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监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力市场监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力市场监管

劳动力市场监管范文1

关键词:劳动纪律 管理 检查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作为建厂50多年的老厂,作为炼油化工企业,装置连续运转,操作工实行倒班工作制,这对于在岗员工的劳动纪律、工作状态有较高较严的要求。炼油厂多年来在员工管理、员工队伍建设、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与探索。尤其在员工劳动纪律管理方面,炼油厂历任劳动纪律管理部门进行了许多实践,总结了许多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炼油厂50多年来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炼油厂的不断发展,炼油厂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工作环境、工艺条件等不断变化,老的劳动纪律管理办法有些已不适应现在的管理要求,对于劳动纪律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为炼油厂生产保驾护航,近年来炼油厂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在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拓宽思路,探索了几项劳动纪律管理办法,加强炼油厂劳动纪律管理力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一、实行炼油厂总值班检查挂牌制度

炼油厂长期以来都是由人事处一个部门进行劳动纪律管理,受人员、工作性质等限制检查强度、管理力度都不尽如人意。炼油厂生产值班人员按规定在值班期间要求进厂检查2-3次,之前对于生产值班人员检查内容没有明确要求,导致生产值班人员到车间岗位只是走过场、走形式。

为了强化炼油厂劳动纪律管理,提高总值班人员入厂检查质量,炼油厂人事处征得厂领导同意在2009年初制定办法要求总值班进行检查挂牌。前期由炼油厂人事处从全厂各车间了解、征集、汇总操作服务岗位巡检路线,并编制了《炼油厂岗位巡检路线表》,并统一制作“炼油厂总值班巡检牌”。炼油厂要求分厂总值班人员在其值班期间偕同一名调度室当班人员或分厂值班人员进行检查。检查人员到厂调度室领取“炼油厂总值班巡检牌”,参考《炼油厂岗位巡检路线表》随机选择车间、岗位进行检查挂牌(要求:挂牌地点需在岗位员工巡检路线巡检点上,挂牌前后不得通知岗位员工及车间相关人员),检查后返回调度室将挂牌时间、地点等内容填入《炼油厂生产值班巡检表》。车间岗位操作人员巡检发现炼油厂总值班巡检牌后,电话通知炼油厂调度室,并于下班后将总值班巡检牌返还调度室。车间岗位未在规定巡检时间内汇报调度室,视同未进行巡检挂牌,按照炼油厂经济责任制管理规定进行考核。

该制度的实施有效加强了炼油厂劳动纪律管理力度,提高了参加生产值班厂各级领导干部的劳动纪律管理主动性、自觉性,有效提高生产值班人员岗位检查质量。同时通过生产值班检查挂牌制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各车间劳动纪律管理的重视力度,岗位员工巡检的认真程度得到极大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岗位员工的巡检质量。

二、实行炼油厂巡检小循环制度

岗位操作工“巡检”是其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巡检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装置的平稳、安全运行。巡检不认真,放过一个安全隐患就有可能导致一起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同样巡检认真及时发现设备缺陷、事故先兆就可以避免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巡检、提高巡检质量,一直是分厂、车间各级管理部门始终坚持、不懈努力的目标。

炼油厂各操作服务岗位原巡检路线根据各装置生产实际情况设有若干个巡检点,视为巡检大循环。岗位操作工往往是沿巡检路线例行公事性质的挂牌,对于各巡检点的巡检内容不注意检查,巡检存在应付了事现象。为强化操作服务岗位巡检管理,炼油厂在2009年7月根据巡检大循环上每一个巡检点周围的若干项巡检内容设置相应的巡检旋转牌(即巡检小循环)。通过各车间上报关键巡检点及所需巡检旋转牌个数,炼油厂人事处统计、汇总后,炼油厂设计并制作统一式样的巡检旋转牌,发放到各车间岗位并指导安装。岗位操作工巡检过程中,到达每个巡检点挂牌后,针对巡检内容进行检查并将该处的巡检旋转牌旋转至当时时间。巡检小循环上的巡检旋转牌时间如与实际所应巡检时间不符,按未巡检或巡检不认真处理。

巡检小循环制度的实施迫使岗位员工巡检时自觉按照要求检查巡检点的每一项内容,有效防止巡检走形式、走过场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岗位巡检质量。

三、实行炼油厂机关处室分组循环检查制度

为了强化炼油厂劳动纪律管理,有效加强对基层车间劳动纪律的检查力度,提高机关各部门对全厂劳动纪律管理意识,加深机关各部门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维护炼油厂正常生产秩序,炼油厂制定机关处室循环检查制度。炼油厂将厂机关按处室分为10个劳动纪律检查组,每三天一组,每组检查人员不少于两人,每组于每月固定三天中至少深入全厂基层车间、班组、岗位检查劳动纪律一次(检查时间、检查方式自定),每次检查岗位不少于八个,每组由专人将检查结果报人事处。

此项措施实施的好处在于:加强了机关各部门的劳动纪律管理意识,劳动纪律检查频次增加,加大了全厂劳动纪律检查范围与管理力度。此项措施实施的不足在于:需加强各处室人员检查劳动纪律的责任心。

四、各车间管理人员工作时间进出厂登记抽查制度

炼油厂要求全厂各车间建立《管理人员进出厂登记本》,在工作时间车间职能人员因公出厂必须在其上进行登记备查(写明出厂人姓名、出厂时间、原因),因私出厂需与车间主管领导请假并登记。各车间《管理人员进出厂登记本》要求放置于方便拿到的地方,以方便随时登记与检查。炼油厂人事处将不定期在“大庆石化公司厂区门禁管理系统”上查询某一时间段的炼油厂人员进出厂记录,并持此记录到所涉及人员单位与该车间登记本进行核对。车间登记本所登记出厂人员的姓名、时间与“门禁管理系统”中查询记录不一致或未登记,则按违纪处理。

五、车间每月上报劳动纪律自查结果制度

炼油厂多年来劳动纪律管理一直遵循的原则是分厂检查,对于发现的违纪行为在全厂调度会上进行通报,之后分厂考核、车间考核。一直以来,各车间都是被动的进行劳动纪律管理,各车间劳动纪律管理积极性不高,大多遵循“分厂查出问题后车间借机很扣,分厂未查出问题则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炼油厂长期通过检查逼迫车间加强劳动纪律管理,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各车间劳动纪律管理的积极性,但始终未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炼油厂要求各车间加强劳动纪律管理,每月25日前将各自车间劳动纪律检查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并上报炼油厂人事处。对于不按时上报劳动纪律检查情况,按车间未进行劳动纪律检查处理,有分厂统一进行考核。对于未按时上报劳动纪律检查情况和上报检查无违纪的车间,炼油厂将在下一月的劳动纪律检查中进行重点检查。车间每月上报劳动纪律自查结果制度的实施,旨在督促各车间自觉重视劳动纪律管理,减轻分厂管理压力,提高各车间劳动纪律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劳动纪律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保证全厂员工队伍稳定、保持员工良好工作状态的必要手段。为了炼油厂的长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好的、行之有效的劳动纪律管理方法,保证企业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参考文献:

劳动力市场监管范文2

《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0年12月8日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10号令公布实施。为做好《规定》的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规定》,制定贯彻落实措施。《规定》是《劳动法》的配套法规,对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各地要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规定》的各项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贯彻落实《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确保《规定》的全面贯彻和实施。

二、切实将《规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规定》提出了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规范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建立失业登记制度、招聘广告审批制度、用人空岗报告制度、录用人员就业登记制度、职业介绍行政许可制度等劳动力市场基本管理制度,各地要按《规定》的要求,尽快制定和完善失业登记、录用备案、就业登记和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备案的具体办法,规范劳动力市场各方行为,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各地要根据《规定》提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服务的要求,制定免费就业服务的过渡方案,并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免费服务资金来源,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位,在促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取得实效。各地制定的公共就业服务免费服务的实施步骤,请于2001年6月底前报我部培训就业司备案。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地区,要按要求认真做好试点的评估验收工作,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要将贯彻落实《规定》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和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当地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任务和评估验收的内容。要把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和推广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推动劳动力市场建设整体上台阶。

劳动力市场监管范文3

关键词:金融结构;劳动力市场特征;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2-0016-008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cn

*基金项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基础领域研究课题“国际经济金融结构研究”

作者简介:唐时达(1983―),湖南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管理与劳动力市场;巴曙松(1969―),湖北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

一、引 言

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不是决定就业水平的唯一因素。金融发展领域的大量实证文献表明,金融市场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金融深化提高了金融资产收益率,降低了实际利率,因此推动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金融发展对就业水平有直接和间接双重效应:直接效应在于金融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根据市场导向作出合理的战略调整,创新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间接效应在于金融发展通过发挥其资金融通的功能,推动不同行业的成长,促进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就业增长。

最新的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对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相关的理论研究认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对就业水平有不良影响,而影响程度则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在这一领域,大多数的实证研究侧重于考察劳动需求的因素,并采用微观数据考察金融市场对劳动需求的影响。然而,采用宏观数据对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而关于中国方面的经验研究则仍是缺失的。本文的研究对此是一个补充。

当前,正是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时期,而中国金融结构也在迅速调整,故研究中国金融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特征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借鉴Donatella、Christophe & Anne-ga?c(2012)的研究,采用中国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就业水平。研究的目的在于:第一,考察金融结构、劳动力市场特征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第二,考察金融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特征的交叉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二、计量模型、变量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计量模型

为考察中国金融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影响对就业的作用,本文借鉴Donatella、Christophe & Anne-ga?c(2012)的研究设立如下计量模型:

lnEi,t=c+?琢i+vt+?字・lnlabori,t+?啄・lnfini,t+

?酌・lnlabori,t・fini,t+?渍lnCVi,t+?着i,t(1)

其中,Ei,t是就业率,?琢i是省际固定效应,vt是时间固定效应,?着i,t为残差项。labori,t为劳动力市场特征指标,fini,t为金融结构指标,labori,t・fini,t为劳动力市场特征指标与金融结构指标的交叉项,用以考察金融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特征的交叉作用对就业的影响,CVi,t为其他的控制变量。我们使用的是中国29个地区(1)1999―2012年的数据。数据的来源如下:各省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各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各省上市公司的IPO、SPO、配股增发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等来自相关年度的Winds数据库和《中国金融年鉴》,其他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的经济统计公报。

(二)变量选取

1.就业水平指标

本文所采用的就业水平指标为各地区就业人数与其总人口的比重,数据来源为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金融结构指标

已有文献普遍认为,“金融结构”一词指的是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在这类文献中,金融结构被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这一定义被林毅夫(2009)、贾玉革和李健(2005)等学者称为“狭义”的金融结构。“广义”的金融结构则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金融机构的结构和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等。

本文重点考察“狭义”的金融结构。因此,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反映金融结构:市场主导型融资结构和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直接融资比例(M-finance)变量反映了市场主导型融资结构,银行集中度(B-finance)变量反映了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

关于市场主导型结构指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划分标准,债券和股票为直接融资,杨俊和王佳(2009)认为在中国地区金融数据缺失严重的情况下,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结构是一个相对较好的表达市场主导型程度的指标,并在其实证研究中用债券和股票的规模/总融资规模对市场主导型结构指标进行度量。本文借鉴其做法,用债券和股票的规模/总融资规模来度量市场主导型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4―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关于银行主导型结构指标,林毅夫和孙希芳(2008)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所有金融机构统称为中小金融机构。本研究借鉴其做法,用各地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占该地区全部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的比例来衡量银行业集中度程度。该比例越高,说明该地区金融结构越偏向于银行主导型。

3.劳动力市场特征指标

当前,正是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具有二元经济和新古典的双重特征。中国劳动力市场正从二元经济的模式转向新古典经济的模式,劳动力市场的表现既有二元经济的特征又有新古典经济的特点。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由于存在劳动力区域转移和部门转移的制度障碍,劳动力供求关系无法通过工资水平的调节得以出清,所以长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在新古典模式下,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和工资调节达到市场出清的状态。因此,本文用劳动流动指标来衡量中国劳动力市场从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转型的程度:劳动流动程度越高,向新古典经济转型的程度也越高。

目前,研究劳动力流动的文献中,衡量劳动自由流动程度的指标有以下几种:

Parai & Beladi (1997)构造了一个劳动力流动弹性指标(w1/w2)=(L1/L2)1/?着。w1为农村部门的工资,w2为城镇部门的工资,L1为农村部门的劳动力,L2为城镇部门的劳动力。ε为两部门间劳动流动弹性,0<ε<∞,当ε=0时,劳动力完全无流动,当ε=∞时,劳动力完全流动。

蔡P(2001)利用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来衡量劳动的流动程度和两部门的劳动配置效率。比值在0到1之间,如果劳动要素完全流动,那么各部门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出相等,则比值为1。反之,如果政策和部门间的障碍使得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则比值小于1,比值越低,说明劳动自由流动的程度就越低。

与蔡P(2001)类似,王泽填与姚洋(2009)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单位劳动力增加值的比率来衡量劳动力的流动程度。其假设部门的单位劳动力增加值与工业部门的工资呈正比,而工资是吸引劳动力流动的唯一因素。因此,如果劳动自由流动程度越高,则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单位劳动力增加值之比越接近于1;反之,如果劳动自由流动程度越低,则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单位劳动力增加值之比越接近于0。

王泽填、姚洋(2009)和蔡P(2001)对衡量劳动自由流动程度指标的构造思路基本相同,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和可实现性,能较好地衡量中国劳动自由流动程度。唐时达和刘瑶(2012)的实证分析表明,与蔡P(2001)相比,王泽填与姚洋(2009)构造的指标能更好地表达劳动自由流动程度。因此,本文将采用王泽填与姚洋(2009)的构造方法来度量中国劳动自由流动程度,检验劳动自由流动程度对就业水平的作用。

4.控制变量

以往研究表明,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均对就业水平有着确实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使用的控制变量包括了人均受教育程度(edu)和城镇化水平(urb)。温怀德(2010)的研究认为,人力资本(高等教育)系数不利于就业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可能仅仅改善了个人就业状况,而对就业整体不利。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猛,劳动力市场受到巨大冲击,在巨大的人口及就业压力下,不仅受到良好教育的工人就业逐渐困难,而且挤出了教育水平不高或者非熟练工人的就业。众多的理论和经验研究都认为城镇人口比例增加会降低农业就业人口,有利于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本文用eduit表示i地区t年的人均受教育程度,urbit表示i地区t年城镇化进程。关于人均受教育年限(eduit),1987年至2001年数据引用了陈钊、陆铭和金煜(2004)的数据,2002年至2012年数据为作者根据同样的方法独立测算。其中小学毕业教育年限设为6年,初中毕业教育年限设为9年,高中毕业教育年限设为12年,大学毕业设为16年。独立测算所需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03―2012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关于城镇化率(urbit),本研究用各地区城镇人口数与其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表示。

我们以(1)式为基础,从模型(1)至(5)依次进行如下回归:模型(1)检验了劳动流动(labor)和市场主导型融资(MF)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加入了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与市场主导型变量的交叉项(labor*MF),以检验两者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模型(3)检验了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和银行主导型融资变量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模型(4)在模型(3)基础上加入了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与银行主导型变量的交叉项(labor*BF),以检验两者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模型(5)将所有变量都纳入进来,查看计量模型的稳健性。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为防止出现“伪回归”问题,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若数据平稳,则可用上述解释变量对就业指标进行回归;反之,则继续对其进行协整检验。根据数据特点,本文主要采用五种常用的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LLC 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ADF-Fisher检验和PP-Fisher检验,根据AIC准则选取的最大滞后期为7,检验结果如表2。

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5种检验方式的绝大数情形均证明,所有变量均为不平稳单位根过程,而其相应的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则表现为平稳过程。接下来估计面板回归方程,在估计回归方程之前,利用Stata11.2统计软件的vif和hettest命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也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所有自变量的vif都小于10)。

(二)面板协整检验

接下来本研究对变量之间进行协整检验。关于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1)Kao(1999)、Kao and Chiang(2000)利用推广的DF和ADF检验提出了检验面板协整的方法,这种方法零假设是没有协整关系,并且利用静态面板回归的残差来构建统计量。(2)Pedroni(1999)在零假设是在动态多元面板回归中没有协整关系的条件下给出了七种基于残差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和Kao的方法不同的是,Pedroni的检验方法允许异质面板的存在。(3)Larsson et al(2001)发展了基于Johansen(1995)向量自回归的似然检验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这种检验的方法是检验变量存在共同的协整的秩。我们对lnE、lnLabour、lnMF、 lnBF、 lnlabour*MF、lnlabour*BF、lnedu和 lnurb进行KaoADF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 的面板协整检验结果,Kao ADF 统计量在1%的检验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对原方程进行回归。

(三)回归结果和分析

我们进行了面板回归,表4给出了样本的估计结果。

1.关于金融结构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从(1)和(3)可以看到,直接融资指标(MF)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间接融资(BF)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为负值,但在5%的水平上不显著。实证结果印证了Rendon(2001)的研究,如果金融发展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证券(直接融资)来减少其劳动调整成本(即金融自由化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替代),金融发展会促进就业。直接融资使得中小企业能直接从金融市场融资,从而可以优化资金配置,增强企业活力,而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因此能够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银行集中程度的提高使得信贷不可避免倾向于大型机构,大型机构的就业吸纳能力通常来说不如中小企业,因此银行集中度越高,越不利于提高就业水平。

2.关于劳动力市场特征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劳动流动程度(labour)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表明降低劳动流动障碍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这与Wacziarg & Wallack(2004)和Kambourov(2009)的研究结果一致,Wacziarg & Wallack(2004)认为劳动自由流动程度的提高会对就业水平产生有利影响,劳动力市场临时解雇成本的降低和限制政策的减少也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Kambourov(2009)构建了一个开放、劳动流动和就业结构转变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也表明劳动自由流动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就业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就业水平。

3.关于金融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从(2)和(4)可以看到,直接融资指标与劳动流动指标交叉项(labour*MF)的系数显著为正,间接融资指标与劳动流动指标交叉项(labour*BF)的系数显著为负。即劳动自由流动程度越高、直接融资程度越高,则对提高就业水平有促进作用;而劳动自由流动程度越高、间接融资程度越高,对就业水平的提高反而有负面影响。实证结果印证了donatella、christophe和anne-ga?c(2012)的研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程度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会有利于新兴小企业的诞生,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自由流动才能与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匹配,从而提高就业水平。另一方面,直接融资的提高有利于劳动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从而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

4.关于其他控制变量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从(1)―(4)可以看出,一是人均受教育水平( edu) 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虽然(5)中人均受教育水平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这与我们的直观印象有一定出入,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方面,中国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主要表现为高中、职专等中等教育规模和大学教育规模的比例失衡;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积累可能仅仅是改善了个人就业状况,其劳动效率的提高反而导致了其他人的失业。二是城镇化率( edu) 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以及农村自身的城镇化,使得农业劳动人口不断地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而且这样的就业人口的产业间调整一直在进行,使劳动要素达到最优配置,提高了就业水平。

5.关于模型的稳健性:从(5)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纳入全部变量之后,虽然有些变量显著性不够,但是在方向上依然与模型(1)―(4)保持一致,因此样本期内,估计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四、结 论

本文探讨了金融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相互作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金融结构中,市场导向型融资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市场导向型融资使得中小企业能直接从金融市场融资,从而可以优化资金配置,增强企业活力,而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因此能够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反之,银行集中度的提高则有可能对就业造成负面冲击,中国银行业结构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银行集中程度的提高使得信贷不可避免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从而对就业水平有负面影响。

2.劳动流动自由程度与就业水平呈正比。这表明降低劳动流动障碍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而且要重视创造条件让劳动要素在不同产业、不同层次之间的流动。

3.金融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特征的交叉作用能够影响就业水平。当劳动自由流动程度趋低的时候,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当劳动自由流动程度趋高的时候,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特征看,劳动力市场正在从二元经济所导致的城乡分割状态逐渐向新古典经济的自由流动状态转变,劳动自由流动程度大幅提高;从我国人口结构看,随着人口结构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跨越“刘易斯拐点”、从“人口红利”走向“人口负债”,不仅会在中长期内影响一国的资产负债的稳健度,而且也会在短期内影响这个国家的负债融资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以及使用杠杆率的能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间接融资占主导的金融体系决定了银行信贷成为M2扩张的渠道。然而,在劳动自由流动程度逐渐提高之后,银行信贷所带动的杠杆扩张功能将受到限制。因此,无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还是从金融市场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

注释:

(1)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本研究剔除了、台湾,将重庆的数据合并到四川之中。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研网相关标准划分,这29个地区包括――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西、海南; 中部: 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 西部: 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人口结构的宏观金融含义[J].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2,(9):21-29.

[2]蔡P.劳动力转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12(4):44-51.

[3]蔡P,太阳生.抓住劳动力市场新特征[J].珠江水运,2012,9(3):51-53.

[4]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73(12):25-31.

[5]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58(8):4-17.

[6]唐时达,刘瑶.贸易自由化、劳动流动与就业结构调整[J].世界经济研究,2012,30(3):58-62.

[7]王勋,方晋,赵珍.中国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1(9):59-64.

[8]王泽填,姚洋.结构转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J].世界经济,2009,68(4):38-49.

[9]杨俊,王佳.金融结构与收入不平等:渠道和证据――基于中国省际非平稳异质面板数据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2,32(1):116-128.

[10]杨小玲.中国金融发展、就业效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7):5-12.

[11]Acemoglu.D.Credit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persistent unemployment[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57(45):665-679.

[12]Arnold,L.Financial market imperfections,labour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business cycle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04(09):105-124.

[13]Amar K.Parai,Hamid Beladi.imperfect labor mobility and unemployment in LDCs[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7,64(1):180-188.

[14]Ana Revenga.Employment and Wage Effe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Case of Mexican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97,69(5):20-43.

[15]Benito,A Hernando.Labor demand,flexible contracts and financial factors: New evidence from Spain[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8,70(4):283-301.

[16]Belke,A& Fehn,R.Institutions and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Do 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s matter?[J].Ifo Studien Zeitschrift f■r empirische Wirtschaftsforschung,2002,48(7):405-451.

[17]Belke,A,Fehn,R., Foster,N.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and labour market performance: A panel data analysis,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in management[J].special issue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4,89(9):5-19.

[18]Caggese,A,Cunat,V.Financing Constraint and fixed-term employment contract[J].Economic Journal,2008,118(12):2013-2046.

[19]Donatella Gatti,Christophe Rault,Anne-Gal Vaubourg,.Unemployment and Finance: How do Financial and Labor Market Factors Interact?[J].Oxf.Econ.Pap,2012,64(3):464-489.

[20]Fechs,R,Fuchs,T.Capital market institutions and venture capital: Do they affect unemployment and labor demand?[R].CESInfo Working Paper,2003,(898):898-912.

[21]Feldman,H.Banking Deregulation around the World,1970s to 2000s: The Impact on Unemployment[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2012,56(24):26-42.

[22]Gueorgui Kambourov.Labor Market Regulations and the Sectoral Reallocation of Workers: The Case of Trade Reform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9,76(4):1321-1358.

[23]Greenwald,B, Stiglitz,J.Financial market imperfection and business cycle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89(5):74-114.

[24]Koskela,E,Stenbacka,R.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and credit market imperfections: The critical role of labor market mobility[J].CESIfo Working Paper,2002,99(654):221-233.

[25]Lakstutiene,A,R.Krusinskas,and J.Platenkoviene.Economic Cycle and Credit Volume Interaction: Case of Lithuania[J].Inzinerine Ekonomika-Engineering Economics,2011,22(5):468-476.

[26]Nickell,S,Wadhwani,S.Employment determination in British industry: Investigation using micro-data[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1,56(58):955-969.

[27]Nickell,S,Nicolitsas,D.How does financial pressure affect firm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87(43):1435-1456.

[28]Sharpe,S.Financial market imperfections,firm leverage and the cyclicity of employ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2):1060-1074.

[29]Rendon,S.Job creation under liquidity constraints: The Spanish case,[J].Banco de Espana Working Paper,2001,12(101):341-453.

劳动力市场监管范文4

关键词:人力资源市场统一和标准思考

如何创建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这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人力资源市场及其管理

人力资源市场是在市场规则和机制的作用下,个人选择自己的工作,中介服务机构调解,政府部门宏观调控,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中国的人力资源分为四类:第一,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促进就业的责任。第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属于现代中介服务,以促进经济发展。第三,行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帮助促进行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人事制度改革。第四,对外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成为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总体。人力资源市场,是促进就业的重要平台。因此,要增加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工作的客观要求。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需要法律规范,准则进行限制,这是在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保护人力资源的不断发展,需要深入的进行市场调研,总结人力资源市场规律,引进专门有管理经验人力资源市场的人才,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依法有效管理。

其次,应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管理。人力资源是一个新的市场,是一个统筹管理发展各类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配置的关键。尽快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资源,促进就业,满足人力资源服务,落实有关的市场规则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照法律规定,维持市场秩序。更新管理理念,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改变管理方式。

第三,人力资源市场,要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指引。人力资源要形成一种体系,具体包括招聘工作,职业辅导,创业服务,培训测评估,网络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派遣,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等等多方面工作,这是个巨大的市场,必须有效地管理和引导。

二、人力资源市场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1、人力资源作为服务行业,呈现规模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2、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逐步现代化。人力资源市场快速发展,呈现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服务工作内容逐渐增多。

3、人力资源的服务领域不断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人力资源的速度快速发展中,共享资源,随着市场的开放,国外人力资源开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将广泛进行应用。

4、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逐步建立和完善营销服务体系,“优胜劣汰”机制也开始运作实行,这些都体现了竞争的激烈。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已经扩展到其他领域之中。

5、人力资源的流动性特点。人是可以自主选择工作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等很多方面都对人力资源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充分体现了流动性特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思路。人力资源市场的理解仍然是有争议的。创建统一和规范人力资源的市场,加强市场配置,但有些人只是从字面上进行理解,领悟不到实际的内容。

2、市场的发展仍然有体制上的障碍。城乡差距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能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就业机会,工作条件和环境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省际间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执行不统一,限制在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影响整体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效率。

3、法律和监管制度迫切要求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立法需要加快,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市场规则,没有统一的法律基础设施,市场监察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4、人力资源服务的发展水平不高。其主要表现在是:公共服务能力需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对人力资源建设方面的思考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快建设一个统一标准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和借鉴在国内外人力资源历史经验,转变观念和思路。

第一,需要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开放市场额度。

第二,我们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了良好的市场调节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是加强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四,我们必须注重环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多元化的多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积极营造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第五,我们应该促进依法行政,逐步加强市场管理法制化,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第六,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更新市场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了解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继续在发展中实现新的突破。

目前的重点是规范资源建设的市场需求,促进现有的劳动力市场和市人才实现资源共享,具体需要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统一管理。根据机构改革的具体内容,实施规范的人员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管理体系,指导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程序和有关的制度要求。

(二)人力资源的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进行立法调研,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逐步形成人力资源政策和法律制度的统一市场管理。统一的人力资源规划来促进市场的良好发展

(三)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创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以促进就业,形成城乡平等就业的制度。

(四)促进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的发展。创建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促进人类资源开发。

(五)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人力资源加强自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自律,协调职能。

劳动力市场监管范文5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粤法民字〔1989〕138号“关于监护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请示报告收悉。

关于梁剑文等4未成年人盗窃财物被劳动教养,受害人翁舞慧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能否作为民事赔偿案件受理的问题,经研究认为,鉴于此案情况比较复杂,现行法律对此类问题又无明确规定,如何适用法律,需要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研究。因此,此案不宜采用提起民事诉讼的办法解决。

劳动力市场监管范文6

近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35号,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进一步做好“*”期间职业培训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决定》精神,进一步明确职业培训为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培养技能人才服务的方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决定》内容,深刻领会《决定》精神,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职业培训为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服务、为培养技能人才服务的发展方向,围绕加快培养一大批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数以千万计高素质技能劳动者的任务目标,精心部署安排,抓好贯彻落实。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推动职业培训与就业结合的优势,使职业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以及在技能人才培养、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企业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树立一批高技能人才楷模,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规划“*”职业培训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实现职业培训新发展。各地要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就业再就业工作需要,制定“*”职业培训发展规划,并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推动。要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规划指导各类职业培训的发展。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依托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平台,进一步加大对职业培训工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动员社会积极参与,实现职业培训新发展。

三、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新培养19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培养700万名高级技工,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要重点依托行业企业,发挥院校基础作用,整合全国高技能培训机构资源优势,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具备条件的城市,可建立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提供技能操作训练和鉴定服务。指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研修制度,加强职工岗位提高培训,落实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指导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普遍开展校企合作,强化技能实训,创新后备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就业导向的办学方向,深化教学改革,突出能力训练,打造技能就业品牌。加强对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引导其依法规范办学,提高培训质量。

四、实施“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深入推动再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5年内对2000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要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就业为目标,发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开发,进一步强化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切实落实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经费补贴政策,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和办法,形成以培训促进就业,实现提高素质与开发岗位的并举。

五、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5年内对20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80%以上,提高成功开业率和稳定经营率,并努力实现创业带动更多就业的效果。要面向下岗失业人员、青年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其他群体,普遍开展创业意识教育,激发创业热情。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实施创业能力培训,使其掌握创业知识和技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广“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加快创业培训教师培养,提高培训质量。要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将创业培训与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紧密结合,密切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为创业者提供培训、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一条龙”服务,营造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良好环境。

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转移就业效果。5年内对4000万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使其提高职业技能后实现转移就业。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加大培训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实行便于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参加培训和实现就业的经费补贴办法。在做好培训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职能优势,对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实现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维护权益“三位一体”统筹安排、联合运作,不断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