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基本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事管理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事管理基本要素

人事管理基本要素范文1

人才是企业或组织或组织的最宝贵的财富。企业或组织或组织间的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或组织或组织的核心资源,反应其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科学定位和有效的开发,促进企业或组织或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增长。“人力资源管理”之前被称之为“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是近几十年才逐渐普及并得到重视。那么,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什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什么?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有可资借鉴的模式?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来说,是一个基本的、重要的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它的发展时间较短。上世纪七十年代人力资源管理诞生以前,人事管理在企业或组织管理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人事管理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以弗里德里克·泰勒为代表,在上世纪初提出并建立的,他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书中提出了“计时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两种工资结算方法,对人事管理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弗里德里克·泰勒也因此也被西方管理学界授予了“科学管理之父”的称号。工业心理学阶段是在科学管理后不久开始萌芽的,它的标志是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这本著作的作者是德国的心理学家雨果·芒思特伯格。工业心理学顾名思义是以工人的心理状况为基础而进行的人事管理,它的产生极大的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科学化、时代化的进程。第三个阶段是人际关系管理阶段。1929年,美国哈弗大学的教授梅奥在经过九年的实验(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上,提出了人际管理的概念,由此进入了人际关系管理阶段,为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诞生拉开序幕。

“人力资源”一词早在1954年就已被提出,后来经过认可和不断地实践、发展、成熟,最终被企业或组织所接受,并逐渐取代了人事管理的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逐渐走向成熟。人力资源是指所有能够创造财富并为社会提供劳动和服务的人以及他所具有的能力。从字面上理解,人力资源包括人的体质、人的才干、人的智力、人的意识观念状态和人的道德准则五个方面。体质和智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但是随着后期的锻炼和培养可以得到加强和提高。意识观念、道德标准和才干是需要自身不断学习修炼而形成的。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管理者充分理解其内涵,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有效的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率。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三要素”

了解人力资源的发展及其内涵,不难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核心要素无非是:企业或组织、人、事。从整体上来看就是人在企业或组织中做事,企业或组织包含所有的人和事,而人主导着企业或组织的发展和事情的运作,事情的发展又对企业或组织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企业或组织的好坏影响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因此,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三者中,以人为基本核心,毕竟人是能动的,而企业或组织和事是被动的。从每个要素来说,企业或组织是一个整体的组织,它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企业或组织中的人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和思想感情的动物,是具有极大可变性的。同时,每个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包括体质、智力等各方面,人的也是追求个体利益和个人发展的。事是企业或组织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实现价值的方式和价值载体,是由企业或组织和人共同推动发展的。总的来说,是人促进企业或组织发展,企业或组织推动事的进行,有了人才有了企业或组织,有了企业或组织才有了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的将这三要素进行组合,在不同的管理背景和理念下,分清主次,将三个要素合而为一,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分配不同的组合模式,对人力资源的进行最优化管理,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企业或组织的持续和良性发展。

四、人力资源管理“三要素”的组合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三要素”的组合模式有很多,具体分为以下六种不同的管理组合模式,其区别在于以什么为主导地位,每种模式都有其的优点和不足,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合理运用加以分配,使人力资源的分配达到最优化。

1. “企业或组织-事-人”模式和“企业或组织-人-事”模式

在人力资源的三个要素中,企业或组织作为一个主体,这两种组合模式是以企业或组织为根本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或组织-事-人”模式是由弗里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里最先提出的,强调企业或组织主导,事在先,人在后的思想。事由人做,即通过对事对工作确立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或组织生产的规范化,这种标准不仅在工业经济时代风靡全球企业,在现代化社会中仍然有很多企业或组织实行。而“企业或组织-人-事”的组合管理模式则主张在企业或组织的主导地位下,以人为前提做事,事实上就是人服务于事,对人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2.“人-企业或组织-事”模式和“人-事-企业或组织”模式

人为本,是这两种思想的体现,是工业时代后期和现代较为流行的人本主义管理模式。“人-企业或组织-事”是人为根本,企业或组织为主体,事为载体的一种模式,人作为企业或组织的管理者和支配者,以事为载体进行对企业或组织的整体操控;而“人-事-企业或组织”则是以人为根本,企业或组织为载体,进行对事的操作,它与“人-企业或组织-事”的模式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更偏好于对事而非企业或组织的操控。总之,这两种模式都是人为本,企业或组织和事为辅的管理模式,人是作为企业或组织经营和创造价值的主体。

3.“事-企业或组织-人”模式和“事-人-企业或组织”模式

这两种模式强调以事为主,把事作为根本,人和企业或组织为次要,但是从一定层面上来看的话,这种模式是不成立的,因为事是死的,它并不占有主动地位。有一种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企业或组织发现了一个商机、机会(事),然后,采取措施和手段把握了这个机会,从而从中获利。但是,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的,并且它不是企业或组织真正所追求的目标。所以这两种模式只是理论上的一种组合,一般不会被采用。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人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或组织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合理确定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至关重要。作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卓越的大型企业或组织来说,必须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以人为本”与“人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本”只强调企业或组织中人的主体地位,而“以人为本”是从哲学和人文层面上阐述人作为企业或组织主人翁的意义所在,在西方国家的先进企业或组织中,很早就已经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了。

所谓人本管理,是将人放在企业或组织经营活动中的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人的需求,当企业或组织满足了人的需求比如薪金、工作环境、尊重等的时候,人才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和热情来完成工作,企业或组织生产和管理效率才会得到提升,并且随着人的才能、专业技术等的提升,他所创造的价值和他本身具有的潜在价值也会提升。因此,人不仅是作为企业或组织的资源,也是企业或组织的资本。以人为本,应该更注重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体制,做到人性化管理。在用人方面,应做到选想做事的人、用会做事的人并且教人怎么做事,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逐渐将人改造成企业或组织真正的主人。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已经对企业或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加剧了企业或组织对人才的争夺,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被企业或组织越来越重视,因为,人将成为企业或组织成败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要素中,人的主体地位愈来愈明显,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总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从人为本,平衡好“三要素”的关系,取优去劣,用权变的思维方式,控制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素,从而达到企业或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雯. 诌议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2]苏中兴. 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或组织绩效的中介机制研究——激励员工的角色外行为还是规范员工的角色内行为?[J]. 管理评论. 2010(08)

[3]戚振江. 公司创业情境下人力资源组合策略及其多层次效应分析[D]. 浙江大学 2006

[4]欧炜. 以人为本,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也谈人力资源管理[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0(01)

[5]闫红,杨胜乐. 论企业或组织管理的人本原则——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有分工更有协作[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年14期

[6]贾宪洲,王富喜. HRM:以制度为本与以人为本之争[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01期

作者简介:

人事管理基本要素范文2

企业是构成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而“人”又是构成企业的基本要素,因此,企业的人事劳资工作,既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便成为了企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油田企业人事劳资管理部门必须更新观念,在做好传统的工资薪酬、社保福利、职称等切实关系到每位员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上,还要与时俱进,提高劳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设计与实现企业的人事劳资战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全部工作之中,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

一、油田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现状

第一,围绕油田企业发展战略的人事劳资工作指导方针不够完善。

我国油田企业的人事劳资管理思路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影响较为显著。由于长期的传统观念影响,上至企业的决策者,下至人事劳资部门的办事人员,对于企业人事劳资工作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办理职工工资事项、社保事项等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致力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战略,也更加谈不上人事劳资工作的指导方针。对于关键人才,没有吸引力的环境,导致了企业缺乏核心人力资源,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工作流程不够规范,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

油田企业人事劳资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特点,决定了做好企业的人事劳资工作实质上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完成。例如,员工基本工资以及由此确定的社会保险,要基于企业生产部门对员工的岗位设定;员工的工资的发放、社保缴纳,又要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奖金、差旅、特殊津贴等,又要与年度考核、项目部门(如设计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等)的业绩认定等密切相关。劳资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限性要求,如果职称、人事考核等部门审批时间相对滞后,往往使劳资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从而使干部职工的工资、奖金得不到及时的审批和兑现。同时,由于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工作的准确性也是人事劳资管理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加强油田企业劳资管理工作的对策

第一,确定人事劳资工作的指导方针,创建和谐人力资源环境。

确定“以人为本”的人事劳资的工作方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事劳资工作方针。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该就人力资源提出要求,从而为企业的人事劳资工作指明方向。如对于关键人才的引进计划、员工薪酬体系的设计、特殊工种的津贴福利等等。围绕着怎样开发并且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发人才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做到“政策留人、机制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

做好人事劳资工作的基本前提是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它可以使员工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是企业人事劳资工作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培养员工的归宿感。通过薪酬、福利、集体活动等模式,通过绩效考核双向沟通等模式,让员工知道企业的经营理念、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使员工具有成就感。这主要是通过员工通过工资薪酬体系共享企业经营的成果,并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模式来体现。此外,还要增强劳资工作的透明度,使够企业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劳资政策信息。

第二,规范工作流程,加强部门间的配合与协调。

首先,在劳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内部的劳资管理应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系统流程。其次,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职责,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协调配合,对有关的数据汇总、数据提交和信息更新等工作环节,要有严格的时限规定,以保证各环节信息汇集的有效性、及时性和一致性。劳资管理部门也应在一定的时限内将有关的工资政策及时下发或通报给相关职能部门。如工资汇算后,应及时提交财务部门予以现金发放,防止工资拖欠。

第三,开发专门的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使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利用计算机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油田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四、结论

人事管理基本要素范文3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突出的特征,传统的行政观念已无法适应“市场化”时代的变化,政府在行政观念上要作出适应新的“时代”调整,即由传统的行政向学习性管理观念进行转变。政府在面对“全球性”市场时所应作出的调整,应是用管理中的学习理念来改造传统的行政理念。重要的是依据政府活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政府的行为,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简言之,就是政府官员要实现从“官僚理念”向“学习理念”、“经营理念”、“责任理念”的转变,即改变原来那种只强调政策的执行而忽视大量资源投入后所产生的实际结果的状况。如今,在世界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产生认同的情况下,对建立学习型政府的必要性也形成了一种广泛共识。“全球性市场”时代要求对官僚体制的政府在结构上作出重大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动态发展变化。社会生活节奏的缓慢是官僚体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这种条件下官僚政府利用其层次系统的权威和功能使大规模的复杂任务得以有效完成。但进入80年代后期以后,全球信息、知识以无与伦比的速度扩展开来,社会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而传统的官僚政府体制严格的层次架构使之无法对社会的动态变化作出灵活的快速反应。官僚政府体制的滞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决策的时宜性差。这是因为官僚体制的政府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的流程经常出现阻塞,从而使决策层不能作出及时决策,影响了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及时处理。二是官僚体制的政府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资源使用的决策权与资源使用的执行权呈现分离状况,因此就出现了有资源配置决策权的却不了解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而决策的执行者虽了解社会的动态需求变化却又没有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出于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增强政府对社会需求变化的敏感度,对官僚体制政府进行改革、建立学习型政府的必要性显得日益突出。中国加入WTO后要求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

中国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是公务员的观念、素质和能力要入世。入世对我国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职能、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挑战。我国入世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主要承担三大职责:第一,我国政府必须保证WTO规则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第二,我国政府必须保证管理经济行为的公开、透明。第三,我国政府必须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实施的管理经济的行为有向法院提起司法审查的权利。为了保证我国政府入世后能全面履行上述三大职责和相关承诺,我们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观念,改革行政体制和方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建立学习型政府。首先,要建立有限权力政府,从而在权力的源头上最大限度地控制行政权的惟我独尊,切断行政权的无处不在,限制行政权的无所不管,转化行政权的无所不能。其次,要建立遵循正当程序政府,具体表现为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平等原则、公开原则和公正原则。再次,要建立责任政府。责任是法律的生命,政府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主导方面。没有政府责任,行政权的运行就没有制约,公民权的行使就没有保障,违法行政就不可能受到追究,依法行政就不可能真正推进。我国入世以后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公民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政府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深刻转变,保证政府始终对人民负责,对人民制定的法律负责,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责任政府。最后,要真正认识到建立学习型政府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根本途径。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的基本要素

在学习组织中,组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而且远远超过学校教育的内容,在建立学习组织的过程中,应注重如下基本要素。

1、结构化的培训过程:结构化的学习在发展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应该与改进小组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在这里,教育和文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将有利于组织对动态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2、结构化的信息过程:事实上,用结构化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必须在掌握外部变化信息和内部变化信息的基础之上进行,这也是开发组织策略所必需的。3、过程管理: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过程管理的实践远远超过任何培训,引入具有交叉功能的过程管理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如若不具有关于过程的全面知识,改进组织是不可能的。

4、改进小组:团队是连续改进和连续学习的核心,由此引起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情将是组织实现最终目标的关键,因此,改进小组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在结构化的连续学习过程中,改进小组不再是非正式组织,而是必要的管理工具,有效的改进总离不开改进小组的贡献和支持。

人事管理基本要素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人力资源;创新途径;管理

图书馆是人们了解世界、开启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图书馆的效率直接影响读者学习的效率。而高效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离不开人的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一部分。分析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找到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方法,从而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找到突破口。笔者期待本文能够引起同行的关注,更期待本文能对图书馆管理有所裨益。

1.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的分析

图书馆是现实世界知识结构的载体,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对其内部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已提上日程。由于图书馆人力资源是多层次、多类型结构体,因此,分析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1.1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个体结构

图书馆人力资源是由德、识、体、才等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体。德——是指图书馆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图书馆员工要有敬业爱岗、勤业廉洁、积极奉献的精神,要有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识——是指图书馆人才的知识、学识。图书馆人才要有深厚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广博的学科综合知识。体——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健壮的体质、强健的体魄是人才的基础。才——是指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包括由知识、技能、体力组成的基本能力,还包括由工作能力、思维能力组成的内在创造力。综合来说,图书馆人员的素质要求为:理解、记忆、探索、分析判断能力;获取信息情报的能力;统筹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

1.2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群体结构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群体结构是指构成人才队伍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它具有群体感应互补控制功能,决定着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效能。图书馆人力资源群体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综合体,它具备多要素、多层次的网络结构。

1.2.1专业知识结构,即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比例。图书馆配有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不同层次人员组成动态平衡的有机体。结构合理、比例适当的群体结构能有效促进图书馆全面发展。

1.2.2智能结构。图书馆人员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配备不同优势的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条件。

1.2.3年龄结构。是指由老、中、青等不同年龄的人、按一定的比例构成的不断更新发展的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2.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无形贬低;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而造成的精神苦闷,以及事业单位留存下来的垢病对人的业绩评估存在不公正;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当前贤能之士逐年流失,专业骨干“外遇”不断的怪相。在现行体制下,图书馆人力资源评估机制的教条化和激励机制的空洞化,已经严重影响了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性。

2.1.1人才难养。世界迈人知识经济时代,使得“剪刀十浆糊”的传统服务方式已无力应对人们“网络二生活”的共同认知。无所不包的读者信息需求更是无处不在。信息从广度到深度、从时间到空间瞬息万变,那种依靠宽厚的专业知识或单一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无以应对此情此景。逐年递增的国家对图书馆的投资与书刊价格的涨幅相比,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图书馆能够挤出的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的经费让人羞于言说!对此,一些不甘平庸的从业者,跃跃欲试却感到力不从心,渴望培训却又深造无门,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言而喻,缺乏财力支持的人力资源开发,已是制约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的强大阻力。

2.1.2人才难留。原本是图书馆中的精英,而图书馆界因人力资源管理乏力,无福消受他们。倘若对近年来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状况作个调研,其人才流失之多、之重,恐怕会使每一个真正热爱图书馆工作的人感到惋惜和无奈。那些耐不住困惑的精英们只有“孔雀东南飞”,另谋生路了。

2.2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落后的管理模式。按照上级决策进行组织分配,管理人力资源是人事管理的主要形式,这种管理是被动型的“管家式”管理。图书馆的人事部门整天围着领导转,只是领导交代事情的执行者,上情下达的传声筒,缺少主动开发人力资源的意识。即使有些图书馆赶时髦,将人事部的牌子换成人力资源部的牌子,也多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力资源部门和传统人事部门的区别,其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没有根本变化。

2.2.2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层次结构。不重视图书馆人力资源层次结构造成的现实困局为:一方面觉得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一些具有高学历的员工却从事着一些不需要太高文化层次的工作。“图书馆工作比较轻闲,谁都可以做”—这种传统观念已经逐渐遭到淘汰,但同时却又出现图书馆片面追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倾向。这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却并不为当前的管理决策者重视。

2.2.3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存在误区。在图书馆界,传统的认识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但管理学的成果告诉我们,影响员工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和工作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图书馆各部门的负责人每天如何与自己的下属一起工作。各部门的负责人是人力资源最直接的管理者,并对管理的效果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各部门负责人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人力资源部门是整个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主要负责政策性、原则性工作。而具体的、事务性职责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因此,图书馆须重视和发挥各部门负责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

2.2.4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质。在当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者注重考虑的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引进、培养、组织与协调,使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保持最佳比例,取得最佳效果。但却忽视了对人的思想、心理与行为进行有效地管理,不能有效地提高、调控和培育员工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技能。

2.2.5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差。在研究组织寿命时,管理学家得出结论是:组织的最佳“年龄”是一年半至五年,在此期间成员之间逐步进人配合默契、效能最佳状态,但五年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不协调,逐步降低功能,走向老化,甚至僵化。这个结论应了中国一句俗话“树挪死,人挪活”。但是我们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编制固定,流动性很小,并且在图书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潜意识里,也喜欢人力资源存量稳定,有意无意地反对员工的流动。

3.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途径

3.1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营造图书馆文化

传统图书馆组织比较死板,只能按规定进行作业,按规定完成任务,人的自由度很小,人才发挥其才能的空间被排挤。我们并不反对采用严格控制、指挥管理模式,但是,当今的图书馆已经迈进在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本质要求人员对服务的过程和服务的质量负责,并且根据其在图书馆组织中不同岗位加以评价,这就要求现代图书馆管理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规定的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法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利用“未开发”的人力资源,使每一个图书馆员都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强调职工参与管理;强调激励员工的主动精神,使员工的目标与图书馆的总体目标融合在一起。这种管理思想包含七个方面:设置任务,采用目标管理方法;采用因人制宜的权变领导;工作轮换;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领导之间沟通和协调;营造图书馆文化;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思想教育工作。以期营造出为读者满意服务而奋斗的不息的组织文化。

3.2采用“能本管理”方法

以往在我们的管理思想中,人是成本负担。但“能本管理”把人看作是组织最大的资本和财富。“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它是一种包括人的智力、创造力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通过不断提高人的智力、情商和能力实现管理的飞跃,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正确运用能级对应原则是“能本管理”的核心。具体地说是:把人的能力加以区分,根据能力层级把人才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目的是使图书馆全部人员各取其才,各尽所能。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能本管理”既有利于为每一位馆员提供平等的施展才华的机会条件,也有利于图书馆及时发现人才。从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公平、合理、平衡,以发挥出最佳的管理效能。

3.3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竞争机制是对计划分配和组织安排机制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市场经济对人才选用的最本质的要求;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强化人们的效率意识、独立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对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从其内容上讲,激励可以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这种激励的理论依据是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理论”的论述。物质激励能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基本物质需要,因此图书馆领导层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本馆工作人员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建立一套公平的竞争奖惩制度,营造一个鼓励员工竞争的环境,打破年龄、资历、学历、职称等限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业务岗位双向选择,管理岗位竞争上岗。

3.4引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要求制定出一个既符合图书馆组织目标实现又能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计划,目的是寻求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职业生涯管理是全新的人本管理模式,也是对图书馆传统人事管理方式的挑战。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以静态的观点把馆员看作一个普通的系统要素;职业生涯管理则在动态的图书馆目标和组织结构观的指导下,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员工个人的感受和愿望;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来进行该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设计,并为促进该职业生涯计划的实现,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弹性的时间和工作方式,使每一员工感到这种计划是以他(她)为中心而制定的,从而持久地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4.结语

总之,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才能得到实效。面对知识经济涌动的浪潮,图书馆只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大力培养出一批适合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梅.论现代管理中的人员匹配口.图书馆学刊,2007(1):2-3.

[2]徐洁.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口.图书馆论坛,2003(2):13.

[3]迟伟凡.论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印.图书馆学刊,2001(4).

人事管理基本要素范文5

面试技巧,邀约技巧。扩展招聘渠道,内部推荐等多项工作都属于招聘的内容,当然还不局限于此,比如提升自己搜集简历的技巧,提升自己对简历的判断力,如何完成每个月招聘指标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招聘工作计划总结》,供您阅读,参考。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招聘工作计划总结

自两年前进入公司上班,被担任人事招聘专员,在此工作中,我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及多年来对人事管理工作经验,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本职工作进行了一个初步计划,现实告诉我“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事”,所以在担任本职工作期间我一边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人事管理工作创新,另一边依然用我的初步计划认真踏实的进行人事管理工作,首先对有关人事管理的文件进行彻底拟制,逐步根据公司大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最终对人事管理有了一套基本规范的规章制度。

在9月底因公司人事调整,从10月1日起被晋升为本部门经理(代)并接管行政、人事、办公室、总务后勤事务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以及各部门的配合下,按照公司方针政策,行政人事总务部的工作特点:做好日常对外、对内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进一步强化各项服务工作,为生产经营提供周到快捷的后勤保障服务;储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公司发展,生产经营提供动力支持;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等。自10月1日起担任部门经理(代)的工作中,也都是围绕上述思路展开工作。努力服务生产经营,适时调整招聘、用工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管理思路。

回首过往,公司陪伴我走过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使我懂得了很多,领导对我的支持与关爱,令我明白到人间的温情,在此我向公司的领导以及全体同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有你们的协助和理解才能使我在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也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才能令到公司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人事管理

1、彻底完成人事管理有关文件资料,并根据公司的发展逐步完善并下发各部门;对公司及各部门下发的文件资料进行修改完善,并进行会签下发;解释并监督各部门对已下发文件的执行情况,并做进一步指导实施。

2、建立、建全、规范人事档案(新进、离职、调动、升级)管理。

⑴、重新对现有人员进行了建档工作,现员工档案齐全。

⑵、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分组建档,便于工作操作和核查、调动和管理。

⑶、办理公司新进、离职、调动等手续;对离职人员的自离、辞工、病退等实行分类整理存档,便于查证;同时做好调动、提拔人员等档案资料信息保管,月底传新进、离职、调动人员资料到财务部。

⑷、实行各部门负责人对在职人员的人数每月进行统计,并对离职人员、新进、调动人员作月统计并进行核对,方便了部门、人事、财务查找、结算管理,增强了人力资源管理。

⑸、及时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3、人员招聘。

⑴、各部门传递人员增补单。

⑵、根据部门人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合理性招聘员工,以配备各岗位;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如广发招聘信息、网上招聘、定点招聘等各种办法揽用工人才,卓有成效。

4、员工住宿情况。每月对员工的住宿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外宿员工的名单进行上报财务部,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给予住房补贴的发放。

5、严肃劳动纪律。

⑴、加强考勤管理,在全公司上下协助下抓按时上、下班时间,规范考勤制度。

⑵、严格考勤制度责任的落实。

⑶、加强请(休)假制度、放行条管理,对不履行请(休)假手续或未开放行条者、擅自离岗者等,坚决予以查实并作出处理,这样即维护考勤制度的严肃性,又从另一方面激励了在岗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大大改善了公司的工作作风。

6、认真做好常规工作,包括:优秀员工、工资、晋升、调职和其它的核定审查工作;对工牌办理及补办进行核实查证办理等等各项工作。

7、人事月统计工作。每月对公司全厂各部门人数进行汇总,对新进、离职、调动人员进行备注。

8、收集信息,做好人力资源档案开发与储备,提高办公效率。

二、行政、办公室、总务

1、贯彻执行公司领导指示。做好上、下联络沟通工作,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反馈信息;搞好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综合协调工作;对各项工作和计划的督办和检查。

2、根据领导意图,起草有关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其他文稿。负责公司来往信函的处理及收发、登记、传阅、批示;做好公司文件的通知、审核、传递、催办、检查。加强办公文件、档案管理。在文件收发上做到下发的文件适时送达有关部门办理,为公司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及时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档案管理做到井然有序,随时为公司查询服务;加强文字材料的草拟打印工作,能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要求完成。

3、协助公司领导,完善、制定公司规章制度,并执行贯彻公司规章制度。

4、加强沟通:与员工面对面解决问题,使员工工作有章可循,做到违纪有据可查,使他们了解、支持后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注重后勤质量的提高。

5、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办事效率的提高。

6、监督、管理、检查方面:每天对公司各部门环境卫生、消防、纪律检查工作,有异常情况进行现场处理。在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等各种不良现象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为公司加强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认真收集信息,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公司汇报,让公司上级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

7、办公物资、库存工服的管理:对公司各部门使用的办公物资进行了统计,并分类建档存入电脑中,保证了物资使用的安全;负责公司办公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及维修联络。包括公司办用品采购、发放、保管、使用登记、维护工作等;并履行稽查职能,认真办理办公用品的出、入库、领用严格控制和管理。办理库存工服的出、入库交接、保管管理。

8、公司日常行政、人事、办公事务等管理工作,协助总经办处理日常工作。

9、公司总务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10、公司办公、生产会议安排、记录和整理会议记要,根据需要按会议决定发文。

11、接待来访客户,坚持按照工作要求,热情接待来访客户、认真听取来访客户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要求、建议。

12、保安、司机的监督管理。

13、公司各种表格管理。

1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并按时按质的完成。

三、20__年工作计划

根据部门20__年的工作结合公司目前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行政人事总务部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20__年度的工作,全面推行目标管理。

1、行政人事总务部在20__年里除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外,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⑴、加大后勤服务及监督力度,并根据公司工作实际情况,对后勤服务有关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公司工作实际的需要。

⑵、配合公司促建工作,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对在工作上涌现出来典型的人和事予以及时公布,通过“以点带面、以薪带誉”,促使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⑶、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完善劳动人事档案及合同的管理,严格控制公司劳动用工,做好以事设岗,人尽其才。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合理依据。

⑷、完成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⑸、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考勤、用工以及后建宿舍的管理等等。

⑹、严格办公室管理及办公用品的管理、以及环境卫生管理。

⑺、加大内部人力、人才开发力度,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传统,用优秀的文化感染人。

⑻、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等记录。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招聘工作计划总结

时间飞逝,转眼间试用期已接近尾声。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公司的一份子。这是我一段珍贵的经历,也是我踏上HR征程的开始。在这两个月里,我一点一点的融入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和我们部门集体中。在这里,我很快乐。我很感谢公司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成长。我很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指导包容我的不专业,这让我有更加努力成长起来的决心和信心,我很感谢我的领导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努力工作的方向,使我比较顺利完成我的工作指标。现将我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7月份主要负责陶瓷事业部(开发技术员 工艺技术员 ) 铜阀门事业部(仓管)的招聘,目前均已到位。采取的招聘渠道较单一,只有网络招聘和内部推荐。7月份面试与接待的共218人,录用28人。8月份,负责办公类人员10个岗位,在科长和小訾的协助下,目前录用9人。普工技术类,负责精铸部和品保部,到位的仅1人。8月份共搜集简历100份,邀约20个面试,接待84人,目前录用25人。

7月份初期我首先了解了公司的规模,公司的组织架构,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精神,公司的发展历程,通过培训,大体上知道了公司未来的规划与奋斗目标,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这些让我对公司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也让我对自己未来在公司的发展有更深的憧憬。接下来的时间,我开始学习公司的制度,包括人力资源制度,奖惩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和安保制度。我因为职位关系我更侧重于了解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中的薪酬福利制度和招聘的制度。然后慢慢进入了工作状态,我首先熟悉公司目前所有普工与办公类招聘岗位与所招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主动经常到车间和用人部门沟通,了解车间作业的流程,了解岗位工作流程,了解岗位的薪资范围。7月中期和后期,我开始学习招聘的工作流程,学习如何进行普工面试和办公类人员面试,我的方法是:1,向我们部门的同事和领导学习,2,和同行业人员交流,3,和用人部门沟通,向他们讨教,4,在晚上有空时间网上寻找资料如招聘手册啊等等。经过这些,我慢慢开始掌握了一些面试的技巧,沟通技巧等等。经过领导的指导,我开始知道了人才储备,建立简历库。我知道也找到了个人觉得比较方便的方法,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建立自己的工作QQ,在空间上招聘信息,公司简介及其福利和公司的一些关爱员工的照片等等,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公司,了解我们公司。还有就是,我加入一些专业招聘QQ群。在实践中,我也慢慢掌握了一些网上简历筛选和简历搜集的方法,提高自己收集简历的效率。

8月份工作在7月份的基础上,增加了工作量,定时在周围地区张贴招聘信息,按时更新集团内的招聘信息,及时网上招聘信息,和广告公司联系准备一些招聘宣传资料。这几样工作中,我觉得自己在管理网上招聘做得不是很好,我没有规划好部门设置,部门的信息和职能等不够完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跟进。8月份我学会了学会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围绕着目标开展工作,通过每日小会不断思考和总结自己。我发现在领导的指导和培训下,我开始对招聘工作有了更深的认知,也发现自己的知识非常贫乏非常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较全面地提升自己。部门的一些培训课程给了我一个学习和努力的方向,给了我平常工作很大的帮助。我真的很庆幸有这样的一些课程和指导。

针对我的知识非常的匮乏和之前存在的不足,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一,我将侧重于深入学习公司的产品知识,公司的制度、企业文化(了解同行业内的产品、管理、规模、企业文化等知识。二,深入了解所招岗位的工作职责(方法看招聘需求表,向用人部门了解,到车间了解) 三,在工作中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面试技巧,邀约技巧。四,拓展自己的招聘渠道,内部推荐(方法向用人部门了解人才聚集处,多和集团员工沟通,鼓励推荐),提升自己搜集简历的技巧,提升自己对简历的判断力,努力完成每个月招聘指标

五,提升自己的必备工作技能,近期内侧重于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电脑操作能力(方法,2周看一本书,向领导和同事学习,每天不断总结自己,业余查找办公软件操作知识)

招聘工作计划总结

时间飞快,转眼来公司已有20天,在这20天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感谢公司领导能给我展示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在这段时间里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我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对招聘工作有了更系统化的认识。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从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简的道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

回顾这20天的工作,尽管为公司的贡献微薄,但总算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我认真学习了公司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并且基本完成了领导安排的招聘任务,这与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将会一如既往去工作,以诚实、认真、学习的态度鞭策自己,把招聘工作做的更加完善、细致。以下是20天来的工作内容及下月的工作计划:

一、 招聘工作

1、 一线岗位招聘:

对日常招聘岗位进行分析,包括: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岗位梳理等方面。对以上这些入职条件进行分析后,根据岗位的情况,选择相应的人群,从而选择相应的招聘渠道,找到合适的人员。

我们公司的招聘渠道主要是网络招聘,主要有赶集网,58同城,前程无忧等。通过这20天的招聘,从每天的电话邀约量和到访量来看,工作情况并不乐观。电话邀约量每天都能够达到甚至超出计划,但是到访量却和每天的计划到访量有很大的出入。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我的招聘精准度还不够,对求职人员的求职意向和心理把握的不够,同时也说明了在电话邀约过程中语言的把握上也没有足够力度,

没有吸引求职者,没有把公司所招聘岗位的亮点呈现给求职者,所以来访量不高。同时电话的跟踪和回访也不够及时,也错失了一部分求职者。随着人事部人员的配备到位,原有的招聘渠道就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需要开发新的招聘渠道,来满足招聘需求。

2、 科员招聘:

通过对岗位说明书进行理解分析,明确了各岗位工作职责、胜任素质等基本要素。结合岗位说明书及实际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筛选简历,面试注意事项、问题维度的掌握,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经验同时更要做到“宁缺毋滥”。

我刚来公司的时候,人事部科员缺岗较严重,重点以招聘专员为主,后期有招商专员和网络推广需要补岗。在此工程中根据缺岗情况积极与用人部门沟通,及时补岗,满足各部门的用人需求。相对于一线岗位,科员招聘比较稳定,且到岗率高。

二、 部门常规性工作:

1、日常工作:每日招聘数据汇总,安排人员面试和入职,分析和总结日常招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方案。

2、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三、 需要改进和提高方面:

1、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我的执行力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建立危机感,做任何事情都给自己定一个时间段尽量往前赶,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及工作效率。

2、加强系统化、结构化意识。完善招聘流程,把每一个环节做“细”做“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业务水平。

3、增强与用人部门及员工的沟通工作,完善自己的服务质量。

4、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知识,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武装自己,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加专业化。

四、10月份工作计划

1、一线岗位招聘: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新的店面不断开业,市场部的人员需求量将更大,所以在以后的招聘工作中要以养生师,养生顾问,美容师,前台等岗位为主,加

大招聘力度和精准度,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

结合今年劳动力市场情况分析,以后的招聘形势会更严峻,开发新的招聘渠道刻不容缓,要为后期的招聘工作争取时间。其中包括:横幅、看板、海报等宣传资料,及与美容学校的合作事宜。

十一过后是外出务工人员找工作的一个高峰期,此阶段将完成10月份的大部分招聘工作,因此这一阶段非常关键。每日通过各种渠道,信息,挑选人员,组织面试,积极主动招聘。并对一周招聘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并更新招聘信息,保持工作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2、科员招聘:

科员招聘相对比较稳定,预计与9月份相比基本持平,主要招聘渠道还是网络招聘。可按用人部门的实际要求进行简历筛选并相邀面试。

3、后续工作:

(1)做好来公司报到实习的接待工作,提前安排并且由专人负责。充分体现主人翁精神,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2)跟踪新入职员工工作情况,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尽最大的努力解决员工在工作或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减少人员流失。

人事管理基本要素范文6

一、高校教师综合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现状分析

1.高校教师综合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现状尽管在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下,高校的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化都已经成为现实,学生的选课、各类人员对教师的评价、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的录入与查询等过程都是在网上直接完成,教师的授课计划、科研成果的统计等都要求上交的是电子版。但是,高校的人事、教学、科研等各个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相对独立,彼此互不兼容。结果就是,教师的各类档案数据是分别存于不同的系统中,对利用与保管都存在不方便之处。即使对教师的同类档案来说,也基本处于多级分散的保管模式。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多部门多级的分散管理体制,从而在相关档案的收集与保管方式上也形成了多级多部门的分散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档案,一部分由院(系或科室)级的教学与科研秘书处分别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如教师的授课课程档案、教师每年的科研成果等数据;一部分则由相关职能部门(即教学部门、科研部门等)在其职能活动过程中直接收集形成。若干年后或每年,院(系或科室)级单位会将相关档案上交主管部门或学校档案馆,各主管部门(即教学部门、科研部门等)若干年后也会再转交学校档案馆。在利用方面,基本上只是在考核或评定职称等过程时才有利用活动产生,而且各部门的档案,只是对部分管理级的用户开放;档案馆尽管对学校用户全面开放,但是有所限制,比如有的要收费,有的有时间限制,而且其收录的档案本身不太齐全,尤其是科研档案,多数根本就没有建。所以,每到考核或评定职称时,上到相关职能部门,下到教师个人,都分别忙于重新组织、查找相关资料,而相关的信息系统,比如教学档案、科研档案、档案馆等系统都无法提供全面、准确、完整的相关材料。本人曾对熟悉的几所高校做过一些调研,对教师的档案管理模式基本类似上述的分散与多级保管方式,在其利用方面基本没有主动的作为。2.高校教师综合档案管理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没有形成对教师的所有档案数据统一归档与专门管理的制度,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由于没有形成对教师所有业务活动过程的文档进行统一归档专门保管的制度,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高校教师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使得高校教师档案的统一管理与开发利用极为不便。现实中,高校档案馆很少真正有综合的教师档案这一类。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档案、科研档案、人事档案采取的是分部门且多级的管理模式。即使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教学档案管理这一块,也是多级的分散保管,而且也基本没有做到电子文档的一体化管理。(2)分散多级保管模式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因为各部门之间数据管理模式不同,数据结构不一致,移交档案馆的过程中有个格式转换问题,格式转换本身就是资源浪费,同时还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3)分散多级的保管模式导致高校教师档案的利用率较低。高校有关人事、教学、科研等部门及其二级管理部门的信息保管主要为本部门的管理活动服务,一般不对外,而档案馆的档案收集又有时滞而且不全。所以,用户使用教师档案信息很不方便,教师档案的利用率一直比较低。(4)分散多级的保管模式不利于高校教师档案知识资源价值的整体发挥。现行的分散多级保管模式导致对高校教师档案资源的整体构建与管理进行的研究也很少,尽管找出几篇有关资源整合与一体化管理方面论文,但都只是研究教学档案或人事档案的文档一体化管理,而教师的业务档案是包括多方面的。分散保管的教师档案是不便于对档案中隐性知识的挖掘,即对档案的深入整序的,同时也不利于对人才的整体评估与认识。因为只有集中统一保管的教师档案才能体现出个人或某部门甚至学校的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与进展过程。总之,高校教师档案的分散多级管理模式不利于高校组织内知识的融合、共享、创新与传播,不利于其知识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二、高校教师综合一体化管理

1.高校教师综合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如前所述,高校教师综合档案分散多级的保管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改进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尤其是数字化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教师综合档案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与利用。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教师个人各类文档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即通过制定标准、统一的建档与归档制度,将教师个人的人事、教学、科研等方面文档数据集中统一保管,以方便利用;其二,教师各类业务文件的制作、形成到归档过程的一体化管理。主要是指依托校园网及相关信息管理技术,对教师的各类业务档案文件的形成过程实施全程控制,然后直接经网络鉴定、上传、归档、入库,实现教师业务档案的全程电子化管理,做到从各类文件的初级制作(包括教师个人或各级管理部门)到审批、传达、实施、归档等过程的文档一体化管理,以减少中间过程的重复劳动及数据的丢失;其三,教师个人综合档案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共享与利用的一体化管理。主要指依托校园网及相关技术与制度,实现在高校内部的某些范围内对高校教师个人档案数据的共享与开发利用。实现途径应该是开发出能一体化管理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及各类业务档案数据的综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用户应涵盖形成档案并可能利用档案的一般教师、学生、各级职能管理部门与各级研究部门等,但共享与利用的权限或范围可依用户身份不同而专门制定。2.高校教师综合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实现方略实现并达到上述三个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既要有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保障,也要有具体技术方案的支持,还要有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及其管理人员与教师个人的积极配合。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构建一个统一、相对规范的信息管理平台与管理制度。其实施要点包括:首先,要制定对高校教师所有业务活动过程统一建档、系统保管的专门档案管理制度,这是实现高校教师综合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第一步。其次,综合运用数据库系统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组织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开发高校教师综合文档管理信息系统。从现实层面上来说,高校教师的各类档案应该分别保存在不同的已有信息系统中,其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应该还比较高,比如教学信息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人事档案有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等。所以,实施高校教师综合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关键措施是要在各子系统(如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基础上,应用系统集成技术,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即能一体化管理高校教师个人及其各类业务文档的综合文档管理信息系统。这一过程可由高校指定相关管理部门(如高校档案馆或图书馆)与有软件开发能力的信息公司合作完成,开发的关键技术是系统集成技术与数据库系统技术。系统的开发过程必须在文档一体化管理理论、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数据库系统技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针对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数据构成(包括教师个人的人事、教学、科研等方面数据)及各类文档的形成过程,分析并规划系统的整体构成及功能结构,包括各子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结构,进而建构系统统一的数据库数据模型并实现系统的统一规划,最终完成系统的集成及其相关软件的开发、调试、实现等。该系统应该具备: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统一保管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及其所有业务活动过程的各类档案数据的功能;有完备的档案检索功能,既包括对个人各类档案数据的分别检索功能,也包括对某教师所有档案数据的综合检索功能,还包括对某个时段某类档案或某部门某类档案等的统计检索功能(可以针对考核或人才评估等的具体要求设定)等;有严格的用户类型及其权限管理措施。最后,在考虑档案数据的特定保护需求的情况下,在数据库的设计阶段,充分运用数据库保护技术与原理,设计并规划系统各类文档数据的全程控制以及数据的安全保密与数据共享的平衡控制机制。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许多方面,此处主要是指:一是通过数据模型设计阶段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等三个基本要素的统一设计,实现对整个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一控制的机制,最终实施对各类教师业务文档的全称控制;二是通过对系统各类用户及其权限的统一规划、管理,形成对系统档案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的统一控制,最终实现系统档案数据保管的保密要求与共享利用的平衡。其中第一方面的控制,主要由软件开发者与数据库管理员共同设计完成,相关内容的论述将在后续文章中完成,此处重点谈谈第二方面的控制。第一,针对各类教师业务档案的形成过程,明确各类参与建档、保管甚至利用档案的系统用户类型(包括教师本人,各院的教学与科研秘书,各职能部门的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等);第二,明确各类用户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职责与任务,包括要完成的相关数据的上传、鉴定、归档等过程任务等;第三,运用数据库的安全保护措施,对各类用户进行统一的权限控制与管理。包括对系统用户的名称与密码的统一管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类系统用户的身份识别(以保证系统用户的合法性),对进入系统的所有合法用户的审计与跟踪(以保证合法用户对系统数据的合理使用)等;第四,在上述措施下,还要制定针对档案保管、查询、借阅等过程的具体限定措施,以实现系统内各类用户对权限范围内相关数据的共享与利用。

单位:熊志云单位:湖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