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技术推广方案

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文1

为贯彻落实国家疾病防治“前移”和重点“下移”的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四川省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纲要)(2008~2010年)”开展[1],加强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的研究、推广示范及应用。项目组从2009年3月起,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要求,紧密结合农村服务需求,以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服务能力为根本,以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确保适宜技术“学得会、用得上、有效果、可持续”,建立探讨适宜技术推广模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卫生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医疗卫生水平差距。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根据促进地震灾区重建与服务民生需求,选择在四川汶川、茂县、安县、石绵、绵竹、名山、宝兴7个重灾区县(市)和内江、双流等2个非灾区市县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

1.2模式的建立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现场调研、快速评价法[2]等收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应用快速评价法从国家和四川省农村适宜技术库中遴选出社会效益突出、成熟安全、经济有效、易于推广、适宜地震灾区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的15项技术(其中包含课题承担单位医学技术优势研发出的4项卫生适宜技术),应用推广。①组织模式: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牵头,课题牵头单位(省级医疗机构)技术支撑并依托当地机构组织开展。组织模式一:由项目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技术推广,并与课题负责单位(省级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组织协调全县适宜技术培训,将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卫生机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完成规定任务。安县、石绵、绵竹、名山、宝兴5个灾区县(市)、双流县和内江市应用此方式。组织模式二:由项目县1家县级医疗机构负责组织技术推广,并与课题负责单位(省级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组织协调全县适宜技术培训,完成规定任务。

汶川、茂县2个重灾区县应用此方式。主要由于以上两个灾区县,其卫生行政部门恢复重建任务重,精力与时间有限,无法组织负责技术推广。②适宜技术的研发与筛选模式:首先从农村适宜技术库中按照地区疾病谱、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灾后卫生状况等实情出发,承担单位研发适宜技术。其次制作需求调查表,涵盖国家和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库和承担单位研发的适宜技术,提供给项目县县乡两级卫生机构,由其根据各自不同病分布特征、疾病防治需要和特点,选择适宜技术。最后按照需求统计结果实施推广应用(见图1)。③培训推广模式:第一,采用到项目县现场开展免费培训。第二,在每个项目县选择1所县(市)级医疗机构建立“二级技术培训与应用基地”开展分级培训,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基地免费装备远程医学教学等网络信息系统开展远程培训。第三,邀请卫生技术人员来课题负责单位免费进修。将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材料归纳整理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交由参加培训的人员自我或其他医护人员应用,或与患者推广。立足于提高医师全科医疗水平,重点推进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促进居民健康行为,适应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以上多种培训推广方式相结合。

1.3质量控制①培训效果质控:制作和使用培训效果评估表,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前后分别填写,考核培训效果及满意度,修正和改良培训方式和内容。②成立三级质控体系:成立三级质控体系。课题牵头单位为一级质控单位;项目县二级培训基地为二级质控单位;参加培训卫生机构为三级质控单位。首先各级质控单位确定一名质控员,将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等及时反馈给上一级质控人员。其次制定过程和终末报表,各质控员逐级填写上报。一级质控员还不定期到现场抽查应用情况。到项目县医院或卫生局查看各类管理制度、学习签到表,教案等资料;并现场选定1至2家已开展适宜技术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查,了解开展适宜技术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考评等。督导和落实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结果

2.1推广应用情况截至2011年7月31日,项目共推广15项卫生适宜技术,共培训3579名医护人员,培训人数中有3122名(占总人数87.23%)完成培训前后测评。培训效果明显,表现为培训后参加人员答题正确率提高了16.13%。同时有1937人医护人员参与满意度调查,其中1875名(占总人数96.80%)对培训感到满意。

2.2组织模式运行情况组织模式一:当地卫生政府组织,运行通畅,质控有效,持续培训效果好。组织模式二:当地医疗机构组织,运行不通畅,质控效果差,持续培训效果差。

2.3激励反馈该课题实施中,根据参加培训人员建议,将卫生适宜技术再申报为继续教育项目,参加培训推广的卫生技术人员,均可以获得学分。2009~2010年没有继续教育学分,参加培训推广为1506人次;2010~2011年有继续教育学分,参加培训推广为2073人次。

3讨论

形成一套可行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将有利于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逐步缩小城乡二元地区的差距发挥重要作用,真正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3.1组织模式作为公益事业,农村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4]。本次推广运行结果也反映出,政府牵头效果明显。因此建立政府部门主导、研究院所牵头、院所地方合作、专家资源支持的运行模式,以期创建院所地方合作推广卫生适宜技术的长效机制。

3.2运行机制①明确相关部门(机构)职责。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省级医疗机构技术支持。成立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县乡两级卫生机构参与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组,全面负责农村适宜技术组织、实施和协调。分级签订任务协议,任务指标纳入当地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使各部门各单位人员明确自己在技术推广工作中的角色、职责和任务。实行任务与经费挂钩,权利与义务挂钩。建设一批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的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一批适宜卫生技术,培养一批农村卫生技术骨干,建设一批特色专科,建立一个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带动县乡两级医院和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适宜技术一体化推广(见图2)。②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省县乡三级卫生适宜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和完善三级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联系人制度。分别开展过程和终末质控,重点加强对项目推广应用情况、学员满意度测评等方面的评估,为技术推广提供科学评价和引退机制,促进卫生适宜技术科学、可持续推广。③制度建设:制定目标管理、责任追究、效绩考核与奖罚、联络员度、督查通报和技术督导等制度,对医疗机构及其技术人员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要求。为提高项目县卫生行政部门和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工作开展,对各地卫生适宜技术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级,获得好评的颁发一定奖励。卫生适宜技术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即参加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卫生技术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学分。发挥卫生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对示范县所有技术人员免费培训,免费进修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3]。针对二级推广基地免费安装远程系统等,促进基层与各大型医院信息教育对接。#p#分页标题#e#

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文2

1 工作原则

本着"突出重点,按需帮扶、指令结对,讲求实效、创新模式,有效整合"的工作原则,根据市卫生与计生局安排,确定以湖岭中心卫生院为帮扶结对单位,并根据该医院实际需求确定帮扶项目,帮扶方式,帮扶目标及两院功能义务等内容。整合我院医师晋升职称前下基层、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合格人员下基层、15%以上的县级医院副高以上医师在协议结对受援单位服务时间不少于30 d、卫生下乡、以及卫生系统自愿者服务等活动,以湖岭中心卫生院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逐项突破,逐步推进,努力创建两大示范门诊,培育基层特色专科,按需发展助产技术,提升住院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帮扶双方工作落到实处。

2 帮扶协作形式

组建医疗联合体。市妇幼保健院与结对单位在有条件的政策背景下通过专科托管、重点托管等形式组成医疗联合体,适时增挂"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湖岭分院"牌子。由我院长期下派管理和技术人员,全面参与湖岭分院的运行管理,提升管理和业务能力。探索建立与经济适当挂钩的合作办医模式,对实行医疗联合体后,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组成医疗联合体的两院可对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再分配,以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医疗联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2.1成立联合病房 充分利用结对受援单位现有用房和设施,市妇幼保健院与结对受援单位设立联合病房,与结对受援单位住院病区合二为一。实施两院双重领导和管理。住院分部用房改造、设备设施配备,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由结对受援单位负责,床位规模根据结对受援单位自身的条件和区域服务人群情况合理设置。市妇幼保健院以晋升职称医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人员为重点,吸纳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适宜技术推广专家组成员以及受帮扶的单位现有医生、护士,组建医护人员团队入驻受援单位,重点开展门诊临床科室建设、查房、病历讨论和业务指导等。

按照分级诊疗原则,实现温州市辖区内孕产妇和0~6岁儿童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和提升,以示范目标要求做好早孕建卡、产前检查、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健康管理、高危孕产妇管理等项目。

2.2举办联合门诊 结对受援单位根据现有妇科、围产保健、儿童保健、儿科、口腔科、助产技术等门诊科室为重点,结合自身实际,与市妇幼保健院协商确定重点帮扶的门诊科室,由市妇幼保健院选派临床医师到基层坐诊,大力推进特色专科、示范专科建设。

2.3培育特色专科、助推重点项目建设 结对受援单位根据现有专科建设情况及群众需求,结合浙江省第四批适宜技术(妇女儿童)类推广联合单位平台,确定建设特色专科"温州市儿童保健示范门诊"及启动"早产宝宝助推行动"试点项目。针对早产儿出生后面临的三大发育风险,即智力低下、脑瘫及心理行为等问题。形成以家庭为中心、社区早期发展指导室为基础、我院高危儿门诊为阵地,市高危儿干预中心为技术支持的干预模式,通过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合理的综合训练,全方位使早产儿获得最佳的代偿能力,为促进早产儿早期综合发展,提升早产儿远期生命质量。

2.4提升结对受援单位人员业务能力 以实施"两下沉、双提升工程"为载体,采取"派下去"、"请上来"和"团队带团队"、"科室联科室"等多种方式,对结对受援单位的医务、护理、院感、后勤等管理实施综合帮扶。免费接收基层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开展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活动。为结对受援单位培养和造就一批业务骨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提升结对受援单位综合管理水平。

2.5为进一步增进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和瑞安市湖岭中心卫生院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根据《瑞安市级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帮扶协作工作方案》以及《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浙卫发(2014)88号)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和受援单位的工作实际,甲乙双方制定如下帮扶协议。

2.5.1甲乙双方互为帮扶协作医院,在协议有效期内,甲方授权乙方在乙方医院增挂"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湖岭分院"牌子,并开展双向转诊、学术交流、技术指导和技术合作。

2.5.2甲方按照浙江省卫计委"早产宝宝"助推行动计划和要求,重点帮扶乙方规范开展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及"温州市示范儿童保健门诊"建设,定期下乡给予技术、管理等方面指导。乙方应在相应人员、场地、设施方面予以落实。

2.5.3甲方根据既定的适宜技术推广方案,重点帮扶,积极推广实施各项适宜技术,给予技术设施等支持,乙方在甲方指导下按时保质完成适宜技术项目。进一步推进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窝沟封闭"开展实施,完成辖区适龄儿童龋病防治任务。

2.5.4甲方根据《温州市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分级服务管理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借助围产保健门诊技术优势帮助乙方做好早孕建卡、产前检查、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健康管理、高危孕产妇管理等项目工作。

2.5.5有效落实"双向转诊"制度,甲乙双方协作科室保持实时联系,信息共享,有效提高孕产妇转诊率,对常规随访的患者,则转到基层继续跟综随访,保持动态联络。乙方未能开展的特检项目,凭甲方提供的条码给予互认,开通绿色通道。

2.5.6甲方根据乙方需要不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为副高职称以上)赴乙方开展专家和专科门诊,适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亲临现场参与诊治。

2.5.7甲方对乙方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方式主要有:无偿接受进修人员,建设示范专科、临床实践与教学活动。邀请乙方参加甲方举办的学术活动等。对乙方派选的符合甲方接收标准的专业人员给予优先安排进修。

2.5.8为保证规范和医疗安全,乙方邀请甲方下派专家,须经甲方医教科审核同意,统一调配。乙方负责安排交通、食宿、工作条件配套等费用和保障。

2.5.9甲方专家在乙方从事协议范围内医疗工作所引发的医疗投诉、纠纷、诉讼及医疗事故,由乙方作为责任主体依法负责处理,并承担应由乙方承担的责任,甲方协助处理。

2.5.10甲乙双方工作人员在对方医院工作与学习,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

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文3

(一)总体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到2015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二级综合医院为支撑、依托市中医医院建立有效的对口支援、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巩固完善,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二)年度目标

1.2013年底,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有县级综合医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2014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有县级综合医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2015年底,10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所有县级综合医院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促使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每年有所增加,并在“十二五”期间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服务量的3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2)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付范围。

(3)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其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要比使用其他治疗的提高10%以上,对住院病人采取针灸治疗的报销90%。在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对全部使用中医药治疗的门诊慢性病和住院参保人员,其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至少提高5%。

(4)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就诊。

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常用药品的遴选优先考虑临床常用、效果显著、价格合理的中成药品种。

(2)按照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3)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暂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积极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中药饮片,提高使用量。

(4)鼓励使用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完善县级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功能。到2015年底,全部县级综合医院按照国家《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配齐服务设施、设备和人员,中医床位数不低于总标准床位数的5%,二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2个。

2.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底,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置中医诊疗设备;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在项目绩效考核时,将中医药科室达标情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达标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3.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中医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支持。

(三)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县级综合医院积极推行中医药人员参与西医会诊、查房、重症患者抢救等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相对独立、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形成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的中医药服务模式。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2.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1)抓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市区凤凰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依托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系统,接入国家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医远程会诊和视频会议等。

(3)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编印的《基层中医适宜技术100法》为教材,对基层中西医人员进行培训并推广使用。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3.积极创建各级各类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单位。把创建先进和示范单位作为落实提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和抓手,积极开展全国、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我区筛选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到2015年,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数量达到3个。

(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加大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到2015年,力争创建1个省级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

3.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4.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试点中提倡使用中医药干预措施。

(五)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

1.合理配备中医药人员。到2015年,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配备达到以下要求:综合医院按照中医床位比例配备中医药人员;10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2.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组织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开展中医专业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基层培养更多实用中医药人才。

3.组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开展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的比例达到20%以上。

4.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到2015年,在全区县(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中分期分批遴选3(50/13)名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培养7(100/13)名左右的中医临床骨干和中药实用型人才;培养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13(已经报名参加2013年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名。

(六)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1.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2.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鼓励医疗机构依法审批使用中药制剂,按要求做好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资源共享,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

3.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

4.加强中药质量监管,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七)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形式,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和中医文化宣传;建立专业的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开展中医药知识讲座,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医药文化知识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科学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方法。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95%以上社区和85%以上家庭。

三、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

2013年4月根据市里总体安排,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成立相应组织,5月中旬前各单位要启动提升工程。

(二)目标管理

将提升工程核心指标纳入医改目标责任书,与医改任务同步推进,同步考核。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已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将占10%以上。

我区成立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每年度至少要组织一次检查评估工作,及时督促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监测评估

我区要加强本地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文4

县级医疗机构是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的桥头堡

本刊讯(记者 胡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2月2日的《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县级中医院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公立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全面落实新农合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五项工作重点。

《方案》提出,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建设,将县级中医医院作为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已经设置的县级中医医院不撤销、不合并。要提高县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中医特色专科等建设,建立中医医院考核评价制度,3年完成所有县级中医医院考核评价工作。

有关专家指出,“中医药是力推基层医疗发展的瑰宝,也是引导居民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法宝,是基层医疗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医疗机构将会成为发展我国农村中医药事业的桥头堡,但目前中医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容乐观。”

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方案》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设置和中医药服务水平,多种途径配备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实施国家和地方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加强中医类别医师的培养和招聘,开展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点。

方案明确,要将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在村卫生室开展“师带徒”工作,为村卫生室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为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积极实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针对西医人员,制定《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西医专业)》,推广临床广泛应用的、简易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并通过多种途径发放到每个村卫生室;针对中医人员,制定《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中医专业)》,推广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一般针法、一般灸法、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诊。以中医药知识为主的乡村医生每2年要接受≥100学时的在岗培训。

方案还提出,要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协作关系;全面落实新农合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研究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服务具体的补偿比例,继续研究制定降低中医医院和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病种的起付线等其他补偿政策;将研究建立农村中医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将县级中医医院设置、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设置、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提供以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列为关键指标予以评价,3年内力争80%的县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达标,并将农村中医药工作纳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域外传真

美建议孕妇注射H1N1疫苗

根据Best Health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没有报告显示H1N1疫苗对孕妇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并建议怀孕中妇女注射疫苗,因为他们是流感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虽然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预防病毒的药物,例如达菲、扎那米韦,可能将病情周期缩短1~2天,并且降低患流感的风险,但注射疫苗还是预防H1N1的最安全方式。(Best Health. 2009,12月2日在线版)

英国不准许医生与患者维持不适当关系

英国医学防务联盟日前发表声明,警告医生不得对患者在社交网上发表的求爱进行回应。业内专家表示,医生对患者的网络求爱方式进行回应是有违医生专业守则的行为。医生的职业道德守则是一条不应跨越的界限,而该界限不准许医生与患者维持不适当的关系。通过网络调情被揭发的医生可能会面临英国医学总会的调查。

(Medical DefenceUnion2009,12月2日在线版)

英通过干预降低医院噪音

医院中的噪音往往是被患者投诉最多的事情之一。日前,英国的研究者对3个病房区的共计92张病床进行了降低噪音干预项目。研究发现,在夜间将电话铃声降低或变更为震动以及让医务人员穿着软底鞋等一系列措施可将医院噪音分贝的平均峰值降低20%左右。(Annette Whibley,2009,12月1日在线版)

信息窗

基层医务人员用药将获“尚方宝剑”

基本药物《应用指南》与《处方集》即将公布

本刊讯(记者 胡睿) 近日召开的《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全体会议透露,《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即将公布。

据编委会专家介绍,《应用指南》所涉及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种类,是由20多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基层疾病调查汇总而来,基本覆盖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诊疗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针对每类疾病,《应用指南》提供了疾病概述、诊断要点、药物治疗、注意事项4个部分内容,其中“药物治疗”部分对治疗疾病可供使用的基本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等作了详细的介绍。专家解释表明,《应用指南》是指导基层医师“哪种疾病应该用哪些基本药物”,而《处方集》则是让医师了解“所使用的基本药物的药物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应用原则等”。

卫生部部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主任委员陈竺在会议上指出,《应用指南》和《处方集》不仅是药物治疗的技术性规范,更是基本药物制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指南》及《处方集》公布后,应强化培训工作,使基层医务人员能真正了解、掌握,推动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合理、规范使用。

高诊费看起来很美 医生阳光工资尚有距离

国家发改委公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

本刊讯(记者 张艳萍) “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费用这种改革思路是对的,但就现阶段来说,诊费的提高幅度有限,而药费也不能无限制降低。”11月23日,在获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明确我国医药价改定高诊费低药费方向后,不少专家向记者表达了对这项政策的担忧。

《意见》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加强对植(介)入类等高值医疗器械价格的监管。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

对此,有专家表示,这种提高医生劳动价值,降低药费的理念非常正确,为医生阳光工资提供了可能。但本次改革是否能够到位,还得打个问号。

第6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隆重开幕

本刊讯(记者 李晓雅) 2009年11月26日,第6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在成都盛大开幕,中国版甲流药物奥尔菲(达菲)、石家庄四药研发的国家二类抗病毒新药恩尔欣胶囊等产品受到极大关注。由我集团《医药经理人》杂志承办的“中国药业60年•60人”发榜活动,成了本届药交会的一大亮点。更令人振奋的是,作为首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化学生物制药企业先声药业,正式在会上宣布,其麾下治疗肌肉、关节、腰背疼痛的有效药物――中国名牌“英太青”,作为“NBA中国推广合作伙伴”,2010年起将向公众展现全新品牌形象。

地方采风

北京实施三级预约挂号制仅5.55%病源来自社区

本刊讯 北京市自2009年9月开始施行三级医院预约挂号制,目的是逐步施行社区首诊制。然而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全部预约挂号患者中,仅有5.55%的病源来自社区。有关专家表示,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要实现双向转诊与社区首诊还为时过早,但这一定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刘悦)

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文5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安徽岳西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305-01

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因此建设好基层农技体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是发展农业的重要任务。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国发[2006]30号文件,明确了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主导地位,将其定为全额财政拨款的公益性职能机构,此举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1岳西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岳西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完善。随着乡镇机构改革与撤并,20世纪80年代将区农技站改为中心农技站;1996年根据28个乡镇划分为28个乡镇农技站;2005年由于乡镇合并,遂合并为24个乡镇农技站;在全国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浪潮中,岳西县作为试点县,率先进行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2007年将24个乡镇农技站改革为8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

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前的状况

改革前岳西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按行政乡镇建站,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即人权、事权在县农委,财权在乡镇。由于历史原因,岳西县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员较少,工作任务重,专业配套不齐全。长期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灵、保障不足”的缺陷,为改变这一局面,岳西县率先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

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做法

根据中央精神,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要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服务组织,创新农技推广的体制和机制,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逐步退出经营领域。因此,农业部提出基层农技体系改革要“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

3.1合理设置机构,理顺管理机制

岳西县设置8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其职能是参与服务区域乡镇制定农业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指导社会化服务组织、群众性科技组织和村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以使全县农技推广区域布局更合理,更有利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县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减编、不裁员”,全县所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人、财、物“三权”全部收归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等都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乡镇政府及服务对象的意见。

3.2科学设置岗位

以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为出发点,按照“整合力量、专业互补、精简效能”的原则,确定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的人员,按照工作需求因事设岗,不允许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和专业重复设置现象。

3.3建立保障体系

改革后的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综合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要的工作经费全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确保在岗人员收入,解决后顾之忧。

3.4创新运行机制

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农技人员的晋升、晋级、续聘、辞退、公费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编内新进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3.5公益性与经营性分开

1个机构中2种职能同时存在的形式,在体系建设初期起到过积极作用,实现了搞活经营促发展,推进了体系自我发展,但矛盾逐步突显。现在政府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从事公益性工作的农技人员队伍会得到稳定,公益性工作能得到保证。经营性部分通过改制会更加自主、变活,利益更能得到保护。现在综合站的性质为公益性机构,不应再从事任何经营创收活动。现有的经营性部分,如门市、房屋、物资等,可以改制成私人经营,但决不能保留“公有”性质。

3.6技术服务与行政事务分开

建立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后,农技推广人员可以专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再参与乡镇行政事务工作,将会有更大的精力来面向农村,进行技术指导。

4改革效果与经验总结

4.1领导重视

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方案,组建专门工作班子,保障了改革顺利进行。

4.2建立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各综合站专业齐全,才能对区域内的所有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全方位、多层次和系列化的需求。

4.3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落实。同时保证农技人员从事推广工作的时间、应有的工作条件,防止因条块分割、管人和管事分离出现一线农技推广人员管理缺位、履行职责工作受影响的现象。

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和县第十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的决策部署,围绕“加快新型城镇化稳健发展,推动幸福阔步前行”主题,动员全局上下凝聚共识,激发能量,主动担当,合力攻坚,为谱写中国梦篇章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科技保证。

二、活动主题

结合冬训主题,紧紧围绕科技服务三农,深入开展送冬训宣讲和科技下乡活动。活动要遵循求真务实的原则,做到“四结合”,即与科普活动相结合;与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普示范创建工作相结合;与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与党员冬训工作相结合,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分级组织实施。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技术培训。按照因地制宜分期培训的原则,有计划、多层次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推广,培训内容力求丰富多样、符合实际、通俗易懂。培训形式采取办培训班和开现场会两种。

(二)开展科技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根据科技工作的实际,组织科技人员挂点帮扶,重点帮扶一些积极性高、规模较大的农村专业户。

(三)开展冬训宣讲。围绕冬训主题,进村入户讲理论、道政策、话法治、聊创业、谈美德,说新事,以面对面、拉家常般的微课堂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传递正能量,凝聚精气神。

四、活动形式

(一)政策宣讲。集中组织科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宣讲党的惠农政策,推介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现场开展技术咨询和指导,赠送科技书籍,技术光盘、“明白纸”等资料。

(二)品种展示。利用图片、光盘、实物多种形式宣传和展示种子、农药、化肥、农机、植保机械等农业新品种和实用先进生产资料。

(三)农民培训。进村访农户,通过田间学校,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水平和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组织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等举办各种农业政策、新形势、新技术的培训。

(四)多方协作。邀请专家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开办农民科技致富典型介绍等专题节目,全方位、多角度及时地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农业科技知识。

(五)便民服务。邀请医疗卫生等科技专家为农民朋友进行现场咨询、义诊活动,举办医疗保健等科普知识讲座,积极倡导农民科学的生活方式。

五、相关事项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作为党员冬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落实,使其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做实事的重要行动,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要根据实际,开展一些影响大、效果好的标志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