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实务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实务知识

会计实务知识范文1

一、题目类型、分数及考点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涉及教材12章内容,其中第3章1分、第4章2分、第5章1分、第6章1分、第7章1分、第8章1分、第12章1分、第14章1分、第16章1分、第18章2分、第19章2分、第20章1分。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核的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概念。例如,单选题的第9题考核的是研发支出的确认,第7题考核的是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第12题考核的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调整。在单项选择题中,与计算有关的题目共11题,占73.33%,各题的计算量不大,比较容易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涉及教材9章内容,其中第5章2分、第6章2分、第7章2分、第11章2分、第12章2分、第16章2分、第18章2分、第19章4分、第20章2分。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核的也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概念。例如,多选题中的第22题考核的是或有事项的确认;第19题考核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第23题考核的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多项选择题需要通过简单计算分析选项的题目只有2题,共4分。个别多选题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概念掌握准确,也能够作出正确选择。

(三)判断题判断题涉及教材8章内容,其中第3章1分、第5章1分、第9章2分、第10章1分、第17章1分、第18章1分、第19章2分、第20章1分。判断题考核的教材中会计处理的一些基本概念,难度不大。

(四)计算分析题计算分析题共2个题目。第1个题目10分,是固定资产一章的内容,考核的是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此题难度不大;第2个题目12分,是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的结合,此题有一定难度,存货跌价准备的抵消超出辅导教材的范围,但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范围。

(五)综合题综合题共2个题目。第1个题目15分,主要考核的是收入的核算,此外还涉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职工薪酬的核算及利润表的编制;第2个题目18分,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内容。

二、命题特点

(一)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考试大纲将考核的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试题中只有综合题1中的销售退回的处理(估计1分)属于熟悉内容,其余内容均属于掌握内容,体现了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的要求。

(二)重点突出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题虽然覆盖面宽,但考试重点仍然十分突出,即在全面考核的同时,做到了突出重点。这些重点内容都与会计实务联系密切,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的结合是历年考试的重点,2008年计算分析题中的第2题考核的是这部分内容,共12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典型的会计核算的一般业务,综合题的第2题考核的是上述资产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共18分,计算分析题的第1题完全是固定资产一章的内容,共10分;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对象要素之一,综合题的第1题涉及收入部分的分数在7分左右。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和合并财务报表几部分内容的分数在50分左右,重点非常突出。

(三)综合性较强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面对企业大量的财务数据,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会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试题中跨章节、跨科目的综合性题目的分数较高,综合题2个题目共33分。第1题涉及收入的确认、计量和记录,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和利润表的编制等内容;第2个题目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差错的更正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等内容。

会计实务知识范文2

1、 某企业产品入库后发生可修复废品一批,生产成本14万元,返修过程中发生材料费1万元.人工费用2万元.制造费用3万元,废品残料作价0.5万元已回收入库。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为 (

)万元。

A 、 5.5

B 、 14

C 、 19.5

D 、 20

答案: A

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即在返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要计入到“废品损失”科目,同时收回的残料价值以及应收的赔款要从“废品损失”科目转入到“原材 料”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冲减废品损失,同时可修复废品返修以前发生的生产费用,不是废品损失,不需要计算其生产成本,而应留在“基本生产成 本”科目和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中,不需要转出,所以本题中的生产成本14万元,不需要考虑。故此时的废品损失净额是1+2+3-0.5=5.5 (万 元)。故答案选A。

【该题针对“废品损失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 下列各项对产品成本的分析方法中,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是 (

)。

A 、 将本期实际成本与前期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B 、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比率

C 、 计算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重

D 、 计算分析本期成本利润率

答案: D

解析: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属于对比分析法;选项B、C属于构成比率分析法;选项D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该题针对“产品总成本分析”知识点进行考核】

3、 下列各项中,不通过财务费用核算的是 (

)。

A 、 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

B 、 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C 、 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

D 、 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

答案: A

解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选项A,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如果是溢价发行股票的,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选项B,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应该计入财务费用;选项C,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应该冲减财务费用;选项D,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应该计入财务费用。

【该题针对“财务费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某企业2013年11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车间管理部门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30万元;因收发差错造成的存货短缺净损失10万元;机器设备日常维修支出40万元;办公楼应摊销的土地使用权300万元。该企业11月份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是 (

)万元。

A 、 380

B 、 350

C 、 310

D 、 50

答案: B

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管理费用=10+40+300=350 (万元),车间管理部门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该题针对“管理费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5、下列各项,影响当期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是 (

)。

A 、 固定资产盘盈

B 、 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C 、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D 、 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 C

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选项B,无形资产出售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选项C,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影响营业利润;选项D,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不影响营业利润。

【该题针对“营业利润”知识点进行考核】

6、 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是 (

)。

会计实务知识范文3

关键词:会计实务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会计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技术,它不但具有完整的运作方法与理论体系,而且对操作性有很强的要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会计教学的时候,不仅要传授他们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还要对他们如何应用这些基本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开展会计实务教学,既是会计学的客观要求,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及会计准则的变革。

一、实务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

1.会计实训内容种类多任务重,教学时间短训练少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实务教学只是给学生一些实习资料,这些资料和一个中型的制造企业的月业务量差不多,学生需要充当该企业中的各类人员,仓管人员,销售人员,会计,出纳等,让学生感觉很混乱,对资料的处理毫无头绪。一个月的实务训练,如果不在老师的辅导下,根本无法完成,而且也无法对企业的财务运作产生清晰的认识。

2.实务资料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实务的操作性

所谓实务资料的两极分化,是指教师提供的实务资料,过于真实或者过于虚假。比如,有些资料仅将企业某个时期内的会计资料全部照搬过来,没有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分析起来难度很大,而有些资料则是老师编造的,和实际情况毫无关联,进而造成了理论教学的二次进行,使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种两极分化的资料根本达不到实务训练的要求,也无法让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

3.忽视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模拟演练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少企业都已经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应用。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要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熟练的运用。虽然部分学校都已经开设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但是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上机训练时间少,使得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还无法熟练的进行操作,继而造成学生进行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熟悉操作过程。

二、有效的实务教学策略

1.分项实务操作与基础课程的结合

我们可以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分成不同阶段,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安排与其相适应的实务教学和训练。这是以技能的训练作为主要目标,与本阶段课程教学紧密相连,要求在课堂授课任务完成的同时,也必须完成与本阶段配套的实务操作。对课时上的安排是一半基础知识讲解,一半实务技能训练。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有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才进行实务训练的教学模式,并且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此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一是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实务教学,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进行一些难度不大的会计业务操作,让学生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内容,种类,填制与审核进行初步掌握,并且学会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如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告等。 二是在企业财务课程的实务教学,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安排,对主要经济业务进行分阶段的会计核算,进而巩固学生在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一理论内容上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核算方法的认识。

2.实务操作中的角色扮演与角色轮换

这是在进行实务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让学生各自扮演一定角色,来完成教师分配的实务操作任务。并且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注意各个角色岗位间的协作和影响,然后记录自己的感悟,并且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角色轮换。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在此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企业采用了托收承付的方式购进了商品,现对该业务进行核算,如果按传统方法,我们只能生硬的讲解供货单位如何开出凭证,再传给购物单位,然后购物单位有怎样去进行收货和办理结算。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学的一知半解,根本掌握不了实际操作。而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供货单位的业务部门人员,运输单位的储运部门人员,购货单位的财会部门人员,来进行供货单收货单等相关凭证的传递,然后由财会部门中的出纳人员,凭单据去学生扮演的银行职员那里,办理结算业务。这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各个环节的要点和技能。

3.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实习环境

(1)手工操作。手工操作由教师设立一套某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企业运作特点、会计核算要求和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等,并提出实习操作的目的,要求学生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接触面又设置了两种实习模式:一是面向来自工作岗位的成人班学员,有的已从事过财会工作,有的虽未接触过财会工作,但也已有一定的了解,对这类学员可以采用“独立实习”的模式,即在指导老师的辅助下,所有业务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根据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填制记账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账,期末调整有关账项,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及会计报表等,并作出实结。这种模式旨在训练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掌握企业的会计流程程序。二是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普通班学生,则可采用“分岗位实习”的模式,即在教师辅助下,学生分小组进行,组内不同成员担任不同的任务,如设置制单、出纳、记帐、复核、成本核算、主管等岗位,以各具职能又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一整套会计处理流程。最后由指导老师考核评分,通过后才能取得课程的学分。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这样的实务性学习,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财会知识。

会计实务知识范文4

摘要: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分析与研究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本文分两部分,在会计理论方面,分析了知识经济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和会计原则的影响;在会计实务方面,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重点、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信息时效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经济发展;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智力成本的重要性凸显,并成为推动时展的主要力量。知识经济对经济增长主体、社会价值创造和分配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会计学科,其内涵与概念随之不断变革,在理论与实务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下文将就此展开详细讨论。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物质资产的作用减弱而知识资产的作用增强,会计的目标从为物质资产的所有者服务转向为企业主体服务,即会计的目标将由过去的向股东、债权人提供信息为主,转为以计量企业主体资源、权益的变动情况、收益的形成过程和有效控制企业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为主的企业主体型会计目标模式。

(二)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1.会计主体假设。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使得知识成本的重要性日渐提升,也给会计主体假设带来巨大挑战。知识经济发展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经济不仅创造了有形的物质资源,还拥有更多的无形资产,更多情况下,知识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会计主体和计价方法已经不能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空间或结算方法。

2. 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会计进行的假设之一,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随时面临破产和清算,并购步伐加剧,一旦企业发展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就会惨遭淘汰,会计主体被兼并的可能性加大。加上计算机网络上独立法人随时介入和退出的特点,让持续经营的观点遭到挑战,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

3.会计分析假设。传统的会计分析假设主要基于各种会计数据,以会计记录和相关财务票据为主要来源。而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的发展使企业向着多元化和多层次发展,企业可以将各种原始数据在网络上直接提供,而且很多数据已经逐步电子化、移动化,成为虚拟的分析主体,使会计分析的意义逐渐淡化。

4.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指会计结算和交易以货币为主要方式,这也是传统会计思想的基础之一,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产品知识含量逐渐升高,加剧了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和稳定的假设。在此背景下,会计计量已经不再仅仅依赖于货币,还存在很多虚拟的计量方法,非货币计量将逐渐增加,货币计量被弱化。

(三)对会计概念的影响

1.对基本会计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会计概念下,企业是由实体资本所有者的投资形成的生产和财务单位,是实际存在的单位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相关活动。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推动了基本会计概念的扩展。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经济下的基本会计概念已经从实体财务扩展到智力资本与非智力资本(实体资本)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二者共同存在,共担企业风险,共享企业利益。

2.对利润含义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利润以能够兑换为货币的衡量方式存在,而知识经济时代,智力成本也能够间接地创造利润,推动企业发展,这就要求会计假设必须对利润重新给出定义,对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进行重新衡量,对企业利润分智力成本和非智力成本来综合考虑,进行明确划分和重新定义。

3.对资产概念的影响。传统的企业资产均为有形资产,而知识经济发展推动了智力成本的增值,并成为创造生产力的重要要素。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资产已经不能仅仅由各种有形资产来衡量。例如,对于互联网企业,其真正价值在于人力资源中的员工智力成本,与之相比,企业的计算机设备、厂房、相关用品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小。

4.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影响。传统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基于数据和报表,而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更加复杂,对主导知识经济发展的智力资本、人才资本等的计量已经成为会计计量的新领域,如何对这些无形资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计量,更新相应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已经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四)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1.关于相关性。传统技术条件下,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难以兼顾。而知识经济条件下,多元化信息的格局使可靠性与相关性得以共存和实现。

2.关于一致性和可比性。传统会计理论,希望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所使用的方法前后一致并可比。在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公司兼并、破产、清算等,导致企业短期会计方法变更,对一致性原则造成冲击。

3.关于谨慎性原则。知识经济时代,网上签订合约,无法确保收益的确切实现,资本以虚拟化形式进行交易,存在的潜在风险增强,是对传统会计谨慎原则的挑战。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会计工作重点的转移

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有力辅助,帮助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日常结算事务逐渐转移到更加智能化的领域,包括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层面。

(二)会计电算化从低级向高级稳步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由单项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由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应用方向发展;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

(三)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知识经济时代下,计算的繁简程度已不再成为评价一个会计方法是否应该采用的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四)会计信息时效性和多样性的增强

知识经济时代下,很多在手工条件下很难或者无法及时提供甚至无法提供的信息,都可以及时提供。比如,只要增加特定的程序,企业可以同时编制出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报表。

知识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给世界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后,在人类创造形式上的又一个崭新经济形式。关注知识经济发展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是新时期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王雯.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挑战与对策探究,2013,8.

[2]苏万红.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及会计创新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

会计实务知识范文5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在考试中可能出现在单选题、多选题中,在计算分析题中也有可能出现。

重要考点1: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并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区分。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自用建筑物(属于固定资产)和自用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2.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或为销售而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和土地(属于存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重要考点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有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但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1.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一样进行处理,不必特别掌握。

2.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企业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实际收到的处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收入。考生应特别注意掌握。

3.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通过利润分配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重要考点3:房地产的转换。

1.成本模式下不论是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还是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均按对应账户结转,结转过程中不产生损益。

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应注意区分转换方向。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自用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待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将因转换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第六章金融资产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虽然与以前所学的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有相同的内容,但其确认的种类与计量方法有很大的区别,考生应引起充分注意。2007年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考查,2008年可能出现主观题。

重要考点1: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几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重要考点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不计入金融资产成本,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考生要注意这与其他3类金融资产均不相同;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分别应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也不计入金融资产成本,这一点与其他3类金融资产处理相同。

2.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处置时将该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考生要注意将该部分内容与投资性房地产结合学习。

重要考点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取得时注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学习,考生应特别注意资产负债表日这一时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1.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注意按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债券面值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倒挤差额确定利息调整数。

2.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应明确计算思路。首先按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确定应收利息;再按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确定投资收益,最后挤出本期摊销的利息调整数。其中考生应特别注意熟练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3.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转出,按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转入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等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的时候再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科目中。

重要考点4:贷款和应收款项只需注意以摊余成本来计量即可。

重要考点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考生要注意区分是属于股票投资还是属于债券投资。对于股票投资应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学习;对于债券投资应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比较学习。

1.股票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应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处置时将该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资本公积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考生要注意将该部分内容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对比学习。

2.债券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论在取得时还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均可以比照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进行学习。

重要考点6: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和处理。

1.交易性金融资产,因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以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2.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待其价值回升时可以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问题属于较为复杂内容,考生要注意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在持有期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正常的波动,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计入资本公积即可。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大幅的、持续性的下跌时,则应判断是否需要提减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冲减资产减值损失。但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

本章内容与原会计准则比较有很大变化,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章,特别容易与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结合出主观题,尤其是以综合题方式出现。考生应特别注意: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

重要考点1:初始计量按合并时和非合并时产生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况进行划分,甚至于再将合并时产生长期股权投资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况,分别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初始计量这一新内容貌似复杂,但其实还只是两种情况:一是按账面价值,二是按公允价值。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投出的资产价值与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通过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来调整,不足部分调整留存收益。与投资相关的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

2.除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均按公允价值。但仍应注意下列问题:

(1)以不同资产对外进行投资会因其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产生不同的损益,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产生损益确认营业外收入;以商品进行投资,产生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以金融资产进行投资,产生损益确认投资收益。

(2)与投资相关的税费,一般而言税费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但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手续费、佣金等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重要考点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考生要注意区分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熟练把握投资时、被投资方宣告净利润时、被投资方宣告分配股利时、被投资方发生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企业的会计处理。两种方法的比较见表1。

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章内容虽与原会计准则比较有很大变化,也相对比较重要,但内容比较简单,本章知识点多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但也可以与其他章节结合出现主观题。

重要考点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少量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即,以补价除以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较高方的交换资产公允价值之和,若比例小于25%,则认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若比例高于25%(含25%),则认定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

重要考点2:确定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有两种处理模式:一种是公允价值模式,另一种是账面价值模式。

1.模式的选择。当同时符合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时,应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来处理。其他情况,应采用账面价值模式来处理。考生要注意理解商业实质的判断。

2.在账面价值模式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的基础,不产生损益。

3.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的基础。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则也可以直接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期损益会因换出资产不同也会不同,如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当期损益为营业外收支,如换出资产为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当期损益为投资收益,如换出资产为库存商品当期损益为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如换出资产为原材料当期损益为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补价,收到补价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减补价。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发生的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应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相关税费。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涉及存货的,换出方作为销售,计算销项税额,换入方作为采购,计算进项税额。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销项税额或减进项税额。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多项资产时,先确定换入的多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再按比例确定每一项资产入账价值。计算比例时,如果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思路来处理,比例也按公允价值计算;如果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采用账面价值模式的思路来处理,比例也按账面价值计算。

第九章资产减值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2007年考试中出了一道综合题,2008年考试中出客观题的可能性较大。

重要考点1:期末必须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包括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这两类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除此外的其他资产都应在存在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重要考点2: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以确定的可收回金额和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较,若可收回金额低于原账面价值,则差额为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适用《资产减值》准则的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准备后,即使价值回升,也不得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重要考点3: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这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考生应重点掌握。

1.资产组的确定。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资产组应当由创造现金流入的相关资产组成。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因此,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是认定资产组的最关键因素。资产组一经确定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实务知识范文6

[关键词]或有事项 环境污染 整治新准则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变革与发展之中,并日臻完善。新准则将环境污染整治纳入适用范围是这次准则修订的一大亮点。笔者拟从新准则适用范围的变化及探讨环境整治或有事项的必要性着手,结合我国环境污染整治或有事项会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后,进一步分析我国环境污染整治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面临的困难和完善的措施。

一、环境污染整治或有事项概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将或有事项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如: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债务担保等就是或有事项。或有事项会计是不确定性会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自九十年代以来,受衍生金融工具、诉讼、承诺、环境污染、重组等不确定经济业务的影响,国际会计界开始重视对或有事项等不确定会计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虽然在新准则中规定了环境污染整治业务,将其纳入了或有事项的适用范围,但是由于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国内会计业界对环境污染整治或有事项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二、制约我国环境污染整治或有事项会计的瓶颈目前,在我国,环境污染整治的发展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其研究主要还处于理论探讨之中,且深度不够,实务操作更是少之又少。(一)会计理论研究不成熟我国政府多年来对于环境保护问题非常重视。但是,在环境整治研究方面,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有介绍、引进环境整治文章的出现,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从环境污染整治的发展情况看,我国目前还处于理论研究的初步阶段,真正运用到实际的情况很少,并且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运用严重脱节,使理论只能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影响了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使现有的理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二)会计实务缺乏可操作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法规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与会计理论、法规的迅速发展相比较而言,会计实务的发展就显得有些缓慢。事实上,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实务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存在,只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会计实务的前进步伐相当缓慢,主要是因为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的,再加上近几年会计准则的变动较大,很多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准则并没有被广大会计人员很好的吸收和运用,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都亟待提高。

三、改善我国环境污染整治或有事项会计的对策就我国现状而言,由于环境污染整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因此,正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行经验自然成为一种现实选择。也就是说要在全面理解西方国家所指“环境污染整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实施对策。(一)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水平在全球,尤其是在我国对环境污染整治引起的或有事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国新会计准则也只是借鉴一些经济发达、环境保护工作做的比较好的国家会计处理。换言之,我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借鉴对我国有益的部分,“为我所用”,积极尝试对国外一些环境保护做的比较好的国家有关这方面的会计处理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如日本规定,防止环境污染用的机器设备第一年可提占成本33%的折旧,节能的机器设备第一年可提占成本25%的折旧等特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模式,可结合我国实际予以借鉴。 (二)提高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经财政部批准,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已经出台了大量的环境法规,并且对企业也提出了一定的环境要求,但多数法规的规定是概括的和原则性的表述,执行起来存在相当的难度。鉴于此,我国政府部门、国家环保部门都应该完善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在立法时更要注重实务可操作性,争取制定出更多、更好的法律、法规,以此来推进环境会计的发展。

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修订、建立与完善,是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构建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充分与国际财务报表准则趋同的、涵盖环境污染整治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或有事项会计准则,体现了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别背景,将经济增长理念转变蕴含在会计理念的转变之中,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和谐社会以及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琼、唐群英.《关于或有事项的探讨》.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4 卷第4 期

[2] 涂荟喙、蔡秀莲.《关于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6年4 月

[3] 夏鹏.《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财会月刊,2006年4月

[4] 张 京、包冬梅.《新旧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比较与启示》.商场现代化,2006年12 月

[5] 王红宇、陈 敬.《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要点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年2 月

[6] 潘洁玲.《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影响及难点解析》.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年第5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