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1

教材是课程的支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实现手段,课程确定以后,选择和编写教材就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并不像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样,没有经过音乐术科考试的很多学生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的基础为零,而且一般年龄偏大,所以两年半时间的学习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必须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牢固的音乐理论基础,还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研究。通过学习掌握如何运用钢琴、声乐、舞蹈等音乐形式,表现幼儿音乐作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材严重缺乏,音乐教学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教学中追求技艺精湛,忽视了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全面的能力,部分课程的观念较陈旧。使用课程书籍也是音乐专业书籍,音乐技能技巧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些教材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使用。在教材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要有特点,既要注意内容的广泛性,又要有一定的侧重性和实用性,突出幼师特色。

二、素质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改革当前音乐课程的设置

课程结构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力发展状况,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还应具备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选用教育思想较为科学、较为前沿的新教材,科学地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自身音乐素质水平相结合。一直以来,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基本是延用传统的专业设置,即声乐、钢琴、理论等课程,不能适应时展要求。由于幼儿教师音乐教学中始终存在“两多一少(学生多、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就拿笔者所在学校的音乐课程设置来说,目前,我们共开设了基本乐理、唱歌、视唱练耳、钢琴、音乐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即兴伴奏7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而每周的课时仅有3节。面对如此繁多的课程、较少的课时,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并汲取了兄弟院校的专业设置经验,将所有音乐课程做了如下安排:第一学年完成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及钢琴教学,第二学年完成幼儿歌曲即兴伴奏、唱歌、音乐欣赏及钢琴教学,第三学年完成幼儿歌曲创编、唱歌及钢琴教学。一直以来,这种课程设置都让我们有种“赶场”的感觉,对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不能得到较好的学习和巩固,往往造成每一门课程只能了解一些常规知识便匆匆收场,所以长期以来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能力差。2.由于缺乏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在工作中参与教学研究的能力较低,科研能力较差。3.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差,导致不能驾驭课堂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要加强和开设幼儿园音乐教学法,使学生能全面了解当今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教学理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市场需求推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结构更新

如何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与学生就业、发展进行连接,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幼儿教师,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问题。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分析,我们以为,要使学生学有所用,顺利走上社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结构需要重新定位,首先要确定我们的培养方向是幼儿教育工作者,而不是钢琴家、歌唱家。所以,要从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出发,让现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必须要有创新理念,要以社会需求为框架,改革我们的教学体系,从学生的学习、就业和未来发展的角度,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

四、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质

1.加强实践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由于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并从中获得乐趣、获得信心、获得成功、受到教育,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学生实习的地点主要是幼儿园。由于近年来学前教育的新发展及学前教育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中根据实际需求已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0至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亲子活动设计、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探索、特殊教育的尝试等,因此,实践教学的形式及内容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及拓展。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举行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让学生大胆上台演唱,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必须在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歌唱方法和弹奏方法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理解、感受、欣赏音乐艺术的能力,进而提高指导幼儿学习音乐的能力,所以,未来的幼儿音乐教师必须把音乐教学与幼儿园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2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41-02

[作者简介]黄淑妹(1976―),女,福建漳浦人,本科,福建省漳浦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优秀教育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扎实的艺术实践技能,其中音乐技能在中职学前教育人才综合素质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模式开始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新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简单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深入分析其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方案,为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策略。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及其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由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今对音乐教育具有重大影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卡尔・奥尔夫由于感到传统音乐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创办“京特学校”并开始致力于变革传统音乐教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已经在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流传,其主要教材《学校音乐》五卷以及奥尔夫乐器更是被世界上许多音乐教育团体所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经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廖乃雄翻译到我国,因其自身愉悦、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过程而逐步被我国音乐教育界认同,经过长期的探索、推广而日益体现出其旺盛且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一)综合性

音乐作为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本能,源于生命,接近土壤,和文化、动作、语言和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最为自然的心理情感表达。然而,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情感表达日益趋向理性,使音乐导致音乐丧失古代先民最自然的载歌载舞的原始状态,成为一种“心灵的荒芜”。面对这一现象,奥尔夫主张通过综合动作、舞蹈、游戏、语言、节奏合而为一的方式,从而更为接近自然、心灵以及生命。

(二)参与性

传统音乐教育过于强调将音乐知识和教育原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则强调音乐教育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同时让他们不受束缚,在唱歌、跳动、游戏以及实践的快乐学习过程中寻找那些“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艺术魅力、加深学生的音乐理解和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时帮助学生陶冶和净化思想和情感,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目标。

(三)即兴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认为“即兴演奏”作为一种完全的即兴的自由教学,永远是音乐教育“一个卓越的出发点”。奥尔夫认为,这种即兴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以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在即兴表演创造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音乐想象力,从而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悟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奥尔夫强调即兴教育不仅仅是整个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更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本土化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必须重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从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出发,以本地区的民族歌曲、儿童歌谣为主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吸收、融合其他民族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其表现为追求原生态、多元性以及差异性的音乐教育模式。应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不仅可以应用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教育实践中,而且可以结合当地独特的音乐文化,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方式,从而体现出更明显的“本土化”特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策略

(一)以综合性显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特色

在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其培养目标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艺术技能,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从而保证其毕业之后顺利从事儿童教育工作。有鉴于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并不是单纯的音乐技能传授,而是“多科互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看到,当前的中职音乐教育课置存在着课程过于单一、内容层次缺乏、与其他艺术学科融合性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而综合性刚好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提倡的重要原则,结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应该强化中职音乐教育的综合教学,建立具有可行性的综合性音乐课程体系。中职音乐教育学生应该通过不同门类的教学方法开展中职音乐教学,让学生通过歌唱、朗诵、奏乐及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音乐情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下去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魅力,综合提高中职音乐教学效率。

(二)以本土性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多元化

中职音乐教育作为中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艺术教育师资的母机,不仅承担着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的责任,更担负着传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过于重视西方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民族音乐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现代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应该重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在介绍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适当吸收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音乐文化,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积极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不断拓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其音乐艺术理念,这有利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三)以即兴性培养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作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其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领域中,中职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满足未来幼儿教育对高素质师资力量的基本要求。创新思维作为音乐形成的重要基础,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理念,教师应该重视即兴性创造原则,以提高和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初中,虽然音乐表演实验缺乏但文化基础较好,在对其进行音乐教学如钢琴时,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基本弹奏技能后,由一位学生编排舞蹈,一位学生即兴编奏,另一位学生编创歌词,然后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词曲创新游戏,从而有利于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尽管在这种即兴创作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结果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合作探索中获得宝贵的音乐体验,这种收获并非教师单纯地直接传授所可以得到的。

参考文献:

[1]刘丹.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3-55.

[2]钟传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1-124.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3

【关键词】教学手段 教学氛围

音乐对幼儿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和谐发展也起着特殊的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幼儿园音乐教师除了拥有音乐艺术技能以外,更要具备“教”的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

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锐意改革,在音乐课堂实施过程中与社会需求接轨,结合幼儿园需要实施有效课程教学以满足就业市场对学前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

一、注重“教学做合一”,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通连接。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其精髓是以“做”为中心,教与学都围绕着“做”来进行。此理念为当前中职的教育教学方式指明了方向:让教与学均从做入手,在“做”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加大直观教学力度,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它是适应中职学生实际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大都分为乐理视唱、声乐、琴法、舞蹈等几门学科,任课教师均“各自为政”,都希望在自己执教的课程领域中培养出独具特长的学生。这种立足于本学科,忽略各学科之间内在联系的教学方式,反复、单一、机械的技能操作训练,应用在底子薄弱的中职生当中,只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压力过重和枯燥烦闷,最终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现状,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各学科的内在联系。

(一)注意音乐课程各学科内部的横向联系教学中,教师们应采取联动教学,使各单一学科相互融合形成整体教学。刚入学时,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大都为零,教师可以用简单、短小的儿歌为范例,将弹、唱、跳、音乐基础等几门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乐谱中小节的划分规律引导学生学习音符、时值、节拍、节奏等乐理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在钢琴上进行单旋律弹奏进行认谱、视唱和键盘练习;通过判断节拍、分析歌词帮助和引导学生创编律动。以儿歌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联动,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掌握必备的音乐技能。

(二)注意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教师可将音乐和“三学”核心课程的知识互为联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以及在“玩中学”的学习特点,在课堂里嵌入各种音乐游戏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使其有事可“做”,这样既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音乐技能的学习,还初步了解了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方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一)创设主题音乐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思想观念模糊,缺乏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可针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投其所好”,以通俗歌曲为切入点,将歌曲分类归纳成特定主题,通过声乐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教育,如以《龙文》、《时间去哪了》、《亲亲宝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等歌曲形成爱的主题,以感恩祖国、父母和老师;以《隐形的翅膀》、《阳光总在风雨后》、《心的方向》等歌曲形成励志主题,促其振奋;以幼儿歌曲形成“花朵主题”,培养学生从内心去爱幼儿,激发其对幼教工作的热爱。

(二)创设情境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中职教师应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动、自悟,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质。如从汽笛“嘟---/嘟---”声中感受全音符;从模仿动物叫声如小猫“妙-/妙-”声中感受二分音符;从啦啦队“加-油/加-油”的呐喊声感受四分音符;从救护车“滴~杜~滴~杜”的鸣笛声感受八分音符;从手表秒针“嘀哒嘀哒/嘀哒嘀哒/嘀哒嘀哒”行走的声感受十六分音符等等。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活动,如歌唱游戏、律动游戏、演奏游戏、欣赏游戏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各类游戏活动能力的发展特征,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设计方案,并对活动实施进行指导。

(三)充分利用观摩教学,加强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幼儿园优质课例的录像视频,也可让学生到幼儿园或请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到校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形成直观感知,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规范与过程,感受不同的教育风格与模式。

(四)采取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适度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奖惩激励、目标激励、适时鼓励等手段,经常带领学生在本班里、班际间甚至校际间开展技能成果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才能,肯定学生的学习收成,这对学生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改变教学考核模式,促进学生反思与发展。

一名幼儿音乐教师是否合格,主要看她是否具有将艺术技能转化为教学技能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重新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综合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艺术技能考核,可采用音乐游戏、音乐故事、音乐剧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来完成,让学生在反复排练中,将单项技能充分融合、互为渗透形成更扎实的综合技能,这是一个过程的评价也是综合的评价,它既可反映出学生单项技能的水平高低,也可反映出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优劣,评价更为客观,考核更为全面。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4

一、明确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位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用人单位对学前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具体,未来的学前教育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前教育学与学前心理学理论基础,以及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其中,音乐能力的发展在学前教育人才整体能力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使人的整体人格与自然、社会协调一致,与当代社会文明相对应,同步发展。通过音乐教育,不仅可培养儿童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儿童情操、发展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从而提高儿童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教育亦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课程之中,音乐教育主要指音乐知识教育、音乐技能教育与音乐审美教育。学前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时期,儿童的认知、情感的发展水平较低,还不具有接受系统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基础,儿童阶段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以感受美、表现美为核心的音乐启蒙教育。为此,教师应在音乐活动的实践中加强对美的感受,使自身形成对音乐教育的正确认识,并具有音乐教育的知识和教育技能。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核心和主要渠道之一。良好的音乐技能与音乐表现是教师带给幼儿最好的审美教育。幼儿在音乐教育中所获得的音乐艺术审美经验对提高其对现实美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经常接受音乐熏陶、音乐欣赏指导的个体,常常会不自觉地将音乐审美经验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审美体验中去。能够敏锐地发现客体符合美的规律的因素,对现实美的存在及其结构特征获得直觉感受。

二、注重音乐教育在学前专业的内涵建设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等的作用上,它通过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它通过学生身心的自我发展和变化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主导激活”,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形成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等能力,以求“主体发展”。

在学前专业的音乐教学中,要打破培养艺术家的英才教学模式,在正确教育思想和科学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培养未来学前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注重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应把握好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 目的性:

培养合格学前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具体来讲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而不是培养艺术家。

2 示范性:

注重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影响,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

3 全面性: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面素质而不是片面注重技能训练。

4 主动性:

应注重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决不能依靠硬性灌输,应在根本上依赖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要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这种“综合”不是多种音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拼盘式堆砌,各项内容既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又为着一个共同目的,即培养音乐教学的综合能力。因此,音乐教学要以视唱为主线,以提高学生全面音乐素质和综合音乐能力为基础,以“三会”(会弹、会唱、会跳)为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教学能力、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为最终目标。

要搞好音乐基础课(如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基本要素教学。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式、调性等都是音乐的表现要素。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音高是音乐的关键,和声是音乐的升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通过各种要素才能表达,只有理解掌握音乐的表现要素,才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把握作品、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更准确地演唱(奏)作品、更顺利地欣赏作品,将来才能搞好音乐教学。

三、改革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结构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结构。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高专类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中师教师,课程体系呈现重学术理论、轻师范性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使学生的知识面窄,职业教育技能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以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定位不准、功能模糊和课程设置杂乱等问题,导致了该专业音乐课程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滞后。音乐课程目标上受到音乐教育专业和专业音乐学院的影响,过分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培养的学生根本不适应学前音乐教学工作;音乐课程设置单一或分科过多,缺乏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缺乏音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观念,仅仅为音乐而音乐,造成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脱节的现状,在音乐课程设置上难以体现学前教育的特色;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材严重缺乏,音乐教学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教学中追求技艺精深,忽视了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全面的能力,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也太少,未将音乐教育实践与课外活动纳入整体课程之中,“学生的学”得不到巩固;音乐课程评价不能全面反映教与学的情况,“教”方面采用学生对老师教学情况进行打分的形式,不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改善,“学”方面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起到积极引导作用。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教育目标借以落实到教育对象身上的中介。课程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由此可见,建构富有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音乐课程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5

【关键词】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好教学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学校需要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针对学生的音乐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且收集一些针对儿童的音乐教学内容,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一、做好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目标设置是基本内容

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专业化的人才,所以在理论方面应当以专业教学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完成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后,对学前教育专业儿童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儿童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对儿童学习现状的研究做出一些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儿童活动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后一步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设置之时,教师还需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度进行教学,以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符合其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每一课程进行具体化的目标设计。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歌唱、音乐鉴赏、打击乐以及韵律四个领域的学习,需要在大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具体化的教学细节目标设计,促进目标设计的系统化建设。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校需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创新实践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学生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加深对于学前儿童教育音乐教育的认识。为了提高其认知的水平,首先需要引领学生了解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且明确学前儿童音乐课程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板块。作为教育和启蒙儿童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提升自身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在儿童音乐的实践教学中充分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加强教学的水平。在教学能力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观察儿童音乐学习状态的能力、发展状况的能力、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能力、设置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音乐教学资源和组织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另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还需要能够明确学生对于儿童音乐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激发学生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教学的水平,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

二、保证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

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建设针对每一知识点或是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使得教育理论有实践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之时,首先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后结合相应的实例,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力,首先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之时教师也需要总结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并且对学生的实践方向以及实践内容进行及时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教师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为案例教学、问题讨论、理论巩固这三个方面,加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传输效率,而后根据理论知识让学生模拟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地参与。例如,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音乐鉴赏的专题。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某一乐曲,而后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音乐。而后针对这一乐曲进行专业鉴赏知识方面的讲解。以上所述是较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打破课堂教学情境的时空限制,在课外活动中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补充,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园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进行专业实训,能够使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氛围,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以及教学形式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评价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状况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学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进行学前儿童音乐的模拟教学时,可以针对小班唱歌活动《点豆豆》这一课合理地设计评价模块,引领学生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使其能够与学前儿童形成有效的沟通。在与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训合作之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评价模块设计状况,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并通过这样的实训方式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实践情境

在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社会实训的机会还是较少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模拟社会实践情境,促进集体实践教学。这样能够给予学生知识输出的机会,使得学生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教师可运用小组式的实践教学方式,结合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例课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观看例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实践的质量和水平。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其他同学充当讲课同学的学生。除了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频或是图片加强情景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课,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留以某一音乐课程为主题的小组作业,给予学生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可以以中班音乐教学《快乐机器人》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这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学生的韵律活动教学。实践情境创设从学生认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撰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设计、说课模块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让学生开展小组实践,要求学生通过PPT的方式将实践作业呈现出来。在一周或者是两周后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每一小组派代表报告PPT上的相关内容。在实践教学的进程中,教师能准确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并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韵律活动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评价设置的合理性以及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PPT的宣讲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组的宣讲状况进行打分,小组得分最高的即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奖励,运用鼓励教学的方式,提高小组教学的效率,提高情境创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学生能够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小组间的宣讲也可以使得学生互相学习,在同学中形成合作竞争的教学局面,使得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重要保障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这样能够使其服务于我国学前儿童教育,提高我国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每一次上课前,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经典名曲,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加强学生的鉴赏力。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经典的音乐名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名曲中的趣味,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美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较为缺乏的教育内容,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这样才能够使其有效地对学前儿童的审美进行引导。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加强其美学基础以及增设美学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分享《天空之城》等等曲子,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我国的民族乐器,分享我国经典的民族乐曲,如《高山流水》《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在进行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只有拥有正确道德观的学生才具备欣赏美的能力。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落实在每一次的音乐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调转主体,引导学生分享其喜爱乐曲。这样能够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加强教学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生在分享其喜爱乐曲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语言,以较为理性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感性审美经验。这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把学生喜爱的乐曲分享这一时间环节纳入到期末课考核中,以较为强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拥有创新意识,不应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打压。这样的分享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也是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审美取向的一种手段,并且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检测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完成课程的自我评价,使得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方面为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教师还需要根据其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建议,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于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新教学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璐.学前教育中音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黄河之声,2017:64.

[2]彭鹏.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范文6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创新 学前教育

乐理与视唱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音乐课程。这门课程作用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五线谱、乐理、视唱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声乐、钢琴、幼儿合唱与指挥等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乐理与视唱分为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部分内容,由于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音乐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融汇和专业知识的贯通,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情操。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乐理与视唱教学,充分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现状

(一)学前音乐教育教法单一、内容枯燥

在以往教学中,存在教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教师多采用以自我为主体,“照本宣科”的单一教学方法,一节课“满堂灌”,既没有去和学生沟通,也不去掌握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程度;教学内容也是枯燥无味,往往都是一些基础的乐理视唱理论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随着高等学校近些年的扩招,除了一部分热爱学前教育专业、立志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外,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学前教育是因为上不了其他更好院校的无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主要依据高考文化成绩,术科考试分数所占比例很小,忽略了对音乐基本素养的考察;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全面细致的音乐专业知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参差不齐,导致这些学生缺少学习热情,没有上进动力,加上目前专业教学的“一锅煮、一勺烩”方式,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而且当前学前教育就业形势前景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有待提高。

(三)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笔者在对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两百余人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中了解到,50%的学生在弹琴时不会唱歌,或者跟不上节奏,没有良好的歌唱状态;有的歌唱比较好,伴奏确实经常中断,明显不能统一,只有35%的学生能做到完整边弹边唱。另外在一组对乐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中发现有15%的学生掌握很好,20%的学生掌握较好,24%的学生掌握一般,41%的学生掌握不好,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是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

由此可见,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乐理与视唱教学中采用和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非常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借鉴和运用

(一)听力教学是奥尔夫教学法提倡运用好的、合格的“音乐耳朵”(即好的音乐直觉感受)去领会感受和理解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乐理视唱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音乐听觉的能力。在以往教学中,都是单纯借助黑板、粉笔、录音机、钢琴或电子琴等教具来传授知识,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呆板,缺乏生气和活力,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结合辨琴音、听歌曲等教法练习学生的听觉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辨琴音。常规性听力训练,在每次唱视唱之前,都要进行说音名的训练,进行听辨琴音练习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以便形成相应的技能,教师用琴弹出一个或几个音符(音组),让学生试着说出其名称来,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用琴弹奏音符或音组,让学生学唱,增强听音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2.品乐器唱旋律。可在聆听某个乐曲后,让学生分辨出是由哪种或哪些乐器发出的音响。例如:(1)《山村来了售货员》(唢呐);(2)《凤凰展翅》(笙);(3)《光明行》(二胡);(4)《渔舟唱晚》(筝);(5)《威尼斯狂欢节》(长笛)等,然后把主旋律哼唱下来,这样训练更增加学生听音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听歌曲熟悉调式和调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用收录机播放不同唱法的著名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性的歌曲过程中,进行感知歌曲的训练。例如:(1)大调歌曲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还有《我爱你,中国》、苏芮的《牵手》、汪峰的《春天里》、曹格的《背叛》、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五月天的《知足》、光良的《童话》;(2)小调歌曲《牧羊姑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天下黄河十八弯》;(3)五声调式歌曲《彩云追月》《打靶归来》《幸福在哪里》等。

(二)动作教学――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原本音乐教育,即将动作结合音乐教育才能实现综合平衡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得最多的就是身体动作,他的教学法理念根本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这也是学生天生的表现形式。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走跑还是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都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泉。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包括身体各部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即兴的民族民间集体舞等等。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动作组成的。例如:在听赏《幸福拍手歌》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一边跟唱一遍做出拍手的动作;在欣赏《赛马》这首名曲的时候,引导学生做出骑马动作,也可以用三个手指敲击桌面模拟马儿蹄声,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听赏音乐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平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奥尔夫主张的原本的音乐教育。

(三)节奏教学――卡尔・奥尔夫教学法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源泉

1.认识节奏,模唱训练

节奏就是将长短不同或相同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不易理解的,但是他们对节奏的感觉却是比较敏感的,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节奏:例如,流水的声音“哗啦哗啦”,小鸡的声音“叽叽叽,叽叽叽”,牛的叫声,“――――”,火车在正常行驶时的“嚓嚓嚓嚓”的声音,轮船的汽笛声:“呜――”,钟表的“滴答滴答”声音等。通过教师细心的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声音,并且模仿这些声音节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交响乐,学生就会对节奏产生极大的兴趣,为他们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感受节奏,听辨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随机选取一些简单的节奏组合进行听辨,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节奏的名称或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反复欣赏音乐片段,说出节奏名称或结构。

3.节奏听记,强度训练

节奏听记是学习音乐的一项基本技能,科学有效的记法是首先记住符干,其余部分等全部记完再写,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来书写关键的内容。

4.利用乐器进行节奏谱(图谱)的教学

教学中常用的乐器有身体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中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它是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复杂的音乐材料具体形象化和将某一种事物作为另一种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为乐器选择歌曲很重要,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节奏感较强,歌词朗朗上口,乐句比较清晰结构规整的歌曲。只有学生喜欢的歌曲,才能更好更容易配乐。在配乐器开始之前可先和学生复习以前所熟悉掌握的节奏型,比如:前八后十六、四分附点音符、大切分、小切分等。先将几种节奏型任意组合,预先练习,如果有新的节奏型,先练习熟练。学生自由结合制作卡片,出示节奏谱(图谱)的格式。针对学生差异自由选用节奏型。这样练习可以将谱例旋律的高低走向、节拍、节奏、小节等精确地表现出来,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轻松掌握节奏型,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内心听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法主要是针对节奏训练、听力训练、语言学习、律动训练、器乐、创造性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唱、跳、说、演奏、表演、绘画等音乐表现形式,既提高了学生音乐的能力,又提高学生动脑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专注性、合作意识、反应能力等,对于此课程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学前音乐教学中,无论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具有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极具灵活性、包容性、开放性,除了其本来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可依据自己的教学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既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也要符合每个地方、地域的特点。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同时,力争汲取国际的音乐教育的先进经验方法,进而不断改善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尽快取得更好的成绩。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陕西教育出版社,2003(12).

[2]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J].教育实践研究,2003(7).

[3]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

[4]秦德祥.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44.

[5]李晋瑗.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1.

[6]尹爱青,曹理,缪力编著.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