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细化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细化学论文

精细化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财政;科学化管理;对策

    一、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内容

    财政科学化管理是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管理财政资金,使公共财政资金科学合理配置。

    财政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管理财政资金,并建立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绩效评价,财政监督检查。

    二、县级财政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财政尤其是财政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收入总量轻收入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总量大幅度攀升,纵向看确实来之不易,令人欣慰,但收入结构很不合理,一方面是税收收入中中央税所占比重较大,地方新增可用财力较少,另一方面是非税收入(尤其是行政收费)占收入比重较大。

    (二)对支出期望值高对收入关注度低。由于收入总量逐年增长,有些部门、乡镇以及少数财政干部,或多或少地认为财政收入盘子大,多支出没有关系,存在着浪费现象,至于收入那就是收入征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三)财政管理法律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且预算追加频繁,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专项资金切块管理较多,财政部门往往牵制于相关业务部门,财政性资金使用不够规范。

    三、县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细化部门预算编制

    一是在编制形式上,把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所有收支预算编在一本预算中,由财政统一审核和批复。二是在编制内容上,实行综合财政预算,改变过去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两张皮”的做法,将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三是在编制方法上,实行“零基预算”。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专项支出实行项目管理。以各部门人员配备、履行的职责和发展目标等因素为依据,结合财力情况,分轻重缓急,测算安排各部门预算。四是在预算编制程序上,实行“二上二下”,即由财政局提出年度预算控制数下达各单位,各单位申报预算,预算科审核后提出建议,经局长办公会审核后,下发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各单位正式编列预算报财政局,财政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由市财政局向各部门批复下达预算,并向社会公开预算情况。

    (二)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

    预算经一经批准下达后,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下达资金,不能随意调整预算收支,做到无预算不拨款,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份,财政部门应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严格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做到专人管票、统一领发、统一使用、统一保管、统一核销和集中监管,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全部缴入国库;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取消各单位所有银行账户,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精细化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 英语学习者 学英语 文化背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不能仅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系统来传授,还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除了教授英语的基础知识,还应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来传授背景知识。

英语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语言的这种文化载体特征决定了英语学习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所学语言的文化。在教学中,即将所学教材内容包括句子、语篇、日常交际方式与文化背景知识综合地导入。

一、英语学习者所学文化背景知识的表现

学习者学习英语时,经常说出一些使英美国家的人难以理解的中国式英语,这是因为他们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套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则。由于文化的差异,有时用汉语理解的方式去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是不正确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遇到的实例,可以体现出他们需要注意英语背景知识。

1.衣食住行。

快餐店在英语国家极为普遍,走到哪都会看到超级市场、火车站、娱乐场所、商业区、大学校园,在快餐店一般不必付小费,衣着趋向简单随便。但在许多场合有规矩可循,在正式的场合要求穿戴白领结的夜礼服,一般是在正式的舞会或特殊的宴会。付小费的风气在英语国家服务行业很流行。美国人喜欢庭院售物,每隔几年要处理一次家中多余的物品,为了方便买主,主人都用标签注明物品的价钱。

2.社交往来。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很大,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用“大哥”、“大妈”、“大爷”之类。这些称呼不适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他们通常在问候时问及天气,有时只需通过点头微笑或挥手致意等面部表情或体态动作。就称赞的内容来说,话题很多,包括人的才智、表现、技能、仪表、装饰、家具等。英语国家中,客人一提出告别便马上离开显得唐突,如是宴请活动,客人吃完饭后马上告别更是不礼貌的。

3.非语言交际。

比如女士优先;外国人礼貌式的亲吻或拥抱;英语国家的人常用扬头动作招呼人过来;他们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围观”会使他们感到反感;在中英交往中,他们感到很不习惯中国人往往采取沉默态度;有戴戒指的习俗,等等。另外,中国人到英语国家后,总是感到人员稀少、地域空广,而他们在我国会感到住宅拥挤,他们非常注重领地观念,维护自己的隐私。

4.有文化内涵的词汇。

他们把“龙”视为罪恶的象征,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在西方文化中,“狮子”(lion)被尊为百兽之王,“猫头鹰”(owl)却是表示智慧的鸟;在欧洲,“蝙蝠”(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与罪恶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肥胖”(fat,stout),在我国,人们认为是富态、发福,但在西方,人们认为肥胖是不可取的,所以,肥胖作为形容词在英语中含有明显的贬义,在交往中应注意避免。

5.文学典故。

例如: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来源于《圣经》,是令人向往的乐土;阿基利斯脚肿(Achilles’heel)来源于希腊神话,指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致命弱点;希腊神话中有希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大力无比的英雄形象;戈尔迪结(Gordian knot)也是希腊传说,在英语中是棘手问题的意思;扑剑而亡(to fall on one’s sword)来源于罗马,古罗马人尚武,一旦斗争失败,很多人就触剑而死,现在比喻某人在灾难来临之时,勇于承担全部责任的意思;在希腊语中,尤利卡(Eureka)一词表示与创造发明者有关的事物,现在西方人仍喜欢使用此词;挪亚方舟(Noah’s ark)故事源于《圣经・旧约全书》,现在指避难所。当在教学中遇到这些典故,教师应该查阅资料,丰富授课内容,在讲解时有必要告诉学生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学“活”,而不是死记硬背。

以上几点是在英语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够以一定的方式传达西方文化,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文章。

二、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教、学双向交流的每一个步骤,精心设计活动,这样,教师就会对班级的情况一目了然,对学生的差异心中也会有数。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计划一堂课应该进行一些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

教师本人应注重提高个人的西方文化知识的素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科学文化素养、能力素养;要把教学活动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有机地相结合;以及要更新拓宽知识体系,扩展教学视野,扩充信息储存量,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必须掌握所教课程的相关知识,及时洞悉新信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文化背景知识分门别类,围绕教学核心内容授课。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把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几大类。衣食住行方面,包括:用餐、租房、吃饭礼仪、交通、学校、衣着、购物等;社会交际方面,包括:问候、介绍、致谢、宴请、送礼、约会、告别、交友等;节日庆祝方面、有文化内涵的词汇、非语言交际方面等也可以给学生作总结,使学生在习得背景知识时具有目的性。

3.外语习得中背景知识与共有知识的互动。

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学生需要重视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借助共有知识的帮助,而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可以通过母语的积极介入发挥作用。当最初见到一个句子时,有必要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工具书、翻阅有关参考资料等,背景知识的习得是学生所接触课本时必然碰到且必须掌握的知识,这就要培养学生有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能够借助已有的英语知识解决学习中的新问题。

4.教师在授课时应寓教于乐。

学习英语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英语,而在我国学习英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竭尽全力为学生创造英语氛围,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加强记忆。我们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活动时间采取几人对话、歌舞表演、英语竞赛、看英语录像、猜词句游戏、模仿名人演讲、学习西方成语、谚语、文学典故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气氛,使学生能够感到他们的确处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之中,能够尽量在此环境中用英文进行思考、学习。营造文化背景知识氛围包括外部氛围和活动内的语言氛围两方面。外部氛围包括在教室内外张贴英美学生的照片、外国风景画,经常放英文歌曲,常让学生观看外国人生活及活动的影碟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学生与本校学生进行联欢。活动内的语言氛围,包括给每个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可以让他们在英语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确实”在扮演外国学生;在安排英语活动时,充分考虑英国、美国的风土人情等文化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更多地、大胆地、流利地使用英语。

5.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

激发兴趣有助于培养良好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学英语时,大多数学生出于新鲜好奇,对这门课颇感兴趣,愿意了解很多国外的新鲜事物,此时教师若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幻灯、多媒体、实物、影片等作教具进行直观教学,教唱英语歌曲、讲解西方文学典故的小故事,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使学生觉得英语不是完全靠死记硬背,则教学效果显著。

东西方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使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学会用英语来思考问题,把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有效结合,互相联系、彼此促进,以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综上所述,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为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价值观念等,把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与自身文化中的相应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对彼此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李建夫.外语习得中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的互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3]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精细化学论文范文3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预算编制不细的问题,也有预算执行不力的问题。部分项目经费缺乏使用细则,随意性开支过大;也有一些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或细则得不到有效落实,致使已经制定好的预算成了一纸空文。

二、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再造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

学校财务虽然有很多制度,但不够细,难于实施,也没有相应明确的工作流程。为了使财务制度容易实施,对学校财务制度进行重新再造,主要是制订实施细则及明确工作流程。每条制度都配工作流程,有的制度配一个工作流程,有的制度配多个工作流程。

(二)建立100个经济控制点

根据学校经济业务和管理的特点,将学校的费用支出分成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项目支出和其他支出四大经济控制点,每一大类经济控制点又分成若干小项的经济控制点,共建立100个经济控制点。这100个经济控制点落实到学校各主管副校长及其管辖各部门上,也就是说学校每一个主管副校长及各部门均按这100个经济控制点来进行控制费用开支。

(三)实行部门预算

实行部门预算,主要是为了将100个经济控制点落实到每一个部门,让每一个部门负责人参与学校的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使学校财务管理公开化、民主化,树立节约意识。主要做法是将100个经济控制点列入预算中,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各部门根据学年度本部门工作计划等情况,预计本学年度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编制。编好后上交财务部,由财务部汇总,财务部根据学校资金情况、费用支出的轻重缓急,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然后召开预算编制说明会议,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编制的预算和预算建议方案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辩论说明。学校领导听取辩论说明后再根据学校收入情况平衡各部门预算,交教代会通过后下达预算指标。财务部按部门预算严格控制支出,无预算、超预算不开支。

(四)成立预算委员会

成立预算委员会,主要是强化我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和财务决策参谋,更好地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预算委员会主要负责学校预算的审议和修改。学校部门多,每个部门都按100个经济控制点来编制预算并以此控制支出,财务人员由于没有参与其业务开展,难免无法全面了解其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通过预算委员会来审议,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的监督作用,使预算编制更合理、更科学。预算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代表和教职工代表组成。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审议预算。年度预算至少每年召开一次,月份预算每月召开一次。

(五)建立财务支出预警控制系统

为了更好地落实部门预算,使各部门做到支出心中有数,防止超支,建立财务支出预警控制系统。财务支出预警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一是制定《部门预算实施办法》,对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和超预算支出的执行做出了规定,特别是对超预算支出进行严格控制,要求超预算的支出由部门填写《追加预算审批表》,交财务部汇总,由校长会议研究批准后方可执行;二是制定《控制点财务控制和分析制度》,对部门的各项支出编制《部门支出预警分析表》,按月发送给各部门负责人及其主管副校长,使各部门负责人及其主管副校长对支出进行有效控制。

三、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一)学校财务管理流程化和科学化

通过再造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扫除了财务管理盲区,并将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上墙张贴和挂网供教职工学习,使每一个教职工都清楚报账的流程,任何财务人员在财务的任何岗位都明白该岗位的工作方法及流程,使得财务管理清晰化和科学化。

(二)预算编制和控制更加精细化

将学校收支大项目,通过预算分解细化指标,并落实到学校各主管副校长及其管辖各部门上,通过明细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控制点,使预算编制和控制更加精细化,更具操作性。

(三)预算编制和支出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费用开支降低效果明显

实行部门预算,不仅让部门负责人参与学校的财务管理,树立节约意识,同时也使预算编制和支出更加合理化、科学化,通过层层控制预算,费用开支浪费现象大大降低,有效降低成本。

(四)财务管理更加民主化、公开化

学校成立了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财务管理,对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和财务决策起到参谋作用,使财务管理更加民主化、公开化。

(五)大大加强了学校财务风险控制

精细化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学;心理环境;新课程;管理

心理环境是管理心理学的特有概念,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整个生活环境。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对师生教和学的活动直接产生心理影响的那些共同的环境因素,我们将其称之为教学的心理环境。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仅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大胆革新,而且还应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优化新课改的教学心理环境,促进新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反思现行的中小学教学,应该说我们还没有彻底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中解脱出来。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管理心理学的层面上来讲,则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环境所造成。多少年来,“分数第一”、“升学唯一”已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而我们的学校教学在社会压力的逼迫下,常常把这种外部的压力转嫁到教育对象中去,乃至于学校教学也形成了令人压抑不安的心理氛围。学生们进入学校如同进了“压力锅”,他们接受的是封闭式的教育、强迫式的管理、填鸭式的灌输、超负荷的作业、连续不断的考试,使得学生们在“书山题海”中痛苦地跋涉。尤其是那些大量的所谓差生,在教师偏激、厌弃和不公正的待遇下,常遭白眼、冷遇,他们视学习为畏途,普遍存有“失败者”的心态。很多学生由于情绪压抑,因而形成抑郁、猜疑、妒忌、对立等病态心理。

在错误教学思想和片面的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指导下,很多学校领导至今仍在以各种形式向教师层层下达“升学指标”,并以考分和升学率作为奖惩的“硬件”。在教学管理上,只抓重点,忽视一般;只抓尖子,放弃差生;只抓统考科目,轻视其他学科,加之应试中猜题、押题、作弊,搞升学率排名次评比,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更是起着推波助澜作用。在这种“考分大战”和升学率竞争中,教师之间,学校之间,教学信息相互封锁,工作中互相排斥,缺乏一种真正的团队合作气氛。而那些富有个性、有抱负的教师,教学心境总是不佳,他们的创造才能难以得到充分的施展,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总是摆脱不了传统模式的束缚。

上述现象表明重视和加强教学心理环境的创建与管理,对我们进行新课改该是多么必要。

过去,我国教育界一些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已有所涉及。如,有人提出情境教学问题、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等等,但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研究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范围内,并不是教学心理环境的全部内容。因此,从更广阔的视野讨论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与管理,不仅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就应该对它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实现调节和控制。

优化教学心理环境必须从影响师生教和学的活动的那些共同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管理中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端正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人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看法。教学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制约着心理环境的性质和方向,左右着师生教学的心理过程。因此,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把端正教学思想作为优化教学心理环境的首要任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和新课程实施纲要,并通过各种舆论宣传,使全校上下逐步摆脱“升学唯一”“分数第一”的心理行为定势,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全面教学、全过程教学和全因素教学的质量管理,摆正教书与育人、教学与发展、主导与主体、课内与课外、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等各种关系。学校领导要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才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以改革家的胆略和勇气同一切陈腐教学思想决裂,从根本上净化教学的心理环境。

(二)健全教学目标体系

动机理论指出,需要只有指向一个客体目标的时候,才能成为实在的动机而推动行为。新课程教学目标和学校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国家、学校集体和个体需要的统一,更具有吸引力,它是创建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当学校中大多数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努力拼搏时,这种目标的吸引力就显得更为强烈。因此,在创建教学心理环境中,学校领导应通过建立教学目标体系来调节,控制师生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鼓励师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吸引他们对教学愿景的认同。此外,围绕教学目标,还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把握教学的动态和发展变化的原因,不断调整,及时决策,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三)丰富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心理环境,它们最终总是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体现出来。如果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活动贫乏,那么师生必然会精神疲惫,心理郁闷,教学情绪不佳。因此,在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与管理中,必须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努力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情绪场,让师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严格按国家下达的新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努力把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兼顾起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乐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并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轻松自如而饶有兴趣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索与成功的欢乐。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要把课堂教学与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科普讲座、举办读书节、艺术节等。总之,只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才能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而这样的心理环境,正是教学目标的重要追求。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是指正常状态下教学的规章制度、惯例程序和行为规范。当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且为大多数人共同实践形成习惯和风气时,它就具有群体压力的意义。例如围绕教学环节制定的“教学六认真”,要求学生的学习规范、课堂常规等,如果这些规范要求已经形成一种心理环境时,就会迫使那些违反常规的少数人不得不顺从集体环境。因此,学校领导者一定要重视教学常规的制定,做到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性。贯彻各类教学常规一定要在严、细、实上下工夫,经常依据常规要求检查指导师生的教学工作,并通过这一途径来达到影响师生心理的目的,使之成为集体舆论的基础。

(五)建立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

重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国际教改的两大潮流之一。教学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师生教学的态度、情绪和行为反映,它是心理环境中最敏感最具有影响力的典型因素。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相结合的客观环境,是构建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学中要改变领导方式,既要面向教学工作,又要面向人际关系。领导者应当关心师生,尊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心平气和、一视同仁地和师生商讨教学中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交往中领导者与师生应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的心理接触,要表现出热情、坦率、宽容和涵养自制,努力做到与师生心理沟通、心理相容和心理平衡。这一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总结的那样,学校领导进行个别的、亲切的、友好的和推心置腹的交谈,由此而产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则会使人增添无穷的力量,这种经常性的关注比集中检查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心理互动的原则,教师应处理好与领导、与学生的关系,还应处理好师生之间、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通过人际之间这种积极的相互作用,加强集体交往,努力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学集体和师生合作的教学氛围。

(六)抓好教风、学风建设

教风和学风是一种带有个性特色的教育心理环境,它具有深刻的强制性和感染力。良好的教风、学风,对那些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强制个体与集体的风气相适应,这就是个体对集体或者群体的从众行为。如果个体不采取从众行为与集体风气保持一致,那么他就难以在集体环境中很好地工作和学习了。

在教风建设中,我们应提倡严谨认真之风,教学民主之风,同时还应重视教师的仪表教态问题,这是组成教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对课堂教学气氛乃至整个教学活动都有着巨大的感染力。

在学风建设中,尤其要重视班集体学习气氛的建立。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特点,运用教师自己的人格、形象及语言等手段来调节和控制各种教育影响因素,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七)营造教学科研氛围

教学科研是推动新课程改革、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并向纵深推进的根本动力,它是创设教学心理环境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为此,学校领导应经常进行高成就的思想发动,帮助教师创造条件,带领教师投入到教改实验中去,鼓励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和学术交流活动,及时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学校科研管理中,要倡导学术自由和学术争鸣,努力创造宽松民主的学术研究氛围。

(八)正确运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领导者对来自师生或者教师对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它对教和学的活动具有激励或抑制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主体的心理行为往往会受到社会评价的制约。教学评价如能得到正确的运用,将会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激发自尊与自信,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如果教学评价不当,过于苛求或者过多地使用反面评价,则会引起师生失意心理,甚至会出现过敏性焦虑、冷漠、敌对等情绪反应。在运用教学评价时,我们应围绕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从评价的心理效应出发,坚持标准化、公开化和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奖惩结合。

上述因素主要来自学校管理的内部,但是,也不能忽视影响教学心理环境的外部因素,尤其是家庭教育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建设教学心理环境中,我们应坚持系统的观念,全面分析,综合治理,保证教学心理环境在整体上健康良好,进而实现对教学的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精细化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荆芥;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Abstract:ObjectiveTheessentialoilsfromNepetacatariaL.wereextractedbysteamdistillation.MethodsThechemicalconstituentswereanalyzedbyGCMS.ThenthepercentagecontentofcompositionofessentialoilwasdeterminedbyGCnormalizationmethod.ResultsTheconstituentswereidentifiedbyGCMS.58componentswereseparated,identifiedandaccountedforover86.23%.ConclusionByanalyzingtheessentialoilofNepetacatariaL.,thescientificfoundationswereprovidedforfurtherdevelopmentoftheplantnotonlyasakindoffoodbutalsoakindofmedicine.

Keywords:NepetacatariaL.;Essentialoil;GCMS

荆芥NepetacatariaL.为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阿富汗、印度、日本、美洲南部也有分布[1]。荆芥在河南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也可作佐料,具有特殊的香味,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重要的药食两用蔬菜。荆芥在整个生长期间几乎不会受病虫危害,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无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多为人工栽培,在伏牛山区和太行山区也有野生。在我国东北地区多以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iaBrig的地上干燥部分作为荆芥入药,广西各地以同科的荠苎属(Mosla)及香薷属(Elsholtzia)多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土荆芥”为名代替荆芥[2]。

在对同科裂叶荆芥属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muifoliaBrig.)挥发油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化学成分主要是薄荷酮(30.8%)和2甲基6异丙基2环己烯1酮(38.98%),另外还有香芹酮、月桂烯和柠檬烯等含量较少成分。药理作用具有镇痛、抗炎、扩张支气管和抗过敏等功效[3~6]。笔者用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省开封市产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将所得质谱图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物,并用GC测定了各化合物在其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材料GC/MSQP500联用仪(日本岛津)。荆芥样品200512采集于河南省开封市,经鉴定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NepetacatariaL.)。

1.2挥发油提取将切碎后的荆芥地上部分鲜重380g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2h,取油待检测。

1.3挥发油成分分析荆芥挥发油的分析在GC/MSQP5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进行。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OV17(30m×0.25mm);升温程度为60℃(保留2min),以速率6℃/min至260℃(保留8min)。进样口温度280℃,界面温度250℃。进样量为1.0μl,分流比为35∶1;载气为高纯He(φ=99.999%),载气流量为1.0ml/min。质谱条件是:离子源EI源;离子温度250℃;电子能量70eV;倍增器电压1.35kV;接口温度280℃;扫描质量范围33~440amu。

2结果与分析

2.1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荆芥挥发油,挥发油占鲜重0.05%。应用GCMS法对荆芥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经NIST数据库与标准质谱图库对照,并经过有关文献人工图谱鉴定,从中鉴定出58种成分(表1),已鉴定成分的总含量约占全油的86.23%。

表1荆芥挥发油成分及相对百分含量(略)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河南产荆芥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萜醇类、醛类、酯类及烷烃类化合物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反-柠檬醛(17.80%)、顺-柠檬醛(15.39%)和对烯丙基茴香醚(14.76%),这与文献报道同科不同属植物药用荆芥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和消旋薄荷酮有很大的差别,与相同功效的薄荷主要的成分为薄荷酮区别也较大。

2.2萜类是存在于植物界具有多方面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是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如在荆芥挥发油中的主要萜类顺-柠檬醛和反-柠檬醛具有杀虫、抗曲霉菌和真菌活性,对烯丙基茴香醚有抗真菌活性。柠檬醛是一种广谱性的杀虫剂,它可杀灭蚊子、苍蝇、蟑螂和臭虫等传染疾病的害虫,以及危害粮食、蔬菜的常见害虫,包括幼虫、蛹等在内,而对人、动物和植物均无毒性,且杀虫效果好。因此荆芥挥发油可望开发为环保型杀虫剂,对人、动物和植物均无毒副作用,从而有助于生产真正无污染的绿色果品。

2.3含柠檬醛的挥发油别具调味风味,制成粉剂后使用方便,易溶于水。在汤粉、粉末饮料中添加这种油性调味粉,则柠檬清香四溢。在脱水奶、香料、香料和着色剂中添加这种油性调味粉能显著增加香味,提高质量。通过对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及含量的测定,对开发和综合利用荆芥食用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8.

[2]周丽娜.荆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35.

[3]袁久荣,袁浩,周方敏,等.山东荆芥挥发油的GCMS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10):618.

[4]张丽,冯有龙,丁安伟,等.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1,24(3):183.

精细化学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难,经济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鉴于此,本文将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透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而提出破解的现实路径。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1999年以来,由于各大高校开始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不断增长,200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人数达280万, 2005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不断递增,2009年竟达到611万人,2010年则增至630万人,今年再创历史新高—660万人。根据人社部公布的资料,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7%,而《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但实际数据统计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按照劳动经济学惯例,攻读硕士学位和双学士学位不应纳入就业统计之内;二是近年国家迫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极大压力,出台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1]“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高校启动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岗位吸引应届毕业生就业等。以上措施对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统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多数措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就业,而只是一种就业后移措施职业规划论文,是人力资源的“蓄水”和“储备”。此外,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实现率降低。按照“先择业,后就业”的模式找到的工作一般都比较理想,而按照“先就业,后择业’的模式找到的工作则大多和自己的理想有着较大差异。表现之一就是学科的两极分化与专业对口观念淡化,大学生就业的专业不对口现象日渐明显。综合以上,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站。这将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瓶颈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一)企业的产业结构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分析

现阶段,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3.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40%,而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也明显偏低,仅为1.9亿人,占人口总数的27.5%,大大低于美国的81%,也低于印度的55%。“经济资源在一些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处于低迷”,“这种产业结构失衡反映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就是知识型服务业岗位——基本上属于所谓“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对蓝领型岗位却产生了旺盛的需求而不是立足本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李国英)。

具体到某一个产业链,一般包含产品设计、研究与开发、品牌创立、生产制造、物流管理、批发与零售等很多环节。在这个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中,多数国内企业仅承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利润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的一些环节,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而最关键的利润高、附加值高、无污染、科技含量高的环节则被国外公司控制。国内企业承担的低端环节,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低,多数从事体力劳动,而需要大学生等专业人才参与的工作则较少,这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二)大学生就业难中的“挤出效应”分析

在经济学上挤出效应是指,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挤出效应;或者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和企业都在投资,在投资项目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投的多就把企业挤出去了。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中也存在着就业“挤出效应”。中小企业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及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一批中小企业停产倒闭,部分企业为缩减成本减招、不招新人,大学生就业将面临严重的“挤出效应”。首先,由于经济危机重创欧美经济,一些留学生将因国外就业机会减少而回国,因美国金融危机从海外归来的学子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他们将挤占部分就业岗位,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劲对手;其次,新经济形势下职业规划论文,一些企业将裁员,这些裁员中有学历、有就业经验的再次就业者也将挤占部分新增岗位;再次,名校好专业学生为实现就业将降低其就业期望值,他们将往下挤占就业岗位。在就业岗位减少或相对往年就业岗位增幅减少的情况下,留学生、企业裁员、名校好专业学生将使得原本一些可实现就业的非名校非热门专业大学毕业生被挤出就业范围。

三、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路径

(一)宏观上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人才需求层次

我国正在由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和向一个人才资源强国转移,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还不能满足广大毕业生的需求。国家要加快产业升级,还要有一批自主的、高科技的、创新的企业吸引人才。我国广东东莞已经提出“腾笼换鸟”的计划,要把一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搬迁到经济不发达地区,引进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企业。我国要实行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转型。只有需求量大了,我们的毕业生才能找到更适合的空间。

(二)政府部门要制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法律和法规

要使大学生就业市场运作有序,政府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之按照“自由竞争、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运行,规范就业市场以及供需双方的行为,保障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样既可以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又可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大学生就业市场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国家和各级政府要深化户籍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户籍控制,加大毕业生在就业地域和领域上的自由度,打破人才流动的层层壁垒,创造人才自由流动的大环境。在户籍管理方面,要做到能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放开户口包袱,真正实现“双向选择”。在人事制度方面,要加大对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的改革,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壁垒,取消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允许合理流动,保证把企事业单位将自主权落到实处。

(三)科学调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适应就业市场

我国大学的招生人数应当随着经济发展状况适当增减。理想的高等教育结构呈“金字塔”型,位于“金字塔”底端的是职业、技术教育,中间的是本科教育,顶端的是研究生教育站。而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型,即绝大部分学生涌向本科教育,这种失衡的教育结构必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我国应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职业学院学习实用职业技能,这样不但会降低企业和社会的用人成本,还会降低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从而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所以,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调整学科、确定各学科招生人数的时候,都要充分采用人力市场的调查结果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预测,而不能闭门造车。以学制四年的本科为例,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接触和了解经济的发展、人力市场的需求情况;第二年的时候职业规划论文,学生就应该会结合自己的个人特点、爱好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第三年要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同时,要让大学生掌握现代最前沿的科技知识,适应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需求,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另外,高校应该重视创业教育,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积极鼓励广大学生依据创新成果设立公司,举办多种创业活动。各级高校还应建有创业中心,具有创新创业研究、创业教育、创业发展等功能。

四、小结

我国大学生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为5%,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占30%。从这个比例来看,我国的大学生并不是太多。以美国为例,该国大学生虽数量众多,但就业矛盾并不突出,都得益于其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和其政府的立法保障、就业政策的引导等。在我国,之所以有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即失业”,是因为我们的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对接,这种“失衡”现象势必导致许多大学生“无业可就”。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有追根溯源,从“根”、“源”抓起,才能有“清如许”之“渠”。

参考文献:

1.Niallo,Higgins,Government Policy and youth Employment,Paper Prepared for the World Youth Summit to be held in Alexandria,Egypt,2002.

2.周俊.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D].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杨怀祥.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及对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4.黄永奎等.瓶颈与超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突破[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