量的时间。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业务联网,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开放程度,让会计信息变成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价值链上不断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而且有利于及时沟通协调,实施实时动态管理,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被广泛用于企业管理,满足信息时代企业的不同需求,为战略规划和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会计信息化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快速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方便与国际接轨,也符合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

五、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有利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有利影响包括:(1)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很多传统的、复杂的手工工作可以由各种集成化的软件来代替处理,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了业务流程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会计核算的自动、准确、高效。(2)对会计分析的影响。会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进一步延伸。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分析会计信息,有利于明确运营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及时发现运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做好企业发展的调节及指导工作。(3)对会计检查方法的影响。会计检查主要是检查会计工作数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重要补充。在信息化系统中自动化处理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明确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4)对财务人员职能转变的影响。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财务人员实现了从事后核算向事前管理的转变,会计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采购、营销的全过程,实现了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六、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包括:(1)宏观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应用的发展,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新技术应用缺乏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可能产生偏差。同时,会计信息化的法制建设有待完善,现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无法完全满足基本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数据安全等方面还没有严密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2)微观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化意识淡薄,调查显示51.14%的财会人员不了解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14.99%的财会人员甚至表示不知道该规范;50.43%的企业认为会计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难题是管理层缺乏重视,以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过程;信息化资源投入不足,年平均投入小于1万元的企业占比为15.26,缺乏同时精通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保密技术发展程度不足,会计信息容易受到木马病毒、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44.86%的企业认为需要提高数据安全性;会计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系统脱节,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因此不能构建完整的企业数据模型。

七、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实务的因应之道

1.加强会计信息化法制建设

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化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法制建设,才能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安全的制度保障,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要加大相关立法工作的力度,针对会计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安全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行业秩序,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环境。还应当健全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比如采用分级授权管理、建立会计信息备份制度、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工作力度等一系列方法,确保会计信息化相关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严格执行。当然,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法律建设,需要联系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数据安全等各个方面,并且要注意现存的法律方面没有跟上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一些漏洞,保证对相关体制的完善和健全,同时注意着重维护企业的信息与财务安全,建立相关的信息保障机制。

2.增强会计信息化的意识

目前,会计信息化仍然存在着宣传不到位的问题,38.71%企业负责人只是一般了解。企业决策者只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转变对会计信息化内涵的认识,才能真正认识到会计工作信息化这一必然趋势,加大会计信息化的资源投入,进而实现工作体制、工作模式和工作过程的真正转变。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法规的宣传工作,以《会计法》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作为行业信息化的标准,大力宣传《会计法》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让人们普遍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鼓励各行各业推行会计信息化,督促会计人员深入了解《会计法》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积极主动地学习会计信息化的有关知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3.加快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作为实践发展的理论支持,是实践发展的基础。面对之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中理论与实践发展本末倒置的问题,应加快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步伐,尽快形成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系统。当然,实现理论研究发展需要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经验教训,加大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这需要及早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建设更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必须在推动信息系统发展的同时,促进会计信息系统得到同步且快速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会计管理的层次将进一步减少,企业的会计管理体系将呈现出一种扁平化的发展趋势,这种新的会计企业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企业垂直会计企业结构,使会计人员从重复性的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

4.加强对系统安全的控制

功能强大的会计管理软件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必须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加大设备硬件投入,不断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与实用性。同时健全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保护机制,明确不同会计人员职责,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限制非法用户入侵。《企业CTO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超过45%的企业在过去三年曾发生过不同量级的信息安全事故。对此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安装防火墙、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等,以防范网络病毒和网络攻击行为,避免不法分子窃取会计信息。应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点会计信息定期进行备份,防止会计信息丢失。从业人员必须对计算机设备设置电磁屏蔽,避免电磁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制定完善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全面保障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保护。相关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对磁介质档案的管理,妥善保存相关信息,避免出现信息泄露或丢失的问题。

5.完善会计电算化岗位制度

会计业务的开展离不开相关会计制度的支持,所以必须针对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管理较之传统管理工作的差异,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确保电算化制度覆盖当前工作的各个方面,使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会计电算化岗位制度,并在工作中具体落实,才能充分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实施,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完善会计电算化岗位制度,实行责、权、利相结合,推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让会计人员深刻理解自身的责任和价值。应实施岗位薪资绩效管理,以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热情心、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和约束工作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绩效。同时,对会计工作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会计工作规范高效,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并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6.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新时期的会计人才应该是同时精通信息技术、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管理阶层转变观念,重视会计信息化,重视信息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其次,对现有会计人员及时进行会计专业技能培训,调查显示95.07%的员工认可在职培训锻炼方式,企业员工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课程,并把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后的结业成绩算入技能考核之中,使他们更新会计管理模式和理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适应信息化环境,全面提升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再者,注意加强人才引进和与合作企业的信息置换交流;最后,进行“校企联合”,对合作高校提出自己录用大学生的标准,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走出缺少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困境。

八、结语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不仅简化了传统的会计工作,而且改变了会计工作的理念,使会计实务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和电脑的控制。会计信息化是新时期会计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就要直面相关问题,改变传统会计理念,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全面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凤丽.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24).

[2]李小凤.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途径与对策综述[J].商业经济,2012(10).

会计实务心得范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企业决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会计事务在处理过程中也在加速对信息化技术的融合,逐步加快了会计信息化的新变化,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会计信息化依托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终端,两者整合能够更便捷、快速地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既提高了会计事务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率,并且使会计事务发生变化,在会计理论体系的新构建以及会计事务的延伸上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是对会计和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的技术,会计在工作中,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工作,对会计信息进行更为有效的开发以及利用,建设一个更为开放的会计信息体系,使会计信息能够为全社会所共享,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更有效的信息资源。会计信息化对于会计事务从理论上到实务上都有全面的推动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在会计理论领域的影响

会计理论有其传统理念,它以会计目标为出发点,以会计的基本假设为前提,包含了会计应用理论在内的理论体系。

1.会计信息化促进会计原有会计目标的变化

会计在实际工作中,会设定一个发展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有目的性的会计活动,而这一目标就是指会计目标。在会计工作中,会计目标能够使工作更为具体化,并且根据外部环境的具体要求而进行变化。会计的基本目标无论是在传统环境下还是信息化时代,都是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最终目标的,而会计信息的价值、有效性、及时性等就直接影响着会计目标的达成,影响着企业决策者是否能够更准确、及时地得到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在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的提供就是通过财务报表的制定提出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意见,帮助企业决策者更有效的制定决策,并且定期将财务报表披露给全体企业全体股东、投资人以及所有员工。而在会计信息化时代,这一目标能够更快的达成,会计信息能够以更广泛、及时、开放的方式提供给需要的人。会计目标也在发生变化,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到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企业会计的发展。既没有改变会计的本质目标,又能更及时、精确的实现会计目标。

2.会计基本假设的变化

会计工作既要保证正常的运行,还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一般会先假设一个范围再进行会计核算,这个假设过程即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化对于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会计主体假设,也就是对会计所服务和工作的对象、服务空间以及立场等的假设。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是以实体为主进行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没有实体产业或者不存在组织机构,主要依托于网络进行运营的虚拟体的企业。会计工作并没有转变其正常工作方向,但会将这些虚拟实体企业纳入会计假设工作中,因此也促进了会计主体假设在范围上的扩大。第二,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实体企业都是有形的,企业的状态可以运用各种信息进行确认,财务状况也能有合理的分析,并能通过合理的分析合理预见其物理寿命,但随着虚拟企业进入会计假设工作范围内,这方面的假设在判断上更为困难。在会计持续经营假设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详细的甄别,从而增加了假设所能涵盖的领域。第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促进了会计分期假设在分期时间间隔上的更细致、短期的划分,传统会计分期假设中起止时间固化的现象得到改变,能够促进会计账目的细致化、具体化。

3.会计信息化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关键,对于企业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最基本的特点,同时会计信息还要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给企业决策者,因此及时性也是重要特点。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要以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重要性为操作前提,从而提供更具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变是显著的,传统会计信息质量需要在会计原则以及财务报告之间进行协调,会计信息化在会计信息的获取上主要通过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控制层可以直接查询并浏览会计信息,更加重视企业管理控制层的控制,更能满足传统会计工作的三大原则。因此会计信息化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确认计量的突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会计计量属性的丰富

传统会计工作中的会计计量,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再对企业账务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使会计计量在主体上依然是围绕企业的历史成本进行,但会将市场价值以及重置价值作为补充进行计量。这样的计量既能反映企业的历史成本,又能反映企业的现时价值。价值计量形式会根据会计领域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会计信息化促成了更科学的计量方法,围绕成本通过会计报表管理系统以及公允价值等形成了财务成本管理系统这一计量方法,能够更好地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

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法

在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要承担记录和检查等功能,这一核算过程要完整、连续、系统,是企业决策信息来源的重要方法。传统的会计核算过程较为复杂,不利于核算效率的提高,因此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往往会寻找各种简便的方法,使会计计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被忽视,在会计数据的核算和会计报表的制定中,可能对人力资源起到很大的浪费作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会计核算逐步走向实时化和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速度与效率是传统的手工无法比拟的,会计核算过程可以通过轻松的方式更好地得到解决,会计核算有了更细致、更深入的发展,会计核算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管理职能中。

2.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分析方法的影响

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再发展的一种会计实务,也是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分析以会计核算后所得到的资料为依据,再以业务核算、统计核算等各种资料作为补充,通过一定的合理的方法,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细致的对比和分析,了解企业开展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收支状况,对于财务的实际收支情况与财务预算之间产生不同之处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同时肯定过往经济活动中的业绩。会计分析过程中,需要找到明确的差距所在,并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措施,在不断地完善中,为企业提供更合理和科学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信息化通过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对会计信息数据的加工和整理,并将数据存储。在进行会计分析时,就可以利用会计信息数据库,按照企业需要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会计分析。根据用户的修改需求,可以建立个性化的会计信息数据库。会计信息通过信息化更为精确、及时地记录了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人员可以从数据库中及时地找到问题所在,并对企业之后的经营调整提供及时的信息,避免企业在资源上的各种浪费。

3.会计信息化使会计检查更为简捷化、安全化

会计检查主要是审查和稽核各种会计资料。会计资料要合法、合理、真实、准确。会计检查作为一项事后的监督工作,主要负责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的检查。会计检查还能有效地补充会计核算以及会计分析工作中的遗漏。会计信息化使会计检查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检查流程也更加简化。通过网络能够使会计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更加方便,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网络对各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完整的收录,通过自动化的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以便决策者能够更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信息的收录加工人员和使用人员都能直接发现问题,从而使会计检查能够更为简单,可以在日常的使用中根据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直接的检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会计检查的准确率。

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达,会计信息化已经是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对于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会计工作流程更为简化,会计理论也得到极大的补充。会计信息化在简化工作流程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更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管,推动了会计工作更加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英.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2,05:68-69.

[2]董俸含.谈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3:86-87.

[3]赵月.分析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作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16:67-68.

会计实务心得范文4

【关键词】会计准则 企业发展 国际惯例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对企业的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大大增加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从整体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业绩的含金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分析新会计准则及其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充分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和趋同。新会计准则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尽可能借鉴了国际惯例,提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四个原则,即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是一个过程;趋同是一种互动。这四项基本主张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及其国际趋同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是参与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与平台,打通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有关国际组织之间平等对话、交流磋商的渠道。

1.2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会计理念、内容的创新。市场经济的创新理念给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体系创新内容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形成了一个体系,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新准则体系的创新还体现在形式上,对国际会计准则中举例等说明性材料写入应用指南中,以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运用会计准则。

1.3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趋同不是相同,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在国际趋同的同时,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研究制定中国会计准则,使之既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又能保持中国特色。新准则较好地解决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与行业会计制度等之间的关系问题,确立了以基本准则为主导、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为具体规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奠定了我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可以有效地避免会计核算标准之间的不一致问题。

2.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1新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扩大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但是一些公司仍然可能依据新准则,运用新的手段来对公司业绩进行操纵。

2.2已计提的资产减值不能转回。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这条新规定截断了企业调增利润的一大途径。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够以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主要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有一定的主观性。而现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虽然规定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在这方面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致使上市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方面存在过多的随意性,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3存货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所谓“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的价格,而“先进先出”法,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率,而用“先进先出”法则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则反之。可以说,“先进先出”法更侧重于反映企业长期的经营情况。另外,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将降低它们的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会计利润。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2.4债务重组收益可计入营业外收入。新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新准则中的债务重组交易将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等,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要求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交易中考虑重组债务的公允价值,并在利润表中确认相关损益。这一会计准则对一些高负债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蓄意包装利润起到了很好的限制作用。

2.5合并报表侧重实体理论。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

2.6研究与开发费用分别对待。新会计准则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区别对待,分为两个阶段,并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即将开发支出归入无形资产中定期进行摊销和以前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相比,大大降低了对当期利润的冲击。因此,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无疑会增加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利润调节空间。虽然新准则对公司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区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将很难明确划分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因此,公司如何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也就决定了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从而达到了操纵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会计实务心得范文5

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心得范本一学校为了加强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于大三第一学期末即200*年*月*日至**日安排了一项分散实习,有关会计岗位的实地实习。基于学校安排,在边丽洁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实习。于200*年元旦过后直接去唐山会计事务所实习。该事务所办公地点在唐山市路北区建华西道1号,实习期间先了解事务所的总体情况,然后跟着出纳学习,最后跟会计实习。实习的目的:把所学两年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找出差距,看应如何处理所发现的问题。总结一下所学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不扎实的地方,找出需要重新巩固的知识,学会了和同事沟通,以及在社会工作中应该如何为人处事。

实习的内容:先了解事务所的发展史以及各个机构的设置情况,事务所的规模、学习;最后是跟着会计实习,看会计如何处理业务。实习的心得体会:刚到单位时,感觉同事们都很随和,很好相处,感觉社会并不象别人所说的那么险恶,对社会又充满了信心。事务所的指导人给我耐心讲解了有关事务所的概况、规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等,使我认识到对一个大事务所也只能是从整体上认识了解一下,至于内部具体的细节是怎么也弄不清楚的。先对事务所有个大概了解,再对自己的岗位工作有所认识,要知道事务所设那个岗位的目的,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保证事务所的正常运行。在财务部跟随出纳实习时,先了解事务所的财务制度,国家对库存现金的规定,以及收、付现金需要遵循的程序。看着出纳工作自己也很是高兴。出纳收到收到收款单据时审核手续是否齐全,然后收款,点两遍现金,然后向交款人说明金额,并分币种放好。若需要找零钱也需点两遍,然后在原始单据上盖现金收讫章,留下记账联,将其他的交给对方。然后编制现金收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这一程序和我们在学校学的理论一样,要分清责任,按规定处理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心得范本二实习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思前想后还是得总结一下打工生活滴~反正开学得交实践论文,那 就不妨一石二鸟啦,身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同时又对审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我选择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尝试去感受审计工作的甜酸苦辣。

这个假期,我进入了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这是一家小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所长在内有10名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主要为年报审计、改制审计、破产审计、记账、资产评估等业务。

为了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更多东西,就得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因为我本来学的是会计,对于审计知识还是有些陌生。在去参加实习之前,我学习了审计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一些基本的审计程序,各个业务循环的一些知识,还有关于风险导向审计,关于一些重点会计科目的审计要点。之前的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我后来的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那段期间,我主要从事写工作底稿、抽查凭证、复算利率等工作。从第一天进会计师事务所学习他们做的工作底稿,学习怎么抽查凭证,理解怎么复算利率开始,随着参加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着对审计业务的熟悉,我开始喜欢上了事务所的工作。每一天,我都按时去上班,改掉了我睡懒觉的习惯。每一天,我都勤勤肯肯地做事情。每一天,我都会解决一些审计实务方面的问题,让我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的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理论与实务的一些区别。

实习的前几天,我没有参加任何项目,而是先学习他们以前审计时留下的工作底稿。以前学习审计工作底稿那一章的时候觉得很难记住审计工作底稿中应包括哪些内容。但是在看了他们做的底稿之后,一下子就把内容记住了。到现在,我总算是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能产生的巨大的正效应。审计工作底稿,首先是要有一个关于底稿中的符号说明,还有索引号之类的。接着就是要有审计业务约定书、管理层声明书、审计后出具的报告以及审计过后的财务报表。关于被审计单位的营业执照、纳税登记表、基本情况说明一类的也应该整理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如果被审计单位属于特殊行业,还应该提供相关的文件。最后就是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工作底稿、各会计科目审定表和一些凭证抽查记录。实施了盘点程序的,还要有相应的盘点表。实施了函证程序的,函证也应该包括在其中。大概看懂了一点审计工作底稿后,我就开始整理工作底稿的工作了。其实这是一个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但由于每间公司的业务不同,底稿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我就趁着这个机会努力吸取知识,找出不懂的地方抓紧时间请教上司。毕竟理论与实践是有着差别的,有时候甚至存在鸿沟。而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感受这些鸿沟并对此作出应有的思考。

抽查凭证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每一年企业都会把去年的报表拿到事务所审计,由事务所审计后出审计报告。所以,抽查凭证是必不可少。既然是抽查凭证肯定就不是每一笔业务都要过目,要抓住每个科目的重大发生额,这不仅仅是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前几次都是由事务所的老师引导我们,教会我们怎样去判断是否抽查这笔金额。在经过反复几次的实践后,我渐渐地可以自己独立的抽查凭证,但有时候还是不能准确把握要抽查的金额,可能是缺乏一些经验吧。

在审计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计算,比如贷款利息,存款利息等。这些我们要根据企业提供的银行原始凭证进行复算,再对照企业做的帐。检查企业是否按照实际的利率计提利息。很多事情看似简单,但是一旦上手有时就挺复杂的。或许这就是实践与理论的差别。

我实习的第一个感悟是实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积极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你没有能力把握了。比如是否可以碰到一个主动教导你并且放手让你做业务,再指出你的错误帮助你进步的上司。能遇到这样的上司实属难能可贵,一般情况下前辈们都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交代你做些基本的业务,做好了他看到有错误的地方就自己改掉了,也不会特地的去向你指出。因此到最后自己做的工作到底规范与否根本无从知道。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只有碰到疑惑的问题时抓住时机去发问,把握自己可以把握到的尽量让实习更具价值。所以不但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交际能力的时机。与办公室里的上司前辈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让你尽快的熟知公司的情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得到帮助。很高兴的是我做到了和公司的前辈以及实习生相处融洽的这一点,让我在实习期间心境愉快并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二个感悟是实践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我们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我们实践的基础,有许多知识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我们掌握非常熟练后加以应用。而且书本的知识都只是概论,至于细节,具体的方法还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总结。这应该是这次实践最大的收获吧

会计实务心得范文6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薪酬激励统计分析

审计报告是会计师事务所生产的产品。审计报告绝大部分是依靠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来完成,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合理地做出专业判断。因此,审计人员是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的资源。但是,每一个审计人员对事务所的贡献和重要性存在差异。为了能够有效地研究事务所人员的薪酬方式,本文着手进行对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的分层研究。

一、 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的分层研究

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不难看出审计人员的异质性可以用它的重要性和边际贡献来衡量。重要性主要由审计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职务高低来体现。职务越高,说明他在事务所中承担越大的职能和职责。边际贡献大小由边际贡献率表示。边际贡献率越高,表明这类人员对事务所的生产经营影响越大,说明每增加一个这样的人员就能够带来更高的管理效益和营业收人。据此,可按审计人员的职务以及他们对的边际贡献率两个指标将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分为四种类型

(1)I型人员在事务所的职位最低,在审计过程中主要从事的是重复率高、程序化的工作,他们极少涉及到审计决策,因此他们在决策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不高、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也较小,给事务所的贡献十分有限。I型人员指在会计师事务所职务和贡献率都较低的一般审计人员,主要是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重复性高的工作人员。一般来说,审计员、审计助理属于这类人员。

(2)II型人员职务上升一个层次,比较多地参与审计过程进行程序化决策,他们会承担一部分决策的压力和风险,而且一旦离职可能带走许多事务所的客户,影响事务所的经营和管理。因此,II型人员指职务、贡献率都处于中等的审计人员,主要从事对项目的实施和控制。审计经理、高级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等中层管理人员属于这类人员。他们作为审计项目的实施层负责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组织人员、落实进度、监督实施、现场控制审计风险等。

(3)III型人员处于II型和IV型人员之间。职务、贡献率都较高的审计人员,主要从事事务所的组织管理工作。III型人员牵涉各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经常需要进行各类决策,特别要掌握整个审计质量和风险的控制,承担的风险和压力都很大。高级经理、部门经理、部门副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属于这类人员。他们拥有与职能部门接洽、风险与质量控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资本预算、成本控制、公共关系等组织管理职能。

(4)IV型人员的形成过程更加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类人员只有在II型和III型人员的基础上,再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和摸索,才可能形成IV型人力资本。IV型人员的决策环境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事务所的心衰存亡。IV型人员属于职务和贡献率都很高的审计人员,构成事务所的战略决策层。合伙人、所长、副所长等高层管理人员属于这类人员。他们掌握事务所的市场开拓、发展战略、风险和质量的监控、投资和分配决策事项。

二、不同层次人员的薪酬激励方式

根据上述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分层研究,不同人力资本的特点和承担的风险是有差异的,造成薪酬激励方式上也应存在区别。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费用和在职人员培训费用的投资。I型人员投资成本低,可替代性强、人员流动性强且市场供给丰富,招募和培训成本都较低。因此事务所与他们之间很难形成长期契约义系,往往会通过短期契约和长期培训来激励、留住他们。并且他们对于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风险控制的影响力很弱,并且个人财产非常有限等自身因素,因此他们不愿意也不能够承担太大的风险。在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上,他们非常偏好工资、补贴等现金收入,然后是各种形式的培训,最不关注股票和期权激励。这类人员应该以短期激励收入为主。

中层管理人员从事专门的管理或技术工作,需要专业的财务、人事、风险管理等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的获得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和工作过程中的积累等,因此投资成本较高。中层管理人员在事务所中拥有较高的职务和职能特点,对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控制力。并且他们须在所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上签字,使得其不得不承担一部分事务所审计上的风险。薪酬分配也应该以中期激励收入为主。

中高层管理人员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结果导向,他们的技能、知识和价值都体现在最终的业绩上。中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的是审计过程中的整个质量和风险控制,他们承担了审计中的大部分风险。

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事务所的战略决策者,关系到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他们提供的物质资本成为事务所承担风险的一种物质抵押。所以,他们承担了会计师事务所很高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他们比较看重的是自身价值和才干的发挥,以及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因此,他们希望能够获得股票和期权,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其次是利润分享,然后是现金收入、职务消费和企业年金。薪酬分配应以长期激励收入为主。

三、结论

根据上面的理论分析,本文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职位的薪酬构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总体上看,随着职位的提高,人员就越偏重长期的激励收入。但是,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很少对中层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剩余分配,导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失严重。会计师事务所应在以后的薪酬分配上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秦兴方,“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机制”,2003,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吴珠华等译,1990,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3] 李萍、包强,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安排与人员激励”,《财会研究》,2007年第1期.

[4]徐旭阳,“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需要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