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性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设计的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设计的性质

课程设计的性质范文1

近年来,网络课程的兴起为职业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动力,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职业院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多种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在网络课程建设上投入了财力、人力,加快了电子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随着网络课程建设在全国各职业院校逐步普及深入,传统教学观念被刷新,同时网络课程给教师以及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各课程教师也努力将网络课程推广到实际教学中,使网络课程的建设取得重大的突破,很多学者也对网络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由于各课程的学习内容的差异以及不同专业学习要求的区别,网络课程的建设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在网络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不论是专业教师、技术支持人员,还是参加学习的学生,对于网络课程建设的概念、网络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网络课程设计制作方面等存在认识不足,这影响了网络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关系到现行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是指职业教育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只能由人民共同地占有和享用。我国教育具有公益性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在公益性的基础上实施网络课程建设有助于彰显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快速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公益性的网络课程建设将促成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利益共赢。另外,网络化课程建设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公益性的实现。

1 网络课程建设与职业教育公益性关系探讨

职业教育公益性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资源的共享,但受限于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一直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展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网络课程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⒖纬套试聪蛲?络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网络课程的冲击,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方法,课程教学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网络课程资源具有灵活性和交互性,对职业教育的开放、共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网络课程建设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

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有助于课程建设者认清网络课程的意义和地位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把握网络课程建设的方向,同时公益性有利于提高组织管理机构的重视程度和社会资源投入力度,从而提高了网络课程建设单位和工作者的责任感,促进网络课程建设更加规范、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2 职业教育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定位不明确

网络课程建设是基于互联网的课程建设,所以网络课程必须满足课程建设的必备条件。网络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同时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支撑环境,并且网络课程要具备各种多种媒体和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课程。具体而言,网络课程不是翻版的文字教材,必须体现网络平台特性,更不是简单的网络课件。由于对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定位不明确,大家无法界定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等概念,把网络课程建设变成了多媒体教材的建设,或做成了各种教学资源的综合体,网络课程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2 网络课程重复建设以及网络课程使用率低

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方法,课程教学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网络课程资源具有灵活性和交互性,对职业教育的开放、共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教育经验单一化,一门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数量应有多种,同时进行高质量建设。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做网络课程,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导致网络课程重复建设,反而不能够体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性。网络课程的重复建设必然导致部分课程质量下降,很多学习者对网络课程产生了误解,网络学习的热情降低,导致网络课程学习中,学生注册量很大,但学习过程统计显示有效学习时间并不多,资源的利用率也很低,同时网络学习更多依靠自主学习,学习过程效率很难得到保障,网络课程克服了空间和时间的控制,但学习效果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2.3 网络课程的制作和使用偏离实际

职业教育要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网络课程建设的优点不能无限放大,不能认为网络课程的应用能够解决一切教学难题,而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样的话会使网络课程建设只体现在网络形式上。另外,一些网络课程建设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是在教育发展及网络发展的大环境下被动的产物,导致网络课程的设计没有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制作也不符合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及教学过程,课程建设以后,使用、管理和更新也被完全忽略。网络课程的意义在于开放和共享,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和互动性必须加强。随着网络课程建设的发展,现在的网络课程在设计上都具备了教学交互这一过程,但网络课程的交互大多还是沿用传统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被动交流,没有形成师生、学生小组等交叉交互讨论的情况。这种背景下的网络课程建设超出教师的精力承受度。同时,网络课程的实际效果又达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预先设想,偏离了网络课程的本意。

3 基于职业教育公益性的网络课程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坚持教学设计和国家职业教育系统导向

网络课程建设也是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设计必须有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教学对象的差异、考虑教学环境及课程特点,同时要运用教育理论与方法,合理地选择和加工教学信息,设计教学过程,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意分析网络学习环境和对应课程知识特点,突出网络课程建设的优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个性化与自主化,同时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与具体化。网络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相关主管部门要做好导向,在相关形式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对课程设计给出一定的规范,同时各个职业院校需要组织团队去合作,关键做好教学设计。

3.2 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平台

针对重复建设、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应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平台,使资源可以开放共享,从而体现教育的公益性。从网络课程建设角度讲,网络课程建设应区分内容和平台建设,教师只负责课程内容的建设。由于平台的开放共享,教育组织或主管部门需要相应地组织技术团队进行管理维护。从使用角度讲,提供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入口,可以促进网络课程的推广和用户访问使用,同时网络课程使用率会得到提升。

课程设计的性质范文2

【关键词】软装设计 现状 发展 教学 必要性

软装设计虽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也是一个有巨大市场的行业,前景十分广阔。同时随着 “轻装修、重装饰”理念的慢慢渗透,人们开始逐渐地告别传统的改造墙体结构等复杂的装修方式。居室装修逐渐借助家具、装饰画、陶瓷、花艺绿植、窗帘布艺、灯饰等软装产品来诠释。随着家居软装在整体装修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家装公司对软装设计方面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于装潢设计专业的课程开设应该加以思索和研究。

一、软装设计简介

软装,即软装修、软装饰。相对于传统“硬装修”的室内装饰形式。即在居室完成装修之后进行的利用可更换,可更新的布艺、窗帘、绿植、铁艺、挂画、挂毯等进行的二次装饰。软装设计所涉及到的软装产品包括家具、灯饰、窗帘、地毯、挂画、花艺、饰品、绿植等。根据客户喜好和特定的软装风格通过对这些软装产品进行设计与整合,最终对空间按照一定的设计风格和效果进行软装工程施工,最终使得整个空间和谐温馨、漂亮。

二、装潢设计专业开设软装设计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软装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充分说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已大幅提高,吃饱穿暖不再是我们生活的首要需求,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而软装这个行业正是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存在的。软装历来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在古代,人们已懂得用鲜花和墨画等来装饰房屋,用不同的装饰品来表现不同场合的氛围,现代人更加注重用不同风格的家具,饰品和布艺来表现自己独特的品味和生活情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带给人们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更多的选择,怎么样的搭配更协调,更高雅,更能彰显居者的品味,成为一门艺术。然而,由于软装市场消费火热起来的时间比较短,通常都是由室内设计师带领业主选购软装配饰,因此专业的软装设计师人才非常缺乏,“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半路出家的现象”。同时,软装行业从业者从业水平却相应提升缓慢,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向外延发展家纺,把发展家纺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专业的软装市场还没有形成。中国西部除了居尚中国软装配饰机构之外,仅有一些家居市场,专门的软装单位非常少的。

(二)软装设计的发展必然

现在的很多设计师往往只看到硬装饰,而忽视了软装饰,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样往往忽视了人们精神需求,最终会使人们住在家里。但却没有归属感。当人们发现现在的生活不适合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去寻找另外一种方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利用软装饰去改变,把植物、阳光引进室内来创造自然和生态的精致.使人有回归自然的感受。对于软装饰是这个行业,我相信很多人还是觉得很陌生的,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它会带给生活许多的乐趣和美感,在室内设计和装修过程中,它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它的前景是不容忽视的。虽然软装饰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是它花钱少.费时少,以后将会是许多人想要从事的行业,现在有关部门还出台了职业配饰设计师的标准与资格认证.并催生了一系列的配饰设计师培训班等等,说明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正在以狂澜之势席卷着今天的家装市场。相对于室内设计来说,软装设计要求更高,它对搭配的层次感和节奏要求更细腻,有时候可能要做得很极致。设计收费也将是软装市场的发展趋势,而且今后也将会像国外一样软硬装分离,尤其是对于普通客户。

三、软装设计课程的基本教学思路

软装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掌握扎实的软装设计基础知识。能运用现有的软装设计手段对各类软装进行规划、分析、开发和设计的复合型设计人才。软装设计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如下:

软装设计教学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软装设计教学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从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理清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者的关系;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以能力目标为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软装设计教学必须有目的性。该课程的教学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基础。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市场行情和整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充分调研企业行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再根据对软装行业和市场的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来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软装设计课程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有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要有相应的实训室。同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来布置学生的课内实践作业,在课外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并且在课内进行实物成果的展示、交流。同时还可以举办不同的比赛活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软装设计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软装设计课程教学与相关课程教学相结合。软装设计课程知识装潢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不能孤立的存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有关联性,并且要充分强调室内设计的整体性,“软装”要与“硬装”相互融合、相互协调,最终达到一个和谐的整体效果。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要求掌握的是知识整体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学好了传统室内设计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软装设计课程。

课程设计的性质范文3

关键词:制剂工程 课程设计 GMP规范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需要大量既懂得工程技术(如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制药设备等)又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新形势下,将车间设计与药物制剂技术、GMP规范、制药设备及公用工程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为制药工程专业和工科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当务之急[1]。药物制剂车间设计即为该背景下出现的课程之一[2-4]。同所有课程设计一样,它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符合GMP要求的制剂车间工程设计基本内容;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和技术规范;学会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达设计思想与结果[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由于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各兄弟院校都在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药物制剂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如合肥工业大学将课程设计与实验和科研相结合,获得设计中的某些关键性设计参数[5]。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近十年的建设中,也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型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1 新型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体系

我校开设的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学时为5周,属于综合性实践类课程,是在前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运用和实践。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工程观念和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对教学内容、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及课程实施进行了如下调整:

1.1 课程内容的系统化

经过多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梳理,我校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逐步从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核心理论型专业课的附属实践课演变成融合了GMP相关法规和GMP药剂车间操作等内容独立设课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内容包括:AutoCAD绘图技能培训、GMP相关法规培训和药剂车间操作实习及GMP制剂车间设计3个模块。各模块之间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通过GMP法规学习和GMP车间实习,系统了解GMP药物制剂车间布置原则、管理规范及制剂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再根据药物制剂学、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等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计算机完成指定剂型药物的工艺流程图、物料恒算、设备选型、设备流程图和GMP制剂车间平面布置图等主要设计任务。在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对集中答辩过程的回顾及与实际GMP药物制剂车间施工图比较,撰写感想,总结不足,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课程学习收获和感悟。

为了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模块分工明确,又穿行。具体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1.2 课程设计思想的先进性

课程设计题目采取半开放式,即每组2~3人完成同一剂型的药物制剂车间设计,但每个人设计的具体药物种类不能相同,其处方和生产规模由学生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阅及药厂调研后提出具体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后确定。

在剂型种类上,除了片剂、胶囊剂、水针剂、大输液、粉针剂等常见剂型外,还增加了丸剂和口服液等北京及其周边药厂实际生产剂型。课程设计药剂剂型尽可能与未来可预见的就业需求相关联。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制剂工艺的发展动态,详细解读新版GMP法规内容,注意保持课程设计任务要求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如2012年的课程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要求,输液剂尽可能使用符合GMP要求的联动机组;各种制剂车间洁净等级布置必须满足2011版GMP要求;在水针剂、大输液和粉针剂的灌装/分装环节设计中注意隔离器的使用等。

1.3 GMP相关法规培训和制剂车间操作实习的多元化开展

为了保证学生在进行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之前对GMP制剂车间布置及生产管理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我们首先以剂型为主线对学生进行GMP相关法规培训。通过结合案例分析解读GMP相关法规及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重点学习制剂车间和设备的清洁、操作的SOP。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进入口服固体制剂GMP车间进行操作实习。受洁净度要求及实习场地限制,对于洁净等级较高的注射剂生产车间,主要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讲解车间布置和生产设备图片、生产过程录像的形式完成实习。

在教学过程中GMP相关法规培训和制剂车间操作实习交叉进行,时间为2周。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对GMP制剂车间布置、车间生产管理及设备结构和生产能力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奠定了基础。

1.4 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过程的有序展开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的使用

在为期2周的GMP制剂车间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将设计内容详细分解成药物处方,生产能力确定,编写生产工艺规程,绘制工艺流程框图,绘制带洁净等级和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物料恒算,主要制剂设备选型,设备流程图,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9个小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首先明确每一天的设计任务和要求。指导教师控制每一环节的设计质量,评价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环节。

为了让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化设计手段,在车间设计之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AutoCAD绘图技能培训。GMP车间设计任务中的工艺流程图、物料恒算流程图、设备流程图和车间工艺平面布置流程图均要求利用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

1.5 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的各个模块均设置有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考核环节,具体考核内容及分值分配情况见表1。如在AutoCAD绘图技能培训模块中设有随机抽测图形的限时绘制考核环节;在GMP相关法规培训和车间操作实习模块中设有制剂车间和生产设备SOP及设备操作随机抽测考核环节;而在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模块中,在以考勤和检查提交设计材料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答辩。通过集中答辩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对AuotoCAD计算机绘图技能、制剂设备性能特点及车间布置原则和设计技巧的掌握情况,还能加强学生对制药设备和车间设计相关理论知识从整体到细节的掌握,破除学生的“等、靠、抄”等不良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 多种教学方法组合使用

在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各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1 授课方式由单一细节讲授向个性问题指导与共性问题集中探讨转变

课程设计已经不再适合就重点课程内容进行精讲、精练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任务式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学生下达总体任务,再对任务进行具体分解,让学生主动完成后,根据出现的个别问题逐个指导,共性问题组织讨论后再集中讲解。

如在指导口服固体制剂工艺规程编写时,由于每个学生设计的药物种类不同,其原辅料组成及具体工艺也不尽相同。在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逐一指导。而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编写工艺规程内容混乱或过于笼统等共性问题需要集中讲解。

2.2 教学形式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交流转变

在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每一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析讨论,理清设计思路,力求设计符合实际应用。课堂上教师比较注重问题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由对知识的记忆型学习向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方向转变。

如固体制剂在粉碎和混合工艺中控制点的设定,既要满足实际生产工艺需要,又是后续设备选型、车间布置的基础,学生往往不知道设置哪些指标和具体数值。为此,指导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查资料、组织小组讨论等反复论证后确定。

2.3 注意由单一的教材使用向工程应用实际转变

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在有限学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再参照具体教材按部就班讲解。多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快速掌握和感悟案例中蕴涵的工程应用技能。

如“AutoCAD绘图技能培训”模块中,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在后续课程设计中顺利完成图纸的绘制。指导教师通常将绘图技巧结合8~10个由简到繁的图形任务,在演示讲解后指导学生绘制完成,再辅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图形绘制练习及1~2个制剂车间平面布置图形绘制作业,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巧。

在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模块中,更注重与实际工程接轨。教师以实际生产中氧氟沙星胶囊工艺规程和制剂车间设计作为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的总体任务和具体要求有进一步认识。

2.4 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手段并用

本课程除GMP制剂车间操作内容外,均在配备多媒体功能的机房内完成,要求机房安有AutoCAD应用软件,具有上网功能。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各种药物剂型的实际GMP车间布置情况,自2010年开始,本课程逐步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和GMP相关法规培训模块的授课过程中,使用了动画素材,同时辅以图片、实物和现场录像,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GMP车间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在引起学生重视的同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规避设计漏洞,寻求解决办法,在掌握设计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们发挥传统板书教学的优势,在GMP相关法规培训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动态思维过程,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又调动学生的探索性,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课程根据每一模块的特点,通过多种教

学方法的设计和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掌握药物制剂工艺和GMP药物制剂车间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锻炼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素养。

3 教学效果

从教学效果上看,这种多学科交叉而又系统务实、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应用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实现了知识学习、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开设的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制剂生产过程共性工程技术原理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有多件课程设计作品延伸后在大学生“挑战杯”科技论文和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市级和校级奖项。此外,对在药厂就业的毕业生调查反馈意见也表明,综合性的制剂工程学课程设计确实增强了学生对药厂各种工作岗位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珂.《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2009(3):338-339.

[2]卢文玉,元英进,朱宏吉.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3):28-30.

[3]魏光涛,张琳叶,杨克迪.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 (1):148-149.

课程设计的性质范文4

关键词 有效教法群;教学模式;职业技能型课程;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27-03

一、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改进需求

(一)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的要务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1]。对职业技能而言,课程是学生获得就业所需技术和能力的教学知识、教学活动及其进程的载体,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就是应用型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所对应的社会职业的活动内容,对相应专业学生进行达到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规范性要求的教和学的所有行为方式。高效益的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对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尤为重要。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的形成规律,并促使其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目标确立、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要务,使课程教学全过程紧密围绕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培养进行。

(二)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的惯用形式

职业技能型课程普遍采用“讲授示范―模仿练习―纠正讲评”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传统实践教学法,其遵循的是单一的能力生成路线、简单递进式的能力训练方式,没有关照到职业技能本身构成的综合复杂性,包括实际操作运用的能力、灵活处置情况的能力、缜密思维判断的能力和稳妥行为言表的能力;也没有关照到技能训练培养的特点,而是需要循环反复非线性发展生成,在一定逼真学习情景下的依靠学习者内动力驱动的,不断完善行为认知才能完成。因此,在教学理论长足发展、教学条件不断完善的当下,这种传统单一的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相形见绌,远未能实现职业技能教学的最优成效。

二、职业技能型课程有效教法群的构设依据

(一)教育建模的研究探索

查有梁在《教育建模》一书中对“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操作和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问题,在一定抽象、简化、假设的条件下,再现原形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形客体、建构新型客体的一种方法。”[2]教育模式是一种科学认识和研究事物的方法,能再现原型客体的本质特性,并能根据某种需要改造原形客体、建构新型客体。这一理论指明进行“教育建模”研究具有认识事物本质特性并改造原形客体的作用,通过构建模式分析问题、简化问题,能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更好地解决教学现实问题。

(二)教法群的结构模式

苏联教学最优化研究专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配合能在规定时间内最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教学任务。他指出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被运用到适当的教学情景中,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要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使各种教学方法合理结合,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这一理论为运用多种教学法构成教法群的结构模式,创设出新型有效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支撑。即教师深入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并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选出适当的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内容、情景和学生的可能性等多种因素进行最优教学行为方式整合,实现多种教学法教学功能的耦合集成。

(三)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理念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注重对教学效能的核定[3]。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加里・D.鲍里奇(Gary D. Borich)从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的结果中,得出与教学效能最大相关的五种关键行为,即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成功率。清晰授课是指教师所呈现的内容要点易于理解,概念解释清晰,口齿清楚不含糊;多样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材料、设备、教室空间的组织和运用来形成多样的视觉效果,从而丰富教学;任务导向是指教师要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课题上;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指为学生提供最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教师要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用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增强积极学习的态度[4]。

三、职业技能型课程有效教法群架构内容

(一)总体架构

笔者依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长期开展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获得实践经验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课程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求,认为选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过程性学业评价法5种教学法,利用每种教学法的基本功能和核心理念,来完成一堂职业技能型课的教学,集自主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经验累积、情感态度培养于一体,实现多种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耦合叠加。其总体架构为:紧贴职业实际,设置学习情境;聚焦岗位职能,确定课程任务;引导自主学习,完成行为认知;采用角色扮演,实施协作训练;监测训练过程,进行学业评价五个阶段环节。这种有效教学教法群模式,是符合职业技能教学特殊规律的多种教学法的系统综合和有机结合。

(二)各环节分述

紧贴职业实际,设置学习情境。这一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与实际职业相近的情境,通过清晰的语言描述与教学设备的辅助,让学生深刻感知所处的环境。该环节主要依据专业目标指向的社会实际岗位,完成学习情境的创设。该环节把握两方面:一是根据所对应职业的主体任务需求,设计仿真职业环境;二是结合教学条件实际,构建仿真教学环境。

聚焦岗位职能,确定课程任务。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境给学生分配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行动。该环节主要进行确定训练任务和完成任务分工。任务分工主要包括对任务进行分解并对角色提出要求,也就是将确定的任务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细化,并提出完成任务对角色的要求。该环节按三个程序执行:确定课程任务;明确任务分工;明晰标准规范。

引导自主学习,完成行为认知。这一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与信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设计解决方案与实施办法。该环节主要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理念,教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拟制方案所需的资料和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任务相关资料、提取任务关键线索、分析任务本质特征,最终独立制定任务方案。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准备资源,提供线索;针对任务,提炼资源;按照规范,完成方案。

采用角色扮演,实施协作训练。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练习,学生真正感知到自身工作岗位的需求与解决技巧,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该环节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协作完成任务。角色扮演是在仿真情境中,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等进行实际操作。该环节包含三个步骤:明确个体完成任务的流程;通过角色之间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与感悟。协作体现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这种协作关系,教学个体的思维和智慧与群体共享,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目的。

监测训练过程,进行学业评价。在学生完成方案和行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通过评价来认同自身行为的成功和不足,从而有效调整学习方法,达到有效教学的预期。成立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联合组成的考评组,根据测评规范和考评细则,对学生训练过程的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重点对参训学生行为动作的规范性、行为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行动组织的协作精神进行综合评价。

四、职业技能型课程有效教法群实施建议

(一)情境创设要紧贴社会行业发展现状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既要“仿的真”,也要“跟的紧”。“仿的真”包括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和设置任务的真实性两个方面。任务的真实性就是课程教学中完成的任务与职业实际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致的,使学生强烈意识到完成任务的“有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情境的真实性就是课程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与实际工作中的情境是一致的,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练习。“跟的紧”即情境的创设要紧跟职业发展现状,工作任务的选择要紧跟职业的社会经济实际需求。

(二)确定任务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5]。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确定任务环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的水平和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水平差。要以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意识与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确定好任务目标的适度性。

(三)学业评价要形成促进教学的闭环回路

学业评价是一个判断学生能力生成程度、验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也是校正课程教学目标确立、内容设置、组织实施的有效手段。包含学业评价闭环式反馈系统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有效性的可靠保证。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反馈的信息,分析学生的智能水平、学习方法、态度与学习效果,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案和改善教学组织,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积极性,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要完善形成课程评价信息反馈链路,使得整个课程教学成为非线性的过程体系,利用课程评价的信息反馈,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活动。

参 考 文 献

[1]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4.

[3]崔允t.有效教学: 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47.

[4]陈晓端.国外教学论基本文献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46-254.

[5]百度百科.最近发展区[EB/OL].http://...9C458D&tj=Xv_1_0_10_title.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vocational skills curricula,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modeling, teaching optimization and effective teaching, the author selects fiv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autonomous learning guide teaching method, role-playing teaching method, academic achievements process evaluation method, and follows the order structure of“perception”,“thinking”,“action”and“feedback”, to construct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group applicable to th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skills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ive key behaviors of effective teaching.

课程设计的性质范文5

关键词: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合理设置1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的必然

近年来,我国广告业发展迅猛、势头喜人。根据中国广告协会2003年度和2010年度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广告从业人数从87万增加到了148万,经营单位从10万户增加到了24.3万户,全年广告经营额从1078亿元,增加到了2340.5亿元。国际广告协会主席阿兰・卢瑟福德(Alan Rutherford)在2011中国长沙国际广告节上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广告市场,并正在从低成本生产过渡到创新和营销创意为主,迈向世界广告大国。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和需求,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高校纷纷拓展艺术设计和广告设计相关专业方向,增添招生名额,培养了大批广告设计相关专业人才,为广告业输送人才力量。然而,我国的广告设计和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质量与广告业的人才要求处于相对失衡状态。广告业的人才需求增大,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相对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薄弱,导致学生广告设计的实践能力不足,是不可忽略的原因。《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求高校“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广告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广告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广告设计的表现方法、具备广告设计的实践能力。遵循我国教育的方针政策、考量广告设计课程的自身特征;高校纷纷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的分量。随着力度的加强、课时的增加,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如何合理设置,从而达到其教学效果,是目前急需思量的问题。

2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概述

教学内容,是指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技能,发展的智力、能力,灌输的思想、观点,培养的行为、习惯等的总和。在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直接体现在实践教学课题之中。因此,本文将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化称之为“实践教学课题”。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课题,是指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目的,在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所采用的具体实践任务。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课题可分为:(1)虚拟课题,参赛课题,竞标课题,实际课题。依据实践教学课题的真实度,可以分为:虚拟课题、参赛课题、竞标课题、实际课题。虚拟课题,是指将模仿真实广告设计的项目,作为实践教学课题。参赛课题,是指将国内外的设计比赛引入到课堂中,作为实践教学课题。竞标课题,是指将市场上面向社会公开竞标的设计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作为实践教学课题。实际课题,是指将市场上真实的设计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作为实践教学课题。(2)指定课题,可选课题,自选课题。依据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程度,可将课题分为:指定课题、可选课题、自选课题。指定课题,是指由教师指定,学生不可以自主选择的实践教学课题。可选课题,是指教师给出多个课题或课题选题范围,学生可以在指定的选题中或范围内自主选择的实践教学课题。自选课题,是指教师给出选题规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实践教学课题。

3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的策略探索

在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通过实践教学课题展开的。因此,实践教学课题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教学效果、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实践教学课题设置的过于单一,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设置的过于繁杂,会使学生觉得眼花缭乱;设置的过于简单,会引发学生产生轻视感;设置的过于困难,会引发学生产生挫折感。设置的学生自主选题空间不足,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人特征。设置自主选题的空间有余,不利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在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课题设置上,应考虑以下设置策略:(1)选择性设置。选择性设置,是指在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课题的设置上,根据课程情况和学生情况等,有选择性的设置实践教学课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了解学生的前期设计知识和能力水平,并根据其知识能力水平,选择性的合理设置整体实践教学课题。二是根据课程的进程和学生水平的变化,选择性的合理设置阶段实践教学课题。选择性设置,强调的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选择性的设置实践课题,避免了广告设计课程实践课题设置的教条化。(2)渐进性设置。渐进性设置,是指在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课题的设置上,根据不同类型课题的难易度和学生自主选择度,并结合课程情况和学生情况等,由易到难、由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小到自主空间大,渐进性的设置实践教学课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实践课程初期,设置相对容易的课题,如模拟课题、参赛课题;在实践课程的后期,设置相对困难的课题,如竞标课题、真实课题。二是由于学生的水平是随着课程发展的,在实践课题初期,设置学生自主选题空间小的课题,如指定课题、可选课题;在实践课程的后期,设置学生自主选题空间大的课题,如可选课题、自选课题。渐进性设置,强调实践课题的由难到易、有学生自主选题空间小到空间大的逐步设置,避免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课题设置的无序化。(3)调整性设置。调整性设置,是指在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课题的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调整实践课题的设置。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实践教学初期,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实践教学课题的整体设置。二是在实践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实践教学的阶段设置。调整性设置,强调的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的调整实践课题的设置,避免了广告设计课程实践课题设置的僵硬化。

4结论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既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又决定着学生的广告设计水平和能力,以及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探讨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以期望通过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从而提高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参考文献:

[1] 弗兰克・惠特福德(英).包豪斯[M].林鹤,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

课程设计的性质范文6

关键词:小语种教学 就业竞争力 岗位要求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35-01

随着我国对外沟通交流的日益密切,对于人才的语言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除了母语和英语之外,掌握第三门语言也成为增加就业竞争力一个重要的条件。对于空乘人员来说,由于接触到的乘客范围越来越广,只掌握英语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空乘岗位的需要,在空乘教学中开展小语种课程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空乘的岗位需求,同时也能够拓展空乘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文就对小语种在空乘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课程设置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一、小语种课程的重要性

(一)提升空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由于薪资待遇较高,选择空乘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相关单位对空乘专业人员的需求在逐渐降低,这也导致空乘专业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到了毕业季面试空乘工作的地方往往人山人海。[1]过去航空公司的面试往往更加看重外表,对身高体重和气质身材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其他方面相对不是很看重。但是由于空乘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航空公司在进行招聘时往往适当降低了对空乘人员外貌的要求,而是加大了对面试人员语言能力的考察。例如英语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的表达能力如何,能否直接用英语进行对话,是否掌握其他外语,掌握程度如何,等等。甚至有些航空公司组织了专门的外语空乘的面试,最基本的面试条件就是通过相关的外语等级考试。通过这些面试要求可以看出航空公司对语言的重视程度,所以说掌握一门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很可能就有了新的就业机会,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拓展空乘专业学生的就业面

空乘专I学生本身就业范围比较狭窄,只有选择空乘工作或者航空公司的其他工作才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不在航空公司系统内部工作的话,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共同竞争一些岗位相对处于劣势。[2]如果能够掌握一门小语种就将变得大不一样了。首先,空乘专业的学生在外貌上一般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再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额外的语言,就能匹配很多的岗位。例如企业的行政人员、外语教师、翻译、国际贸易等,对这些学生来说都非常的适合。如果这些学生选择在航空系统内部就业,相对于其他没有掌握小语种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航线上有更多的选择,既可以选择国内航线也可以选择国际航线。而且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可能被委派到国外的航空公司工作,这样一来在薪资和待遇方面都会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提升。

二、小语种教学的课程设置

(一)针对行业特点进行课程设置

大多数空乘专业学生毕业之后要从事空乘相关工作或者去航空公司其他的部门,那么在进行小语种的课程设置时就要针对航空工作的特点,率先学习和航空工作相关的一些词汇和常用用语。[3]例如日常简单的问候语,利用外语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航班遭遇气流或者到达所在地的天气以及迎送乘客、行李托运、餐饮服务、安检工作涉及的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子等。这些都是航空公司比较常用的一些词汇。在课程设置上要对这些和空乘岗位相关的语言进行着重的讲述,增强空乘专业小语种教学的实用性。而且这些词汇在空乘人员的工作中经常能够用到,在应用中能够对这些词汇和句子进行强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语言的效率。

(二)利用比较学习法,减少学习难度

小语种学习中可能会和英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小语种的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比较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联系汉语、英语的一些词汇构成和发音特点比较其他语言进行学习。例如在俄语字母中,书写形式和英语字母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比方说Г=G, Д=D,Л=L,М=M,Н=N等。此外,日语和汉语在一些书写和发音方面也和汉语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降低小语种的学习难度,提升小语种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发展的程度加大,只掌握英语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来说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空乘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空乘专业的教学中开设小语种课程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晶,金贞春.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小语种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