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作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作曲培训范文1
【关键词】音乐;美感;产生;特点;获得
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美感的产生是优美的客观存在所决定的,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美感意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因素是审美主体在美的欣赏和创造过程中,精神上引起的一种感动和情绪满足,是美感意识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活动。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是用感情的语言说话,并且用一种使人有时不直接感觉得到的,有时须欣赏者个人三度创作(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奏家是二度创作)完成的,有时近乎朦胧的形式反映着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千姿百态。音乐的思想内容蕴含于感情内容之中,通过作曲家对生活的感情态度而体现出来。例如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乐》其中就有表现他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敬感情。
音乐美感的产生首先是音乐的外在形态,即它的音色、旋律、节奏、和声等与我们的生理结构产生和谐关系,这种和谐使我们产生舒服的感觉,而这种舒服的感觉就是音乐的美感。所以,早在三百年前音乐就进入教堂,通过唱诗班的合唱,管风琴的和声把人们吸引着,后来音乐又进入心理学、医学领域,起到平衡和抚慰人们的心灵的作用。音乐家把自己从生活中得到的感受和对世界的情感态度,用音乐手段表现出来,其美学特征是比拟。音乐家是社会中的人,他表现的比拟的无疑也是作曲家本人各种事物给他带来的感受和情感,如果我们能体会到这情感、懂得了这比拟,精神上就获得享受。
一段音乐,要你讲出它的具体比拟什么,是一件让人为难的事,特别是那些无标题音乐。中国有句老话“文所不能言之意,诗或能言之。”而诗所不能言之意,乐或能言之。音乐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也许正在此。
这样并不是说,音乐玄到不可知的程度了。作为声音艺术,它提供的认知较其它艺术少,而其中所体现的复杂的、深刻的、细腻的表情因素是任何艺术不能与之相比的。音乐家看到郊外田园的千姿百态,涌起了赞美热爱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心中起伏着、激荡着,音乐家把这种起伏、激荡的情感用某种音乐组织结构形式“比拟”成《田园交响乐》。从田园乡村的视觉形象到《田园交响乐》乐曲的听觉形象,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作曲家通过情感的媒介把现实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用的手法是比拟。欣赏者同样借助比拟以情感为媒介去体味音乐中反映的广阔的、深刻的现实世界,体味的过程是依靠联想和想象进行的,通过联想和想象,听觉形象又可以转化为视觉形象。
由于音响整体是从运动的方面而不是从感官可以把握的一切方面向我们展示现实的客体,它只着眼于其中的某些方面。因此,音乐通过音乐作品向我们揭示的不是具体现实的、直接的、单义的个别现象,而是作者对这些现象的总的反应。听者通过音乐作品所得到的,是对作曲家感情类型的了解,而对唤起这种情感的那些客体或具体现象的了解却是微乎其微的。
因此,音乐表现出的艺术形象有多义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一段活泼的曲调,可以想象为一个小学生在跳舞,也可以想象成一只小猫在蹦蹦跳跳,都没错;或者什么都不是,只是表达一种愉快、高兴的情绪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这段音乐的内容。音乐就是这样,它不告诉你这是通过大海表达心潮澎湃,那是绿色的田野给你希望;而是直接把澎湃或希望的情感注入您的内心,你去想象吧;你的生活经历越丰富,你越有修养,你听到的音乐就越动人、越美。
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生理阶段、感情欣赏阶段,要进一步深入地认识音乐内在的、结构的美,也就是说要从感性认识的阶段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从对一部音乐作品的表面认识、片面认识、局部认识,而进一步到本质的、全面的、整体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就是说要进一步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立场和态度、以及具体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因为一部音乐作品往往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如创作于一八零六年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曲中充满幻梦与温柔的情调,而当时创作这部协奏曲的作曲家贝多芬正处于和匈牙利伯爵小姐勃仑施维克的恋爱中,曲中散发出爱情之花的醉人芳香。这和《第三(英雄)交响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仅如此,音乐修养的水平对欣赏音乐的层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认识,往往受着自己音乐修养水平的限制。当倾听一首美妙的乐曲时,音乐修养水平低的人只会注意它的旋律或是节奏的特点,而音乐修养水平高的人还会同时注意到作品中那些优美的音色、丰富的和声进行、巧妙的配器张力等多方面的特点,并能随着作曲家的思路认识音乐作品的作曲手法、曲式结构和音乐作品的流派、表现风格等。
但是欣赏者开始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地来。你可以一边做家务或一边看报纸一边听音乐;也可以一边吃饭或一边喝咖啡、一边喝茶一边听音乐,这时候你不要刻意去想它具体表现什么内容,你只当它是一个背景、一个装饰;当你心情不好、很烦燥、心乱如麻时最好就是一边躺着闭目养神一边听交响乐;听小提琴协奏曲、听钢琴协奏曲等,因为这些音乐中有充满哲理性的进行、有戏剧性的进行,它会给你带来抚慰、带来鼓励,有时你一些想不通的问题通过听音乐的过程中就想通了。如果你能够学习演奏一件乐器,那就更好,因为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你自然会注意辨别音准、辨别音色;自然会注意学习识谱、学习乐理,你的注意力会常常集中在与音乐有关的方方面面,日积月累,你的音乐修养就增加了;如果你还能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的习惯,慢慢地你的感觉就有了,所谓“音乐的耳朵”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出来的。
【参考文献】
音乐作曲培训范文2
这样一种美学思潮也深刻地反映在当代西方音乐教育的改革进程中。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9月推出了“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杨力先生的译著《体验音乐――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正是将抽象、深奥的美学思想贯穿在细致入微的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引导教师自己首先从音乐的体验人手,在对音乐进行全面、丰富、深刻的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属于教师自己个人的、独特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在基于教师个人独特音乐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心体验音乐。
作者开宗明义在序言中写道:“培训那些将会成为初等学校音乐教师的期间,给他们介绍一些实际有效的音乐经验,使他们形成毕生从事该事业的态度,增强他们对音乐技能和对音乐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让那些未来的音乐教师在他们学习如何把音乐的体验教给学生之前,自己首先要亲身成功地进行音乐体验――演奏、演唱、听音乐、分析音乐。随后,每一个人在对音乐的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人音乐要素的学习。这样一种基本的体验先于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音乐师资培训,对于音乐教学法而言,无疑是全新的。
那么,为什么要从体验开始呢?作者认为:“首先,音乐是―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令人喻悦的、实实在在的,它充满情感,富于理性。”体验音乐就是为儿童和教师找到分享音乐乐趣的方法,教师在音乐的体验中将充当表演者、欣赏者、作曲家或分析者,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分享音乐经验,而且可以随着儿童的成长提高教学能力。一旦学生具有了审美体验,还将开辟教师与学生交流意见的渠道,使教师对学生有进―步的了解。
问题是体验什么?怎么体验呢?事实上关于艺术,我们有很多体验是草率和肤浅的,只有当我们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艺术作品的质量上,我们才能发觉艺术作品的全部含义,从而有所反应。这也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所提及的那样,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东西熟视无睹,可能对周围所听到的音乐是漫不经心的。因此,为了了解和感受艺术品,教师必须培养起来的最重要的品质是关注,首先需要对艺术作品有真正关注的热情,需要了解使作品具有独特表现力的特质。一旦你全身心投入艺术作品,或是创作,或是感受,你就会发现这种全身心投入本身就是对你的一种酬答。如果这对成年人是值得一试的经验和知识,那么对儿童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才能引起真正的、持久的关注和热情呢?音乐作品哪些方面的特质需要特别被关注进而被体验呢?在这里,作者并不仅仅满足于观念的阐述,而是进一步通过音乐来研究音乐体验,把注意力转向三首音乐作品,要求教师通过演奏、聆听、思考等不同的方式去专心体验。作者分别选了彼得・希格改编的民歌《转、转、转》、法国作曲家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组曲2号》之《法兰德拉舞曲》和喜欢用新方法进行音乐观念实验的查理・艾夫斯在20世纪初创作的《没有回答的问题》。从这三首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对曲目的选择是非常精心的――三首作品分别代表了从古代音乐教材中选出来的现代民歌、19世纪作曲家根据民间音乐编写的经典管弦乐曲,以及非凡而独创的美国作曲家的现代风格作品。民歌的朴素、经典的深邃与现代创意的结合,大大拓展了音乐的视野,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欧洲古典音乐的单一范围,使音乐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元、与时俱进。这样一种选择教材和作品的思路贯穿全书,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和学习。
那么,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研究者究竟应该怎样去体验呢?对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趣味的音乐作品,音乐体验的路径、方式、内容、要求和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民歌《转、转、转》,作者提出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在钢琴伴奏下反复演唱。在第一次演唱中要注意:1.整个旋律中的反复与对比音型;2.稳定的拍子及重拍改变的位置;3.旋律是大调还是小调等旋律大的结构和轮廓。第二次演唱时则要注意各段旋律的细节:1.拍子数;2.重复的、短小的动机数及应答的动机数;3.每个乐段的音高;4.歌中使用的音高――哪个音经常重复?这些音构成什么音阶等。第二步是听歌曲录音,要注意:1.是什么使歌词文本产生了最好的效果?是什么平衡了两个乐段?2.是不是速度或力度的改变,还是其他表现手段完成了这些?第三步,听过录音之后再次演唱歌曲。确定强弱、快慢之处,在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吉他伴奏下演唱。
对于经典作品《法兰德拉舞曲》,作者要求:听第一遍区分两个主要的旋律或主题,并试着记住它们,确定哪个是大调,哪个是小调。再次听音乐要注意:1.作者使用主题的次序;2.乐器是怎样被加进去,从而形成了更厚的结构和更强的力度。与此同时,作者给出了乐曲的曲式大纲。再次听录音,要求越仔细越好,并注意节奏是在什么地方改变的。
对于现代作品《没有回答的问题》,作者强调音乐体验的“听、分析和想象”。第一遍要求仔细听:1.讨论你的反应;2.重要的和有趣的声音是什么?3.它们是否联系得很紧密?再听一次要求:1.在音乐中你听到多少不同的音区或对比?2.它们在曲式上是否相联系?如果相联系,是怎样联系的?结合这一步骤,作者细致地描述了音乐的音响和作曲家为自己的作品撰写的说明即音乐的表现意图。因为在这首乐曲中,如果不了解标题和作曲家所阐述的内容,就无从了解音乐别指出的概念。正是由于给了标题和叙述,才能清楚地了解结构、旋律动机、音色、节奏、力度和曲式等音乐要素是怎样被作曲家用来表达他的思想。再次听录音时要求: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的音响联系起来,并提供音乐曲式的听力图表。最后再听音乐时,要求遵照图表并记住作曲家的想法和表现意图。
这个体验的过程反映出这样两个特点:首先,音乐体验的基础是
演唱、演奏、欣赏、分析等音乐的实践。正如作者所言:“在你听音乐时,你不必关心自己的感觉,但要关心音乐。不管表现性是怎样的,它都是来自音乐而不是语言,这就是说,音乐体验虽然是一种心理活动,但是必须建立在音乐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具体的音乐实践的方式,而不是通过语言的、概念的、抽象空洞的方式去获得;音乐体验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相反是有章可循的,必须了解并遵循音乐的表现手段、表现规律,必须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思维的分析、指引下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
作者相信,在演唱、聆听并对歌中有意义的细节给予充分的注意之后,将有助于更加了解作曲家利用各种音乐要素来表达其特殊思想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很容易地成为音乐的创造者,尝试创作出―些富有表现力的、属于你自己的作品。在创作中,可以使用以上作曲家所使用的、你所体验到的、表现音乐想法的音乐概念或要素进行分析'比如像《转、转、转》那样,通过音高、节奏和作品各部分长度的不同变化,在更大的乐段中使用重复和对比的方法;或者像比才那样创作两个不同的主题,使用不同的结构、力度和节奏,使它们交替出现并结合在―起;也可以像现代作曲家那样使用三种不同的结构和广为变化的力度、速度来表现他的思想。
这样,运用普通的音乐知识和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逐渐体验乐曲,甚至还可以帮助我们尝试作曲。作者列举了葬礼、足球等进行曲或冬天、夏天等富有表现力的概念供教师自由选择。同时在这样的“命题作曲”中,方式列出了作曲时间及曲式、结构、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的表现要素。有了这样的基础,源于每一个人独特的音乐体验,再加上音乐表现手段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巧妙地创作出千变万化、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种音乐创作体验又可以从作曲、表演、听音乐、分析人手,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估:1.音乐是否表现了完整一致的概念?2.若有特殊的表现思想,它是怎样传达的?3.音色、结构、速度、节拍和力度是否统一?4.曲式的选择。 也就是说,音乐体验不仅仅意味着只需欣赏音乐的声响。通过体验来探索音乐,一个教师需要假定担任几个角色:演奏者、听众、研究者或学生。每一种角色在发展音乐演奏或鉴赏的技巧方面,都有自己的作用。演奏是最基本的进入音乐内部的方式,它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的方式感受音乐;作曲是极具个性的体验,涉及多方面的音乐抉择和智力抉择;听应该是一个人最主动的行为之一,听音乐是最复杂的角色。出色的听众应当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者,试着理解和感受他们理解和感受的东西。最后,所有的角色都涉及主动的理解、支配表演的技能,将表演者、作曲者和听众的注意,指向有意义的音乐细节的能力。不管何种程度的教学,都意味着通过这些体验使学生进入音乐中去,使他们关注音乐结构的细节,这对于有效体验音乐是十分重要的。关键之处是让学生进入真正的音乐体验中去,这意味着让他们逐个地进入到表演者、作曲家和听众这些角色中去。
总之,音乐体验包括认知技能、使用语言及运动神经的技能,音乐感受力包含对声音模式的音乐思考,音乐感觉涉及声音的模式,但是对音乐的敏感性和音乐的理解力将取决于每个人的音乐体验、个性和生活经验,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练习得到强化、巩固、熟练和深化的。也就是说,音乐体验是需要练习,也是可以练习、必须练习的。为此,作者就音乐体验设计了15个练习,这些练习对于帮助我们打开教学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如何更加深入、细腻、全面、准确地体验音乐是十分宝贵、富有极大启发意义的。比如:
1 选一段你熟悉和喜欢的音乐,比较这段音乐的两个录音版本,弄清楚每个演唱(演奏)者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处理音乐的;弄清楚你所发现的这些录音的最显著的地方――旋律的处理、伴奏、所使用的乐器、曲式的清晰度或其他表现的观念。
2 选一段你不了解,但希望了解的音乐,听几次录音,画出一张‘图表”或写出一份音乐说明书,使用你能设计出来的任何办法,描述音乐的不同部分(如不同的颜色、线条、乐器和乐器组合、人声和人声组合),把你的图和录音给班里的其他同学,看看它是否能帮助个人在听音乐时理解音乐。
3 选一段既无歌词也没有描述性题目的音乐(如“小夜曲”、“加沃特舞曲”等)
(1)听,然后写下你的第一印象;(2)再听一遍,尝试搞清楚音乐中乐段的数量,它们是否是重复的或对比的,演奏的乐器是什么?(3)再听一遍,再次写下你的印象,把它与你第一次写的印象进行比较。
4 试着回想起你最初接触音乐所产生的美好体验。那时你认为音乐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这个体验是美好的?
5 用你所具有的否定性的音乐体验回答第4题。
6 参加一次对你来说是新的音乐表演活动,或参加一次你从前不喜欢的音乐活动,列出你从体验中学会的四种事情。
音乐作曲培训范文3
刚上小学三年级,女儿就成了“追星族”
2000年春节后的一天傍晚,刚刚上班的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法院法官杨新祥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妻子在电话中带着哭腔焦急地说:“你赶快回来,我们的女儿杨静不见了……”杨新祥连忙赶回了家。他心想,女儿是个刚刚10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平时非常乖巧,现在寒假还没有结束,她能跑哪儿去呢?
回到家后,杨新祥问清了情况,没有任何人批评过女儿,只好先挨个打亲戚家的电话,看女儿是不是串亲戚去了。然后又打女儿老师和同学家的电话,结果都不知道她的去向。不过,杨新祥得到了一个消息:有位名气很大的南通籍女明星回老家过年,当天在电视台做一个节目,杨静有几个同学去找那位明星签名去了。
女儿非常喜欢音乐,她会不会也和那些孩子一样追星去了呢?想到这儿,两口子连忙赶往电视台……
杨静1990年7月出生,她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杨新祥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胎教,没事时就给她放英语或音乐磁带。杨新祥担心孩子隔着妈妈的肚皮听不清楚,就经常拎着便携式收录机,把喇叭贴在妻子的肚皮上。
没想到这个举动引发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胎儿6个月后,只要杨新祥放音乐,就会引起妻子的胎动,他把喇叭移到妻子肚皮上的什么位置,那个地方就会鼓起来。杨新祥高兴地对妻子说:“看来孩子是个天才,听到音乐就有了反应,将来说不定还是个音乐家呢!”妻子说:“我不指望孩子是什么天才,只要他能成才就行。”
孩子出生后,是个可爱的女儿,杨新祥夫妇都非常高兴。因为孩子在妻子的肚子里时,听到音乐就不老实,杨新祥希望女儿将来能安安静静地静下心来学习,所以给女儿起名叫杨静。
然而,孩子的成长却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小杨静一两岁的时候,如果有什么事情惹恼了她,就会扯着嗓子拼命地哭,不管怎么哄都止不住。有一次杨新祥被女儿哭烦了,干脆放起了音乐,心想:看你跟歌唱家谁的嗓门大!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小杨静戛然止住了哭声,然后睁大眼睛四处寻找着什么。杨新祥刚把音乐关掉,女儿又哭了起来。他吃惊地对妻子说:“看来,女儿好像真的对音乐特别敏感。”妻子有些担心地说:“都怪你当初胎教搞得太过了,如果孩子将来因为太喜欢音乐而耽误了学习,我可饶不了你!”杨新祥说:“其实,爱好音乐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影响她的文化课学习!”
每当女儿学习累了,表现出不耐烦的时候,杨新祥就会给她放音乐。而只要一放音乐,小杨静就会马上静下来,侧着耳朵仔细聆听。更让杨新祥吃惊的是,很多孩子两岁左右连话都说不全,女儿没有任何人教她,竟然跟着录音机学会了唱歌,唱起来有板有眼,一点儿也不跑调。发现女儿在音乐方面的确有天赋后,杨新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女儿,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是允许她看半个小时的综艺节目。没想到这样一来,小杨静竟然真的喜欢上了音乐,并成了个小追星族。上小学后,她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明星的照片贴在自己房间里,案头也经常会冒出一些歌星的磁带和光盘。妻子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几次强行没收了那些东西,但旧的刚没收,新的又来了。小杨静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把她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张明星照片给没收了,杨静气得好几天没理妈妈,直嚷嚷那是她的偶像。
现在,又有明星在电视台做节目,女儿会不会也跟着去追星了呢?可她还是个刚刚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才10岁啊!
正确引导,音乐无罪学作曲
杨新祥和妻子还没有赶到电视台,就在路上迎面遇到了女儿。小杨静当时激动地举着手里的小本子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我得到明星的签名啦!”看着女儿冻得通红的小手和小脸,还有她手上那鬼画符一样的明星签名,杨新祥夫妇又生气又心疼,一时哭笑不得。妻子抬手要打女儿,被杨新祥拦下了。
当天晚上,等女儿睡下,妻子对杨新祥说:“我担心的事终于出现了,现在孩子成了追星族,肯定会影响到学习,你说怎么办?”
杨新祥也意识到了问题很严重,他想了想说:“女儿还在你的肚子里时,就对音乐特别敏感,这说明她在这方面有天赋。孩子有爱好,靠打骂来纠正是错误的,强行没收她的东西效果也不怎么样,我看关键是如何引导。其实,音乐本身是无罪的,如果不影响学习,有这样一个爱好未必是什么坏事。”妻子说:“可她还是个孩子,能把握好这个度吗?”杨新祥说:“孩子把握不好,我们可以帮她啊!”
第二天晚上,和往常一样,杨新祥和女儿一起看完新闻联播后,又看起了央视的一个综艺节目。见有明星在舞台上表演,杨新祥对女儿说:“女儿,你知道吗,这几位明星都是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呢!”小杨静马上说:“那我长大后,也去考音乐学院。”杨新祥适时教育女儿说:“好啊,爸爸支持你长大去当音乐家。不过,想当音乐家,你首先必须学好文化课,更重要的是,想当音乐家,并不是追星能够实现的,所以你们现在去追要明星签名其实没有意义,签名并不能让你跟明星一样唱出好歌来啊!”
小杨静有些不明白地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杨新祥说:“学唱歌首先要学会谱曲,那些歌手都是根据作曲家写的曲子演唱的。”杨静说:“那我就学习谱曲,将来去当个音乐家,一定比唱歌还有成就感!”杨新祥说:“我可以让你去学作曲,但你得保证不能影响到学习。”小杨静抱着爸爸的胳膊一边摇晃一边撒着娇说:“爸爸你就放心吧!”于是杨新祥马上答应女儿,抽空带她去报一个音乐培训班。
杨新祥跟妻子商量后,很快就给女儿报了个电子琴培训班。没想到小杨静对音乐特别有兴趣,只要是练琴,弹多久她都不叫苦叫累。在学电子琴的过程中,小杨静接触到了简谱和五线谱,还有大量的优秀曲目,这样一来,她更加喜爱音乐了。
一天放学后,小杨静来到电子琴班,见老师没来,随手就胡乱弹了一段旋律,没想到恰巧被刚到门口的老师听到了。老师觉得旋律很陌生,就问她弹的是什么,小杨静说:“什么也不是,是我自己胡乱弹的。”
晚上杨新祥来接女儿的时候,老师对他说:“你的女儿不简单,如果将来她能在作曲方面发展,一定会做出成绩来。”然后老师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在放学的路上,见女儿并没有因为学琴影响到学习,杨新祥就问女儿想不想学作曲。小杨静说:“想啊,只要是与音乐有关的事情,我都喜欢。”于是父女俩商量决定,再报一个作曲培训班。
在第一个学期的歌曲创作学习过程中,小杨静就掌握了作曲的基本技巧,也能把自己想到的好乐句用谱子记下,于是杨新祥开始鼓励女儿学谱曲。
妻子见这对父女干劲十足,再次担心起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来。经过向学校老师了解,老师说小杨静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排在前三名,妈妈这才放下心来。有一个阶段,小杨静忽然主动放弃了每天晚上半个小时的练琴,杨新祥夫妇不知道怎么回事,一问,没想到小杨静说:“数学老师最近教我们新课,我没有学透,我得把功课搞好了再搞音乐,所以要停几天练琴。”听到女儿这么说,杨新祥夫妇的心里更加欣慰了。
小杨静作曲的第一支歌,名叫《唱六一》,这首曲子是在爸爸的鼓励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杨新祥觉得曲子谱得不错,鼓励女儿把曲子投到音乐杂志发表。小杨静有些担心地说:“要是发表不了怎么办?”杨新祥说:“如果发表不了,说明我们还有差距。你还小,不能怕失败,只要把差距克服掉,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女儿写的歌曲会传遍大江南北的。”
没想到小杨静把歌曲投寄到广州的《小艺术家》杂志后,很快就发表了,并给她寄来了300元稿费。后来,小杨静所在的学校知道《唱六一》是本校学生杨静的作品后,还专门在学校庆“六一”演出中排练了这支歌,并安排小杨静领唱。看着那么多同学唱自己亲手谱写的歌曲,小杨静的心里别提多美了!
见女儿在作曲方面很有兴趣,也没有影响到文化课学习,在杨静考上省重点中学南通中学后,杨新祥跟女儿商量说:“既然你对作曲很有兴趣,又有这方面的特长,我们就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发展。”父女俩制定了一个目标:小杨静要在不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情况下,第一个学期创作4首以上的曲子,至少发表两首;第二个学期创作6首曲子,至少要发表3首。结果第一个学期,她就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歌曲7首,几乎每作一首曲子都能发表。
柳暗花明,女儿成了音乐小才女
外行人可能不知道,作曲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是需要灵感的,不然的话,你就会有劲使不上,再急也没用。为此,小杨静不知咬碎了多少支铅笔头。为了帮助女儿处理好学习与课余作曲的关系,杨新祥真是操碎了心。不管女儿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耐着性子跟女儿坐下来一起商量,从不武断地替女儿当家。当女儿创作没有灵感时,他就陪着女儿骑自行车去郊外野游,想办法启发她,直到她能有所感悟。在生活中,杨新祥不光是女儿的爸爸,更是女儿的朋友和老师,这也是小杨静成功的秘诀之一。
2003年春,“非典”来袭,看到广大医护人员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与病魔展开殊死的斗争,杨新祥对刚读初中二年级的女儿说:“一首真正好的歌,首先作者应该受到感动,然后才能感动别人。好的歌曲应该是发自肺腑的。现在,我们的白衣天使们冒着生命危险与疾病抗争,多么感人啊!你要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小杨静觉得有道理。那些天,她时刻关注着抗击“非典”的情况,正好看到了北京著名的歌词作家刘志毅老师的两首歌词《白烛》和《白衣英雄》,小杨静只用一个晚上,就把这两首歌词谱上了曲子。其中《白烛》发表在北京的《音乐周报》,并被南通电视台录制播出,一时好评如潮。后来这首歌又在江苏省电视台的著名栏目《江风海韵》中播放。
通过几年的努力,小杨静已经先后谱曲800多首,发表或制作播出300多首,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儿童音乐》、《音乐周报》、《校园歌曲》等数十家音乐刊物都发表过她的作品。其中《队旗告诉我》入选《当代最受青少年喜爱的抒情歌曲选》和《新世纪校园新歌曲》,《谁家的小孩子》和《春姑娘来了》被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后在全国发行。小杨静与台湾国立大学教授陈大络先生合作的《和平统一颂》,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征歌中,获得优秀奖。几年来,杨静先后获得国内外30多个音乐作曲奖项。
2005年10月,杨静的歌曲《狐狸和葡萄》,成为北京音乐台校园原创歌曲征集活动的13首入围歌曲之一。2006年8月,歌曲《战士》获《扬子晚报》OPPO征歌曲比赛优秀奖,同时《杨静歌曲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虽然杨静已经开始备战高考,但她的《战士》一曲还是获得第十五届“北极星杯”全国词曲创作比赛银奖。2008年3月10日,杨静的《让我们一起成长》在央视《成长在线》中作为片尾曲播出,这也是杨静原创歌曲今年首次在央视播出。
更重要的是,杨静并没有因为音乐创作影响到文化课学习。她连续多年以全优成绩被评为“三好学生”。杨静多次表示,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特别是没有影响到文化课的学习,主要的功劳在爸爸。
由于出了名,国内数十位歌词作家主动跟杨静联系,希望跟她建立合作关系。2004年,她还成为北京娱乐空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年龄最小的签约音乐人。杨静还没高中毕业,就有国内外好几所大学音乐系主动跟她联系,希望她能到自己学校就读,有的表示可以免试,有的表示可以提供高额奖学金。
如今,杨静已经是南通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了,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全力备战今年的高考。说到将来的打算,杨静表示,她并不太想去读音乐学院,而是更愿意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读综合类大学,因为音乐学院教的主要是交响音乐,而她的爱好是流行音乐。她还说,她从来没有把作曲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只是当成课余爱好。她的愿望是大学毕业后去做记者,因为记者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接触到更多的人群。
相信已经长大的杨静今后不管做什么,凭着她的钻劲,还有父母的支持,都一定会成功的!
音乐作曲培训范文4
各类院校呈多元化发展
国内各类学校的电子音乐教学在办学目标、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等方面有所不同,表现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也有差异,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专业音乐院校在电子音乐学科建设方面,伴随着长期的教学实践,已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办学体系。如中央音乐学院以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CEMC)的形式办学,下设“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制作”、“音乐录音”三个专业。武汉音乐学院将作曲与音乐音响导演合为一个系,下设“音乐音响导演”专业。上海音乐学院以音乐工程系的形式办学,下设“音乐设计与制作”和“音乐科技与艺术”两个专业。星海音乐学院以现代音乐系的形式办学,下设“电子音乐”、“影视作曲”、“爵士音乐”和“乐器工艺”四个专业。各专业音乐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一致,包括传统部分和现代部分的课程。
各类艺术学院大多具有综合性学科结构的办学特征,办学模式和学科建设也自成体系。如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在电子音乐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方面非常讲究应用性,把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应用技术放到课程中得以训练。设有“动画”、“影视”、“录音艺术”专业,其中“录音艺术”专业三年级后再分三个专业方向是“电子音乐创作与设计”、“音乐录音”和“影视录音”。中国传媒大学录音系包括“录音工程”和“音响导演”两个专业,音乐系包括“电子音乐制作”、“音乐传播”和“音乐编辑”三个专业,培养创作与制作并重的专业人才。各类艺术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更为丰富多样,充分利用综合学科资源,常开设“电子电路”、“线形代数”、“室内声学”等课程。
综合性大学主要与边缘学科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态势。如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新媒体艺术”专业,有将多类艺术整合的趋势。厦门集美大学艺术学院在“音乐学”专业中开设“数字音乐创编”与“录音”专业,以培养创作大众能够接受的网络音乐、影视音乐、群众性音乐等实用型人才为目的。
师范院校的电子音乐教学主要是在计算机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以MIDI技术和音频技术为手段,以制作社会化的电子音乐为内容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旨在为师范教育服务,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音乐的系统技术和创编手法,为学习音乐提供新的工具。常开设一到两门课程,如“计算机音乐”、“MIDI制作”,或与制谱技术、录音技术相关的课程。
基础建设提速在即
从中国电子音乐发展的整体来看,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各个学校在电子音乐学科、专业、课程的名称问题上各不相同。有“音乐工学”、“音乐科技”、“现代电子音乐”等学科称谓;有“电脑音乐作曲”、“电子音乐作曲”、“影视作曲”等专业名称;有“电子音乐基础”、“MIDI技术理论与实践”、“声音采样与合成技术”等多种多样的课程名称,不胜枚举,给电子音乐界的交流带来困难。要不要统一名称?能不能统一名称?其二,各个学校在教学设施与设备的建设方面也有很大差异。要不要不断更新教学器材?能不能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其三,人才队伍和教材建设是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与电子音乐创作相比,明显滞后。国内尖端电子音乐人才集中在个别专业音乐学院,而其它不同性质的学校、社会团体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有待加强。
音乐作曲培训范文5
(一)教材
“与时俱进”的教材选择是美国钢琴专业教育最大的特色。美国钢琴专业学生的曲目量比中国学生要丰富,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不同风格大量的现当代作品进行了解和尝试演奏,不仅仅通过这些作品了解钢琴在音乐中发展的状况,也不断扩充了自己曲目的丰富性,并由此产生了新的意识、新的作曲方法和演奏技巧。与美国的钢琴专业教学曲目相比,中国则要单调和保守一些。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是中国学生学习最多的,如古典时期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浪漫时期李斯特、肖邦的作品,巴洛克时期巴赫的作品。常见的还有俄罗斯作曲家和格里格等北欧作曲家的作品,如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但欧美现代作曲家的作品很少出现,更不用说一些当代作曲家的新作品了。
(二)教学模式
我国钢琴的专业教育是应试为主。学生因为应试教育制度产生压力,从而刻苦练琴。对技术训练的重视使得考试内容偏重练习曲,中国的钢琴专业学生的技术基本功普遍较为扎实,体现了中国艺术表演勤学苦练、注重基本功的优良传统。薄弱环节在作品分析及理解能力、室内乐合作、教学、钢琴文献知识方面。美国自由的学习音乐空间,是因为音乐学院的考试与评分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课程的最关键的教学。专业课程是必修课之外,他们还必修和钢琴有关的其他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有关的知识,而且对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和作品创作的人物历史背景有清楚的了解,全面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独立的见解,并且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也较强。
二、业余教育
(一)学习目的
以大量移民为主的美国,民歌成为“民族融合”的方式。在儿童钢琴启蒙教材中,被改编成小品和爵士风格的作品的比例很大,更好地将民族音乐和钢琴教学有机的合成一个整体。在美国,中小学生凭兴趣加入学生乐队,演出活动会在学校组织。当今中国社会,为了提高孩子整体素质,钢琴学习几乎成为大城市一般家庭的普及教育,家长们并不指望从中得取名或利。
(二)教学机构
中国业余钢琴学习者特别多,三分之一的大城市孩子会进行钢琴学习,所以产生了业余培训机构、大量的琴行、艺术学校和私人教师。私人教师在美国的业余钢琴教育中的力量不容小视。与中国不同,美国的一些私人教师为了更好的教学,会和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他们对钢琴业余教育行业也起了指导的作用。
(三)教材
大量的以插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弹奏钢琴方法图谱的钢琴启蒙教材从美国引进中国。循序渐进的模式在进度安排上适合儿童生理特点。儿童的启蒙教材中有中国自己文化特点的很少,具有民族风格的并且适合儿童的钢琴作品更少,即使有也是很古老传统的,现代作品和新作品严重缺乏。美国的每位钢琴教师几乎都使用不同种类的儿童钢琴启蒙教材。图文并茂、有趣易学、分级分类、整体教育的特征是这些教材的共同点。充分激发儿童的音乐想象力,色彩鲜明的教材的作用重大。
(四)业余钢琴学习者的考评机制
在我国,业余钢琴学习者可以通过考级来评判自己演奏水平的好坏。现在,国内主要的考级机构包括上海的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家协会,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地方艺术院校或各地方的音乐家协会也设有考级机构。全美音乐家学会(Americancollegeofmusicians)是美国的钢琴考级机构,考级的全称为“国家钢琴演奏考试”(Na-tionalPianoPlayingAuditions,简称NPPA)。国家钢琴教师协会会员的学历证书和各种资料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之后他们才能成为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指导教师。
三、结语
音乐作曲培训范文6
关键词:中学教育 教师教学 教研分析 音乐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26-01
当前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其竞争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创新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脉承、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是一个民族发展内驱力的不尽源泉。当前新课改的创新理念,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弦律,在音乐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创新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基于课程特点于特定教学环境,音乐教学的创新培养与创新教育将大有作为。
1 音乐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
让・皮亚杰,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心里学科的典范。期在创新教育上有个著名论点:“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在音乐课教学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素质的培养,基于音乐的特定内涵去塑造人、培养人、造就人,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不可忽缺的旋律,其像人生一样必然伴随着创新的内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克服传统的教育陋习,摒弃灌输式的一言堂模式,从陈旧教育观中解脱出来,力求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适应创新意识的培养,让音乐课程成为塑造、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殿堂。教师由“鱼”而“渔”,为学生创造创新的课堂、创新的教学以及创新的音乐。
2 音乐教学中的师生本位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指挥着一切。教师的教鞭挥舞着课堂内容、挥舞着课堂秩序,甚至挥舞了自己,唯独不能挥舞学生的学习情绪,常常形成教与学的两张皮,各为其是,教学效果不难想象。日常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往往只是口头禅,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是实,“学生主体”往往是是虚;教师唱、学生跟唱;教师拼唱、学生跟着拼唱;教师拼一唱二、学生不敢拼一唱一。如此这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仅不能体现学生恶性、张杨学生的个性发挥,而且严重束缚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疲软,情绪不佳。
千人千面。目前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培养差异,学生的个性张扬而丰富。每个学生各有所爱、各有所长、各有所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追求千人一面,固定的套办某一种教学模式,必然会套固学生的自由发挥,严重扼杀学生的个体积极性,束缚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音乐教学充满着美的艺术,教学中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必须切切实实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容许学生在音乐的艺术殿堂张杨自己的个性,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欣赏美的艺术。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空间,恰当处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发挥,允许学生展示特长才干,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曲式等素质的训练及歌曲的练习,都要让学生在唱唱、跳跳、敲敲、听听、想想、画画中进行音乐活动,并在活动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的创新意识的思维,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取得最佳效果的同时开启创新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发挥、张扬。
3 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培养与创新实践
3.1 我词我唱
音乐无处不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应主动和学生的喜好结合起来,音乐课堂必然充满活力。日常教学中,不少同学往往喜欢某一段曲调,并以此曲调为基础自由变换歌词;有些同学会突发奇想将原有的歌词唱到某首歌曲中去;有些同学会独自反复欣赏自己填词的歌曲而自得其乐。这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它内含着学生创新的意识与创新的积极性。教学中,学生对歌词的主动创编,很多教师不以为然、甚至打压。其实,这是一种创新的火花,它不仅使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获得有益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发展乐感和节奏感,并让学生感受到自我表达的乐趣。为此,教师则应因势利导,鼓励启发学生创作歌词,并尽可能设定主积极的向上的主题,让学生去创编、去自唱,引导学生去赞美身边的人与事,学会用美的眼光欣赏校园与花草。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去研究与创新能看得见的生活、能摸得着的音乐。这种创新、结合了生活、结合了实际,会充分发挥与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手舞足蹈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好动多动的特龄阶段。音乐课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去“舞蹈”出音乐的美。
音乐课堂的歌唱,学生们往往不满足仅仅歌唱,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而喜欢手舞足蹈,边唱边动作或听音乐边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通过边唱边舞来认识音乐、表达情感是音乐欣赏中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同时,通过动作,又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手舞足蹈”,主动引导学生去创编节奏动作,鼓励学生把音乐节奏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要容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创编。创造与创新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情绪愉快,积极性高,想象力及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3.3 我曲我唱
我的歌曲我来唱。这是鼓励学生在有一定音乐基础上对某一美的事物运用歌曲曲调去赞美、去创作。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喷泉、蝴蝶、松树、翠竹去创作曲调,我曲我唱。这项活动对学生音乐能力水平要求较高,在曲唱过程中,学生的内心活动处于较高的自由积极的状态,对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有着显祖作用。如:在欣赏《喷泉》之前,先放一段在野外录制的喷泉声给学生听,让他们自己发挥想象,创作曲调来描写喷泉,哼出曲调再解释所创作曲调的含义,等大家都理解后,再听赏作曲家是如何描写喷泉的,对比一下,这样写的好处、优点在哪里?再学生创作。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而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曲家作曲的含义。
总之,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教学的创新也无处不在。音乐教学中蕴含着丰厚的创新资源,是音乐教学的宝贵财富,教师要去充分的勘探与开发。在创新教育里,音乐教学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