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程设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课程设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课程设计报告

多媒体课程设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性质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为培养现代物流管理所需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模型多、公式多、定量计算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除了课堂的讲解还需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由此决定了该课程教与学难度都较大。

二、建立与课程性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实践性强,分析和设计手段新。针对上述特点,教学过程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传统黑板教学。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习惯;由于本门课程定量计算多,公式和模型多,板书提供了这方面的便利。学生可利用教师板书期间预习即将讲解的内容,对新知识有一个缓冲时间。也更利于学生动手随老师一起进行公式的推导和求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之对所学内容印象更为深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2.多媒体教学。表现物流过程生动直观,利于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视觉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弥补板书教学速度慢、信息量小的缺点。

3.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理论和模型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进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教师仅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新的知识,因此也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能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课程设计的结果需以设计报告提交,并要求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在此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报告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仿真软件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仿真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仿真意识和仿真能力。仿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可通过学习软件来模拟物流系统仿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模拟物流系统操作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课程组提出了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教学”的模式。将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设计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同时要注意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可以适当插入对业界动态的介绍和评述,使学生了解物流专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前沿问题。在讲解本门课程时必然结合运筹学、预测学科等技术领域,因此在布置习题和任务时要注重学科的交融性,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三、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考核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性质,考核方法可以采取如下标准:

总成绩=50%x考试成绩+30%x平时成绩+20%x课程设计成绩;

平时成绩=40%x作业+30%x考勤+30%x课堂表现;

课程设计成绩=25%x设计整体思路+25%x模型的运用+25%x设计报告的书写+25%x答辩情况(语言表达及回答同题的情况)。

四、结论

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深感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整体形成浓郁的学习环境,教学的效果就会非常显著。但兴趣又往往来自于需要,因此,通过课前强调课程的重要性,课中运用适合学科性质的教学法,同时辅以多媒体演示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应该多安排一些实地参观和设立课程设计环节,这样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素质和规划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物流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郝勇,张丽,黄建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刘联辉,彭邝湘.物流系统规划及分析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3]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董维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贺东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多媒体课程设计报告范文2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3-0068-02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nedia Products

GAO Fei, SU Chen, CHEN MEi

(Beijing Polytechnic,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aduate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cognitive skills,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ustration communication disorde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barrier four reasons, the training curriculum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empirical case study, factors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to effectively collect objective data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 of work scene based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occupation development results.

Key words: reform in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empirical research

2015年两会及十报告均提到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国的职教体系也在深入发展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逐步贯彻到国际化教育合作领域。职业教育体系中国际知名的有如:美国的社区职教、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等实训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基本情况是:不能灵活应用在校期间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及技术,动手能力尚欠缺。社会及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人才,是对的就业者的核心素质的要求,企业人才需求有缺口,高职院校应尽力贴合社会需求培养相应技能的就业学生。我们通过数字媒体课程实训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与教法的进行探究和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数字媒体实训课程设计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其对实习及毕业学生要求具备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就业人员应该能够完成所在专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数字媒体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受到所在学校的教学现实情况的约束,未见得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培训,针对实际工作场景的课程实训模式是较好的体验实际项目、了解项目设计实施过程,课程设计存在着直观有效的方式,很好的成为学生在模拟项目中体验规则、制度、过程、管理和规范的目的。

2 探究课程设计

通过虚拟实际工作情景,应该模拟实际项目目标,学生分组和工作流程,还应该模拟工作中各种制度、成本控制等,让同学们有着亲临其境的职场体验。

3 分析教学效果

应用数字化图表展现完成图,充分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表现,依据数据分析统计外部条件,完成标准。采用实证研究法,通过数字媒体实训课程设计完成教学模式的客观探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丰富了教学资源;改革成果显著。近年来参加实训的多媒体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就达到98%以上,毕业生分布于本市各设计、媒体、网络等公司。实训课程对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深具影响力,学生们首先从中体会到了学习和创造的快乐,品味到了工学交替的乐趣,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同时,他们学会了学习和独立思考,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尝试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会了做事,知道怎样做才能做成一件事,了解了项目运作的工作程序;学会了共处,认识到了合作、沟通、团结的重要性,体验到了同舟共济战胜困难的喜悦;学会了做人,知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懂得尽义务、负责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光然.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 张文俊.数字新媒体版权管理[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 罗良忠.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创新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4] 赵曙光.社会化媒体与公益营销传播[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多媒体课程设计报告范文3

一、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程序设计基础(C)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以后参与专业领域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会有极大的帮助,它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由于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语言与编程还很陌生。一方面,C语言存在难点集中、跨度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语法规则、语句格式等,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该课程难以体现软件工程思想,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三,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单一,大多以卷面笔试成绩为依据,很难客观体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提出建立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构建基于WebQuest教学模式的网络探究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际编程能力。本项目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趣味性教学,建立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情境。广泛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完善教学课件,精选典型、趣味性案例,多媒体教学和黑板书写等多种方式相配合,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趣味性教学,建立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实例-理论-应用”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用实例来引入、解释概念,用案例来演绎理论和方法,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对遇到的问题,鼓励同学之间或师生讨论,或在老师的的启发与引导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为以后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构筑网络教学平台

构筑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料全部上网,以教学课件、教学录像为基础,以学习指南、实验指导、作业习题为引导,以在线答疑、手机答疑、短信答疑、电子邮件答疑为互动,以在线测试、模拟考试为补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学习、灵活学习。

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配合,让学生掌握各学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3)考核方式

建立试题库,抽题组卷;实行全校统考,考教分离; 期末闭卷笔试(统考)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10%,平时实验成绩占20%。

(4)鼓励学生参加各社会实践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等,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方案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如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编程能力为目标,编写适合教学的教材,修定、完善“程序设计语言(C)”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2、如何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等新兴技术构建基于WebQuest教学模式的网络探究教学平台,建设“程序设计语言(C)”重点课程网站。

3、如何以“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为载体,增强学生掌握应用开发技术的自信心与能力。

4、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能够熟练地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为后继课程VC,VC++及其他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三、本项目研究解决教学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方法

1、对当前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对当前IT行业要求学生应具有的主要应用开发能力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合理的确定“程序设计语言(C)”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要求、方式、学时与学分、课程设计指导书(任务书)等,体现出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符合软件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

2、精讲课本知识,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师资与实验室建设,加强综合课程设计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丰富和完善试题库、模拟试卷与解答、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在线答疑等各类教学资源。在该项目实施的基础上,该项目组已经按照城市学院重点课程建设的要求,于2011年申报院级“程序设计基础(C)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从而,在城市学院建立完善的、以培养学生掌握C语言为目标,掌握后续课程C++、VC++程序设计方法的教学体系。

4、改革课程与课程的考核方式。

四、项目研究(开发)的总体安排及进展情况

(1)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根据课程的特点,项目组的教师讨论提出最优方案,制定详细的计划,分工责任到人,并定期检查进展情况。

(2)第二阶段:

具体实施阶段: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制作统一的教案和电子课件,合理的确定 “程序设计语言(C)”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等,体现出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符合软件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申报院级“程序设计基础(C)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3)第三阶段:

丰富和完善“程序设计语言(C)”课程试题库、模拟试卷与解答、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在线答疑等各类教学资源。由相关教师完成网站建设工作。

(4)第四阶段:

评价项目研究成果;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发表研究论文及应用论文。

五、预期成果

1、教学研究的研究报告。

2、教学研究的教材、教案、课件、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等。

3、以“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为载体,增强学生掌握应用开发技术的自信心与能力。

多媒体课程设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188-02

1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从整个大学四年来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就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程,实现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个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可设置为:高数、离散、线性、概率、物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组成原理、汇编、数据库等;专业主干课程可设置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网页技术、高级编程、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发展自己的特长如网络研究方向,可选择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网站规划与信息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对于一些主要课程,都可设置课程设计,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还必须加强专业实习的组织,有条件可以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进公司、企业实习锻炼。

2 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2.1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握重点

根据计算机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它们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

2.2 课程建设的其它方面

对一门课程,除了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在师资队伍、教学硬件、教学规章制度、实验室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才有可能把一门课程建设好。

2.3 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有了好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强调一些共同的方法原则,鼓励各科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探讨;

(1)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冲,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了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方式来加强实践教学:

①精练习题、强化基础。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由于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探索性,是发展中的科学,我们还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小论文或总结报告,让他们时刻跟踪本课程的最新动态,为此,我们建立了“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它备课、答疑、阅卷,不仅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程基础。

②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为此,我们加强了对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化:一个方面是规范实践内容,我们专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大纲,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个方面是采取“实践一查漏一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在平常实验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相关课程精心设计了几组不同类型的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作为实习题。不仅抓实验过程中的辅导,同时还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前熟知本次实验目的、认真编写程序,保证在实验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杜绝学生在上机时临时编写程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调试程序,一周后给出一个示范程序(示范程序基本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思想来设计),要求学生对照示范程序发现自己程序设计中的漏洞或不足之处、改进或完善示范程序,然后再修改、调试自己的程序,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批改后,对学生的上机实习情况做及时总结,指出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通过这种“实践一查漏一再实践”的方法训练,对实习问题的深入分析、剖析,避免上机变成简单重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对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大纲,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将学生分组,给两周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同组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的编码独立编写。最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必须能够清

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并且程序通过程序测试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

(3)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手段上,完全采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4)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建立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

为了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建立由系领导挂帅、教研室主任参与的课程建设检查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定期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检查评估,听取校、系专家的听课意见,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每学期开学前任课教师都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填写教学进度表,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把关听课制度和教学问卷调查,可进一步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考试内容除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以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外,还特别强调结合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构建“双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

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我们的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即“双主”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友好的交互界面,生动活泼的BBS,实时互动的QQ和]CQ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靠教师的直接讲授,还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他人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方式来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有利于学习者认知潜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

多媒体课程设计报告范文5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体系;改革

Reform and practice of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course system

Li Xiao, Xiao Tibing, Yang Xuerong, Wu Xiaohong, Huang Zhijian, Cheng Siyuan, Guo Zhongn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course system consisting of theory teaching,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 and mechatronic-hydraulic comprehensive design project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cultivating applied personnel.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creativity and the cap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 were improved by optimizing theory teaching content, giving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 and project courses, and building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 experiment equipment, and teaching website.

Key words: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course system; reform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20世纪4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自动化的高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冶金、石油化工、建筑、船舶、汽车等领域。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已成为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1-3]。

多年来,液压与气压传动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教学+验证实验+课程设计”课程体系。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它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教学内容偏多,实验属验证性实验,课程设计缺乏实践性环节,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提出应构建“理论教学+设计综合实验+机电液综合设计项目”的课程体系,以加强实践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程体系构建

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优化调整理论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模式,构建注重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体系

1.1 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是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不仅要有适宜的深度和广度,还应突出知识重点。为此,我们删减了液体静力学、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及液压元件的结构和静、动态特性分析等内容,增加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和液压元件的工程应用及反映新技术成果的内容,将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液压辅助元件部分归到课程设计中,以突出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组成原理和特点的重点理论教学内容。

1.2 开设综合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的桥梁。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安装、调试等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我们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综合实验,实验内容分为认知性、设计性和综合性3个层次,每个层次都设置若干个实验项目(见表1)。教师可在各层次中选择适当比例的实验项目(未全列),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在进行每项实验时,先按照设计与实验项目要求,拟出实验原理图,然后自己动手安装、调试实验油路、电路和测试仪器,测试并保存实验结果,实验后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交实验报告。

表1 设计综合实验项目

1.3 开设机电液综合设计项目

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的创新性工程设计实践,但因设计题目单一,设计方案不能验证,学生设计时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对此,我们将课程设计改为“机电液综合设计项目”,增加了设计方案验证环节和电气系统设计等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内容,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液压传动及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一项全面的机电液系统的综合设计实践,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图2为该项目的实施步骤。

图2 项目实施步骤

2 教学条件建设

按照新的课程体系,传统的理论和实验教材及实验设备已不能适应,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和重建,为学生主动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2.1 教材建设

利用纸质教材,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确实有难度,原因是液压气动元件结构复杂,回路组成原理难懂。为此,我们编写了适合本课程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材,并开发了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4]。利用平面和立体动画、三维结构爆炸示图等多媒体素材,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注塑机液压系统时,采用图3所示的原理图,教师可利用动画演示系统的液流方向及各执行元件的启停、慢速、快速等运动,还可分步演示各回路的动作,或自动播放整机的工作过程,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注塑机液压系统的复杂原理及特点。

图3 注塑机动画原理图

2.2 实验台建设

实验教学设备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其先进性与开放程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作用。但原有的实验台结构固定、功能单一,只适于做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对此,我们建设了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特点的实验台。它由液压实验装置、电气装置和各种检测、控制等仪器组成。在该实验台上,学生可以动手组建各种液压回路、PLC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电液比例系统,完成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从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创造力和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

2.3 网络建设

为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系统地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我们建立了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网站。网站内容包括课件、教案、习题、实验指导书、教学大纲和参考文献等多种素材。网络课件具有平面动画演示、三维结构爆炸示图演示等特点。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原理、组成和系统设计方法,从而加深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理解。

3 结束语

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目标,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尝试。实践证明,采用新的课程体系后,理论课师生互动性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实验课学生主动性提高,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该项成果可为其他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姚春东,高殿荣,刘劲军.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6,29(2):155-156,160.

[2] 马胜钢,张建立,马泳涛,等.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液压与气动,2008,12:12-14.

多媒体课程设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精品教材建设;主教材;实验和课程设计指导;习题库;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18-02

“C语言程序设计”几乎是每所大学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是后续程序设计课程、汇编语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必要先修课,是学习其他应用软件和高级语言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对后续课程学习效果的保障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是每位计算机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一课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展以自我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其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探究、践行、质疑、创新等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而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陈旧学习模式。提倡自主学习,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为了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愿意学习,课上课下方便学习,理论实践有本可学,我教研室经过八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一套较完善的、立体化精品教材。所谓立体化教材是指以形成教学能力为目标,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及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教学出版物的集合,主要包括:主教材、教学参考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及网络资源等。其目的是为现代化教学提供立体的、互动的教学素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主教材的建设及特点

我校一直以国家级精品课为《C语言程序设计》的建设目标,而精品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石。我校曾经使用谭浩强教授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到第四版,教师们的感觉是谭浩强教授的书虽然非常经典全面,但是并不十分适合于我们这样普通院校的学生。我们将C语言的教学理念定位为“以应用为背景、以知识点为主线、以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为目的”,将教材建设的理念定位为:“学生易学,教师易用,内容与时俱进”。我们知道知识准确才有价值,文字亲切才被喜欢,示例有趣才留有印象,内容实用才会对读者有真正的帮助。经过八年的积累,我教研室教师撰写了适合我校特色的,面向应用的《C语言程序设计》一书。该书已经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获得了2012年度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三等奖的荣誉称号。

二、实验和课程设计指导的建设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学习C语言,逐步掌握使用C语言进行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需要一本合适的实践指导教材。我教研室编写的c语言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具有如下特点:

1、以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为主线,精心挑选实验内容,周密策划实验步骤。

2、以软件工程方法学为指导,细致准确的叙述了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和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的方法和规范,详细叙述了用C语言开发应用程序的实用技术。

3、对集成开发环境的编辑、编译、连接、调试程序的方法采用菜单命令的详细解释,库函数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

三、习题库的建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C语言,逐步掌握使用C语言进行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编程能力,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读多编写程序。C语言习题集的编写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该习题集已经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师生普遍好评。

这本辅助教材的特色是:

1 定位准确,应试性极强。面向学生,进一步提高对C语言知识的掌握。

2 结构科学,实用性极强。将常考题型进行分类编排,每种题型后附有答案,可供学生复习和白行测试。

3 提供超大题库。

四、建立内容丰富、生动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平台

建立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教学平台,此平台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接受程度和不同的教学层次,建设的综合性、服务型、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站。该网站为师生提供的是立体化的信息服务和多途径沟通的开放式平台。既可作为教师学术和教学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提供给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点讨论,生生交流,师生互动,提交作业,自我测试等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这种集中的交流空间,还可以进一步收集第一手的教学资源和反馈信息,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其特点是更突出实时性和交互性,且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其借助多媒体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学生有选择的从中获取知识,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接受程度及兴趣爱好需要进行调整进度,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建立多媒体教学平台是有必要的。突破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详解、教学视频、实验教学等宝贵的教学资源整合为C语言学习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提供学生在线学习的一个手段。并且也是提供学生相互交流的另一种方法。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检查自己的不足,也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把有限的上课时间进行了延长,而且也使那些腼腆的学生以字面提问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对程序的不同处理方法,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

另外,网络学习平台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问题交流的一个媒介。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通过这一平台提出不同想法,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拓展了每一位参与者的思路。教师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或者分类解决。

网络教学平台为实现立体化教学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实现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立体化建设。

五、以项目为驱动。开设实训课堂

为巩固课堂教学内容,锻炼学生实际编程能力,每学期设置两到四周集中的实习实训。包括C语言游戏开发;C语言与单片机结合制作光导引小车、循迹小车、蔽障小车、简单机器人等项目。通过参与这样的项目大大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六、建立教学资源库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资源库是将丰富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学院管理平台,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按照理论讲授和实验实践教学分类查寻。理论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电子讲稿、电子版课后习题与答案、程序清单、电子图像音频等各种素材,并将各章节的知识提纲排列成树状结构,便于学生及教师按提纲检索。提供实习实训实验室,便于学生及时的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同时资源库提供课件开发样例及素材,方便教师利用资源库的多媒体素材,开发出个性化的多媒体课件,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形成具有独立院校自身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C语言程序设计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立体化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c语言教学信息化的基础。它加速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促进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语言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有利于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学生个性化、交互式、协作式、自主式学习的教学新理念。

普通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和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建设是教学资源网络化、信息化和体系化、立体化的重要成果和具体体现。通过一系列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研究及开发,使“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走向一个新的历程。

结束语

多年的实践验证了我们立体化教材的优越性。但是在教材建设的征途上是没有止境的。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一书与其他很多教材相比还有很多不足和差距,但是我们一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思路及方法,完善教材的后续建设,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