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1
医疗设备为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然而,设备效能的发挥依赖于人的使用和管理水平。在大数情况下,医疗设备的使用者通常都是临床一线的护士。针对临床一线护士的医疗设备管理直接决定了医院设备管理的效能。
1 现状
1.1 缺乏相关医疗设备知识:现代医疗设备许多是高科技产品,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一些年轻的护士对常用的设备只是机械地记住操作按钮,缺乏相应的原理知识,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变化时便不知所措。同时,由于绝大多数进口设备采用的是英文界面,很多护士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常规的操作,造成很多功能的闲置。如床边监护仪中,从界面PLETH进入,除了能测到Sp(O2),还能测到脉搏,并且可观察到脉搏是否规则。由于对设备认知的缺乏,造成一些设备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医疗设备知识,对于一些常见故障,缺乏最基本的排除能力。甚至一些属于常用设置方面的故障都要等设备科的工作人员来调试。
1.2 设备使用不规范:医疗设备作为精密仪器,对其使用有明确而又特殊的要求。而在临床一线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护士不按规范操作。而使用的不规范是造成设备主件损坏的常见因素,比如说:不按流程开关机;不按规定充放电;不在规定的时间内保养等。这些不当操作将直接导致机器过早老化或损坏。有些护士由于不熟悉设备性能,不能按设备操作规程使用,会给患者造成损伤,如使用人工呼吸机时不依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量调节参数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微泵静推硝酸甘江苏省赣榆县城西中心卫生院
油后连接一般输液装置,未考虑管中尚存的药液而快速滴入,结果造成患者血压下降;使用简易呼吸器时未充分清理呼吸管道等。
1.3 制度不完善:尽管绝大多数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都有相关制度,但具体到临床护士这一级的设备管理却鲜有涉及或不完善。许多医院的设备管理并没有让护士参与,比如说护士不参与机器的检修记录、保养记录等;也没有制订针对护士的设备责任制度……除去设备的自然损耗,基层设备管理的不到位可能造成设备的完好率低,设备响应速度慢,进而耽误甚至影响医疗进程,严重的还造成医疗纠纷。
2 解决方法
2.1 加强针对护士的医疗设备培训考核:对于新机器,首先请装机工程师在装机现场针对设备作基本操作培训,较少涉及操作原理;其次可邀请外来专家作设备临床运用培训,培训对象以专管护士为主,涉及深入化的仪器操作知识;对于设备的日常使用指导,可要求设备科作定期辅导。只有通过针对性明确的系统培训,使护士们基本掌握设备的性能、参数调节、连接、消毒、维护、简单故障的处理。对新调入科室的每一位护士都应派专人进行讲解,实地带教,考核验收。同时将抢救设备的操作、连接、维护、保养、使用注意事项纳入护理技能的考核中,平时抽查,使训练反复强化,做到熟练、准确、安全使用。对于护理人员的设备培训还应鼓励护理人员不断充实与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特别是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更好地使用先进设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强化设备使用规范: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规范意识及责任意识。对于不按流程操作的人和事,无论大小,都应严肃处理,防微杜渐。其次,对于可能存在危险的设备,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对流程要求较高的设备,可针对性的编制操作手册,人手一册。对于主要操作者要求随身携带,随时可翻阅。
2.3 完善制度,加强基层设备管理:首先是建立设备档案,将每个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操作程序、养护步骤、管理制度等资料装订成册,使护理人员随时翻阅与查看,更全面地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设立设备运行记录本,将其挂于设备旁,用于记录设备故障、处理方法,使每位护理人员能知晓应急处理措施,并进行简单故障的排除。其次是定人管理,保证设备的完好率。中大型医疗设备除了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外,每个日班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发现故障随时送修,并做好登记。记录有助于设备出现故障时对责任人的界定,增强护理人员爱护设备的责任感,也方面为维修工作提供相关的信息。
3 结语
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7-01
医疗设备的使用者是人,为人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如果医疗设备性能不达标,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给病人带来人身伤害,甚至会有生命之忧。比如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等生物电类医疗设备,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干扰现象,影响诊断的结果甚至无法诊断。干扰的主要因素有电磁场、温度、声光等,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中是难以避免的。在工作中,经常有医护人员反映医疗设备故障,不能正常使用,而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测时,发现各项指标均正常或在合理范围之内,所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务必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样才能为病人进行及时诊断,连续诊断,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疗设备主要分为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诊出率以及治疗情况,也是评定各医院的一项重要指标。医疗设备的管理涉及包括购买、使用、检修等各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将成为医疗服务中的一大隐患,影响着患者安全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等。而目前各大医院在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1 医疗设备更新滞后或重复购置 目前医院在医疗设备的购置和更新上主要有两种观念。一种是为了节约成本,现在很多中小医院,尤其是乡镇基层医疗机构,还是采用传统的观点,只要医疗设备还能够使用,就不需要对其进行更新和升级,而不是从为患者提供舒适、准确、快捷服务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导致很多医疗设备处于技术老化状态,设备性落后,技术等级低,从而严重制约医院的快速发展。
1.2 医疗设备管理不规范,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表现为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脱节。造成因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财产设备的损坏、丢失,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损失;有的没有建立完整的报帐手续,或是买入后不及时入帐,报废后不及时销帐,或是长期不对帐,造成帐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1.3 适应性针对性不强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医院设备更新时间普遍较长,因此,相当一部分医院在引进大设备时没有把适应性与本院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十分热衷于“超前”引进,其结果必然疏于本级救治任务、医疗后送体系、地区资源利用、院内技术实力等与设备引进之间关系的论证,造成设备与医院实际条件、承担任务、技术、能力的偏离与脱节。尽管有不少单位注意和强调购买设备应“适度”超前,但由于当前医院设备更新换代的过度提升到每年1-2次,“适度”定位难以把握,也造成了超前购买,容易使技术“过重”或“过度”闲置,有的医院到设备更新时,相关技术还没用上,或者到使用时超前技术已成为滞后技术。
2 医疗设备使用方案
2.1 建帐 医院医疗设备要求帐目健全,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建立仪器管理帐是仪器设备从库房发出后,分散至各使用科室、部门运转使用的客观记载。管理帐目是设备管理和清查核对的依据,是在用设备各种数据统计的原始资料。
2.2 建卡 凡在医疗设备购进、调入以后,即要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帐,帐卡分“总卡”(红字印刷)及分卡(黑字印刷)两种。总卡列同一品名(即每一个“目”)财产的总数。分卡一物一卡,一式三份,一份留设备处(科),一份留使用科室,一份随仪器存放在技术档案内。
2.3 建立技术档案 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尤其是万元以上的贵重设备,都应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建立内容包括:订货合同、国内外发票提货单据、出入库凭证副联、验收记录、产品样品说明书、线路图、安装及使用技术要求、安装调试记录、检验报告、使用操作登记、操作规程、保养维修等等有关资料。技术档案卡片一式三份,一份“正本”由设备部门保管、存入档案内。一份“维修副本”交专职分工的维修人员,记录仪器的重要特征和校验结果,基本测定数据,并在每次检修后做好维修记录。
3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强化信息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效益,要加强设备的信息管理,必须建立医疗设备信息的管理系统,及时纠正管理中的误差和失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读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子系统、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子系统、医疗设备信息子系统,将其建档,并且录入电脑,通过这些子系统的建立,研究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故障率、折小率和正常使用期的信息,结合网络反馈,实行全程的科学管理。
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3
[关键词] 手术室;设备;安全管理;维修
[中图分类号] R197.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53-02
手术室是医院除特检科室之外的又一设备聚集地。随着医疗设备的集成化、精密化程度的提升,手术室设备的种类、精密度及其价值也都不断地提升。如何保证设备的开机率,避免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风险,就成了所有设备使用者及管理者都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1]。本院手术室设备种类较多,其中大部分都属于高价值、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如手术导航系统、电生理系统、腹腔镜系统、C臂X线光机、气腹机、激光弹道碎石系统、射频消融系统、椎间孔镜系统、乳管镜系统等,现就其安全管理做如下分析:
1 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
1.1 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本院手术室设备一部分由医院采购,一部分由手术室所有,还有部分由科室所有。首先,所有设备要归属明确,建立所有手术室设备的归属分类,并有直接责任人;其次,所有手术室设备均应有详尽的信息卡,包括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购买时间、使用人员、维护人员的信息;第三,所有设备均应有单独的设备登记本,内容包括每日开机运行情况、每周巡查保养情况、故障申报及维修情况等,此登记本可显示所有设备的完整生命周期;最后,每台设备均有定期的审计,质检卡,卡上有严格设备质检的时间及安全使用的期限等[2]。
1.2 形成长期的培训及考核制度
手术室的设备一直在更新换代,操作的医生及护士也在不断交替,所以长期专业的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与相关设备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甚至是手术室的清洁工。笔者曾遇到清洁工做清洁时不慎将精密设备从高处滑落致损和拖地用水过多导致手术床电路板烧坏等事故,所以人的因素要细致到与设备有关的每一个人。其次,对于不同的工种的工作人员要有一个长期不间断、分种类分批次培训各种设备的机制,由专业的仪器设备培训人员授课[3]。最后,在使用和维护期间还应有不断的考核机制以评估各使用的规范程度,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1.3 科室间沟通协调的制度
手术室的设备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属于不同科室部门,在设备使用、维护及培训的过程中,加强科室间的有效沟通能避免使用及交接等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相应的制度性的协调例会就显得十分重要,既可以总结前一段时间出现的问题,对即将安装或需要采购的设备也可提前讨论。各协作科室之间应有定期的大会,一是总结前段时间大家合作中出现问题;再者,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减少设备无谓损坏,降低成本;最后,对后面的工作中问题多的设备,或新采购的设备的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尽早提出各自看法,将问题放在桌面,并尽量在问题出现之前解决,加强协作,达到减少设备使用风险的目的[4]。
2 对手术室设备安装、使用、维修安全风险的具体管理
2.1 设备采购、安装的管理把关
设备的安装与验收在设备进入医院时就严格把关,为以后的安全控制打下基础。设备采购时,必须严格检查其资质,以保证进入医院的设备符合国际应用标准。设备进入医院后,保证验收的流程以及设备安装的规范化;设备的运行环境也必须符合设备自身的要求。像麻醉机和呼吸机这样复杂的设备应当由厂家代表实施安装和检查,必要时应对相关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2.2 设备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设备的使用中人的风险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设备的故障与损坏原因很多,但相比单由设备自身的老化或线路故障引起的损坏,人为操作和保管以及搬运等的损坏更为突出。控制人为操作失误如误用和不熟悉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重大的设备故障也可以通过正确的设备保养和维护以及专业的环境保护加以避免和预防[5]。
2.3 设备保养维修中的风险管理
除了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故障的排除和日常预防性维护也十分重要。医疗设备应有定期测试、调整、保养等工作,消灭故障于萌芽之中。设备维护人员应制定出针对不同设备要求的预防性维修计划,根据不同设备的性质、功能、使用年限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的维修维护计划。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前,有固定的时间表到科室进行设备保养检查,检查设备保存空间、方式,设备操作者使用方法正确与否,检查设备运行有无异常,异味、异响、漏电、漏油或功能缺失等;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测、诊断、排查,同时利用设备工作中的数据变化,获取一些可利用的资料信息,用来判断维修。真正做到将工作做在维修之前,以达到使用安全的目的[6]。
3 小结
医院手术室的设备精密程度和价值越来越高,如果使用和管理跟不上,不仅会极大地降低临床医疗水平的有效发挥,而且还会提高设备的临床使用风险。医院手术室的设备安全直接体现医院设备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应加强风险控制、安全管理,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针对具体的设备价值及使用人员,运用合理的风险评估标准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理念贯穿于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保证所使用的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样在保障设备寿命、手术室手术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更加有利于医院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雯. 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 中国医学装备,2009,9(6):9-10.
[2] 张晓燕,黄媛,江娜. 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及合理使用[J]. 科学管理,2011,2(32):119-124.
[3] 陈建,潘建明,谢莹. 手术室医疗设备安全管理[J]. 医疗装备,2010,12(23):60-61.
[4] 吴秀杰. 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应用探讨[J]. 中国医疗设备.2010,25(2):52.
[5] 韩红霞,徐传清,邓兰云,等. 基层医院手术室设备管理的做法[J]. 实用医药杂志,2011,28(8):766.
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4
一、找准医院功能定位,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找准功能定位。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现在医疗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看病过于集中在大医院,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生资源匮乏。新医改意见对大型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健康持续发展。所以公立医院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学科建设及解决疑难重症的轨道上来。突出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建立“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发展趋势。
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医改后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收入,即取消药品15%的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及由此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收入、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方式解决。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二个渠道。因此,要增加医院的收入必须在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上下工夫,注重加强对急危重疾病的探索与研究及特色、重点、新兴学科建设;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医疗技术成果,寻找空白点,增加新亮点,依靠新技术、新设备的效用带动新业务的开展。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医院,以吸引更多的重病、疑难病患者前来就诊,进而增加医院的的医疗业务收入。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医改方案中规定公共卫生机构和大型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大型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是医院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医院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医院的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医院活动的详细安排。医院的整体预算是基于基期的固定或弹性预算,在业务单元几个部门或科室预算的基础上,按照财务年度组织预算的汇总审核,并拟定整体预算规划。医院预算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分析。一般而言预算的编制是由以财务科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采取“二下二上”的工作模式进行预算的具体制作。而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强有力的预算执行是保证预算管理流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执行过程中,要按照内控制度中预算授权机制和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能,使各岗位在预算管理中各事其责,严格按照预算办事。财务部门通过日常的经营信息和动态的管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年终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综合考评分析,确定考评机制,并进行奖励或惩罚。
三、加强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
医院加强成本核算,对于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控制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医院运行管理及绩效考核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医院财务制度指出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在以上述核算对象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的医院,应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医改后在医院收入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并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如何降低医院的费用支出,成为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科室成本核算的是成本核算的中心环节,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医院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成本直接或按照一定的分摊标准全部计入到科室成本中,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变动的原因,并提出管理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控制科室成本减少费用支出,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筹资管理
医院的筹资是指医院向外部单位、个人或在医院内部筹措和集中资金的一种财务活动,它是采取一定的资金渠道,采取适当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医院的筹资渠道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内部积累或者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决定了不同筹资方式下资本的成本不同,这就要求医院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筹资的各种因素,权衡资金的性质、数量、成本和风险,合理安排筹资时间,适时取得资金,综合考虑各种筹资方式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和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防范医院财务危机,提高筹资的使用效果。
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5
虽说上述的某些场景只是来自未来的概念,但其中的一些场景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GE公司已经决定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他们的重型机器做点什么,以催生一些新的商业机会,即GE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正亲力亲为推进的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必然将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延伸到机器与人、机器与机器的沟通,借此将物理世界同信息世界、智能世界嫁接起来,再通过反馈回到物理世界。GE全球副总裁、GE全球软件和分析中心总裁鲁威廉表示,让机器自己学会“说话”,得益于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成本的下降,如今人们可以在机器上安装更多的传感器,以搜集数据了解机器运行的情况。以一架飞机的飞行管理为例,飞机上至少有88个以上传感器被传感、记录,每一秒钟有四组数据产生,同一种信号每一秒采集4次。
互联网的普及和无线传输成本的下降,同样为医疗工业互联网的实现打下了基础。在GE医疗于6月6日启动的“关爱先行”市场战略峰会上,利用GE推出的Optima EMS远程心电管理系统,GE医疗生命健康事业部总经理付强与华西医院心电图室主任王宏治一起演示了与雅安中心医院的心电图远程诊疗。据《21CBR》记者看到的现场画面,Optima EMS系统分为上下两个界面,上半部分如同视频聊天一样,从雅安中心医院传来的现场画面中,可以看到诊疗室里的医生以及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下半部分则为远程传输过来的心电图。远程诊疗的患者是一位58岁的男性,在与现场取得联系后,不到10秒钟,雅安的医生便将一幅非常清晰的心电图传输到了会议现场,包括患者此前的一些心电图也可以在系统中查阅,这些心电图与现场扫描的基本没有区别,王宏治也很快便开始了心电图分析。
在采访中,王宏治抱怨道,曾经接到不少基层医生通过微信传输的心电图,请他帮忙诊疗,但由于图片被压缩了,所以完全看不清楚。付强告诉《21CBR》记者:“我们的心电图之所以非常容易在互联网上传输,是因为心电图上面的数据是各种医疗设备中压缩得最小的,一个常规心电图经过压缩处理后,大概是20K,我们用微信发一张图片都比这个大。所以在现在3G互联网的环境下,它的传输非常便捷。”
目前,利用移动设备保持互联互通已不是难事,对于分秒必争的医疗服务来说,便携、快速的移动设备可以为患者和医生可以带来极大的帮助。王宏治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如智能手机大小的心电图监测移动终端,这款供医生监测患者心电图数据的移动设备在有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可以让医生随时与患者沟通,并完成诊疗。
“当患者在医院做了心电图,心电图的医师对心电图产生疑问,他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给我们。不管我当时在做什么,在家里,在上班的路上,在车里,我都可以随时查看患者的心电图。通过这个设备,上级医生可以对下级医生的心电图诊断和治疗进行指导,我可以马上就做出诊断。诊断完成后,将诊断结果通过互联网再传回去给医生,他就可以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处理。在当地医院可以解决的话,尽量不将患者转移到上级医院,这样就可以节省患者的成本和时间。”王宏治解释道。不过,王宏治也坦言远程医疗与智能联机中的现实障碍,其一是上级医院如何收费以及上下级医院的利润分成的问题,其次则是产品兼容的问题,第三是网络的维护问题。据了解,目前,GE已经开始为该心电图移动诊疗设备开发应用,如远程超声等应用已投入实际使用。
“智能医疗离不开技术本身,如果没有精准的诊断,咱们谈不上互联互通和精准医疗,所以技术创新是最主要的,‘关爱先行’首先还是技术创新”,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段小缨告诉《21CBR》记者,技术和硬件上打好了基础,接下来就是软件和服务层面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机器不是独立的,软件上应用要不断提升。比如大家买iPad,机器本身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iPad还可以通过App Store下载不同的应用,而这些应用是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群和不同细分市场不断开发出来,用户可以各取所需。”
对于广大的中国医疗市场来说,需求意味着什么?在人口快速老龄化与城镇化进程加速的中国,效率低下及医疗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越发凸显,这两个问题分别困扰着大城市的三级医院、高端医院以及社区医院、基层医院,如何做好设备管理与数据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即使是在基层,中国的医院也不缺乏设备,但医疗设备的生产力仍有提高的空间,以行业医疗设备平均开机率为90%为例,如果开机率提高5%,这就意味着一年将平均多出18天的设备正常工作日,按照一家三甲医院有3台CT和2台磁共振设备计算,每年可增加7200人次的扫描诊断。
基层医疗设备管理范文6
关键词:医疗设备 合同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医疗合同档案是记载合同履行全部情况的文字资料,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合同档案不仅在于收集整理和保存利用,更在于“察往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档案在医院采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显突出,加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医院档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许多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引进,医疗服务质量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医院采购管理工作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规范、标准的合同档案管理是采购管理工作的可靠保障。这些档案的形成清楚地反映出采购过程完整的经济活动,真实地记录了医疗设备购置的历史,在整个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现实凭证作用
分析研究《合同法》我们可以发现,合同档案最突出也是重要的特点是要依据凭证性,也就是说依法订立的合同, 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合同的订立、生效、履行、变更以及权利义务的转让、终止、违约、责任等等,都必须完全地、唯一地依据合同档案,否则,就要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1]。医疗设备合同档案是处理医疗设备纠纷的依据。医疗设备管理中,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技术资料的丢失、购买后质量不好或缺件、不按操作规程使用损坏设备或配件、经济效益发挥不好等。这些问题要明确责任进行处理,就必须依据医疗设备档案中的材料,按制度进行分析和落实责任。这样才能使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因此,在医疗设备采购中,合同档案不仅是对合同订立双方的凭据,也是医院内部协调的凭据。不同的职能处室收集不同的合同档案资料,承担相应的职责,在合同订立和后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责任追究,就需要通过合同档案来细化和评判。
(二)转化参考作用
合同档案可以为医院再次购置同品牌同型号医疗设备及领导决策提供历史依据,将合同档案转化为重要的经济信息,从而降低设备购置和维护的成本,争取在采购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在采购招标过程中,经常能遇到供应商报价高的问题,而这时合同就成为我们的有利参考。医院采购的历史合同、兄弟医院的购买价格和配置,都是我们谈判的有力依据,使医院在采购过程中节约大量的资金,保证以最优的价格购置需要的设备。
(三)潜在预备作用
当医疗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时,为工程师判断出现故障的原因和维修提供参考,减少判断和维修的时间和费用。在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时,我们会依据设备的情况,在合同中订立相关的补充条款,例如重要零配件的价格、相关的服务、后期维保的费用等,这些对于我们今后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和病人的正常诊疗。
二、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合同的规范化
合同是合同档案管理的主题,一份合同是否能够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在于合同的订立是否规范,是否能够在现实的经济活动或买卖过程中起到凭证作用。现在的医疗设备购置合同,很多都存在不规范、不严谨,或有不平等的霸王条款等,这样的一份合同在法律意义上,很难体现它重要的凭证作用。医院作为医疗设备采购活动中的强势主体,在合同订立时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这往往会使订立合同的双方无法保持平等的地位,这是目前医院在订立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时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二)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对于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来说,合同档案的收集是档案管理中最难的。合同档案管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就完成了所有档案资料的收集。医疗设备采购的合同档案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的申请、审批,采购的调研论证,设备招标参数及与招标有关的一切资料,采购合同,验收单,技术资料,这些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合同档案。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由于疏忽或随意,使得合同档案资料的收集不完整、有缺失。一般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的合同档案在收集方面比较重视,对于常规医疗设备合同和零星采购设备合同的档案收集则不太重视。此外,有些医院根本没有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列入当前的档案归档管理范围,使得材料游离在医院档案室实际的管理范围外,也导致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缺失和不完整。除此之外,在合同收集中另外一个问题是在审核、审批、签署的过程中,因为类别和性质的不同,各种档案在办理的时候经过了不同的承办部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承办问题,需要在承办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上有所提高。送交所有责任方,最后签署,合同的收集才完毕[2]。
(三)缺乏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基于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就需要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室,这样更便于合同档案的管理。但是由于采购部门繁重的采购工作,无法安排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合同档案的保存也没有固定的档案室,这对于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保管和维护有一定的风险,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资料搜集的不完整甚至是资料的缺失。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的合同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普通的纸质管理阶段,保存过程中容易有丢失,且纸质文件的保存要求较高,需要有专门的保存场所。有些通过对纸质文件的扫描,将文档进行保存,方便查询。但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纸质文件的保存已经跟不上现代化医院发展的脚步,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的低信息化程度不能满足医院后期发展的需要。
三、关于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纳入正常档案管理范畴,规范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
将医疗设备的合同档案管理纳入医院的档案管理,才能使它得到足够的重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特殊性,使它在整个医院的运行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重视并严格管理好医疗设备合同档案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
除此之外,制定完善的医疗设备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包括制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制度、变更与解除制度、合同纠纷处理制度等,是合同档案规范管理的重要保证。医院只有制定医疗设备合同管理制度和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才能保证医疗设备合同的合理、合法及实现合同集中管理,才能实现合同档案齐全收集及规范管理,减少资料缺失和遗漏的问题发生。
(二)合同档案资料的收集要全面、准确、及时
通过对合同档案形式与内容的规范性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人们对合同档案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的要求较之于其他种类的档案要高得多。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了解合同的办理状况, 保证不遗漏与合同有关的档案材料, 能够准确、有力地反映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医疗设备合同档案需要了解医疗设备的相关政策法规,收集相关的资质证明材料,以保证购买医疗设备的合法性、合理性。基本医疗设备资料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供应商及生产商的资质、授权,特殊医疗设备还需提供计量证明、压力证明等相关资质,这是医疗设备合同资料的特别之处。及时性,也是合同档案资料收集的要求。合同本身是具有时效性的,因此合同资料的收集也需要及时,及时收集资料,及时整理归档,才能使合同档案完整,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此外,档案管理员应当加强与相关职能处室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不同职能处室合同档案资料的产生情况,避免遗漏;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的收集工作,着眼于全局,做到未雨绸缪。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
运用信息技术科学地管理医疗设备合同档案,实现医疗设备合同档案数据采集自动化、档案管理规范化、流程化,还可以解决原有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纸质合同档案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的难点问题,解决管理模式与利用需求的冲突问题,解决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目前,我院运行的合同管理系统,是针对合同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合同内容、签订时间、付款信息、合同附件信息等,相较于传统的纸质资料,更便于查询、统计,而这就是信息化给管理所带来的便捷。在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管理,将更大程度的确保档案内容完整、利于档案保存、方便档案查询,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更便于进行档案管理。
合同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医院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发展。随着经济生产和人们生活对医疗需求的增加,医院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多,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大提高了医院合同档案管理的难度[4]。这就更需要全面了解合同档案管理,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实现高效、完整、科学化、信息化的合同档案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合同档案的重要作用,为医院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新的时代给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基层的档案事业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在做好日常归档工作的同时,还应当积极思考,从提升档案服务效率的角度出发,不断地用实际行动去检验、去反思,寻找档案最佳的管理、利用方案。
参考文献:
[1] 田振英.论合同档案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5(5):49- 51.
[2] 吴鹏举.医院合同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4(31):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